第一篇:涂鸦之作就是画论文
摘 要:面对学生作业中的“涂鸦作品”,是否可以鼓励他们借鉴大师们的自信,大胆地将自己的“第一感觉”直抒胸臆、率性而为学生美术地“涂鸦”,激发学生的自信与敏锐的印象感觉。作为师者,有责任去唤醒学生们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而不是埋没这种“原生态的感觉”,让他们懂得美术未必就是写实、逼真的代名词之后,延伸到生活中会借助艺术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感受。
关键词:美术教学 个性“涂鸦” 画
在美术教学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业中,有些学生作业看起来有流畅的线条、合理的构图、严谨的制作、优美的画面。这样的优秀作业有时可以算得上是美术作品,总是让我们感到惊喜和欣慰。但毕竟是部分学生的作业,而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作业看起来却有所欠缺,线条随意,造型不准,画面粗糙。与习惯上看起来好的作业对比十分明显,感觉就像幼童在“涂鸦”。
而在我凝视课本中梵高作品《自画像》、《向日葵》、《星月夜》、《麦田上的群鸦》,还有莫奈的《日出印象》、《睡莲》,塞尚的油画《风景》等等,在这些大师们笔下的造型与笔触中,那种毫无拘谨的自由与任性的“胡画”,不断激起我的联想。这样的作品在同学的眼中甚至成人的眼中有时会被称为“涂鸦之作”。我们的编著者将其放在欣赏评述及造型表现单元中的用意又何在呢?欣赏的同时不断引发我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就是抒情和表现。庄子说过“鼓琴足以自娱”;元朝画家倪元林也说:“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中国画最后发展到“写意”。为的就是抒发自我的胸中之意气,描绘主观的第一印象,宣泄自己的绘画激情与理想寄托。在美术学习中为什么不能鼓励学生像梵高那样注重激情、注重感觉、直扑颜色、直抒胸臆的率性而为。
在学习中是培养学生的自信,还是按部就班地传播步骤?视乎两者处于一种难以处理的矛盾之中。因为前者培养的是一种个性的主动,后者培养的是千人一面的被动。但实际上,培养主动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学,而对于教师的要求更严、更高了。因为建立自信并非“一日之寒”,改变观念与意识首当其冲。通过欣赏梵高、马蒂斯、毕加索和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大师们敢这样画,我为什么就不敢”,就在于改变原来的观念、意识和眼睛的审美角度。画的“像和不像”不能成为情感宣泄的标尺,“好看不好看”不能成为他人对我的审美感觉的评判标准,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主动与自信就可以建立起来了。这在色彩绘画训练的初级阶段,主动与自信对一些刚刚接触色彩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看似自由与开发的“胡画”中乱画中,“涂鸦之作”实则反应出教师在进行色彩训练时,是以感性为主,还是理性为主的指导思想。甚至有时在色彩画面上的层次表现,达不到一定程度上的“乱涂”,即难以反映绘画者的激情与感受,也难以体现其把握全面、内涵丰富、更具有欣赏性、趣味性的审美尺度。
如果在色彩训练初期严格施行绘画的步骤与方法,有可能使学生失掉自我感觉,只能这样画而不能那样画的教学指导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也听说过孩子在初学钢琴时恨不得要把钢琴砸了,究其原因在于初期的呆板和无趣味的严格训练,使初学者失掉了自由和自信,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如何让学生快速地捕捉第一印象,第一感觉,就可以不像素描学习那样“由浅入深”慢条斯理地再现客观物象,必须不拘泥于细节、形体和步骤,鼓励其快速地捕捉色彩“感觉和印像”特征,并在画面上呈现出来。这种方法虽有“胡画”之意,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与敏锐的印象感觉。有时教学的条条框框可能会磨掉学生的自信和锐气。但作为师者,有责任去唤醒学生们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而不是埋没这种“原生态的感觉”,“胡画”应该在这种学习中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胡画”首先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只有自信才能敢于下笔,敢于表现自己的“感觉和印象”。为了表现自己的“感觉和印象”,就应该敢于不择手段,不拘泥于细节,而着眼于“整体的感受”。自信和创新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有的优良品质。毕加索、马蒂斯、佛洛伊德、张大千、徐悲鸿等之所以能成为继往开来的大师,就在于他们在看似“胡画”的过程里,在创新艺术上建立起来一种开拓自我、建立自我的信念与卓识。当然,这种信念是在反复的“涂画”中体验和领悟才建立起来的,是不同于前人、别人而形成的绘画风格。
“涂鸦胡画”看似无法,实则是强调“印象与感觉“的绘画入门的训练方法。无法度的“涂画”在素描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把“涂鸦之作”与有方法步骤的理由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的色彩素质能力会快速地飞跃。对色彩初学的学生“绘画好难”的感慨更应是一条捷径,克服了因画不好产生的烦闷心理,能使他们更早更好地进入五彩缤纷“色彩感觉”之中,不同风格的作画形式会呈现不同的艺术感受。狂放不羁的美、工整细腻的美、浓妆艳抹的美、清新典雅的美,呈现充满个性的绘画风格。
