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有效提问研究的论文(共5则)

时间:2019-10-28 11:2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幼互动有效提问研究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幼互动有效提问研究的论文》。

第一篇:师幼互动有效提问研究的论文

1、问题的提出

提问时,大多都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问,幼儿答”的形式进行。幼儿的思维范围仅限于教师的提问。有些教师出于课堂管控的需求,避免幼儿跨出已经计划好的课堂教学框架,始终牢牢把握提问的主动权,几乎不去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主观意识逐渐被剥夺,身心发展缓慢。设计低水平的问题。为追求师幼互动的效果,许多教师会设计一些低水平的问题,比如“对不对;喜不喜欢;是不是;好不好”等不能促进幼儿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使幼儿积极有效地思考。比如,教师征求幼儿意见“我们一起来拍球好不好?”这些已经是教师安排好的环节,再来征求幼儿的意见达不到任何教育效果。这类缺乏启发性的问题往往会使课堂气氛单调乏味,影响教学效果。

2、有效提问的价值

《纲要》中我们得知,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帮助者。[1]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有其特点和独特的价值的。

2.1有效的提问能促使幼儿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是幼儿探索学习的出发点,是幼儿思维的起点。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把握教育的契机,设计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引导幼儿深入地探究和思考。如在大班主题活动《了不起的中国人—京剧脸谱》中的绘画活动,教师启发幼儿思考,“他的脸和我们的脸有什么相同之处?”此时的幼儿都积极主动地观察,并纷纷发现了其中的秘密。教师的提问能引发幼儿深度思考,在思考中得到答案。

2.2有效的提问能促使幼儿新旧知识的连接与重组。幼儿学习经验的获得与扩展,往往不是立刻就能看到的,也并非在一两次的教学活动中就能够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能善于把问题和学习的机会交给孩子,为他们主动获取新经验提供一个发展空间。在一次建构活动中,教师展示了活动的重点内容“螃蟹”“章鱼”,在示范两种动物后,孩子们都想模仿老师搭建螃蟹和章鱼。在使用材料搭建时,出现了混乱局面。这时,教师提出了问题:“动物园的其他动物都去哪了?”孩子们马上记起了以前学过的动物搭建法,分别选取相应需要的材料,建构活动顺利进行了。

2.3有效提问能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探索要求。对于不同个性的幼儿来说,不同能力的孩子来说,同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关注个体差异。为了激发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参与积极性,教师应该做好课前的知识经验准备,用比较广泛的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得所要的信息。如在《了不起的中国人——京剧脸谱》主题中,提前给幼儿提出了有关京剧脸谱方面的问题:“什么是京剧脸谱,你们知道吗?”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个性的幼儿积极探索。

2.4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是由教师发起,幼儿应答,或者幼儿发起,教师反问,共同探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提问是强烈求知的反映,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幼儿提问的基础是从已有经验或情景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发现新问题,通过提问实现自己对事物的探索,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幼儿的提问是思考的起点,是获取知识的钥匙,他们往往是遇到在自己的认知经验范围内解决不了或有疑问的问题时才提问或求助于教师和同伴的。如在科学活动区中提供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电池、电线、灯泡,让幼儿去尝试操作“看看谁的灯泡最亮”,引导幼儿去不断地操作与提问,他们在遇到问题、提出问题、实际操作的过程之后会发现“电池大、叠得多,灯泡就越亮”。综上所述,有效的提问是建立在教师的努力和幼儿思考的基础上的,是给孩子以时间和机会,对幼儿的想法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引导幼儿之间的经验扩大化,使有效提问在师幼互动中真正体现其价值意义。

3、有效提问的尝试

提问是师幼相互“抛接球”的过程。[2]幼儿能够思考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他正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强烈求知的反应,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对此,教师可以做几点尝试:首先,教师应真正尊重和接纳幼儿的想法,不失时机地将问题抛给幼儿,而不必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以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如在建构活动中,一名幼儿搭立交桥时,桥的交叉部分总搭不好。老师抓住机会,鼓励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求帮助。在老师的协助下,幼儿提出了这样问题:“立交桥交叉的地方怎么搭?”老师不失时机地将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征求答案。很快就汇集了多种答案,有的说“立交桥要用易拉罐撑起来做柱子”,有的说“上层高,用两个易拉罐,下层要矮很多,要不下层就没法走人、开车”……教师给孩子展示疑问的空间,无疑是给幼儿以信心,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抛接”得巧妙而有力。其次,有效的提问应该让环境与幼儿互动,教师可有意利用各个区域环境的特点,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猜想,并验证自己的猜想,提出新问题。总之,有效的提问是建立在教师努力和幼儿思考的基础上的。有效的问题,可以使幼儿的学习高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审视和反思,对幼儿的关注和理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才会使教学活动变得精彩生动,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篇:师幼互动中有效提问策略的探究

师幼互动中有效提问策略的探究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幼儿园 卢华 内容提要: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就提问而言,既要有教师向幼儿发起的疑问,也要有幼儿向教师或同伴发起的提问。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是师幼间“抛接球”的过程。:提问;提问的误区;有效的提问

