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论文[精选多篇]

时间:2019-11-13 15:0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论文》。

第一篇:工业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论文

为满足工业热电阻自动检定需求,通过对工业热电阻检定系统和检定方法的分析,设计和开发一套工业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软件。以.NET Framework 4.0为开发平台,采用c/s结构以及C#开发语言完成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经测试,该软件能实现自动控温、自动判断恒温条件、自动采集和记录测量数据、自动计算、自动生成原始记录和证书,并且能完成标准器、检定人员、原始记录以及证书的有效管理。

引言

工业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计量器具。由于其测量准确、性能稳定、使用可靠、互换性好,在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中的应用极其广泛,提高工业热电阻检定结果的准确度和检定工作的效率对工业发展极其重要。为此,国内外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国外主要采用自动检定系统对工业热电阻进行检定;国内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还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工业热电阻检定。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部分企业或研究院所研制出了能满足检定要求的自动检定系统,但价格昂贵,而且不对外开放,实验室人员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改进。因此,为提高自动检定系统的性价比,满足实验室检定需求,完善系统软件的数据管理功能,本文设计和开发了工业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软件。系统组成结构及基本功能

1.1 系统组成结构

工业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由数据采集装置、自动控温装置、恒温设备、计算机、通用打印机和自主研发的专用软件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工作时,将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被检工业热电阻温度计一起插入恒温槽中,各传感器的引线按要求通过多通道传感器转接盒连接到多数据采集装置上,连接控温仪与恒温槽,数据采集装置和控温仪通过RS-232接口与计算机连接。系统软件通过RS-232通信端口向控温仪发送控温指令,向数据采集装置发送指令采集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值,并判断叵温槽槽温是否满足检定条件,如果不满足则继续当前温度的控温,如果满足则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向数据采集装置发送指令;数据采集装置按顺序读取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被检温度计的值,并通过串口将测量值传给计算机,同时由系统软件进行测量数据的保存和处理。然后控制下一个温度点,重复上述工作,直到完成所有设置的检定温度点后,通过软件生成检定证书,从而实现工业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的自动检定。

1.2 系统基本功能

1)可对不同分度号和不同线制的工业热电阻进行检定。

2)系统的控温设备和数据采集可采用手动或自动方式。

3)系统软件能够自动扫描控温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对应的RS-232端口号,设置数据采集装置的采样参数;同时能对标准器和检定人员进行管理;具备显示恒温设备控温曲线、设定温度、实际温度、实时测量的电势值或电阻值、波动度、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当前状态等信息的功能,并能实时显示循环采样数据。

4)具有断电保护功能,软件在非正常退出的情况下,可以自动保存当前状态和检定数据,重启系统后能够继续当前检定任务。

5)能够自动完成工业热电阻检定,自动控温、自动判断恒温条件、自动采集和记录测量数据、自动计算、自动生成原始记录和证书。

6)能够查询历史记录和证书。系统硬件介绍

系统硬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装置、自动控温装置两部分。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器和低热电势转换开关。数据采集器用来接收计算机发送的指令,然后按指令进行测量设置,并将测量得到的数据传送给计算机由软件进行相关处理。选用2700数据采集器和7700开关模块组成系统数据采集装置。

自动控温装置用于接收计算机的控温指令,实现系统恒温槽和检定炉的温度控制和超温保护。系统温度控制装置由宇电五位数字表、固态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等组成。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部分采用C/S模式开发,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Visual Studi02010作为开发工具,NETFrame work4.0作为开发平台,结合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发一套能实现温度传感器检定系统自动控温、自动检定和自动分析处理数据的软件。

3.1 软件功能结构

软件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检定任务和检定结果3个功能模块,其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系统管理部分主要完成标准器管理、通信设置、采样设置和人员管理。检定任务部分主要完成被检温度计信息录入、检定温度点设置、标准器选择、检定项目设置、通道扫描测试以及检定任务的执行。检定结果部分主要完成检定记录查询、生成原始记录和检定、校准证书。

用户打开系统软件,首先进行通信参数、控温参数和数据采集相关参数的设置,然后开始检定任务信息设置,包括录入被检温度计信息、设置检定项目及恒温性能参数、设置检定温度点、选择标准器,然后测试系统连接数据采集通道直到所有通道状态正常,方可开始执行检定任务。检定任务完成后控制恒温设备的温度,达到稳定和检定条件后,保温并巡回检定各被检温度传感器数据,检定完成后自动保存并处理测量数据。

