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左思呕心沥血,10年著成《三都赋》,一时洛阳为之纸贵。
一、课题的提出
两干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常言道:“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而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一向被称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一般写完作文后,把笔往旁边一搁,什么都不理了,原因是学生不知道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不知如何修改。经过调查发现,我们作文修改的环节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老师包办,学生依赖心过重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对于学生写的指导很多。而在修改的环节中,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很少,老师大到布局谋篇,小到字词标点一手代办。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作文进行了详细地批改,却导致学生在作文时,只求完成作文,剩下的感觉就是老师的任务了,从而使学生的依赖心加重,也使得他们作文修改的能力无从得到培养。
2、老师包办,学生修改能力无法提高
正因为老师的愚公精神,对学生写作的包办代替现象,批改的形式极其单调,使学生很少参与到自己作文修改的过程中,也让他们对于作文修改的意义认识不足。而教师辛苦修改的作文,学生多只是看看等级和评语,对于老师为什么如此修改并没有深入的思考,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作文批改绝对不是老师写点眉批、总批就了结的。
3、老师包办,让教学工作难以承重
现在班级的人数很大,一般都在70人左右。一次作文之后,如果要精批精改,老师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上。加上对部分学生的面批面改,从而就使原本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难以承受,无法很好完成其他工作,同时作文也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期待中逐渐磨灭对写作的渴望。
新课标强调应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鉴于此,我们进行了“指导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的研究。
(1)小组固定: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四人习作修改小组,每组确定一名作文及修改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主修改。
(2)模式固定: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个成员分别朗读自己的习作,全组成员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方向进行修改。每篇习作首先要看到至少一点优点,使学生及时学到别人长处,弥补自己不足,并提高习作的兴趣。学生再自我进行修改,教师再次浏览全班习作,重点对部分小组习作进行评价,每个小组在一学期内确保有一次教师详改。
二、确立了“读”、“思”、“改”自我修改九部曲
学生自主修改作文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读”、“思”、“改”组合进行,形成了“读”、“思”、“改”的九部曲,并根据实际进行有效地组合。
(1)、自读:将自己的作文大声进行朗读,感受是否能琅琅上口,从而发现其中有误的地方。在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仔细的默读。在凡是感觉有误的地方作上注记。有时由于刚刚完成一篇作文,马上读却发现不了多少有毛病的地方。这时就要把作文放臵几时或几日间读。这样就会发现文章的不足之处。
(2)、自思:在读完了自己的作文以后,心中对作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就要深入地去思考出现问题的地方及原因,想想如何进行修改。
(3)、自改:首先,要对文章段落语句的顺序进行调整,其次,要对文章中有些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进行删减,最后是对于不生动或表达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增补。
(4)他读:在作文修改小组内,由组员朗读自已的作文,提出他们读不明白的地方和写得好的地方。
(5)、共改:和小组成员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共同修改自己的作文。
(6)、自读:在小组成员共同修改的基础上,再次朗读习作,感受别人的写作方法。再结合自己的写作习惯、特点肯定优点,发现问题,作好眉批。
(7)、自改:在上一步之后进行再次自我修改。
(8)、他读:将再次修改好的作文朗读给本小组外的同学听,听取同学的建议。
(9)、自改:完成最后的修改,并将本次修改稿与初稿对比,回忆修改的过程,总结修改的得失,完成习作。
三、探索了记叙文不同的自主修改的方式
①改题目——看文章题眼
看题目,看一看是否恰当,看是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是否吸引人,有创新性。如作文《我的舅舅》写了舅舅是个像小孩子一样贪玩的人,后来题目改为《小孩子舅舅》;作文《我》写出了自己好玩、爱学的性格,后来题目改成了《两面“真”》。这样题目一下就明亮了起来。
②改内容——读文章中心
通过朗读,看看别人是否听出了自己习作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如写人类的习作,别人看出了你笔下人物的性格特点没有,选择的材料是否恰当;记事类的习作,别人了解你叙述的事情过程没有,事情说明表现了什么;写景类的习作,别人领略了你描写的景色没有,景物的特点是否鲜明……
③改形式——想文章结构
在明确习作要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分析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表达出中心意思。即以何种方式组织材料进行习作,也就是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因体裁的不同而形式不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常用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物的逻辑顺序来结构文章。
如叙事作文,首先让学生明确知道:“六要素”是必不可少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习作是总分总,首尾照应的结构;还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作全文;抑或是选取故事中的精彩场景开头,再回溯故事。
指导修改作文时,就是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用红笔勾画、批注出自己习作故事中的“六要素”。如果找不全“六要素”,说明文章故事叙述不完整。习作缺哪个要素,就用红笔修改补充哪个内容。
其次,学生自己修改确认“六要素”完整之后,请小组互相交换阅读,看修改正确与否,如果有疑问可以互相讨论修改。
最后,将修改勾画出的“六要素”连成一段完整的话,说给小组成员听,再次确定自己习作故事的完整性。
在这三个步骤完成之后,读自己习作中的“故事经过”部分,看自己讲述的故事经过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故事经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然后讲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层次。小组成员互相交换阅读,仍然按照上面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然后讲什么”的思路向作者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觉得讲述不清楚的地方,比如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让作者自己修改,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直到满意为止。