一、关于提问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开放的提问设计。借助提问,可以沟通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幼儿的联系。在崇尚师幼互动的今天,明确教师与幼儿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因此,就提问而言,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有教师向幼儿发起的提问,也应有幼儿向教师或同伴发起的提问。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随着新纲要的深入实验和推广,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幼关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旧的、传统的师幼关系受到强烈的冲击,所以,传统的提问方式必须赋予新的内涵。

二、传统提问的误区

在师幼互动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有在幼儿的发展与自己的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实施弹性的教学管理方法,创设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旧的观念还在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在提问上则表现为教师努力改变的是那种形式上的启发提问,实质上并没有跳出以教师为主,以教为主,以教学内容为主,以标准教案为主体,只研究教师的教不研究幼儿的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因而在设计提问时,更多的是关注怎样通过提问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对活动进程的掌握,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走进了一些误区。

(一)提问习惯于瞄准认知方面的内容,而不是促进幼儿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或结构主动地建构知识。如语言活动中教师常会问:“故事中有谁?在干什么?”等一些已有标准答案的单结构问题,教师是控制活动主人,只须从幼儿的答案中寻求预设的线索作为下一步活动的依据。

(二)提问时以教师为主体,通常是“教师问幼儿答”这种单向、封闭的模式。之所以说它“单向”,是因为大多数问题是由老师发起,而说它“封闭”是因为对话中的提问往往是为了发现预定的答案。而答案的出现又往往意味着主题的结束。如“今天的故事你们听懂了吗?”之类结束性的问题,其存在没有什么意义。

(三)为片面追求环节的丰富而设计一些低水平的问题。这些问题无助于幼儿思考,不能调动其积极性。如“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看似问题很多,实则空洞之味。

(四)有的教师能较有前瞻性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实践,但在环节中却恪守“完美”的活动设计,谢绝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作为主体发起的提问作用于教师或同伴的根本得不到足够的发挥和保障。

三、提问的实践与探索

《纲要》新思想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帮助者。我园提倡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与每一个幼儿接触时,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并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将尊重幼儿落到实处,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讲究提问的策略,经过一年的研究发现有效的提问是有其特点和独特的作用的。

(一)有效的提问是点眼之笔,能引领幼儿积极思考。

问题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前提,是幼儿探索学习的出发点,是幼儿思维的起点。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把握教育的契机,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引领幼儿深入地探究和思考。在一次谈话活动中,孩子们对“哪吒”进行了热烈的交谈,他们纷纷为自己有丰富的哪吒知识而激动,他们对哪吒是男还是女的问题有了分歧,教师巧妙地把握了这一契机,用“哪吒是男的,还是女的”的问题,将讨论变成了辩论会。幼儿围绕问题针织地阐述本方论点,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幼儿的判断、分辨、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的口才与胆量。在这样的活动中,一个好的有不同论点的问题带给幼儿的头脑冲击是鲜明的,因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有效的提问是桥梁,架起幼儿新旧知识的连接与重组。

经验的获得与扩展,往往不是即时就能看到的,如果教师能善于把问题和学习的机会一起交给孩子,相信肯定能为他们主动获取新经验提供一个发展空间。在一次用纸折船载物的尝试中,中班的孩子都想模仿老师用结构复杂的折纸船做实验,可又都不会折,老师一边手忙脚乱把帮孩子折,一边迅速地想出了对策:“水面上其它样子的船怎么没来载物呢?”孩子们马上记起了小班学过的各种折船法,“折船”的难题解决了,实验顺利进行了。原来,这种小帆船可以载得多,那种轮船不易保持平衡,在水里很容易打翻的。。幼儿旧有的经验在这时得到重组,并获得了更多的新经验,问题的及时提出起到了架接新旧知识的作用。

(三)、有效提问是富有弹性的,能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探索要求。

对于不同个性的幼儿来说,同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在主观上,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着不同的喜好,我们鼓励教师从仅仅关注教育活动的组成转移到关注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使师幼互动既面向全体,又突显个别。大四班的教师为激发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谈话活动常将话题预先通知出来,教师一般都会用比较广泛的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和所要的信息,如“关于狮子,你知道什么?”“你知道妈祖的故事吗?”“什么是英雄”等等,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个性的幼儿积极探索。对故事感兴趣的,会去查寻一个与狮子有关的故事;对自然百科感兴趣的,会了解狮子的外形、生活习性;比较胆小的孩子,会简单谈谈狮子的食物;比较爱表现的幼儿,可能会扮演故事中狮子的角色。这样的提问调动了不同喜好、不同能力幼儿的智慧在谈话中呈现,可谓精彩纷呈,效果倍增。

(四)、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是由幼儿发起,教师反问,共同探索的“抛接球”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提问是强烈求知的反映,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幼儿提问的基础是从已有经验或情景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发现新问题,通过提问实现自己对事物的探索,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幼儿提问出是思考的起点,是获取知识的钥匙,他们往往是遇到在自己的认知经验范围内解决不了或有疑问的问题时才提问或求助于教师和同伴。