“涂鸦之作”就是画。美术教学中就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作画,“肆意”涂鸦,不给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当学生由衷地画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时,那种“无中生有”的创造成就感、轻松感,有利于性格的健康发展。当他们懂得美术未必就是写实、逼真的代名词之后,延伸到生活中会借助艺术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感受。再发展下去,艺术和青少年的成长就会由兴趣发展到乐趣,再发展到志趣了,终极目标是“人人都是艺术家”。
这也就是新时期美术课所期望的目标吧!
第二篇:信手涂鸦画梦想
信手涂鸦画梦想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
雷明征
信手涂鸦画梦想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泰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是建立在学生已能基本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基础之上的,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能使用画图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画,本节课则是锻炼学生继续使用画图工具完成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整体的过渡。本课的定位首先从学生喜欢的电影《飞屋环游记》出发,引发学生们的思考,通过想象、设计,完成梦想体现在画面上的过程,锻炼学生爱思考、爱动手、敢于挑战的好习惯。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对抽象的事物完成基本构建,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学习本课也就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是与此同时学生还具有活泼好动、自制力差、好奇心过强等一系列心理特征,也就制约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在上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全面的分析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熟练使用画图工具的填充模式绘制事物的形状与颜色,掌握图形填充的操作与应用,了解填充区域封闭是否严密的特点,学会对比色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尝试设计不同色彩的气球,小组合作交流,体验色彩对图画的渲染作用,提高图画的表现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利用色彩来渲染事物,通过自我设计、小组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表达与情感表象。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一)、绘制各种颜色的气球。
(二)、绘制封闭区域并填充颜色。教学难点:
使用填充模式、填充工具完成对图画的着色。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媒介:
微机室、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强梦想着能够长出翅膀,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能能说他有办法,大家非常好奇!在小伙伴们的强烈要求下,能能终于神秘地透露了他从童话电影里《飞屋环游记》中学到的技术——气球飞船。但是怎样用电脑做这只飞船呢?
(二)、【新发现】——为上蓝天画飞船
能能想帮大强设计一个气球飞船,美美却说她吹气球很在行,能能告诉她不是吹,是要用电脑画出来,先设计好模型。可是美美犯难了,同学们能帮助她么?大家动手帮助美美吧!以小组为单位,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设计模型,比一比哪
个小组完成的最好最快!
1、运用椭圆工具的无边框类型、填充模式,从颜料盒中选择颜色,绘制气球。
①单击“椭圆”工具,选取“无边框类型” ②选取颜色,画出多个椭圆型气球。
2、绘制小筐、拉线
使用椭圆工具、直线工具绘小筐和拉线。①在合适的位置,画出小筐的外形。
②分别选取两种相近的颜色,用“填充”工具填充小筐的内、外壁。③用“直线”工具画上拉线。
3、为小筐填充颜色
使用填充工具为小筐内外填充不同的颜色。
4、成果展示
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反馈,评选出设计最好的小组,对小组内部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提出表扬。【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学生思考,找到帮助美美的办法,完成对气球飞船的整体构建,然后将模型体现在电脑中。此环节注重学生此年龄段的逻辑思维能力,从整体到部分,逐渐拆分,然后利用电脑将模型制造出来。【一点通】——不让油漆跑到外面
大强有难题了——为什么先画外形,再用“填充”工具涂色,会导致气球的边线挡住颜色呢?
