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基于宽带移动
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
实施方案(2016—2019年)的通知
渝府办发〔2016〕205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推进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16—2019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9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推进基于宽带移动
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16—2019年)
根据市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签订的《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框架协议》精神,为加快推进“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以下简称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车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及产品化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打造4.5G/5G网络通信、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强力支撑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推动我市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为我国宽带移动互联网、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等产业发展积累经验。
(二)主要目标。
到2019年,基本建成具有重庆特色的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国家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辅助安全驾驶、自动驾驶、智慧路网、绿色用车、智慧停车等测试评价及应用示范,为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撑。初步形成以两江新区为重点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及产业发展基地,确立我市在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领域的竞争优势及领先地位。
二、基本原则
(一)创新驱动、引领转型。
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实时快速图像处理、多源信息融合等核心共性技术,智能车载平台、车路协同通信、辅助安全驾驶等融合应用技术,推动电子信息与汽车制造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支持核心处理器、网络通信芯片、北斗导航芯片、传感器芯片等产品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二)融合发展、统筹推进。
以4.5G/5G网络通信、辅助安全驾驶等重点项目为载体,加速车联网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通过行业应用和项目示范的优化提升,推进产品研发、系统构建和标准制定。在编制整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各分支项目及推进时间表,明确发展时序和空间布局。
(三)整合资源、开放合作。
探索开放的发展模式,通过打造联合创新中心、产业联盟等方式,充分整合与利用全球创新资源,通过并购重组和合作开发等方式,引进一批知名研发中心和机构总部,快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紧密联系国内外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龙头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跨区域技术和产业协作机制,加速技术创新和标准国际化。
(四)突出重点、优化布局。
依托我市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比较优势,选择最有基础、条件和需求的智能车载平台、辅助安全驾驶等重点方向作为突破口,集中优势资源抢先布局,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统筹规划各区县(自治县)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优势领域大而强、细分领域优而精的发展格局。
三、实施步骤
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重点在中国汽研礼嘉园区、鱼嘴长安工业园、重庆汽车综合试验场开展模拟城市道路、多车道和高速环道封闭、半封闭场景的辅助安全驾驶,以及基于LTE—V、DSRC的车车、车路、车人协同通信等测试评价及试验示范工作。
第二阶段(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点在两江新区的礼嘉社区环线、金渝大道—机场内环高速、绕城高速(礼嘉立交—北碚隧道—渝宜立交—黑石子互通—东环立交—人和立交—北环立交—礼嘉立交),基于LTE—V、DSRC的车车、车路、车人等协同通信以及基于5G通信、高精度电子地图、北斗导航、云计算,开展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城镇道路、乡镇道路、高架与立交桥路、桥梁、隧道等开放交通场景的半自动/自动驾驶汽车(取得上路行驶牌照资格)的测试评价,以及智慧交通典型场景试验示范工作。
四、重点任务及分工
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以两江新区为主要承接地,以中国汽研公司为牵头实施单位,联合长安集团、中国移动重庆公司、中国联通市分公司、华为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重庆大学、车载信息产业服务联盟等单位,从以下三个层面推进实施。
(一)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和技术标准体系。
1.协同推进机制。
协同推进工业、交通、通信等多领域工作,重点针对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对交通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措施,统筹推进辅助安全驾驶、自动驾驶、智慧路网、绿色用车、智慧停车等应用示范。为构建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的研究开发、测试评价、应用示范、产业发展等政策法规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宽带移动互联网、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等产业融合发展。
具体目标:2017年6月前,完成保障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实施和推进智能汽车、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调研报告。(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科委、市交委、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委、两江新区管委会、市气象局、市通信管理局等)
2.技术标准体系。
推进辅助安全驾驶、自动驾驶、智慧路网等相关技术的标准化,通过应用示范熟化标准并开展验证工作。参与制定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关键零部件、智能汽车整车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的标准体系。
具体目标:到2019年6月,形成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关键零部件、智能汽车整车等相关技术和产品标准30项以上。(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配合单位:市科委、市交委、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委、市质监局、市通信管理局等)
(二)建设测试评价及应用示范平台。
1.网络通信系统。
在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区域内,建设面向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测试评价及应用示范的4.5G/5G网络通信及位置定位系统,形成车车、车路、人路、路云平台等短距离、远距离通信网络全面覆盖,人、车、路(信标)、云等在规定时间内发送和接收信息,实时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具体目标:到2017年12月,完成4.5G/5G网络通信系统搭建,达到开展测试评价及应用示范的条件。(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通信管理局;
配合单位:市交委、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委、两江新区管委会等)
2.数据支撑平台。
在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区域内,搭建智慧交通各类监控和管理系统,包括红绿灯控制、设备监控、数据监控和分析、车流量监控、信息发布等功能模块。构建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包括车辆状态、养护信息、安全控制、危险信息、车辆定位、交通流量、紧急救援、娱乐服务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聚类和分析等系统。对测试区域内所有路侧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车辆位置、车辆运行状态、各个道路和路口车流量等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实时记录、分析处理以及发布测试车辆运行数据、车辆动态分布情况以及区域环境信息,并与重庆交通、公安等监控平台以及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互。
具体目标:到2017年12月,完成数据采集终端、传输网络、大数据分析软硬件等数据管理支撑平台建设,达到开展测试评价及应用示范的条件。(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局;
配合单位:市交委、市公安局、市市政委、两江新区管委会等)
3.测试评价平台。
建设智能汽车EMC、雷达测试、仿真及硬件在环等实验室。建设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测试平台、智能汽车及智慧交通模拟城市测试平台、重庆汽车综合试车场智能汽车测试平台等。推进智能汽车、智慧交通相关技术和产品标准化。开展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关键零部件和智能汽车整车测试评价。
具体目标:到2019年6月,基本建成具有重庆特色的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国家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完成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关键零部件测试评价10款以上,智能汽车整车测试评价10辆次以上。(牵头部门:市经济信息委;
配合部门:市科委、市交委、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委、两江新区管委会等)
