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兴建了很多水利工程项目,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当中,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在进行水利建设当中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就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在设计过程当中,不但需要确保水利工程基本的功能,还要将当地的生态环境及周边的生态景观加以考虑,在水利建设当中不能以牺牲当地的环境作为代价,还需要在设计以及建设当中,在改变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本文主要针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问题与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相关问题;相关理论
1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淡水资源更是有限,如扣除不可利用的洪水径流和边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目前实际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而且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据水利部统计,我国地表水资源量有32%的水为基本生态用水,不能有效控制和利用的洪水量占40%,水资源可利用量仅占28%。目前我国有600多城市,其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资源型或水质型缺水,大部分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而另一方面,有的城市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工业重复利用率仅50%,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85%,水量性缺水严重,生态用水严重不足。作为水资源的用水大户的农业灌溉,其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仅仅0.4—0.5,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0.7—0.8,耗水量大,水的利用率低,使水资源进一步流失;水资源匮乏和浪费更加速了土地沙漠化和溪河断流、库湖干涸、植被枯萎等生态问题和严重灾害。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特点
为了寻求人与自然的有效平衡,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我们就需要将生态学融入到水利工程设计当中,在设计的过程中减少水利工程对于人和自然造成的影响。与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相比较,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当中不但需要具有传统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还需要加强对于河流水域周边的生态环境的重视,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坚持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在符合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相关规范的基础上,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重点需要放在保护河流生态修复功能等方面,需要重视设计方案当中是否表现出生态水利工程应具备的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
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1)安全性。
在生态水利建设当中其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是首要原则。相关人员在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当中,要加强对实际的生态环境的考察,对当地的地形以及地貌、气候、河流形态等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记录,并将水利工程和力学以及水文等相关原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设计好图纸,其次在施工之前做好相应的复查工作,对于施工材料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2)自我恢复原则。
对当地的水文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进行严格考察,有规划、有针对性的部署,保证后期的施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只有将地理环境下的实际河流环境以及形态有效掌握和了解,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样才能在设计工作当中将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全面,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水体系统的自我恢复[1]。
(3)整体性原则。
在生态系统主体结构条件下,对河流的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进行探索,因为生态水域具有一定的生态型,往往随着降雨量以及自然规律和水文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因此,除了需要考虑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还需要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进行思考,使得所有能够解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问题
(1)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
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以及特定性,往往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性设计结果将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在实际的设计当中将实际的地理环境结合起来。当前,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评价标准当中,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以及方法还比较欠缺,这就导致在工程建设施工当中没有明确清晰的指导方向。
(2)生态与原有水利工程衔接不充分
在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生态化改造当中,由于原有的水利工程在设计中没有将生态保护理念有效融合。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往往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发电的效能以及防洪标准和排水标准等,如果改造不慎,往往就会给原有的水利工程造成一定的安全风险[2]。
(3)相关工作人员间缺乏有效交流合作
在实际的设计当中,往往很多设计人员忽略水利工程中生态的一部分,没有将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也没有对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于生态目标思考的不是很全面,因而导致生态水利工程在进行运行中很难产生比较明显的生态效益,甚至还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4)设计者缺乏较强的生态设计意识
很多设计人员缺少将生态融入到设计中的意识,在进行设计当中没有在生态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在对工程的材料的选择当中,没有利用环保型的材料,这样就会给水利工程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5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和技术路线
(1)以工程水文学和生态水文学为工程设计的基础
对于河流的生态系统来讲,河流的连续性对于确保河流以及水体生物健康生长生存和水体的净化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当中需要将生态水文以及水文学作为基础条件,在确保河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水资源的利用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对工程可能影响生态的敏感目标有效分析
首先,需要对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生态目标进行准确识别,并且在具体的工程规划阶段中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考虑,这是当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中所需遵循的重要的一项内容[3]。在水利工程设计当中需要综合思考生态目标、气候环境、水污染情况、人类活动、水生态平衡发展等因素(如下图)。
(3)水利工程对生态植物群落的连续性保护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需要对该工程周边环境建立一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生态环境的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中去,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使水利工程周边生态植物群落依然能保持自然界中群落的连续性。