1、教师应放下架子真正接纳和认可幼儿的想法,不失时机地将问题重新“抛”给幼儿,不必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在幼儿尚未具备相关经验时强加给他们,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如我园教师巧妙地在最容易产生疑问的探索发现角留出一大片空白,创设成“你问我答”版面,鼓励幼儿在这里用图示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感兴趣的幼儿则围绕问题在继续的探索中发现答案。有一次,一名幼儿在垒高楼的时候,发现自己垒的高楼老是倒,他焦急地请老师帮忙。老师巧妙地抓住机会,鼓励他将自己的问题用图示的方法画出来,寻求大家的帮助。在老师的协助下,“我的问题”版面上出现了这样一则问题:“怎样垒高楼才不容易倒?”老师在评价活动时,不失时宜地将这个问题抛向全体幼儿征求答案,没几天,就汇聚了许多答案,有的说“地下第一层要搭大一点”,有的说“第一排要排多一点,重一点,上面要放少一点”,有的说“垒成像„金字塔‟的形状就不容易倒”…… 教师给他们展示疑问的空间,肯定和鼓励了他们的想法,无疑是给幼儿以信心,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抛接”得巧妙而有力。

2、有效的提问是与环境相融的,善于在无声中见有声。为了鼓励幼儿提问,教师可以有意设置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曲折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特别难得的是一些教师利用各个区域环境的特点,创设了不同的问题情景。如在自然观察角中创设“猜想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猜想,在较长时间内进行验证,并提出自己的新疑问。4月25日教师提出“暗箱内的植物和箱外的植物会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孩子们做出了“里面的大,外面的小”、“里面的白,外面的黑”等猜想,经过观察后发现“里面的大蒜长得快,外面的长得慢。”孩子们马上问:“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成功孩子们进一步猜想的问题。一个悄然无声的环境胜似有声,引导孩子一次次发问、一次次探索与发现。幼儿将会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起尝试与想象,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

3、在引导幼儿进行提问是也要注意到孩子们是变幻不定的有时孩子们的疑问会被事物的另一些假象所掩盖,这时就离不开教师的坚持性和引导技巧。在一次“制作无骨风筝”活动后,孩子们非常兴奋,他们都确定自己的风筝是最好的,能飞得最高。可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放风筝的时候,我发现所有风筝都只是跟在孩子们身后打转,这情景是我和孩子们都没有想到的,可孩子们依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没有人发现,也没有人有疑问,我等待着、期待着……活动后,我与他们交流自己的感觉和发现,孩子们纷纷围绕着“我成功啦”、“我跑得快风就很大啦”、“我的风筝飞得很高”等假想的成功讲述着,没有一个孩子有什么疑问。休息时我让孩子们看“放风筝”的VCD,这时,孩子们发问了:“为什么他们的风筝没有像我们的风筝一样打转转呢?” 他们终于自发地提出这个问题了,我想,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今天探索的重点所在。当一次不成的制作依然给孩子们带来了他们假想的成功喜悦时,在等待后,他们依然沉浸在“放飞风筝”的兴奋时,一些娱乐的假象掩盖了探索的时候,问题是不是该由老师提出来呢?或者老师应该从另一个方面调出他们的疑问,变老师发现他们的问题存在——这种挑剔性的评价为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发现问题,这样会更有助于孩子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综上所述,有效的提问是建立在教师的努力和幼儿思考的基础上的,是给孩子以时间和机会,对幼儿的想法给予积极性的评价,不怕幼儿失败,时而点拨、时而赞扬、时而装傻、时而沉默,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引导幼儿之间的经验扩大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第三篇: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质量的提高是幼托机构过程性教育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师幼互动的特点直接影响儿童的认知与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如,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的和积极的自我意识;与教师有高质量互动关系的儿童的社会性推理能力好于其他儿童,这些儿童在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积极的利他行为,侵犯性行为也更少。

《纲要》在师幼互动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师幼互动质量的提高是当前幼教改革的一个重点,越来越多的幼教实践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计划的研究中,不少实验点选择了这方面的研究课题,从多种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从本次经验交流会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这些实验点在理解《纲要》精神以及师幼互动实践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转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他们的经验与体会。

一、师幼互动的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有的实验园认识到,师幼互动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转变视角,走进孩子;确立以儿童为主体的儿童观;确立合作探究,共同建构的教育观;确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观(上海**区实验幼儿园、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幼儿园)。他们还认识到师幼互动的研究是一段成长的历程,是一段重新认识孩子、重新认识教育、重新定位教师的过程(**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二、观察与了解儿童是开展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

几乎所有参加交流的实验园都把对儿童的解读看作是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首要条件。如有的园认为,观察和了解儿童是开展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只有走近孩子、走进童心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他们提出了教师在与儿童互动过程中的八个一点:多一点自主时间;多一点选择的权利;多一点能自己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一点自己能解决的困难;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想像和创造;多一点感受成功的激励和快乐的氛围(**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