能能想了想,发现了大强的问题,原来他画的区域封闭不严啊,颜色当然就会跑到外边来了。就像往封闭不严的水桶里面加水,水自然而然地就会漏到外面了!
所以,用颜色填充工具填充色彩时,被填充区域必须是封闭的,不然油漆会跑到外面去。
(三)、探索研究
1、观察天空、云的颜色,画一画,涂一涂。
先用蓝色绘制出蓝天,再用白色画云的轮廓并填充云彩内部。
2、你见过雨过天晴后的彩虹吗?它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尝试画一画
3、对鸽子、蜗牛、猴子进行着色。【加油站】——颜色搭配有窍门
大强设计的模型,为什么在蓝色背景上画出的紫色图形,看不清楚啊?能能和美美都笑了,原来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搭配是有学问的啊。可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一起来发现吧!自己设计一种颜色的背景和另外一种颜色的图形,看看效果!
美美说:“深蓝与黄色、蓝色和橙色搭配效果更明显,这是对比色。你觉得她说得对么?自己做做看,看看美美说的对不对啊?
(四)、【知识卡】——暖色与冷色、京剧脸谱
通过生活中,人们对不同色彩的感受的比较,例如红、黄色感觉暖,蓝、绿色感觉冷,浅色感觉明亮,深色感觉黑暗,从而引发学生对颜色渲染作用的思考和感受。
通过典型花脸脸谱认识,了解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不同,对京剧脸谱中色彩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红脸标识忠义、勇敢,黑脸表示刚正、严肃、威武,白脸表示阴险、奸诈。)
八、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是锻炼学生熟练使用绘图工具绘制气球飞船的基本模型,通过帮助大强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生:“今天我学会了如何绘制椭圆气球!”
生:“今天我学会了什么是封闭区域?”
生:“今天我学会了如何给封闭区域填充颜色?”
生:“今天我学会了如何制造气球飞船模型?”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建立在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基础之上,由喜欢拥有翅膀的大强为主人公,引发出大强的梦想是想要自由飞翔,能能想要帮助大强完成这个梦想,于是小伙伴们就开始为大强设置一个气球飞船的模型,好让大强的梦想赶紧实现。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完全将学生放置在一个帮助大强飞翔的情境中,通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小组合作的有效进行,让学生认识到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通过画图工具绘制气球、小筐、拉线,同时给小动物着色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总体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堂效果达到预期,为以后的课堂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美术鉴赏涂鸦论文
涂鸦大师基思.哈林的涂鸦艺术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4班2012212759黄春晖艺术家是一种容器,世界通过他被倾倒出来,我们仅仅在用颜料制造的物质结果中瞥见这种艺术精神。
艺术的存在始于观照者的眼睛,通过想象、发明和碰撞而获得力量。地铁打开了我的眼界,使我看到了另一种对艺术理解的方法,即艺术作为某种东西可以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或者将信息传递给他们,而这些人正在逐渐成为艺术的港湾。在过去,艺术是中产阶级和那些可以支付得起收藏费并且‘理解’它的人的象征。艺术被当作将大众与上层社会隔离的手段,而且在多方面被当作反对大众的工具。很久以来,艺术经历了一种过分知识分子化的过程。
当我作画时,那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你完全到了另一个地方,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你会进入完全具有普遍性的事物中,完全超越你的自我。—基思.哈林
1958年5月4日,基思.哈林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雷丁,并且在附近的库兹镇长大,是家中四个孩子中的长兄也是唯一的男孩子。基思.哈林的爸爸是动画师,他从小都喜欢画线条,喜欢看DR.Seuss和Walt Disney的米老鼠卡通片,爸爸的漫画技巧传授对当年的小哈林影
