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安全教育措施模板
大学生安全教育措施模板
全校教职工应本着对学生、家长以及国家稳定负责的态度,确实抓好安全教育工作。以下是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措施模板。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防范措施1
1、大学安全问题事件种类与危害?
第一、校园类的安全事件,生课中的运动伤害、校园
食堂食物中毒、寝室各类火灾、各类摔伤、财物被盗、喝酒滋事、打架斗殴、自杀他杀以及各种自然灾害。
第二、校园外的安全事件,暑假的寒热给人下塘洗澡溺水、校外的一些交通事故、治安事件、恶性伤害、或者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意外事故等。 当代的大学大多处于独生子女、校园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切使学生本身受到伤害,期指丧失生命,也给学生家长造成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心灵伤害,给家庭带来痛苦与不幸,使他们人到中年承受那失去亲人的子女的沉痛打击。同时也会给学校造成生誉上的损失,影响学校正常工作于教学。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每一起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学校的不安定因素,要消除这些不安定因素学校必须花大力气、费大精力、投入相当多的经费来进行善后。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安全工作,尽早发现安全事故的隐患,找出引发事件的真正原因,将安全事故消除与无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影响高校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高校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给高校的公共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由于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关注程度高,传播速度快,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高校公共安全管理与稳定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在人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或无法知晓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违反社会常态并危及社会和个人人身安全的事件,带有一定的波及面和较大负面影响。目前公认的影响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高校突发事件指在高校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
大学生安全教育措施2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放办学”成为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也给高校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财物丢失现象严重,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不知道校园报警电话,会到食堂外餐饮点饮食,个别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类型多样化,除了较为高发的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外,心理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新难点、新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自觉抵制各种不法侵害,营造安全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遇到严重挑战,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涌入加上社会上一些错误舆论的导向,且与网络信息传播相结合,给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意志力不坚定、辨别能力差的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问题,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如果遇有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热点事件,加上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导致集体游行、暴力打砸等行为。
在开放办学的态势下,校园周边环境也日趋恶劣,给校园安全造成很大影响。网吧、黑出租、无证的饮食摊点、不规范出租的民房,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往往成为高校学生的安全事件的常发地。高校所处的一些特殊地理位置,地处依山傍水的郊区,也成为安全隐患所在。
所在高校紧邻人工湖,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伤亡事故。另外,部分高校存在一些人文或自然景观,每到节假日,游客大量涌入,也给校园治安造成影响。
2.学校因素
高校公共场所众多,宿舍、图书馆、餐厅、机房、自习室、运动场等都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存在偷盗、财物丢失,疾病传播,火灾,拥挤、踩踏等安全风险,如丢失财物的同学中,有的发生在宿舍、有的发生在自习室、有的发生在公交车上。设施不健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如消防器材不能及时更新,逃生通道不畅;安装了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装置,但存在不开启或成像不清的现象;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存在心理咨询场所狭小,人员、设备不足的问题;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各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定了本校的校规校纪,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甚至缺乏法律依据,导致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支持。同时,有些高校管理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遵循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轻防范,重处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自我防范意识弱。90后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差,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应对问题掉以轻心,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实际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险境,因缺乏救助常识,往往不知所措,难以应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遵纪守法意识差。部分同学违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酗酒、打架或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自己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在实践教学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等。
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于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感情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强迫、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等安全问题。例如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期间,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对学校心怀怨恨,或因感情、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加上离愁别绪,平时累积的矛盾在此期间集中爆发。于是一些毕业生情绪冲动,酗酒,打架,吵闹,摔砸物品,破坏公物,安全问题由此产生,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已成为困扰诸多高校的一大难题。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1.强化七项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规校纪教育。这七项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娱乐中可能遇到的大多数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这七个方面的教育。搞好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必须要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为目的,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
人身财产安全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认识、珍惜、热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使学生认识自身安全的威胁因素,了解和掌握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学会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常识。提高大学生物品保管、财产安全意识和能力,维护个人合法的财产权益。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诈骗的主要手段,掌握防骗要领。