4.应用示范平台。
针对重庆地理、气候、交通环境特点,分析驾驶员行为特征,精心选择示范区域和路段,制定测试评价及试验示范应用平台运行规范,建设具有重庆特点的测试评价及应用示范基地。推进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对交通环境影响的研究和评价。开展辅助安全驾驶、自动驾驶、智慧路网、绿色用车、智慧停车等测试评价及应用示范,开展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的新产品应用及新型商业模式研究。
具体目标:到2019年6月,基本建成中国典型交通环境和驾驶员行为特性数据库;
建成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测试评价及应用示范平台;
完成不少于1500辆次辅助安全驾驶、智能汽车V2X、自动驾驶、智慧停车等测试评价;
完成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的新产品、新型商业模式应用示范4项以上。(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配合单位:市交委、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委、两江新区管委会等)
(三)打造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体系。
1.智能汽车产业。
支持以两江新区金泰产业园等为核心构建智能汽车创新生态圈,发挥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研究开发、测试评价、检测认证、试验示范等服务功能,支撑相关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积极推进汽车养护、维修等数据开放共享,加速智能汽车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瞄准德国博世集团、美国德尔福集团等智能汽车核心零部件国际知名配套企业,加大引进力度;
支持元征科技、得润电子等零部件企业加快智能汽车传感器、芯片、执行器、智能信息终端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
引导长安集团、重庆力帆集团等整车企业加强智能汽车应用开发及与整车匹配研究,提高智能汽车产量占比。
具体目标:到2019年12月,基本实现核心处理器、网络通信芯片、北斗导航芯片、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本地自主化配套,初步形成以长安集团为龙头,一大批零部件生产企业为支撑的智能汽车产业体系,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
2.智慧交通产业。
依托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大数据,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生态体系,大力拓展物流、出租车、公共交通、公路客运和公共停车等领域应用,积极构建智慧交通创新生态圈,带动智慧交通软件研发、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增值服务的快速发展。支持中交信息、中交兴路、城投金卡等企业做大做强全国车联网监管与服务公共平台、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等公共交通服务平台。支持泰泽通信、远特科技等车载终端企业开展智慧交通装备研发和大数据分析。以满足智慧城市出行服务和一体化综合智能交通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交通信号、运行检测、调度管理、突发事件处置和税费征稽等领域智能化应用示范。
具体目标:到2019年12月,引进和培育3家以上智慧交通国内领X企业,初步形成软件研发、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平台运维等智慧交通产业体系。(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管委会、市交委;
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经协商,我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成立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工作组,由市政府联系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副秘书长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市科委、市交委、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委、两江新区管委会、市气象局、市通信管理局等部门和单位参与,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监督、指导等工作,协调解决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道路、信息通信、交通管理、市政管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
(二)加快实施推进。
成立由中国汽研公司牵头,长安集团、中国移动重庆公司、中国联通市分公司、华为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重庆大学、车载信息产业服务联盟等国内外单位参加的项目实施工作组,明确各参加单位职责分工,统筹推进项目建设。聘请项目相关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组建项目专家组,参与关键技术攻关,为项目整体推进提供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
(三)制定标准规范。
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学会和联盟牵头制订相关技术、应用和服务体系标准,加快推进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大数据质量和格式的标准制订,推动数据共享。建立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影响力国际学术和产业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我国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宽带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标准走向国际,增强国际话语权。
(四)加强交流合作。
加强与美国安娜堡、瑞典哥德堡等国际知名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试验场的交流,在测试评价整体环境构建、驾驶安全和交通效率测试项目设置、增值服务开发等研究方向开展全面合作。紧密联系上海、北京等车联网应用示范区,加强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分工与合作,突出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大数据标准体系制定的研究重点,创建全国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大数据中心。
(五)构建产业生态。
支持中国汽研公司、长安集团等龙头企业开放测试评价、试验验证、设计制造等创新资源,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研究开发。积极探索和实施多元化扶持政策,整合资本、服务、市场等资源,加快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加速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大数据开放共享,引导国内外企业主动融入我市发展战略,构建产业集群,确立我市在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的竞争优势及领先地位。
(本文转载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第二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农业有害生物
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八月三十日
重庆市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6
1.1编制目的……………………………………………………6
1.2编制依据……………………………………………………6
1.3适用范围……………………………………………………6
1.4工作原则……………………………………………………6 2组织机构与职责…………………………………………………6
2.1应急处置指挥机构…………………………………………6
2.2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职责………………………………7
2.3区县职责……………………………………………………7
2.4市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8 3预防、预测和预警………………………………………………10
3.1信息监测与报告……………………………………………10
3.2预警…………………………………………………………11
3.3预测预警支持系统…………………………………………11
3.4预警级别及发布……………………………………………12 4应急响应及处置措施……………………………………………12
4.1应急响应……………………………………………………12
4.2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处置措施………………………16
4.3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处置措施…………………17
4.4指挥与协调…………………………………………………20
4.5新闻报道……………………………………………………21
4.6应急结束……………………………………………………21 5后期处置…………………………………………………………21
5.1善后处置……………………………………………………21
5.2社会救助……………………………………………………22
5.3保险…………………………………………………………22
5.4调查和总结…………………………………………………22 6保障措施…………………………………………………………22
6.1组织保障……………………………………………………22
6.2物资保障……………………………………………………23
6.3资金保障……………………………………………………23
6.4技术保障……………………………………………………23
6.5技术储备与保障……………………………………………24
6.6应急队伍保障………………………………………………24
6.7工作督导……………………………………………………24 7宣传、培训………………………………………………………24
7.1宣传教育……………………………………………………24
7.2培训…………………………………………………………25 8附则………………………………………………………………25
8.1名词术语、缩写语的定义与说明…………………………25
8.2预案管理……………………………………………………25
前 言