(4)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和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例如,为了能够实现水质和水量的科学合理的配置,首先需要将环境科学以及环境工程的相关理论以及技术进行了解。将环境工程的相关理论以及实践知识进行融合,在确保水利工程发挥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当中,还需要其能够增强生态效益。当前,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现象非常的严重,所以,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一定要加强水污染的问题进行考虑,在具体的设计当中,一定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勘察,对此提出有效的以及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降低水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以此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和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是今后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6结语
当前生态水利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这种需求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仍然要遵循时代的发展特征以及设计原则,在尽可能实现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少消耗、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水利资源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姚南翔.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243.[2]杨建林.浅析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09:45-46.[3]霍凤双,王鸿飞.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02:111-112
第二篇:水利行业工程设计资质
水利行业工程设计资质
时间:2009-03-29 来源:北京财税网 作者: 【评论(0)】【举报】
水利行业工程设计资质
资质申报审批程序
企业申请工程勘察甲级资质、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专项设计甲、乙级资质(建筑装饰乙级资质除外)及其他工程设计甲、乙级资质,应当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其中,中央管理的企业直接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其所属企业由中央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同时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申请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工程勘察劳务资质、建筑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建筑装饰设计乙级资质和其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丙级以下资质(包括丙级),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新设立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后,方可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资质申请。
工程勘察甲级、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专项设计甲、乙级资质(建筑装饰乙级资质除外)及其他工程设计甲、乙级资质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申请工程勘察甲级、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及其他工程设计甲、乙级资质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申请环境工程专项设计甲、乙级资质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审核。审核部门应当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资质条件和企业申请资质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
申请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行业的工程设计甲、乙级资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初审。申请工程勘察甲级、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及其他工程设计甲、乙级资质,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关行业组织或者专家委员会初审。
申请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工程勘察劳务资质、建筑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建筑装饰设计乙级资质和其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丙级以下资质(包括丙级),由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申请材料目录
1、工程勘察资质或工程设计资质申报表和电子文档;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3、企业章程;
4、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主要技术负责人简历及任命(聘任)文件;
5、资质申报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的资格证书或执业注册证书;
6、资质申报表中所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毕业证书、身份证明及个人业绩证明材料;
7、资质申报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原聘用单位的解聘证明及新单位的聘用证明和省级以上注册管理部门出具的同意注册或变更注册的证明。
8、固定办公场所证明(自有的:提供产权证复印件;租用的:提供出租方产权证及租用合同(协议)复印件)。
企业申请资质增项的,需要提交上述第1、2、3、4、5、6项所列资料及原取得资质证书副本的复印件。工程设计行业资质
(一)工程设计范围包括本行业建设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和必要的配套工程(含厂区内的自备电站、道路、铁路专用线、各种管网和配套的建筑物等全部配套工程)以及与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相关的工艺、土木、建筑、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节能等。
(二)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分级标准是核定工程设计单位工程设计行业资质等级的依据。
(三)工程设计行业资质设甲、乙、丙三个级别,除建筑工程、市政公用、水利和公路等行业所设工程设计丙级资质可独立进入工程设计市场外,其他行业工程设计丙级资质设置的对象仅为企业内部所属的非独立法人设计单位。
第一、分级标准
(一)甲级
1、资历和信誉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15年及以上工程设计资历,是行业的骨干单位,并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在国内外同行业中享有良好信誉。
(2)独立承担过行业大型工程设计不少于3项,并已建成投产。其工程设计项目质量合格、效益好。
(3)单位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 本金不少于600万元人民币。
2、技术力量
(1)技术力量强,专业配备齐全、合理,单位的专职技术骨干不少于80人(不合返聘人员)。具有同时承担2项大型工程设计任务的能力。
(2)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应是具有12年及以上的设计经历,且主持或参加过2项(主持至少1项)及以上大型项目工程设计的高级工程师。
(3)在单位专职技术骨干中:
一一主持过2项以上行业大型项目的主导工艺或主导专业设计的高级工程师(或注册工程师)不少于10人;
一一 一级注册建筑师不少于2人(其中返聘人员不得超过1人);
一一 一级注册工程师(结构)不少于4人(其中返聘人员不得超过1人);
一一主持或参加过2项以上行业大型项目的公用专业设计的高级工程师(或一级注册工程师)不少于20人。
(4)行业主导工艺或主导专业及其他专业的配备要求见附表2。
3、技术水平
(1)拥有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专利、专有技术、工艺包(软件包)不少于1项,并具有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达到国内先进型的基本要求,并在工程设计中应用,取得显著效果。
(2)能采用国内外专利、专有技术、工艺包(软件包)、新技术,独立完成工程设计。
(3)具有与国(境)外合作设计或独立承担国(境)外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的技术能力。
4、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
(1)有先进、齐全约技术装备,已达到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甲级设计单位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考核标准:
一一施工图CAD出图率100%;
一一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的CAD技术应用达90%;
一一方案优化(优选)的CAD技术应用达90%;
一一文件和图档存储实行计算机管理;
一-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逐步实现工程设计项目的计算机管理;
一一有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管理。
(2)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专职技术骨干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2m2。
5、管理水平
(1)建立了以设计项目管理为中心,以专业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实行设计质量、进度、费用控制。
(2)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标准体系、质量体系健全,并能实行动态管理,宜通过IS0900l标准质量体系认证。