1.从哪些方面去了解儿童

教师可通过多方面观察,客观、全面地了解儿童,如儿童的需要(包括共同需要与个别需要)、兴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儿童的发展水平;儿童的潜在能力倾向;儿童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学习风格;儿童的建构过程与建构结果。

2.如何了解儿童

教师可通过丰富的活动和环境来创造机会和条件,充分展现幼儿的个体差异;有意识地通过开放的问题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北京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运用各种手段记录儿童的成长,如运用平面图、表格、摄像等手段(上海**区实验幼儿园、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幼儿园)。

三、在与儿童的互动中促进儿童的发展

1.创设平等的师幼互动环境

尊重儿童,在平等的师幼关系中支持儿童的发展;教师的多元角色定位,如,教师成为环境的创设者,互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儿童发展的支持者与促进者,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2.转变观念,改变教育行为。

尊重每一位儿童;目标的多维度、多层次,挖掘一个活动中蕴涵的多种教育价值;活动内容、材料的多样性,儿童即使在同一个主题中也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由单一的互动变为多种互动(北京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3.如何回应儿童

教师在倾听、欣赏中回应孩子,在支持、对话中回应孩子,在交流、分享中回应孩子(上海**区实验幼儿园、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幼儿园);教师耐心倾听幼儿的声音,把握幼儿的认知冲突与需要,促进幼儿兴趣的持续性发展(**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教师在动态的互动中不断地对儿童的需要进行价值判断,与幼儿进行立体多元的互动(**市机关第一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捕捉儿童的需要,也要引发儿童的学习需要。在孩子的发展节奏与教育节奏之间寻找平衡(黑龙江**市尚志幼儿园)。

4.教师的支持策略

追随幼儿,教师同行的支持策略,体现在教师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各种适宜的角色行为中(上海**区南西幼儿园);从情感态度、经验、环境、材料方面支持幼儿的互动,支持的方式有语言(有声语言)、神态表情(无声语言)、动作、等待(**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5.师幼互动四步曲

有的幼儿园提出了师幼互动四步曲:①了解――观察幼儿需要,做好互动准备;②取舍――寻求幼儿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平衡,判断互动价值;③推动――借助有效策略,推动互动进程,如支持幼儿实践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通过提出关键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儿童归纳和提升经验;④反思――通过分析不断调整互动策略(浙江省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

6.个性化的互动

根据幼儿个体不同的经验、发展水平、个性特点、学习风格,动态地创设各类活动(上海**区**实验幼儿园)。

会上,大家对许多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解决办法,并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如儿童的需求、兴趣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平衡,个别儿童的需求、兴趣与全体儿童的需求、兴趣之间的关系,教师发起互动的时机,儿童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性,在集体教学形式中如何进行个性化互动,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如何与儿童互动,等等。

专题二教育环境创设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纲要》对教育环境创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来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专家指出,全社会树立节约的观念必须从孩子做起,从学校教育抓起。学前教育不仅担负着从小培养孩子节约的理念与习惯的重任,增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课程内容,而且学前教育机构的运行也应本着如何在保持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理念。遵照这种精神,本次经验交流会特设低成本、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环境创设专场,希望首先从环境创设的角度大力弘扬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理念。

一、对教育环境创设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即儿童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引导、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创设适宜于幼儿学习、活动的环境,创造利于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的机会与条件,让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福建**市幼儿园);挖掘利用有限的物质资源,优化提升可贵的人力资源,使环境的价值真正体现在儿童的发展中(上海**区实验幼儿园);环境是隐性教师,要让环境说话(黑龙江**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

二、物质环境的创设

1.如何创设好的物质环境

营造开放的学习空间,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和内容;软化环境,创设温馨的物质空间;环境布置情景化,营造主题气氛;将教育目标物化于区域材料、班级墙饰与主题情景中;搭建幼儿交流的平台(福建**市幼儿园)。

2.充分利用当地的低成本资源

不少幼儿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进行了探索,如海**口市机关幼儿园利用热带海洋资源与热带植物资源,变废为宝;贵州利用木料、河沙、石头、轮胎等材料,自制户外活动器具,如沙地、滑梯、浪船、攀登架、篮球架、石磨等;浙江**利用竹资源制作各种玩具与活动器具,研究竹材料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特点和教育价值(一种材料在多个活动区中的运用,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儿童中的运用,各种材料的组合运用等)。利用废旧材料的传统在幼儿园教育中由来已久,海**口市机关幼儿园、上海**区实验幼儿园等充分挖掘废旧材料的新功能、新玩法,赋予废旧材料多元价值,运用材料的添加、删减与组合来体现材料的新价值。

3.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贵州充分利用丰富的地方资源,挖掘教育价值,如蜡染、龙灯、芦笙舞、竹竿舞等;江西**利用本土资源,凭借客家文化和红土地文化来营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适宜环境,他们通过多种渠道让孩子了解与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发展历史。