本预案对我市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和处置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应急处置的指挥体系、预防预测预警、应急响应及处置、后期处置等方面的内容。本预案包括总则、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预测预警、应急响应及处置措施、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宣传培训、附则8个方面。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按照本预案的要求,认真开展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高效的农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危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群众的利益。1.2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重庆市植物检疫条例》、《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及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应急管理和处置。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以防为主。1.4.2分级管理,分级负责。1.4.3立足现有,整合资源。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处置指挥机构
我市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在重庆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政府应急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应急办)和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灾害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见《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市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业局局长担任。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市农办、市农业局、重庆检验检疫局、市财政局、市气象局、市工商局、市科委、市粮食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交委、市民政局、市政府救灾办、市文化广电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市灾害应急指挥部下设重庆市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和处置日常工作,由市农业局有关处室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明确应急管理和处置的职责。市农业局是我市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应急管理和处置的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2.2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职责
在市灾害应急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全市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负责收集、分析农业植物灾情和疫情动态及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趋势及发展态势,及时向农业部和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报告灾情信息;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开展重大、特别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负责承担市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2.3区县职责 有关区县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制订本行政区域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在农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组织制订乡镇(街道)政府重点时段、重点地区的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方案。
2.4市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2.4.1市农业部门职责
(1)组织植物保护和检疫部门制订农作物病虫鼠害防治方案,负责病虫鼠害情调查监测,发布病虫鼠害趋势预报,提出相应的病虫鼠害防治处置措施。
(2)制订疫情发生区、保护区扑灭技术方案,负责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监测、流行学调查、疫情传播途径调查和应急封锁、扑灭、控制工作,组织力量销毁染疫农作物和农产品,严格执行检疫隔离措施,对保护区实行喷药保护。
(3)做好市级应急处置物资储备、库房建设及对区县物资储备、库房建设监督管理。重点储备应急处置所需农药、药械、杀虫灯、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物资。
(4)建立应急处置专家组和专业技术服务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和基层专业服务队开展防治工作,抓好督促检查,促使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5)提出应急管理专项资金使用建议。
(6)及时通报和上报农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
2.4.2市政府救灾办职责
承担市灾害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做好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和处置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
2.4.3市农办职责
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农业有害生物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
2.4.4市财政部门职责
负责筹集农业有害生物应急管理和处置专项资金,落实物资储备库建设、物资储备所需资金,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2.4.5市气象部门职责
及时免费提供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区域的天气实况及趋势预报信息。
2.4.6市工商部门职责
负责农用物资市场管理,打击违法经营农药(械)及违法经营有疫情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植物产品及其他商品,依法查处违法经营。
2.4.7市科学技术部门职责
组织对农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研究,并做好技术开发及转化工作。
2.4.8市粮食部门职责
负责灭鼠活动中毒饵所需饵料的筹集和供应。2.4.9市卫生部门职责
负责调查鼠传疾病病源,隔离相关人员、医学观察和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及农药中毒人员的急救处理。
2.4.10重庆检验检疫局职责
与农业植物检疫部门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及时通报口岸及周边省(市)疫情截获情况。
2.4.11市公安部门职责
协助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负责灾情、疫情发生后社会治安维护。2.4.12市交通部门职责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部门负责配合禁止无任何检疫手续或带有疫情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及植物产品进入我市或在本行政区域内流动。
2.4.13市民政部门职责
负责农业有害生物灾区、疫区受灾群众的救济救助。3预防、预测和预警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在市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构架下,各级农业植物保护、检疫部门应构建农业有害生物灾害信息监测系统,实行专业监测与群众监测相结合,并按照国家、重庆市农业有害生物测报规范开展监测预报工作。
农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预警信息报告内容包括:可能发生或发生的时间、区域、病虫种类、危害程度、已采取措施和下一步措施等。市农业灾害办公室接到重大、特别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信息后,应在6小时内向市灾害应急指挥部(市政府救灾办)和农业部报告。同时,市政府应急办及时向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灾害信息,特殊情况下,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值班人员可直接向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并同时抄报市政府救灾办。
灾害信息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采取的措施等。市政府救灾办、市农业局要及时掌握较大以上农业有害生物灾害信息,对于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信息的报送,可不受分级标准限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直接向市接警中心报告农业有害生物灾害情况,统一接警电话为12345,并与市社会联动报警电话110实行联动报警。3.2预警
各级农业植物保护和检疫机构根据田间监测信息,结合农业有害生物历年发生情况、种植制度、品种布局、施肥水平及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发布长期、中期、短期预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和同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报告预警信息。3.3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中国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系统、农业植物检疫网络化管理工作平台、重庆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支持系统。依托政府办公信息网,建立和完善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与信息系统,建立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预测预警支持系统。3.4预警级别及发布
3.4.1预警级别
根据农业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或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将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分为Ⅳ、Ⅲ、Ⅱ、Ⅰ级,即一般灾害为Ⅳ
(四)级,较大灾害为Ⅲ
(三)级,重大灾害为Ⅱ
(二)级,特别重大灾害为Ⅰ
(一)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予以标识。
3.4.2预警发布
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发展趋势由农业植保部门组织植保和农业有关专家进行会商后,由农业植保部门分析灾害发展趋势。重大、特别重大预警信息经市政府应急委、市灾害应急指挥部同意后,由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组织发布;一般、较大预警信息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或区县(自治县)农业部门组织发布,并报市政府救灾办、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备案;预警信息一般通过内部文件、信息专刊和网络发布,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
