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村建设扶贫专项工作方案1
新村建设扶贫专项工作方案 1 1
根据《新村建设扶贫专项 2020 年实施方案》,聚焦全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新村建设扶贫实际,确保已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巩固已脱贫成果、保持稳定脱贫,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到位,确保 2020 年如期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
二、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牵头单位:县住建城管局;责任单位:县扶贫开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
坚持加强督促指导,开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回头帮”,重点排查实施效果、改造质量、资金使用和档案信息管理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逐条建立问题台账、及时整改、形成闭环,所有问题于 2020年 6 月底前完成整改。
1.实施效果方面,排查已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的住房是否安全,是否出现新的安全隐患。
2.改造质量方面,排查中央下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施工过程质量监管和竣工验收等环节是否符合要求。
3.资金使用方面,排查补助资金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补助资金发放不及时、虚报冒领、违规收取好处费等问题。
4.档案信息管理方面,排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农户档案管理信息检索系统数据填报是否及时、准确;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户是否采取挂牌、上墙逐户标明,纸质档案是否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建立完善。
(二)一般贫困边缘户土坯房改造(牵头单位:县住建城管局;责任单位:县扶贫开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
继续查漏补缺,2020 年 5 月底完成全县一般贫困边缘户土坯房改造 515 户,2020 年 6 月底完成需拆除任务 137 户。
1.经济适用,确保安全。充分考虑一般贫困边缘户经济承受能力,以住房安全和满足基本生活功能为前提,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改造方式,降低改造成本。严格执行农房建设标准,切实加强改造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房建设水平和抗震设防能力。
2.统筹推进,规范建设。加强政策衔接,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协调推进改造行动。坚持政策措施、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公开透明,规范建设管理程序,建设阳光工程、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三、保障筹措
(一)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农房建设统筹管理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部门配合,指导乡镇统筹协调,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二)抓好问题整改。坚持脱贫标准,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举一反三、对标补短,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三)强化督促指导。持续对各乡镇住房安全有保障情
况开展常态化督促指导,建立问题台账,督促问题整改,确保所有问题按时整改到位。
第二篇:实施精准扶贫 建设富裕新村
实施精准扶贫 建设富裕新村
湖北省房县门古寺镇项家河村是由原大柳、磨石、大坪、大岩、项家河5个村合并的大村,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764户、3143人,劳动力1833人,五保户16户、17人,民政救济救助户67户、206人,扶贫户249户、675人,其他户432户、2250人。耕地面积6100亩,其中水田1100亩、旱地5000亩、山场面积41.5万亩。到2012年底,该村人均纯收入不足4306元。
近年来,项家河村两委紧紧抓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机遇,以“帮民富、解民难、建新村”为出发点,以“双包双建双带双促”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集中力量扶贫攻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村民脱贫奔小康步伐,努力建设富裕美丽新农村。
实施基础扶贫 打造发展基石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项家河村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上自筹一点、群众投劳一点的办法,以投工投劳为主体,以国家投入为引导,以筹措社会资金为补充,集中人力物力,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打破扶贫攻坚的瓶颈制约。先后硬化村级公路30.8公里,配套新修烟路20公里,新建大小桥涵9座,方便了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