3.2 软件详细设计

3.2.1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部分主要完成通信设置、标准器管理、采样设置和人员管理。通信设置主要完成上位机与控温仪、数字多用表通信连接参数设置,上位机通过串口线将控温仪和2700数字多用表连接。系统能够自动扫描每个设备对应的串口号,扫描过程中界面为灰色提示用户等待,计算机逐个扫描串口,完成后显示于界面中。系统能自动记录用户上次的配置信息,保存于xml配置文件,并在用户下次开启本系统时默认显示该配置信息。需要设置的通信参数有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握手协议,主要实现对标准器信息的创建、更新、删除功能。用户可新增标准器信息,所有录入的标准器在列表中显示,用户可以选中列表中任一行,该行标准器信息自动显示在参数控件中,用户可编辑该参数进行标准器信息的修改,或选中某一行信息进行删除。系统根据标准器的有效期自动判断到期时间,并提前一个月提示检定人员送检。采样设置模块主要完成数据采集装置采样频率、单点采样次数、控温阶段采样间隔和保温阶段采样间隔设置。人员管理模块主要完成检定人员和核验人员信息新增、修改、删除以及资质到期提示。

3.2.2 检定任务模块

检定任务部分主要完成被检温度计信息录入、检定温度点设置、标准器选择、检定项目设置、通道扫描测试以及检定任务的执行。用户进入检定任务模块后,首先录入被检温度计信息,然后设置检定项目和对应的恒温性能参数,设定被检温度点、选择使用的标准器,这些信息配置完成后,可以进行通道测试。检定任务开始后,首先向控温仪发送控温指令,然后采集标准器的数据,实时显示控温曲线,同时判断是否满足检定条件,当满足条件时,则开始按照规程测量标准器和被检温度计电阻值。在检定过程中,系统实时显示标准器和被检温度计测量值。检定任务完成后,系统停止控温和数据采集。其流程如图3所示。

3.2.3 检定结果模块

检定结果部分主要完成检定记录查询、生成原始记录和检定、校准证书。用户可以输入检定时间段、检定记录编号、被检温度计出厂编号、送检单位查询历史检定记录,记录显示于列表中。用户可以选择一个记录编号生成该批检定的原始记录,选择某一支温度计编号生成该支温度计的检定和校准证书。证书生成是根据选择的温度计编号查询相关数据库,并按照检定结果计算方法得出检定结果,然后将相关数据填充到证书模板,导出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检定结果计算及判断流程如图4所示。系统测试结果

经测试,本系统满足JJG 229——2010《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JJF 1098——2003《热电偶、热电阻自动测量系统校准规范》的要求,系统运行良好,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误差。系统实现的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系统执行检定任务时,软件可实时显示控温曲线、设定温度、实际温度、实际测量值、十分钟波动度以及任务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当前状态等信息。通过输入检定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或者检定记录编号、温度计编号、送检单位信息可以查询历史检定记录,可选择某一记录编号生成对应的原始记录和证书。结束语

本文开发的工业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软件,界面易用、操作步骤简单,能实现自动控温、自动判断恒温条件、自动采集和记录测量数据、自动计算、自动生成原始记录和证书、可查询原始记录和证书等功能。此外,系统软件提供的标准器、人员资质到期提示功能以及形成的原始记录和证书数据库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有效和规范。且该系统总体价格相对较低,在技术指标和性能上能满足国家相关检定规程要求,能实现工业热电阻的自动检定。

第二篇:《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系统设计

《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系统设计

摘 要:《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的课程系统,可以有效实现课程管理、资源管理、课程活动、用户管理,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课程任务的系统化分析和设计。

关键词:教育软件;网络课程;管理;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7-0093-04

一、概述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是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1]相对于传统的教材,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交互性强、反馈及时以及共享性等特点。《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因此,其内容设计和结构规划既要全面反映课程内容,又要适合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特点,并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辅助平台。鉴于此,《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

(1)依托网络课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等优点构建多功能学习环境。与传统课程相比,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与共享性等优点。本网络课程系统提供了个人管理、资源下载、在线交流、课程项目、在线考试等多种功能特性,此系统的功能特性就是利用网络课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等优点构建网络课程。充分体现了网络课程的优点,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师生之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2)利用网络课程系统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目的。由于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等优点,因此网络课程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平台。本网络课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教材和学习资源。

(3)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课程相比,网络课程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网络课程系统中就包括了教学资源电子课件和课程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教材。

(4)学习评价设计(作业系统、在线测试、练习题)随时检测学习效果,实现自我评价,随时得到反馈。本网络课程系统包括了学习评价功能,主要有作业系统、在线测试和习题演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和自我检测的平台。

(5)实现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网络课程的交互,是网络课程的核心环节,能够给学生与教师提供及时、方便的沟通环境。本网络课程系统包括了在线答疑、常见问题、BBS等多种交互模块,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6)符合网络教学、学习规律和使用对象――学生的特征。网络课程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评价网络课程的好坏,最重要指标是该网络课程是否符合学生特征。本网络课程系统的开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二、《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系统的设计原则

《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系统的开发在吸收上述网络课程优点的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1.专业性原则

