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沁园春雪赏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舞”指飞舞,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蜿蜒曲折。“驰”指奔驰,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飞象奔驰。
“舞”和“驰”通过以动写静,形象地赋予了高原飞动的气势,使之生机勃勃。
刹那间,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整个世界由死寂变成了欢腾,天地之间充盈着无穷的生机。风雪是天公之所赐,苦难乃历史之必然,但我们要打破冰封、战胜苦难,与天公一决高下。这就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这就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弹指间,已是云开日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想象雪后天晴的美丽景色。毛泽东早已经看到了战争的结局,向全世界发出了胜利的预言。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分明是扭转乾坤的气魄,分明是洞悉时空的慧眼。中国革命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但人民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雪后必然会天晴,不应有丝毫怀疑。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一段承上启下,祖国的山河是多么壮美。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是诗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最大的精神财富。雪景唤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历史使命感,使他心中充盈了无比的热爱和无限的激情。帝国主义列强妄图侵占这大好河山,而我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立国当以文武之道,武能平定乱世,文可富民兴邦。武力统一是前提,在混战中是不可能安心建设的;武力强盛是保障,在动荡中是不可能发展经济的。而只有文治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使国家走向强盛,才能使山河更加壮丽。“文采”、“风骚”,在这里显然是借用,指出了封建统治者们缺少文治的弱点。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一句惊天之语!言有尽而意无穷,堪称为点睛妙笔。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流露了对光明前途的无比信心。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篇2:沁园春全文及赏析
[宋]刘过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俳徊。
作品赏析:
这首词的立意,据《檉史》载:“嘉泰癸亥岁,改之在中都时,辛稼轩弃疾帅越。闻其名,遣介招之。适以事不及行。作书归辂者,因效辛体《沁园春》一词,并缄往,下笔便逼真。”那么,根据此词的小序和《《檉史》记载可知,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当时辛弃疾担任浙东安抚使,邀请刘过到绍兴府相会,刘过因事无法赴约,便在杭州写了此词以作答复。这是一首文情诙诡,妙趣横生的好词,词人招朋结侣,驱遣鬼仙,游戏三昧,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情趣。
劈头三句,就是豪放之极的文字。“斗酒彘肩”,用樊哙事。《史记·项羽本纪》载“樊哙见项王,项王赐与斗卮酒与彘肩。”樊哙在鸿门宴上一口气喝了一斗酒,吃了一只整猪腿。凭仗着他的神力与胆气,保护刘邦平安脱险。作者用这个典故,以喻想稼轩招待自己之饮食。他与稼轩皆天下豪士,则宴上所食自与项羽、樊哙相若也。这段文字劈空而来,突兀而起,写得极有性格和气势,真是神来之笔。然而就在这文意奔注直下的时候,却突然来了一个大兜煞。词人被几位古代的文豪勒转了他的车驾,只得回头。笔势陡转,奇而又奇,真是天外奇想,令人无法琢磨。如果说前三句以赴会浙东为一个内容的话,那么第四句以下直至终篇,则以游杭州为另一内容。从章法上讲,它打破了两片的限制,是一种跨片之路,也显示出词人独创一格的匠心和勇气。香山居士为白居易的别号,坡仙就是苏东坡,他们都当过杭州长官,留下了许多名章句。林如靖是宋初高士,梅妻鹤子隐于孤山,诗也作得很好。刘过把这些古代的贤哲扯到一起不是太离奇了么?因为这些古人曾深情地歌咏过这里的山水,实际上与他住已与杭州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东坡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妙句。白居易也有“一山分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寄韬光禅师诗》)等讴歌天竺的名篇。而林和靖呢,他结庐孤山,并曾吟唱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佳句。风景与名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湖光山气增添了人物的逸兴韵致,名人又加深了风景的文化内涵。
刘过将不同时代的文人放在一起,也体现了词人想象的独创性。刘勰主张“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苏轼也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这首词是恢奇的`,但并不荒诞。他掇拾珠玉,别出心裁,给我们带来一阵清新的空气,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
刘过的行辈比辛弃疾晚,地位也相差悬殊。但他照样不拘礼数地同这位元老重臣、词坛泰斗呼名道姓,开些玩笑。这种器量胸襟不是那些镂红刻翠、秦楼楚馆的词客所能企及的。洋溢于词中的豪情逸气、雅韵骚心是同他的“天下奇男子”的气质分不开的。俞文豹《吹剑录》云:“此词虽粗而局段高,固可睨视稼轩。视林、白之清致,则东坡所谓淡妆浓抹已不足道。稼轩富贵,焉能凂我哉。”这首词的体制和题材都富有创造性,它大起大落,纵横捭阖,完全解除了格律的拘束,因而显得意象峥嵘,运意恣肆,虽略失之于粗犷,仍不失为一首匠心独运的好词。当然像这样调侃古人、纵心玩世的作品,在当时的词坛上的确是罕见的。难怪岳珂要以“白日见鬼”相讥谑。
篇3:沁园春全文及赏析
[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本词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3】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5】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6】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