响深远。他一直说他的图案和嘻哈音乐有关:“像一个技艺高的说唱乐手,能够在一个永无止境的乐章中一行接一行地押韵,从没有终止的韵脚。”
1976年基思.哈林高中毕业,到匹兹堡修读商业艺术,1978年首次于Pittsburg Arts and Crafts Center举行个人展览,同年到纽约school of Visual Arts 进修,并首次于大街小巷发现了在博物馆和画廊以外的艺术品——街头涂鸦。当时到处都能看见已成名的Kenny Scharf 和Jean-Michel Basquiat的涂鸦作品。初出茅庐的Keith Haring活跃于街头巷尾搞艺术,他对于1980年代流行的观念艺术与极限主艺术具有很明显的反感,而对于街头到处可见的涂鸦和老普普的一些艺术家作品有浓厚的兴趣。美国普普艺术家汤姆·奥登斯(Tom Otterness)的作品《渡渡鸟》那种具有卡通角色的欢乐趣味的特征对他影响也很大。
基思.哈林最早期的作品是在1980年创作的,当时他在纽约地铁车站的墙壁上,使用白色粉笔涂鸦,多为粗轮廓线,单色、空心的抽象人、动物等图案,充满童真,甚至让人联想到远古的岩洞壁画与图腾的线条。他作品的第一个主题是爬行的光芒四射的婴儿。这成了他的标志图案。后来他又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系列其他形象,譬如狂吠的狗,活动的器具,跳舞交媾图等,带有浓厚的波普艺术风格。在哈林类似儿童卡通的画中,我们体味到一种简洁和生动。另外,爬行的婴儿和向外散射的光芒让我们联想起人类的童年和我们疯狂发展科技的幼稚,让我们想起核恐怖和无处不在的外在压力。在哈林的画中,我们看到了人类自己。
基思.哈林的画作中有几种东西经常出现,最著名的是《Radiant baby》,一个爬行的婴儿和丧家犬,然后是跳舞的人,孕妇,三眼怪,空中飞人,人穿空心人,心心心和重叠人,主题明确易懂,大多有关爱,和平,性,战争等世界性问题,把艺术还给大众是他的目标,所以他透过公共场所作画,带给人们这些思想。基思.哈林的作品充满了非常欢乐的小人物形象,也有大量的性象征形象,描绘的手法非常流畅而简单、明确、游戏娱乐感很强。他的许多作品都被称作(无题)。哈林认为自己是个大孩子,而童真也是艺术家的珍贵特质,他生前曾出版一些儿童图书,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意念就是来自孩子们。哈林曾说:“迪斯尼的动画伴随我长大,因此我是当今时代的一个完美的产品。因为我只有24岁,因为我生长在美国。并且我的图案„„与日常的基本的语言和思想相联系;更为主要的是,它们是人类共同经验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可以立刻感动人的孩童的天真和成人的深刻,触及诸如生和死这样严肃的话题。他的“光芒四射的婴儿”流露出的既有核的污染,也有生命的活力。它们还谴责毒品、种族主义、对同性恋的恐惧、对艾滋病的警告„„他的作品的效果总是被他的幽默、伤感的漫画风格所淡化。他既想非常严肃,又想大众化,但是一直未能使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他的画独具特色,生动鲜明,但是未能超出伤感和平面的层次,因而显得有些单薄,没有深入下去。但是,正是这种简单使他的画像迪斯尼动画一样让人们喜闻乐见。在涂鸦艺术兴起阶段和狂热时期,基思.哈林也许并不是运动的闯
将和领袖,因为他直到20岁才进城生活。然而,哈林在看到“涂鸦艺术和神奇的火车之后”,就“走出了工作室,走进了地铁站。”哈林说:“你可以去时代广场,在那里呆上十分钟,就可以看到比你用一天时间在索霍所能看到的都要好的艺术。”哈林在地铁里闲置的准备用做广告的黑色版面上用白色粉笔作类似漫画的图案,开创了一种大众艺术的风格。哈林喜欢在纽约地铁中作画,因为地铁中的人来自世界各个地方,形形色色,非常丰富,他可以在作画的时候同观众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应,有时候还把观众的想法加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他把这种交流视作观众对艺术创作的一种参与,通过这种方式,他让自己的作品直接同观众见面,而不需要经过博物馆和评论家这类已经腐化的中介,从而真正将艺术推向社会。他的风格也为人们所熟悉。有一次他在街头作画,行人看了很奇怪,就相互嘀咕,这人怎么画得同哈林一模一样呀?他一定是在模仿哈林。于是有人冲哈林喊道:“嗨,你以为你是哈林呀?”哈林抬头一笑,说道:“谢谢你,我正是哈林。
作为他的大众主义观念的扩展,哈林大量生产了具有自己绘画特色的素描、印刷品、油画、雕塑、壁画、T恤衫、钮扣和旗帜。他甚至开了一家名叫”流行商店"的小店,经营他亲自装饰过的廉价商品。以沃霍尔为榜样,哈林使自己成了一个时髦的名人和成功的企业家,同时又保持了自己在艺术界的地位,而时代发展到现在,哈林以街头涂鸦创造的形象已经成了现代西方社会中非常流行的造型,在挂历上,在手提包的图案上,在汗衫的前襟后背,到处可见。
