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本运作的环境约束条件论文
资本运作起于中国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简单来讲资本运作就是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是在最大化企业价值的目标下进行的资本结构的优化和资本的加减买卖。资本运作具有流动性、增殖性和风险性。这一理论在其发展进程中,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贡献。如今,资本运作已经是许多企业经营不断运用且不断面对的手段和挑战。资本运作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不同的环境会影响资本运作方式的选择,造成同种资本运作的不同效果。因此,有必要抛开资本运作的技术层面,探讨一下资本运作的环境约束问题。
一、资本运作外部环境约束
资本运作不是由一个个独立的、毫无内在联系的环节构成,不是一个个“运营单元”的杂乱无章的简单拼凑,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存在内部逻辑联系的有机的连续过程。在此过程中,资本运作的方式首先决定于其所处的环境约束。一般来讲,资本运作的外部环境约束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为主体分为三个方面,即资本市场所有参与者构成的环境;政府部门决定的政策、法律和制度环境;中介机构的环境。
资本市场所有参与者构成的环境包括参与者基于行为经济学对资本运作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参与者的诚信状况对资本运作的影响。在这一方面煤炭行业黄金十年中的资本运作就因为参与者的因素而显得密度更高和范围更广。
政府部门决定的政策、法律和制度环境则会直接影响资本运作的状况、效率和方向。尤其是IPO, MBO、债转股、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行为都会受到政府决策的影响。在这一方面许多政府主导的企业重组就是最明显的例证(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重组是不合适的)。
中介机构环境是资本运作环境约束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资本运作的专业性越来越高,中介机构的诚信水平和专业能力会直接影响到资本运作的质量、数量和水平。2013年5月10日,证监会通报平安证券涉嫌欺诈发行“万福生科”案就充分表明中介机构环境的重要性。
二、资本运作的企业环境约束
在资本运作中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惯用的资本运作方式,而并购过程中许多人注重关注并购浪潮和行业状况。其实,具体到一个企业的资本运作行为上,并购浪潮和行业状况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要远远小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能力和财务能力。一个成功的并购不会因为行业状况而失败,一个好的行业也会出现很多失败的并购案例。因此在资本运作更应重点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能力和财务能力这此企业环境约束。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的技能(包括技术的、管理的等)以及相关的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品牌资源、企业文化等)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一种能力。对于陕煤化集团来讲拥有的核心专利(技术)、强大的融资能力、充沛的资源优势等都是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资本运作中发挥更大的效力。但资本运作更要注重对运作业务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考察,发现其有利于壮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确保资本运作推动产业运营,从而实现价值增值。
企业管理能力是一种特殊的企业能力,不仅仅是整个企业的,也是每个部门都有的,甚至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资本运作既然一个存在内部逻辑联系的有机的连续过程,那么企业的管理能力就会直接影响到资本运作的效率,决定企业目前的效率水平,也预示企业未来的效率水平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个成功的资本运作必然对此高度重视。
企业财务能力主要由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关系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所构成,能够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财务能力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财务能力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稳定的资金流为保障,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不能正常进行,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会丧失殆尽,以至于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另一方面,财务能力表现在对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上,对财务可控资源的合理配置,将直接推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进行资本运作是应对其进行合理评价。
三、不可忽视的软环境约束
1.战略环境:任何公司的终极目标都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的增长是以公司规模的扩张和业务能力的增强为前提的,而企业规模和能力的建设无不受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近年来,资本运作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产业运作和资本运作整合成有机整体才是资本运作的最高境界。资本运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引领产业健康发展,产业健康发展牵引资本运作良性发展,从而互相促进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煤炭行业受到了产能过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行业发展已经进人严冬期,上下游利益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煤炭企业经过几年的加速扩张,出现了销售收人高速增长的同时,企业债务也相应的急剧增长,导致企业自身的现金流和造血功能紧张,利润不断下滑。面对严峻的行业形势,煤炭企业应该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和行业发展规律的在战略目标,明确产业发展之路,强调企业盖利能力,促进产融结合,避免盲目扩张,从而为产业运作和资本运作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2.合作环境:资本运作的价值来源于资源优化配置过程,而不是获得其他利益主体的则一富。成功的资本运作都会仔细考虑运作业务单位的合作环境,准确判断所需要的资产形式、人才技术储备和企业文化融合等合作因素。我国许多企业海外运作失败的案例主要原因就是合作环境太差或者对合作环境考察不周造成的。当年张海人驻健力宝进行资本运作失败的案例在资本原作操作时也应该引以为戒。
3.舆论环境:任何一项资本运作都可以概括为现金资产、实体资产、信贷资产和证券资产这四种价值形态自身以及之间的价值转换。但资本运作有时并不是资本实力和盖利能力的较量,而是舆论导向和媒体力量的较量。这一点在最为有名的德隆系资本运作失败的案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纵观近几年我国各地的PX的项目危机、垃圾焚烧厂危机等也都可以看出来舆论对产业发展的巨大影响。
我国宏观经济进人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已经成为共识,大型企业如何在不利的舆论氛围里实现高效率的资本运作,获得更高的回报或更好的发展机会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应注意舆论的正面引导和正确回应,及时化解资本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利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助推企业资本运作顺利实现,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
第二篇:资本运作论文
资本运作论文模板
题目:……运作模式分析研究——以…..企业为例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1、公司概况
2、股权结构
3、核心业务
4、发展历程
5、财务基本情况(资产负责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二、资本运作模式分析
1、什么模式
2、模式内容
3、运作过程
4、运作结果
三、该模式的启示
1、优点
2、缺点