【7】漫江:满江。漫:满,遍。
【8】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9】争流:争着行驶。
【10】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1】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12】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13】苍茫:旷远迷茫。
【14】主:主宰。
【15】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16】携来:挽,牵。来,语气词,无实义。
【17】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18】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本指山的高峻,此处意谓不平凡、不寻常。稠:多。
【19】恰:适逢,正赶上。
【20】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21】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风华:风采,才华。茂:丰满茂盛。
【22】书生意气: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意气:意态气概。
【23】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2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25】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26】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27】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这里指游泳。
【28】遏(è):阻止。
【29】飞舟:如飞之舟,言其迅速。
作品赏析: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篇4:沁园春雪古诗赏析
沁园春雪古诗赏析
出自现代诗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篇5:《沁园春 雪》赏析
一、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本词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浑然一体.上阕写景,句句有情,在描写象征长城、大河、高山、高原时,倾注着赞美祖国河山的爱国深情;下阕议论、也结合着抒情,在评说古代帝王和当代英雄时,注入颂扬当代英雄之情.上阕写景是下阕议论抒情的基础,下阕议论抒情是上阕写景的必然结果.作者就是这样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赞颂壮美的河山、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的.
二、用词精确、形象、修辞生动、确切 这首词运用词语非常精确,如“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中的“惟”和“顿”都是副词,起修饰限制作用,“惟”字有力地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唯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在句中强调黄河上上下下波涛滚滚的气势一下子失去,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的速度.再如“舞”和“驰”这两个动词,“舞”,起舞、飞舞,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奔驰、奔跑,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驰.这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本词不仅用词精炼,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上述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就是巧用比喻.再把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象,比做红装素裹的少女,更是想象奇特,比喻确切.“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更把“山”、“原”拟人化了,生动地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篇6:《沁园春·雪》课文赏析
《沁园春·雪》课文赏析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北方的雪景,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北国风光”至“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风光;第二层(从“望长城内外”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写冰封雪飘的雪景;第三层(从“须晴日”至“分外妖娆”)设想雪后天晴的美景。下阕议论抒情,纵论历史英雄,抒发宏伟抱负,表达坚定信心,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首句对“北国风光”作结,次句展开对历史英雄的评论;第二层(从“惜秦皇汉武”至“只识弯弓射大雕”)评论历代雄才大略的帝王;第三层(从“俱往矣”至“还看今朝”)歌颂人民群众,抒发宏伟抱负。
《沁园春·雪》在写法上具有三美:
一是融合美:这首词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浑然一体的融合美。上阕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下阕议论非凡的英雄,上下几千年,显示了壮志凌云、风流豪壮的胸襟。在描写与议论之间,贯通着诗人殷殷赤子之情,“江山如此多娇”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由衷热爱;“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喷涌出革命英雄横空出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这样,全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是语言美:这首诗的语言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可谓字字珠玑。全词仅114个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了一幅北国雪景图,极有分寸地点评了几千年的古今英雄。细品之,其语言运用极其精辟。第一,副词显情。“惟余莽莽”的“惟”强化了一片白茫茫的景色;“顿失滔滔”之“顿”字则生动地写出了变化之速,在诗人浮想联翩的视野里显示出对大自然的惊叹之情;“分外妖娆”的“分外”使赞美的情停溢于言表;“略”“稍”都极为妥贴地显示了对历代英雄的惋惜之情。第二,动词传神。”“千里冰封”的`“封”显得凝然安静,“万里雪飘”的“飘”显得舞姿轻盈,“山舞银蛇”的“舞”显得舒展柔美,“原驰蜡象”的“驰”显得奔腾壮烈;“望”字“望”出了几多豪迈,“惜”字“惜”出了数种韵味,美不胜收。第三,修辞生姿。全词巧妙运用对偶、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词的形象逼真,异彩纷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一对偶互文的句式,展示壮阔的意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融对偶、比喻、拟人、夸张于一炉,化静为动,显得神采飞扬,姿态优美。
三是结构美:第一,由动词领起。上阕在总写北国风光后,由“望”字领起,具体写景;下阕在承上启下之后,用“惜”字领起,评论英雄。“望”字横视万里江山,“惜”字纵想历代英雄,给人以音韵和谐,整饬雄奇的美感。第二,以短语作结。上阕写景先总写,再分写;先实写,再虚写,用“须晴日”作结,在雪中想像雪后,更见作者内心的兴奋。雪中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须晴日”后显得越发娇艳。下阕议论用“俱往矣”作总结,直抒胸臆。在结构上给人以对仗呼应、严密精深的美感。第三,用复句过渡。上下阕之间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个因果复句。“江山如此多娇”以承上为主,总括上阕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以启下为主,总领下文抒情。这个过渡将上阕和下阕,将写景、抒情、议论,将壮丽河山与历代英雄,将“历代帝王”与“当代风流人物”联系在一起,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美统一的美感。
篇7:《沁园春雪》全诗赏析
《沁园春雪》全诗赏析
对《沁园春雪》这首声乐作品所表达的豪放,大气磅礴的情感以及其悠扬的曲调进行的简单赏析。
在我国,音乐文化的历史很悠久。而对于音乐的起源,说法很多。但是我们都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不管演绎什么风格的作品,都必须要用感情去演唱(演奏)。不然。就算音乐在优美,技巧再好也无法打动人心。音乐是声音艺术,情感艺术,音乐的内容表现与文学。绘画等全然不同,音乐中不可能说出具体的人的高,矮,胖,瘦或具体的高山流水,而只能通过音响模拟。形象勾画,通过人们的联想而意会出这些“形象”,所以还说音乐是“想象艺术”。因此,情感在音乐中的地位是首要的,也是音乐作品内容的主体。
我们就拿我国著名的声乐作品《沁园春雪》来说吧。这是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相信对于搞声乐的朋友来讲,这也是我们非常喜爱的作品。而我们喜欢这首作品除了觉得作品的旋律优美。和声结构多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这首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非常的浓厚的。该作品在词作者和曲作者的共同携手下。为我们贡献了一个如此完美的歌曲作品。真可谓是浑然天成。每次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都会按耐不住,唱完之后又总是觉得意犹未尽。
《沁园春雪》的词作者是我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众所周知,毛主席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而《沁园春雪》是他众多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沁园春雪》是主席的诗词名篇,创作于1936年2月。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北方的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这首词是精品中的精品。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值得珍藏的文学作品。而词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生茂和唐诃,二位作曲家的谱曲和毛主席的诗词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可谓是浑然天成。而为该曲配伴奏的是张哲。张哲所配的伴奏大气,豪爽。为该作品增色不少。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fengsao。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诗词的前半部分为我们描述的是一望无垠的雪景。可谓气势如虹,将北国下雪的场景描绘的如此般的俊美,而且美中还带有一股强烈的气势,读过之后令人流连忘返。似乎眼前真的就置身于那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二十次的后半部分,开始寓人。用历代的皇帝做烘托,赞扬了当代英雄人物的不朽业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的革命前途充满着无比坚定的信心。相信我国的民主革命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下面我们就看一下作曲家是如何来用美妙的音符来诠释这首词的。
该作品的调是F调,要求用Andante(舒展宽广地)的感觉去演绎,所以最开始的前奏部分。用的是四度的摸进用来增强气势。伴奏的织体主要用的是柱式和铉。演奏的时候应加强力度。在伴奏部分也用了很多的琶音和断奏,这很好的丰富了旋律,增加了艺术感染力。这些都是为了进入正歌部分做了很好的铺垫,增进了情绪。
终于到了这首歌的正歌部分,开始这句“北国风光,万里雪飘,千里冰封”,主要用的是四度。三度以及二度音程。音程的跨度不是很大。所以旋律听起来比较紧凑,演唱者能够很好地进行抒情。开始演唱便能抓住人心。而伴奏则大部分用的是震音。目的是用来烘托这句歌词中所描绘的大雪纷飞的场景。而曲作者对“万里雪飘”这一句进行了重复。第一句“万里雪飘”用的是八度的跳跃。是旋律一下子被拉开了,显得气势非凡,同时也是对演唱者的一种挑战,要求演唱者本身要有良好的素质和超高的技巧。否则很难唱好这一句。而第二句“万里雪飘”的音程跨度则较小。原因是为了和前面的那句“万里雪飘”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此处的上方标注了“rit”,这个词的中文含义是减慢,也就是要求我们演唱者在演唱这一句的.时候要用减慢的手法进行处理。这也大大加深了这句的抒情性。增添了美感。