基思·哈林于1990年去世,年仅31岁。哈林曾经说过:“我想我生来就是一个艺术家,我有责任为此而活。„„我将尽我所能地画,为更多的人画,永远画下去。”他短暂的一生确乎就是为了涂鸦而来。哈林不仅是一个典型的纽约街头艺术家,也是20世纪艺术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人们熟知他笔下密集线条组成的彩色壁画、他为唤醒人们对艾滋病的意识贡献的一臂之力,将空心小人的形象送入了千家万户,哈林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涂鸦大师,他的作品将永远鲜活地存在我们心中。
第四篇:家有画童:读《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读《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2011-01-27 20:59:19)
标签:
杂谈
现在把《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奉献给大家。
第一章给母亲的绘画入门讲座——请先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绘画的态度
1、是否要“听”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与成人的画不一样,孩子用画来说话,请耐心聆听。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绘画,看孩子的画,并不是需要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诉说的内容。对孩子来说,通过让别人“听”,他的画才有了意义。让别人“听”、理解,就是他用画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乐趣。
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画,有不同的听法。在孩子2-3岁时,对他的画,要问“这是什么意思?”,听他讲述自己的画所表达的意思。四岁以后,则要对孩子的画中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听”,如像“这是在做什么?” 原则上,当孩子正专心与绘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在旁边唠唠叨叨地询问。在孩子画完后给你看时,或他画腻了、累了,暂时告一段落时,去问问他就行了。
2、你是否在形状方面指导过孩子?
擅长绘画的母亲爱给孩子做示范,“这儿要这样画,还画花画车画洋娃娃”,喜欢让孩子模仿自己的画,但这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创造力。因为表现思想的形状不是能教会的,是要*绘画者自己来创造。孩子试图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画出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而小作者也能由衷地体验到表现的满足,这就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欢喜。请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的这种乐趣。
请记住,绘画的能力,任何人生来都具备。成人乐意关心孩子的这种能力,为孩子创
造造型活动的场所,才是至关重要的。请为孩子提供画画的伙伴和场所,通常与小朋友一起画,能激起孩子的绘画欲望。
画画是一种乐趣,但还是有些两三岁的孩子讨厌画画,分析原因,主要是他们自然发展的进程被忽略,大人让他们画形状,使用颜色,而他们自己的那种真实表现又没有得到赞许。或者,大人像上课一样对他说“现在是画画的时候了”,在他们不想画的时候强迫了他们。家长只要觉察到自己的失误,就应该尽快纠正自己的方式。图2-5就是两个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3个月中绘画发生变化的例子。
让孩子系统学习绘画技能,要到9岁之后才有意义。
3、你是否讨厌孩子弄得脏兮兮?
画画是一种造型艺术,这种艺术是透过造型来表达感情或思想,造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破坏以前的形状,弄脏以前的形状。画画,就是把白色的纸,用蜡笔和彩笔来弄脏它。
在孩子的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破坏”和“弄脏”方式,就是玩儿沙,玩儿泥。所以请家长们宽容一点,不要怕他们弄脏,可以给他们穿上不怕脏的工作服,让他们与沙和水相伴成长。一旦他们成了玩沙玩儿水,玩儿到心满意足的孩子,画也会画的更好。
4、你是否从孩子的画来推断她的性格?
过分在乎孩子画出的形状和颜色的使用方式,凭借这些像占卜一般对孩子做心理判断,是毫无必要的。就颜色而言,5岁前的孩子并不在乎,通常她们会只用一种颜色来画。
5、你是否与孩子一起做愉快的体验?