4.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创建环境

贵州充分调动当地的各种人力资源,如乡长、镇长、乡镇教育办公室成员、小学男教师等。其他幼儿园也注意利用社区,包括利用家长资源创建环境。

5.充分挖掘现有空间和人力资源的潜力

好几所幼儿园就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问题进行了交流。如上海**区实验幼儿园、**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等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条件开辟了公共区域,既提高了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又推进了儿童跨年龄、跨班级的交往,有效、合理地运用了空间与人力资源的教育潜力,促进了儿童的发展。

三、心理环境的创设

1.建立平等的关系

平等对话,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2.扩大交流的机会

增加不同年龄、班级儿童的交流机会,教师、儿童共同创设友谊互联网,创设心情倾诉区给孩子释放心情留一个空间,创设热点话题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解决问题(黑龙江**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黑龙江省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创设公共区域,促进同龄班一混龄班一全园互动(上海**区实验幼儿园);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如信息展示台等(福建**市幼儿园)。

3.建立有序的环境

发挥环境这一隐性教师的作用,暗示、提醒和指引儿童遵守规则,将教师的语言指令转化为环境和活动材料的行为暗示;让儿童在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学会自主管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布置具有评价功能的墙面(黑龙江**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黑龙江省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提升原有环境的教育效益,利用环境与材料给儿童提供各种规则性提示,如人数、时间、操作方法,培养儿童自我管理的能力、习惯与积极性;利用儿童的差异资源,促进儿童间的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上海**区实验幼儿园)。

四、师幼共同创设环境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改变了过去完全由教师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做法,而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如有的幼儿园采取留一块空白的方法,让儿童自己来创建喜欢的环境(黑龙江**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黑龙江省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教师与儿童共同创设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的环境,如搭建土围屋、红军烈士纪念塔、长征第一渡,布置红色展览厅等(江西**市教育局、**区教育局);鼓励儿童与家长成为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者(辽宁**市**幼儿园)。

关于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环境的创设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如幼儿园硬件建设的高消费和功能活动室的必要性,废旧材料的运用与节约型社会及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之间的联系,环境设置与材料的运用如何促进儿童的思考和探究愿望,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使用,等等。

第四篇:有效回应,促进师幼互动[范文]

合理有效回应,促进师幼积极互动

株洲市幼儿园 袁榄

[摘 要] 一节活动开展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幼儿的积极互动。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着教师在活动中占主体地位的现象,没有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幼儿,师幼缺乏合作探究式的互动。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让互动更合理、更有效,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本文从评价性回应、要求性回应、告知性回应、激发性回应、展示性回应、提升性回应、引导性回应几个方面探究教师回应的策略。[关键词] 有效回应;师幼;积极互动

一、回应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回应是指教师对幼儿回答与反应的处理,是提问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教师对幼儿回答如何评价和看待的问题。在问与答、答与回应不断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构建起对话的平台,彼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

教师合理、恰当、适宜的回应能发展师幼、生生积极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儿认知进步和指导幼儿选择正确的行为。一方面透过幼儿的回答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认识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他们对 问题认识的难点、误点,进入幼儿主观经验结构内部;另一方面,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朝着预期目标前进,将活动内容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合理回应的主要表现

1、对幼儿的回答故作没听见,不加以理会。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剪了背心,剪多剪少与背心大小有关系吗? 幼儿:我妈妈很苗条,所以我的背心剪的很小,给她穿正合适。在《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教学中,孩子迁移学习经验剪背心,讨论剪多剪少与背心大小的关系时,老师对于这个孩子的回答不置可否,没有给予适当追问:那你剪得多,还是少?而是一带而过,这是教师缺乏认真倾听和对于孩子回答及时进行价值判断的表现。

2、任意打断幼儿的回答,没有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物是应该多吃的?

幼儿:鸡蛋、西红柿(幼儿在思考迟疑,没有说完)

教师:(打断幼儿的回答)你说的很好,还有哪些呢?

教师为了在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只顾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急求一个完整圆满的答案,却忽视了孩子的发展。

3、教师一言堂,灌输式代替孩子的思维及表述。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特种兵吗?(孩子茫然)

教师:我告诉你们特种兵是士兵的一种,他们保家卫国、打击敌人,他们有很强很厉害的本领,会匍匐前进、会攀爬、会丢炸弹。

教师没有关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孩子缺乏相关的知识准备和经 验积累,所以在活动中茫然。

4、对回答的评价机械单一,缺乏具体信息的指导

教师:这是什么?

幼儿:故宫。

教师:不对。

“不对”在什么地方?教师缺乏追问,没有引导孩子、启发孩子思考问题。

5、总是简单地重复孩子的回答,缺乏必要的梳理和总结

教师:你喜欢吃什么?

幼儿:我喜欢吃白菜、红萝卜、包菜。

教师:真不错,你喜欢吃白菜、红萝卜、包菜。那你呢?请你来说一说。

教师没有对孩子的回答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告诉孩子,原来你喜欢吃的都是蔬菜,给孩子一个概念。

6、忽视孩子的经验,没有做适当的归纳和提升。教师:这个手指的名字叫什么? 幼儿:大拇指。教师:它在做什么动作? 幼儿:顶呱呱!幼儿:你真棒!

