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有效互动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22:2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习作有效互动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习作有效互动的研究》。

第一篇:小学生习作有效互动的研究

《小学生习作有效互动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

作文难写、习作难教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教师和学生为了写好作文付出很多却收效甚微,学生写作兴趣普遍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写”“不知道写什么和怎样写”。怎样才能改变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的倾向,使学生乐于表达,敢于交流,善于写作呢?

《新课标》提出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习作教学中交流互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宝贵资源,是有待进一步开发的解决习作教学难题的一剂良方,为此提出了本课题研究。

二、研究对象及步骤

研究对象:如东县掘港镇环北小学六年级本班学生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9-2013.10)学习理论,调查现状,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3.10-2014.5)进行实践探究与反思总结相结合的过程性研究;

3、总结阶段:(2014.6)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法 广泛阅读有关习作教学的教学理论,如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周子房的《写作学习环境的建构》,以及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等等,结合新课改要求制定方案,实施研究。

(3)行动研究法

结合自身习作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案,在行动中进行研究,在反思后进行再实践,最后进行总结提升,使研究成果更具实效性。

(3)案例研究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预案的设计与实施,对教师自身行为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及时反思、总结、提升、改进。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习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寻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的途径,形成一定的经验,并及时进行总结,形成相关的理论,参与各级交流。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3.9-2013.10)学习理论,①广泛学习写作教学理论,认真查阅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和文献。②调查了解目前教学研究现状,制定实施方案。(2)实施阶段:(2013.10-2014.5)

①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实施研究,收集实践中的资料及数据。②研讨总结,探索小学生习作有效互动的方法、途径及模式。(3)总结阶段:(2014.6)

①整理过程性资料,进行数据分析。②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成效:

在六年级上下两个学期的习作教学中,主持人将理论学习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探究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习作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撰写了近二十篇的研究日记、案例分析和专题论文,形成了“取材有道”“表达有方”两个系列的可操作性互动习作教学理论。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互帮互学,掌握了互动策略,分享了写作的经验,体验了写作的乐趣,变得乐于表达,敢于交流,善于写作,普遍能写出内容具体、情感真实的佳作。有四名同学参加全国“万校小学生作文竞赛”获等级奖。有六名同学参加第十六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得特等奖和一、二等奖。本人获得两次优秀指导奖。

(一)“取材有道”系列研究——优化三条路径,取材有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之前,首先要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

1.循环写日记,开掘生活之源。

为了弥补课内习作训练数量的不足,我在班上组织学生写循环日记,每人一周一篇,同学间轮流写作,既能增加学生的训练密度,又不增加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还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互帮互学。具体实施机制有三:①有序可循,变小组循环为全班循环。②相互督促,让写作与评价顺利进行。③星级推荐,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组织学生写班级循环日记,同学们在日记写作接力中互为作者与读者,分享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交流着观察与写作的经验,丰富着新鲜活泼的写作素材。日渐充实的班级日记本变成了流动的写作百宝箱。

2.专项搜素材,共享习作资源。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坚持从搜集素材开始,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习作材料,学生胸中有了材料就能厚积而薄发,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写作热情会被点燃,作文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专题搜集材料,做好写作的准备呢?一要用好三种方法①开展活动,丰富体验②请教别人,查阅资料③调查访问,直接拜访等。二要走好三个步骤:①开发功能情境,激发内在表达需求。②阅读相关例文,学习获取材料方法。③讨论拟定提纲,多方搜集材料。

教师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引导他们或个人或组成小组通过不同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去进行搜集素材,在学生个体搜集写作素材的基础上,先小组讨论交流,再将优秀的写作素材在全班汇报交流,同学间相互倾听、相互讨论、相互弥补。经历了这样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写作文时材料就可以信手拈来,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充实,生动感人。

3.读书记笔记,厚积文化底蕴。

写作之渠的源头在于生活,还在于阅读。要想真正提高作文教学实效,就必须让我们的习作课不断地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积极地积累,充实语言仓库。

①开展读书活动,展示阅读成果。为了引导小学生坚持长期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组织学生有计划地读书,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比赛活动,一方面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之持之以恒;另一面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成果,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