6、业务成果
(1)获得过近四届省部级及以上优秀工程设计、优秀计算机软件、优秀标准设计三等奖及以上奖项不少于3项(可含与工程设计有关的省、部级及以上的科技进步奖2项)。
(2)近15年主编2项或参编过3项及以上国家、行业、地方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定额、标准设计。
(二)乙级
1、资历和信誉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l 0年及以上工程设计资历,并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2)独立承担过行业中型及以上工程设计不少于3项,并已建成投产。其工程设计项目质量合格、效益较好。
(3)单位有较好的社会信誉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
2、技术力量
(1)技术力量较强,专业配备齐全、合理。单位的专职技术骨干人员不少于30人(不含返聘人员)。具有同时承担2项行业中型工程设计任务的能力。
(2)单位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应是具有l 0年及以上的设计经历,且主持、参加过2项(主持至少1项)及以上行业中型项目工程设计的高级工程师。
(3)在单位专职技术骨干中:
一一主持过2项以上行业中型项目的主导工艺或主导专业设计的高级工程师(或注册工程师)不少于5人;
一一 一级注册建筑师不少于1人(非返聘人员);
一一 一级注册工程师(结构)不少于2人(其中返聘人员不得超过1人);
一一主持或参加过2项以上中型项目的公用专业设计的高级工程师(或一级注册工程师)不少于10人。
(4)行业主导工艺或主导专业及其他专业的配备要求见附表2。
3、技术水平
(1)能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独立完成工程设计。
(2)具有项目管理的技术能力。
(3)具有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达到发展提高型的基本要求,并取得效果。
4、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乙级设计单位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考核标准:
一一施工图CAD出图率100%;
一一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的CAD技术应用达80%;
一一方案优化(优选)的CAD技术应用达80%;
一一文件和图档存储实行计算机管理;
一一能广泛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和设计管理;
一一有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管理。
(2)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专职技术骨干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m2。
5、管理水平
(1)建立以设计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实行设计质量、进度、费用控制。
(2)有健全的质量体系和技术、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6、业务成果 参加过国家、行此、地方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定额及标准设计的编制工作或行业的业务建设工作。
(三)丙级
1、资历和信誉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6年及以上工程设计资历,并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2)独立承担过行业小型及以上工程设计不少于3项,并已建成投产。其工程设计项目质量合格、效益较好。
(3)单位有一定的社会信誉并有必要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80万元人民币。
2、技术力量
(1)单位的专职技术骨干人数不少于15人。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专业配备齐全。有同时承担2项行业小型工程设计任务的能力。
(2)单位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应是具有10年及以上的设计经历,且主持或参加过2项及以上行业小型项目工程设计的高级工程师。
(3)单位专职技术骨干中:
一一 主持过2项以上行业小型项目的主导工艺或主导专业设计的工程师(或注册工程师)不少于4人;
一一 二级注册建筑师不少于2人(或一级注册建筑师不少于1人);
一一 二级注册工程师(结构)不少于4人(或一级注册工程师(结构)不少于2人,其中返聘人员不得超过1人);
一一 主持或参加过2项以上行业小型项目的公用专业设计的工程师(或一、二级注册工程师)不少于5人。
(4)行业主导工艺或主导专业及其他专业的配备要求见附表2。
3、技术水平
(1)能采用先进技术,独立完成工程设计。
(2)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的技术能力。
4、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达到以下指标:
一一 施工图CAD出图率50%;
一一 文件和图档实行计算机管理;
一一 能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和设计管理。
(2)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专职技术骨干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m2
5、管理水平
(1)建立设计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制。
(2)质量体系能有效运行,有健全的技术、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第二、承担业务范围
取得工程设计行业资质的单位允许承担的业务范围:
一一 甲级工程设计单位承担相应行业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范围和地区不受限制。
一一 乙级工程设计单位可承担相应行业的中、小型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任务,承担工程设计任务的地区不受限制。
一一 丙级工程设计单位可承担相应行业的小型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任务承担工程设计任务限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行政区范围内。具有甲、乙级资质的单位,可承担相应的咨询业务,除特殊规定外,还可承担相应的工程设计专项资质的业务。工程设计专项资质
(一)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分级标准是核定工程设计单位专项工程设计资质等级的依据。
(二)工程设计专项资质的设立,需由相关行业部门或授权的行业协会提出,并经建设部批准。
(三)工程设计的专项资质分级标准可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级别。
第一、分级标准
(一)甲级
1、资历和信誊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5年及以上专项工程设计资历,并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2)独立承担过专项工程设计不少于3项,已建成投产,工程设计质量合格、效益好。
(3)单位有一定的社会信誉并有必要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2、技术力量 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专业配备合理,具备同时承担2项大型专项工程设计的能力。每个主要专业的专职技术骨干配备不少于3人,其中至少有1名主持或参加过2项大型专项工程设计业务。
3、技术水平
(1)拥有主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专利、专有技术、工艺包(软件包),不少于2项。
(2)具有在专项工程设计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取得显著效果。
(3)具有与国(境)外合作或独立承担国(境)外专项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的技术能力。
4、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基本达到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甲级设计单位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考核标准:
一一 施工图CAD出图率100%;
一一 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的CAD技术应用达90%;
一一 方案优化(优选)的以CAD技术应用达90%;
一一 文件和图档实行计算机管理;
一一 能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逐步实现工程设计项目的计算 机管理。
(2)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专职技术骨干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m2。
5、管理水平
(1)建立了以设计项目管理为中心,以专业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实行设计质量、进度、费用控制。
(2)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并能实行动态管理。
(二)乙级
1、资历和信誉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3年及以上的专项工程设计资历,并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2)独立承担过专项工程设计不少于2项,并已建成投产,工程设计质量合格、效益较好。
(3)单位有较好的社会信誉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
2、技术力量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专业配备合理,具备同时承担2项中型专项工程设计的能力。每个主要专业的专职技术骨干配备不少于2人,其中至少有1名主持或参加过2项中型专项工程设计的业务。
3、技术水平
(1)拥有主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专利、专有技术、工艺包(软件包)不少于2项。
(2)具有在专项工程设计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取得效果。