教师:那这根手指又叫什么名字呢?

教师缺乏随机教育的智慧,应紧扣预设目标,归纳孩子的已有经 验并做并有目的的提升:大拇指是来夸奖别人的,每个人都有他(她)的闪光点和长处,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多用大拇指来夸赞别人。

三、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回应的策略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设计提问是需要充分考虑所提问题的出发点、幼儿回答的可能性、应答的时间和内容等。教师应针对不同幼儿的回答进行合理回应。相对提问来说,这对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手段,教师实施回应并不是无章可循,如果能够组合各种语言行为的有利因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优化回应语言行为,教育效果会更加突出。

(一)评价性回应——你说得怎么样

评价性回应是教师处于评价者的角度对幼儿进行回应,在幼儿回答问题前,教师对问题答案往往心中有数,教师就是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对错评价。

教师:×××你说。

幼儿:而且他说的不好的地方是声音太轻了。

教师:对,这点我同意。故事大王一定要响点,用响亮、动听的声音才能让更多人听到。●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使用积极评价,尽量少用消极评价。

2、在运用积极评价时,要有的放矢,为幼儿提供具体的表扬信息。

(二)要求性回应——你应该这样做/说

要求性回应是最具有刚性特征的一种应答类型,教师一旦对幼儿提出相关指令和指示,幼儿就必须遵守。这种回应方式是对幼儿回答行为、回答内容提出要求,具有一定的规定性、强制性。

教师:×××,你说。(“这个是什么?”)

幼儿:耳朵。

教师:把话说完整。

幼儿:我看见的是耳朵。●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避免使用命令的口吻、强制的态度。

2、对提出的要求补充具体信息。

3、由于要求性回应的不可商量性,教师应慎重使用这种语言行为。

(三)告知性回应——我来提供相关信息

告知性回应是教师对幼儿发表看法与提供答案的一种应答方式。这种回应方式并不像评价性回应和分析性回应一样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分析评价,而是将幼儿的回答搁置一旁,先提供关于问题的信息。从这个角度上讲,问题的答案来得比较迅速、快捷。

1.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这种回应方式通常是教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发表对问题的意见。教师通常用“我觉得”、“我认为”等字眼体现出来,从而向幼儿传达教师持有的态度。

教师:×××,你说。(“你觉得他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还有什么意见?”)

幼儿:他讲了去吃自助餐„„有好多好多人„„学会了吃西餐的方法。(幼儿表达得不是很清楚)

教师:去吃西餐和故事的主要内容没有多大关系,我觉得吃自助餐有很多地方要注意,你除了说餐厅很多人,没有说到用餐的文明,关键说他学会了吃西餐的方法,这样主题就变了。(虽然是在表达教师本人的看法,但实际上告诉了幼儿故事内容要与主题相符合。)

2.直接告知幼儿答案

这种回应方式是教师直接了当地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即使在此之前幼儿做了回答,但教师的回应并不是针对幼儿的回答,而是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

教师:什么是烛光晚餐呢?

幼儿:就是竹子做的光,做的晚餐。

教师:(教师笑,大家一起笑。)×××会照着字面的意思来推测,有时候会出笑话的。“烛光”就是蜡烛的光,在我们生日的时候,当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比如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夜晚会点燃蜡烛,把电灯熄掉用餐,这就叫烛光晚餐。●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准确全面的表述,尽量避免将教师的看法强加于幼儿。

(四)提升性回应——你是这个意思

提升性回应给予幼儿足够宽广的回答空间和包容范围,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炼,使幼儿不仅知道教师重视自己所说的内容,而且明白这些内容可以用更好的词句表达。教师的提炼能够拓展 和深化他们的生活经验,能够指导他们理解和应对类似问题。教师通常运用对幼儿进行归纳和补充这种方式进行提升性应答。

教师:他讲得很清楚,这盏灯装在高楼上的,而且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

幼儿:航空警示灯。

教师:哎,对了!专门给飞机看的,晚上飞行员在飞行时看不清,这个时候如果高楼装上小红灯,航空警示灯一亮啊,他就知道底下有高楼,那飞的时候就可以飞的高一点,避开危险了,对吗? ●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提炼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2、对幼儿回答进行精炼概括。

3、用适当词汇补充儿童缺失、省略的信息。

(五)激发性回应——你可以回答出来的

在面对教师的提问时,幼儿并不是总能对答如流,也不会饶有兴致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有时候,他们甚至用沉默等行为来代替有声语言。动机的缺失是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对动机研究的过程中,归因理论认为有些个体行为是受到要获得成功,达到某种出色的标准的强烈需要的驱使;而有些人比起对成功的向往好像更担心失败。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创设条件,让幼儿避免失败和体验失败后带来的消极情绪,增强幼儿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教师在激发性应答中主要运用以下两种方式:强化刺激吸引和宽慰幼儿、消除幼儿不安的心理状态。如果说前者倾向让幼儿获得成 功的话,后者倾向让幼儿避免失败。

1.强化刺激吸引

这种回应方式是教师利用幼儿喜欢的物质奖励、言语称谓和已经建立的师生感情来激发幼儿进行回答。

教师:×××,你说。

幼儿:嗯,那个柳枝,你画的是从上面垂下来的。他画的是从旁边飘过来的。

教师:本领真大,发现了柳枝画得不一样。

教师:还有不一样,火眼金睛看谁能找得到?