②注重阅读积累,提高阅读实效性。“好记忆胜不过烂笔头”,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能不说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之举。如何让学生们用心写出的读书笔记发挥更大的价值呢?好的东西要让同学们彼此分享,要求学生每次写完读书笔记后,找两至三个学伴交流分享,在最精彩处画上红圈,然后再交给老师作出星级评价。这样,班上同学每次写表格式读书笔记,在传统的学生写作与教师批改之间,多了一个交流分享的过程。同学们在多向的交流中,分享读书的乐趣和收获,积累语言,习得写作秘诀,变得善于写作。

(二)“表达有方”研究系列——抓实四个环节,表达有方 1.创设语境,激发兴趣。

目前的作文,更多的是一种在封闭真空中进行的文章制作与应试技能训练,被学生看成是一种令人头疼的作业形式。而创设语境可以将写作行为转换成一场特定语境下的对话交流,赋予写作活动充分而真实具体的言语动机,有效解决“学生不愿写”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那么,又该创设怎样的语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求呢?①开发功能语境,任务来驱动。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灵活地创设语境,因势利导提出任务,让“任务”成为学生写作的诱因,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起学生写作的潜能,从而实现自我表达的需要。②渲染情感语境,情动而辞发。学生的情绪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如果教者能够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去渲染情感,适时地给学生创造一些宣泄情感的语境,学生们就容易用语言把他们的情感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情动辞发”的道理。③呈现情境语境,激活思维想象。教学媒体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写作教学中借助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现代化教学媒体语境,可以激活学生的语言,调动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④创设活动语境,快乐分享体验。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活动语境中的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 总能体验到活动中的成功与喜悦,容易流露真情实感。

2.头脑风暴,拓展思路。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从心理上激励群体技术创新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而作文教学本身就是针对学生群体的,这二者的适用范围是一样的。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习作指导,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打开话匣子,做接龙式介绍,尽可能地突破思维的限制,提出自己的见解。一个学生提出的看法,会激发其他同学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又会激发出更多更好的联想,从而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思维品质,丰富语言表达,激发创作灵感,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3.迁移写法,自主创作。

苏教版语文教材各年级的习作训练中一般都会安排一篇例文或精彩片段,这些例文或片段都是根据习作要求提供的行款规范的学生作文,是用学生的口气、学生的语言来写孩子生活的。大多暗示着本次习作的写作方法。作文指导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讲解传授为学生讨论探究,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围绕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各抒己见,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在充满生机的讨论中得到写作的灵感和丰富写作知识。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写作知识、章法和技巧上提纲挈领地指导学生。

在破解了范文“写作密码”之后,就进入迁移写法环节。可先让接受能力强、作文基础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写作打算,再组织学生品头评足,以品评他人的表达促进迁移;也可在所有学生初稿完成以后,分组各自介绍迁移的情况和体会,以交流促进迁移。学生结合自身拥有的写作素材,适度地借助模仿,不止于模仿,勇于表达真情,吐露心声大胆创新写真,就可以更准确、生动地实现生命的真实表达和真情交流。

4.互改展评,再度提升。

“新课标”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作文是学生对习作的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在草稿写成后,安排学生互改,通过互改,培养学生的客观思维,使学生在日后的自改中排除定势干扰,客观如实地修改自己的文章,逐渐学会自己修改。学生互改可采用同桌互改,自选学伴互改,小组互改,一人读大家改等形式。在学生互改前要精心指导,在互改中要释疑解难,注意及时交流体会,总结修改方法,对每一处成功的修改,都及时鼓励,提高学生自改写作的积极性。通过互改,学生以长补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改,就能取长补短,这样相互评改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他人肯定、赏识的渴望。写作教学中,以赏识的评价激励学生展示自我,勇于发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成功的滋味。为此,我们要在扩大发表的范围,开拓发表的渠道上做出诸多尝试。在作文“发表”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最基础的班内口头发表着手逐层推进,其次是校报校刊或广播站等校内这一层次发表,然后是网站、博客等网络发表,最高层级是向正规报刊投稿或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征文比赛。随着“发表”的不断升级,学生发表的自豪感和积极性就会逐渐增强。

综上所述,在写作训练的每个环节中注入互助合作学习因素,构建写作共同体,学伴间真诚交流和互相启发,可以真正实现体验共生、情趣共享,能力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切实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五、问题讨论与反思:

通过两个学期的习作教学有效互动专题研究,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基本实现,教师不管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策略都有很大的改变,学生在习作的交流互动中,分享了写作互动进步的乐趣。但从研究的过程来看,深度和广度方面还可以继续延伸。如怎样构建有效互动的写作平台,成立多种形式的写作组织,建立动态的评价模式,由简单互动到复杂互动,并不断推动写作活动向高层次进化。此外,在注重整体效应的同时,还要加强个案研究,进一步提高教科研水平,以保证习作教学质量的稳步增长