4、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基本达到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乙级设计单位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考核标准:
一一施工图CAD出图率达到100%;
一一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的CAD技术应用达到80%;
一一方案优化(优选)的CAD技术应用达到80%;
一一文件和图档实行计算机管理;
一一能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和设计管理。
(2)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专职技术骨干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m2。
5、管理水平
(1)建立以设计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实行设计质量、进度、费用控制。
(2)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第二、承担业务范围
取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可承担大、中、小型专项,工程设计项目,不受地区限制;取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可承担中、小型专项工程设计项目,不受地区限制。
持工程设计专项甲、乙级资质的单位可承担相应的咨询业务。
一、水利行业工程设计专业基本配备表
专业类别 专业名称
水文 行业内工程类别
水库枢纽工程 引调水工程 灌溉排涝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 城市防洪工程 围垦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程规划 √ 水工结构 √
农田水利
水库移民 √ 工程地质 √ 水力机械 √ 电工一次 √ 电工二次 √ 通信 √
金属结构 √ 采暖通风 √
附属专业 工程施工 √
环境保护 √ 水土保持 √ 观测 建筑 √ √
工程造价 √ 经济评价 √
注:1、打“√”的,表示需要该专业。
2、工程设计单位取得水利行业全行业工程设计资质须达到水库枢纽工程设计类型的要求
二、水利行业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表
序号 建设项目 1 2 3 4 5 水库枢纽 河道治理工程 引调水工程 灌溉排涝工程 城市防洪工程
计量单位 库容(亿立方米)装机(Mw)堤防等级 流量(立方米/秒)面积(万亩)城市人口(万人)
大型 ≥1 ≥300 1级 ≥5 ≥30 ≥50
中型 1-0.1 300-50 2、3级 5-0.5 30-3 50-20
小型 〈0.1 〈50 4、5级 〈0.5 〈3 〈20
备注 库容或装机 6 围垦工程 面积(万亩)≥5 5-0.5 〈0.5
下一篇:市政公用行业工程设计资质
上一篇:水文地质勘察资质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
一、引言
自上世纪大力发展工业以来,全球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步恶化。目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已成难以回避的问题,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大战略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改革的三十年里,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资源短缺等困难,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布置了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生态文明是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文明的形态,是人与社会文明 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发展现实和发展要求的客观反映【1】。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资源、环境和生态等因素对今后十几年、几十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我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说,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是今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完整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价值观是对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亦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场和价值取向的必然归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结论。
早在19世纪环境问题初露端倪时,马克思、恩格斯已敏锐的感到来自生态环境的威胁,并表达了生态文明的思想。马克思与恩格斯当年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却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同时还提出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简言之,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相互依存,人与自然必须和谐,而且能够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对自然采取敌对的态度,人类在支配自然的同时必须服从自然界发展规律,按客观的规律办事。自然界对人的制约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忽视。否则,就会导致对自然界的破坏,最终人类只能自食苦果,社会的发展将被限制甚至阻断。恩格斯曾明确的说过:“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2】的”。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的前瞻性是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应对当前的生态问题,仍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党中央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根据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文明,而是在马、恩生态文明的思想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有三个主要观点: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价值观——自然观、和谐观与发展观;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三是中国共产党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想上的成熟。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共产党思想和我国古代文化结合的共同产物。从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构建,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到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再到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等理论形成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形成、丰富并不断发展的过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在于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 模式,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要前提。此前我国在经济上奉行的是“唯GDP论”,“唯GDP论”时期多采用粗犷式经济发展方式,这对生态文明是极具破坏性的。以“绿色GDP”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核算与评估指标,全面推行实施“绿色GDP核算”成为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彻底转变上述不合理的发展观、政绩观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需要“顶层设计、中层落实、基础行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治自觉。高度的政治自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建设。用完善的制度激励、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要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有关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能效与环保标识认证制度,从而有力地推进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培育全社会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优先”,形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1、对消费者而言
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大众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可持续消费转变。只有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才能真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有可能逐渐扭转极为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
2、对生产而言
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化工企业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形成“低消耗、少污染、可循环”的生态化生产方式。产业生态化是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建立可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可以把产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最低的程度。
