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5篇

时间:2020-02-06 18:0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

第一篇: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

1景观的组成部分

1.1廊道

是指不同于两边基质的线性地带,它的多种类结构跟随不同宽度的廊道而随之变化。绿廊建设和块状绿地的连接度不断加强,可以使走廊起到分隔作用,作为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的重要依据,作为城市道路、河流等狭长线性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现实应用中廊道理论中的核心保护作用还体现在不同树种、狭长带、狭长带与二维面的互相制约等方面。

1.2基质

是指连通性最好、面积最大、能起控制作用的景观要素。

例如园林的铺地或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影响,影响着生态环境中斑块与斑块间互换物质、能量,同时影响了连接全局的景观。研究景观生态学是为了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维持生态平衡,营造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将景观生态学中的和谐共生理念贯通到实际的城市园林设计中,理论结合实践,迎合社会需要,创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2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现今,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中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天津的“绿岛园”,占地面积大,其园林规划里涵盖了三种特色景观生态,湿地景观、高地树林景观和保留了原生态景观的缓坡草坪,有利于恢复本土动植物群落,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园林全局景观设计是根据“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模式为依据的,这也是景观生态学在实际应用中最基础的模式。在进行“绿岛园”绿地规划之时,按照“源”、“流”、“展”三岛相合的设计思路,营造了具有空间层次的景观生态格局。

公园的景观水体是由大面积的沼泽地开挖整改形成,同时将瀑布茶室、嬉水广场等人文景观融合,即维护了湿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又发挥了斑块在环境资源中的作用。车场和广场采用的硬质铺装,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道路不同感空间,完善了经管的层次感、充实感。假山、小桥、鹅卵石等硬质铺装的巧妙设置使不同的廊道连接了不同的斑块,化零为整,充分发挥了廊道中的整体作用。壁画、浮雕、陶雕丰富了“绿岛园”的历史沉淀感,增加自然景观的可观赏性。台北关渡的“自然公园”。此公园涵盖泥滩、深水域、浅水域、树林等多种区域类型。规划为主要活动区、保育核心区、户外观察区、可持续经营区,合理的划分了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为首要,提供休闲、教育及研究场所为次要,同时又兼容了两者的缓冲区,实现了生态环境与人类和谐共处。杭州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园区内虾类自然保护区为中央核心区,其他涵盖沼泽、湖漾、河港、池塘等区域,六条河流纵横交错,其间分布着众多的鱼塘和港汊,设计了不同物种栖地环境。以上这些案例都是融合了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在园林的设计中,使得城市的人类与大自然更更亲近的同时又维持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3景观生态学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的原则与建议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城市生态学中景观质量问题是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如何加快城市进步的步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设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融洽的城市园林绿地是值得深度思考的。在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如何将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发挥到淋漓尽致,如何做到效益最大化也是值得深究的。综上所述,既要致力于生态的健全性,又要致力于文化、科学和艺术的协调性,必须于充分掌握景观特点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坚持全局优化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和谐发展;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从人类的本质需求考虑,以生活为出发点,营造人类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结合城市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建设需要,促进人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坚持地方特色原则,园林与文化相结合,沉淀文化历史,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生态园林环境。同时在以下方面要注意:在景观设计实践中,要注重结构的组合连接,注重城郊生态工程的建设;完善园林绿地网络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多元化的群落景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园林景观;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全局发展,大力推行绿色经济,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第二篇:景观生态学论文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及城市森林建设方面的应用及设想

摘要: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评述了城市森林的景观生态特点,以及城市森林的建设原则,提出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以城市为对象进行布局,尊重城市自然地理布局进行复合交错式林业体系建设;普及森林知识,建设开放型的城市森林;强调充分考虑城市森林类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促进城市森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原理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森林生态 城市森林建设 可持续发展 生态效益 城市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

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在理论上一般是指包括空间上彼此相邻,功能上相互有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也指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尺度上,具有异质性和缀块性的空间单元。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科学,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和异质性原理

(二)格局过程的关系原理

(三)景观尺度的分析原理

(四)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

(五)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

(六)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

(七)景观多重价值与文化关联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即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学系统优化为基础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景观生态规划是景观生态学中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是景观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焦点在于景观空间组织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最终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生态系统。而由此衍生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合理组织,营造一个符合生态良性循环、与外部空间有机联系、内部布局合景观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

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是景观持续性的基础。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原始自然保留地、历史文化遗迹、森林、湖泊以及大的植被斑块等,他们对保护区域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及保存生态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规划时需要优先考虑。

2,持续性原则

景观的可持续性原则,可认为是人-景观关系的协调性在时间上的扩展,这种协调性应建立在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和维持景观生态整体性的需要之上。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粮食、水、健康、房屋和能源;景观生态整合性包括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土壤和水源等。因此,景观生态规划的持续性的实现,应以可持续性发展原理为基础,立足于景观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3,针对性及综合性原则等。

随着城市化的普及,森林绿地面积逐步减少,间接导致全球温室效应,水土流失严重,由此新生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应用之一,城市森林建设。城市森林是一种新型的、以服务城市为主旨的森林体系,既包括人工生态系统,也包括以森林生态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而景观生态学乃是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它集生态学、现代地理学、系统科学各门理论,研究景观及其空间要素,考察景观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规律及与人类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并进而探讨景观优化利用及管理保护的原理的途径。

一、森林生态和城市森林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具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生物量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目前,虽然全球森林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约 26%,但是其碳储量占整个陆地植被碳储量的 80% 以上,而且森林每年的碳固定量约占整个陆地生物碳固定量的 2/3[8],因此,森林在维护全球碳平衡中具有重大的作用。此外,森林还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以及人类的生活提供丰富的资源;在维护区域性气候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如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森林也有着很大的贡献,所以,森林在维系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此之外,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物种组成是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物种越丰富,则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其抗干扰能力越强;反之,其结构简单、种类单调,则系统的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弱。千万年来,不同的物种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而形成了其各自独特的生理和生态特征,从而形成现有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物种组成。

“城市森林”最早出现于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的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1965年,加拿大Erik Jorgensen教授提出城市林业概念,自此,城市林业与城市森林先后在北美、欧洲乃至全球掀起了研究热潮。德国Flack(1996)提出了广义的城市森林的概念,即“城市森林包括城市周边与市内的所有森林。”我国引入城市森林虽然较晚,也有许多专家对城市森林的内涵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由于深受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影响,我国学者对城市森林的定义更多体现了一种大森林观点。

尽管对城市森林的理解不同,但各国学者都强调城市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注重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特别是把森林的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在范围上超越了传统的城市绿化范围,把市区、郊区及远郊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城市森林的建设;在城市环境建设的理念上,突出强调了树木、森林的主体地位;认为城市森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现代林业的一个分支,是涉及林业、园林、水利等多行业、多学科的综合学科体系。

因而,城市森林主要是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生态系统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生态化城市建设来看,城市森林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以城市为载体,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以城市绿化、美化和生态化为目的,以人为本,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城市生态化进程,促进城市、城市居民及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共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相关的景观生态学原理

1,景观系统异质性原理

景观是由景观要素有机联系组成的复杂系统,含有等级结构,具有独特的功能特性和明显的视觉特征,是具有明确边界、可辨识的地理实体。一个健康的景观系统具有功能上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同时,景观是由异质要素组成,因为异质性同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景观异质性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景观异质性包括景观的异质性、景观功能的异质性以及景观动态的异质性,异质性大、则密度高、稳定性大。在景观这个层次上,异质性的主要起源于自然干扰、内部演替和人类活动。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景观的异质性使人类居住的生态系统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必要的抵御干扰的柔韧性。

2,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

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有三种:斑块、廊道和基质。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其重要结构特征包括:宽度、组成内容、内部环境、形状、连续性以及与周围斑块或基质的作用关系。廊道常常相互交叉形成网络,使廊道与斑块和基质的相互作用复杂化。廊道类型的多样性,导致了其结构和功能方法的多样化。基质是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也最大的背景结构。

3,景观格局和过程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景观结构的时间变坏规律,景观格局的控制要素,景观格局对干扰扩散的影响,利用景观格局指标量度其生态功能,利用模型模拟预测景观变化,以及景观格局的尺度转化规律等。与格局不同,过程则强调事件或现象发生。格局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点格局、线格局、网格局、平面格局、立体格局。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看,景观的空间格局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 景观的组成和结构即景观的空间异质性;②景观中斑块的性质和参数和的空间相关性即空间相互作用;⑧景观格局的趋向性即空间规律性或梯度;④ 景观格局在不同尺度上的变化即格局的等级结构。

三、城市森林的景观生态学特点及建设原则

城市森林是经人为加工改造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双重影响的生物群体。与一般森林景观相比在结构与功能上有着明显区别不同,它存在于城市建筑群和人海之中,林相简单而规整,林内清洁而整齐,种群较简单,结构由人为组合且有明显的栽培性特征。城市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其自身的特点。

(1)功能化特征明显。城市森林的服务对象是城市,要满足城市的多功能需求。城市的环境状况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在任何一个城市中,不管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还是新兴的工业城市(镇),都可以根据主要用途的差异把整个城区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或者可以根据污染程度的差异划分成不同的污染区。