第二篇:小学生习作评改研究

《小学生习作评改研究》 阶段性计划

课题负责人:刘海珠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也将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经过商议,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减轻教师的作文批阅负担为主要目的,促进学校教育的长足发展,促进教师的长足发展,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结合日常教学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及时交流研究心得,调整、改进研究内容和方法。

实验班级选为三年级(语文教师白晓艳)、四年级(语文教师王朵)、五年级(语文教师张芳芳)、六年级一班(语文教师杜晓娜)、六年级二班(语文教师刘海珠)

2、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

(2)开展作文观摩研究课,课题组人员及时进行研讨。

(2)交流研究论文、学生自己评改的作文等。

3、对自我评改作文各要素的研究作细致分析,初步构建作文评改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完善自我评改作文模式,构建自我评改作文的理论体系。

(1)示范评改:以集体评改典型文章引路,具体指导如何评改作文——教给评改方法。学生独立成稿后,教师先将草稿浏览一遍,选取二、三篇有代表性的,或抄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胶片上、或当堂朗读、或印发给学生。先放手让学生评改,大家评大家改;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并示范评改,重点针对本次习作要求、结合学生作文实际上详加评述,提出修改意见,指导评改。强调“一作一得”,即抓住每次习作的训练要求,一篇习作训练一个重点项目。

(2)自我评改: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参照老师的示范评改,评价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巡视,对部分学生加以指导。

(3)小组评改: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针对本小组每人的作文逐一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使每人学会评价作文、修改作文。

(4)相互评改:先让学生相互评讲,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侧重于以下两方面的训练:一要求写出自我特色,二要求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采用以读促改的方法,反复朗读,反复修改,读到句句朗朗上口,改到词词合理妥贴。

(5)教师批注:以符号批注引路,用约定的符号指出文中的得失,有时辅以简明的文字提示,指导学生自我评改。经以上几轮修改后誊写到作文本上的作文,教师基本上只重视批注而不修改。批:针对本次习作要求,结合学生作文实际,评价学生作文,充分发挥眉批、总批的功用,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作文,认识本次习作的得失,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

(6)学生再改:教师就具有共性的特殊问题进行讲评,要求学生结合教师的批注自我认识,进一步提高自我评改作文的品位。一方面结合批语,正确评价本篇作文,认识本次习作的得与失;另一方面结合教师注的记号,弄清审题、立意、选材、章法和语法、文采、逻辑、修辞等方面的不足,并一一修改。对部分不符要求或失误较多的作文,则要求学生重做,让他再尝试一次,再给他一次成功的机会。

4、注重资料收集

(1)、对研究中的各项心得和成果及时上传博客。

(2)、收集各项资料形成档案。

第三篇:如何增强小学生习作兴趣研究

“如何增强小学生习作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立项课题 “新时期作文教学全境研究”子课题 闽侯县白沙中心小学 课题组

执笔:福建省闽侯县荆溪中心小学

张依芳

摘要:增强小学生习作兴趣是解决作文难的心理问题。兴趣受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运用新课程理念,改变习作教学策略,培养习作兴趣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根本保障。关键词:增强习作兴趣

研究

策略

成果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有三种需要在发生作用:一是成就的需要;二是被赏识的需要;三是认知的需要。这些需要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对习作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把习作当作一件乐事,乐此不疲;而缺乏习作兴趣的学生,就会把它当作一件苦差事,常常搔头抓耳,也难以完成任务。“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高玉详《个性心理学概论》)目前,农村小学生习作兴趣普遍低下,习作缺乏兴趣成为农村小学生习作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习作应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而现实教学中,却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许多学生的习作是为了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的,很少学生能把习作当作一种乐趣,作文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已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农村习作教学中尤为突出。为此,我们向“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立项课题‘新时期作文教学全境研究’课题中心组”申请“如何增强农村小学生习作兴趣研究”这一子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基本情况

实验教师的组成:课题组由九位年轻教师组成,其中高级教师1人,小学语文一级教师8人,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课题组负责人。