2.宽慰幼儿,消除幼儿不安的心理状态

这种回应方式是幼儿感到有回答压力时,教师利用恰当的言语信息对幼儿进行安抚,从而让他们顺利作答。

教师:为什么会和他们成为朋友的?

幼儿:(幼儿沉默。)

教师:把你对她的感受说出来,不要紧的。好朋友应该实话实说的,对吧。

幼儿:她和我看书。●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激发信息符合个体需要。

2、措辞使用符合个体当时心境感受。

(六)展现性回应——你回答得很好

展现性回应是让幼儿展现已有的经验和感受,教师处于倾听者立 场对幼儿所做的回应,是对幼儿回答的直接展现。由于没有对幼儿回答进行评判,幼儿在聆听教师回应时,不仅少了心理上的紧张压力,而且感到自己所说的言语受到老师的尊重,有一种自己被重视的感觉。充分给予了幼儿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机会。

教师:哪里有树?

幼儿:公园里有树„„马路边有树„„ ●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教师只需表示应允和赞许,最忌重复。

2、给予幼儿充分表达和语言运用的机会。

(七)引导性回应——你可以回答得更好

当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幼儿能够更好作答,就算教师心中并无关于答案的预设来评价幼儿的答案,他们也希冀幼儿可以把内容阐述得更加清楚、可以用优美的词汇流畅地表达。然而,对于幼儿来说,这通常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当引领者的角色,让幼儿领会教师的问题而不是答非所问。其次教师要充当支持者的角色,让幼儿沿着教师搭建的阶梯往上走,从而到达问题的顶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会对照自己前后的回答,主动解决认知冲突;会串联相关的经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会聚焦问题的中心,抓住问题的实质。总之,幼儿能够回答得更好、更准。

1.引导幼儿寻找重点

这种回应方式是教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为幼儿进一步聚焦,使回答更加准确、到位。

教师:你想画什么?

幼儿1:我想画我妈妈帮我买鞋子,本来30码不好穿的,现在可以穿了。

教师:哦,他想画他妈妈买鞋子,那怎么证明成长了呢?买鞋子可以的,那怎么证明你成长了呢?(聚焦问题重点“如何证明”)我们来帮他考虑考虑好不好?画一双鞋子的话能证明他成长了吗?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2:旁边画一个小的鞋子。

教师:哦,×××给你出意见了,旁边画双小的鞋子,再画双大的。

幼儿3:还画一个箭头。

教师:哦,还画一个箭头。

2.寻求其他幼儿的看法

这种应答方式是教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寻求其他幼儿的回答,这种应答通常暗含了教师对原来回答的不满意和对更佳回答的追求,可以引起生生互动,老师应注意运用,尤其在中大班。

教师:我们先看他的这张画面,×××,你来说说看,这张画面给你感觉怎么样?

幼儿:很„„很漂亮的。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你说说看。

幼儿:很丰富的。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你说说看?

幼儿:我感觉那个小蝌蚪太小了。

教师:嗯,小蝌蚪小了点。

3.提出新问题拓宽幼儿的回答

这种应答方式是教师为了加深幼儿对问题的理解,以问题的形式拓展他们思考的范围和程度。

教师:接下来这个牙比乳牙怎么样?

幼儿:坚固。

教师:坚固,还有呢?

幼儿:牢。

教师:牢靠。这个牙齿长出来还能像乳牙一样掉吗?(问题提出加深幼儿对牙齿的认识)

幼儿:不会。

教师:最好不要掉,因为掉了再也长不出来了。这个恒牙也就是说跟着你到老的,是你的好朋友,一生的朋友,你要好好保护它。

4.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理解问题

这种应答方式是教师为了引导幼儿正确理解问题,针对幼儿的回答提出。与提出新问题拓宽幼儿的回答这种应答方式相比,它引导的重点不在于拓展和加深,而在于引导幼儿得出对问题的正确看法。

教师:你是怎么觉得你自己在成长?×××,你说说看。

幼儿:因为我以前只有1米,现在1米20了。

教师:身高长了,对吗?有没有人觉得自己没长身高的?都长了吧。可是×教师觉得自己没有在长身高,为什么你们在长身高,×教 师没有?