4应急响应及处置措施 4.1应急响应
4.1.1分级响应(1)一般(Ⅳ级)灾情、疫情应急响应
由发生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或农业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予以处置,并在预案启动后24小时内报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及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备案,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及时报市政府救灾办备案。
(2)较大(Ⅲ级)灾情、疫情应急响应
由发生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启动应急预案予以处置,并在预案启动后24小时内报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及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备案,同时抄报市政府有关部门。必要时市农业部门给予帮助支持。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及时报市政府救灾办备案。
(3)重大(Ⅱ级)灾情、疫情应急响应
发生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农业部门在进行先期处置的同时,及时向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报告灾情信息。经报市灾害应急指挥部批准,启动本预案作出应急响应。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组织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市政府应急办和市农业局及时向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农业部报告灾害信息。
(4)特别重大(Ⅰ级)灾情、疫情应急响应
发生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农业部门在进行先期处置的同时,及时向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报告灾情信息。经报市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市政府应急委批准,启动本预案作出应急响应。市灾害应急指挥部统筹协调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协调有关区县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市政府应急办和市农业局及时向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农业部报告灾害信息,积极争取农业部的帮助和支持。
4.1.2信息共享和处理
(1)常规农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信息报送
①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农作物病虫鼠害暴发流行、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等异常情况及突发性、传播蔓延快、危害程度大的可疑农业有害生物,应及时通过农技110或其他途径向当地农业植物保护和检疫部门报告。区县(自治县)农业植保部门一旦发现农业有害生物灾情征兆、灾情或疫情,要立即根据其性质和威胁程度,将有关信息报告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上级主管部门。
②预计发生或发生较大农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所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应在24小时内分别通过自然灾害信息专网或农业部门信息专网向市政府救灾办、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报告。
③预计发生或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所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通过自然灾害信息专网、市农业部门信息专网在6小时内分别向市政府救灾办、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同时抄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市政府应急办、市农业局及时向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农业部上报灾害信息。
④农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上报实行实名制。报告内容包括:有害生物种类、发生时间、区域、级别、损失情况、已采取的对策措施及请求支持事项等内容。
(2)现场农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信息采集
事发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专家赶赴现场后,要及时收集现场情况,包括灾情、疫情的基本情况和抗灾救灾措施,并通过突发自然灾害信息专网或其他方式向市政府应急委(市政府应急办)、市灾害应急指挥部(市政府救灾办)及时报告现场新情况、新问题、新进展。
(3)灾情信息分析与共享
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收集、分析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并从中心数据库中调阅全市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和物资储备情况、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急预案等相关情况。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情,要及时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向市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并通报各成员单位。经核定的灾情信息除按规定上报外,要登录到突发自然灾害信息专网,并及时更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1.3基本响应程序
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经市政府应急委(市政府应急办)或市灾害应急指挥部(市政府救灾办)批准,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启动本预案。受灾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启动预案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会同市政府救灾办、市民政局等部门及时赶赴灾情、疫情现场,协助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开展救灾工作,负责对灾情进一步调查核实。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组织开展损失评估、灾后恢复等工作,并向市政府应急委(市政府应急办)、市灾害应急指挥部(市政府救灾办)和农业部报告灾情。
4.2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处置措施
4.2.1分析灾情发生原因
根据农作物苗情、病虫鼠害发生情况,结合病虫鼠害发生规律、流行学、地理环境、农作物布局、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灾情发生的原因。对病虫鼠害源、传播及流行的媒介和途径等进行跟踪调查。有鼠传疫病的地区,卫生部门要做好有关接触人员的医学观察。
4.2.2确定灾情发生区域
根据农作物灾情发生程度和危害情况,按照防治重点和采取的不同措施,将发生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重点防治区包括以灾区为主的大发生区、菌源区和流行蔓延区。
一般防治区包括以发生灾害的重大病虫鼠害发生特点、作物、地理、气象等条件分析确定病虫鼠害将要大发生的区域。
4.2.3制定控制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提高治理工作成效。针对不同病虫鼠害采取相应的应急防治措施:在重点防治区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在一般防治区采取可持续控害技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应急措施。
4.2.4灾区控制措施实施(1)重点防治区采取的措施
在病虫鼠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实施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处置措施,控制病虫鼠害。
对菌虫源区和流行蔓延区田块全面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对大面积重大病虫鼠害发生区实施统防统治,组建病虫防治专业服务队伍,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施药技术、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时间”。
对严重危害的田块实行重耕改种。切断病虫发生流行的传播途径。
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确定的其他应急处置措施。(2)一般防治区采取的措施
在病虫鼠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实施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防治措施,控制病虫鼠危害。化学防治上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对病虫鼠害常发区、易感病虫作物品种分布区实施重点防治。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施磷钾微肥,改善作物生长条件,提高作物自身抗性。
防治技术专家组确定的其他控制措施。4.3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处置措施 4.3.1划定疫区和保护区
疫区是指某一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局部地区发生,为了防止其向未发生区传播扩散,由市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经市政府应急委批准,报农业部备案,并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保护区是指某一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此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由市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经市政府应急委批准,报农业部备案,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