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知晓、辨识和预防各类火灾、环境危险因素的方法、措施,掌握火灾报警、初起火灾处置的基本程序和技能,熟知火场逃生的要求和应对环境危害的策略。
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户外活动和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的意识,掌握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等交通行为的基本安全要求以及户外活动的安全基本常识和技能。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有关社会稳定的大事,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抽烟酗酒。要让学生掌握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防范和救助能力。
网络安全教育。在网络普及时代,大学生要全面了解国家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网络道德和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远离网络犯罪。同时,还要掌握网络犯罪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式、种类和防范方法,具备一定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要开设大学生实用心理学等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全面发展,预防和减少安全事件发生。
校规校纪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别人侵犯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自身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
2.实现教育管理形式多样化
首先,安全教育要进课堂,就是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除理论教学外还要加入防灾应急演练或大型活动的安保等实践考核环节并给予适当的学分,实现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其次,辅导员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一些特定时期如开学、放假、节假日、汛期等或针对一些学校特有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发布预警信息,做好安全提示,在宿舍张贴安全注意事项,深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再次,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典型案件做警示教育,邀请法律、公安、消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或报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训练,如请保卫处、校内外专家或相关团队进行消防演习、医务自救、网络信息甄别等。
3.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要进行心理普查,对刚入学的新生要进行心理普测,以后每过一段时间如 4 个月再进行一次,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关注。对个别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做到班级心理联络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相互联动。其次做好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为解决不同个体的咨询需求,除了固定的心理咨询室咨询外,也要创造条件,做好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参与人数较多的优势,让更多同学加入到其中,在团体的力量下让个体更好成长。还要成立危机攻关小组,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应对突发的重大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将突发的危机事件通过恰当的方式及途径及时解决,将影响最小化。
4.构建立体化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报告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学校的安全保卫部门在保护师生安全、打击不法犯罪、维护校园稳定方面功不可没,但也有其自身局限性,如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无疑是难以胜任的。所以,从更高的层面上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及学生管理部门乃至辖区消防、公安、街道社区管理部门等机构共同承担,从制度上保障,从财物资金上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全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3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校园安全管理,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有效防范各类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现制定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自考本科2014年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责任感和负责精神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开展法制安全讲座,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推动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我院大学生的安全素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为主线,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为促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二、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根据院长指示,定于2014年10月份和11月份为我院的“安全教育月”,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要不断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制度,把有关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任务层层落实好,做到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统一步调,力求实效,建立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具体内容
1、组织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
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聘请法制人员,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有关安全问题,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全面提高安全防范技能和自救自护本领,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2、开展宿舍安全大检查
对学生寝室的安全隐患、违规用电、禁烟禁火、管制刀具及文明卫生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公开通报并限期整改。
3、组织消防演习
组织大一学生开展一次消防演习,包括紧急疏散、灭火演习、现场救助等。
4、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通过讲解交通安全规则、法律法规,以及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5、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发放安全宣传资料
配合安全教育,采用微信、QQ、宣传栏、黑板报等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印发《大学生安全教育手册》,如何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滋扰、防性骚扰和性侵害、受到不法侵害或财物受损失时如何报案等资料,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
6、举办安全知识竞赛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安全知识竞赛,加深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加强教育成效,增加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
四、要求:
1、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稳定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目前,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的问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要坚持常抓不懈,警钟常鸣,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关爱生命,关心他人,人人参与,共建平安和谐校园”主题,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各项工作。
2、加强对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