这时,再引导学生看看习作中,每部分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做好必要的过渡。
④改修辞——现文章美丽
在一篇习作在整体上没有问题之后,就要进行字词句的润色,细节的具体描写等方面进行自主修改,使习作更加生动形象。
记叙文就是要抓住人、事物、景的独特的特征进行观察和描写。写人,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心理、神态等几个方面的特征进行描写;记事,可以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进行描写;状物,可以从物体的形状、构造、功能、生长特点等方面进行描写;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所谓叙述具体不空洞,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物,而不能空洞无物。例如,说一个人学习勤奋,要说清楚他怎么勤奋。他在学习中,动作有哪些,神态如何等等。
语言优美巧修饰,就是在写作过程中,所用的语言要优美。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就可以加一定的修饰语,用一些修辞方法。例如说“他是个好学生”,如果加上一个形容词,可以说“他是一个勤奋的好学生”,语言就更显得生动、优美。又比如,说“这件事他会做我也会做”,改成反问句“这件事他会做,我为什么就不会做呢?”语气加强,表达效果就不一样了。又比如,“花开得很艳”,改成“花开得如小孩子的笑颜般灿烂。”花儿的生气也就出来了。因此,在作文时,注意语言优美巧修饰。
⑤闭眼看——成文章画面
再读自己的文章,闭上眼睛,看看能不能形成一幅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否如电影般浮现在眼前。如果画面有断线或在头脑中不能很清晰,说明你的文章还要修改。
四、取得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教学讲解——学生习作——教师批阅”的三步曲。教师怕学生改不好,总是精批细改,字、词、句、篇、结构、中心……面面俱到,既有总批,又有眉批。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习作上圈圈点点。而学生有的则是不以为然,单纯地认为批和改都是老师的事,他们只在乎老师批写的分数,往往是只看一眼分数就将习作本塞进书包。有的学生即使看一下批语,也不深入领会理解批语的意思,出现的问题下次作文照样存在。更为严重的是便有的学生顿生畏惧心理,看着满篇的批改,连写的勇气都没有了。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生的自主修改,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当学生在自改过程中,通过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努力,看到修改的作文通顺多了,流畅生动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作文兴趣也会增强。
在每次自主修改的时候,学生都兴趣盎然。金阳茜说:“修改完了,我在我们小组读了我的作文,大家一致仰卧,修改后的作文比草稿好了许多,十分棒!我真高兴,真想下一次作文的时间快点到来。”
2、学生认识到了习作修改的重要性
好文章要先写后改,改后再写,不断地斟酌、推敲,修改就成了一种拔高阅读的过程。修改,是写作的延续,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本质上说,修改也是一种写作,而且是一种高级写作,它“力求用尽可能完美的形式去表现构思的成果”,从而写出优秀的作品。只有懂得修改文章的人,才算是会写文章的人任何成熟的作家都是很重视修改的,且愈重视修改,写出的文章的层次便愈高可以说,只有经过精心修改的文章,才算是真正的文章惟有修改,方能成就文中精品和艺术品。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经常地向学生讲解修改文章重要性和必要性,给学生讲讲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几易其稿,最终写成脍炙人口的名篇的故事,学生也在修改的 3
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习作不断地变得优秀。学生作文不再只是图 “一气呵成”,还会反复斟酌、修改,充分认识到了习作修改的重要性,都有兴趣、愿花精力去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一班刘梦琛在谈到习作修改时说:“修改,是写作文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以前我们却轻视为一步骤,这是很不好的。想一想,哪一个大作家的作品不经过修改呀?有的要反复修改几遍。鲁迅先生就说过,写完文章后自己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去掉。这就是要做的工作之一。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才开始写文章,作文难道不需要修改吗?而且,任何一名学生,无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在他的作文中总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在小组一起修改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交流时,还能相互吸取优点,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3、提高了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
学生作文写得不准确、不完整、不具体,是属于认识不足(包括对事物外观现象和事物内在意义)所造成的。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提高认识后加以修正。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如果单纯地精批细改,而不辅以学生自批自改,实质上是教师代替学生跳越了一个认识过程。叶圣陶先生在《谈文章的修改》一文中说:“修改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因此,修改作文,是作者的事,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发现自己作文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修改。学生自己修改虽没有老师修改那么好,但训练多了,修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作文也在不断进步。
宋怡博同学是这样交流修改经验的:“面对写好的草稿,我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了,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先材是不是围绕中心,看文章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才考虑句子的选用,进行词句的修改。” 郑雅文同学还归纳出了不同作文的修改方法:“写人的文章,看是否有动作、语言、神态等人物描写,是否有突出人物某方面特点的事例;写事的文章,看作文是否交代清楚六要素。要详写经过,结尾要总结,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写景的文章,要在朗读中去着重关注是否表现出了景物的特点,能不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要不断让词句优美……作文内容的修改方法一般有读、删、增、改、换等等。”
4、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的教学能力