4.3.2疫情发生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加强检疫,强制封锁疫区。一旦发生疫情,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由区县(自治县)级以上政府发布封锁令,组织农业、工商、公安等部门,对疫情发生区、受威胁区采取封锁、扑灭和保护措施。有关部门要做好疫情发生区内群众生产、生活安排,立即采取隔离预防、封闭消毒、在出入疫情发生区交通路口进行检查检疫等措施封锁疫情发生区,严防疫情传播扩散。加强对来自疫情发生区运输工具的检疫和防疫消毒,禁止邮寄或旅客携带来自疫情发生区的种子、种苗和农产品。
疫情铲除和控制。对确认发生疫情的农业植物要进行彻底销毁处理。对染疫铺垫物、田地、水源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情发生区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同种作物和来自疫情发生区的人、畜和运载工具等实行消毒处理。
4.3.3保护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发生动态,构建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信息处理系统。区县(自治县)级以上植物检疫机构要确定一名防疫监测员,建立反应灵敏的植物防疫监测网络。
严格疫情报告和发布制度。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设立24小时值班及疫情监控联系电话。各区县(自治县)应急管理部门及时收集疫情信息,并及时向上一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或特殊情况随时上报。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及时将疫情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并随时与农业部植物检疫机构保持联系。
加强具有出口优势农产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期监测和种子、苗木的检疫、检验。依据“疫情干净”原则,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务必进行铲除。开展对“非疫生产区”的农民技术培训工作,普及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识别与控制技术常识。实行植物检疫登记制度,建立疫情档案制度,对疑似检疫有害生物要跟踪调查并建立档案。
加强检疫,严禁到疫情发生区调运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和农产品。
4.3.4解除封锁
疫情发生区内所有染疫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和农产品按规定处理后,在当地植物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彻底消毒。通过连续2年监控未发现新的疫情,经专家现场考察验收,认为可以解除封锁时,由当地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解除封锁的报告,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市政府应急委提出解除封锁请示并经批准后,由市政府应急办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布解除令。疫情发生区解除封锁后,要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1年后如未发现新的疫情,即可宣布该次疫情被扑灭。
4.3.5灾情、疫情评估
由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灾情、疫情评估,主要包括:
(1)调查确认疫情发生区内农业植物种类、品种名称、来源、染疫面积。
(2)调查确认染疫农业植物危害率和危害程度。(3)确定要销毁的染疫农业植物面积、农产品数量。(4)核实销毁染疫农业植物所需物资、人工数量,计算所需费用。
(5)调查确认受威胁区内农业植物的面积,制订保护计划。(6)对染疫农业植物的销毁过程进行拍照、录像。4.4指挥与协调
市政府应急委、市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市重大、特别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以事发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和地区协调配合。受灾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必须坚决、迅速实施先期应急处置,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果断处置重大、特别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干净彻底消灭灾情、疫情。4.5新闻报道
广播电视、电台、报纸、农业信息网络对全市各级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植保植检部门所发布的农作物有害生物灾害发展趋势、防治技术、防治动态进行及时报道,电视台、广播台应安排在广大农民收视(听)集中时段播放。对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有关信息,未经许可,各媒体不得发布。重大、特别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新闻发布按照《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4.6应急结束
重大、特别重大农业有害生物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经市政府应急委或市灾害应急指挥部批准,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宣布应急结束,受灾区县转入常态管理。一般、较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结束由事发地区县人民政府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宣布。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受灾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做好灾民安置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对参与灾害扑灭有功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做好评先、评优、晋级等工作。有关区县人民政府要认真制订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规划,做好现场清理与处理、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工作。5.2社会救助
重大、特别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发生后,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下拨抗灾救灾资金。由市灾害应急指挥部(市政府救灾办)统筹协调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等部门,研究提出帮助支持灾区的措施。市政府救灾办要及时汇总市政府有关部门下拨灾区的救灾资金情况,报市政府应急委领导审批后实施。5.3保险
倡导保险企业增设农业有害生物灾害保险险种,并积极动员灾害多发地区的农民参与灾害保险。5.4调查和总结
5.4.1适时召开应急处置工作总结会议,认真总结应急处置经验和教训,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5.4.2市农业生物灾害办公室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原因作深入的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5.4.3发生重大以上农业有害生物灾害,有关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调查和总结,以书面形式向市政府应急委、市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6保障措施 6.1组织保障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成立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机构,由农业、农办、财政、救灾、出入境检验检疫、科委、粮食、公安、交通、气象、卫生、工商、民政、广播电视等部门组成。办事机构设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6.2物资保障
建立区县(自治县)级农业有害生物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储备应急所需物资。储备库应建设在交通便利、具有储运条件、安全保险的地方。市级农业植物保护和检疫机构负责重大、特别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及区县(自治县)应急物资储备监督管理工作。6.3资金保障
设立农业有害生物应急处置专项资金和物资储备库建设资金,由市财政及区县(自治县)财政纳入常年财政预算。农业有害生物应急处置预案一经启动,各级财政要调拨应急专项资金,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正常进行。6.4技术保障
成立重庆市农业有害生物应急处置专家组,承担农业有害生物鉴定诊断、疫情认定、病虫鼠害预警分析、抗性监测和对区县(自治县)的应急指导及培训工作。
区县(自治县)级植保植检站,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有害生物检验检测及初步诊断、病虫鼠害预警、疫情监测、抗性监测等工作。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实植保部门专业技术力量,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必须确定专人负责疫情监测和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指导工作。6.5技术储备与保障
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防灾减灾基础科研和转化工作。依托西南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及有关专家,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及控害对策等方面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加快减灾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和新农药(械)、新设备在减灾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信息分析、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6.6应急队伍保障
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机动喷雾器,建立应急防治专业队伍(植保专业队)。要强化对植保专业队的管理,定期对植保专业队队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防治技术水平。6.7工作督导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应急预案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开展对应急管理和处置的督促指导工作。重点检查控制灾情、疫情的各种措施落实情况,包括指挥机构、应急预案、人员技术、资金物资到位情况和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以及控制效果,督促各地抓好农业有害生物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7宣传、培训 7.1宣传教育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植保植检机构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大力开展植物检疫、农药管理、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等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7.2培训