3、对产业结构而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应加紧产业结构的升级,由轻纺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以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高附加价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将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升级。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必然发展路线,也是生态文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可行方向【4】。
4、对政府而言
生态文明是不可能自发形成的,其形成需要一个强制力量的推动。我国幅员辽阔,国土空间多样,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政府的大力推动才可完成,即依托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各个地区落实。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地顺应世界生态文明运动潮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果。只有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才能真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有可能逐渐扭转极为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384页 [3]潘文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2015 [4]黄勤: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2015
第四篇:绿色设计论文绿色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设计论文:绿色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绿色设计就是生态设计或者环境设计,而水利工程一般规模较大,征迁移民占地较多,对区域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水资源时空重新分配对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充分采用绿色设计理念,使工程不仅不会破坏环境,反而对生态环境进行充分的修复,对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人水和谐以及生态环境改善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绿色设计;生态工程;环境工程;修复治理 1绿色设计的提出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漫长设计史中,工程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本引起极大争议的专著———《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该书专注于设计师面临的人类需求的最紧迫的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研究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对于他的观点,当时能理解的人并不多。
自从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2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也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环境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它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投入使用后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同时,对于生态修复项目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复。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3绿色设计产生的原因
资源、环境、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3大主要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正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人们愈来愈重视环境问题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资源、人口两大问题有着根本性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水资源问题,它不仅涉及区域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还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近30a来,北方气候变化、持续干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人所共知。随着社会发展,用水量与日俱增,水利工程设计师的任务也从过去的防洪排涝工程设计转向引调水及水生态环境改善治理工程设计,因此国家水利工作重点也要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转变。水利工程设计师面临着设计思想观念的转变:不仅要考虑单纯的水利工程设计,还要做好其对水资源的分配引起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设计。因此,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是当务之急,也是水利工程设计师的责任和使命。4绿色设计在河道生态治理堤防中的应用 4.1非绿色设计理念的河流治理设计
4.1.1过分强调依靠工程措施抗拒和驯服洪水,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们用堤防将河流、洪水束缚在一个指定的空间,不允许其泛滥,从经济角度看是有利的,但是由于人们在建设堤防、大坝等水利工程时,很少考虑对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出现了由于水库、堤防的存在,而破坏河流、水陆连续性,使沿河湿地消失,从而出现沿岸生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河流自净能力不断退化等问题。
4.1.2盲目填没河流,使其硬化、渠化,导致雨洪增大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出现了人水争地的矛盾,河流水面被人为侵占或缩窄,水面积急剧减少,再加上河道在治理中被裁弯取直,河岸被硬化衬砌变成人工渠道,致使河流的天然调蓄功能萎缩,产汇流规律改变,雨洪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地下水补充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从而加重了内涝几率的发生。
4.1.3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筑坝导致的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连通性的破坏。
4.1.4河流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遭到破坏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河道两岸土地的开发利用,大量工业、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水严重污染,水质恶化,致使雨虾等生物基本绝迹,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或有潜在价值的物种消失,致使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着科学的进步,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人们认识到非绿色设计的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的生态系统要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4.2绿色设计理念的河道治理设计近年来,各地在进行防洪工程建设和河流整治工程中,已经采取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加强河流的生态建设,比如生态型护坡技术、堤防绿化措施等。这些技术经验不仅缺乏系统的总结,还迫切需要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导则的指导,使之更具科学性和规范化。4.2.1有关防洪工程规划的原则
应加强工程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权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技术及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改变现行的单一经济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以往的治河工程仅着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忽视了河流周围的生物群落的存在及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因此,在进行防洪工程的规划时,应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建议按照“河流生态廊道”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平时的设计中除说明需进行常规的水文、地质的测量勘察外,还要补充加强相关范围的生态系统调查的要求,重点是生物群落(动物、植物)的历史与现状调查,对特定生物群落与水体的相互依存关系有明确的认识。4.2.2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