按传统的由学生写,老师改的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往往在学生写好作文交到教师阅评后发下来,所需的时间较长,这不能及时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无疑会弱化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作文自主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学学习实践过程,能及时反馈问题,学生投入其中,实效性十分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的教学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现在,我们班有固定的作文修改小组,形成了“教师简要总评——学生小组共改——自己修改——教师再评”四步教学环节。能根据作文的类型和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 “读”、“思”、“改”的组合进行修改。
五、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研究》的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小组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对小组成员写作的长处关注还不够,更多的是针对不足之处。这对学生的积极性和相互学习有一定的制约性,在以后的持续研究中,我们应更好地引导学生,以突破制约。
第二篇:小学生自主习作评改策略
小学生自主习作评改策略
作者:孙永明
自主评改习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对习作进行自我点评、修改、鉴赏活动,从而提高习作评改水平和学习语文的能力。
综观小学习作评改的现状,概言之:从教师角度看。(1)习作只重视指导,而忽视评批。(2)习作批改,作后评讲落得不实。批改时,或认真仔细地写了不少眉批、总批;或马虎草率,眉批、总批写得很少,但二者殊途同归,使用率不高。评讲时,随意性大,或无针对性,或简单评一评,或根本不评。从学生角度看。习作批语无作用,对眉批、总批的学习不实,对自己习作只重视分数、等第,而自己习作中,真正好在哪,差在哪一概不知,更不去进行修改,于是,教师辛苦的劳动等于付诸东流。
这些均阻碍着学生习作水平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探讨并研究、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策略。
一、自主评改策略具体操作
1、展示目标。即展示本次评批所要解决什么,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定向,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效益观念,进取精神。
2、自主定标。即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制定评批标准,一般含“一般要求”(即任何一篇习作均须达到的常规性要求,多指标点、字、词、句方面的要求)和“特殊要求”(即本次习作训练的规定性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评批尺度与标准是什么,知道用什么来衡量习作;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懂得审题对于每一次习作的重要性,懂得昨天按什么要求写,今天就按什么尺度评和批。
3、自主评批。这是整个评批策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评批的成败。在这一环,集中地体现了本策略的四个特性,并为组内自主交流做准备。同时,这一环也是对学生自我阅读方面的点评、修改、鉴赏能力的检验和培养。一般应完成:点评——评语(眉批、总批等);修改——推敲(遣词造句、段落修正等);鉴赏——选赏(佳词佳句、优美段落篇章等)。一般可采用以下形式:①全班随意抽取式。习作置于讲台,全班同学不看作文本上的姓名,随意抽取一本作为评批对象。②组内推磨评批式。一组内四位同学,A评B,B评C,C评D,D评A。③组内一对一评批式。组内同学,A与B,C与D一对一互评。④全班推磨评批式。⑤班内一对一评批式。班内你任意选定一位同学,与之对调评批。⑥组内随意抽取评批式。组内四本作文本,每人随意抽取一本,作为评批对象。⑦小组对调评批式。以组为单位交换评批,即A组评B组,B组评A组。操作时要注意:①要认真的指导学生写好眉批和总批。②要认真指导学生规范习作批改。③要有明确的可供操作的量化细则,便于评批习作的等第。④留给时间要充足。⑤教师巡视点辅,增加信息的深度和宽度。⑥要注意写上评批者姓名。
4、自主交流。这是可开拓学生思路,将个人独立评批所得,转化成集体成员的共同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锻炼,表现机会,激发其表现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较充足的课堂参与机会的过程。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沟通,培养他们听取别人意见,以及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别人的评批来启发自己的评批的过程。一般采用的形式有:①宣读汇报式。各人将自己的评批结果在小组内宣读交流。②宣读补充式。在个人宣读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有不同观点的,及时补充自己的意见。③中心辩论式。围绕评批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在讨论交流时提出来,让大家各抒己见,不苛求统一,而注重这一过程中见解的合理性。操作时要注意:①教师要注意在交流时的巡视。②要重视小组长的训练和培养工作。③要把握好讨论的几个要素:目标指向、时间保证、师生反馈、讨论常规、师生情趣、优劣势互补。
5、师生点评。即教师点名宣读习作及评批结果,再进行点拨、评价。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尤其是评批知识体系,建立各自评批方法序列;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加强思维的深广度、准确度;有利于肯定评批成绩,纠正评批错误,指出不足,保证评批的科学性、准确性。一般采用的形式有:①串讲式;②茶话式;③探讨式;④质疑式。操作时要注意:①教师的点评语言要简介明确。②点评时要注意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习作及评批,以反映习作全貌及评批概况。③要紧紧地围绕习作的要求,特别是“特殊要求”或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要有意识地将重点、难点渗透在点评之中。④教师要深入钻研,精于调控,讲究留白。
6、自主修改。即学生自主评批后,根据评批结果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有利于发挥评批的作用,特别是对眉批、总批的功能发挥,能落到实处;有利于学生在吸收评批信息后进行第二次习作,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并逐步认识好习作是改出来的这一写作规律。操作时要注意:①要注意修改后的第二次评批。(一般对照评批进行第二次简批)。②要引导学生认真自觉地学习评批语,认识到习作中的优缺点,养成自觉,快速修改的习惯。③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好评批中的不足(含自己习作的不足及评批者不恰当的评价),养成他们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
7、评改总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评批情况,评批所得等一一总结,有利于学生及时提炼并形成知识结构,理明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评批方法序列;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作文的评批热情;有利于学生知道不足,明确改进方法。操作时要注意:①要以生为主,教师作相机点辅引导。②要注意围绕目标及评批要求。③要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④要注意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学习序列,以帮助提高能力。⑤教师要注意对评批的评批,并签上自己对评批的意见。(此环节一般在课后)。