网络课程是一个以提供学习资源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符合专业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充分发挥网络的优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专业知识及其拓展材料,争取做到学生的学习脱离于传统教室的讲授学习却又不脱离课程专业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2.导航明确性原则

由于网络课程信息量巨大,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复杂,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尽量为学生创造便捷的学习条件。那么设计清晰、明确、简洁的导航显得尤为重要,本系统在导航设计过程中将力求结构清晰、交互生动形象、逻辑结构合理、链接方便,从而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第一时间内找到自己学习的内容。

3.交流互动性原则

网络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能够体现强烈的人机交互、师生互动和生生交互等交流活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的同时又不失为学生提供强大的交流平台,使学生随时可以获得所需的帮助。

4.操作性强原则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网络课程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提供简单明了、方便快捷的操作,将重点内容放到显眼的位置,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学生再有其它过多的辅助操作步骤要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便捷顺畅的学习流程。

三、《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系统的设计思路

考虑到网络课程的全面性与交互性,在系统设计时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尽量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在系统上完成。系统的全面性决定了网络课程对教学过程深入的程度,本系统主要分为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互动建设。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课后巩固以及教学评价都在系统上完成。系统的交互性决定了课程中师生互动的程度,本系统包含了教学答疑、常见问题、课程项目以及在线考试等功能,能及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的平台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教师也能通过互动环节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能获得更好的反馈信息。

在人员管理模块中,本系统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即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为了便于管理,该系统将教师设置为课程主讲教师和课程团队教师两个角色,其中课程主讲教师既是本门课程的教师,又具有课程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功能。由于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很强,所以本系统将课程负责人设为管理员,由课程负责人来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网络课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网络课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者有系统的建构思想,对系统中各个环节、功能模块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考虑不同角色的需要,分析使用者的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和开发一套操作简单、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的网络课程。

1.整体框架及功能设计

本系统将整个网络课程划分为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互动建设四大功能模块,以及相应的后台管理模块。其结构如图1所示。

(1)课程内容建设

课程内容建设是本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包括课程大纲、课程内容、习题演练、在线考试、参考资料五个功能模块。课程大纲是描述本门课程的学习框架以及学习的总目标,其中包括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课程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每一个章节都包含了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相关资源等信息。习题演练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后巩固知识点的平台。参考资料列出了本门课程中部分知识点的参考出处,学生可以查找这些参考资料,从而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在线考试是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学习了课程内容之后,可以通过在线考试来检测和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考试这一环节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对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2)课程团队建设

课程团队是教授此门课程的所有教师团队,它包括课程负责人、课程团队两个模块。课程负责人是本门课程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课程团队中的领导者。课程团队中展示了本门课程授课教师的相关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模块了解教师的一些相关信息。

(3)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对课程主体的补充,同时也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的平台。本模块包括课程项目、教学录像、电子课件、学生作品和资源下载五个模块。

a.课程项目是学生协作学习的展现平台,教师根据学生的特征,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行分组;然后教师根据小组的特征给每一小组分配不同的项目。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要求,最后上传项目成果。

b.教学录像为学生提供课堂再现,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以便充分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

c.学生作品是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自己完成并上传的学习作品,是学生作品的展示平台,也是学生资源的共享平台。在学生作品模块中,提供了作品检索和作品统计功能,这样方便了学生检索作品。

d.资源下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源,资源下载模块将资源按不同的分类进行显示,同时也提供了资源检索功能,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进行资源的检索。

(4)教学互动建设

教学互动是课程学习中的必要环节,教学互动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沟通互动。教学互动包括课程公告、教学答疑、常见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公告给学生提供最新的课程信息,提醒学生按时完成课程要求。教学答疑环节是教师与学生在线交流的平台,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在教学答疑中给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登录之后可以给相关问题做出解答。常见问题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把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5)后台管理模块

网站系统后台是管理员维护网站功能以及网站信息的平台。本系统是一个网络课程网站,为了达到系统的要求,本系统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包括系统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

a.管理员管理

管理员负责整个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拥有最高权限。本网络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很强,因此本系统的管理员是本门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其主要功能的体现有:在课程内容上对一些大纲、资料等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维护;在课程团队上对一些课程的团队以及负责人的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维护以及人员的审核;在课程资料项目的管理中首先是对本门课程进行立项、分配课程小组以及安排小组组长、给小组分配课程项目后对项目作品的审核等,还包括对项目、小组及小组成员进行修改、删除、审核等;在教学互动中,可以公布一些课程公告,对常见问题和教学答疑进行管理,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管理。

b.教师管理

为了使本系统信息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系统为教师分配了较高的管理权限,除了用户设置管理里面的教师管理功能和系统安全管理功能外,教师管理还具有管理员管理的其他所有功能。

c.学生个人管理

学生可以在系统中完成相应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任务。其主要功能包括:对个人信息、资料的修改上传,查看课程及分组情况,并能进行在线考试和对自己的成绩进行查询。