各位老师、学生干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服从领导,积极配合。既要围绕方案完成工作,又要注重效果,有所创新。
3、利用此次教育活动,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教育机制。
各班在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总结经验,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教育效果,不断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新局面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形成长效安全教育机制。
五、具体安排
第二篇:大学生安全教育
如何树立健康心理?
摘要: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具体而言,包括积极有效的心理状态、健康的人格、社交的能力、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具有抗打击和康复的能力。生活中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压力会引起人身体中应激水平的增加,影响身体健康。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压力,变害为利。适当宣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要继续保持身心健康,要从改变认知、参与社会交往、重视体育锻炼、张弛有度、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入手。
关键词:心理健康、压力、心态、咨询
一盏灯,可以为黑暗中摸索行进的路人照亮前行的道路;一盏灯,可以为航海迷途的船只指明彼岸的方向;一盏灯,可以给濒临绝望的人以黎明的曙光和新生的希望。美好的心灵就是一盏灯,是一片熠熠生辉的华彩和光亮。而在当代,心理健康问题令全社会堪忧。所谓一个人的健康,已不仅仅只是指身体的健康。在物质文化相当发达的现代,体格的健康问题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今天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准却有所下降。
学习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我们要想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知识的合格大学生。所以,我们应该树立和培养健康的心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的核心内涵,就是人的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健康有四个主要的标准:要有正常的智力活动;要具有情绪的协调能力;具有与社会良好适应的能力;具有对自己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
(一)积极有效的心理状态
积极有效的心理状态能够对当前发展中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做出良好的适应,不同层次的人当然反映也不一样。心理健康一定要有好的智力条件。
(二)健康的人格
健康的人格就是要有好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属于什么样的状态,跟周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就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社交的能力
如果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再聪明的人也不会成功。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需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第一是平等原则,不管贵贱高低,我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要受人尊敬,而且要尊敬人;第二是相容性原则,人跟人肯定不一样,只能求大同存小异。每个人生活的过程不一样、习惯不同,所以大家都要互相容忍一些,同事之间更是如此;第三是互惠互利原则。根据英国心理学家的一项调查,平均有三个朋友的人比没有三个朋友的人要多活三到五年。朋友很重要,但要有好的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要互惠;第四是守信原则。守信从心理过程来讲就是保持一致性,使我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能有一个预测,有了好的预测,才能有好的行为。
(四)保持情绪的稳定性
人遇到高兴的事或者不高兴的事,都不能够情绪表现过激。在生活和工 作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我们要学会自我控制,该忍耐就要忍耐,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要具有抗打击和康复的能力。有些人遇到打击一下子就垮了,有些人能够在刺激中承受。如果一个人一辈子从来不受任何打击,大概很快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五)学会自我减压事物
心理在变化时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说有些激素的分泌对我们的身 体有抑制作用,对生长系统、免疫系统、抵抗炎症的系统都会有消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女人比男人活的时间长,到底怎么回事?有一种说法是男人容易激动,一激动身体里激素就会升高,而女人不容易激动,所以女性身体自我保健比较好,活的长。激动完了之后要更快地恢复平静。内部的改变集中在各个方面,比如说
身体的各个系统,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乃至于免疫系统,都会向不利的方向变化,这些不利的变化,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导致身体极大的问题。水平有关系。
很多人迫于现代社会竞争的压力,纷纷采取各种不恰当的解决途径。富士康工人跳楼事件、各种心理问题的滋生、一夜情的泛滥等等,这样的事件频繁见诸报端。
三、如何树立健康心理
(一)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所谓世界观是对这个物质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现代,有不少同学有些迷信:比如根据所谓的‘星座’‘八字’、血型等确定自己的‘幸运数字’、‘幸运颜色’,有的甚至用这些东西来推算自己某次考试是否顺利,有的同学认为考试前洗头是不吉利的,会使自己什么也想不起来。而这些想法居然像瘟疫一样广为流传,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人到底应该为什么活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古代儒家有一种观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还有很多种关于人生的说法,但不外乎这样两点:一是使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美好,二是使他人的生活更美好。人生观符合真善美标准的,才是健康的,而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利益,一味强调自己的索取,这些都是不健康的。
(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三)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
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四)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以内
毛主席说过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不要以为退下来很容易,退让是非常聪明的、具有崇高哲学的水平运动。人都会有错的。认识这一点很重要,要时时防着你可能错,可能失败。因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有万一的,万一失手了,有1%还有回手的余地。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任何一件事情,不要以为百分之百,一定要留有余地,如果事情坏了还有回旋的余地。我们生活中经常是该躲的不躲,所以搞得恶性循环。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光明使我们看见许多东西,也使我们看不见许多东西。假如没有黑夜,我们便看不到闪亮的星辰。因此,即使我们曾经一度难以承受的痛苦磨难,也不会完全没有价值。它可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定,思想、人格更成熟。
(五)必要时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
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
2、心理咨询的作用
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总之,我们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
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同学们,美好心灵这一火炬,历经无数哲人与智者的接力,传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手中。让我们这些正年少潇洒,春风拂面,充满了豪情壮志的青年们,高擎着这火炬,在现代精神文明还不太健全的黑暗中继续探索,将这世界打造成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管禄.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3,(05)
2、谢继耕.笑口常开与心理健康[J].沧州师范专科学院学报,1993,(02)
3、张建平、谢敏谦.心理咨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02)