孩子自己说“我要画画”时,通常画的内容都是孩子印象深刻、快乐、有趣和心中受到感动的事情,如:父母的脸、自己捉到的小虾,第一次跳绳、挖红薯的情景。只有经历了快乐的体验后,才能产生画画的欲望,才能画出充满真情实感的画来。而如果整天看电视,生活平淡无奇,孩子就不可能产生画画的强烈愿望。
请让你的孩子过一种自然的、与朋友在一起生气勃勃的生活,并请多多体验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把古老的传说讲给他听,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无论多么小的孩子,从由衷的欢笑、快乐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中,都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自然、坦率、充满思想感情和活力的作品。
第二章 孩子就是画这种画长大的——了解孩子绘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1岁孩子的特点: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是手运动的痕迹。
家长注意:让他充分地乱画,不要教他画形状。不要给多种颜色,只给他一种喜欢的颜色。
用具:给他粗的彩色笔、蜡多较硬的蜡笔、3B-6B的铅笔。用挂历纸或大纸来画。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马上停止,孩子很快会恢复她原来自由的画法。
详细解说:对婴儿来说,随着握铅笔的手的运动,纸被弄破,并出现了铅笔画出的痕迹,他就会高兴地哇哇乱叫,他们把用手使画纸发生变化当作乐趣。1岁半以前,可以通过手的往返运**画。留下的通常不是水平状态的横线,而是像半圆弧那样的曲线,由肘到手的长度,大致就是这个圆弧的半径。此时孩子还没意识到自己在画画。1岁半以后,由画大的圆向小的的圆转变。接近两岁,圆的线条变得流畅,当能把手腕当成轴来活动后,就能画小圆了,还能上下来**画出纵线条,手的活动开始从手腕往手指尖发展,也能像成人那样拿绘画工具了。此阶段孩子还不会给乱画的东西下定义,问他“这是什么”还为时过早。因此只要给他一张足够大的画纸,使他能自由挥洒。请让他不受形状颜色的束缚,用单色自由地画。
2岁孩子的特点:眼睛随着手移动,可以用语言来解释。
家长注意:还不能让她画脸等形状,妈妈画形状给孩子看也不好。
工具:一种颜色。除了粗彩色笔,还要用细签字笔、圆珠笔、2B-4B铅笔,蜡笔。大纸、小纸都行。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让他回到画圆的时期,可以陪他画。
详细解说:手功能逐步发展,眼睛能注视到手指尖,2岁2-4个月左右,能画出一条有头有尾的线,圆开始能封口了。自己想要画什么的意识开始萌芽,当此意愿遭到侵害时,会猛烈反抗。对自己所画的东西开始能凭自己的想象来解释,但解释经常会变化,这是因为孩子时时都在挑选,比较自己的想象,越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越能把一个圆比作各种不同的东西,所以请不要用不近情理的话对孩子说:“为什么这是妈妈,妈妈不像这样啊!”。孩子画了画以后,请尊重他的作品,他的想象,帮他把他所赋予画的意义记录下来,并写上日期,这样可以了解孩子画画的变化情况,同时作为他的成长记录,还可以让他挑选自己的杰作贴在墙上,举办小画展供人欣赏。
3岁孩子的特点:一开始就赋予意义地画,向作为人的“表现”的画的转变期。
家长注意:还不能教形状,不要让孩子画人的脸、汽车和洋娃娃。听听孩子用许多的圆和线画的内容。
工具:一种颜色就可以了。买六七种颜色或十二色一套的蜡笔,最多给他三种。还可以用彩色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采用图画本或是记笔记的纸。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由母亲给她画出3岁孩子画的圆,可以使他对大圆和小圆的线条加以区别。并且,一边给孩子谈经历过的事,一边把圆和线条比作各种各样的东西画给他看。
详细解说:3岁以后,他从一开始就会确定要画什么,按照既定的想法来画,所以画的东西所代表的意义到最后都不会变。但这时还画不好形状,只是把圆比作什么,就一个又一个地画圆。3岁半以后,画的圆就能表现出由点和横线构成的“人的头像”,即孩子给圆、线条,赋予意义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就是画人的头和脚的前奏。3-4岁孩子的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极其象征性的线条把现实事物画出来,此时,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作品横加指责,批评他没有画耳朵,没有画手脚,更不要越俎代庖地教他怎样画。
这期间孩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拟人化表现”,他们认为所有东西都与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比如会画出长着鼻子眼睛笑眯眯的太阳。
4岁孩子的特点:终于会画形状了,开始凭想象画画,画中除了头足人,还会出现画了头、躯干、双腿的人。如同商品说明一样,画出的只是杂乱摆着的各种东西。
家长注意:看孩子的画时,不要只看形状,还要认真听孩子讲。把要画的东西放在眼前写生,要等到9岁以后,4-8岁,儿童画画的特征并不是一边观察一边画,而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真实”如实地画出来,而不管看到的事实是怎么样的。