这句完了之后是一小段间奏。由于下一句的节奏和前面不太一样。故而加入了一段间奏为下一句做铺垫。接下来这句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段要求用“Allegretto”的情绪来演唱。“Allegretto”是“快板”的意思,也就是要求我们演唱的时候要稍快,情绪要积极。这段的开头作曲家使用的是切分的节奏型,目的也是为了调动气氛,增进情感,使人演唱时能够不由自主的便激动起来。所以才选择了切分节奏。而伴奏也是采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型,目的也是为了调动歌者的情绪。
接着往后走,又出现了一小段间奏,这段间奏也很短,作用也是为了更好的衔接后面的旋律,同时也丰富了歌曲。这一句是描写的-望无垠的雪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作曲家在为这两句谱曲时,所使用的音程跨度都很小。都在三度音程以内,这要是为了更好地加强抒情的效果,同时也减轻了歌唱者的负担。由于没有那么难的技巧要求。所以有利于歌唱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演唱之中。此句的伴奏织体多用琶音和分解和旋。效果较流畅。轻快。能较好的调动歌唱者的情绪。随后便到了“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一句。这一句的歌词气势宏伟,大气豪迈,似乎有股气焰冲天的感觉。读一下便觉得热血沸腾。故而为这句歌词谱曲必然要充满高昂的激情。所以作曲家在为这句谱曲时。所使用的节奏变化多端却不失庄重。音调简单却不乏浩气。讲这句歌词所要表达的那种高亢,激进的情绪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作曲家在这一句还采用了减慢的处理方法,使曲子的意境一下子便提高了一个高度,而且也有助于帮助歌唱者更好的处理曲子,这一句的伴奏节奏和织体千变万化。大量的运用了切分,琶音和休止等。而织体则多用柱式和旋,增加了这句歌词的气势。 下一句是“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句的歌词朴实大气,令人回味无穷。因而作曲家写这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变化音。这个歌是F调的,作曲家升了这个调式的四级音,也就是将降7这个音还原了。这一个小小的变化,一下了使整首歌的味道都变了,为这首曲子注入了新的艺术情感和形象,极大的丰富了这首歌曲的意境。而“分外妖娆”这句歌词清丽婉转,优美动听。演唱者在演唱这句时要有极好的音乐感觉方能唱出这种味道。
这句了以后,是一段长达五小节的间奏。这一段间奏采用的是摸进的手法,开始音程密度较小,后来逐步扩大,预示着全曲的高潮即将来临。而且这段间奏之后的拍子也由原来的2/4拍变成了4/4拍。终于全曲的高潮到来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段作曲家要求用“AgitatoAllegretto”的情绪来演绎,也就是要求我们演唱者要充满激动的进行演绎。此句是全曲的高潮,做作家在谱写的时候自然也用了很多的心思。所以旋律非常的有气势,非常的震撼人心。而伴奏也是非常的用心。伴奏的织体可谓是变幻莫测。有柱式和旋也有分解和旋,而且节奏型也非常的丰富,运用了琶音,切分,休止等极大的烘托着这首歌的曲调。是我们听众每一次听到这句时不禁心潮澎湃。一时难以自拔。
随后到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fengsao”,这句出现了很多椅音,是这首曲子一下了有了一些京剧的味道,体现了作曲家的知识非常的渊博而且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而伴奏的形式和主旋律很接近,采用的主要是柱式和旋。因为这段要求我们演唱者演唱时干脆利落。所以选用柱式和旋。
下一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一句里面有变化音,倚音。“成吉思汗”这句,作曲家用的是“rit”标记。意思是减慢。其中伴奏用得较多的是三连音。这是这首歌曲中首次出现了三连音这一节奏型,这对于钢琴伴奏者还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三连音这个节奏型在弹奏时很难把握节奏,因为对演奏者的技巧有一定的要求。之后到了“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一句。这一句也是进行了重复,似乎是在强调这句的重要性。这句诗词带有一点点对古代帝王的讽刺和蔑视之情。与后面赞颂当代的英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句”只识弯弓射大雕“伴奏型用的是强烈的震音。后面一句主要用的是分解和旋。之后衔接的一句“俱往矣”作曲家用的是三个四分音符。伴奏用的也是主旋律的柱式和旋。音响效果干净利落,有一种超凡的霸气和洒脱。
终于。歌曲到了最后一句。同时也是全曲的第二个高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了强调这句。作曲家讲这句歌词重复了三次。这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所以重要性不可忽视。进入这句的时候,节拍由4/4拍变成了8/4拍。说明要求我们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情绪要更加的激昂。更加的高亢,更加的兴奋。要用非常饱满的情绪去演唱。这段曲作者多用切分节奏,是我们演唱者演唱的时候情绪能够带动起来。能够积极的投入演唱之中。同时伴奏也多使用休止,烘托了和丰富了歌曲。终于全曲在两个小节的延长音中结束,
《沁园春雪》这首歌是我国音乐作品中非常优秀的一部作品,毛主席的诗词大气磅礴。曲作家的作曲豪迈生动。使我们听过这首歌的人都难以忘怀,而在新时代,我们在处理这首歌的时候。再加入新的元素的同时。必须要保留这首歌的精髓。也就是这首歌的灵魂所在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发扬的。
篇8: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赏析
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片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创作背景
该词的创作有2种说法:
一说是,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另一说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篇9: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原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赏析: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沁园春,词牌名。 (钟振铎)
篇10:《沁园春·雪》的课文赏析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片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篇11:《沁园春·雪》的课文赏析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