(2)维护费用较高。与其它地域的森林类型相比,城市森林非常脆弱。一方面,城市森林要承受城市非常恶劣的自然环境,承受城市因大气、土壤、水等污染及热场等特殊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同时,城市森林受人为因素干扰很大,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对城市森林造成影响,使城市树木呈现各种受害症状,甚至枯萎死亡。因此,要使城市森林维持正常的运行,相应要花费更多的维护费用。

(3)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森林受人为因素影响明显,人类的审美观与行为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城市森林。用人类干预替代森林自我演替,对影响城市美观以及人们视线的树种加以人为清除,而种上较为统一的符合人们审美眼光能够极快生长的树种,在其迅速占领空间后不进行树种替换,使其长期成为优势树种,而使其他的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作用的树种没能有效生长,不符合人类审美观的乡土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限制了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发挥。

在城市森林的构建中,主要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以生态功能为基础原则。应注重森林的防风、降尘和水源涵养方面的功能,同时强调环境保护。(2)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森林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为居住其间的人类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保证人类的健康发展。从城市森林树种的配置到色彩的以及森林结构模式的设计都应从人的需求出发,体现出人文关怀,要努力为居民营造舒适美好的城市森林景观。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森林建设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合理组织空间,配置资源,保证城市森林眼前的生态效益和长远经济利益的持续发展。要立足眼前,兼顾长远,满足城市和人的可持续发展。(4)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选用乡土树种。

(5)整体性原则。充分考虑到城市整体地形与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城市森林规划整体框架,将环城林带、城市生态隔离带、绿色通道、森林公园等构建形式有效利用,形成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生态城市。

四、城市森林建设的景观生态学建议

城市森林作为位于城市之中的森林生态系统,受城市高密度的人流、物流、能量流影响,景观异质性较弱,城市森林具有先天的脆弱性,要承受城市环境带来的各种压力的同时,对其作用与功能要求又较其他森林更高。

城市森林的建设者是人,城市森林归根结底是为居住于城市的居民服务。城市森林建设的目的是要建设一个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又和生活其间的居民息息相关的生活圈。社区加强城市绿化知识宣传,小区的宣传栏中分期讲解有关知识以及森林保护、培育方面的知识,进而便全社会达成一致共识,保护森林,爱护自然生态环境.

设计多种类型、适合不同年龄需要的开放城市森林,建设多种形式的城市森林娱乐活动场所。城市森林所处的地域是人口最为稠密的,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建设使森林不再是遥远的自然,不再只是假日郊游或远足的奢求,直接改善人们的居住、工作、休闲环境,从而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开展多种形式的森林活动,如花卉节、竹文化节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提供更多的使人们亲近自然,走向自然的机会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森林文化品位。

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改变城市绿化建设中的“草坪热”、“大树进城热”,采用乔灌草结合和乡土植物种植。城市森林所处立地条件有限,对效益的要求更大,更应该学习森林的这种复层结构,最大限度增加绿量,以有限空间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乡土植物已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易于成活,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

城市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生态问题突出,单纯增加绿地覆盖率只能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生态效益的提高,但经济发展才是一个城市最终追求的目标所在,如何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的长足发展,绿色经济效益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体现。利用城市森林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开发城市森林能产生的最大经济效益,带动房地产、商业、医疗服务、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作为自然与人类文明高度结合的景观,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城市森林,分析城市森林建设中的景观特点,使城市景观更符合生态学意义,将推进城市森林的建设,缓解城市环境危机,有助于城市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解决.并指导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及城市森林建设,使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王仰麟.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发展[J].自然资源译丛,1991,36(4)

【2】李建龙.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3】王木林.城市林业的研究与发展[J].林业科学,1995.31(5):46O-466.

【4】刘殿芳.城市森林初探[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3):65-68.

【5】彭重华.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2、13.

【6】百度百科.森林的作用

第三篇: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学院(系):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林 学 院

生态学

1036180108 袁坤 覃林

2013 年 06 月 25 日

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共同构成了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重城市轻乡村的发展思想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不断尖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入WTO后的国际化冲击,未来的10-20年问,中国将进入一个乡村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将使得中困本来紧张的人地关系变得更加严重,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乡村发展将而临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将是中圈乡村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方法,通过研究乡村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的组合、结构、功能以及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城乡协调、全盘布局和保留自身特色等相应的生态规划治理措施和对策,尽可能使乡村景观格局呈现多样性、异质性,并在功能上表现出稳定性和连续性,最终实现城乡景观和谐发展的局面。关键词:乡村城市化;景观生态学;对策 乡村城市化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乡村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建立新型城乡之间关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农业集约化、乡村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关键途径和方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和乡村城市化的步伐,以往长期落后的农村,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南于急功近利、缺乏合理规划和不顾及地方的实际情况等原因,使得乡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景观生态问题,阻碍了乡村城市化的发展。

从总体来看,目前中围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同的同家比较,落后5个百分点以上,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于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南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在未来10~20年间,中国必定会进入一个乡村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主要的推动力一是继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另一重要的因素就是来自加人WTO后的国际化冲击,必然加速农村T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从而激发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的发展。由此,无论是在国家的宏观层面上的规划,还是各方面专家的研究预测,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目标是:2010年城市化水平应当达到45%,2020年将达到50%,2050年则达到60%-70%,才能适应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基数仅为30%左右,可见这一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伴随着如此快速的乡村城市化步伐,必然会使中国本来紧张的人地关系变得更加严重,资源与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乡村发展将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乡村景观的结构、布局、功能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中国目前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改善乡村景观的结构,完善乡村景观的功能,协调好乡村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提高乡村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生态效益,使乡村城市化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景观生态问题 普遍意义上的乡村城市化,是指农村中大量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到非农领域,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为城市性特征的过程,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变化的复合过程,其中伴随着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的增加,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等现象。现代意义上的乡村城市化,不能理解为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马路,而应该在保持地方特色风貌的基础上,用生态化的思想和理念来推进小城镇建设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小城镇和乡村的生态化水平,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中围乡村城市化的开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生产力的桎梏,至今已有20多年。一方面,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乡村城市化发展速度和水平较高,正在逐步带动内陆地区的乡村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单纯经济利益的追求,没有顾及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各地浓郁的地方特色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见,乡村城市化不单是一种人口、社会、经济现象,也是自然、文化发生变化的复杂过程。它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免由于人们过度强调经济生产价值而产生一些问题。从目前乡村城市化的现状来看,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然、半自然景观退化,生态平衡失调

在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农田、果园、池塘等具有乡村景观特征的自然、半自然斑块在大量的退化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柏油路、建筑物等硬质界面的人工景观斑块,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之间缺乏连续性,过渡生硬。自然景观单元主要以城镇绿地形式存在,但往往构成类型单一,覆被稀松,缺乏空间上层次感,既难以完成应有的生态功能又使自然环境的舒适度与美学价值的降低。由于受到急功近利思想与短期利益的驱使,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等不合理开发,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地资源退化、森林覆盖率剧减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乡村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致使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系统内部固有的联系和秩序被打乱,空间上的完整性被破坏,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降低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能力,甚至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情况,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2.2 景观格局混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农村和城镇内部景观元素,大体上可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表现为不同的空间形态、格局和功能。而在更大尺度上,农村之间、城镇之间以及农村和城镇之间也构成城镇格局体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区域小城镇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很多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布局混乱,缺乏合理和统一的规划,城镇内部住宅、丁业和商业等功能分区不明确,城镇基础设施较差。城镇建设不考虑实际情况,片面的追求“高、大、新、全”,道路体系不完善,既不利于交通运输,也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造成景观的破碎化现象严重。而日.城镇和农村没有纳入到区域尺度的城镇体系发展格局中考虑,各部分自行发展,重复建设颇多,既没有考虑到景观整体格局与规模发展,也没有意识到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目前,农村中比较热的行业,往往是造纸、制革、炼油和印染等技术含量低、污染性强资源型行业,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和行业逐步从城市向小城镇和乡村迁移,虽然暂时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人,但其对农村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构成了巨大的破坏。从长远来看,人类不良活动给原来的自然、半自然斑块带来了毁灭性的干扰和破坏,其潜在的更大的危害必将转嫁到子孙后代身上。同时,由于乡村管理无序,生活垃圾种类多样、复杂,垃圾乱扔乱丢现象严重,生活污水与丁业废水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直接排入河流、沟渠与耕地之中,这也是影响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2.3 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文化景观不协调,乡土特色风貌逐渐丧失

在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传统景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变得高度破碎化,并月.失去了自身的特质【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各民族人民为适应自然,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方风貌和建筑风格,这是我们应该保护和发扬的民族文化。这些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景观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当地自然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体现了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和谐的景致。而各地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常把一些古建筑拆除和破坏或在古文物和古建筑周围盖起了高楼,甚至是盲目的追求欧式风格的建筑,这与地方特色建筑和风貌极不协调,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同时也破坏了景观稳定性,极大的损害了乡村景观的整体风貌和传统的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将面临着失去光辉和走向衰落的危险。

