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科技大学博士后考察表
青 岛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后 考 察 表 姓
名
性 别
身 高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籍贯/国籍 / 婚姻状况
民 族
党 派
身份证号
户口所在地
原工作学习单位
拟进流动站
职称
研究方向
教育背景 学历/学位 获学位时间 学 校 名 称 专业方向 导师 博研/博士
年
月
硕研/硕士
年
月
本科/学士
年
月
专科及以下
年
月
工作经历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任职单位 职位/职称 调动原因
年
月
至今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主要业绩 1.代表本人最高学术水平的论文/论著(论文/论著题目,期刊/出版社名称,发表/出版时间,位次),SCI、EI 收录请注明并提供有效证明材料。(不超过五项)
2.参加科研项目情况、专利和获奖情况并提供有效证明
配偶子女情况 是否随迁 姓名
学历学位及专业
子女姓名年龄学习情况
年龄
工作单位(国家正式职工与否)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编号:
进 站 后 的 科 研 工 作 计 划
能否保证全时从事研究工作
申请人签名:
(在职人员另须提供所在单位同意证明)
合 作
导 师
意 见 1.对其科研能力及工作计划的评价
2.是否同意进站进行合作研究
导师签名:
流动站考察组意见及签
名
负责人签字:
人事处(博管办)
意
见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学校领导小组意
见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配偶安置意向
备注
第二篇: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国家建立博士后制度,旨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灵活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制度。为了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来我校从事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促进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学术交流和用人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及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博士后管理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注重提高质量。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把培养和使用相结合贯穿于博士后工作的始终。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是指:对在学校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含与学校签订协议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联合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及其相关工作。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一级学科内,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本规定所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本规定所称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以下简称产业基地)是指在湖北省地区的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内,经湖北省人事厅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在流动站、工作站及产业基地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人员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学校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学校分管博士后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主任,成员由人事处、研究生院、科技处、国际交流处、财务处、后勤集团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学校博士后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规划,处理我校博士后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校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博管办),办公室设在校人事处,人事处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校博管办负责全校博士后的具体工作和日常管理。院、系(所)成立博士后管理工作小组,由一名院、系(所)负责人担任博士后管理小组组长,并明确至少一名同志为具体联系人。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相关流动站的日常管理工作、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协调解决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与校博管办共同做好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工作。第三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
第六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类别分为以下四类:
1.学校重点资助招收:指在各单位核定编制内,因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申请人满足《华中科技大学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条件》(附件1)之条件一相关要求,经批准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承担我校中级教师岗位的工作。
2.学校普通资助招收:指在各单位核定编制内,因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申请人满足《华中科技大学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条件》(附件1)之条件二相关要求,经批准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承担我校中级教师岗位的工作。
3.单位(导师)自筹招收:指各单位在教师编制外招收,或申请人达不到《华中科技大学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条件》(附件1)之条件二相关要求,经批准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科研工作。
4.学校与工作站或产业基地联合招收(以下简称为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指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因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需要,与我校流动站联合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受各单位核定编制岗位限制,学校鼓励、支持各单位积极招收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并鼓励在校青年教师到企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对于企业博士后,企业按协议向学校提供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费及合作导师指导费,按5:2.5:2.5的比例,以经费划拨的方式转作校博士后工作管理经费、合作导师指导费和所在单位博士后工作经费。
第七条 各单位招收博士后的编制总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各单位空缺教师编制的1.5倍,各单位年招收博士后的人数一般不超过博士后编制总额的50%(单位、导师自筹经费招收及企业博士后人员不计算在内)。每年经人事处核对后下达给各单位。
第八条 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学科及合作导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已设立的流动站内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
2.未设立流动站但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若科研条件具备(如有重大研究项目、学术水平高、研究经费充足等),可以招收留学回国博士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工作,也可以经全国博管会批准后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招收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