2.系统UML建模

数据建模语言是从项目工程中引入的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正在开发的平台,理清设计思路,并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系统平台的结构和功能。本系统采用基于UML模型建模语言,UML模型包括用例图、时序图和活动图等。

(1)用例图

用例图是用于描述用户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它表示系统能够给用户提供的操作。在绘制用例图时首先要确定参与者,也就是使用此系统的人或事物,通常包括三大类:使用者、管理者和应用程序接口,在本系统中包括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其次是要明确系统用例,也就是系统给操作者提供什么样的使用操作。学生用例图如图2所示。

(2)时序图

时序图是指按时间的顺序描述系统各个元素之间的交互顺序,网络课程的时序图主要有:①管理员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的时序图;②课程内容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的时序图;③课程公告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的时序图;④教师和管理员对课程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的时序图;⑤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以及查看的时序图等等。以上时序图的设计方法大致相同,本文以管理员对课程大纲的添加、修改、删除为例说明网络课程系统设计中时序图的创建过程。如图3所示为管理员添加课程大纲时序图,管理员首先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后台,进入后单击添加课程大纲菜单,输入添加课程大纲信息,然后点击添加将输入的课程大纲信息提交给数据库模块进行添加处理,最后平台会弹出添加成功提示信息,这样一个添加课程大纲的时序图就完成了。

(3)活动图

活动图是用来描述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当系统中的操作步骤比较多时,活动图就可以清晰地显示各个步骤的先后顺序,使用者只要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结果,学生子系统的活动如图4所示。

3.技术的应用

本系统采用ASP技术作为开发工具,使用SQL作为数据库,运用VBScript、JavaScript脚本实现语言,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设计。本系统是以课程为中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生和教师登录之后,就可以对系统进行相关操作。以下以课程项目实现为例,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课程项目模块主要是针对课程小组活动设计的。当某个班需要进行分组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在后台将班级按照随机或者指定的方式进行分组。如果是随机分组,教师只需要将每组最多和最少人数输入系统,系统将会自动完成分组;如果是指定分组方式,教师可以按照课程项目需要分组,并且可以指定每组人数、负责人和设定每组的活动项目名称和内容。另外,该模块还具有对选修相同课程的学生之间进行班级间的自由成组功能,他们可以依据个人喜好和需要自由成组,只要双方课程中的某一个教师审核通过即可。在课程项目中,小组成员自动组成讨论小组,可以发表言论,建立小组成果展示区等。

五、小结

本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课程要求,实现了《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同时还将协作学习模式融入到本课程当中。系统中的课程项目以及在线考试是本系统特设功能模块,课程项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小组协作学习的平台,在线考试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平台,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平台。本系统在某高校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的《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中使用了5年,获得了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本系统虽然给教师以及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但是在评价方式上没有充分考虑到评价的多样性与全面性,虽然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以及在线测试评价,但是它们之间联系不够充分,无法形成一个总体性的评价。下一步工作将是完善系统的评价功能,使教师能够充分而又方便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增加教学互动方式,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师生交流方式更为多样。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王志军.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3]新艺科技.DreamweaverCS3超酷网页设计CSS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4]李文光,吴紫佩.“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整体规划设计与开发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4(4):57-60.[5]方美玉.基于ASP的网络课程的开发架构与实现[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1):50-55.[6]纪永毅,黄建军.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5):51-53.[7]李仕梅,龚盛昭.基于Web 技术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维护[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9-11.[8]施庆平.网络课程开发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6(26):103-105.[9]张红艳.基于分层目标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4),95-98.[10]王国华,俞树煜,李亮,梁胜男.基于微型学习理念的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与实现──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4(4):89-94.[11]武燕平,金玉.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研究――以《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0):20-22.(编辑:王天鹏)

第三篇:电力监控系统软件设计开发计划书

电力监控系统软件开发计划书

项目名称:电力监控系统软件 小组编号: 15 版本号: v1.0 评审日期:2007-5-10软件开发计划书 1.概述

电力监控系统是指通过串口与上位机通信,遵从自定的通信协议,实现监测数据的交换与监测数据显示和监测数据的控制.软件系统采用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1.1 目的

通过书写开发计划文档,开发小组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发活动。这样,小组在开发的过程中有章可循,否则会造成混乱而且低的工作效率。1.2 项目范围

本项目负责项目生命周期模型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原型编码阶段。

2.角色与人员分工 2.1 基本信息

个人详细的任务分工在后面进度计划中描述,这里仅仅说明成员在本项目中担任的角色 人员 角色 职责

孙晓凡 项目经理 管理负责整个项目,协同开发 赵勇 系统分析员 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 赵勇 程序员 编程实现原型 赵勇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管理 2.2 假设和约束 假设:

