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稻常见病害防治技巧研究论文
我国的农业经济在快速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水稻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水稻的产量对我国农业经济有着突出的影响。但是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极容易会发生病害,水稻病害对于水稻的正常生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常见的水稻病害进行防治,提高水稻的产量。本文主要就是对稻曲病、立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等常见的水稻病害的防治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水稻的病害防治提供建议。
一、水稻常见病害
(一)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水稻立枯病的主要发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黄枯病,另外一种是青枯病,这两种发病形式存在着反应上的差异。青枯病是一种水稻生理性问题,主要的发病时间是在水稻秧田期间,而且在发病之后,水稻秧苗会呈现蘑菇形状的结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影响水稻的生长。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就是由于栽培人员并没有使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水稻的栽培,而且在水稻立枯病发生时间内,也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水稻黄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这种病害的出现会导致水稻秧苗容易萎缩、枯黄或者是折断,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从根部开始腐烂,这样就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稻曲病
水稻的稻曲病一般会发生在水稻的穗部,这主要是由于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从花穗阶段一直到乳熟阶段都有可能会发生稻曲病,稻曲病对于水稻的生长是极其不利的,而且稻曲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病菌感染所引起的,这样周边正常生长的水稻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导致植株的幼苗或者是茎部感染上病菌,稻曲病的出现严重的抑制了水稻幼苗的生长,影响水稻的产量。
(三)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稻病害,这种病害对于水稻的生长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在发生的时候,主要的危害特征就是会以幼虫的形式来对整个水稻的植株进行啃噬,呈管型状态,这样叶片上就会出现虫苞,而幼虫就会在虫苞内进行叶肉的啃咬。这种病害在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水稻出现大量的死亡,而且繁殖能力极强,幼虫有着比较旺盛的生长力,因此会对水稻植株产生极大的危害。
二、水稻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一)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首先,必须要保证水稻的种植区域有着良好的环境,还要保证水稻的通风性,能够使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其次,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土壤肥沃,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最后,水稻在进行移栽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是到有着合适的疏密度,这一疏密度就是稀密程度,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满足湿度与温度的要求,从而为水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化学防治。目前对于立枯病的防治药剂,主要包括苗病清、禾哭灵、育苗零药剂和广枯灵药剂等。不同的药剂对于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从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些药剂在药效和价格上也有着差异,综合考虑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是育苗零药剂和苗病清药剂。
(二)稻曲病
1)农业防治。首先在品种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抗病能力强、优质高产的品种,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稻曲病的发生率。其次,在育秧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的浇水施肥,保证通风性良好,还要对幼苗进行挑选保留强壮的幼苗。在插秧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栽植的密度,根据品种的特征来确定合理的密度,在一般的情况下,水稻种植是在45万-48万丛/hm2之间。最后,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氮、磷元素进行科学的控制,不能够使营养元素过量。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来对稻曲病进行防治。这种方法需要注意发病的时期,不同的时期要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剂的,根据生长情况和发病状态来确定使用哪一种药剂。有时尽管药剂相同,但是发病的轻重也存在着差异,因此药量也可能不同。如果稻曲病出现在植株的生长阶段,就可以根据说明书的要求使用瘟曲灵喷雾,浓度为20%,定期的进行喷洒,就可以消除稻曲病。但是也存在着特殊情况,如果遇到了连续阴雨天,那么药效就会降低,这样就必须要重新地喷洒瘟曲灵喷雾。