河流形态的多样化是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前提之一,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均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堤线布置原则中,补充说明应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蜿蜒性或分汊的散乱状态,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在确定堤防间距时,遵循宜宽则宽的原则,要处理好行洪和生态保护要求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河槽和河漫滩不仅要满足设计洪水行洪要求,还要保持一定的浅滩宽度和植被空间,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栖息地,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能。堤型的选择原则除满足工程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外,还应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保持河流的侧向联通性。4.2.3河流断面设计
自然河流的纵、横断面也显示出多样性的变化,浅滩与深潭相间。因此设计规范中应提出河床尽量做到非平坦化,采用非规则断面。避免因规则断面而导致流场的均一化,增加与生物的亲和力,有助于与自然风景相协调。与上述设计相对应,需要推广使用一些与非规则断面有关的水力学计算方法和配套的实用工具或计算机软件包。4.2.4岸坡防护在河流整治 工程中,对生态系统冲击最大的因素是水陆交错带的岸坡防护结构。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觅食、栖息、产卵、避难之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故其至关重要。因此,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种多样。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尽可能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尽可能利用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为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及植物生长创造条件。4.2.5景观建设
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注意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避免将水流置于过多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水利工程设施要创造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水利工程还应为公众广泛参与和对儿童进行水环境保护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如水生态公园等。4.2.6工程施工
在工程施工中,应对生物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避开动植物发育期进行施工。对特殊区域的物种,在施工期要采取其他辅助保护措施,如它处养育等。取料场开挖后应进行适当处理,以满足美观和环境方面的要求,合理设置排水、平整地形和改善有利于植被生长的条件。料场区应进行植被恢复,与周围景观相一致。4.2.7工程管理
为降低施工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冲击,保障工程效果的实现,并延长生态工程的寿命,宜强调加强前期的养护和后期的管理,包括维护、监测和评估,并积累数据和经验。绿色设计理念引入水利工程当中来,无疑是将水利工程简单的“防洪减灾”的功能拓展至既防洪又与城市的生态建设规划联系在一起,这也是现在水利工程的一个新特点。5绿色设计理念在筑坝技术中的研究应用 5.1筑坝需要考虑的生态环境问题
5.1.1移民问题水库移民涉及众多领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人的生存权和居住权。因此,移民问题值得高度重视。我国的水库移民相当一部分是山区水库,库区群众生活贫困,采用移民脱贫是摆脱贫困的一个途径,因此移民工作得到了库区百姓的支持。只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我国水库移民问题就能够妥善解决。5.1.2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
这是目前讨论大坝与生态问题的文章中很少提及的。事实上,泥沙对于河势、河床、河口和整个河道的影响,从生态角度讲,是修建大坝产生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的流态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这才是建坝带来最大的生态问题,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5.1.3对大气的影响
国外舆论在谈到大坝与生态问题时,首先谈到大坝建设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我国电站虽然很大,但多属高山狭谷型水库,并且库区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森林。林木淹没很少,不会产生大量腐烂气体来影响大气气候。5.1.4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河流中原本流动的水在水库里停滞后所带来的影响:①对航运的影响,譬如过船闸需要时间,对上、下行航速会带来影响;②水库水温有可能升高,水质可能变差,特别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如水华现象的出现;③水库蓄水后,随着水面的扩大,蒸发量的增加,水汽、水雾就会增多。这些都是修坝后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5.1.5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 鱼类和生物物种泛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前社会上极为关注的是大坝建设对洄游鱼类造成的影响。事实上,洄游鱼类由于种类不同,其生存的环境也各不相同,世界各国在建坝中解决鱼类洄游问题通常采取两种办法:①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②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我国长江葛洲坝工程建设中,在解决中华鲟洄游问题时选择了人工繁殖的办法,事实证明是比较成功的。需要强调的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河流上建坝,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是不同的,要对具体的河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5.1.6对文物和景观的影响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文物古迹极多。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和景观带来影响,这一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5.1.7地质灾害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崩岸、滑坡、消落带等不良地质灾害。
5.1.8溃坝可能造成溃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大坝运行不当,工程质量问题,或遇到超标准的负荷,也有可能是战争带来的人为破坏等。5.2采用绿色设计理念研究解决筑坝技术生态难题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国水利水电工作者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建大坝,对相关的生态问题考虑不够充分。现在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既要挑起大坝建设的担子,也要挑起生态保护的担子。我们应认识到,任何水利水电工程,从本质上说都是生态工程。如果在水利水电建设中不能正确对待和科学处理生态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各界关于筑坝带来的生态问题存在不同看法和一些难题,但因此全盘否定大坝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错误观点也决不能苟同。大坝毕竟承担着防洪和水资源配置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高度重视生态问题的同时积极进行大坝建设。发展是第一位的,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应牢记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相信通过采用绿色设计理念,一定会解决好所带来的难题。6结语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防洪问题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河道生态修复整治后,对保护城市城区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洪涝灾害以及为城市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使河道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致于更好地发挥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也是绿色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得以更好应用的意义所在。参考文献:
[1]李树平,黄廷林.城市化对城市降雨径流的影响及城市雨洪控制[J].中国市政府工程,2002(3):35-37,67.[2]杨爱玲.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研究———以东北区为例[D].长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产态研究所,2000.[3]何丽莲,李元.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综合治理[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18(4):430-434.[4]刘超翔,胡洪营,张健,等.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7):1-4.[5]贺缠生,付伯杰.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及控制[J].环境科学,1998,19(5):87-91.