2.4 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近些年来,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月.农村建设用地规划多相对滞后,用地规模、布局、功能定位不尽合理,导致了粗放、低效利用土地。许多地方兴办乡镇企业大量的占用耕地,乡镇企业分布极其分散,缺乏合理系统的规划,多圈多占、占而不用或不充分利用等土地利用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农村内部自身用地布局结构不合理,随着中国农村人口增加,农村居民点也在不断的扩大,许多地区盲目的把耕地划为宅基地,而村庄内部多为一些老宅旧宅,甚至无人居住,出现了“空心村”等问题。同时,各地农业发展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农业耕作过于粗放,基本上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经营模式,集约度低,很难形成规模效益。南于缺乏规划与管理,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引进的多数项目各自进行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配套,分散配置的非农产业相对于城市的相对集中发展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形成资源利用率低下局面,造成了土地利用的严重浪费。

2.5 农田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除了城市和企业发展带来的“三废”污染之外,农业耕作过程中造成的空气、土壤和水体等面源污染问题也很严重。其影响较广泛,危害也较为严重,亟待妥善解决。化学农药和化肥具有两面性,它既是农业高产丰收的有效保障,又是有毒物质和环境污染物。由于农民对农药认识的局限性,不能合理有效的喷施,致使化学农药产生许多负面的效应【3】,如农药残留、水体污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死亡等等,不利于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破坏了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在不断增加,而有机肥和农家肥逐渐的被忽略和遗忘,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退化,不利于植物生长。同时,由于化肥中的很多氮、磷、钾不能被作物完全吸收,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致使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此外,由于塑料薄膜难以腐烂和溶解,没有及时清理,也造成农田的白色污染。乡村城市化过程中景观生态问题的对策景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介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和景观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空间的镶嵌稳定性来寻求持续发展中的稳定性,建立生态持续景观,其特别强调综合整体观,其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高度一致的。景观生态学通过研究乡村景观内部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来反映乡村景观的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景观内部能流、物流、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乡村景观的演化等【4-5】,从而为下一步开展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服务。

针对目前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3.1 实施景观生态规划,重整景观整体布局乡村景观是自然斑块和人类经营斑块组成的镶嵌体,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6】,其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大农业生产系统,同时也包括人文建筑生活系统,三大系统相互影响,相互支持,体现出乡村景观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和文化支持三大功能。由于人类活动的盲目性,致使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人文景观受到巨大破坏,环境服务功能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产生了乡村景观的结构单

一、功能不完善,异质性低、破碎化现象严重和连通性差等问题。因此,必须开展乡村景观评价,实施乡村景观规划【7】,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村落布局【8】,构建乡村景观的生态安全格局,强化景观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实现景观生态的恢复与重建,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有效协调自然景观和人-丁景观之间的关系,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实行可持续的景观规划与管理【9】。

3.2 重乡村城市化区域尺度的协调.以整体性的原则。协调区域城镇的综合发展 景观生态学特别强调综合整体观,在村庄和城镇景观生态规划中要注重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原则,形成区域尺度的城镇发展体系,以区域内的农村和城镇为依托,建立多层次、多功能、互补型的区域城镇发展体系,避免就村论村,就镇论镇。城镇与乡村网络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明确结构。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充分研究区域尺度内的人流、物流和能流的流动与变化,以及景观格局、流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开展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从总体上协调资源、工业、交通运输和生产等各方面的关系,优化产业格局,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带动,共同发展。

3.3 保持地方乡土特色风貌,有效协调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文化景观以及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之间的矛盾

乡村城市化不是把目前落后的农村建设成单纯经济意义上的城市景观,而是要在保留乡村景观地方特色风貌的基础上,综合自然、社会和经济三方面,推进乡村城市化,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把自己的某些思想形态或观念意识同自然景观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复合景观,其实质就是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改造的结果。文化景观有自然和人文两大类因素组成,两者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独特的地方风貌,其不仅体现在土地利用方式、房屋建筑、聚落形态、服饰等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各地的风土人情、思想形态、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等方面。所以,优秀传统的文化景观是先辈们长期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智慧和结晶,更能体现浓郁的地方风情。而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现代文化景观建设应该是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提下,对传统文化景观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对传统城市发展道路的延续。但是,在许多地方没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把两者对立起来,盲目的破坏传统文化景观,取而代之的是许多与地方实际不相符的现代建筑,使得城镇地方特色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注意。同时现代乡村建筑也不应一味的仿古,乡村景观的规划应该是在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前提下把焦点放在景观多功能性上【10】,协调好保护古文化景观与发展现代文化景观的关系,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其达到既独立又统一,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如中间过渡半传统半现代的景观、建筑限高和绿化隔离带等等。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矛盾无处不在,文化景观的发展必然建立在自然景观基础之上,因此,如何实施景观规划与设计,实现这对矛盾的平衡发展,达到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双赢,是摆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3.4 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实施生态农业战略,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农业景观的生态建设是乡村景观建设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农业耕作比较粗放、低产,这同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不相一致。长期以来,许多地力一直延续着以单一的种植业为主的粗放经营模式,同时中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和工具比较落后,是主要依靠农药化肥的石油农业,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长时期高强度的土地利用,使得乡村景观中的自然斑块消失殆尽,人地矛盾突出。而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发明创造了许多农业景观生态建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推广和应用,如珠江j角洲地区的湿地基塘体系景观模式、东北平原的沙地田、草、林体系景观模式、平原区的农田防护林网络体系景观模式、南方丘陵区多水塘系统景观模式和黄土高原农、草、林立体镶嵌景观模式等等【11】。就中围国情,农业耕作模式应该在保持生物生产的第一功能的前提下,兼顾生态效益。各地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借鉴国内外的农业发展和管理经验,制定适当的生态农业开发战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科技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转化,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3.5 加大农村土地整理,注重生态效益,扩大耕地数量

对于当前土地的粗放利用,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来取得更多的耕地面积,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比如复垦废弃地、平整土地、沟渠路的规划治理以及对居民点、建设用地和零碎地块归并等。虽然土地整理对乡村景观的整治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一些地区没有把它与景观生态相结合,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例如,在一些地区盲目的将河流渠道截弯取直,导致许多动植物生境改变而无法生存。也有一些地区居民点整理,为了取得更多的宅基地,而把村庄周围的坑塘全部平整,导致生活污水和下雨积水无法排出,村庄内涝,生态环境恶化。更有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方,田间道路和沟渠铺设混凝土表面,不利于动植物迁移和生长,不利于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与提高。土地整理中一定要体现景观生态设计的思想,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景观生态犁的土地整理和乡村景观整治。

3.6 开展水系、道路和农田防护林网等景观生态网络建设,有效连接孤立斑块体 人类过度的开发活动,导致了乡村景观的破碎化,产生了许多孤立的斑块体,阻碍了孤立斑块体之间的能量和物种的活动与流通,使得自然生态过程中断,生境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12-13】。因此,有效开展景观生态网络建设,实现孤立斑块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流通,具有很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比如,通过构建水系廊道,把孤立的水体和自然残余斑块联系起来;种植农田防护林网或树篱,为鸟类或其他动物迁移和捕食提供栖息地和通道;或者通过公路两旁的绿化带或护路林来为孤立斑块间联系提供通道等等。做到整体与局部相互结合,形式与功能有序整合,达到生活环境、建筑环境、生态环境几者的和谐统一。

4结语

景观生态学思想已经成为地理学界和生态学界研究的前沿领域,目前国内许多研究主要侧重于城市景观,如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城市景观规划和景观异质性等方面研究【14】,而对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没有系统的引入景观生态学思想来加以分析和指导。伴随着小城镇发展和城镇体系的建立,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将不断的涌现,借鉴景观生态学思想,开展乡村景观规划,优化乡村景观格局,指导乡村城市化发展是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严伟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路径选择【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

【2】 ANTROP.MARC Landscape change an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Europe 2004 【3】 陶思明.浅论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1996 【4】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 FORMAN R.GODRON M Landscape Ecology 1996 【6】 周再知,蔡满堂,许勇太.乡村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9,【7】 刘黎明,曾磊,郭文华.北京市近郊区乡村景观规划方法初探【J】农村生态环境,2001 【8】 阎雷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J1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9】 Botequilha Leitao Andre.Ahern Jack Appl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cepts and metrics in ustainable landscape planning 2002 【10】 Von Haaren Christina Landscape planning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landscape 2002(02)【11】 肖笃宁.高峻.农村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J】-农村生态环境 2001(04)【12】 李文翎.广州城市景观持续发展的生态对策【J】-生态科学 1999(03)【13】 陈彩虹.胡锋.李辉信.南京市城乡交错带的景观生态问题与优化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14】 李团胜.肖笃宁.沈阳市城市景观结构分析【J】-地理科学 2002(06)

第四篇:景观生态学总结

第一章 绪论 需要复习的知识点

1、什么是景观?

景观(Landscape)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什么是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学科。

3、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著作有哪些?