(1)需求比较稳定;(2)项目人员按时到位;

(3)项目中遇到的所有新技术能顺利得到解决;

约束:软件需求文档中描述的需求都能实现,保证项目工期 2.3 关键里程碑及其提交产品

里程碑名称 产品名称 提交日期 责任人

对象系统需求规格基线 《用户需求说明书》 2007.5.20 赵勇 对象系统设计规格基线 《软件设计说明书》 2007.5.29赵勇 测试要求 《测试计划》 2007.9.17 赵勇

软件使用说明 《软件使用说明书》 2007.11.27 赵勇

程序包及程序框架文档 程序包以及程序框架文档 2007.11.27 赵勇 3.项目计划

3.1 项目开发过程选择 小组开发所用的开发过程

1)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中的迭代开发。2)结构化开发方法中的瀑布模型。3.2 项目估算 3.1.1 工作量估算

Stage Percentage of Effort Effort(Person-Hours)需求获取 4 8 需求分析 20 20 设计 40 30 实现(含编程,测试)20 20 项目管理 8 10 其它 4 8 总计 100 96 3.1.2 进度估算

2007-5-20 ~ 2007-6-20 给出详细设计文档草版,模块的具体解析,各模块的接口定义。

2007-6-20 ~ 2007-8-20 实现基本的框架,基本功能实现,给出详细设计文档修正版。

2007-8-20 ~ 2007-11-27

实现全部功能,项目的基本完成给出详细设计文档最终版,及使用手册。

第四篇: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

题型:

填空(20分)翻译(20分)简答(30分)论述(15分)设计(15分)

一、关于ppt的论述和设计 1.设计一个最优化的ppt操作步骤

(1)设置风格。包括设置页面比例,背景,主题,母版,幻灯片的切换,幻灯片内的动画效果。(2)输入信息。

简洁的文字可以有效的传递信息。

一张好看的图片胜过千言万语。

图表和SmartArt让观众一目了然。

悦耳动听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适当的视频和Flash是不错的调料。(3)美化页面。

序号和项目符号不能并存。

字体选择要注意,最好不用宋。

字号过小,无法传递信息。

字色过杂,画面较乱。(4)修改效果。

2.做一个简单的二维动画。(文字与图结合说明)3.做一个简单的电子相册。(几百张)

(1)打开ppt,把要做成电子相册的图片导入ppt。点击菜单栏“插入”-“相册”,从本地磁盘批量选中照片。

(2)调整背景。为避免背景单调,可以调整背景的颜色或在背景格式设置中插入背景图片,应用于所有的幻灯片。

(3)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为随机,并应用于所有幻灯片。

若有更为具体的要求,可以具体的为某张幻灯片加上特定的动画效果。

(4)插入音乐。动画设计好后,点击菜单栏“插入”-“声音”,为相册加入一段动听的音乐。

(5)保存本相册,即可进行幻灯片的放映。4.如何给视频加字幕

(1)打开ppt,执行“插入”菜单项找到“媒体”组中的“视频”,在打开的窗口对话框中选中即将要插入的视频,然后点击“插入”。(2)如果插入的视频后尺寸不太大,我们点击视频的四边有出现一些小方块,把视频的尺寸拉扯到覆盖整个幻灯片。

(3)点击视频,执行“播放”菜单项的“视频选项”菜单组,将“开始”改为“自动”,即让我们的视频自动播放。

(4)现在来插入字幕,点击菜单项“插入”的“文本框”绘画一个在视频左侧的文本框,把要添加的字幕信息输入,让字幕显示成一行就行。

(5)设置让字幕滚动起来,点击字幕文本框,选择菜单项“动画”,给该文本框添加“飞入”的自定义动画,“效果选项”为“向右侧”。(6)执行“动画窗格”命令打开“动画窗格”窗口,右击文本动画,设置“从上一项开始”以及选择“效果选项”,在效果选项对话框里面选择“计时”,设置期间为“03:00 秒”(即三分钟,这里看你的视频长度决定),然后确定。

(7)字幕已经添加完成,保存ppt即可。5.人们使用ppt的主要问题:(合理陈述即可)

①认为ppt是发言稿;②背景和文字混色;③图表曲线复杂; ④堆积过多元素;⑤使用标准模板。6.如何更好的开发ppt:(合理陈述即可)①整体设计;②简洁就是美;③打造个性化模板;④调配色彩; ⑤突出重点文本;⑥图文并茂;⑦精制图表;⑧讲究布局; ⑨不断提高; 二、六个简单回答的问题 1.使用文本的基本要求

简明——文本内容应重点突出,段落层次清楚,标题鲜明在满足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简短