第五篇:生态崇明绿色水利
生态崇明、绿色水利
黄敏俭 郭景浩 沈雄 崇明县水利工程管理所
摘 要
崇明是祖国第三大岛,地处西太平洋沿岸,素有大上海后花园之称。岛上水洁、风清、土净,具有重大的发展空间。顺应崇明大开发的总体规划的出台,生态建设是崇明发展不变的主旋律,而水利作为基础性设施建设和特殊的地位又赋予了其独特的空间和发展潜力。
崇明岛四面临水,独特的地理风貌,决定了崇明水利的战略意义
崇明水利将紧紧围绕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发展总趋势,结合崇明大开发的规划,充分利用和规划好本土资源,同时以生态为基点,不断提高我们水利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开发空间。
关键词
崇明
生态建设
水利资源
价值
治水篇
一、2001年南沿海塘达标工程的成功实施
结束了崇明土大堤的历史,提高了崇明的防汛抗台能力,保障了岛内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北沿达标工程的即将实施,崇明将整体提升防汛标准。
二、水系网络主轴:1环5湖29竖27闸 1、1环:以崇西水闸为源头,南横运河和北横运河、团旺河连成环岛大运河,全长172.5公里。
北横引河全长86公里,从2002年11月正式启动了崇明北横引河的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设计标准为底宽40米,底高程-0.5米,坡比1:4,平台高程4.2米,河口宽77.6米。共开挖土方2000万方,2004年底全面竣工。
南横引河全长78公里,其形成时间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年久,河道坍塌和淤积较严重,影响到日常的水流,故规划对南横运河实施疏浚整治工程,年内开始分期实施。河道疏拓规模为:河底高程-0.5米,边坡比1:4,底宽30米,河口宽度67.60米。2、5湖是东滩湖、北湖、东平湖、明珠湖、东风湖。
东滩湖:位于崇明东部,与东滩湿地保护区规划相一致,规划辟建一个生态景观人工湖,调节东部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
北湖和东平湖:位于崇明中部,与长江北支综合整治相结合辟建黄瓜沙边滩人工湖即北湖,目前基本已经成湖;结合森林公园景观,借景开湖,规划扩大森林公园东平湖。调节中部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
明珠湖和东风湖:位于崇明西南部,结合西部水资源规划,辟建东风边滩人工湖,作为崇明最优水质的蓄水水库,并逐步扩大明珠湖的面积。3、29竖是岛内南北向的29条县级河道,总长393.6公里。
29条竖河两端分别于两条大运河贯通,竖河再深入到各级乡村的明沟。结合1环、27座水闸的调水,使整个崇明的水域处在一个动中带静、静中带动的循环过程,构成了崇明水系的基本框架。4、27闸即分布在崇明环岛的27座水闸。
是崇明内河引清排污、调节水质的主要窗口。其中以崇西水闸为龙头,其总投资8316万元。设计闸首净孔总宽36米,采用12+12+12m。工程于2002年11月开工,2003年底竣工,并交付使用。为了提升服务质量,近几年陆续将超龄使用的水闸逐步进行全新改造,全面提升水闸的标准。
三、污水处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农业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而生活用水的质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有效改善内河和地下水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结合总体规划将分期建以下污水处理工程,满足解决全岛地区的污水处理:城桥污水处理厂造规模为10万T/日、堡镇污水处理厂建造规模为3.5万T/日、新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6.1万m/d以及庙镇污水处理厂。
3四、加大水政执法力度
近年来通过水政执法有效控制了工农业、服务性行业等污水的直接排放,对各级河道定期经常进行检查,监督管理,清除在河道中的各类障碍物,确保各级河道的水流畅通。减少了因水流不畅而造成局部污染的状况。杜绝对水资源的烂采烂伐和破坏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此外,每年都要联合公安、渔政对全县的市、县管河道进行联合执法活动,突击清理河道中的网络子、地笼等阻水渔具,确保河道的畅通,提高水质。
五、聘任社会各界人士为水务系统的政风行风监督员
定期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水利建设的建议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听取老百姓的呼声,达到水利建设少走弯路,良性循环的目的。
养水篇
一、水文检测
我局水文站实行了对全县河道水质月监测制度,全县设有27个监测点,每月采集水样进行分析评价。参与评价的COD、氨氮、总磷等20多个指标,每月出一期内河水质评价报告,及时掌握和了解目前的水质状况,对受污染严重的河道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二、调水
我局从1996年开始利用27座水闸建立了内河调水制度。规定每年4月、9月进行二次内河大换水,同时不断完善日常引排水制度。今年年初,我们把内河水质水位、水闸引排水时间和流量等上网公布,通过水务网和崇明报等媒体向百姓公开,接受人民的监督,确保全岛人民安全用水,服务海岛人民。
在日常的水资源调度中,根据崇明是冲积岛,没有地势高程差的特点采取西引东排、南引北排的措施,宏观上控制水流的固定流向,确保水质和杜绝交叉污染。以崇明最西端的崇西水闸,即南横引河与北横引河的交汇处引水,促使两条大运河水流固定,再结合南北水闸的有序引排,带动竖河与镇村级河道及明沟的水资源调度,对保护和改善崇明水环境质量,提高崇明淡水供应保证率,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蓄水
水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生命的源泉,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又是水的载体,两者有机结合构成生态,形成名副其实的绿色水利。
利用现有和规划中的五湖进行蓄水,将良好水源保持并通过原生态的水环境继续涵养湖水,以确保崇明枯水期的不同需水要求,逐步达到由点及面,最后使所有水源都能自然生态修复。从而可以弥补崇明免受长江上游污水污染和入海口咸水的双重威胁。为崇明发展提供优质水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绿化
各类林带的建设,有助于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有利于水工程最有效发挥其功能。
