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安全铁路运输的探析论文
一、加强安全宣传策划工作
安全宣传是安全运输的基础,宣传要具有切合实际(与铁路运输部门息息相关)、主题鲜明(有针对性)、内容丰富和形式活泼等原则,安全宣传是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隐患提醒
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目前铁路运输部门已经开展了多项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排查出来的有些隐患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整改完,如需停运检修的问题。在未整改的这段时间内就因该有临时控制措施。铁路运输部门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应制定临时措施,包括指定责任人、制定控制措施、并对隐患进行现场挂牌,有的隐患(如有缺陷的工具或设备)还需要进行锁定。这样一来,不管是本部门员工还是外来人员,容易清楚哪些是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二)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保障安全运输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相关法规要求铁路运输部门制定操作规程,并使员工熟悉操作规程。铁路运输部门应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很多操作规程就像规章制度一样,没有流程图也没有图片,厚厚的一迭文字材料,让人阅读和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因此,铁路运输部门可制定图文并茂的操作规程,每个操作规程首先简明扼要地写出几个步骤,然后对应每个步骤附上相应操作照片,此外,把这些图文并茂的操作规程张贴在设备旁边,便于员工使用。
(三)安全宣传阵地
除了以上具体的安全提示、安全指导性宣传外,安全宣传还包括法规政策性宣传、知识技能性宣传、事故教训(安全警示)宣传和安全管理动态信息宣传等。铁路运输部门应有专门的宣传阵地或宣传栏,公布重大决策、会议文件精神和业绩成果等,安全方面的领导决策、会议精神等也应纳入其中。此外,铁路运输部门应在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多开辟一些安全宣传阵地,每月或定期开展主题安全宣传,如防火防爆宣传月、机械安全宣传月、危险化学品宣传月等。
二、广泛开展安全管理活动
安全活动是安全文化的载体,也是安全文化在行为层面的体现,铁路运输部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能吸引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增强员工对安全的认同感。
(一)部门安全活动
除了法定的安全活动外,铁路运输部门可以根据部门的安全制度定期组织其它安全活动。铁路运输部门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救生等安全演习,在每日的工作安排会上同时部署安全工作,在重大高风险作业前召开安全分析会议、安全交底会等。这些安全活动的组织,使公司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真正让安全成为员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隐患和不安全行为最直接的手段,铁路运输部门每年都应组织大量的安全检查活动。铁路运输部门可把每次安全检查结果形成图文并茂的材料,检查中发现的每一处问题都对应一张照片,并把检查结果张贴在宣传栏,或在部门内部网站上挂出,供各单位和全体员工学习、分享。
(三)安全评比
评比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铁路运输部门可开展安全评比活动,使大家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在互动中促进提高。铁路运输部门应每月评选出“安全之星”(即安全工作优秀个人),并对个人进行适当的嘉奖;还可设置“安全无事故记录牌”,对于超过500天或1000天安全无事故的基层单位,应对其进行嘉奖。这些活动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员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热情,有力推动安全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二篇:铁路运输服务论文
铁路客运服务
第一章:铁路运输业的地位 第二章:铁路客运服务
2.1铁路客运概述 2.1.1客运服务的内涵 2.1.2客运服务的特点 2.1.3创新的服务理念
2.1.4充分认识客运服务的新变化
2.2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 2.3客运服务礼仪 2.3.1仪容仪表的修饰 2.3.2不同岗位的服务礼仪 2.3.3列车长的礼仪
2.3.4熟知其他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和饮食习惯
第三章:总结
铁路客运服务
【摘要】:铁路客运服务礼仪,是指铁路车站、列车服务工作中向旅客表示敬意的仪式和礼节,是客运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服务规范。
【关键词】:重要性服务质量标准化礼仪礼貌用语
一、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行官”,是全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
全国主要工业产品中50%以上的产量由铁路来运输;钢铁工业生产中,63%产量亦由铁路来运输;粮食、棉花、木材等要大量通过铁路长途调运;人们的旅行、大量的生活必需品要由铁路运输;部队和军事物资的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总支,铁路联系着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联系着千家万户,铁路必须保证畅通无阻。铁路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铁路法》,认真贯彻“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加强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
