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批评中职班级管理实践应用
绿色批评在中职班级管理的实践应用
【摘要】中职学生处于叛逆期,极力彰显的个性发展与极度匮乏的生活经验形成强烈的矛盾,俗称叛逆。由于其学习驱力不足,缺乏自控力,对说教式管理很是厌烦。因此,可以尝试将“绿色批评”作为中职班级管理中的一种有效补充,立足学生角度,实行柔性管理,缓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
【关键词】绿色批评;中职;班级管理;实践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班级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越来越规范,强调学校校风建设。中职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极力张显个性发展,强调“人权”。狂风暴雨式的大声斥责,酸风醋雨式的讽刺挖苦,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本文强调“绿色批评”,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实施柔性管理。
一、“绿色批评”在班级管理中的优势
“绿色批评”是在尊重学生前提下的一种批评艺术,讲究委婉、细腻,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正向元素渗透到学生思想中,学生既能够主动接受,又可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从主观意愿角度积极配合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由此可见,“绿色批评”首先能够改变学生接受批评的态度,与教师建立友好关系。“绿色批评”不只是一味地揪出学生的错误,还要帮助学生分析出错原因,适当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也有利于树立教师的光辉形象。其次,“绿色批评”能够更好地产生激励和警示作用,在恰当的引导下,影响学生认知,调动积极性,激发潜能。最后,“绿色批评”能够有效
保护学生人格和自尊。相比狂风暴雨式的大声斥责、酸风醋雨式的讽刺挖苦来说,“绿色批评”更讲究对学生心灵的呵护,冷静、宽容处理问题,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绿色批评”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践途径
1、科学选择品批评时间,优化批评效果。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事缓则圆”,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把握好解决的时间非常重要,这也叫“时机原则”。在班级管理中,很多教师在学生犯错后首先想到的是及时纠正,批评教育要趁热打铁,这样才能够立竿见影,起到良好效果。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学生犯错后,第一时间感到的是愧疚、自责,虽然行为上表现地无所畏惧,心理上早已经“翻江倒海”。中职学生在这一点体现更为明显,脆弱的虚荣心和自尊心不堪一击,稍有不慎会将学生引向反方向发展,这是学生对自己“保护”的一种本能。因此,当学生犯错后,第一时间需要双方冷静,给足学生自我反思和情绪沉淀的机会。之后再洞悉事情的原委,客观看待问题。如此一来,相比一开始就批评来说,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学生自我成长。2、优化批评方式,实现“润物细无声”式教化。俗话说“人非圣贤,敦能无过”,犯错是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学生也是如此,面对一些违纪学生,如何实施最优批评方式,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一项行为艺术。在推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传统打骂方式已经不再实用,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会打压学生自信,撞击脆弱的自尊心。“绿色批评”讲究以宽容、平等、和平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感化”,呵护其心灵,洞悉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站在道德的高
度塑造学生品格。在笔者看来,可以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国学经典相结合。像《弟子规》中教育人们“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等,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错误进行分析、反思,主动寻找错误的根源,使错误因子在智慧感召下悄然化解,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质,彰显师生智慧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传承。3、发挥自身魅力,实现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在学校接触的最多、最有影响了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中职班级管理来说也是如此,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管理者经常口出秽言、管理方式偏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自然不受学生喜爱,管理效果也会差强人意。但是一个品行端正、品德高尚的人对学生实施教批评教育,学生会从内心欣然接受,也会感到犹如沐浴春风,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正是“绿色批评”的魅力所在,将“批评”转化为“身教”,感化学生浮躁的情绪和无处安放的迷茫。学生都具有向师性,教师在学生眼里是思想塑造的向导,“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心灵上愿意靠近教师,才会主动配合教师,才能够为“绿色批评”奠定思想基础,已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班级管理中,“绿色批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具有人文性和情感性,是一种最有效的补充管理手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宽容、温和的态度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本文批评时间、方式的选择方面分析了“绿色批评”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途径,认为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享受批评,享受教育。还从教师自身魅力阐述了管理者的作用,力求将科学教育深入学生心灵,实现健康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精良.浅析“绿色批评”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142-143.[2]王惠.柔性管理模式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4(11):170-171.作者:任君 单位:潍坊市经济学校