二、自主评改策略特点简析
本操作策略的流程,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自主性。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主体性集中体现是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这些,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就是一句空话。整个评批流程,它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充分地体现了在教师的主导下“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立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习作评批。在实践中去点评、修改、鉴赏等,从而提高学生主体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在全程学习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训练性。在评改的过程中,从定标——评批——交流——点评——修改——总结,体现了全程式的训练。学生要综合地运用平时在阅读中的知识、能力,即自己在学习中形成的具有自我特性的种种有效的认知结构,认知策略,调动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来处理自己在评批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评批过程中,可以自主的选择方式:或阅读或思考,或质疑或讨论;可以自己调整学习速度:或快或慢;或停顿或重复,可以自己处理评批的方式:或记忆或理解,或分析或综合,或比较或联想„„
3、全面性。在进行自主评改习作的过程中,始终体现了这一特性。一方面班级学生全面参与评批过程,机会均等,都是习作的评批者,都在一定的要求、目标之下进行自主的评批活动。另一方面,学生个性也得到了全面发展。(1)通过这样的评批活动,在意识倾向方面,对他们对待习作的动机、兴趣,乃至理想均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调控作用。(2)通过这样的评批活动,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对一个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其中的习作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发面的发展和形成,均有着良好的促进和养成作用。
4、创新性。本评改策略显示了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从“自主定标”中显示了创新意识,即创新性的评批意图,愿望、动机。二是从“自主评批、自主交流、师生互评、自主修改”中显示了创新性的思维,即不受固有模式的束缚而进行有创见性的学生个体内部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的反应。其中肯定不乏富有真知灼见的点评、修改、鉴赏。三是整个评批策略,显示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在整个评批过程中,学生对多种创造方法和解疑策略的学习、掌握与运用得到了验证、巩固和深化。
第三篇: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研究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左思呕心沥血,10年著成《三都赋》,一时洛阳为之纸贵。
一、课题的提出
两干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常言道:“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而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一向被称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一般写完作文后,把笔往旁边一搁,什么都不理了,原因是学生不知道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不知如何修改。
经过调查发现,我们作文修改的环节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老师包办,学生依赖心过重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对于学生写的指导很多。而在修改的环节中,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很少,老师大到布局谋篇,小到字词标点一手代办。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作文进行了详细地批改,却导致学生在作文时,只求完成作文,剩下的感觉就是老师的任务了,从而使学生的依赖心加重,也使得他们作文修改的能力无从得到培养。
2、老师包办,学生修改能力无法提高
正因为老师的愚公精神,对学生写作的包办代替现象,批改的形式极其单调,使学生很少参与到自己作文修改的过程中,也让他们对于作文修改的意义认识不足。而教师辛苦修改的作文,学生多只是看看等级和评语,对于老师为什么如此修改并没有深入的思考,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作文批改绝对不是老师写点眉批、总批就了结的。
3、老师包办,让教学工作难以承重
现在班级的人数很大,一般都在70人左右。一次作文之后,如果要精批精改,老师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上。加上对部分学生的面批面改,从而就使原本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难以承受,无法很好完成其他工作,同时作文也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期待中逐渐磨灭对写作的渴望。
新课标强调应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鉴于此,我们进行了“指导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基础
1、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六年级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事实依据
(1)名家眼中的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说过,作品写完后要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托尔斯泰也说:“必须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还不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2)名家手中的修改
吕叔湘说:“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经修改他们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几遍才定稿。”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作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导致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的诞生。古往今来,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每次文章写成后,总要贴在墙壁上,进出都要认真看看,随时改定,有时一篇文章改到一字不留。像他的《醉翁亭记》的开头,越改越精练,最后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字。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具体内容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现状及作文的类型,确定了以下高段作文自我修改的研究内容。