各级植保植检机构定期对区县(自治县)、乡镇农技干部开展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新农药(械)等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8附则
8.1名词术语、缩写语的定义与说明
8.1.1农业有害生物:指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及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8.1.2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是指在较大的地理区域内能够暴发流行,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农作物病虫鼠害。目前确定为小麦条锈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农田鼠害以及其他突发性病虫害。
8.1.3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32种全国植物检疫对象、8种重庆市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危险性病虫以及国家明令禁止入境的危险性病、虫、杂草。8.2预案管理
8.2.1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预案制订和完善应急管理措施,组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8.2.2本预案在应急管理和处置中不断修订完善,原则上每3年修订一次。
8.2.3本预案由市农业局组织编制并负责解释,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并报农业部备案。本预案原则上3年修订一次。
第三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重庆市
【发布单位】83102
【发布文号】渝办发[1998]136号 【发布日期】1998-10-06 【生效日期】1998-10-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重庆市
对外招商工作联系制度的通知
(渝办发〔1998〕136号 1998年10月6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招商办),是负责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实行统筹、协调、督促、跟踪服务的办事机构。按照其职责和任务要求,结合我市当前及今后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需要,为了沟通信息,搞好服务,当好参谋,加强对全市推引资工作的统筹管理和督促检查,提高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水平和成效,特制定本工作联系制度。
一、一、各区县(自治县、市)、市政府有关部门应确定一位领导同志负责抓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并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对外招商引资的办事机构,切实抓好对外招商引资工作。
二、二、各区县(自治县、市)、收政府有关部门都必须建立本地区、本部门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子库,并在报送市招商引资项目总库的同时,于每月底前将该月项目库的情况报市招商办。目前还未正式建立项目子库的,尽快将现有的招商引资资料及有关宣传材料送市招商办。
三、三、凡有外商投资的区县(自治县、市)或市政府有关部门,均应建立外商投资项目情况跟踪反馈制度,并通过各自招商引资部门随时将有关情况通过简报或其它方式报送市招商办。
四、四、各区县(自治县、市)、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所有涉及推引资工作的资料、动态信息、统计数据,以及联络和客商、外商来渝考察的人员、项目和签约等情况均应建立档案,并将有关数据、材料在不改变原报送渠道的情况下,于每月5日前报送市招商办。
五、五、各区县(自治县、市)、市政府有关部门对市里确定的重点外商投资项目,应实行专人负责、督促检查、跟踪反馈制度,并将执行情况报市招商办,以便根据不同情况及日提供服务。
六、六、各区县(自治县、市)、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对外招商活动,事前要报市招商办备案,以便帮助协调有关问题。在境外举办的招商活动和洽谈事项,其项目考察报告、洽谈情况汇报、活动小结等,也要报送市招商办。
七、七、市招商办收集汇总的各种对外招商信息、简报等资料,均应及时送市领导和各区县(自治县、市)、各部门招商引资机构。其中重大事项,要实行专门通报制度。
八、八、市招商办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自治县、市)召开招商引资工作协调会,就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九、九、市招商办联系电话
主任室 63626430
综合处 63626384(传真)
63625704
项目处 63625652(传真)
督查处 63626194
调研处 63626424
附件:(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人民政府目标管理工作细则
【发布单位】83102
【发布文号】渝府发[1997]8号 【发布日期】1997-07-14 【生效日期】1997-07-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人民政府
目标管理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
(渝府发〔1997〕8号一九九七年七月十四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目标管理工作细则(试行)》已经市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人民政府目标管理工作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规范重庆市人民政府目标管理工作,促进政府工作勤政、高效、务实、廉洁,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第二条 重庆市人民政府目标管理的范围是市政府组成部门和有关工作部门。
第三条 第三条 重庆市人民政府目标管理工作的原则:
(一)保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目标的制订、实施与调控幅度的确定要与国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计划和当年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安排相一致。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目标的制订、分解、监控、检查、考评、奖惩,都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确保目标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分级负责,依法行政。各目标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对自己所承担的目标负责,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由各目标责任人必须服从上一级目标责任人的裁决意见。各目标责任单位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依法管理。
第二章 目标管理体系
第四条 第四条 目标管理责任体系
(一)市政府目标管理工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为全市目标管理的总责任人。副市长对市长负责,按职责分工组织所联系部门目标的实施。
(二)秘书长、市长助理、副秘书长按职责分工对市长、副市第负责,并协助分管市长督促、协调有关部门目标的实施。
(三)各部门主要领导人为本部门责任人,对本部门目标负责,其他领导人按分工对责任人负责,组织目标的实施。
(四)承办部门负责研究、落实目标任务,协办部门协助承办部门完成目标任务。
第五条 第五条 目标管理组织体系
(一)市政府目标管理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分管秘书长、市人事局长、市计委主作为副组长,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审计局、市监察局局长、市编办主任为成员。主要职责是负责目标管理的组织实施、目标的负解落实、督促检查、考证奖惩,协调处理目标管理的其他问题。上学工作由市政府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市政府办公厅目标办)负责。
(二)目标管理组长单位。由市政府指定单位作为目标管理组长单位。其职责是负责组内各目标责任单位目标方案的初步审查、实施中的监控、参与年终考评等工作;并对组内目标管理工作进行协调,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三)目标责任单位。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的各部门和单位为目标责任单位。各目标责任单位应将目标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实施承担的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机构和指定专人负责目标管理的日常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目标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目标制订与实施
第六条 第六条 各部门制订目标的依据
(一)市委、市政府当年工作要点和市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当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财政收支预算等所确定的全市工作的总目标。
(二)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安排部署的主要工作任务。
(三)各部门自身的职能。
第七条 第七条 目标制订的原则
(一)突出重点。各部门所制定的目标要与全市工作的总目标相衔接,突出工作重点,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必须纳入目标管理。
(二)目标要先进合理,可查可考。各部门当年的工作目标要按照第六条的要求,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定出具体的定量、定性(数量、质量、时限)工作目标。其建、技改等目标要定出形象进度。
第八条 第八条 目标任务基本分计100分,其中业务目标90分,保证目标10分。业务目标,主要是指市里下达的主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以及体现各部门行政管理职责的指标,经济指标统一按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执行。保证目标,是指确保政令畅通的工作目标(含目标管理2分、政务督办2分、政务信息1分、公文处理1分、会议纪律2分、值班工作2分)。
第九条 第九条 目标的制订