3、发展该模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篇:险资资本运作及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保险业保险资金运作的现状,分析保险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险运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险资运作;风险管理;资产负债回报率;投资渠道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保险公司的可运作资金不断累积,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拓宽保险资金运作的渠道,增加保险资金运作渠道成为保险资金运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起步晚,体制不完善,在资本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保险公司资金运作仍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也加剧了保险资金运作的风险,因此,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多渠道运作保险资金并且加强风险防范管理非常必要。
2保险资金运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1保险资金运作规模发展迅速
保险资金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益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保险业制度的一系列创新和改革,中国保险业获得快速的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12月底,保险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达到14.8万亿元,保险资金运作规模达到12.9万亿元,资金实力不断增强。
2.2保险资金运作所占比例差异化较大
从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来看,刚开始保险资金的运作渠道只有银行存款和买卖债券,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环境影响下,保险资金运作的渠道有所拓宽,有银行存款、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和基金等资金运作形式,但是在各渠道保险投资资金所占的比例差异很大,不利于保险资金运作的发展,影响经济效益。
2.3保险资金收益率水平偏低
保险资金投资运作渠道涉及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方面,受市场环境影响大,因为市场环境波动大,也造成保险资金收益率的波动,收益不稳定。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国外的保险公司进驻中国,国内本土的保险公司也越来越多,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因此各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缩小,利润空间小,投资渠道狭窄,因此,虽然我国保险市场大,但经济效益小,所以总体来说,我国保险资金收益率水平仍偏低。
2.4险资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发挥稳定器作用,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良好
随着保险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保险业务的盈利空间将会逐渐缩小,因此保险公司要求发展,必须要加强资金运作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主要的盈利来源,保险公司盈利扩大,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为有利的保险保障,这是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也是保险资金运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以后,监管部门要纠正偏激进的投资,守好投资风险的底线,防范投资风险,规范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真正发挥保险资金的稳定器作用,促进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3保险资金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资产与负债匹配不合理
与银行类似,保险公司也属于负债经营,而且长期负债的比例很高,并且负债规模大、期限长,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有收益稳定的长期资产来适应投资主体的资产负债要求。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比较缺乏长期的投资产品,而且在产品期限的结构方面,长期债券的供给量不足,所以保险公司很难通过资产负债匹配来防范利率风险。而且由于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结构不合理,导致多数资金都投资于收益率较低的短期投资,因而更加深了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的问题。
3.2缺乏专业投资管理人才
长期以来,保险公司对员工和管理层的考核重点都放在了承保收入方面,也长期将发展保险业务作为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因此保险公司在承保、理赔和内勤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物力,占比非常大,但是却缺乏对险资投资管理人才的重视,内部长期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没能组建一个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团队,因此,公司在保险资金投资方面缺乏专业的分析和指导,影响保险投资的决策和经营管理,加重了投资风险。
3.3外部环境严峻,资产配置和投资风格偏激进,加剧投资风险
保险资金进入市场后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外部环境和风险形式,一些保险公司在治理上还存在着很多缺陷,一些保险公司的股权结构复杂且不透明,往往存在着“一股独大”的问题,个别的控股股东把保险公司当作“融资平台”,采取激进的产品设计和销售策略,因此造成了激进的资产配置和投资风格,盲目投资一些不相关的产业,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成本,偏离了审慎稳健的投资理念,不重视因此引起的风险问题,加剧了投资风险。
4保险资金运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4.1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优化保险资金投资结构
有效促进保险资金运作的发展,必须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宽投资渠道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投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我国新颁布的保险法已经规定保险资金运作可以用于对不动产的投资,不动产投资是期限长且流动性小的投资手段,符合资产与负债匹配,能够实现分散风险和增加收益的效果。根据国外的投资经验,具有稳定性好,收益性高的贷款投资是一种适合保险公司的投资产品,不仅能够提高资产负债匹配度,还能因此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保险业务发展。从我国国情出发,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而新兴产业的运作时间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是一种非常适合保险投资的一种长期投资产品,而且新兴产业的安全性非常高,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促进保险资金运作长期稳定的发展。
4.2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借助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宽筹资渠道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一直是保险资金运作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实施资产与负债匹配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利率风险。从保险公司内部来说,应当建立起专业的,适合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架构,将负债管理和资产管理相对应,实现资产管理和资产投资部门有效的结合,杜绝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发生,并且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产品的定价、设计及投资策略,能够及时把控投资运用和风险控制情况。2014年,保监会起草了《保险公司资本补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了普通股、优先股、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债务性资本工具、应急资本、保单责任证券化产品、财务再保险八大类资本补充渠道,打开了保险公司资本工具的创新空间。上市保险公司另有定向及公开增发、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境外上市的保险公司还可选择永续次级债等融资工具,进一步丰富了保险公司融资渠道,可以有效控制险资投资风险。
4.3加强专业性、技术性投资人才的培养