德国 特罗尔 美国的福尔曼和法国的戈德伦提出了《Landscape Ecology》

1986年,Forman出版了非常有影响的“Landscape Ecology”专著,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教科书。“斑块-廊道-本底”模式,1987年,国际“Landscape Ecology”杂志在美国创刊,成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论坛。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4、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提出了哪些观点?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 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2、景观功能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是景观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

3、景观格局及常见的格局有哪些?

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指形状和大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和配置等。格局是景观结构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和异质性的具体体现。

 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指某种特定的景观组分类型的距离相对一致(平原村庄、石灰岩孤峰) 聚集型分布格局:指某些景观组分呈团块状聚合在一起(城市建成区) 线状格局:景观组分呈线性排列(道路、河流的附属成分)平行格局:景观组分呈平行排列(山区)

5、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

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时间变化过程与特征。

6、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及其生态意义 斑块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有明显区别、空间尚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相对同质性(取决于观察的尺度)

廊道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有明显区别、空间尚可分辨的带状景观要素

基底是景观中分布范围最广、连接度最高、优势度最大,从而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景观要素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el)的意义

此模式是描述和构成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生态学系统的空间语言,使得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之间的表述更加具体、形象。而且,该模式还有利于考虑景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他们在时间上的变化。

7、常见的斑块有哪些类型?是如何形成的?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源于小面积干扰活动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残遗斑块(remnant patch):景观中一个小面积区域逃逸出周围地区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patch):由于环境条件的局部差异性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更新斑块(regenerated patch):在大面积受干扰地区通过植被恢复而的斑块类型; 引入斑块(introduced patch):由于人类的种植和建筑活动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8、尺度尺度效应和尺度推移

尺度(scale):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量度或者分辨率(resolution)尺度效应(scale effect):优势景观现象或过程特征随尺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由于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在景观生态水平上的长期生态研究,尺度的扩展十分必要,需要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来推断其他尺度上的特征。这种方法称为尺度推移(scaling),包括尺度上推(scaling up)和尺度下推(scaling down)。

9、干扰及其生态意义分别是什么?

干扰(disturbance):一种明显改变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过程的事件。从积极的角度看,干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1、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

2、干扰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因子。一般来说,经常处于变化环境中物种要比稳定环境中生存的物种更可能忍受环境压力。

3、干扰能调节生态关系。

10、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及其意义

1.大岛屿的物种数量要多于小岛屿(面积效应);

2.靠近大陆岛屿物种数量要高于远离大陆的岛屿(距离效应);

3.年轻的岛屿物种丰度较小,物种周转率(迁入量/灭绝量)高,以后则不断降低,直到二者相等,物种数量达到动态均衡。

结论:岛屿的面积、孤立程度和年龄依次是控制生物迁植、灭绝和物种数量的关键因子。种—面积关系S=cAz

式中:S—物种数量;

A—岛屿面积;

C、z—常数;

应用该式有两个重要前提:物种迁移与绝灭之间达到了生态平衡; 物种的数量只与面积有关,其他因素相对稳定。数学表达式: dSdtIEI—表示迁居速率,即种源与缀块间距离的函数;

E—表示绝灭速率,它又是面积A的函数。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意义: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将生境斑块的面积和隔离程度与物种多样性巧妙地用一个公式联系在一起,对斑块动态理论及景观生态学发展起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10、边缘效应理论及其意义

边缘效应(edge effect):缀块边缘部分受外围影响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生态学特征的现象;缀块边缘部分往往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度和初级生产力; 边缘效应理论意义:

边缘效应的大小与与缀块大小及相邻缀块的功能与结构有关; 缀块越大,边缘效应越小;

缀块越小,边缘效应越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边缘效应也受缀块形状和边界特征的影响

形状:长宽比小,为紧密型,有利于生境的稳定;反之不稳定; 边界特征:包括边界的形状,宽度和可透性等,影响复杂; 边缘效应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2、Meta-种群理论及其意义

Meta-种群(Meta-population)的定义:由空间上彼此隔离,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subpopulation)或局部种群(local population)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

Meta-种群理论的意义:生境片断化之后,形成隔离的生境斑块,种群个体在不同的斑块之间扩散,个体在亚种群之间的迁移影响持久和稳定。因此,该理论对保护生物学研究具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章 景观形成因素 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常见的景观形成因素是哪些?各有什么景观意义? 地质地貌因素

气候因素 土壤因素

植被因素 干扰 地质地貌的景观意义:

气候的意义:它影响到有机体的生命过程;影响土壤过程;控制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土壤的景观意义:土壤肥力与景观生产力;土壤异质性与景观异质性;土壤异质性影响地貌过程、植物分布、生物群落;土壤退化与景观变化;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等

植被的景观意义:1.植被类型与景观异质性 2.植被的动态与景观变化 3.植被对地貌过程的改变和控制作用 4.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干扰的景观意义: 干扰与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与干扰的生态效应间存在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景观异质性可以说是不同时空尺度上频繁发生的干扰的结果。每一次干扰都会使原来的景观单元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在复杂多样、规模不一的干扰作用下,异质性的景观逐渐形成。

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高强度的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干扰对景观的影响不仅仅决定于干扰的性质,在较大程度上还与景观性质有关。对干扰敏感的景观结构,在受到干扰时,产生的影响较大; 对干扰不敏感的景观结构则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小

2、什么叫喀斯特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和白云岩的溶蚀、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统称为喀斯特作用,这种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3、常见气候带和气候型的特征是什么?

4、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原因及对景观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暖的特征: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升温为0.6℃。全球气温的变化不呈直进式,而是呈现冷暖交替的波动。降水增多

极端天气情况频繁发生,但是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大,气候变化的强烈程度以北纬最甚。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温室气体的排放)

主要指: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一氧化碳等;对地球辐射热量的收支平衡起重要作用。

CO2:主要来源于:燃料的使用: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改变并破坏植被的自然排放。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冰川和冻土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森林、湿地和极地冻土等生态环境的破坏;气候带由南向北移动

5、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什么?该规律的主要控制控制因素分别是什么?

6、常见的景观形成因素是如何综合作用于景观形成的?

7、什么叫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有什么影响?

景观破碎化(landscape fragmentation):一种栖息地不断变成碎片的过程,一种破碎化过程的结果即格局状态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它缩小了某一类型生境的总面积和每一斑块的面积,影响到种群的大小和灭绝速率;在不连续的片断中,残留面积的再分配影响物种散布和迁移的速率

8、干扰是如何影响景观的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与干扰的生态效应间存在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景观异质性可以说是不同时空尺度上频繁发生的干扰的结果。每一次干扰都会使原来的景观单元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在复杂多样、规模不一的干扰作用下,异质性的景观逐渐形成。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高强度的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干扰对景观的影响不仅仅决定于干扰的性质,在较大程度上还与景观性质有关。对干扰敏感的景观结构,在受到干扰时,产生的影响较大;对干扰不敏感的景观结构则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小。

第四章景 观结构和空间格局 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variety)和变异性(variability)。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

2、什么是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

景观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由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3、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什么?

景景观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 ;或者说景观异质性包含景观多样性,并对其他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相互促进

4、什么是生态交错带和边际效应?常见的生态交错带有哪些?其生态功能分别是什么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是由相邻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时空尺度及强度所决定。边缘效应(edge effect):缀块边缘部分受外围影响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生态学特性的现象。缀块边缘部分往往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度和初级生产力。

常见的生态交错带有:河岸带;农牧交错带;城乡交错带;森林-草地交错带;红树林交错带;滨海植被带 河岸带的生态功能:降低温度;防止水土流失;过滤污染物;增加河流水生生物食物供应 农牧交错带生态功能:农业:粮食生产;生态防线;牧业产品基地;主要资源产地

5、景观异质性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生态演替;干扰: 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深度,广度,无明显规律,难以预测

6、什么叫景观格局,有哪些景观格局类型?

景观空间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格局类型: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聚集(团聚)型分布格局; 线状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的组合或空间联结格局

7、什么是景观结构?目前提出的景观结构模型主要有哪些?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景观结构模型: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el)、廊道(patch)--结点(node)--网眼(net)模型 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模型

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什么是景观生态流?

景观生态流(Landscape Flow):景观要素从景观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

2、什么是景观过程?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景观过程:景观流的发生发展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 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 扩散:随机分布格局;

重力:高度聚集的分布格局;

运动:在抵达的景观要素中高度集中,形成高度聚集的分布格局

3、空气流的景观生态学功能

空气的流动, 是物质气态循环的主要动力 水分:带来降水;导致干旱:干旱风 热量

携带污染物质,导致污染物质的转移和扩散

3、水流的生态学功能

4、土壤侵蚀的生态学后果是什么?