二、(一)、铁路客运服务概述
客运服务关系到铁路“窗口”的总体形象,关系到铁路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全面提高客运服务质量,才能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旅客的满意,赢得市场,赢得效益。
1、客运服务的内涵
所谓客运服务,就是在客运工作中,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的旅行需求,而提供安全、舒适、准确、高效、便捷的劳务活动,实现从始发地到目的地位移的全程服务。铁路客运服务 铁路运输业的地位
客运服务总则: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树立“以人为本,旅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实现安全正点、方便快捷、设备良好、环境整洁、饮食卫生、文明服务的质量标准。
2、客运服务的特点
因为旅客运输的产品是人的位移,是无法具体化、实物化的产品,所以面向客运产品的服务也体现出与面向实物产品的服务不同的特点。
(1)、运输服务的无形性
(2)、运输服务产生和消费的同步性
(3)、客运服务质量的多样性
(4)、客运服务的易逝性
3、创新的服务理念
所谓服务理念,是指人们从事服务活动的主导思想意识,是在一定的经济、文化环境影响下,在人们长期的营销服务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反应人们对服务活动的理性认识。
客运工作要本着旅客至上的原则坚持“人们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周到热情地为旅客服务。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服务理念的创新,没有服务理念的创新,就没有服务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创新。
(1)、树立“旅客至上”的理念
(2)、树立质量是运输企业生存之本的理念
(3)、树立客运服务质量标准化的理念
4、充分认识客运服务的新变化
(1)、社会经济下发生较大变化,旅客消费层次不断提高
(2)、社会民主法制建设发生较大变化,旅客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二)、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化标准是指根据客运质量特性的要求,按照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利用科学原理,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有关规定,为保证和提高客运工作服务质量而作的统一规定并制定的技术文件。
客运服务质量标准本身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认真按服务标准去做,会把自身原有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在服务实践中,又会不断涌现新的、先进的服务方式和经验,经过提炼和精选,再充实到现行服务标准中,使服务标准始终保持先进性。只有标准化才能适应客运服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1、安全秩序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组织健全,制度落实,安全设备设施齐全。客运人员必须坐到知位置、知性能、会使用。客运人员一定要保证精力充沛,严禁在工作中饮酒。
2、文明服务
做到“全面服务、重点照顾”“三要、四心、五主动”,仪容仪表大方正解,注意言谈举止文明。
3、人员要求
熟知本岗位业务知识和职责,技术业务熟练。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具备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站容卫生
站容整洁美观,标志齐全醒目,设施功能良好。
5、基础管理
制度管理健全,有制度、有考核、有记载。业务资料配备齐全。
6、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齐全,尽量满足旅客需求,做到“以人为本”。
7、候车、问询
对旅客携带品进行安全检查,组织旅客有序候车。做到用语文明、态度和蔼、回答准确。
8、站台
引导旅客有序进出站。
(三)、客运服务礼仪
铁路客运服务礼仪,是指铁路车站、列车服务工作中向旅客表示敬意的仪式和礼节,是客运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服务规范。
1、仪容仪表的修饰
(1)、仪容美
着装统一规范,整洁大方,佩戴职务标志。职业妆要求大方得体,不追求另类,不突兀。
(2)、仪态美
(3)、语言美
对旅客讲话时应态度和蔼、音量适宜、称呼恰当、语言表达准确得体;听旅客讲话时应认真倾听,不得随意打断。
2、不同岗位的服务礼仪
在不同的岗位上服务礼仪也不一样,熟知自己所在岗位的服务礼仪,更好的为旅客服务。
3、列车长的礼仪
列车长是车班的一级领导,是全班乘务人员出乘途中的核心和灵魂。列车长对礼仪礼貌的认识和执行,直接影响到整趟列车的服务质量和铁路信誉,列车长在班组人员中要起着示范表率、检查督促和推动教育三大作用。
(1)、提高认识讲自觉
(2)、言传身教作表率
(3)、检查督促严要求
(4)、注重教育塑形象
4、熟知其他国家的礼仪与禁忌和饮食习惯
三、总结
在铁路旅客运输服务中,注意礼仪礼貌、坐到礼貌待客,是做好客运服务工作的关键,体现了铁路部门对旅客的基本态度,也反应了客运服务人员的文化