(三)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田间灌溉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适当进行露晒田,科学合理的施用肥料,提高水肥的有效性,避免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徒长贪青的问题。在田间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要对播种时期与苗床整顿使其加以重视,在选择科学、合理的水稻种植品种之后,适当的控制播种数量。在播种水稻之前,技术人员要重视苗床整顿工作,控制苗床的酸碱程度,尽量将其控制在4.5~5.5之间,保证水稻苗能够有效生长。对于药物管理工作,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营养调理剂、生根药剂等,预防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一旦发现有稻纵卷叶螟的植株,就要喷洒治疗药物,减少危害数量。2)化学药剂防治:目前,我国常用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化学药剂有博打乳油试剂1500倍液、威客达乳油药剂4000倍液、威远高甲维盐微乳剂药剂6000倍液等,农民可以根据虫害的发生的轻重程度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有效地防治方法进行预防。
三、结论
水稻病害是影响水稻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除以上几种水稻种植病害外,水稻在种植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病害,需要技术人员与防治人员全面分析病害发生原因,使用无公害水稻病害预防、治疗药物,进而提高水稻种植常见病害预防效率。必须要大力的推广水稻病害防治技术,减少病害的发生率,提高水稻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第二篇: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我国水稻虫害已知的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始终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抓手,采取了“分类指导,分区治理,科学用药,示范带动,应急控制,确保水稻、玉米生产安全”的策略,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病虫动态监测预报为先导,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基础,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环境相容性好的化学农药的综合配套技术,把病虫草害控制在最低限度,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大力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带动项目区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提高。在防治重点上,水稻重点抓好稻水象甲、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病害
(1)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稻瘟病的主要特征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慢性型、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丛现象。折断病株茎基部,用手挤压断口处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
防治措施:①选择抗病良种。②培育无病壮秧。③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以后看苗补肥,不要偏施或过迟施用氮肥,同时要浅水勤灌。④药剂防治:一是发病早期,每亩撒施1:3的草木灰及石灰粉,连续撒施几次;二是每亩用10%的杀枯净0.3—0.3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1)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又叫花脚杆、烂脚瘟。该病初发时,在稻株接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椭圆形暗绿色小斑,像开水烫了一样,病斑逐渐扩大,中间呈灰绿色或浅褐色,后变成灰白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呈褐色。防治方法:每亩用5%的井冈霉素O.2—0.25千克兑水75千克喷洒。
(2)立枯病一般发生在水稻苗期,导致水稻死苗。立枯病引起的病苗多在2-3叶期,发生部位在秧苗基部,叶片先停止吐水,随后心叶萎垂卷缩,全株逐渐枯黄,病秧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灰黑色的霉状物。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多福粉或50%福美双浸种48小时可预防立枯病;发病时用1:1:250的波尔多液喷洒进行防治。
2、水稻虫害
(1)稻水象甲检疫性害虫防治。药剂拌种,用5%丁硫百克威或30%的比虫啉药剂拌种,避免种子带虫卵等;在大田移栽前3-4天用丁硫百克威药剂对苗床防治,实现 “带药”移栽,减轻稻水象甲幼虫危害。用30%的比虫啉药剂兑水稀释后浸秧根,防治幼虫;针对苗期防治不到位或防治效果不好的田块,指导农民用丁硫百克威配制毒土撒于田块,毒杀稻水象甲。
(1)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但我们六广地区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也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 1千克拌细土30千克 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2)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面积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锌硫磷O.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 兑水50—60千克 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繁殖量大,生命力较强,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 兑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 兑水喷 洒。