为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该村积极争取县水务局支持,投资30多万元,新建供水工程4处,解决了510户2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村两委还多方筹措资金,聘请专业打井队新挖了15口机井,新修渠道3公里,购买了中型抽水设备4套、小型抽水设备16套发放到各组,解决了群众生产发展所需用水。通过“三万”活动,争取县直部门支持筹资15万元、投入劳力2000余人次,整治塘堰3处,新建、维修渠道2公里,增强了抗灾能力,为群众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改善教学环境,解决孩子读书难的问题,村里自筹资金40多万元,翻建了两层教学楼,安装了4台太阳能热水器,现在孩子们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每天能吃上新鲜蔬菜、洗上热水澡。
突出产业扶贫 打造产业新村
在贫困山区发展特色产业,确实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项家河村村两委抓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机遇,借鉴前几年发展烟叶产业的经验,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代表会和村民大会,确定了烟叶、山羊、核桃、食用菌四大产业片区,制定了“四动措施”,大力发展特色致富产业。
一是示范带动。为了确保规划实施,村两委及20多户党员干部带头示范。2013年冬,村书记方必春自费外出考察学习,带头投资130万元,建起了46间标准化、规模化羊栏,饲养山羊400只,其他村干部带头发展烟叶、核桃、食用菌。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2014年,村民席良兵、杨树军、杜德龙分别养羊500只,带动了一批养羊户。到年底,全村新建千只肉羊养殖场1个、500只规模羊场2个,年底存栏山羊4300只,出栏山羊3000只,收入300万元。
二是政策鼓动。村两委制定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四大产业。制定了山羊产业奖励政策,新建5间羊栏,饲养量达100只的养羊户,奖励1.5万元;建羊栏30间,饲养量达到500只以上,且产羔房、草料库、生活用房配套齐全的养羊户,奖励10万元。2014年共奖励30户,奖励现金60万元。针对核桃产业,村两委支持群众土地流转,免费发放树苗、无偿提供化肥。近年来,村两委利用扶贫资金、烟叶奖励资金,对发展四大产业的农户 做到奖励直补、足额兑现、张榜公布,不变卦,不眼红,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兴产业的热情。
三是服务推动。方必春针对村民分散养羊、单打独斗、不成规模的实际,自己领办注册成立了“春润山羊养殖农民合作社”,发动27户养羊大户联合办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在管理上对全村养羊户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确保了山羊品种优、存活率高、销售顺畅,四大产业稳步发展。
四是科技促动。项家河村每季度聘请烟叶、山羊、核桃产业专家、技术员,现场培训群众,普及科学种草、养殖、修剪等管理技术,同时与技术服务部门签订承包服务合同,责任到人,服务上门,仅2014年就开展了26期实用技术掊训,全村1200人得到培训。由于采取“四动”措施,全村目前已发展山羊4300只,烟叶1700亩,核桃1500亩,食用菌20万袋,有70户贫困户当年脱贫。
开展“四双”活动 打造攻坚堡垒
群众要致富,干部是主心骨。2014年秋,全县精准扶贫暨驻村帮扶工作动员会后,县烟草局工作队、村两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了“四双”帮扶活动。
一是工作队主动作为。县烟草局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队驻村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全局39名干部包扶52户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落实脱贫措施,实行结对帮扶。
二是种养大户带头帮扶。近几年来,该村组织种养大户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四大产业。2014年春,方必春上门聘请两名贫困劳力到他的山羊养殖场打工,每年劳务费均在4万元以上。席良兵等村民创办的一批家庭农场都聘请当地村民打工,打工成了贫困户就地脱贫的好办法。一批养殖大户还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核桃、山羊产业,贫困户也纷纷效仿,贷款发展致富产业,找到了致富新路子。
三是村两委发挥领头雁作用。结合村基层组织建设,该村开展“干部包扶贫困户,一个干部联系一个产业片区”活动,并将活动成效作为干部年终发放工资的重要依据,以此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群众增收脱贫。村民刘虎家原来一穷二白,全家4口人靠低保生活。方必春亲自包扶刘家之后,针对该户发展产业缺资金这一情况,三次找到农商行,用自己的房产做担保给刘虎贷款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发展烟叶30亩,当年收入12万元,当年即实现脱贫。同时,该村把原来的大柳、磨石、大坪、大岩、项家河5个村,分别确定为烟叶、核桃、山羊、食用菌四个片区,一名村干部负责一个产业。为了发展产业,村两委到处找项目、拉资金,到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一家家跑,一家家谈,千方百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四大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村两委班子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篇:新村建设