衔接——从一个题目到另一个题目之问的转换应能使学习者保持思维的连续和流畅

清晰——表述要准确,避免使用有歧义的语言

规范——使用正确的语法、书写、拼写、标点符号等.使用变形的艺 术字时应易于识别

适合学习者阅读水平——编制教学软件时应参考同一水平文字教材的语言表达

2.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使用图像和动画的目的

(1)作为主要信息。学习内容的形象性和空间性越强,越需要结合图像和动画呈现。

(2)用作类比。把抽象的概念视觉化,帮助理解和记忆。(3)用于组织信息。用时间线、流程图、关系图、地图等,表示主题之间的关系、活动变化过程、事物的逻辑结构等。

(4)作为线索。用图像使学习者注意某些重要信息,然后进一步详细了解,这种用法常常与链接、翻页相结合。

(5)用作反馈信息。在练习、指导等类型的教学软件中,用图像或动画对学生的反应表示肯定或否定。3.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中的三要素

(1)标准。标准是一个好的项目的起点和基础,规定了制作人员持续努力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标准的建立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由制作人员提出来的,制作人员都知道质量标准,并且全程遵守。第二,由用户提出的,往往较具体。

(2)评价。进行全程评价关系着项目的质量,只有通过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反复的设想、试验、评价、修改,使每一步工作都符合质量,才能使产品具有高质量。

(3)管理。成功与否的项目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对整个教学软件制作项目的资源,经费,时间等都要从始至终严格控制,进行科学的管理,否则项目容易偏离预定计划和标准。4.CAI的五种不同的学习策略(1)继续:呈现新的教学信息(2)复习:呈现同样的或类似的信息

(3)补习:提供与刚才内容有关的更详细的说明材料信息(4)提示:提供启发信息,再呈现刚才呈现的问题,让学习者反应(5)测验:提供小测验,检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通常课后进行 5.图形和图像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优势与不足 A.图形

优势:概括力强、产生联想、象征意义

劣势:①相对于真实的事物,图形具有一定的设计色彩和归纳概括,在外观表现上和具体事物存在差异; ②过于复杂的图形会让人很难抓住要点; ③每个人对图片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④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对图片也有不同的理解; B.图像

优势:①表现物品或者信息是接近真实的,具有很形象的说服力 ②在表现上具有引导人们联想的功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劣势:①图像采集的条件要求高

②过多的图像和视觉元素容易冲淡主题。

6.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中设计和开发阶段的基本任务:

A.设计阶段:①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软件内容、任务和概念分析)②确定教学软件结构(确定学习类型、选择教学软件类型、决定软件教学因素的使用、描述教学软件顺序)③制作教学软件原型 ④创作流程图 ⑤创作故事板

⑥编写音频和视频素材脚本

B.开发阶段:①多媒体素材制作(准备文本元素、创作图像和动画、制作视频和音频)

②教学软件集成(教学软件集成工具的分析与选择、教学软件集成的过程、教学软件集成的管理)③编写使用手册

④测试与评价(项目组测试、学习者试用、总结性评价)三、八个专业术语

CMI:计算机管理教学(Computer Managed Instruction)CBE: 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L:计算机辅助学习(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CBLR :计算机化的学习资源(Computer-based Learning Resources)CBI: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CSC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

CSCW: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ing)

四.一堆要记忆的知识点 1.五代媒体和媒体发展的五阶段。五代媒体:

(1)报纸、杂志(2)广播(3)电视(4)互联网(5)手机终端 五阶段:语言,文字,印刷,电子,数字。2.信息技术领域的媒体。

文本,图像,图形,动画,视频,声音 3.国际电联对媒体的五种分类

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4.多媒体技术包括哪七类技术

音频技术,视频技术,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大容量光存储技术,超文本超媒体技术,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 5.多媒体在艺术中的六种用途

网页设计,企业宣传,电子杂志,电子楼书,游戏界面,媒体工具,手机界面,教学软件。6.3as说和3L说

3as说:Computer as tutor——导师 Computer as tutee——学员 Computer as tool——工具

3L说:Learning through computer——学习资源 Learning with computer——学习工具 Learning about computer——学习对象 7.视频与音频文件常见格式

视频:AVI、RM、WMV、MOV、SWF、FLV、MP4、MPEG、DAT 音频:波形音频文件、MP3音频文、WMA音频文件、WAV音频文件、MIDI音频文件、REAL MEDIA音频文件等 8.CAI系统的组成:硬件、软件、课件 9.课件、软件与工具的区别

课件是针对具体的课程设计,内容特定的计算机软件。学习工具是支持学习活动的软件,与内容无关。学习资源是课程论题以外的内容,与内容相关。10.多媒体著作系统的四种分类:

以图标对象为基础的多媒体著作系统(eg.Authorware)以时间序列为基础的多媒体著作系统(eg.Flash)以卡片或页面为基础的多媒体著作系统(eg.PowerPoint)以传统程序设计语言为基础的多媒体著作系统(eg.VB、C++)11.完整的MCAI课件的五部分:导入模块、控制模块、信息呈现、帮助模块、结束模块

12.多媒体作品中的声音类型:语音旁白、背景音乐、单音音响、动画短音

13.在多媒体作品中视频表现的劣势: ①文件信息量大 ②容易冲淡主题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实验报告

实验一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图文演示设计

一、实验目的: 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图文演示设计,综合运用图形图像、影音处理软件及Flash CS4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学习内容进行演示的设计与制作。

二、实验器材:多媒体计算机

三、学时分配: 8

四、实验地点:A301

五、实验内容: 实验主题:配乐诗朗诵 步骤:

1、建立课件场景

启动flash界面,选择新建flash文档,设置文档大小为500*400,背景色为“青色”,帧频为24fps

2、制作卷轴素材

(1)选择主菜单“文件”/“导入”/“导入到库”,从外部文件中导入准备好的画轴和画卷的图片素材。

(2)从“库”中拖入画卷图片,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其大小,放置在画幅中,形成画卷条幅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图2

3、创建向一侧展开的卷轴动画

(1)回到场景,修改图层1为“画卷”层。在“库”中把画卷元件拖入到场景中心,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其大小,并在第800帧插入帧。

(2)在“画卷”层左方新增一图层“左画轴”层。在“库”中把“画轴”元件拖入场景作为左画轴,放置在画卷左边缘,并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其大小适合画卷。(3)在“左画轴”层上方新增一图层“右画轴”层。同(2)方法制作“右画轴”,放置在紧贴左画轴右边位置,如图2所示。

(4)在“左画轴”层上第800帧插入帧,在“右画轴”层上第50帧插入关键帧,按住Shift键用鼠标把右画轴移动到画卷右侧边缘并与画卷对齐。选择“画轴”层上1-50帧序列中的任意帧,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传统补间”命令,为右画轴建立向右移动的补间动画,形成画轴展开,其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图4(5)在“画卷”层上方新增一图层“遮罩”层。在该层选用工具箱中“矩形”工具,在“属性”对话框上设置笔触颜色为“无色”,填充颜色为任意一种颜色。在场景中用鼠标拖出与画卷一样大小的矩形,覆盖画卷,作为画卷的遮罩。(6)选择“遮罩”层第1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缩至左画轴下。选择该层第50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横向扩大到下画轴下,形成从左到右的遮罩扩大式变形。在此层1-50帧序列应用“创建补间形状”,使遮罩矩形建立变形动画。

(7)选择“遮罩”层,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选择“遮罩层”命令,使矩形变成画卷的遮罩,实现遮罩层动画。由此打开画卷动画生成,画卷将同画轴移动而展开,其最终效果如图4所示。

4、添加按钮控制播放

在场景1时间轴上新建图层,命名为按钮,从主菜单“窗口-公共库”中选择合适的按钮,直接拖入场景,调整其大小,放在合适位置,如图5。

图5 图6

5、声音的加载(1)在主菜单中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库”命令,打开“导入到库”对话框,在此对话框浏览选择需要导入的声音素材,单击“打开”按钮即可将声音素材导入当前Flash文档的“库”中。

(2)在场景的时间轴上新建一图层并命名为“音乐层”,选择该层为当前层。在第50帧插入关键帧

(3)打开“库”对话框,选择需加载的声音文件,直接拖入舞台中,实现声音素材的场景加载。

6、文本的加载

(1)新建图层,并重命名“字幕”,根据音乐,在第51帧,输入文本“如梦令 李清照”,第110帧处插入关键帧,在第51帧和第110帧之间创建传统补间,第111帧插入空白关键帧,第168帧处插入帧。

(2)新建图层,命名为“遮罩2”,在“画卷”层上方新增一图层“遮罩2”层。在该层选用工具箱中“矩形”工具,在“属性”对话框上设置笔触颜色为“无色”,填充颜色为任意一种颜色。在场景中用鼠标拖出与画卷一样大小的矩形,覆盖画卷,作为画卷的遮罩。

(3)选择“遮罩2”层第51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缩至文本旁。选择该层第110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横向扩大到完全遮住文本,形成从左到右的遮罩扩大式变形。在此层51-110帧序列应用“创建补间形状”,使遮罩矩形建立变形动画。(4)根据声音起始位置,采用同样方法完成后面所有文本内容的操作。

(5)选择“遮罩2”层,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选择“遮罩层”命令,使矩形变成画卷的遮罩,实现遮罩层动画。由此打开画卷动画生成,画卷将同画轴移动而展开,其最终效果如图6所示。