1、环岛一圈的沿海防护林建设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2000年已基本形成一条环绕崇明岛的绿色屏障。从空中俯视犹如一条绿色卧龙保护着崇明的一线江堤和岛内人民的安居乐业。共计面积10051亩,是崇明第一道绿色屏障线。
2、近年来随着防护林建设标准的不断提高,对原有沿海防护林进行逐步完善和改进。首先针对树种单一,进行增添树种,其次提高观赏性,在大堤两侧堤肩营造观赏性灌木,第三进行防护林的生态化,即改变原有乔木的单一性,逐渐增加小乔木、常绿灌木和地被植物,使这片林带有序、健康发展,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实施大堤景观通道林350亩,大堤增绿400多亩
3、对南沿滩涂的绿化改造工程。2001年县委县政府对南沿滩涂的小围垦进行了退圩还滩,并利用这片滩涂高程较高和芦苇生长衰败地区实行滩涂绿化,到目前面积达8300亩,有效起到了防风固沙和净水、保护滩涂微生物的作用。
4、对全岛范围内的各级河道按照标准营造水源涵养林,到目前达20000多亩。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涵养水源,防止河岸水土流失,保持河道截面型状,延长河道使用年限和确保流量。
五、河道保洁和林带养护
配合“万人就业项目”水务系统成立了“河道保洁服务社”、“海塘林业养护服务社”共吸纳失地农民402人,全县14个乡镇都建立了河道保洁服务社,招收河道保洁员341名,自2005年9月以来,我县各乡镇充分利用千人、百人就业政策的契机,共招聘镇村级河道保洁员2785名。专门从事河道的保洁工作和沿海防护林的栽培养护工作。从而使崇明的河道、林带改变了形象,少些垃圾和杂草,多些清澈和整齐;使沿海防护林更健康有序的生长。同时建立养护保洁责任制,层层落实,实施长效管理机制。
六、河道疏浚
崇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成因决定了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淤积,故各级河道的疏浚对崇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1环29竖外,崇明还拥有乡镇级的横河447条,总长1191公里,村级泯沟1万多条。而镇村级河道由于水流较弱,淤积相对严重,故利用每年的冬春小型水利,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疏浚工程对生态建设重要。仅05—06年冬春小型水利,全县共疏浚村级泯沟3423.8公里,完成土方342.4万方;疏浚镇级横河土方120.65万方,合计完成土方463万方(不包括县级河道);清理各级河边“五棚”1226间。(长兴乡、横沙乡暂时未统计在内)。
七、宣传
依法治水是依法治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也是水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结合“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节水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开展了水务宣传和普法教育,组织人员深入农村、街头接受群众法律法规咨询,发放水法宣传资料,组织了板报巡回展等各种生动活泼的水法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自觉遵守水法规,形成良好的法制氛围,把水法规落到实处,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觉保护水环境,从而保障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县的水利工程面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了河面上无漂浮物,河坡上无垃圾,平台上无简易的违章棚舍,大大改善了我县的水环境质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交口赞誉。在我县水利建设史上真正达到“水清、面洁、岸绿、有景”的目标,成为崇明生态岛建设的亮点。
用水篇
一、休闲、旅游
驱车在达标大堤饱览崇明的长江美景,坐扁舟畅游崇明的河网水系优美的水环境,可使人和水亲密接触,心意盎然。
丰富的滩涂资源是崇明的灵魂,东滩鸟类保护区(国家级)每年都吸引大量珍惜鸟群在崇明岛栖息、越冬,有大小天鹅、白头鹤、灰鹤、白枕鹤、白鹳等诸多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北湖的面积是西湖的3倍,这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将是又一块热土、西沙湿地公园等均是滩涂资源的充分利用。
初步形成了旅游景点的东平湖、明珠湖已向游人开放;即将实施的崇海大桥将横跨北湖,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使北湖具备了很大的开发价值;规划中东风湖、东滩的最终实施,将给崇明水利发展画上完美的划时代标志。
二、工农业、生活用水 通过近几年不懈努力,崇明的水质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工农业用排水不在令百姓头痛;通过全县1213座灌溉泵站将良好的水源引入农田,确保农业生产的丰收;利用改建后的水工程使老百姓喝上放心、安全水。同时岛上有长达34.5公里深水岸线,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优质保障。可持续发展
我县的水利行业结合河道综合整治、星级水闸的创建,不断推进规范服务、文明服务,涌现了一批“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星级水闸”,提高了行业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实现治水思路从被动整治向主动开发转变。我县水利建设以规范服务为抓手,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建立可循环发展机制,树立自己品牌,通过开展行业规范服务达标活动,不断改变自身的形象,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把我县水利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结论
围绕“安全、资源、环境、景观”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逐步建成具有“引水、供水、排水、蓄水、航运、灌溉、景观”等功能齐全的人性化海塘、网络化水系、智能化水闸、生态化防护林带、城乡一体化供排水体系、标准化污水处理设施和现代化水务信息系统,不断提高防汛抗灾保障能力,完善水务基础设施,规范水务管理,努力构建城乡水务融为一体,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舒适优美、人文环境文明进步,为崇明生态岛建设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