大坞凫山新村建设简介
大坞镇位于滕州西部,199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中心镇”、“示范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人。近年来,大坞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平台来抓。2008年修订完善了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建设中以总体规划为切入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三高原则”。目前镇驻地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人口达3.8万人。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和两级市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精神,启动全镇新农村建设,增强城镇聚集能力,拉动镇域经济的发展,膨胀城镇建设规模,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环境。依据城镇新一轮修编方案的布局,根据福兴村实际,借助第三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优惠政策,决定对该村实施整村迁建、异地安置建设工程,筹建大坞镇凫山新村。新村占地60亩(其中刚性指标20亩,弹性指标40亩),旧村占地148.21亩,新村建成后可净增耕地108.21亩。该工程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建筑面积58000㎡,总投资8600余万元,回迁安置366户,建设商贸房10000㎡,回迁户型分90㎡、120㎡、140㎡(子母楼)三种,可满足回迁群众的自主选择。新村建成后,必将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亮点,大大提升城镇的品位和档次。
2011年5月
第四篇:电力建设扶贫专项材料
电力建设扶贫专项材料
一、XX县观寺镇升龙村 :
观寺镇升龙村供电户数678户,人口3051人,常住人口2183余人。观寺镇升龙村由10千伏文板线进行供电,主要用电负荷为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其中居民生活用电652户,动力用户26户。电网改造前有公用配变4台,容量400千伏安,供电半径达1.35千米,末端最低电压为156伏,户均容量为0.59千伏安。
观寺镇升龙村线路设备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是由当地村社自主投资建设,由于当时资金限制及设计标准的原因,选用的导线线型普遍为纯铝线路,供电半径长,且配变容量普遍偏小。随着近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的空调、冰箱、热水器、电饭煲、二相碾米机等家用电器逐年增加,导致线路、设备严重过载、电压过低,大部分家用电器无法正常使用。
通过投入359.74万元的农网改造工程对观寺镇升龙村进行电网改造,新建变压器10台,新增容量1000千伏安,改造高低压线路22.9千米,使全村公用配变达14台,总容量达1660千伏安(其中:200千伏安配变2台、160千伏安配变1台、100千伏安配变11台);供电半径缩短至0.56千米,末端电压提升至215伏,全村户均容量提升至2.55千伏安,使全村电网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低电压情况彻底解决。
二、XX县禾加镇化石村
供电户数493户,人口1968人,常住人口1233余人。禾加镇化石村
由10千伏禾中线进行供电,主要用电负荷为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其中居民生活用电491户,动力用户2户。电网改造前有公用配变2台,,总容量200千伏安,供电半径达1.02千米,末端最低电压为168伏,全村户均户均容量为0.41千伏安。
禾加镇化石村线路设备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由当地村社自主投资建设,由于当时资金限制及设计标准的原因,选用的导线线型普遍为纯铝线路,供电半径长,且配变容量普遍偏小。随着近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的空调、冰箱、热水器、电饭煲、二相碾米机等家用电器逐年增加,导致线路、设备严重过载、电压过低,大部分家用电器无法正常使用。
通过投资84.06万元对10千伏禾中线化石村进行了电网改造,新建变压器6台,新增容量750千伏安,新建10千伏线路1.554千米,改造低压线路16.89千米。使现有公用配变增至8台,总容量950千伏安(其中:100千伏安配变7台、新延伸五龙山专变1台250KVA),供电半径缩短至0.54千米,末端电压提升至210伏,全村户均容量提升至1.93千伏安,使全村电网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低电压情况彻底解决。
目前由于该村还将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新增大量的农家乐及相关的用电设备,计划投资76万元,将新增配变3台,容量300千伏安,新建10千伏线路2.88公里,将满足该村的乡村旅游发展电力需求。
第五篇:扶贫新村项目领导小组职责
扶贫新村项目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村组干部入户调查农户项目意愿。
2、将农户项目意愿进行排序并认真论证,形成项目书面论证报告。
3、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充分发挥群众。
4、组织项目实施,协调相关利益关系。
5、负责项目宣传,加强对项目的各项管理。
6、负责编制各类文书档案,按项目要求上报各类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