修养和素质。而娴熟的服务技能、技巧是决定服务质量水平的基础,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技术保证。因此,每个客运工作人员都应加强礼仪、礼貌的修养,提高自身服务技能,在客运服务工作中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平,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第二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 马丽华 梁丽 王郁葱,客运心理与礼仪,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3】 宾任祥,铁道概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4】 吴军 黄燕,客运员,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第三篇:铁路运输论文正文
我国铁道站段安全管理研究
第一章 站段运输安全及管理
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铁路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铁路作为企业,已经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最前沿,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铁路企业的最终目的,但取得效益的前提必须要确保安全。为了能够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2007年全路进行了第六次大提速,虽然这些举措使铁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主动,但是也对铁路的安全生产特别是运输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节 运输安全在铁路运输工作中的重要性
铁路即是生产部门,同时有是社会服务部门。铁路运输担负着大量旅客及货物运送任务,其服务质量和安全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若安全得不到保障,也就无信誉可言。由于铁路运输生产是庞大的联动机,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都会影响到全局甚至全路,影响整个运输工作,也对铁路的自身生产造成破坏。统计资料表明,近十年来,我国每年平均发生铁路行车事故约17000件左右,毁坏各种车辆3000多辆,中断正线行车约2000小时,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左右,间接的经济损失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基层站段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线,即是安全生产的直接作业者,更是安全生产最有利的把关者。一个站段少则管辖几个车间十几个班组,多则管辖几十个班组甚至上百个班组。这些班组是各项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等最终的落实者。任何一个班组或班组的任何一个人,没有认真落实作业标准、按章办事,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影响全局。
例如:1978年12月15日,郑州铁路局,陇海线,杨庄站发生了一起特大事故,一列由西安开往徐州方向的386次旅客列车应进入杨庄站停车,由于机车乘务员值乘中睡觉,列车错过了制动时机与下行正在通过的,南京至西宁的87次列车相撞。巨大的冲击使几节车厢与列车主体断开,造成
第二章 站段安全管理问题
第一节 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外力推动问题
1、职工作业标准化上存在的外力推动问题
职工工资关系到广大职工的生活来源,是职工最为关心的内容。只有把职工对工资的关心引导到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关心,才能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过去,我所在的段在工资分配上主要是采取加大对职工二次捆绑的力度和增加一次性资金的发放量的模式来加强对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关心。这种方式在安全生产曾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天空跨越式发展的深入,这种分配制度在保障安全上“激励不够、约束不强”的弊端日渐突出;造成职工执行标准化作业的自觉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存在着作业标准化靠抓、“两违”控制靠罚的外力推动现象。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罚款多、奖励少。
在现场的奖罚通报中,我们几乎天天看到“****”问题,罚“****”多少钱,多大标。而很少看到“****”好事,奖“****”多少钱。过去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现在,榜样少了,身边典型少了,天天听到看到的罚款多了,罚惯了。少数职工常说,罚就罚了吧,个别干部说,撤就撤了吧。都已经习惯了。在这个问题上看,现在领导层的硬性、和强化性指标过多,造成问题无法真正分析研究和完善。造成职工的积极性很难调动,积极向上的精神很难调动,主观能动性很难发挥。
(2)职工的压力过大,收支不平衡,个别职工消极性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大幅度提高上涨,给职工造成了很大压力。尤其是职工子女就业、就学、住房问题是影响职工的又一个因素。目前职工子女就业成为了影响职工的又一个因素。职工子女就业成为了影响职工又一大难题。个别职工子女生活无着落,职工在岗上心事丛丛,高昂的学费,使职工无处着手。还有就是现今高昂的住房,使个别职工天天琢磨如何去抓钱,如何去做生意。生产做得如何不要紧,不怕罚。还编出了“农业损失,副业补”,拿主业当副业,拿副业当主业的随口流。
第三节 站段安全管理工作主要问题