1、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原则的研究
2、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训练途径的研究
3、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方式方法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的阶段中,采用问卷调查、团体座谈等方式经常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在自我习作修改中的思想意识的变化及修改的方法总结、能力提升,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及时采取教育对策,完善课题研究。
2、文献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古今国内外与学生习作修改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并用于我们的作文修改教学指导之中。
3、个案研究法
我们根据学生作文及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建立相关个案。观察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对相关的表象与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从而不断调控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研究过程、对象、手段、效果等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撰写经验总结论文。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四、研究的成果
(一)确立了小学高段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原则
1、先大后小的原则
所谓先大后小,即是在作文修改的过程中,要先检查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能明确的表达中心等,再去看文章的结体顺序,争取创新,与众不同,最后到字词句的斟酌、润色。“着眼于大,入手于微。”就是要先看是否搭建了正确的文章整体,再去进行遣词用句的修饰。
2、换位修改的原则
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把作者和读者的位置交换,想想如果是自己在读,什么样的文章让自己感到有新意,有兴趣,有美感。另外,与小组成员交换朗读,自己的作文是否让别人听得明白,清晰等。这样能更好地知道如何进行修改。3、舍得放弃的原则
欧阳修追字,曹雪芹写《红楼梦》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这些都表明文章的修改不是一蹴而就,而不断锤炼。所谓“文不厌改”正是如此。
有时作文时有非常好的段句等,但又与文章的表达无关,就要勇于弃掉。使文章更精简、精炼。正如鲁迅说的“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二)探索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的训练途径
小学生作文每期安排了8次习作。学生要进行作文的修改,如果只针对每次作文之后进行,这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修改习惯,极大提高他们的修改能力。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随时对他们进行训练。
1、课文的反思欣赏
课文是经过筛选而编入的,是训练学生修改能力非常好的资源。在学习完课文后,把课文最“出彩”的地方挑选出来,让学生反思,如果按你的想法会如何写,再与原文对比,找出“优劣”处,从中感悟写作。
如“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人教课标本《祖父的园子》)
在教学过程中,就这一段话,老师设置情景:这一段话太过于“啰嗦”了,让学生进行修改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兴趣盎然地进行修改,却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正是这种“啰嗦”,体现了一种自由,一种无拘无束。
2、课堂中每日一练
每天语文课抽出五分钟,安排一个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小片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师生共同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片断写得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的建议。【原稿片断】“到了东湖山沙滩上,同学们把背包往柔软的草地上一扔,就玩去了。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周围的景物,湖边的杨柳舒展着婀娜的身姿,嫩绿的枝叶垂到水面,像满头秀发的少女。调皮的小鱼儿不时浮到水面上换气,又“扑通”一下潜下水,让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在草坪上,我大口大口地吮吸着绿草的清香,闭着眼睛倾听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那感觉真好。”(五年级六班王梓蔚)
【修改过程】加上“独自、懒懒地、什么都不用去想”表现了春游时的自由、闲适;“看着看着,那分明是我,在绿树红花中,又在清水银波中„„忙揉揉眼,却又不见我的踪影,再使劲掐掐脸,好痛。”表现了与自然合为了一体的感受;“于是,转过脸,去亲亲小草嫩嫩的小手;闭上眼,轻轻地闻闻绿草的清香„„”则陶醉在自然之中。
【修改片断】“到了东湖山沙滩上,同学们把背包往柔软的草地上一扔,就玩去了。我独自躺在草地上,懒懒地,什么都不用去想,只望着周围的景物,湖边的杨柳舒展着婀娜的身姿,嫩绿的枝叶垂到水面,像满头秀发的少女;调皮的小鱼儿不时浮到水面上换气,又“扑通”一下潜下水,让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看着看着,那分明是我,在绿树红花中,又在清水银波中„„忙揉揉眼,却又不见我的踪影,再使劲掐掐脸,好痛。于是,转过脸,去亲亲小草嫩嫩的小手;闭上眼,轻轻地闻闻绿草的清香„„耳边却还又荡漾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那感觉真好。”
3、总结卡片
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将自己常出现的问题总结、记录在卡片上,以便在下次作文时告诫自己,并可以此来修改作文。同时,也可收集生活中的文字片断,自我或与同学交流发现不足,加以修改。班上定期开展“我是小小评论家”的比赛活动,交流修改的心得,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不断提高修改能力。
在自主修改的过程中,要先扶后放,步步为赢。教师精批细改示范,让学生有样可学。再“半扶半放”,多用启发式语言质疑、点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文章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经常出示一些学生改得好的文章指导大家品析,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最后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改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读多思,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哪里有问题,怎样修改。并鼓励学生进行双向或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两性互动。自改能力强的可以介绍经验,谈谈“我是怎样改的”“我为什么这么改”。作文自改效果无论好与坏,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好的应予以表扬,不满意的也应该予以尊重。对暂时达不到要求的不能过多批评,以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增强信心,感受到喜悦,敢于继续尝试。