3.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充足研究经费的在岗正高职教师,以及正在开展重大或前沿项目研究,具有博士学位的在岗副高职教师可指导博士后开展研究工作。
第九条 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的人员(申报学校重点资助招收博士后的人员原则上不超过35岁,取得博士学位时间原则上在近2年内)。2.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本校教师不得申请以在职身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申请从事企业博士后研究除外)。
3.本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除特殊情况经批准外,不得申请进本校相同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企业博士后可在相同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企业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条 学校定期在网站上公布信息,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各流动站应加大选材工作力度,扩大遴选范围,本校毕业博士招收数量占招收总数的比例一般不超过40%。学校鼓励招收优秀博士尤其是国内外知名大学毕业的博士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优秀人才梯队建设。
第十一条 申请程序
申请人可随时向我校流动站或校博管办提出书面申请,各院、系(所)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后,15天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人员,原则上要求来校面试。面试由拟招收博士后的院、系(所)所组成的考核小组负责进行。考核小组由3~5名副高职以上人员组成,其中至少应有1名博士生导师参加,负责对申请人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等进行面试考核,择优录用,并将拟招收人员的《华中科技大学招收博士后考核表》报校博管办,经校博管办审核同意后,院、系(所)通知申请人员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申请注册并打印相关材料,按下面材料要求准备齐全后一并交相关院、系(所):
1.《博士后申请表》5份含原件,其中《专家推荐信》至少一位为校外同行专家所推荐,留学回国博士的《专家推荐信》至少一位为国外同行专家所推荐; 2.《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各3份;
3.如暂未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可由所读院校的研究生院(处)提供“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将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的证明”和“答辩委员会决议”各3份(含原件)。进站半年内补交《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各3份,否则将作退站处理; 4.《博士生毕业鉴定表》复印件3份; 5.《体检表》1份;
6.《身份证》或军官证复印件3份; 7.已婚者提供《结婚证》复印件3份;
8.有子女者提供《子女出生医学证明》和《独生子女证》复印件各2份;
9.博士阶段本人身份属于定向、在职、委托代培、现役军人的博士毕业生申请做博士后,在《博士后申请表》相应的栏目内,须有原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做博士后并注明出站后分配去向的意见,同时提供原工作单位“同意脱产做博士后的证明” 3份(含原件); 10.申请学校与企业联合招收的博士后,除提交以上材料外,还需提交《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2份(含原件)和《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2份(含原件); 11.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人员申请进站,除提交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交我国驻该国使领馆教育处(组)出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或留学回国证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户口注销证明。
院、系(所)将申请人提供的上述材料(含原件)与网上资料审核后交校博管办,对不要求留原件的,校博管办审核后将原件退还申请人。
第十二条 对经审批同意录用的申请人,须与流动站签订《华中科技大学聘用合同书》,并按报到要求办理进站手续。
第十三条 已获批准进站的申请人必须按时进站工作,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一个月不到校博管办报到的,取消其进站资格。第四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
第十四条 学校重点、普通资助招收以及单位(导师)自筹经费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属于学校正式编制的有固定期限的在职职工,各单位应按同类教师进行管理、考核和奖惩。
第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三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基金资助项目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如需延长在站时间,经批准后,可根据项目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42个月。
确需延长期限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在期满前三个月提出申请,经合作导师,院、系(所)和校博管办同意后,报湖北省人事厅批准。学校原则上不再支付延长期内的薪金及相关费用。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后应按时出站,确有需要可转到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最长不超过六年。
第十六条 学校重点、普通资助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科学研究为主,同时根据所在单位的安排履行作为中级岗位教师的其他职责: 1.完成所确定的科学研究任务; 2.承担所在单位安排的教学任务;
3.承担所在单位安排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其他社会工作;
4.出站后拟留校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在出站前完成学校规定的新教师上岗前的分项培训和考试,达到合格成绩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单位(导师)自筹经费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科学研究为主。第十七条 流动站应根据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建立由3~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务人员组成的博士后指导小组,负责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指导和考核,并从各方面关心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课题应力求与各流动站所承担的重点科研项目相结合。首先由博士后研究人员提出研究计划,经博士后指导小组审查同意后,送主管博士后工作的院、系(所)负责人审批,报校博管办备案。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60天内,必须完成科研开题工作,并向所在院、系(所)作开题报告,提交《博士后科研工作计划书》一式3份(博士后指导小组、博士后研究人员本人、校博管办各执1份)。同时,应积极做好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准备,该基金每年三月和八月受理申请。
各流动站应加强对博士后科研工作进展情况的指导和管理,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独立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提高其研究能力,创造出优秀的科技成果,并按照《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人员中期考核规定》(附件2)进行中期考核,将考核等级意见报校博管办。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者劝其退站。
第十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取得的科技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华中科技大学所有,如需转让科技成果,须经学校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在站期间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以及教材等成果须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按照我校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办理。