自去年“3·18”以来,铁道部刘志军部长代表部党组多次就新体制下站段安全管理规范、安全基础建设进行了科学、完整的阐述,明确指出:站段虽然不是企业,不具有法人地位,但作为我国铁路“三级管理”的一级,也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承担着安全工作落实和现场安全控制的主体责任。界定站段的安全管理职责,要突出站段现场管理的特点,强化站段现场管理职能;一定要细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形成严密、科学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局站段的整体安全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安全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但通过对刘志军部长多次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对照铁道部相关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对我局站段安全工作的实际调研,个人认为当前我局站段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同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安全管理的规范提出自己的思考,供同志们参考。
1.整体运作的制度关系界限不清、相互交叉
我们说,一个单位涉及运输生产活动的各种制度的设立,其基本意义在于有效、科学、全面地规范单位全体人员在不同的工作或生产岗位的行为标准,以使所有人员都能朝着既定的目标有序、有效、有质量、按计划地协同动作。其分类无外乎:管理类制度、技术类标准、作业类标准。管理类制度又可分为材料、人事、财务、安全管理等;技术类标准应该是以《技规》为龙头的各级规程、规则、规范、规章、细则以及一些办法等;作业类标准则包括各种工艺、作业指导书、操作手册、操作规程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各种作业卡等。由于我们长期习惯了以文件、措施、会议等为主要形式来实施各种具体的运作,因此出现了大量制度、办法不分,同一文件或措施中管理、技术、作业内容交叉;同一项工作或作业有多项文件或制度、措施、细则、办法等进行规定或约束的情况;尤为突出的是,对本应属于岗位工作或作业标准的内容,通过各种细则、措施等文件来进行规定,标准之外还有措施,致使岗位工作人员在作业中对岗位要求难以准确、完整地掌握,工作或作业标准的简洁、准确、完整、唯一性和严肃性无从保障,管理的有效性、岗位作业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作业标准与岗位应知应会的混淆。作业标准是岗位作业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而后者仅是指该岗位作业人员应该具有的基本技术能力。一个是上岗作业的行为准则,另一个是上岗的资格和条件。
工作面前没有旁观者。这是由安全本身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并依附于全部生产活动中每一个环节这一基本属性所决定的。作业人员有严格按照作业标准进行作业的责任,管理者有合理生产组织、劳动组织,制定作业标准,优化工艺流程,改善作业环境,教育引导员工,提供作业保障,监控作业过程等管理责任。因此,安全责任理应覆盖全体人员。其次,我们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如何负责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工作或作业是否建立对应的工作或作业标准的问题。因为,责任可以分解为工作或作业的内容、流程,以及工作或作业的质量水平。因此问题归结为对每一项工作或作业我们是否有标可依,每一个岗位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岗位工作或作业标准。这里必须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应该树立起这样的理念:管理者尽可能去按照岗位的工作标准做事,而作业者应该或者仅需要按照确立的岗位作业标准做工。这应该成为我们规范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把一线职工学习讲话、会议精神和各种文件、措施、规章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学习掌握本职岗位的作业标准和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上来;把学习贯彻讲话、会议精神、上级规章要求等工作放在各级管理人员身上,并通过他们结合实际的消化吸收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相关岗位的工作或作业标准,应该成为我们规范安全工作的努力方向。需要特别给予重视的是:
(1)关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能定位。长期以来,我们比较突出地强调了一线技术人员在技术工艺设计、技术方案审查、技术鉴定、技术规章的管理等技术管理以及具体技术问题的处理方面的作用发挥,在质量工作方面也是更多的突出了对工装设备等工程质量的关注,而对一线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立足于对现场作业严格执行质量要求的技术监督明显不足,把本应最具有技术监督能力和条件的职能,通常是转移给了工长、检查员、施工负责人。
(2)质量检查员隶属于车间管理的不合理性。在车间领导下的质量检查因缺乏基本的质量制约机制而使其作用的最大发挥受到制约。为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以技术部门为主管,整合全段质检资源并对全段所有作业实施统一质量管理的,第三方质量监督的工作架构。站段技术人员应该是在全面担负技术管理、技术监督、技术攻关(创新)、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基本职能的基础上,特别突出其技术监督的作用发挥。
(3)鉴于安全是对所有生产活动各环节的一项基本要求,自然覆盖了一切工作和作业过程。因此,在我们确立了每个岗位的生产责任制以后,再去制定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便会显得多余。即:生产责任制应该完全覆盖安全生产的岗位责任要求。
(4)要特别强调岗位责任与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专业系统负责的相互关系。岗位负责是责任制的基础,其它三项是立足于岗位责任基础上。就整体安全管理责任的分解和实现形式,工人作业的岗
门跨车间的安全问题,应由提出问题的车间或部门的分管领导,组织专题的段级安全分析会加以解决。