保险公司应该调整公司人才战略,加强对专业性、技术性保险投资人才的培养,组建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保险投资团队。专业的人才能够在保险投资方面给予专业的分析和指导,能够有效降低资金运作的成本,能够有效规避投资中的各种风险,使保险资金运作更加高效和安全。并且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增强人才优势,优化公司内部的人才结构,促进保险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4.4创新保险监管手段,纠正偏激进投资,促进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要提高保险资金运作监管水平,要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外国先进的发展经验,在加强保险监管手段方面要注重创新,利用和推广先进的技术在保险投资监管方面的运用,不断提高保险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在股票投资监管方面,将股票投资分为一般股票投资、重大股票投资和上市公司收购三种情形,并对这三种情形实施层层递进的差别监管,以风险控制为着眼点进行综合监管,防范风险失控阻隔风险蔓延。督促资产配置和投资风格激进的保险公司停止激进业务,内部加快整改,严守风险底线,真正发挥保险的稳定器作用,促进其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5结论
中国的保险市场大,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也很大,为保险公司资产运作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因此,保险公司应着力解决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拓宽投资运作渠道,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运作的发展,同时加强保险资金运作的风险管理,实现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天,张楠.我国保险企业资金运用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9).
[2]张昭熙.从风险视角看保险资金的运用及监管[J].现代商业,2015(17).
[3]李振鹏.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研究[J].华北金融,2013(3).
第四篇:试论我国管理会计的环境约束
试论我国管理会计的环境约束
银行会计
【摘要】本文分析了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文化环境的特征及对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影响,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若干对策。
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目前来看,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上还是在实务应用上,都难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未与我国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研究适应我国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环境因素是导致会计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因。因此,研究我国管理会计运作的环境及其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应该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方法体系。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及范围等有关方面。在企业所有权的形式基础上建立的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是决定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根本因素。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始终是基于市场经济效率的要求而产生与发展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的所有者、经营者等方面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这种机制要求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并且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形成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的作用下来运行,企业只有使其稀缺的经济资源得以发挥最大的效用,才能够生存、发展、获利,这就使得企业必须加强生产经营管理,采用一定的方法,准确预测、科学决策、有效控制,获得最大效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促使企业走向市场,但目前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由于所有者虚位,不能形成足够的产权归属明晰情况下的委托——监督——激励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作为委托人和代理人实际上都不会形成最大获取资源增值的来自于产权激励的动力。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实质是一种行政利益关系。所造成的危害有:第一,有可能产生对所有者利益的侵蚀——委托人和代理人共谋的败德行为(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他人的行为)。在不完全契约和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人不能承担全部损失或利益都会有可能产生败德行为,最终导致契约的低效率。在产权虚位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可能尤甚。由于产权的虚位,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名义上的产权拥有者,但使用的资源的归属权并不属于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剩余收益的归属权即不属于委托人个人,也不属于代理人,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也没有个人财产承担风险,那么,双方签约并不能以保证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目的。双方本质上同属代理人,只不过名义不同而已。因此,双方就有可能共谋产生损害资源的行为——委托人有意降低考核标准,或者当企业经营效率不理想时,想尽办法为代理人开脱责任;代理人则出于“报恩”的心态,利用控制资源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为双方谋取非金钱利益,其结果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损害了企业的价值。很显然,这种所有者虚位的代理关系造成的后果是,委托人和经营者根本不具备足够的动力来采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规划企业的经济资源,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使用效率,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在行政利益驱使下非理性投资就是源于此。第二,有可能造成委托方对代理人监督的弱化。委托方在不拥有实际的产权时,剩余收益和企业经营风险都与他的关联不大,因此,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履行监督责任,造成经营者的责任感的下降,使经营者宜懒则懒——管理会计有用,但是费劲。这种状况降低了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需求。
经济制度的差异也是导致管理会计方法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我国在进人八十年代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在此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这段期间我国不存在管理会计呢?笔者认为,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多种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西方管理会计相对比,形式上有差异,但不能否认其管理会计的属性。例如:流动资金定额的核定方法与西方的存货的规划相类似,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方法与西方的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群众经济核算与西方的责任会计同为内部控制的手段,甚至在我国过去形成的很多管理方法中蕴涵了当代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发展的基本原理,作业会计即是我国班组经济核算思想的延伸。清楚了这些差异,有利于我们在引进与消化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时,防止照搬照抄情况的发生,使我们坚持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与方法,也有利于我们对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并将其继承下来,充实到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去。