4、约翰.W桑特洛克.心理学与我们[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第三篇:大学生安全教育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我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而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又相对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知识,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既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
在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校园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可以起到预防犯罪,减少发案的作用。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安全教育
(二)网络安全教育
(三)消防安全教育
(四)防盗窃教育
(五)交通安全教育
(六)安全规章制度教育
(七)心理安全教育
(八)自我保护教育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一)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建议:当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一是组织大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依法治火的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学校可采用消防知识讲座、举办消防运动会、图片展览、演示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和不同情况下的逃生自救方法,进行模拟消防训练,让学生熟悉防火、灭火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火灾的发生。
针对当前学生宿舍盗窃犯罪上升的特点和原因,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治安防范意识。针对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突出的严峻现实,通过看录像、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开展防盗窃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盗观念,自觉落实各项防盗措施,堵塞防盗漏洞。三是建立治安通报制度。以“治安通报栏”或“治安简报”等形式,及时向学生通报学生宿舍失窃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近几年来发生在学生中的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学校对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应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二是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学校要通过开设心理门诊、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咨询对象,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
第四篇: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
2011年11月24日,10会电11、12班举行了以“大学生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
由于最近宿舍盗窃等事件的发生,我院系领导倡导同学们加强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
班会上,班长对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讲述了以下几点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并且针对网络安全知识、自我保护知识、交通安全知识、防盗窃知识、消防安全知识等的详细讲解。以及预防这种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
例如:
1、外出需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不要几个人并排走。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天桥或者地下通道,集中注意力,看清来往车辆,不要边走边打手机或随意招呼出租车。
3、不坐超载或无证驾驶的车辆、摩托车、不催司机开快车。
4、骑自行车不要载人,超车时注意前后车辆,不要相互追逐或曲折行驶。
5、参加体育锻炼或体育劳动时要提高安全意识,严格规范动作。
6、不违反校规,不私自游泳登山等。
经过这次班会的举行,同学们对与各种安全知识都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加强了自身对于各种安全隐患的预防意识,促进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正确和健康的实施。本次班会圆满完成。
10会电11左军
2011年11月26日
第五篇:大学生安全教育
海 南 大 学
《大学生安全教育》选修课大作业
题目: 为自己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学生姓名:胡乐学生学号:2009231231006
5学院年级专业:人文传播学院09级广告专业指导老师:黄海宁(讲师)
海南大学安全教育教研室制
为自己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浅谈保持自己交通行为的合法性和警觉性的方法和意义
人类安全问题专家研究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死亡事故中大约37%是交通事故。我国每年有7万余人死于交通事故。在如此现状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普及便应运而生,成为每位大学生掌握的必备知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亲人为社会更是为自己,负起责任并撑好这把生命的“保护伞”。通过关于交通安全这方面的学习,我们懂得了遵守交通法规和交通规则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国民素质,关注身边的交通环境、保持适度的警觉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个体交通行为(走路、骑自行车、乘车、驾驶机动车)的合法性是出行平安的先决条件。因此,作为社会中流砥柱大学生的一份子,我们必须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和规则的意识,提高自己交通行为的安全素质与能力。在如何保持交通行为的合法性这一问题上,我保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和态度: 理论方面,注重对基础知识和相关规定的掌握,并牢记于心:
首先,要重视交通安全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各个交通工具在正确行驶过程所要遵守的规则。最基本的,我们要了解红、黄、绿交通指示灯以及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道路交通指挥信号等符号的含义,以免发生任何低级的交通安全事故,为安全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其次,要了解国家、地方和校园交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交通安全规律和交通安全基本知识,知道如何预防交通事故;掌握交通规则,掌握交通法规中关于交通规则的规定。
实践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增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首先,我们要根据自己在交通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来履行相应的规定。若作为行人的身份出现,那么就应按照相应的规定严格执行:如必须在人行道走侧行走,不跨栏、不扒车等;若作为乘车人的身份出现,则要按秩序依次排队上车且根据乘车规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若作为驾驶人的身份出现,则必须更加严格的遵守规则从而创造一个顺畅的交通环境。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通管理。
其次,进行相应的交通场景模拟也必不可少。设置模拟交通路口,参与到如何等红灯、如何避让行人、如何安全转弯、怎样安全通过路口等日常交通行为模拟场景中,通过参与活动规范自己的交通行为。
“警钟要长鸣”,这是高中班主任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之所以要长鸣警钟,是因为危难时刻存在,必须提高自身的警觉度,做好准备随时应付困难。警觉度是指人集中精力对刺激保持警惕并且维持一段时间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维持一定的警觉度,而交通规则的遵守便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时候。
在如何保持自己交通行为的预警性这一问题上,就个人理解主要是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保持在足够清醒的状态。疲倦是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于疲倦普觉性下降、判断力减弱,导致发生车祸。日本汽车技术学会的统计指出,车祸发生与否与驾驶操作的因素关系较小而认知(发现)的迟误和判断错误占了几乎90%。所以在长途驾驶之前要做好足够的休息准备,在行驶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其次,应具备几个方面的安全素质: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心里时刻想着交通安全,增强交通规则意识和交通事故防范意识;掌握交通安全知识,了解交通安全规律和交通安全基本知识,知道如何预防交通事故;掌握交通规则,掌握交通法规中关于文通规则的规定;增强交通法规的自觉性,不管道路上有没有交通警察或其他人的监督,都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规定。这样,做好万分的准备随时应变,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
再次,细节方面着手规范自己的驾驶行为。繁忙路口、路段驾驶规范。眼观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