第二篇:中职班级管理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全国中职学校近15000 所,在校生超过2000万名,基本实现了全国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随着中职在校学生的日趋增多,中职生源的多样性及思想、心理弱质性的日趋明显,但由于,中职生多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落后生”,不仅有知识上的落后,还有心理上的自卑。这就就着在中职教育阶段得教育,特别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的艺术性。
缺少相应“学生基础”,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成为“独角戏”
班主任队伍已经成为中职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制度并不完善,中职教育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职业性与专业性的提升,由此忽视中职学生德育的培养,强调中职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缺少对中职学生对班级集体主义的培养进而使班主任在在班级管理上缺少相应的“学生基础”。缺少学习主动的支持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只有班主任一个在做,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安排,造成管理没有主动性,使学生缺乏班级管理的参与性。
第三篇:中职实践班班级管理情况分析
计49班成立于2012年8月20日,所学专业是计算机应用,班级性质为实践班。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是游戏高手,有些甚至初中都没有读完。而且这群学生中,有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本班51人中,只有18名女生,33位男生。在历年的计算机专业中,男女比例也是非常不正常的。
对待本班的学生,我花了很大的精力进行班级管理,主要是爱的熏陶,给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鼓励。只要比以前有进步,我就觉得这孩子不错。经过一学期的教育,学生有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德育方面,他们很有礼貌,而且荣誉感很强,并且也很听我的话。2013年的开学工作,学生不但来的相当齐,而且还从其他高中和初中转进来四个,除了四个家长不送了的学生。
去年9月,我班几个没交学费的学生在学校打了好几架,很多老师对我班的第一印象开始不好了。但10月份以后,没交学费的学生走了后,班级一直很安静,他们都懂得打架的危害。就像昨天,我班机房管理员,被某个班的学生两次无故殴打都没有还手,他只是告诉了老师。我觉得他们的思想素质真的很高,因为我班其他学生都说:算了,打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交学校处理吧!说实在的,我觉得他们真的很不错。
我的学生就像我的孩子,我看着是喜欢,但是近来有个别任课老师,给我班很大舆论的压力,主要内容是:班级太吵,上课很累。
是的,我承认这群孩子是吵了点,但要知道,他们进校时的基本情况。现在的问题是:学生吵,老师不想上课,老师不想上课,学生更吵,更有个别老师干脆不管。
这样下去,班级会越来越差,老师不喜欢学生,学生不喜欢老师。
但我个人认为,一堂出色的课,能吸引住学生,能让他们把讲小话的嘴主动闭上,那才叫好老师;一堂出色的课,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一点东西,那才叫做好课;一节上机能给学生安排任务,并能指导学生完成,那才就好的指导课。
这群学生,如果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给他加德育分1-2分,他会很高兴;上机完成任务,给他奖2分,他会很有成就感;做错事了,如果你说要告诉家长,他们向你保证下次再也不犯错,他们不想让为父母操心。
其实这群学生,更多的是需要爱和鼓励。你认为他们是最棒的,他就会成为最棒的,你认为他很差,他会对自己更加没有信心。
同时我也认为,老师要因材施教,什么样的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过份强制或打骂也许会让他们更不听话。
总之,班级管理,我还在研究当中,希望更多的人士提出好的建议,我相信:计49班的学生,你们是有志气的!我也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第四篇:中职实践班班级管理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是游戏高手,有些甚至初中都没有读完。而且这群学生中,有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本班51人中,只有18名女生,33位男生。在历年的计算机专业中,男女比例也是非常不正常的。
对待本班的学生,我花了很大的精力进行班级管理,主要是爱的熏陶,给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鼓励。只要比以前有进步,我就觉得这孩子不错。经过一学期的教育,学生有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德育方面,他们很有礼貌,而且荣誉感很强,并且也很听我的话。2013年的开学工作,学生不但来的相当齐,而且还从其他高中和初中转进来四个,除了四个家长不送了的学生。
去年9月,我班几个没交学费的学生在学校打了好几架,很多老师对我班的第一印象开始不好了。但10月份以后,没交学费的学生走了后,班级一直很安静,他们都懂得打架的危害。就像昨天,我班机房管理员,被某个班的学生两次无故殴打都没有还手,他只是告诉了老师。我觉得他们的思想素质真的很高,因为我班其他学生都说:算了,打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交学校处理吧!说实在的,我觉得他们真的很不错。
我的学生就像我的孩子,我看着是喜欢,但是近来有个别任课老师,给我班很大舆论的压力,主要内容是:班级太吵,上课很累。
是的,我承认这群孩子是吵了点,但要知道,他们进校时的基本情况。现在的问题是:学生吵,老师不想上课,老师不想上课,学生更吵,更有个别老师干脆不管。
这样下去,班级会越来越差,老师不喜欢学生,学生不喜欢老师。
但我个人认为,一堂出色的课,能吸引住学生,能让他们把讲小话的嘴主动闭上,那才叫好老师;一堂出色的课,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一点东西,那才叫做好课;一节上机能给学生安排任务,并能指导学生完成,那才就好的指导课。
这群学生,如果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给他加德育分1-2分,他会很高兴;上机完成任务,给他奖2分,他会很有成就感;做错事了,如果你说要告诉家长,他们向你保证下次再也不犯错,他们不想让为父母操心。
其实这群学生,更多的是需要爱和鼓励。你认为他们是最棒的,他就会成为最棒的,你认为他很差,他会对自己更加没有信心。
同时我也认为,老师要因材施教,什么样的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过份强制或打骂也许会让他们更不听话。