第十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根据研究工作需要,经所在院、系(所)和校博管办批准,可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如因研究工作需要,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出国期间的有关待遇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第二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退站: 1.6个月内不能按研究计划(或聘用合同书)确定的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2.请病、事假累计六个月以上;
3.考核不合格,或超过规定时间90天未完成考核; 4.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
5.无故旷工连续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三十天以上;
6.出国逾期不归超过三十天,或未经批准在站时间超过36个月; 7.进站后6个月内不能交验博士学位证书; 8.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对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经校博管办批准,报湖北省人事厅备案。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再享受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待遇,并按学校与博士后研究人员签订的协议处理。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满,完成协议书所规定的研究任务,需向所在的流动站提出出站书面申请,一般应于在站期满前三个月提出。
申请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将其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在站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教材、研究成果等有关材料送交所在的流动站进行出站评审。
第二十二条 学校重点、普通资助招收以及单位(导师)自筹经费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其在站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方能申请出站。
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学校确定的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有2篇以上学术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或在学校确定的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2.获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奖;或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的前3名;或主持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或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的前3名。同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学校确定的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3.正式出版署名第一作者的学术著作(不含教材),同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学校确定的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第二十三条 学校和企业联合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工作应达到下列要求,方能申请出站:
1.研究的成果学术水平较高。
2.研究的成果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3.工作表现较好,解决实际问题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较强。
以上三个方面可根据研究项目、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等情况的差异有所侧重。除此以外,还应正式出版署名第一作者的学术专著;或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署名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指导小组应对申请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思想政治、科研工作能力、学术水平等进行全面评议。
流动站需聘请3位同行专家(其中校外专家至少1人),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通信评议,并写出书面评语。
博士后出站评审委员会由不少于5人(含5人)组成。应聘请本学科(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教授或相当职务的专家参加,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主任由博士生导师担任。必要时,校博管办派人参加博士后出站评审会。博士后出站评审委员会应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技成果写出详细的评价意见。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出站评审费参照我校博士毕业生答辩费标准,可从博士后研究人员所获得的校博士后科学基金中支付,学校与企业联合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由企业支付。
第二十六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前应提交如下材料: 1.《博士后出站申请及评审书》2份;2.《博士后研究成果评议书》2份; 3.《博士后研究报告》(精装)2份; 4.博士后工作总结1份;
5.《博士后工作期满登记表》5份(须附上接受单位的接受函); 6.在站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教材、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
7.《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和接受单位的委托评审函各一式2份(需要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提交,留校工作者不需提交);
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一式2份(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者提交);
9.《企业博士后期满分配工作意见表》一式3份(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交)。第五章 经费管理以及工资待遇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经费来源和管理
1.博士后经费来源:国家资助;湖北省资助;企业和社会各界资助;学校自筹。2.博士后经费的管理
根据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规定,博士后经费由学校财务处单独立帐,专款专用,校博管办统一管理。
学校提供博士后日常经费总额的3%用于博士后管理工作。对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获得的各项科研经费中的剩余部分,如其出站留校,可继续用于科研工作;如出站到校外工作,经费统一归入校博士后基金。
第二十八条 学校重点、普通资助招收以及单位(导师)自筹经费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在职身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除外),在站期间计算工龄,其人事、组织关系、待遇等比照学校在岗职工对待(签署协议者,按协议执行),中期考核优秀者可 申请聘任学校相应教师岗位。
在站期间(按24个月计算)的待遇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医疗保险等部分,具体如下:
1.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含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如进第一站薪级工资标准低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16级则按16级执行,高于16级按学校同类、同条件人员薪级工资标准确定。学校重点资助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第一年岗位工资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九级执行;中期考核优秀者,从进站后的第13个月起岗位工资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八级执行。学校普通招收及单位(导师)自筹经费招收的博士后,进站第一年岗位工资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十级执行(有协议的按协议执行);中期考核优秀者,从进站后第十三个月起岗位工资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九级执行。享受校内公费医疗,医疗费由财务处按学校正式职工人均标准划拨校医院。