7、测试影片并保存文件

(1)按Ctrl+Enter组合键测试影片动画(2)执行“文件|保存”命令保存作品

实验小结

在这次实验中,我不仅熟悉了图文创建环境,还学习到如何进行图形绘制与编辑,文本的创建与编辑,以及声音素材的添加。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更好地理解了Flash中显示图标的设置意义。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似简单的操作,当我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才发现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误。所以,这次的实验使我获益匪浅。

实验二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交互功能设计

一、实验目的: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交互功能设计,主要运用Flash CS4平台和AS编程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交互功能进行设计与开发。

二、实验器材:多媒体计算机

三、学时分配: 8

四、实验地点:A301

五、实验内容: 实验主题:心理测试 步骤:

1、创建新文档

启动flash界面,选择新建flash文档,设置文档大小为1024*768,背景色为“白色”,帧频为24fps

2、制作软件背景画面

将所找的位图素材导入到库,并拖放到“背景”图层,调整好大小,效果如图1

图1 图2

3、制作题目静态内容画面。

1)新建两个图层,并命名为“题目”和“脚本”。

2)单击“背景”图层,将该图层锁定,避免在以后的操作中移动该图层的内容。3)在“题目”图层的第1帧,单击“文本”工具按钮,编辑文本,效果如图2。

4、制作选择题选项按钮。1)选择“窗口|组件”命令,打开“组件”窗口,双击User Interface组件类,找出RadioButton,如图3所示,并分别拖放3个RadioButton按钮到舞台,分别对应A、B、C文字位置,并将其对齐,最终效果如图4

图3 图4 2)选择其中一个RadioButton组件,选择右边面板的“属性”选项卡,激活“组件检查器”面板,选择“参数”选项卡,将文本“A„„”对应的RadioButton组件的groupName属性设置为answer,删除label参数的值,同样对B、C选项做相同操作

5、制作选择后的反馈显示

单击“文本”图层,选择工具栏中的文本工具,设置属性为“动态文本”,将该文本的实例名称命名为“answer”,并对该文本框的字体设置相应的格式,效果如图5

图5 图6

6、利用ActionScript脚本语言设置问题选项点击动作行为

1)选择“脚本”图层的第一帧,并选择“窗口|动作”命令 2)在“动作-帧”面板中输入脚本代码,实现点击动作,如图6

7、添加背景音乐

将素材导入到库,直接拖入场景,在音乐结束位置,插入帧,其他图层也相应插入帧,如图7

图7 图8

8、测试影片并保存文件

(1)按Ctrl+Enter组合键测试影片动画,效果如图8(2)执行“文件|保存”命令保存作品

实验小结

这次实验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实验,我们通过搜索心理测试题,来做一个有交互性功能的Flash。该实验除了要求我们对图文创建和音乐背景添加的有一个更深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ActionScript脚本语言的学习。没有脚本语言的flash不能算一个真正的flash,而脚本语言的学习又有一定复杂性,所以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来学习脚本语言,真正学好Flash。

当前,很多产品都讲究交互设计这一功能,这种交互性给用户带来更多快捷和方便,非常符合用户的体验需求,尤其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这种交互性的Flash课件,明显比PPT有优势。Flash是交互式多媒体集成,既可以编制一个动画,也可以集合文本、图形、图像、音效、音乐等多种媒体,加上强大的交互式控制(包括按钮的多种动态变换、任意播放控制与跳转设置等等),完全可以用来独立编制多媒体课件,尤其是适合于编制积木式的小课件(演示、自学均可)。它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于Flash的脚本语言,我们更应该努力掌握好。

下载工业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论文[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论文[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EIT47402C 中文名称: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 英文名称: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const......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实验教案

    教育科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实验讲义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实验讲义 实验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图文演示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相......

    《生物信息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信息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陆枫,周艳红,邹昂 一、课程名称:生物信息软件设计与开发 Bioinformatics Software Design & Development 二、课程编码:0703631 三、学......

    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软件设计-本科论文(精)

    XXX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电机交流调速软件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教授 助理指导教师:副教授 二〇一一年六月 Xxx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国家队信息化平台数据库软件设计与开发合同

    项目名称:委 托 人:(甲方)研究开发人:(乙方)签订地点:省 (市)市、县(区)签订日期:年月日有效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填 表 说 明一、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国家队信息化平台的研究......

    体育竞赛管理与编排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

    摘要:为了对高校的体育竞赛进行高效、完善的管理,使用VisualStudio2008进行网站开发,C#作为后台开发语言,采用SQLServer2005建立和维护后台数据库,ASP.NET技术实现系统的开发,采用......

    培训与开发论文

    培训与开发论文一、培训与开发培训与开发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者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改善员工在现有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

    武胜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幼儿教育软件设计开发策略论文选题题目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武胜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幼儿教育软件|设计|开发|策略论文选题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