幼儿:因为你现在是大人了,我们还是小孩,要必须长到你们这个高度。

教师:你们说了长高就成长了,长高就说明你们在成长,那么×教师不长高就说明我不成长了吗?(让幼儿自己思考得出身高变化与成长的关系。)

幼儿:不是,因为你过年的时候长了一岁。

教师:对,老师长了一岁,教师年龄越来越„„(拉长)大了,也在成长。

5.对幼儿进行追问

这种应答方式是教师在幼儿回答基础上的继续发问,或者是为了向幼儿确认某个信息,或者是为了向幼儿询问具体情况,或者是教师引导幼儿来精确回答问题。与提出新问题和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正确理解问题相比,追问更偏向于顺着幼儿的思路进行对话。在某些情况下,追问还意味着教师对幼儿回答的不认可。

教师:×××,你说说看你的想法是什么。(教师在黑板上贴了很多建筑物的图片,让幼儿用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或者概括一下)

幼儿:各种各样的,有的在陆地上的、有的在江边上的、有的在陆地上,还有的在海上面,还有的在陆地上的,还有的在海上面,好多的。

教师:海上陆地上重复好几次,能不能比较简练说,你想说什么 呢?

幼儿:我想说各种各样的。

教师:各种各样的什么?各种各样是形容词,最后关键的那个名词是什么?

幼儿:建筑物。

教师: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好,这是×××的想法。●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教师引导信息具体详细

2、吸引其他幼儿参与问题讨论

4、问题尽量开放,慎重利用反问

5、根据幼儿的经验层层深入

6、不拘泥于固定答案的引导

美国幼教专家凯茨曾说,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给孩子。当孩子生成问题时,教师的有效回应便成为问题能否保持、开展、深入、解决的关键。

在师幼的互动回应中,教师时而是引导者,时而是合作者,时而又是支持者,教师的评价、激发、引导和提升,以合理有效的回应方式,促进了师幼之间积极互动,引导着幼儿渐行渐进地通过“条条大路”到达教育者心中的理想彼岸。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 张明红.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合理应答,促进师幼互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应彩云.回应,可以从容面对.上海托幼,2010 [4]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牵引幼儿教育.中国教育报,2001

第五篇: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学习体会

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学习体会 作者: 陈庆

发布时间: 2011年6月5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谈,耐心倾听、仔细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的过程既是教师职能发挥地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幼儿教育已从过去重视教师怎样教发展为将着眼点转向师幼关系、师幼互动层面上来。通过实践,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先进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育计划总要借助于教师与幼儿互动才能实现其价值,这种互动促使我的教育素质茁壮成长,让我的师幼互动策略在一日活动中得以优化。

一、明确角色定位,有效引导、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在过去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认为互动就是要解放孩子,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可是结果却是幼儿象一盘散沙,变得自由散漫。如:组织孩子玩沙,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通常是现场混乱一片,管了这个吵架的,管不了那个捣乱的,如此一来,孩子如何发展呢?通过学习《纲要》我们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管理者,更应该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幼儿地情感与需要,关注幼儿地实际情况,更好地去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在玩沙活动中我们应观察大多数幼儿实际情况和他们的兴趣指向,如果喜欢挖沙,我们就引导幼儿想象可以挖出什么来,大家共同商讨、共同游戏,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真正的得到发展。

二、创造宽松、自由的互动氛围促进幼儿发展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在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如果始终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只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根本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幼儿连自己的基本想法都无法表达,那也就根本谈不上所谓的互动。因此,要想进行积极的互动就要积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同时,教师作为孩子探索、学习的共同合作者,就应该懂得聆听童声,透视童真,学习与幼儿对话、合作、共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和活动材料,让幼儿去自由地表现与表达,去主动地建构知识和人格。

三、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如: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回答问题,由于孩子能力的差异,课堂时间的约束,和其他的一些无关刺激的干扰,往往真正能进行师生互动的次数,互动的人数都是不多的。提出的一个问题通常是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回答了,而能力弱的幼儿确失去思考和解答的机会。而在分组教学中,人数少了,无关刺激相对减少,时间不变,自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有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可以充分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并且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交流、交往。而且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到第一组幼儿的情况并且调整教学方案对下一组幼儿进行教学,在反思和实践中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们提倡互动最终的目的不

也是如此吗。因此,教师与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交往与互动时,应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指导策略,去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

可见,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下载师幼互动有效提问研究的论文(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幼互动有效提问研究的论文(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有效的师幼互动

    (空一行)目 录 (空两行,以下小四宋体,行距20磅) 一、师幼互动概述„„„„„„„„„„„„„„„„„„„„„„„„„„„„„„1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师幼互动的几点体会

    师幼互动的几点体会 导读: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形成一种安全和积极的自我......

    师幼互动观察与分析

    师幼互动观察与分析 师幼关系的有效性是指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真正困惑,找到幼儿发......

    教学中的师幼互动

    教学中的师幼互动 教师是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职业。从教师职业的起源看,教师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构成的教育过程中,学......

    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实施素质教育000(★)

    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实施素质教育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幼教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的特征。其中主动性——让幼儿生动活泼、......

    如何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问题一:你认为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是怎样的? “积极”是指师幼双方在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意识和互为主体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状态。“有效”是指师幼互动过程倡导师幼主动......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 美育对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它对幼儿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促进......

    大班语言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最终版)

    大班语言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 摘 要:主要就在5~6岁幼儿的语言活动中如何开展良好的师幼互动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在追求教学有效性的驱使下,教师的教学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