(一)当年2月上旬前,各目标责任单位应按本细则第六条、七条的要求制订出本部门当年工作目标初步方案(样表见附表1)报市政府目标管理领导小组,抄送组长单位、市坟委、统计局、市财政局。各部门提出的目标初步方案中涉及到有关部门工作的,应与部门协商,确定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并明确各自的责任,不能协调一致的,由市政府目标管理领导小组裁决。2月底以前,市政府目标管理领导小组会同各组长单位和有关部门根据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计划和各部门上年工作的实绩,提出各目标责任单位的主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指标数据报市政府分管市长审定。
(二)市政府目标管理领导小组按照分管市长审定的方案,制订出市政府各部门当年工作目标任务明细表,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正式下达。
第十条 第十条 目标的分解。各部门在接到市政府下达的目标后,要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将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处(室),并将分解到处(室)一级的情况报送政府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备案。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目标的监控。各部门要随时掌握目标执行的进度,分析目标皓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研究解决。对市政府下达的重点跟踪目标,要按要求及时馈执行情况;市政府办公厅要将主要目标执行情况逐季通报;对全市的重点跟踪目标,市政府办公厅将进行跟踪检查,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情况。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为保证目标的严肃性,一般不对目标进行调整。
第四章 检查与考评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对目标实施情况的检查、考评,按照日常检查、半年自查和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检查与考证的内容
(一)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执行情况;
(二)各协办单位配合情况;
(三)目标管理工作情况;
1.责任人新自抓目标管理工作,确定处(室)、人员负责日常目标管理工作情况;
2.目标全面分解,落实的情况;
3.为保证目标运行,建立健全监控、管理制度和执行监控、管理制度情况;
4.按要求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报送相关材料情况;
5.目标管理资料的规范情况。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检查考评
(一)日常检查。各部门要按有关规定进行自查,随时掌握目标执行情况,并按要求按时填报有关资料;市政府办公厅目标办要对各部门的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并予以通报。
(二)半年自查。每年7月中旬前,各部门要按第十四条的要求对目标执行情况、目标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报市政府目标管理领导小组(样表见附表2),抄送组长单位、市统计局;同时市政府办公厅目标办会同各组长单位进行抽查,将半年目标执行情况报告市政府。
(三)年终考评。次年1月底前,各部门按第十四条的要求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并写出自查报告附目标考核自查表(样表见附表3)报市政府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同时抄送组长单位、市统计局,并由各级长单位对组内责任单位考评情况提出审核意见。
次年2月上旬前,市政府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召集各组长单位和有关部门对目标管理责任单位分别进行考评,并在此基础上,于2月底前形成全市目标管理执行情况报告书提交市政府常务会审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目标考评的具体计分办法
(一)市政府每年下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并根据全市总体目标完成情况和当年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决定奖励分值。
(二)业务目标的计分按以十方法进行计算:
1.完成年芳工作目标105%以下(含105%)的项目,按该项目的基本分值计分;完成全工作目标105%-115%(含115%)的项目,在该基础分值上加计5%;完成工作目标115%以上的项目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该基础分值上加计10%;完成该项目工作目标在60%以下(含60%),则该项目不计分。
2.因重大客观因素影响,经过努力而未完成目标的项目,可酌情按其基本分的80-90%计分。
(三)保证目标由市政府办公厅进行考核和计分,扣分累计不超过10分。
1.目标管理工作。凡目标未分解落实到埏(室)的扣0.5分;凡不及时按规定报送材料的扣0.5分;无目标管理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扣0.5分;无目标管理工作制度的扣0.5分。
2.政务督办工作。对市政府交办的政务督办事项久拖不办的一次扣1分,未按时限要求办理又不说明情况的一次扣0.5分。
3.公文处理工作。公文出现重大差错和凡未按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厅时间要求或不认真办理公文的,一次扣0.5分。
4.政务信息工作。按各部门完成信息采用目标实绩的比例进行计算得分。凡完不成市政府办公厅下达的信息采有目标,少1条扣0.01分,凡重大信息(重大灾情、疫情、安全事故、治安事故、突发事件)漏报、误报,或上报时间超过24小时的,扣0.1分。
5.会议纪律,参加市政府召开的会议每发生一起迟到早退现象扣0.5分。
6.值班工作。每发生一起无人值班的现象扣1分。
(四)其它加分项目。凡获得国家各部委(不含司、局)或市委、市政府表彰且有荣誉证书的全面性工作奖励加计2分(等级奖励按一、二、三等奖分别加计2、1.
5、1分);单项工作奖励加计1分(等级奖励按一、二、三等奖分别加计1、0.
6、0.3分)。
(五)其它减分项目。工作目标中,某项目标因承、协办单位配合不好而未完成的,该项目标的扣减分由承、协办单位分别按60%、40%的比例计算,进入总分。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市长的计分按全市总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各部门的平均得分计算;副市长的计分按其分管部门的平均得分计算;秘书长、市长助理、副秘书长按其联系部门的平均得分计算。
第五章 奖惩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奖惩方式。奖励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即发放奖金与通报表扬相结合,惩罚以扣减奖金和通报批评相结合。并将目标管理考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以及对干部晋升、调级、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奖金的计发。凡目标管理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单位,均可获得目标管理奖,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部门目标管理奖金总额=每分值奖金×部门得分×部门人数。
目标管理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下的部门不发奖金,并由市政府进行通报批评。
对各目标责任单位的违法违纪人员,扣发其全年目标管理奖金,由市财政局依据市政府办公厅的通知从其单位奖金总额中扣除。单位领导班子集体或单位内部发生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情节和后果严重的,取消该单位全年目标管理奖。
目标管理考核得分在前30名的,并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指标,领导班子团结、廉洁,班子成员和所属部门没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无重大事故发生的,列为市政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由市政府进行通报表扬。连续3年获得通报表扬的部门,由市政府授牌表。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奖金来源按各部门工资来源实行多渠道解决。由市财政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行政机关,奖金由市财政承担;由财政承担部分职工工资的部门,奖金由市财政按工资补差的百分比计发;不由市财政承担职工工资的部门(含中央在渝单位),给予领导班子成员奖金,领导班子成员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当年在职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为准。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部门人数以市编委、市人事局、财政局核定的编内在职职工人数为准。人员的调进调出均以年底统计数计算。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奖金发放由市财政局按市政府下发的各部门目标管理的实际得分和本《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奖金计算办法统一计发。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对在考核、奖励中弄虚作假的部门,取消该单位目标管理奖,并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
2009年09月03日 16时14分105
主题分类: 环境保护
“节能”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
渝办发[2009]274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重庆市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8]10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行动目标
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不断增强市民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把节能变成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最终把我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行动措施
(一)开展能源紧缺体验。在每年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如步行或坐公交车上、下班,办公时间停开一天空调、停开一天电梯等),强化节能意识。市级各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积极参加本单位或本行政区域的能源紧缺体验活动。
(二)加强车辆节能。全市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车停车等候时应停开空调,推进公务车改革。倡导单位和个人选乘轻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倡导组合乘车。
(三)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除有特定要求并经县级以上节能办公室批准外,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倡导市民家庭参照上述标准设置空调温度。