(4)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第三篇: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我国水稻虫害已知的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始终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抓手,采取了“分类指导,分区治理,科学用药,示范带动,应急控制,确保水稻、玉米生产安全”的策略,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病虫动态监测预报为先导,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基础,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环境相容性好的化学农药的综合配套技术,把病虫草害控制在最低限度,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大力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带动项目区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提高。在防治重点上,水稻重点抓好稻水象甲、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病害(1)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稻瘟病的主要特征如下。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慢性型、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丛现象。折断病株茎基部,用手挤压断口处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
防治措施:①选择抗病良种。②培育无病壮秧。③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以后看苗补肥,不要偏施或过迟施用氮肥,同时要浅水勤灌。④药剂防治:一是发病早期,每亩撒施1:3的草木灰及石灰粉,连续撒施几次;二是每亩用10%的杀枯净0.3—0.3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1)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又叫花脚杆、烂脚瘟。该病初发时,在稻株接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椭圆形暗绿色小斑,像开水烫了一样,病斑逐渐扩大,中间呈灰绿色或浅褐色,后变成灰白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呈褐色。防治方法:每亩用5%的井冈霉素O.2—0.25千克兑水75千克喷洒。
(2)立枯病一般发生在水稻苗期,导致水稻死苗。立枯病引起的病苗多在2-3叶期,发生部位在秧苗基部,叶片先停止吐水,随后心叶萎垂卷缩,全株逐渐枯黄,病秧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灰黑色的霉状物。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多福粉或50%福美双浸种48小时可预防立枯病;发病时用1:1:250的波尔多液喷洒进行防治。
2、水稻虫害
(1)稻水象甲检疫性害虫防治。药剂拌种,用5%丁硫百克威或30%的比虫啉药剂
拌种,避免种子带虫卵等;在大田移栽前3-4天用丁硫百克威药剂对苗床防治,实现 “带药”移栽,减轻稻水象甲幼虫危害。用30%的比虫啉药剂兑水稀释后浸秧根,防治幼虫;针对苗期防治不到位或防治效果不好的田块,指导农民用丁硫百克威配制毒土撒于田块,毒杀稻水象甲。
(1)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但我们六广地区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也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 1千克拌细土30千克 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2)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面积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锌硫磷O.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 兑水50—60千克 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繁殖量大,生命力较强,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
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 兑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 兑水喷 洒。
(4)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第四篇: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以及防治药剂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以及防治药剂
在菜豆、黄瓜、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上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穿孔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茎基腐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疫病和细菌性条纹病等7种。
1、噻菌铜(龙克菌),国内仅有浙江龙湾化工独家登记并生产原药,农药制剂正式登记证号为PD20086024,在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时,按照500—600倍稀释喷雾或者灌根,是防治蔬菜(白菜、黄瓜)、果树(柑橘、桃树、猕猴桃)、果类(西瓜、甜瓜)和水稻等农作物细菌
性病害的新型理想药剂。
2、噻枯唑(叶枯唑),目前国内有45家企业51个登记证件。浙江龙湾化工日产95%叶枯唑原药3吨,农药制剂(叶青双)正式登记证号为PD85153—8,对水稻500倍稀释喷雾,对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有效。由于在水稻上登记时间超过20多年,水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抗药性,叶枯唑防治效果在不断地下降。由于登记企业过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非常混乱,其已处于没落状态。
3、氢氧化铜,国内有52家企业73个登记证件,但在水稻上未曾登记,在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瓜、辣椒和西瓜)、果树(柑橘、葡萄和荔枝)和烟草登记广泛,是常见的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无机铜制剂。在花期和幼果期比较敏感,不可与酸性农药混用,宜单独喷洒。与春雷霉素的
混剂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由于登记企业比较多,价格悬殊大,真假难辩,市场也极其混乱。
4、乙蒜素,国内有39家企业54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广泛,对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是比较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5、春雷霉素,国内有28企业登记54个农药证件,登记作物广泛,在果树、蔬菜和水稻上均有应用,杀菌谱比较广泛,对细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大豆、葡萄、柑桔、苹果等有轻微药害,在邻近大
豆地使用时应注意。