2.对于学校重点资助招收的博士后,学校按进站的第一年每月2000元(全年24000元),中期考核后,优秀者每月2200元(全年26400元)、合格者每月2000元(全年24000元)的标准拨付给博士后所在单位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绩效工资的补贴;对于学校普通资助招收的博士后,学校仅负责基本工资部分,绩效工资由所在单位自行解决,中期考核后,优秀者学校按每月2200元(全年26400元)的标准拨付给博士后所在单位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绩效工资的补贴;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参加学校教学科研人员考核,各单位应按照本单位同类人员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和标准予以发放(有协议的按协议执行),补贴如有结余,由单位统筹使用;如绩效工资超出补贴额度,由单位自筹。3.学校设立博士后科研启动、配套经费,具体见附件3。
4.学校不负责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偶工作的安置,对于配偶没有工作的,如属学校重点资助招收者,学校视情况发给其每月不超过300元的生活补贴。5.享受我校教师相同的科研、论文奖励待遇。
6.单位(导师)自筹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有关待遇由单位(导师)负责解决,并签订相应协议书,报校博管办备案。
7.以在职身份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其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医疗保险等部分由原单位支付。
第二十九条 学校与企业联合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企业管理为主,其薪金和研究经费等由企业提供,并按协议执行。第六章 户口及配偶、子女的随迁及生活设施
第三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可在我校落常住户口(在职人员除外),凭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和其他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博士后研究人员流动,按有关规定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暂住手续。
第三十一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凭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和其他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移手续。
第三十二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可在校幼儿园、附小、附中借托、借读,待遇与我校教师子女相同。博士后研究人员离校时,其子女随同转出。
第三十三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专用住房,严禁转租或转借他人使用。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时,应在一周内办理退房手续。为规范管理,对未及时办理退房手续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从其出站的第二个月起,学校将按华中科技大学有关博士后公寓管理规定办理。
第七章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第三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后,申请留校工作的,按《华中科技大学新进校教师选拔考核办法》考核,考核合格后,可按华中科技大学教师聘任制文件的要求(含外文等要求)申请聘任学校相应教师岗位,未聘上者应流动到其他单位。到校外工作的,可由接收单位委托我校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按华中科技大学教师聘任制文件(含外文等要求)执行。学校每年受理一次评审。博士后期间的各项成果必须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第八章 博士后管理工作考核
第三十五条 学校建立博士后管理工作考核制度,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具体考核办法由校博管办制订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六条 学校每年对博士后工作组织一次考核,考核办法按照《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考核办法》(另行制订)执行,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合作导师和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附属医院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校博管办负责解释。原《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校人[2001]41号)同时废止。
附件: 1.《华中科技大学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条件》 2.《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期考核规定》 3.《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办法(试行)》 华中科技大学 二○○八年一月八日
附件1: 华中科技大学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条件
为进一步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质量,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到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研究队伍,特制定本招收条件。
一、学校重点资助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申报条件
1.申请者应是国外知名大学毕业的留学回国博士,或近两年“985”高校及中科院、社科院系统内优势专业毕业的博士,或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指导的博士,或学科发展急需的博士。2.第一学历应为本科且毕业于“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3.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留学回国博士可放宽至40岁。
4.博士研究生期间应有参加高水平研究项目的经历并取得较好的学术成果。
注:近三年取得突出学术业绩者,经学校批准,可适当放宽申报条件要求。本科、研究生阶段均在本校完成的博士从严审批。
二、学校普通资助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申报条件
1.第一学历应是本科,博士毕业于“211”高校,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2.博士毕业不超过4年。3.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
三、与企业联合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由企业考核招收。
四、各流动站设站单位可在学校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对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制订具体招收标准。
附件2: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期考核规定
一、考核对象
凡经正式批准,进站时间满12个月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均须参加中期考核。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合作企业考核为主。
二、考核标准
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期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其标准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等。
(一)优秀 综合素质高,工作刻苦认真,科研作风严谨,协作关系好,按时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阶段性计划,全勤在站工作,且在站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各单位可向校博管办推荐作为中期考核优秀的候选人:
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学校确定的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录用,下同);或所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出版独著10万字以上的著作一部。2.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或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人文社科类可放宽至二等资助);或主持横向科研课题单项经费达20万元(理、医、管学科达10万元;文科达5万元)。
(二)合格 综合素质较高,工作刻苦认真,科研作风严谨,协作关系良好,按时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阶段性计划,累计请假不超过20天,且在站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本专业的国内权威期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1篇以上。