研究计划:课题研究时间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习讨论阶段(2002年9月——2002年10月),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讨论本课题的设计方案,开展前期调研工作;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2年11月——2004年4月),实验分中年级和高年级组进行,开展相关实验,实行量化评估,做好数据收集和统计;第三阶段(2004年5月——2004年6月),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汇编优秀论文集、优秀教案集和优秀学生作文。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通过问卷和访谈向有关学生收集一些必要的资料;二是运用行动研究法,改变并完善习作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研究对象:闽侯县白沙中心小学的六个实验班和县实验小学一个参照班,参照班的设置意在弄清这一研究方法是否也适用于非农村小学生。

三、研究策略与过程

为了达到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目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现状做了详尽分析,运用新课程理念,边研究边探索,经历了一个求知锐变的过程。

1、分析原因。学生习作缺乏兴趣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既有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因、教材编定的原因、教学方式方法的原因,也有对习作评价方面的原因。经问卷调查与疏理,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习作目标成人化、文学化、思政化。《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制定以前的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定得比较高,既要求条理清楚,又要求生动具体;既要篇章结构合理完整,更要中心明确、立意深刻;加上许多优秀作文选充斥学生的空间,作文过于完美化,这对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是个圆满的句号,许多学生由于达不到种种要求,如:语法有毛病,中心不明确,立意不深刻等,作文一入门就遭遇这样、那样的失败,丧失了习作的信心,丢失了习作的兴趣。

(2)教材编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呆板,习作内容狭窄。比如:“一次深刻的教训”之类的题目,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尤其是如今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来说缺乏生活体验,记忆空白,无话可说,习作常常东拼西凑,或抄袭他人的文章,应付了事。因而作文假、大、空的现象屡见不鲜,作文千篇一律,泛滥成灾。

(3)教师的导写过程单调、乏味。许多教师都遵循“审题——选材——布局谋篇——深化主题”的模式在作文指导课上“指点江山”。作文教学是一种机械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而非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劳动,教学过程缺乏足够的魅力,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作文毫无乐趣可言。

(3)习作点评机械化、条文化,挑肥拣瘦,缺乏赏识。学生挖空心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造就了一篇文章,一到老师的手里,就被标点不对,错别字多,用词不准确,语句不通顺等等毛病弄得遍体鳞伤。教师很少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受挫。同时,教师的评语机械化、条文化,无非: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或内容空洞、语句不通、立意不深刻之类的纲纲条条,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5)学生习作缺乏自我展示的平台。人都有一种潜在的需要就是要展示自我,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赏识。这一需要往往被老师所忽略,很少学生能拥有一个与别人交流的平台与空间,许多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却极少发表过文章或真正读过同学的文章,他们的美文被埋没,他们的心灵被封存,难以与人交流。因而,也难以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

2、探究实施策略。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为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实现我们预设的实验目标,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教学。

(1)更新理念。旧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而新的《课标》却在此时适时出台。为了教学能追寻到一种可靠的理念,我们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了《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明确习作教学目标,做到淡化中心、浅化立意、追求个性、写实写真、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更新了教学观念,解决了方向性错误的问题。(2)改变教法。既然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不为学生所喜闻乐道,改变它已不容置疑。教学中,我们摒弃传统教学法,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亲身体验。比如:举行“说唱古诗”、“猜猜看”、“闯关”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说、演、思、看中获得现实的感受与体验,实现作文的生活化;运用场面再现法,帮助学生回忆,再现所经历的事件,让记忆鲜活起来;运用合作评议法,互说互评,让文章更充实,立体丰满;运用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法指导,于激情处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看到峨眉山的铺路人,我不由得„„”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铺路人的敬佩之情流泄笔端,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而,教学摆脱了框框条条的限制,焕发出生命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整合教材。一个好的题目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为了让作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立足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选取比较感性的作文内容代替课文中那些生硬艰深的题目。如:《一次深刻的教训》《一件最后悔的事》、等题目改为《山

——

》、《稻田

——

》,让学生写写《

——

的元宵节》、《“拌蛋”带来的 ——

》等等,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素材,成了孩子们俯首皆拾的习作资源。

(4)优化评价。古老的条文化、机械化的评语已不为学生所接受,对话赏识、鼓励引领式的评语是我们追求的亮点。教师在评语中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怎么读懂的?文中有哪些优美的词句,感人的片段?读后产生了怎样的心灵共鸣?还有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不足在何处?如何让文章写得更好?这样一来,评语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被赏识的激动,还可以悄然无痕地引领学生自改作文,把作文写得更好,特别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评价主体的改变是优化评价的另一策略。从来学生的作文只是一个被展示的商品,放在货架上供人品头论足,挑挑捡捡。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我们认为学生也应是作文的评价主体,评评自己的文章,多发现一些优点,也挖掘一些不足;读读,听听别人的文章,说说感受,提提建议,打打分儿。学生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看他们自己的文章,更贴近儿童的语言,交流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交流中互生共长,真是一举两得。