工具:虽然可以只用一种颜色,但若孩子想用多种,可控制在六种以内。除细签字笔以外,还可以用彩色笔、蜡笔、圆珠笔、铅笔。蜡笔要用蜡质多,较硬的。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这个年龄画形状不成问题,但不要让他总是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当他的生活体验增多,朋友增多,能尽情地玩以后,他的画也能自然地发展。还要注意多听孩子叙述他的画。
详细解说:不会写字的孩子通过画画,表达出他们逐步认识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画出的人会有所不同,但一定表达了他那一时期印象最深刻的“人”身上的东西,例如:都是从画脸开始,慢慢孩子意识到有脚才能走,所以很快画出了有脚的“头足人”,然后注意到人有身体、手等,更可贵的是他开始慢慢发现每个人的特征,比如画妈**长头发、乳房,爸爸的眼睛等。所以家长千万要忍住教孩子画人的欲望,不要随便说“脚不是从头上长出来的,你画的人怎么没有鼻子?”,更不要在孩子的作品上粗暴地添上手,耳朵之类,这样做是对孩子用好不容易才获得的知识做出的表现给予否定,不但剥夺了孩子的认知乐趣,甚至会阻碍他逐步认识世界的能力。凭自己的想象画画。4岁的儿童还能把心中想的内容通过语言与具体的想象联系起来,并画出像样的形状。如可以由“爸爸”这个词来想象自己的爸爸,能够抓住自己爸爸的姿态与特征与其他的爸爸有所区分。印象深刻的东西就画得大。孩子有一种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画大的倾向。4岁半以后的画,就像商品目录一样杂乱无章。
4岁到5岁期间,孩子会在一张画纸上画各种各样的形状,或是把同一形状反复画,象商品目录一样把各种物体罗列出来的画叫做罗列表现,作为整体,他毫无统一感,但听孩子慢慢讲解,才知道在孩子心里画上罗列的东西都是有关联的。到五岁左右,就会逐步发展成为把家里家外用四方形围起来,成为有整体感的表现形式。另一特点是把时间的流逝表现在一张画面上的同存表现,如听了“仙女”的故事后,把不同阶段干不同的事的罗罗都画在同一画面上。
5岁孩子的特点: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原封不动地画出来,而是只把感兴趣的如实画出。开始有了把事物程度化的“基础线”。能把听到的事所留下的印象画出来。
家长注意:不要说他的形状画的丑。要多听听他用画所表现的关系。
工具:这是喜欢分别用颜色涂抹的时候,请给他十二色一套的绘画用具或蜡笔。如果孩子喜欢用一种颜色,也可以只画一种色。这个时期还是要用蜡质多,较硬的蜡笔,不宜用粉蜡笔。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是画形状的时期,但若总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就要多听听孩子的讲解,扩大孩子的生活体验。
详细解说: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形状,还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不但知道人有的各个部位,还知道了人与这些形状之间的关系,还知道人和衣服之间的关系,能画出穿着衣服的人。由于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兴趣,所以会画出基底线,基底线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转换成了二维世界,成为秩序的基础。另外,无论是家里还是海中,都清晰可见,这就是透视画法,如图22和24。能把从故事中得来的印象画成画,是5岁儿童的特征。多给孩子讲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培养他丰富的想象力,然后他的画也会成为充满故事和想象力的画。
6岁孩子的特点:掌握了基底线的使用方法是事物秩序化。能做把世界抽象化的游戏。
家长注意:绝对不要对孩子的作品做好的或坏的评价。要更多注意与孩子对话,对他的画问:“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不要总开着电视让他看,让他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来画。给他将绘画书,将民间故事和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给他听。有时,让他画一画讲故事的画。
7-8岁孩子的特点:基底线变为水平线、地平线。能从前、侧、后三个角度画人像。家长注意:由于孩子希望能画出一看就能理解的画,所以应当理解孩子的心情,仔细地看孩子的画。
详细解说:到了7岁以后,就不只用线条来画,而是想用线条包围起来的面来表现。
第五篇:《地图就是一幅画》教案3
《地图就是一幅画》教案
—多姿多彩的地图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种类的地图。
过程与方法:知道不同种类的地图有不同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一些不同种类的地图。
2、课前让学生也搜集一些不同种类的地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两天,我在外地的哥哥来某某看我,他想自己出去看看某某市的美景,向我要地图,我在家里找出一张地图给了他,哥哥拿着地图就出发了,但他回来后对我大加埋怨,说给他的地图没用,害得他费了好的劲儿才买到一张新的地图,大家猜猜看,为什么我给他的地图会没有用呢?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一定的道理,那天因上班太急,慌乱中随手拿了一份,结果是一张某某省的地图(课件出示某某省地图),这张地图范围太大,没有某某市的一些道路,单位等的具体出示,那大家说说看,我哥哥又买的是什么样的地图?说说你的理由(某某市交通图,某某市旅游地图等等)
师:有了这张地图,哥哥能很快找到要去的地方。
二、引入新课。1.师导语:
师:你或你熟悉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过地图?