土壤侵蚀的生态学后果:使土壤变薄,生产力严重下降;在地势低的地方形成堆积地貌,使汇积区的土壤更加深厚和肥沃;侵蚀沉积物导致河床淤积,河流水位增高,水库淤积使水库库容减少,进而降低水库的泄洪机能,增加洪水的潜在危险

5、什么是生态效率?什么是Lindeman效率?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是指能量的利用效率,即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后一营养级的能量与前一营养级能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生态效率(n级)=通过(n级)营养级的能量/n-1营养级的能量。

Lindeman效率: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能流越来越小,通常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大约为前一营养级的10%,在能流过程中大约损失90%的能量,这就是著名的“百分之十定律”。

6、景观的生态功能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观的一般生态功能:景观的生产功能,景观的生态功能。景观的美学功能。景观的文化功能

第六章 景观的动态变化 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景观稳定性概念、影响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因素、景观稳定性的生态机制 景观稳定性概念:

景观生态系统保持原有状态的能力(抗干扰能力)景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景观的恢复能力)景观稳定性在于景观对干扰的抗性和干扰后复原的能力。影响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因素:

气候变化;地貌形态;岩石和土壤;流水和水文变化;植被变化;干扰 景观稳定性的生态机制:

景观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异质性 景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景观生态系统的生物进化过程

2、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是什么?

一、自然驱动因子

指在景观发育过程中,对景观形成起作用的自然因素。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作用于景观,它可以引起大面积的景观发生变化。

二、人为驱动因子:人口;技术;政治经济体制;政策;文化等因子

三、景观作用强度与景观变化

四、景观变化的一般规律

3、景观作用强度与景观变化有什么关系? 弱度干扰:景观发生波动

中度干扰:干扰停止后,景观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强度干扰:会使景观产生新的平衡

极度干扰:原有的景观消失,被新的景观取代

4、景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一般可以用什么来描述?

景观参数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特点一般可以由3个独立参数来描述:

变化的总趋势(上升、下降和水平趋势);

围绕总趋势的相对波动幅度(大范围和小范围);

波动的韵律(规则和不规则)。

5、景观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一、景观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实现:土地表面性质的变化;地表反射率的变化;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变化

二、景观变化对土壤的影响

对土壤有关生态过程的影响: 能量交换;水交换;侵蚀和堆积;生物循环和农作物生产 对土壤养分流动的影响;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

三、景观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对水量的影响:水资源短缺

景观变水资源短缺 河水断流:黄河断流

海水入侵:我国的大渤海地区由于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造成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湿地减少

对水质的影响:水质性缺水

四、景观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气质量下降

景观变化可以改变大气中气体的组成和含量,从而影响大气的质量。城市大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煤烟型污染严重;汽车数量急剧增长,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地面扬尘和沙尘暴造成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偏高;工业污染源造成城市局部地区污染严重

6、景观变化中人的作用有哪些?

一、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作用

干扰方式主要有:旅游、狩猎、采集、污染等

人类干扰对景观的破坏:裸地,采伐迹地,弃耕地,沙漠化土地,采矿废弃地,垃圾堆放场,水域污染

二、人类对管理景观的改造作用

改造作用的方式:开垦与农业种植;农田防护林建设;森林采伐与更新;人工造林;围栏草场

三、人类对人工景观的构建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围湖造田与梯田;建设河堤建设;城市建设

7、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的概念: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8、城市化的动力?

城市

农村

就业机会多;

人口增长快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土地压力大

文化设施齐全

收入低 社会服务短缺

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第七章 景观生态分类于评价 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景观观评价的概念?

景观评价(Landscape Evaluation or assessment):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根据特定的程序、按照景观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

2、景观评价的程序?(1)确定待评价景观的空间地理范围及时间跨度(2)收集资料(3)构建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景观属性(4)评价方法选取(5)景观评价(6)报表及景观评价图的编制

英汉互译:

景观(Landscape)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

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尺度(scale)尺度效应(scale effect)尺度推移(scaling)尺度上推(scaling up)尺度下推(scaling down)干扰(disturbance)边缘效应(edge effect)Meta-种群(Meta-population)景观过程(landscape processing)

景观评价(Landscape Evaluation or assessment)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景观破碎化(landscape fragmentation)

景观异质性(heterogeneity)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景观生态流(Landscape Flow)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

景观要素(landscape elements)

网络(network)

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

第五篇:景观生态学题库

景观生态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斑块、廊道、景观粒度、景观对比度、空间异质性、尺度、景观边界、景观连接度、生态学干扰、“源”景观、景观格局、环境资源斑块、残存斑块、孔隙度、尺度效应、文

化景观、广义景观、景观生态网络、景观指数、组织尺度。

斑块:

二、单项选择题

1.景观要素的类型主要由什么构成()。

(A)

斑块、廊道、基质

(B)

斑块、类型、格局

(C)

空间、基质、尺度

(D)

格局、过程、空间

2.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的本质主要是指什么()。

(A)

绝对空间尺度

(B)

相对空间尺度

(C)

景观与特定研究问题相关的空间异质性

(D)

景观生态流

3.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什么学科()。

(A)

单一学科

(B)

综合性学科

(C)

交叉学科

(D)

综合性交叉学

4.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

(A)

个体生态学

(B)

种群生态学

(C)

群落生态学

(D)

生态系统生态学

5.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称为()。

(A)

廊道

(B)

基底

(C)

斑块

(D)

基质

6.广义景观强调空间的什么性质()。

(A)

异质性

(B)

斑块性

(C)

重复性

(D)

均质性

7.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的面积、形状和丰富度,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

物体的空间分布等,均属于下列哪一的内容()。

(A)

景观结构特征

(B)

景观功能

(C)

景观动态

(D)

景观差异性

8.景观功能的改变可导致什么结果()。

(A)

结构的变化

(B)

功能的改变

(C)

动态的变化

(D)

不会变化

9.景观结构的具体含义是指()。

(A)

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B)

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者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C)

景观在结构上和动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D)

景观对其他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

10.景观功能的具体含义是指()。

(A)

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B)

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者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C)

景观在结构上和动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D)

景观对其他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

11.景观动态的具体含义是指()。

(A)

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B)

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者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C)

景观在结构上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D)

景观对其他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

12.景观格局类型有均匀型分布格局、团聚式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平行分布格局

和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下列哪种分布格局属于线状分布格局()。

(A)

沿公路零散分布的房屋

(B)

平行河流廊道

(C)

农田在村庄周围的聚集

(D)

稻田总是与河流或渠道并存

13.影响景观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除了人为因素和生物因素外,还有什么()。

(A)

社会因素

(B)

自然因素

(C)

非生物因素

(D)

经济因素

14.景观生态学上的尺度指的是()。

(A)

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

(B)

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C)

以上两种都是

(D)

以上两种都不是

15.一般来说,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生态学,粒度和幅度会呈

现出逐渐的变化的何种趋势()。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稳定

16.广义的空间格局不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A)

类型

(B)

数目

(C)

层次

(D)

空间分布和配置

17.下面哪一个属于组织尺度()。

(A)

粒度

(B)

种群

(C)

幅度

(D)

面积

18.下列不属于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类型的是()。

(A)

随机型

(B)

均匀型

(C)

聚集型

(D)

离散型

19.景观生态学中的幅度是指()。

(A)

研究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持续范围或长度

(B)

研究对象在实际中的长度和

宽度

(C)

研究对现货的面积

(D)

研究对象的持续时间

20.空间异质性是()的综合反映。

(A)

空间斑块性和空间对比度

(B)

空间斑块性和空间连接度

(C)

空间模块性和空间梯度

(D)

空间斑块性和空间梯度

21.下列哪个是对组织尺度的描述()。

(A)

实体或过程本身的特征尺度

(B)

用于测量实体或过程的尺度

(C)

在由生态学组织层次组成的等级系统中的相对位置

(D)

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

22.异质性、斑块性和空间格局是一组相互关系、意义接近而又略有区别的常用概念,其主要的共同点是什么()。

(A)

表现景观特征有规律地逐渐变化的空间特征

(B)

强调景观特征在空间上的非均匀性及其对尺度的依赖性

(C)

研究景观的系统特征及其复杂性和变异性

(D)

都依赖于尺度

23.空间异质性依赖于()。

(A)

梯度

(B)

尺度

(C)

密度

(D)

幅度

24.由于局部干扰而产生的斑块是()。

(A)

残存斑块

(B)

环境资源斑块

(C)

干扰斑块

(D)

引进斑块

25.下列(中属于环境资源斑块的是()。(A)

寒冷过后阳坡上留下的鸟巢

(B)

火灾大火过后残留的一片森林

(C)

森林中的沼泽

(D)

人工种植的玉米地

26.干扰直接改变生态学系统的_____,胁迫直接改变生态学系统的______。()。

(A)

结构功能

(B)

区域功能

(C)

结构区域

(D)

功能结构

27.胁迫与干扰的关系是()。

(A)

胁迫包含干扰

(B)

干扰包含胁迫

(C)

没有关系

(D)

既有所区别,又有

所联系

28.生态学干扰的概念源于()。

(A)

种群水平的研究

(B)

群落水平的研究

(C)

生态系统层次的研究

(D)

物圈

29.在生态学干扰中,系统具有一定的尺度域,而干扰事件来自于系统外部,并发生于

一定尺度上。下列哪项叙述不属于生态学干扰()。

(A)

入侵美国五大湖区的牛蛙会危害当地水域的食物链

(B)