(三)、探索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的方式方法
1、构建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小组自主修改的模式 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达到习作的要求,教师往往不辞辛苦又是改又是删,又是添又是调,改出来的文章确实符合作文要求了,成了一篇“美文”,可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在越来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今天,这种老师包办代替、一改到底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现象无疑是对学生能力的低估,会扼杀学生的纠错能力,学生易养成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必然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
随着课题的研究,我们构建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小组自主修改的模式。如下图:
第四篇:小学生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论文编号:
2019年宁远省教育研究论文
学科类别:
小学语文
论文题目:
小学生习作评改现状简析及策略
作者姓名:
钟倩倩
作者单位: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湾井完全小学
专业职称:
小学一级教师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湾井镇湾井完全小学
邮
编:
425603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1327834249@qq.com
小学生习作评改现状简析及策略
小学语文
摘要: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一般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多数教师重视作前指导,在习作评改环节中,往往“以批代评“”以读代评”,忽视学生评改,导致收效甚微。习作评改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小学习作评改的效益是教师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把习作评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重视评改,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
习作;
评改。
一、小学习作评改的现状
新课程实施以来,习作教学,特别是在习作评改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教师翻开一篇习作,边看边改,从错别字、标点符号到语句、段落乃至篇章,都要逐一纠正,甚至帮助润色、补充内容,然后煞费苦心写上眉批和总批。评改习作耗费了教师大量脑力与体力。但是,据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调查发现,85%的学生最关心的只是习作分数或等级。对于评价,有75%的学生只是大概看一遍,但都不会去思考这些评语的真正意义,而25%的学生根本不看。面对这样的结果,教师们显得很无奈。要想摆脱这种局面,充分发挥习作评改的作用,真正实现以评促改,以改促写,寻求一条有效的习作评改之路迫在眉睫。
二、小学生习作评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认识出现误区
自古以来,学生的作文都由教师批改,因此许多地方依然亘古不变地延续着"生写师改"的老套模式.各级领导和家长都习惯地以为"精批细改"是教师负责的表现.大部分教师也都习惯这样做,不管教学工作多么忙碌紧张,都要面对"作文山",每天“挖山不止”,认为“改得越多,批得越多”,就是“精批细改”,以表工作认真的态度,从而就能得到教育行政管理者的认可或好评。
(二)评改主体错位
由于评改主体认识上出现误区,在作文教学中,当学生完成习作后,评改则成为了教师的“专利”,学生习作的好坏决定权在教师,而一些教师往往以成人的认知和写作能力去主宰小学生的习作。教师又是学生心中的“重要他人”,从而教师的评价在学生心里有着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依赖于教师的评价,认为写成文后不必再去下功夫,评改是教师的事。在这种评改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少自我反省、自我感悟、自我认识的机会,无形之中缺乏了自主评改的意识。
(三)评价方式笼统单一
教师评改学生的习作,就等于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由于大部分教师的批语的大众化、模式化、成人化,忽视了学生对文字好奇与好玩的心理特点,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再创造的能力。例如:对不够好的习作用“语句不通顺,中心不明确”、“错别字太多”、“层次不清楚”、“字迹欠清楚”等形式的批语充斥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本中,即使对好文章也只是“行文流畅,意到笔随”,“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用词准确生动”等等这类,都显得抽象,学生对这种技术性批语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及,不能领会,只留下一个模糊的感觉。
(四)评改居高临下,不平等
大部分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往往用自己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作品。希望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一篇佳作极品,要求中心明确、叙事清楚、语句通顺、文字优美、开篇新颖、引人注目、结尾点题、深化主题等等,做到十全十美,毫无缺陷。正如叶圣陶所说,在作文教学中“只顾到学生作好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缺乏“平等对话”式的作文批语,这就等于师生之间隔了一条宽宽的河,不能敞开心扉来交流,教师是居高临下“隔靴掻痒”,学生是谷底望天“隔岸观火”,达不到批改效果。
(五)学生无视老师的批改
面对作文本,学生的状态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又是良/B”;有的学生“耶!又是优/A”;有的学生根本不打开看看等级就塞进书包、抽屉了!大部分学生都无视教师含辛茹苦备注的那一个个的符号,一条条红线,一面面小红旗,无视教师精心写的批语,无视教师提出的修改建议,且很少有学生针对教师的建议自主修改习作,进行再设计。教师修改习作是大刀阔斧的改造,学生看见点评是呆若木鸡的无奈,教师的精心修改就那么付之东流。
(六)一味撒手,放任自流。
一些教师基于“新课标新理念”的要求,他们似乎开始着手培养学生评改习作的能力,一味撒手让学生自己修改,既不传授学生修改习作的一定方法(有的班级甚至连修改符号也未统一)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更没有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长期以来,学生敷衍塞责,马虎行事,改与不改差不了多少!岂来习作水平的提高?