(四)减少电梯使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办公场所在非高峰时段应减少电梯运转台数,提倡三层楼以下停开电梯。提倡高层建筑电梯分段运行或隔层停开,短距离上下楼层不乘电梯,尽量减少电梯使用。
(五)控制路灯和景观照明。在保证车辆、行人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开启和关闭路灯,试行间隔开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路灯。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公共场所应关闭不必要的夜间照明。电力供应紧张时,在用电高峰时段关闭城市景观照明、娱乐场所霓虹灯等。
(六)普及使用节能产品。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能效标识2级以上或有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鼓励购买节能灯、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要按照市财政局、原市经委《转发〈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的通知》(渝财采[2008]30号)的要求优先采购节能产品,认真落实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有关规定。我市各级预算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政府采购活动时,在技术、服务等指标满足采购需要的前提下,要按照国家公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优先采购节能产品。
新建工业园区公用照明必须全部使用高效照明产品。现有工业园区在公用照明中,使用低效照明产品的要逐步更换为高效照明产品,用3年时间(2011年前)更换完成。
大力开展新能源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使用的鼓励政策。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用户。加快太阳能产品的推广利用。
(七)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约能源评估和审查办法〉的通知》(渝办发[2008]64号)的要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从源头上控制住高耗能项目过快增长。
(八)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全面提高新建建筑初步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
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根据重庆实际,对重庆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行研究,大力推进既有公共大楼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逐步推进居住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九)使用节能环保购物袋。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国办发[2007]72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渝办发[2008]150号)中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有关规定,提倡重拎布袋子、菜篮子,重复使用节能环保购物袋,减少石油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在全市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免费为群众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
(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签字笔,以及会议资料不使用塑料袋装袋等。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要带头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参加会议一律自带笔、笔记本,禁止会议组织单位统一发放一次性笔和笔记本。各类宾馆饭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过度包装,积极抵制过度包装产品。引导企业简化商品包装,积极推广绿色、环保的包装袋。
(十一)夏季公务活动着便装。每年夏季,除重大外事活动及有特殊要求外,公务活动一律着便装。
(十二)开展“捐献废旧物资“活动。号召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将废旧办公物资收集起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将收入捐给希望工程。
(十三)抓好节能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能源供求紧张形势和节能重要意义,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宣传节能政策,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宣传节能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能源的行为和单位,大力倡导节俭文明的社会风尚,形成全民节能的浓厚氛围。
(十四)抓好中小学生节能教育。节能要从小抓起,全市各中、小学校要把节能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普及学生节能知识,提高学生节能意识,努力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为明天自觉节能的公民和主力军。组织实施“青少年节能行动“,重点开展青少年节能技能比武、青少年节能知识竞赛、青少年节能金点子大赛等活动。
(十五)培养自觉节能习惯。提倡单位、家庭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下班或离家前提前半小时关闭空调,特别是公共机构要率先示范。提倡全市各大商场在关门前20分钟关闭空调。尽量使用自然光照明,随手关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及时关闭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减少待机能耗。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全民节能行动对唤起全社会关注节能、参与节能作用重大,是一项组织性很强的工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一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抓紧、抓好、抓落实。
市经济信息委负责牵头抓好全民节能行动。负责在每年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全市
性的能源紧缺体验活动。负责制订绿色照明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组织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对机关办公楼、宾馆、写字楼、商场、超市等空调使用大户使用空调时的室内温度进行监测。对不执行空调控制温度的,会同市三电办、市电力公司采取相应的限制用电措施,对超限额用电部分参照《重庆市单位产品超限额使用能源加价收费管理办法》实行加价收费。负责组织对全市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使用的鼓励政策。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督促所审批、核准、备案的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业主,将项目节能分析篇(章)报送市经济信息委组织评估和审查。没有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项目,不得予以审批、核准。
市市政委负责抓好控制路灯和景观照明工作。
市财政局会同市机关事务局负责对行政机关认真落实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对未按强制采购规定采购节能产品的单位,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财政部门可拒付采购资金。
市国资委负责对国有企业公务车停车等候时停开空调的检查。
市机关事务局负责推进公务车改革,以及对公共机构公务车停车等候时停开空调、减少一次性用品和减少电梯使用情况的检查。会同市经济信息委对公共机构室内空调温度设置进行检查。
市农委负责组织农村沼气推广利用工作。
市城乡建委负责加强建筑节能工作。
市工商局会同市质监局、市商委、市环保局负责落实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有关规定。对提供、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的违法经营者,依据《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销售未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塑料购物袋的经营者,依据《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市文化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负责督促各新闻媒体加强节能宣传。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等主流媒体要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增加报道频次,强化深度报道,加大节能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曝光浪费能源现象,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市教委负责督促全市各中、小学校抓好学生节能教育。
团市委会同市商委、市供销总社负责抓好“捐献废旧物资“活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并会同市经济信息委组织实施“青少年节能行动“。
市级其他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对本单位职工的节能教育,抓好本机关的节能工作。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抓好本行政区域的全民节能行动,特别要督促所属街道、乡镇及其居(村)委会对居民开展节能宣传教育,逐步使居民养成节能的习惯,自觉使用节能产品,大力推广绿色照明,自觉抵制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用品。负责督促工业园区在公共照明中使用高效照明产品。负责督促所属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严把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关。
全民节能行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实施。为保证全民节能行动中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牵头负责单位要制订工作方案和安排意见,并加强督促检查,分别于每年4月、7月、10月和次年1月10日前,将上季度负责的全民节能行动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市节约能源办公室。在每年向市政府上报的节能工作自查报告中,要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