人类刀耕火种会改变当地陆地景观格局

(C)

狂风吹折密闭森林中的大树而改变此处群落的垂直结构

(D)

河床受到剥蚀或河床崩塌后会改变河流原来的生境

30.干扰是引起景观或生态系统的结构、基质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

(A)

随机性

(B)

必然性

(C)

离散性

(D)

偶然性

31.“斑块结构”具有什么性质()。

(A)

规则性

(B)

固定性

(C)

绝对均质性

(D)

相对内部均质性

32.斑块—廊道—基底模式是建立在()的基础上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

复合种群理论和等级理论

(B)

群落斑块动态研究和复合种群理论

(C)

等级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学

(D)

岛屿生物学和群落斑块动态研究

知识点:0106(斑块—廊道—基底模式)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综合33.下列选项中,哪一种不属于廊道()。

(A)

河流

(B)

农田间的防风林道

(C)

输电线路

(D)

湖泊

34.景观中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是下列哪一类()。

(A)

斑块

(B)

基底

(C)

廊道

(D)

边界35.区分斑块、廊道和基底的标志和依据不包括下列哪个(()。

(A)

景观的连续性

(B)

所占面积大小

(C)

外观和性状

(D)

具有一定均质性

36.景观格局通常是指景观的()特征。

(A)

空间结构

(B)

时间结构

(C)

经济结构

(D)

物理结构

37.空间格局的成因可分为哪些()。

(A)

非生物的、生物的和人为的(B)

物理的、化学的和人为的(C)

风化的、人为的和动物的(D)

非生物、生物的和外星人的38.以下不是植被斑块性的原因与机制的是()。

(A)

疾病

(B)

动物的影响

(C)

繁殖格局

(D)

水文学

39.以下斑块中,周围被干扰,中间存留一块的是()。

(A)

干扰斑块

(B)

残留斑块

(C)

环境资源斑块

(D)

人为引入斑块

40.以下对松弛期的调整期的解释完全的是()。

(A)

松弛期灭绝速率高的时期,调整期是物种变动速率升高的时期

(B)

松弛期是物种变动速率升高的时期,调整期是物种灭绝速率高的时期

(C)

松弛期是灭绝速率的时期,调整期是物种变动速率降低的时期

(D)

松弛期是物种变动速率降低的时期,调整期是灭绝速率低的时期

41.以下斑块,在形式上与残留斑块类似的是()。

(A)

干扰斑块

(B)

人为引入斑块

(C)

再生斑块

(D)

短生斑块

42.自然的和人为的干扰是景观斑块性形成最重要的因素,但是,高度景观破碎化的形

成主要由下列哪项内容造成()。

(A)自然干扰(B)人为干扰

(C)

人为引入

(D)

自然和人为干扰

43.某同学在山上野营时,乱扔烟头引起的火烧掉了一块面积不大草地。从斑块的成因

看这块被烧掉的草地属于()。

(A)

残留斑块

(B)

干扰斑块

(C)

环境资源斑块

(D)

认为引入斑块

44.某同学,他毕业后在家乡创业,租下一块荒地建起自己的中草药种植园,他的种植

园属于()。

(A)

残留斑块

(B)

干扰斑块

(C)

环境资源斑块

(D)

人为引入斑块

45.下列景观斑块中,哪一种斑块是因为局部性干扰(如小范围火灾等)造成的小面积斑块()。

(A)

残留斑块

(B)

干扰斑块

(C)

环境资源斑块

(D)

人为引入斑块

46.2010

月,贵州省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发生了一场大火,火灾面积估计达一万亩左

右,火灾中心有小范围植被幸存下来。试问该火灾形成的小范围植被这种景观斑块属于

以下哪种()。

(A)

残留斑块

(B)

干扰斑块

(C)

环境资源斑块

(D)

人为引入斑块

47.物种丰富度与景观特征的一般关系为()。

(A)

物种丰富度与景观特征中的要素(如斑块面积)呈现正相关关系

(B)

物种丰富度与景观特征中的要素(如斑块面积)呈现负相关关系

(C)

物种丰富度与景观特征呈现如下的函数关系:物种丰富度(或种数)=f(生境多样性、干扰、斑块面积、演替阶段、基底特征、斑块隔离程度)

(D)

物种丰富度与景观特征的关系是不确定的48.以下关于边缘效应的说法的是()。

(A)

边缘效应指的是斑块的边缘部分因外围作用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不同的现

(B)

边缘效应使生存在斑块边缘的物种表现出“边缘种”的特点

(C)

边缘种的物种需要稳定的外部生存环境

(D)

斑块边缘部分常常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初级生产力

49.一般而言,物种多样性与斑块面积的关系为()。

(A)

正比

(B)

反比

(C)

无关

(D)

不确定

5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工廊道()。

(A)

道路

(B)

桥梁

(C)

街道

(D)

河流

51.一般来说,斑块越小,越易受到外围环境或基底的影响,这些影响()。

(A)

与斑块面积有关,与斑块形状、边界特征无关

(B)

与斑块面积无关,与斑块形状、边界特征有关

(C)

与斑块面积及斑块形状、边界特征均有关

(D)

与斑块面积及斑块形状、边界特征均无关

52.廊道的分类可以按组成内容、生态系统和什么分类()

(A)

原因

(B)

特点

(C)

地域

(D)

成因

53.廊道或其网络的相互功能要根据其组成和结构特征以及______与所在景观的的相互

关系来确定。()。

(A)

基底和斑块

(B)

边界形态

(C)

景观单元

(D)

空间连续性

54.景观的总体动态常常受控制。()

(A)

廊道

(B)

基底

(C)

斑块

(D)

斑块和基底

55.古代古径通幽、颐和园长廊、西湖的苏提是廊道的什么功能()。

(A)

运输

(B)

保护

(C)

资源

(D)

观赏

56.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廊道的主要功能()。

(A)

传输通道

(B)

生境

(C)

连接

(D)

过滤和阻抑

57.下列那个选项不属于能量、物质、以及生物在景观中的主要运动方式的是()。

(A)

扩散

(B)

迁移

(C)

物流

(D)

携带运动

58.下列(中属于能量、物质、生物在斑体镶嵌体中运动的媒介的是()。

(A)

风、水

(B)

飞行动物及地面动物

(C)

人类

(D)

以上

59.下列不属于物流范围的是()。

(A)

河流

(B)

地表径流

(C)

地下径流

(D)

大气环流

60.下列不属于景观镶嵌体的可测量特征的是()。

(A)

斑块大小分布

(B)

基底

(C)

周长与面积比

(D)

连续性

61.在景观镶嵌体的部分可测量特征中,“与斑块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下垫面或景观中的主

要组成类型”是指()。

(A)

基底

(B)

斑块走向

(C)

斑块

(D)

基质

62.在理论上,平衡态时的物种()在数值上等于种迁入率或种灭绝率。

(A)

稳定率

(B)

周转率

(C)

平衡率

(D)

迁出率

63.在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离大陆越远的岛屿的物种迁入率越_____岛屿的面积越小

其灭绝率越______因此面积较大而距离较近的岛屿比面积较小而距离较远的岛屿的平

衡态物种数目要______。()

(A)

小,小,大

(B)

大,小,小

(C)

小,大,大

(D)

大,大,小

64.由于岛屿面积越大,其截获传播种的概率越大,因此,面积不仅会影响灭绝率,同

时还会影响迁入率。这一现象称为()。

(A)

目标效应(B)

面积效应(C)

援救效应(D)

距离效应

65.岛屿越小,种群越小,由随机因素引起的物种绝灭率将会()。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小

(D)

随机变化

66.生境质量差而只能靠外来生物个体或繁殖体的亚种群称为()。

(A)

汇种群

(B)

源种群

(C)

复种群

(D)

元种群

67.经典型复合种群是由()组成。

(A)

许多大小和生态特征相似的生境斑块

(B)

少数很大的和许多很小的生境斑

(C)

许多相互之间有频繁个体或繁殖体交流的生境斑块

(D)

一个核心斑块和若干外围小斑块

68.下列对干扰斑块的特点描述的一项是()。

(A)

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B)

存留时间短,周转率快,消失快

(C)

相当稳定

(D)

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

69.复合种群持续时间的含义是()。

(A)

指复合种群从其产生直到所有局部种群灭绝的时间

(B)

指复合种群中的斑块完成合并的时间

(C)

指复合种群不断扩大,小斑块完全被大斑块取代的时间

(D)

指局部生境斑块中种群消失的时间

70.植物和动物种群除了需要足够数量的生境外,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还需要景观中之间

有一定的。()

(A)

生境斑块、连续性

(B)

排列格局、距离

(C)

结构单元、连续性

(D)

排列格局、连续

71.景观连接度可以从和两个方面来考虑。()

(A)

结构连接度、斑块连接度

(B)

功能连接度、斑块连接度

(C)

结构连接度、功能连接度

(D)

空间连接度、功能连接度

72.景观连接度依赖于和所研究对象的。()

(A)

观察尺度、时间尺度

(B)