(5)开放形式。向来,人们习惯把作文训练分为大作文、小作文两种。认为作文要么有头有尾,成篇成章,要么就练练笔,写一段话,在教师的指令中循规蹈矩,各人完成各人的。这样的作文形式单一,限制了学生习作的自由。殊不知多形式的作文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大法宝。比如:小组合作写日记,五人一组,每人每周一次;每周阅读一本课外书,写一篇读书日记;每天观察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东西或一个场景,写一篇观察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练习的量逐步增加,不仅容易被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些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逐步培养学生勤于读书,勤于练笔的好习惯,既不受写作形式的限制,也不受写作内容的限制,真是皆大欢喜啊!

(6)创设平台。当学生的习作取得进步,获得成功,适时的鼓励与展示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因而,创设一个平等和谐、愉快、互动的交流平台是不容忽视的。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读读自己最满意的一句话,一个片段,一篇文章,他们便会喜上眉梢;为他们提供一个出书的机会,享受著书立说的体验,更是欣喜若狂;引导学生利用电子计算机编辑个人专刊、个人专辑、班级专刊、文学社刊,凝聚的是智慧,流淌的是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光有兴趣和写作能力不足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为培养一些作文兴趣更浓,水平较高的习作爱好者,记者站、文学社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在这里辅导老师引导他们把思、叙、议紧紧结合了起来,读书习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家事、国事、天下事,喜、乐、忧、愁全方位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更加兴奋,更加丰满,更加成熟。

四、研究的成果与分析。

经过两个学年的实验与研究。我校“增强小学生习作兴趣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经再次问卷调查与考核,学生作文兴趣有提高的占66.6%,作文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研究中获得理念与素养的提升,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1、学生的转变

(1)改变了学生的习作态度。经过实验,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了较大提高,认为自己的兴趣有提高的学生占66.6%,因兴趣提高而更喜欢习作的学生增加了41.32%。能把习作当作一件乐事的学生占71.16%。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习作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还自发地把所见所闻写成文章,请老师批阅提意见。

(2)改变了学生的习作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产生了因兴趣而作文的习作观念。他们懂得作文是一种与人交流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作文应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必为迎合别人的需要无病呻吟,空喊口号,从而摒弃了作文假、大、空的弊端,写实、写真、写口、写心的自由习作,朴素动人,常常充满真情实感。(3)提升了习作水平。学生在习作兴趣提高以后,兴趣成为最佳的动力,许多学生以作文为乐事,并且致力于习作锻炼,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张丽、陈秋霖、张依媄等同学的作文一直位居学区同年段榜首,张丽同学的《我心目中的儿童医院》、罗心宇同学的《霜》等文章在《福州日报》上发表。俞晨阳、陈燕林等同学获得了全国读书活动作文竞赛二等奖。

2、教师的转变。

实验研究的历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经过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习作水平得到提高,老师在探索中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1)全新的习作教学观。通过今昔教学策略的对比,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崇尚填鸭式的技能技巧教学法,而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因而习作教学过程轻松愉悦,张驰有度,充满人文情怀,彰显个性色彩,形成了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观。

(2)生成了习作教学的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在童心童语构筑的世界里,感受儿童生活的纯真、鲜活、质朴,从而拥有一颗童稚的心,真正成为学生习作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找回久别的童心、童趣,从而更深、更广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师生互动中丰富了情感,加深了体验,生成了智慧,提升了素养,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3、成果的展示。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成果能与更多的同仁分享,让学生的心灵话语能与更多的人交流,我们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收集了相关资料,编辑了学生习作文选《麦穗集》,文学社刊《校园采珍》,班级专刊《快乐作文》,收录实验教师习作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和学习心得,编辑了《教科研写真》。

4、主要成果: “‘如何增强小学生习作兴趣研究’结题报告”发表于《学科带头人小学语文教学与实践》;

“‘猜猜看’习作教学案例与反思”发表与学科带头人小学语文教学与实践》; “赏识可以创造奇迹”发表与《福建教育》2005年第6期;

五、结论。

1、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先导,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保证。