2.在本专业的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并作为主要骨干参与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文科可放宽至省部级)。
3.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或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二等项目;或主持横向科研课题单项经费达10万元(理、医、管学科达5万元;文科达2万元)。
(三)不合格 达不到上述合格条件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为不合格: 1.经常不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科研能力较差; 2.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
3.一年请事假累计在三十天以上,或连续旷工七天或累计旷工十五天以上; 4.出国逾期不归超过一个月;
5.进站三个月内未完成开题报告、未拟定在站两年研究工作计划或未按时完成阶段性工作; 6.长期患病预计难以完成研究项目; 7.逾期三个月未完成中期考核者。
三、考核方式
中期考核由各流动站(院、系、所)负责进行。
博士后进站一年后的3个月内,由所在单位组织3~5名专家成立考核小组,对博士后进站一年来的工作进度、能力水平、个人表现等方面进行中期考核,并形成书面材料。考核时,由被考核人向指导小组报告一年来的教学科研工作情况。
四、考核程序
(一)个人总结,并如实填写《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中期考核表》(一式三份),提交所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科研、获奖等的证明材料。
(二)博士后指导小组根据被考核人在站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意见,并由指导小组组长签署考核意见。
(三)各流动站(院、系、所)审查核实后签署意见,连同证明材料一同报校博管办审核。
(四)网上公布中期考核结果。
(五)将《考核表》存入博士后研究人员个人档案,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省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备案。
五、校博管办每年两次集中对申报中期考核优秀的博士后进行审核,按符合基本条件人数的15%评审出中期考核优秀的博士后人员。
六、考核结果处理
(一)中期考核结果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今后留校工作、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定校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等的重要依据。
(二)对考核优秀者从第13个月起按2200元/月拨付给设站单位,作为该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津贴、绩效工资的补贴。
(三)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停发工资和补贴,作退站处理,并按其与学校签订的协议处理。
(四)若有特殊情况,应由博士后研究人员所在流动站(院、系、所)说明情况,并由流动站(院、系、所)主管博士后工作的领导签署意见,报校博管办。
七、其它事项说明
(一)博士后研究人员一般应在工作满12个月后2个月内完成中期考核,无正当理由超过2个月未完成中期考核者,暂停发放各项待遇;超过3个月未完成中期考核者,视为不合格。
(二)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所取得的成果必须以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第一署名单位。
(三)主持科研课题的经费必须是到校经费。
(四)对于在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者,视其情节作出相应处理,严重者劝其退站。
(五)各流动站可根据本规定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
附件3: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激励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不断提高我校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培养质量,进一步规范我校博士后科学基金(以下简称校博士后基金)的管理,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校博士后基金每年由学校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博士后招收计划制定预算,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条 校博士后基金资助分启动资助和配套资助。第四条 所有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均可享受校博士后基金资助,最多可获得20000元校博士后基金资助(含配套资助,留学回国博士最高可到25000元)。外籍博士后研究人员经学校特批,可以适度增加资助额度。第二章 资助方式
第五条 所有新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在职身份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单位或导师自筹经费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除外)均可获校博士后基金启动资助,资助金额为5000元。
第六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作为主持人获得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将可获得以下配套资助:
1.获国家级基金(含软科学项目)资助,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最多可获得10000元配套资助;
2.获其他省部级基金资助(含软科学项目),或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最多可获得5000元配套资助;
3.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以学校公布的期刊目录为准),最多可获得500~1000元配套资助;
第七条 配套资助可重复申请,但不得超过资助最高额度。
第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所获各类基金资助如离出站时间不超过6个月(以所获基金批准文件时间为准),学校将不予配套资助。第三章 资助程序
第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办理完进站手续,凭博士后录用通知书和身份证,可到财务处办理校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经费本;
第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配套资助时,按以下程序进行: 1.提交所获基金资助的批件复印件; 2.流动站审核; 3.学校审核; 4.上网公示; 5.学校审批; 6.办理经费本。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一条 校博士后基金经费本由博士后本人自行管理,使用范围如下: 1.科研所需的实验费、材料费、测试费等。2.科研项目有关的其他开支:
① 调研费(含差旅费、住宿费、复印费等)。② 会议开支费(会务费、差旅费、住宿费等)。
③ 日常开支(论文版面费,论文、课题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费,复印费,书费,交通费,邮政费等)。
3.面试来回路费(600元以内); 4.进站报到交通补贴费(300元以内);
5.出站评审费(参照我校博士毕业生答辩费用开支标准)。
第十二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资金未用完的,如留校工作,经费可继续使用;如出站后到其他单位工作或中途退站的,收回经费本,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使用。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校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青岛科技大学专业课
青岛科技大学相关专业介绍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