(七)反馈周期长
一般一篇作文要两个星期才能有一次反馈,学生对作文的内容已经淡忘,兴奋点已经转移,即使教师精批细改,也难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导致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
三、小学习作评改的重要性
在从教的过程中,我发现现在小学生的习作量越来越大了,有大习作、小习作、练笔等等。我统计过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一周平均要写至少4篇习作。然而,在小学习作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习作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评改习作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学生对习作的评改视若无睹,大部分学生关心的是教师给的等级而不是老师写的评价。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习作的目的,长期已久学生对习作滋生了厌恶、恐惧之情。对写好习作缺乏内在动力,导致习作水平提高缓慢。虽然近年来,各级各类的优秀习作指导课、示范课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然而,作为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习作的评改,并没有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青睐”,大多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习作评改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还学生习作评改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习作评改的主人,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时代的要求。
(一)学生评改习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独挡一面的机会日益增多,对工作、生活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经验、体会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人们进行写作,并不断进行修改,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经验,情感。
(二)学生评改习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在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习作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
(三)学生评改习作是习作自身规律的必然要求。
习作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它需要通过内部言语来操作。因为习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也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基于习作的自身特点,因此,习作评改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学生是最具有权利的习作评改者,而教师的作用只是教给学生习作评改的方法。
(四)学生评改习作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篇习作是学生自己情感与思想的结晶,学生最清楚习作的内在。学生通过习作评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有效地小学习作评改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为什么教师的良苦用心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怎样的作文评改方式才能改变这一局面?以往,作文评改权一般由教师独揽,呈现出统一评改的单一模式。许多教师都认为,“精批细改”才算是负责任的教学行为。可是,对于教师“拼死拼活”改出的作文,大部分学生对评语简单过目,很少去琢磨其中透露出的问题。面对这种反复出现的现象,我认为,主要是教师在作文评改中忽视了写作主体——学生的地位,导致作文评改的低效,更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持续提高。怎样的作文评改方式既能把教师从愚公移山式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教师范改 学会自改。
第一阶段,教学评改课上,结合本次习作的重点要求,教给学生方法。在学习批改之前,首先要教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一次习作后教师可以在全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习作,通过投影,示范详细批改,教师必须正确统一的批改符号,尤其是删、添、调、改等常用的符号。培养学生见符号明意图的思考习惯和领悟能力。学习从字、词,句、标点方面进行推敲一段话的内容,以及错别字的辨析要求。从详细、照应、过渡等方面考虑文章的结构,从整体上判断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根据每次习作训练的重点,检查落实情况。写批语是批改中的一大难事,引导学生可以先从条文式的批语写起,首条评语要写出习作的主要内容,第二条就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进行,要一次一个重点,一作一得。然后逐步学会写综述式的批语。
学生学习自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开始阶段可按以下5个方面进行评改。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有没有错别字;4、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5、指出标点符号有没有用错。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这些基本要求。第二阶段再评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然后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1、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错别字和有语病的句子
2、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3、所选材料是否真实、典型;4、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每次写完习作后,让学生依照这些要求阅读自己的习作逐一检查评改。例如,在从教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在学生二年级时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一般情况下小作文都是自己先批改,找出错字、别字再交由老师批改。所以学生的自主修改能力有了提高,而且写错别字的现象出现的少了。
(二)互改、取长补短。
学生互改是在自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也要分阶段进行,开始阶段要求要低,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每次评改有侧重点,经过以上自改要求的单项训练后,再进行综合性的评改,包括文章中心,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行款格式,书写等方面的评改。对那些错别字、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进行修改;找出表达不准确或文理不清的地方;增补漏掉的字词;删去多余的字、词、句;调换一些字词的顺序;改换不恰当的词句,补出不够完整的句子。
学习互改习作前,要构建相应的学生批改习作小组。可以按座位划分小组4个人为一组,并选出习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实施互改时,参照前面的习作批改步骤作针对每次习作的重点和老师给出的评改重点及实施意见,有针对性的批改。例如,在写我的实习老师这篇习作时我将全班4个大组分为8个学习小组进行小组批改。然后我再随机抽4个学习小组的同学的作业进行检查。
(三)教师批改,突出重点,引导为主。
新课标要求,教师参与习作批改的角色要站在主导的位置上。在实施批改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做到短时高效,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评改主要给学生以示范作用。结合共性问题有效地指导学生评改。
(四)综合评改
综全评改以教师改、学生改、学生互改三种形式穿插进行,兼之以其他批改形式。像好朋友互评改,家长参与评改等。
(五)还可以采用骨干学生评改,一对一评改,共同批改等等方式进行评改习作。
以上五种的批改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灵活选取两三种适合自己班级情况的批改方法,行之有效的坚持下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总结
习作评改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艺术需要创新。我们应该做好指导和促进工作,坚持新课标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自我能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薛丽.《例谈习作评改指导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2009.(2),132-147.[2]王家生.《让学生成为习作评改的主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2):17-28.[3]陈继霞.重视习作评改提高写作能力[N].济宁日报.2010
-03-17(04).