2、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与策略,精心培养与呵护,长期不懈的努力。

3、这一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也适用于非农村的小学生。

六、问题。

本课题实验预设时间为两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人的兴趣受个性品质、外界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它具有可变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人生的历程是漫长的,学生能否在今后更长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保持浓厚的习作兴趣,仍需我们的关注。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脱节,将会增加研究持续性的难度。我们期待其他子课题组的同仁能与我们协作,把这一课题做得更深,更好。

七、说明。

因为课题组负责人张依芳同志工作变动,于2004年9月调往荆溪中心小学,为了与课题中心组保持正常的联系,通讯地址已更改成目前的工作单位。请核实。

二OO五年十月

参考文献:

1、《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

朱作仁

1993·福建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李吉林

1996·江苏教育出版社

3、《教育科研技能训练指导》

蓟运河

2001·中国林业出版社

4、《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

林建华

1999·南京大学出版社

5、《教育科学研究》

2003年第6期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

6、《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第四篇:关于小学生习作的研究及结论

关于小学生习作的研究及结论

一、实验过程

首先要确定主题,我们确定的主题是“新课程理念下各年段习作教学的有效模式”。在确定主题后,我们的校本教研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围绕“新课程理念下各年段习作教学的有效模式”这一研究主题,我与实习教师们全程参与了策划与研究。

(一)准备阶段,时间是第六、七周。

围绕“新课程理念下各年段习作教学的有效模式”这一研究主题,我们开始确定各年段教学内容:

1、低年段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在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5篇童话故事学习之后,选取《电脑拼音识字教学研究》课题的实验教材———创作童话故事《谁的本领大》这一内容,提出“指导低年段小学生读说结合教学策略研究”,探索低年段习作指导与评改的有效模式。

2、中年段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在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5篇描写小动物的课文学习后,由老师指教。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抓住特点,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教学,选取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动物”为内容,提出主题“指导中年段小学生读说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探索中年段习作指导与评改的有效模式,由老师执教。

3、高年段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三“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美味,向大家介绍下,再写下来”为内容,提出主题“指导高年段小学生读说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探索高年段习作指导与评改的有效模式,由老师执教。

确定年段具体教学内容后,各个年段全体实习教师在组长组长的组织下,开始以下活动:

1、研究主题,2、分析学生,3、探索教材,4、提出教学设计的方向,5、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6、并落实人员的分工,7、包括整理课堂实录和人员反思札记,8、观察学生、观察教师人员、活动记录人员等

9、实习组长综合大家讨论的各项内容制定研究计划,执教老师根据备课组意见设计教学方案。

(二)具体的研究阶段,时间是第八周。

第一轮:研究课———评课反思———整理模式;

第二轮:研究课———评课反思———调整模式;

第三轮:研究课———评课反思———形成模式;

(若第三轮模式还不成型,继续进行第四、第五轮研究课。)

每一轮磨课都要经历三个阶段:执教老师上课,上完课后进行反思,年段全体老师围绕“主题目标”评课,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三)展示、总结阶段,时间是第九周。

语文教研组统一安排第九周进行汇报展示,先分别由低、中、高年段按研究形成的模式展示习作指导与评改课,然后是执教老师谈反思和收获,最后由年段备课组长做课例研究活动小结。在展示活动中,每一节课都全程录像。

二、实验结论

新课标中的习作教学要求,学生能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但实际教学中,学生记流水帐,语言干巴,言不达意的现象屡屡存在。有的过于口语化,有的内容过于简单,甚至不知道如何下笔。如何提高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表达,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通过几个月的实践性研究,我们摸索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好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一)学例文,仿写练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学过的课文大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但同一题目的内容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学完一篇课文后我鼓励学生和作家比试,说不定你能写出比作家更美的语言呢!即多多进行小练笔。

(二)提供共同生活体验,多采用命题式练笔。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休息日布置学生自由写一篇日记,学生大都记流水账,点滴都到而又点滴不清,即使长篇大论却又不知所云,老师评析也不知从何说起。练了几篇,会写的依然会写,不会写的还是蒙混交差。有时没有重大的活动,我就布置学生有意经历一些事情来练笔。比如有一个星期天,我布置 学生在家和父母一起观察秋天,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记住它们的特征。有了亲身经历,大多数学生能描述菊花、树、果实的形状、颜色、动态。课堂评析时,主要针对用词用句进行斟酌。