总之,班级管理,我还在研究当中,希望更多的人士提出好的建议,我相信:计49班的学生,你们是有志气的!我也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第五篇: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班级是初始化的社会群体。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新世纪人才。那么,如何进行班集体建设,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呢?下面就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班级管理中的特点
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管理活动。具体地讲它有以下特点:
1.人本性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在这种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班级管理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因为这种管理模式往往采用“保姆式”、“警察式”、“裁判式”的管理方式,与现代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自主意识的确立和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极不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则体现了人本思想,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及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
2.情感性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交往中,把交往方式控制在成人状态,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交往者。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前苏联的“合作教育”、现代的“和谐教育”等都论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浓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因此,重视“感情投资”,以情感人,使学生因感到温暖而把班级当做自己的“家”,从而形成一个温情脉脉,人人“爱家”、“报家”的“家庭式”的组织。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
3.创造性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个性差异很大,这就要求班主任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沟通办法与教育方法。对变化着的班级软环境、管理措施、手段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整个管理活动既要考虑学生思想、心理动态变化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文化素质、道德水准的差异。因此,“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追求以新奇制胜,以巧妙攻心,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细枝末节,创造性地进行管理。
二、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制定“合情”规范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常见的规范都以“一视同仁”或“千篇一律”为根本依据。然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笔者曾与学生一起制定了4年级班规》,班规分“上学”、“做操”、“上课”、“活动”、“文明礼仪”五个方面。除了大家共同遵守的内容外,还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又与学生分别对以上规范进行了变通,如在“上课”一栏,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提出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别人、发言热烈等要求;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提出上课发言过
一、两次即为优秀等要求。而后,师生约定既然这是我们共同制定的个人规范就应共同遵守,一个星期评定一次,凡得“优秀”则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有了因人而异的规范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2.设立“合理”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在班级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的目标。这目标包括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目标给人的心理效应是:“这是我自己的目标,我要尽可能地完成。”因此,在设立目标时宜根据个人及班级具体情况设立“跳一跳,够得着”的可行性合理目标。这样的目标易于实现,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使他们产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
对学生个体来说,设立个人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进行“自我教育”。班主任应经常引导学生品尝战胜自我的快乐,体验自我放纵的痛苦,从感情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制定具体有效的自我教育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的彼岸。如开学初,教师与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可以在黑板报上方粘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格言警句,可以在教室前门旁布置“我的格言”栏,让每个学生写一句自己的格言,并在格言旁署上名字,贴上照片。还可与学生一起挑选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贴在教室的四周„„所有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促成学生自我教育。
3.运用“柔性”管理
表扬是班级管理的常用策略。对学生要善于表扬,只要表现良好,不论多么琐碎之事,都要加以表扬,表扬可以带来价值感和荣誉感,可以使人更加奋发地工作。记得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班上一位女同学在下课休息时主动地在整理教室一角的小书架。第二天晨会课,我热情地表扬了这位同学。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赞扬,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因为,以后的小书架一直是那么整齐,就连大黑板、小黑板也都一直擦得那么干净,摆得那么整齐。
问题较多、难管的学生,往往性格暴躁,但这些学生重义气,假如班主任采用交朋友的方式接近他,时刻关注他的行为,直到他把你认作朋友,就会倾听你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