师:看来地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图的历史很悠久,传说人类在发明文字以前就有地图了。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手绘金华府舆图、手绘黄河图。
师:“手绘金华府舆图”是古代人手工绘制的彩色地图,和大家前面自己画的地图有些类似,它非常细致地描绘了当时金华府的驻军状况,现被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师:“手绘黄河图”则是描绘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壮丽景观,现被美国收藏。
2、小组活动:探究与讨论。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地图,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课前我让大家收集了地图,我想问问大家,你们都收集到了什么样的地图?
师:相信大家在收集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关于地图的许多知识,请小组对收集到的地图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们都了解到哪些有关地图的知识?1.记录员要做好记录,不重复不遗漏,2.小组长要对小组成员的合理安排。3.比一比哪个小组记录最快,记录的知识点最多。
3、全班交流。
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的发现。
(不同种类的地图相应的主要用途,师进行引导汇报)交通图、旅游图、政区图让学生说。
三、师补充介绍,开阔学生眼界。
师:看来大家在课前对地图的知识都进行了调查学习,那老师也在课下进行了研究,想看看我的调查吗?
地形图、军事地图的用途:中国有句谚语:大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意思就是说大将军只在大帐中根据军事地图来进行指挥打仗,但却能让千里之外的战争取得胜利。正因为军事地图如此重要,无论在古代和现代军事地图都属于国家机密,一般情况我们在生活中是看不到的。
中国地形图:红色部分代表高原,浅绿色部分代表平原,根据上北下南,我们能清楚的看到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的。
绿能电动车的2007年某某省售后网络分布图:你觉得这张地图有什么样的用途?(电动车坏了可以找到维修的市县,也是绿能电动车公司对自已公司的宣传。)
师: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的地图。请看大屏幕(出示触觉地图)师:如果让你设计,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地图?
师:看来同学们都具备科学家的头脑了,而且有些同学的设想已经实现了,比如:(触觉地图,电子地图、三维遥感影像图等等)
四、实际应用,回归生活。
师:看到这些高科技地图,想不想和它亲密接触接触:由学生或老师实际操作使用地图。师:我们是优胜路小学的学生,那我们来看看这张地图对不对(操作)谁来说一说,我们优胜路小学的具体位置?(劳卫路与优胜北路的交叉口)
师:我是纬四路小学的老师,我想请你们有空的时候来我所在的学校坐客,你们知道纬四路小学在哪儿吗?这张某某市电子地图可以告诉你它的位置(现场操作)
师:那怎样从我们学校到纬四路小学呢?这张地图也可以告诉你(现场操作),地图上显示路线(让学生运用方位来说一说如何去走?)
师:希望大家有空来我所在的学校坐客。
师:看完和听完我的介绍后,这么多的地图展现在你的面前,你想说些什么?(地图世界可真是多姿多彩)。
五、教师全面总结。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的种类还会愈来愈多,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部门都可制作与其相关的地图,而且正在向着千家万户渗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更多有用的地图,为多姿多彩的地图世界增加新的成员。大家有信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