企业组织形式是影响管理会计运行机制的关键因素。在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组织形式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企业的内部制衡机制决定了企业能够自觉应用管理会计的方法,管理会计是基于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在需要而运行的,这是由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要求所决定的一个主动的过程。我国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一个重大缺陷是如果企业彻底摆脱行政约束,会形成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难以保证企业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运行;如果行政干预力度大,又会降低企业的效率
。在前一种情况下,所有者监督的弱化使企业动力不足,运用管理会计的动力相对弱化;后一种情况下使企业成为行政的隶属物,不能依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建立企业的内部制衡机制而保证企业良性运行,企业只能被动接受管理会计的方法。尽管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而组建了很多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但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实际上并未得到根本上的转变,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良性运行还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企业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主动应用管理会计方法的内在需要程度还相当低。
市场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工作的内容与范围。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产生和发展于市场经济较为发达和成熟的西方,对市场经济的环境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如生产经营的预测是与消费市场相关的,经营决策是与投资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也是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的结果。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造成了只能有限应用管理会计的决策方法,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善使得经济资源还不能实现高效率的配置,从而造成企业生产决策的困难,中介服务市场的不完善使得企业预测、决策需要的资料来源还相当困难。这种状况使得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实务中较侧重于内部管理的方法,而面向市场的预测与决策方法应用欠普遍,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还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经济环境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下列结论:
第一,我们应该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卓有成效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适宜的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充实到我国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中;
第二,在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我国企业管理需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
第三,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塑造清晰的国有产权主体,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促使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影响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信息的规范化程度等。
由于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其信息的加工手段依具体的目标而定,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所以,管理会计受到法律的约束不象财务会计那样严格。尽管如此,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运行的一个子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法律的影响。首先,法律模式影响管理会计的信息加工方式。众所周知,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信息加工受到法律的影响较为严格和深化,英美法系国家的会计则较少受到法律的直接影响。法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定有全国会计总方案用以指导全国的会计活动。在1959年的会计总方案中,推荐了计算成本的方案,在大型国有企业应用,其他企业相应采用。1982年的会计总方案中,提出了管理会计的有关建议,如不同物价体系下的财务会计报表、成本预算的编制及考核、责任会计中责任中心的划分及管理、编制完整的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考核等,尽管这些建议是指导性的,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色彩,但也具有示范性的作用,对于引导企业有效应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其次,税法的内容影响管理会计有关收入、成本、税金等指标的计量,比如要求会计收益与税法利益严格保持一致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管理会计对于成本、收入、利润的确认与计量必然要考虑法律的要求,尽管管理会计对这几个要素的处理受到的法律影响不象财务会计那样严格,但是,不考虑法律的影响,也必然导致决策有效性的降低。英美法系的国家由于会计收益不要求与税法收益保持一致,相关要素的处理受到法律的影响程度也就低。
我国的法律体系接近于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并且从法律对会计的影响来看,我国的会计传统上是以法规体系作为规范的,历史传统也更易于政府权威作用的发挥。诚然,由于管理会计主要应用于企业,其信息的输出是基于管理上的不同需要而采取不同的形式,这一特性决定了管理会计受到法律的约束程度不会也没必要像财务会计那样严格,更没有必要制订统一的管理会计制度规范管理会计信息,但是,考虑到我国会计工作乐于应用法律规范的惯例,制订指导性的制度来引导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是十分必要的,至少我们应规定管理会计的原则,这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及创新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以上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由于我国传统上一直使用法规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习
惯于政府发挥权威作用,因此,我国有必要通过政府或学术团体研究制订管理会计准则,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及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二,适应我国会计人员愿意应用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惯例,我国可由政府制订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制度,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供示范性的意见;
第三,在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中,应该将合法性作为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三、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