6、菌毒清,国内有42家企业44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广泛,杀菌谱也比较广。曾经是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的传统药剂。本品不宜与其它药剂混用。因气温低,药液出现结晶沉淀时,应用温水将药液温至30℃左右,将其中结晶全部溶化后再进行稀释使用。
7、农用链霉素,国内有26家企业登记33个农药证件,是最常见的防治细菌病害的抗生素类杀菌剂,在蔬菜(大白菜、黄瓜)、果树(柑橘)、水稻和烟草上均有登记。过去曾经是防治细菌性病害的传统产品,近年来抗药性不断地增强,防治效果也不断地下降,加之登记企业比较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体系比较混乱,假货鱼目混珠。国家对农用抗生素 的严格管理(被列为“处方药剂”),链霉素的前途令人堪忧,属于“夕阳型产品”。切勿与碱性农药或污水混合使用。药剂使用时应现配现
用,药液不能久存。
8、王铜,国内有20家企业31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广泛,防治对象也比较多。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不能与硫代氨基甲酸酯杀菌剂混用。
9、氯溴异氰尿酸,国内有10家企业12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广泛,杀菌铺也非常广泛,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害都有一定的效果,属于
“万金油”式的农药。
10、三氯异氰尿酸,国内有6家企业10个登记证。对细菌和真菌等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勿与酸、碱物质接触,,以免分解失效和爆炸燃烧。产品如遇碱、酸分解燃烧,应以砂石扑灭或采用化学灭水剂抑制。
11、乙酸铜,国内有89家企业108个登记证件。复配(混配)登记主要防治病毒性病害,单剂登记细菌性病害比较少的。
12、琥胶肥酸铜,国内有15家企业17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都比较广泛,对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使用时药液浓度不得过大,否则
易产生药害。
13、中生菌素,曾经有4家企业登记,现在国内仅剩有2家企业2个证件尚在临时登记中(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分别为福建凯立生物制品(克菌康)
和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佳爽)。
此外,近年来临时登记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单剂,还有如噻森铜、噻唑锌、噻菌茂(青枯灵)和辛菌胺等新型药剂,均属于充满潜力的朝阳型产品,值得期待
和关注。
第五篇:小龙虾养殖过程中七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七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病害, 小龙虾, 养殖, 技术
出血病
由气单胞菌引起的虾败血病,此病来势凶猛,发病率高。病虾体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较为明显,肛门红肿,螯虾一旦染上出血病,不久就会死亡。
防治:①若发现病虾要及时隔离,并进行池水消毒,每667平方米水深1米用生石灰25公斤~3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②每667平方米取750克烟叶用温水浸泡5小时~8小时后全池泼洒,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盐酸环丙沙星原料药1.25克~1.5克投喂,连喂5天。
水霉病
由水霉菌引起。患病初期症状不太明显,当症状明显时菌丝已侵入虾表皮肌肉,向外长出棉絮状菌丝,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病虾消瘦乏力,活动焦躁,摄食量下降,严
重者导致死亡。
防治:①在捕捞、搬运、放养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虾体损伤;②用1%~2%食盐水对病虾进行较长时间浸浴,效果较好;③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和小苏打各400克兑水全池
泼洒。
烂鳃病
由细菌引起,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
防治:①经常清除虾池中残饵、污物,保持养殖环境卫生;②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
2克兑水全池泼洒。
黑穗病
因水质污染严重,鳃丝受霉菌污染所引起。病虾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①保持养殖水体清洁,溶氧充足;②用3%~5%食盐水浸浴病虾2次~3次,每次浸浴3分钟~5分钟;③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10克兑水全池泼洒。
烂尾病
因虾受伤、相互残食或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而引起。初期病虾的尾部有水泡,导致尾部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的恶化,尾部的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
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被吞噬。
防治
①苗种运输和投放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②投饲要充足、均匀,防止虾因饵料不足而相互残杀;③每立方米水体用15克~20克的茶粕浸泡液全池泼洒。
聚缩虫病
由聚缩虫寄生于虾甲壳上而引起。病虾体表污物较多,摄食和活动能力逐渐减弱,严重者在黎明前死亡。幼体、成虾均可发生,对幼虾危害较严重。
防治:①彻底消毒,杀灭病原;②发生此病可经常大量换水,减少聚缩虫数量,减轻其对螯虾的危害;③用浓度为0.5毫克~1毫克/升新洁尔灭和5毫克~10毫克/升高锰酸钾
混合液浸浴病虾。
纤毛虫病
纤毛虫病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有累枝虫和针形虫等。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和虾苗的体表、附肢、鳃上等,大量附着时,会妨碍虾的呼吸、游泳、活动、摄食和蜕壳机能,影响生长、发育。尤其在鳃上大量附着时,影响鳃丝的气体交换,甚至会引起虾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幼体在患病期间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幼体活动力减弱,影响幼体发育变态。
防治:①保持合理密度,注意虾池环境卫生,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②用每立方米水体含25克~30克福尔马林溶液浸浴病虾4小时~6小时,连续2次~3次,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