(三)开展有益的读书活动,采取有效的激励方式。

古语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大量储备语言信息的过程。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半个小时的课外书,摘抄背诵精品美文,练好内功。倡导朗读要声情并茂,听话要清楚真切,说要畅所欲言,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习作教学要让学生“有据可依”“有法可学”,有够一够就可以吃到苹果的感觉,提高习作的兴趣。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修改作文主要是重写,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并要教给修改作文的方法,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适当、正确的评价同样很重要,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动机。所以,我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中加以鼓励,对学生针对他们各自水平给予适当的评价,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会越写越爱写。

除此之外,每周安排一次佳作欣赏课,请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谈体会,同学展开讨论。利用学习园地何黑板报,展出优秀作品。每当看到自己的习作前站满了欣赏的同学和家长时,学生内心肯定有说不出的喜悦。开展这一活动时,我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优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班上写作兴趣就更加浓厚。

对于许多孩子经常要碰到写命题和半命题作文,自由作文少了题材、体裁等诸多紧箍咒的束缚,应该说是最喜欢写的了。但是,这种自由选材、自主命题的习作训练,不等于天马行空般的胡编乱造,依然要遵循一些基本规律。首先要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去表达。为什么你选择写此人此事此景此物,通过这篇习作,你 准备抒发内心的什么情感,表达对事物的何种看法,记录自然界的哪些风貌„„动笔之前认真思索这些问题,敲定主题和能够反映主题的相关材料,你的习作就不会是一盘散沙。

其次,注意形式上的大体要求。在体裁上,你可以写诗歌,写书信,写读后感,写建议书,但它们都有相应的内在规范,我们不能逾越。比如,诗歌要分行,语言要精炼,有诗的韵味和节奏感;书信和建议书都有固定格式,不能不管不顾。在题材上,写人得刻画出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叙事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事件过程是重点;状物要介绍物品的由来、外形、构造、功能等;绘景必须按一定顺序,紧扣景物季节特点,展现出一幅鲜明的风光画卷。

最后,讲究一点结构。清晰的段落层次,合适的详略安排,可令自由作文锦上添花。

三、总结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在“一人同课多轮”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执教者经过个人钻研、集体备课形成一个初步的教学方案,然后再经过反复地上课、观课、议课、反思,形成了一个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由繁杂到有序,由匆忙到从容,由文案到学生的过程。实践证明,“一人同课多轮”是有效培养成熟的青年实习教师的一条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参研的教师从确立主题———选定内容———参与备课———观课、议课的过程中,通过看、听、说、想,对主题教学的研究产生了由实践到理论,由肤浅到深刻的认识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老师们的理论知识,又使老师们的实践能力得以加强。在整个过程中,一些经验不丰富的老师通过模式的调整,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课有效模式,推进了校本课程的理性开发,同时也使得学生们的需要可以有效的反应到校本课程中,使得知识的接收者和知识的传递者可以有效的磨合,以至知识可以得到清楚明了的传递。

在近三个月的实习中,我们不仅有效的完成了实习任务,还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在学生们积极的配合下,课堂气氛空前的热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郑国民.新世纪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李梅.课堂式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光明教育,2014.02 [5]杨荣媛.浅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2013.23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习作评改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生习作评改的有效策略

湖北省襄阳市47中小学部张春妍

一次习作课后,学生们如释重负地交来习作本,望着厚厚的小山似的一大摞习作本,我深深地叹息:自己的“移山”工作何时才能完成?要知道,如果逐一评改,一节课(40分钟)我只能改出3-5本来。于是,我挑灯夜战,一本又一本地认真批注、修改,并工工整整地写上评语,可是,当习作本发到学生手中时,却出现了令我难堪又难过的景况:大多数学生只看一下等级就把习作本丢在一边,即使是少数优秀学生,对被修改的地方也并不领情,象征性地一瞥(可能是看老师改的地方是多还是少),便也毫无感觉地将习作本收到抽屉里去了。难过之余,我暗下决心:这种老套的“高劳动,低效率”的“农耕式”习作评改模式的“坚冰”一定要打破!新课标指出“重视对学生习作修改的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修改习作内容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修改习作中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叶圣陶曾提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

那么怎样进行有效地自评和互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摸索出一套以读为本,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对话式评改”教学模式,颇有成效。

具体做法及操作流程如下:

1、自读自评,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完成习作之后,像读课文一样大声读自己的文章,多读几遍,读给自己听。借助声音,凭借语感,帮助自己发现作文中需要修改的语言问题,比如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等等。边读边改,并以“作者心语”“自我感言”“自我推荐”等形式,对文章展开自评。为避免“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突出”等套话,引导学生以“说心里话”的方式谈谈自己选材时的所思所虑,说说自己习作中的得意之处以及习作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这样的自评,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树立自信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后主动修改的良好习惯,而且为教师的点评指导提供了必要的线索,是能彰显学生个性,提高习作能力的自评。

2、互读互评,小组评价

在“互评”中采取小组评议、同桌互评等形式,大胆让学生互批互改。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成员由写作能力上中下三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并相对固定;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每个小组一般4到5人,目的是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交流,达到共同提高。

评改时,学生交换朗读他人的习作,组与组之间交叉评改。各小组内,首先拿到作文看为第一评改人,第一评改人对自已拿到的第一篇作文负全责。第一评改人批完后交第二评改人,以次类推,每篇作文由组内成员轮流批阅一遍,并按要求填写“作文评改记录表”(内容包括作文题目、习作者、评改日期、评改人、错别字、语病、主要优缺点、内容、语言、结构、卷面等分项得分栏,综合得分等。)每篇作文限时10分钟完成。然后全组推选出本组范文,由组长执笔,全体组员共同讨论,给范文写出评改意见(评语),准备宣读。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评改教师,唤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他们成了习作评改的“主角”。

3、生读师评,教师点拨

学生互批过程中,教师在各组间巡回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评改过程中遇到有各种疑难问题,指导推选范文和拟写评语,另一方面随时发现并订正学生评改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分组互批结束后,由组长在讲台上朗读本组范文并阐述本组评改意见及得分。再让下面的同学议论评语是否恰当、中肯,得分是否合理。

教师点评是当堂评价,要以肯定小组意见为主,也要注意多用积极向上、充满鼓励的的评语善待范文的作者。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劲头才会越来越足,不至于在一味批评中丧失信心,评价不必面面俱到。

经过分组互批、范文点评,学生批阅了本组的几组作文,又听了几篇范文及评语后,基本上掌握了本文的写作要求及评改情况,对如何写评语也有了感性认识。然后由第一评改人,依据改标准及范文评语,给自己负责的文章写出评语,并参照考试的评分标准,得出该文的分数。

由组长将作文及“评改记录表”收交老师。教师仔细审阅后,整理出这次写作及评改的情况,集中精力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评。既评习作,又点评学生合作交流情况,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教给学生评价方法。总结经验,肯定

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以供下次写作及评改时借鉴。同时结合优秀评语,再次对评语写作进行指导。

3、再读再写,以评促写

上述环节结束后,把作文本连同“评改记录表”还作者。作者认真阅读“评改记录表”及评语,认真分析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再次修改,并在此基础上再读再写,完成本次习作活动。这样,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扩展成了“写作—评价—再写作”,使学生尝到了评改的甜头,提高了修改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对写作规律的认识,“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同时设计“优秀习作展示园地”,将各小组推荐出的优秀习作张贴出来,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让学生感受自评互评和师评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这种作文评改模式,不再是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全程参与,每一位学生即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学生既尝到了当“老师”的甘苦,又培养了欣赏、评价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作文水平;而老师批改作文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经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都纠正了,教师在此基础上评改,工作量大大减轻,从劳作走向享受,从烦躁走向愉快!总之,这种评改模式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何乐而不为?

下载小学生习作有效互动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习作有效互动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生写人习作有效指导

    浅谈小学生写人习作有效指导 浅谈小学生写人习作有效指导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很多语文教师不愿意墨守成规,大胆创新,更多的是努力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有话写,愿意写,并给予孩子......

    小学生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论文编号:2019年宁远省教育研究论文学科类别:小学语文论文题目:小学生习作评改现状简析及策略作者姓名:钟倩倩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湾井完全小学专业职称:小学一级教师通讯......

    小学生习作评改有效性研究调查报告

    一、调查意义评改学生习作,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件繁重而复杂的工作,耗费了老师们大量的精力。但是很遗憾,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评”充耳不闻,对习作中的“批语”......

    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性研究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

    小学生习作

    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指导 东方小学余雪如 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训练,能较快提高作文能力。但对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其受限性,要遵循课程规律和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提高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作......

    小学生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方案 吉首市万溶江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 国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

    小学生习作指导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习作指导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平梁小学肖玉琼 时间来去匆匆,一晃又是一个学期。本学期,课题组围绕习作指导的研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分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