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热能的转换、传输与利用,研究与之相关的系统与设备、最大限度利用能量的方法与途径、系统节能的先进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方法等的科学,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热工理论、机械工程、电气自动控制等基础知识与熟练的外语、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热工理论、热能、环保、供热、暖通与空调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运行管理和安装调试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外语、计算机、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热能工程控制技术、现代测试技术、低温技术及其应用、节能原理与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锅炉原理及设计、制冷原理与装置等必修课程;同时适应专业发展设置了较大比例的选修课,如发动机构造及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能源清洁利用、工业通风、空气调节、供热工程、制冷装置自动化、热泵技术等。该课程体系的设置使学生既掌握了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专业特长。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门集化学、物理、数学和工程技术为一身的学科专业。以化学工业及相关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物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加工技术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与传递过程的规律,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影响,解决工艺开发、装置设计、控制操作、综合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本学科不仅是通用的过程工程学科,而且是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化、精细与日用化工、能源、环境、医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在学习高等数学、化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知识,为拓宽专业面,增加适应性,还开设高分子化学基础、石油炼制工程、环境化工、化工机械基础、ChemCAD等课程。同时还接受实验技能、计算机过程模拟与应用、信息获取、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机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过程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制药、食品、机械等各类过程行业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过程工程、控制工程
主要课程(核心课程)
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学、过程工程基础、过程设备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理解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和加工工艺与材料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具备合理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的能力,通过综合材料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质量和使用寿命,并具有可以研发新材料及新工艺的水准
分析、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课程设置:
在完成基础工科学生学习(包括数理化、计算机、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专业基础课),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金属材料学,金属工艺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材料腐蚀与防护,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专业课程,同时学生还接受实验技能的训练,另外还有校内模拟生产实训和参观实习,为将来从事科研生产工作奠定基础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进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核心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学、控制理论与工程、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机械测试技术、企业管理、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CAD/CAM、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第四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预备党员考察表(指导说明)
预备党员考察表填写规范(仅供参考,2011年秋版)
单位:中南林科大涉外学院
党支部名称:统一写入党时候的支部名称。(不是现在的支部名称)
姓名:填自己的名字
出生年月写**年**月
名族全称如汉族
籍贯: 指的是指本人祖居的地方,按现在行政区划详细填写。如祖居与出生地址不一致时,一般按其父亲的籍贯填写,填写到县级。
文化程度:大学本科
预备期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培养考察人:必须是现在支部的两名正式党员
第一个半年预备期考察情况:
1、个人思想学习工作小结:由预备党员同志个人自己总结,要求全面实际,在200字左右。
2、培养考察人意见:
经过半年时间的考察,**同志较入党前有较大的进步,这段时间内,**同志认真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积极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步断充实完善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爱生活,团结同学,在同学中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应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多关注时事,政治敏锐性与把握大局的能力有待加强。(不签名,不写日期)
第二个半年预备期考察情况:
1、个人思想学习工作小结:由预备党员同志个人自己总结,要求全面实际,在200字左右。
2、培养考察人意见:
在近一年的考察期中,**同志在政治上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组织的考验,按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该同志在思想上一年以来通过学习,切实提高了理论修养,在增强党性修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群众路线和根本宗旨等,有了更深刻准确的认识。在学习上,能够自觉认真开展学习,成绩较好,基础知识扎实。在班级活动、支部组织生活等方面能积极参与并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该同志在接受党组织教育与批评方面能够自觉冷静的分析自己,评价自己,发扬虚心学习、谨慎的作风,积极向优秀学生及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干部、党员同志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签名,不写日期)
党支部考察意见:
***同志在预备期期间能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按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基本符合党员条件,支部同意其按期转正。
(最后一栏)支部名称: 按现在的支部名称写
年月日:本学期转正的统一填写:2011年12月5日
第五篇:考察表
1、×××同志在考察期间,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对党有了进一步认识。他在思想汇报中写道:“我虽然已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了,但对照党员标准,还有很多不足。同志们在讨论我入党时的忠告我时时记在心中,我一定要很好反思,尽快改正自己的不足,早日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在平时,他及时征求同志们的意见,求得同志们的帮助。他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响应党支部的号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自身存在的性格较急,和同志的关系不融洽问题,有一定改变,但还需进一步努力改正。
2、该同志自入党以来,认真学习革命理论和党的知识,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共产党员的义务;学习上自觉认真,注重学以致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以求得党组织的帮助。自觉克服入党时存在的缺点,大胆开展工作。
3、该同志自入党以来,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汶川地震中,积极参加各项赈灾活动,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同学们团结一道,开展好各项工作。
4、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思想上积极上进,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谦虚谨慎,敬业爱岗;认真学习革命理论和党的知识,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共产党员的义务;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求得党组织的帮助指导。
5、该同志自入党以来,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刻苦学习和工作有关的知识,自觉磨练自己,爱岗敬业,不辞辛苦,用较短的时间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为人谦虚,善于团结同志,虚心向周围的同志学习。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