观察尺度、空间尺度

(C)

观察尺度、特征尺度

(D)

时间尺度、空间尺度

73.景观连接度依赖于和所研究对象的。()

(A)

观察尺度特征尺度

(B)

观察尺度时空尺度

(C)

标准尺度特征尺度

(D)

标准尺度时空尺度

74.特大生境斑块是由单个生境细胞(即最小的生境斑块)互相连接而形成的生境通道,故称为()。

(A)

连通结构斑块

(B)

连通自然斑块

(C)

连通生境斑块

(D)

自然斑块

(A)

种群生态学范式

(B)

平衡范式

(C)

非平衡范式

(D)

生态系统学范式

82.“随机性气候变化和干扰(如火、虫害的突发)可使生态学系统从一个平衡点转移到另

一个平衡点。“这种观点体现了下列那个(()。

(A)

平衡范式

(B)

非平衡范式

(C)

多平衡范式

(D)

种族生态范式

83.一般来说,以下哪种现象更容易受随机因素的干扰()。

(A)

小尺度

(B)

大尺度

(C)

小斑块

(D)

大斑块

84.下列哪个(为等级系统高层次的演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A)

耗散结构

(B)

垂直结构

(C)

分层稳定性

(D)

水平结构

85.在等级斑块动态范式中,无论是研究格局还是过程,或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必须

要考虑()。

(A)

尺度

(B)

尺度断点

(C)

尺度效应

(D)

尺度域

86.在非平衡观点中,一般来讲,生态学系统中有两类非稳定机制: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随机性和()。

(A)

空间异质性

(B)

地质、气候和进化因素

(C)

过强的生物反馈作用

(D)

生物的抵制作用

87.等级斑块动态范式表明,小尺度过程往往是(),因此小的种群和其他生态学系统容

易被过强的生物反馈作用或随机因素毁灭。

(A)

低频率、慢节奏

(B)

高频率、慢节奏

(C)

低频率、快节奏

(D)

高频

率、快节奏

88.等级斑块动态范式表明,小尺度过程往往是()。

(A)

低频率,慢节奏

(B)

高频率,慢节奏

(C)

高频率,快节奏

(D)

低频率,快节奏

89.()是各个尺度上斑块动态的总体反映。

(A)

森林动态

(B)

系统动态

(C)

环境动态

(D)

林隙系统

90.树木的死亡率增加大型动物消失鸟类数量下降昆虫、蜜蜂数量下降蝴蝶数量增加等

现象是()的生态后果

(A)

生态破坏

(B)

环境污染

(C)

环境变异

(D)

森林破碎

91.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B)上。

(A)

边缘效应

(B)

物种-面积关系

(C)

空间关系

(D)

结构与过程关系

92.景观中的斑块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而且往往在(C)上表现出特征尺度。

(A)

时间

(B)

空间

(C)

时间和空间

(D)

以上都不对

93.对于所最终确定的特征尺度,其特征尺度大小与所分析的数据比例尺或精度密切相

关。一般而言,数据比例尺越小、精度越,其特征尺度越。(A)

(A)

高小

(B)

高大

(C)

低小

(D)

低大

94.高蔓延度值说明景观中的某种优势斑块类型形成了良好的连接性反之则表明景观是

具有多种要素的密集格局,景观的(C)较高。皆为百度

(A)

优势度

(B)

均匀度

(C)

破碎度

(D)

聚集度

95.景观指数对分析尺度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在使用景观指数时必须要明确指出()。

(A)

空间尺度

(B)

分析尺度

(C)

空间幅度

(D)

分析幅度

96.随着粒度的增加,斑块密度呈指数形式下降,平均斑块面积表现出下降趋势从另一

方面来看,随着栅格细胞逐渐聚并,平均斑块面积持续()。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波动变化

97.具有均匀间隙的同质景观其空隙度值,而具有许多大小差异显著间隙的异质景观的空隙度则。()

(A)

较高较低

(B)

较低较高

(C)

较高较高

(D)

较低较低

98.当只考虑某一特定尺度时,聚合可以从不同方向,采用不同组合来进行,由此而

2.空间异质性包括下列哪几项()。

(A)

物理的空间格局

(B)

生物的空间格局

(C)

化学的空间格局

(D)

社会经济方面的空间格局

3.我国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领域()。

(A)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B)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C)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规划

(D)

景观生态学与全球变化

4.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土地持续利用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

综合整体性,包括环境、经济、社会、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系统等

(B)

尺度性,包括土地利用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重点尺度。

(C)

空间格局与土地生态过程,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分析是土地持续利用的基础

(D)

干扰与人类影响,干扰时景观或区域的必然因子,而且有助于发展景观的适应性

机制

5.组成景观结构单元的是()。

(A)

斑块

(B)

群落

(C)

廊道

(D)

基底

6.现代景观生态学研究的范畴包括()。

(A)

空间结构特征

(B)

生理生态过程

(C)

生物个体行为、种群动态、群落结构和动态

(D)

生态系统过程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关系

7.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

(A)

空间异质性或格局的形成和动态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

(B)

格局-过程-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C)

景观的等级结构和功能特征以及尺度推绎问题

(D)

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的相互关系

8.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包括:()。

(A)

相应的生态学组织单元的结构

(B)

相应的生态学组织单元的功能

(C)

相应的生态学组织单元的动态

(D)

相应的生态学组织单元的过程

9.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慨括为哪些方面()。

(A)

景观结构

(B)

景观功能

(C)

景观动态

(D)

景观差异

10.景观格局的类型有那些()。

(A)

均匀型分布格局

(B)

团聚式分布格局

(C)

线状分布格局

(D)

平行分布

格局

11.下面属于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是()。

(A)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

(B)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C)

空间异质性和斑块性

(D)

格局、过程、尺度

12.景观结构是指()。

(A)

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

(B)

景观组成的多样性

(C)

景观异质性

(D)

景观组成单元的空间关系

13.组成景观的生态系统在类型和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它们在空间分布的差异会对什么

造成影响()。

(A)

能量流动

(B)

养分循环

(C)

种群动态

(D)

景观等级

14.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A)

空间梯度

(B)

斑块多样性

(C)

斑块格局

(D)

斑块连接度

15.以下属于景观功能的改变对景观结构的影响的是()。

(A)

优势植物种群绝灭对生境结构造成影响

(B)

养分循环过程受干扰导致生态系统结构方面的改变

(C)

森林砍伐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D)

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化

16.空间尺度往往用()来表达

(A)

粒度

(B)

幅度

(C)

频率

(D)

时间

17.尺度推绎包括()。

(A)

尺度演绎

(B)

尺度上推

(C)

尺度下推

(D)

尺度中推

18.不同类型的斑块可在空间上呈()分布。

(A)

随机型

(B)

均匀型

(C)

聚集型

(D)

分散型

19.空间异质性是()的综合反映。

(A)

空间斑块性

(B)

空间分布

(C)

空间梯度

(D)

空间尺度

20.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特征来描述

(A)

变化趋势

(B)

数据类型

(C)

自相关程度

(D)

各向异性

21.生态学干扰有哪些方面构成()。

(A)

系统

(B)

事件

(C)

尺度域

(D)

人类

22.系统具有一定的尺度域,而干扰来自于系统外部,并发生在一定尺度上,例

(A)

种群动态

(B)

动物行为

(C)

生物多样性

(D)

生态生理

32.在小尺度上,生物学过程对于空间格局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下列选项属于生物学

过程的是()。

(A)

捕食

(B)

竞争

(C)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

(D)

气候

33.下列哪些选项是空间斑块性的成因()。

(A)

干扰

(B)

气候

(C)

土壤

(D)

地形

34.自然界斑块性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A)

人为斑块性

(B)

生物斑块性

(C)

物理斑块性

(D)

化学斑块性

35.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是指空间格局,广义的讲,它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

(A)

类型

(B)

数目

(C)

空间分布

(D)

配置

36.景观格局成因是()相互作用的产物。

(A)

地形

(B)

地貌

(C)

气候条件

(D)

干扰体系

37.什么因素通常决定景观在大范围内的空间异质性()。

(A)

气候

(B)

地形

(C)

生物

(D)

土壤

38.以下四种斑块类型说法的是()。

(A)

第一个是人为引入斑块

(B)

第二个是干扰斑块

(C)

第三个是残存斑块

(D)

最后是资源环境斑块

39.度量斑块的参数有()。

(A)

面积大小

(B)

形状

(C)

内缘比

(D)

数量

40.斑块结构特征对()过程有重要影响。

(A)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B)

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C)

生态系统的水土流失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1.斑块受到外围环境影响的大小与()有关。

(A)

斑块的面积

(B)

斑块的形状

(C)

斑块的边界特征

(D)

斑块的长度

42.斑块大小在具体测量中有哪些指数或方法()。

(A)

长宽比

(B)

周界-面积比

(C)

圆环度

(D)

致密度

43.回答有关自然保护问题时必须考虑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A)

最小存活种群

(B)

维持最小存活种群的最小面积

(C)

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最小面积

(D)