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并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特征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美国由于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企业中的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国。第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第二,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第三,责任的考核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化,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的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降低管理效率;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往往抑制了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视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的管理观念,助长了不积极面向市场开拓进取的惰性。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指标的完成,往往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而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其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或者是长远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人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与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第一,我们应该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
第二,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第三,继续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内部制衡机制,坚决摒弃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等导致企业短期行为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在以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轨道上运行;
第四,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人本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内容与方法。好范文版权所有
管理会计是在企业中运行的,企业管理的需要产生了管理会计的方法,不同的企业管理上的特点各异,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要就不同。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只有适应管理上的特点与需要,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上正进行着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企业的组织结构正发生着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刻变革,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也逐步走向市场机制。但由于改革的复杂性,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使得管理者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等原因,企业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机制来运行,将是一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就是说,企业自觉应用管理会计方法的内在需要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而逐渐扩大,这种状况决定了部分国有企业只能有限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并且其方法的应用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此外,由于管理会计的很多理论与方法产生于西方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管理的需要,与我国目前企业管理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故全面应用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当前,我们应该研究哪些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能够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的需要,采取示范、宣传、引导等多种方式来推广,对那些由于我国管理环境或其他环境的限制暂时还不能应用的方法,我们则没有必要苛求于企业去运用。
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环境的现状告诉我们:
第一,由于企业管理者素质还不能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使企业家市场化,强化对现有国有企业领导者素质的要求,以使企业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只有竞争的压力才能迫使企业家运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
第二,必须将管理会计的原理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发展管理会计。
第三,学术界应研究适应我国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并将企业实践中出现的好的运用管理会计的经验予以系统化、理论化。
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是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共同的使命。我们只有在环境的变化中研究与运用管理会计,才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第五篇:红 头 文 件 - 山西省环境保护网
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情 况 简 报
第20期
山西省环保专项行动办公室2007年7月10日
晋中市引深环保专项行动
坚决打赢环保专项行动攻坚战
晋中市自5月17日召开全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以来,按照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确定的六个方面整治重点,分别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集中整治行动。5月18、19日,介休市、灵石县对部分淘汰企业进行取缔,率先拉开了全市强势执法的第一战役。随后,榆次区、左权县、平遥县、寿阳县也相继组织了声势浩大的集中取缔行动。市政府杨随亭常务副市长等领导亲自督导各县取缔工作。各县(区、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
监督作用,公布挂牌督办企业名单和整治进展情况。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后,各县(区、市)按照省、市的统一安排部署,开展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再掀环境执法高潮。两次集中行动,全市出动执法人员2800人次,调用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869台次,取缔环境违法企业246家。国家、省、市16家新闻媒体对晋中市的集中取缔行动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晋中日报和晋中电视台同时开辟了“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推进蓝天碧水工程”专栏和专题,对全市环保专项行动进行了全程报道。截止目前,在各级新闻媒体播发环保专项行动新闻稿件216篇。
针对环保专项行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6月24日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璞主持召开了市政府常务扩大会议,专题研究环保工作,市委书记李永宏,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文科,各县(区、市)党政一把手和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要求,各县(区、市)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整改、抓落实。指定三位副市长对重点县(区、市)分县包片,对挂牌企业实施具体督办。对政府挂牌督办、治理无望的企业,必须坚决实施强硬的关停措施。各县(区、市)对下达分类处置意见的企业,限期7月10日前完成整治任务。对于未完成整治任务的,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以行政不作为对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戒勉谈话,严肃处理。会议结束后,市政府三位副市长率领由纪监、环保、公安、电力、工商等部门组成的督查组,逐一现场核查、督办,确保环保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全力打造天蓝水碧新晋中。
报送:国家环保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国家环保总
局、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张宝顺书记、于幼军省长、杜五安副主任、牛仁亮副省长、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人大城建环保工委、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抄送:省发改委、省经委、省监委、省工商局、省司法厅、省安监局、省电力公司、各市人民政府、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