第五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讲、问为主的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对此,我浅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其次,精心设计好导语。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我在上《燕子》一课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最最喜欢的小燕子。学生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燕子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另外,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高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教《三顾茅庐》后,开展一个“小小人物评论会”,既发挥集体的智慧,又培养团结协作能力。教《日月潭的传说》时,安排学生分男女两组开展复述比赛,分片段抽签进行,大家情绪高涨,越比越放得开。不少同学对人物的神态、语气把握十分准确。
还有,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如“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有一位老师上《小稻秧脱险记》一课,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对“有气无力”的杂草的理解。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撒的农药还不够多,杂草还很有精神。”第二位读得有进步,她就说:“哦,倒了一大片了。”第三个情感到了位她评道:“呀,这下杂草全完蛋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学得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没有读书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亲近阅读,热爱读书,把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我在班上建了一个班级图书角,要求学生精心选择一本自己读过的好书来与同学们共享。我还在班上开展了“好书介绍”、“比一比谁读的书多”等活动,学生们的读书热情高涨。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说:有的电视节目看起来很吸引人,但对学习帮助不大,还不如安安静静读一本好书。
二、放开双手,教给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学习中往往存在“你一说我就明白,可一做题就糊涂”的状况,问题在于教师不敢放开双手,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让学生自己去读书。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吸收课文里的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者基于原有经验,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头脑储存的相似的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其认识和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认知水平自已去读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情感。教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时,我们不妨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自由说:你知道了什么?虽然,孩子们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远没有老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完美,有的甚至与文章相差甚远。但它比老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问题,总结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强得多。因为,前者是孩子们细心阅读,认真思考的成果。所以,课堂上,我们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把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大胆地说一说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2、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如我校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非常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整堂课采用“自学理解→朗读→评议→再朗读→再评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语言文字。同时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成为评价者,评价自我、评价伙伴、评价老师、评价教材。在评价中得到反馈,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课堂空白,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发现问题后思考问题的时间。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3、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学习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巧的方法,也容易掌握事物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当一名发现者、探索者,在读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见,见中有异,异中求新,进行自我发现学习。如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还想了解什么?这样及时反馈,效果极佳。学生根据已有认知水平,畅所欲言,不仅明白阿联酋人民为了创造美好的环境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还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表现为自我设计、自我尝试、自我领悟。离开这些环节,自主发展就没有了凭借,教师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动机,形成需要,产生内驱力,使学生越学越愿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认识,形成自主意识,使学生越学越会学;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悟性,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富有灵性和独创精神。春天到了,让孩子们自己尝试放风筝,在放风筝中,孩子们了解了放风筝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了一些放见筝的基本技巧,通过放风筝,发现风筝飞不上天,或风筝在天上打转、跌落等许多问题。产生了问题,就迫使孩子们去阅读资料,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彻底解放思想,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孩子们是很有创造性的。
三、开展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活动方式:
1、体验表演。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执教《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以六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合作,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然后写成剧本形式。还要求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最佳剧本、最佳形象、最具创意等等,教学效果较好。因为要演,学生得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因为要写,学生得仔细认真而且自觉自主地读课文;因为要评,表演时学生得认真欣赏,整个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且热情高。
2、趣味竞赛。
有计划地、适当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既能考察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和积极性有促进作用。这类活动如词语擂台赛、即兴发言赛、辩论赛、读书知识竞赛等等。这些竞赛不是选拔赛,所以我从不采用淘汰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注重其趣味性和灵活性,使大多数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主动参与的兴趣。在教学《东方之珠》一文时,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把全班分成“海洋公园队”和“沙滩队”两大阵营。然后告诉学生:两个队就是两支导游队伍,哪个队能把自己的景物介绍得绘声绘色、吸引人,那么,游客们就跟着他们去旅游。这样一来,学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景点的特色。学生有的说,有的读,有的介绍图片,有的展示录像材料……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
3、快乐游戏。游戏式的语文活动可将语文知识融于游戏当中,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学生在动态组合中开展活动,不受整齐划一的课桌椅的约束。如成语会、古诗会、唱歌会等。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一起唱著名歌唱家腾格而唱的歌曲——《神奇的九寨沟》。学生随着歌声飘呀飘,他们的思绪来到了九寨沟。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感怎么会不投入;学生想象的翅膀怎么会不打开;学生学习的潜能怎么会不被激发。用音乐、歌曲这样一种学生熟知的艺术方式来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对激荡学生的情感,展开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4、实践活动。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活动是不受教材、地点限制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有:上街找错别字、写调查报告、记观察日记等。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比如《草船借箭》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活动方式很多,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多多益善,因为它好比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