维持最小存活种群的最大面积

44.能量、物质和生物在景观空间格局中国的运动方式有哪几种()。

(A)

扩散

(B)

物流

(C)

运输

(D)

携带运动

45.景观空间格局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A)

数量和密度

(B)

分布

(C)

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D)

种群调节

46.对于某一岛屿而言,迁入率和灭绝率将随岛屿中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分别呈()和

()趋势。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定向改变

47.在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岛屿上的物种数目由以下哪些过程决定()。

(A)

物种迁入率

(B)

大陆物种库的大小

(C)

岛上初始种丰富度

(D)

物种灭

绝率

48.以下属于复合种群类型的是()。

(A)

大陆---岛屿型复合种群

(B)

经典型

(C)

中间型

(D)

斑块型种群

49.以下哪些属于准空间复合种群模型考虑的范畴()。

(A)

亚种群的动态

(B)

斑块面积大小

(C)

斑块间距离

(D)

斑块数量

50.长期以来,生态学内部最具代表性、对照也最鲜明的分支学科范式是()。

(A)

种群生态学范式

(B)

平衡范式

(C)

非平衡范式

(D)

生态系统学范式

四、判断题

1.景观是空间上的若干生态系统聚合而构成的相似性区域。

2.影响景观形成的因素有地貌、土壤、气候、植被、自然干扰。

3.景观单元是指地面上相对异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

4.景观的本质是它的绝对空间尺度,而不是它与特定问题相关的空间异质性。

5.空间异质性被广泛的认为是景观生态的核心问题。

6.景观的结构、功能、动态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并且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7.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中没有景观连接度这一点。

8.景观功能是指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9.景观生态学的中心问题是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如何影响各种生态学过程。

10.空间格局及其如何变化,如何影响各种生态学过程一直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中心问

题。

11.生态学中,大尺度意味着低分辨率。

12.空间尺度越大,分辨率越低,测量上的比例尺越大。

13.空间粒度指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面积。

14.尺度是指在研究某一物种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单位。

15.景观生态雪中的斑块性主要强调斑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

16.空间异质性是系统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7.空间格局与斑块性是相互联系的,而异质性与斑块性无关。

18.任意尺度上,都存在景观异质性,离开尺度来讨论景观的异质性是无意义的。

19.景观生态学中的尺度是指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或者是

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时间或空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20.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往往以粒度和范围来表达。

21.异质性是系统特征在空间上的复杂性和变异性。

22.系统具有一定的尺度域,而干扰事件来自于系统内部,并发生在一定尺度上。

23.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应该确切地区分斑块、廊道和基地结构,他们三者之间的区分

是绝对的。

24.斑块和廊道在各方面虽有很大区别,但也有一致的地方,廊道实际上也是线状或条

带状的斑块。

25.人为干扰常常造成景观高度破碎化,其生态学效应和自然斑块性是相同的。

26.景观格局通常指景观的异质性特征,强调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动态特征。

27.景观生态学区别于其他生态学学科的显著特征是注重研究空间格局的形成、动态以

及生态学过程的相互关系。

28.环境资源斑块是由于环境资源条件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29.川农成都校区图书馆门前的水果玉米地属于人为引入斑块。

30.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斑块范围内,能够在其核心生境生存下来的物种在其边缘生境

都可以成功存活并繁殖。

31.“边缘效应”指的是物种集中分布在斑块边缘部分的现象。

32.干扰斑块是指由于大面积干扰所造成的、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

或其片段。

33.廊道中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与他们之间的实际距离相比与廊道的移动没有关系。

34.景观镶嵌体的连接度是指斑块间通过廊道、网络而联结在一起的程度。

35.岛屿上已定居的种数越多,新迁入的种能够成功定居的可能性越小,而已定居种灭

绝概率越大。

36.隔离距离会影响迁入率,但不会影响灭绝率;面积会影响灭绝率,但不会影响迁入

率。

37.复合种群是指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

38.平衡态复合种群在空间结构上非连续,与经典型或斑块性复合种群相似。但是,由

于再定居过程不明显或全然没有,从而使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

39.源-汇复合种群的特性主要表现为:源-汇复合种群不是绝对的,它是动态变化着的。

40.实际景观只由生境斑块和非生境斑块的背景组成。

41.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

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

42.中间型或混合型复合种群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表现不同的结构特征。

43.功能连接度指以研究的生态学对象或过程的特征来确定景观连续性。

44.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来源于时间和空间的异质性和大量组分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45.空间自相关在景观中普遍存在,不符合统计分析和取样方法所要求的基本假设,因

此景观生态学家在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时应谨慎和具有创造性。

46.在景观指数中,景观的斑块类型数目越大,聚集度一定越高。

47.变量的空间自相关程度依赖于空间的粒度大小与单元的划分方法。

48.同一面积数据相同的空间变量,划区选择不同其分析结果一样。

49.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系。

50.斑块越大,其生境多样性亦越大,因此大斑块可能比小斑块含有更多的物种。

五、简答题

1.简要说明

Moss

总结景观的六种认识是什么?

景观是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景观是地貌、植被、土地利用、人类居住格局的特殊结

构;景观是生态系统向上延伸的组织层次;景观是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整个系统;景观是一种风

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决定;景观是遥感图象中的像元排列。

2.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异质性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空间组成(生态系统的类型、种类、数量、面积比例);

空间结构

(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斑块大小、形状、对比度、连接度);

空间相关

(生态系统空间的关联程度、整体或参数的关联程度、空间梯度和趋势度)——景观

要素的不确定性——出现频率——正态分布曲线解释。

3.景观生态学中,干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1)

干扰与景观异质性: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中高度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这主要取决于:

干扰的类型与尺度;

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

景观元素的性质和对干扰的传播能力;

相邻斑块的相似程度。

(2)

干扰与景观的破碎化:小规模的干扰可以导致景观破碎化,反之可以导致景观的均质化,但干扰程度低就不会影响到景观的稳定性;

(3)

干扰与生物物种多样性:适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较低和较高频率的干

扰其物种均有趋于下降的趋势。

4.简要说明景观生态学的重点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尺度效应;城市景观演变的环境效应与景观安全格局构建;景观生态规

划与自然保护区网络优化;干扰、森林景观动态模拟与生态系统管理;绿洲景观演变与生态水文过程。

景观破碎化与物种遗传多样性、多水塘系统与湿地景观格局设计、稻-鸭/鱼农田景观与生态系统健康、梯田文化景观与多功能景观维持、源-汇景观格局分析与水土流失危险评价

5.简要说明景观生态学中小自然斑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6.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如何判定?

(1)

相对面积:相对面积远小于

50%;

(2)

连通性:连通性低、分散的组分;

(3)

控制程度:在目前景观中处于非重要位置。

7.简要说明孔隙度的生态意义。

8.景观变化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9.源-汇景观研究的生态学意义

10.简要说明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学派有哪些?并说明各流派研究的侧重点。

11.简要说明满足典型集合种群需要满足那几个条件。

12.简要说明影响动植物在景观中运动的影响因素有那些?

13.简要说明景观格局分析的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4.简要说明景观格局分析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内容。

14.以生物保护为例,一个典型的安全格局主要包含那几个景观组分。

六、论述题

1.阐述景观格局分析面临的挑战问题。

2.阐述文化景观研究一般需要考虑哪些主要内容。

3.阐述景观变化会带来那些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4.谈谈你对居住区景观的文化性有何看法?

5.阐述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与特色。

6.阐述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下载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景观生态学考试

    名词解释:1.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干扰:是使生态系统、 群落或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2. 象,景观生态学和变化,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以景......

    景观生态学实习指导

    《景观生态学》实习指导书(杭州、上海) 一、实习时间及地点 4月18日—27日,杭州花港观鱼公园、太子湾公园、西溪湿地;上海延中绿地、世纪公园。 二、实习目的 复习巩固景观生态......

    景观生态学实习报告

    石家庄城市景观调查实习报告 一前言 1实习时间:2012年5月13日 2实习地点:滹沱河湿地 3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地理类专业必修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野外考察、观察、描......

    《景观生态学》课程安排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安排 1.课堂教学由若干个讲座组成 2.系统地自学教材和有关参考书 3.写一篇课程论文(目的:学会撰写科学论文和文献综述的能力。方法:命题(与景观生态学有......

    第一节景观生态学1

    第一节景观生态学1 一、景观生态学主要内容 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房子、住所、家务或生活所在地,"ecology"原意为生物生存环境科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

    城市园林专业

    城市园林专业(专科)专业简介: 城市园林专业培养具备园林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园林建筑的设计原理,具有一般园林建筑的方案设计能力,具有绿地、住宅区绿化设计和中小型公园的......

    《景观生态学》实习报告.(五篇)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 景观生态学 》 实习报告 (2015-2016学年第 2学期 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 成绩:评分人: □ 优:实习目的......

    景观生态学考前总结课

    下周考试时间地点:11月16日18:00开始 教七404 一、名词解释(6道*5) 要求:给出大意,不必精确解释。 注意:除了中文的题目(两个),还有英文词(四个),需要先翻译(多次在PPT中出现的)。 列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