(2)完善会议制度,安委会会议要安排对全年安全工作目标、推进计划和前期布置的安全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参会成员要集中反映当前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并应就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建议提出必要的分析和对策;会前要由有关部门在部门、车间分析会的基础上搜集整理议题,在征求分管领导意见的基础上,由安委会主要领导把关纳入议程。要注意的问题是议题不宜过多,强调分析问题要有深度,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足够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会议应强调技术部门对技术标准、作业标准、施工方案等在实践中的适应性进行有重点的评估和分析,以不断完善作业标准;对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包括施工质量)进行重点分析或评估并提出建议;安监部门应对作业过程质量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应安排适时的对涉及安全的管理制度(例如:考核、分配、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教育培训机制等)的有效性、针对性进行必要的评估;要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计划、推进落实、质量检查、责任追究等事项纳入不同时期的安委会会议;要将问题库的动态管理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安委会对重点问题的解决有机结合起来。考虑到安全分析会自身的定位和局限,安全分析会应尽可能就某一方面甚至某一突出的具体问题展开分析讨论,立足于一次会议解决一两个现实问题为宜。
体对隐藏在现象背后规律或缘由的探索;多提几个“怎么样”?就能够引起对形成安全生产顽症过程的理性思考。所以,发现问题是问题的基础。管理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很多重大的发明或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发现者促成的。没有问题意识,没有发现问题的“眼睛”,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安全管理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强化“问题”管理,要强化“问题意识”的作用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在学习中的价值及提问的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同理,在安全管理中,具有良好“问题”意识的管理者常常会对存在的问题,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求。同时,具有“问题”意识的管理者不只关心问题的结果,更会注重为解决问题而去获取新知识或创新新方法的过程,从而有利于促进管理者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适应铁路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强化“问题”意识也有利于管理者良好管理风格的形成。在安全管理的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针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大量问题,由于选用了一名好的管理干部,一名具有良好管理风格的领导者,对影响安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果断、坚决地解决问题,使安全管理活动富有成效。反之,如果一个单位本来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但是由于选用了一些自身素质、事业心、责任感和管理风格都较差的管理者,也可能造成大量的新问题的产生,使事故接二连三,这方面的教训是应该汲取的。要提倡各级管理者做安全生产的“智者”,要善于吸取别人的事故教训,要养成研究分析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习惯,要树立扑下身子、硬起手腕抓管理的优良作风,培养良好的管理风格。
强化“问题意识”,也有利于管理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关键和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有了富有创新能力的队伍,安全生产就有了坚实的基石。在管理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不会提出有质量,有水平的问题,就谈不上对安全管理的创新。因为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产生。因此,问题意识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是新的管理思想诞生的摇篮,是创新精神的萌芽。
第二节 “结合部”管理,是安全管理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在安全管理中所有问题的管理,尤其以“结合部”管理最为关键,1
合上不能互相监督监控,这种协调配合上的管理不足而造成的损失也往往是巨大的。
另外由于协调配合不够出现的错误,也会在相对封闭的多个子系统中持续发挥作用,或者对其他子系统引发连锁反应。在沈阳铁路局2005年以来车务系统发生的四十多起事故中,因为职工协调配合出现错误或者互控失去作用造成的事故,占全部事故的很大比例,事故发生后,不但事故单位受到处罚,因为配合、互控的原因,被处理的往往是多个人。因此,“结合部”管理的失管失控还具有隐蔽的特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结合部”管理是安全基础管理的经常性工作
强化“结合部”管理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必要性上,也体现在其经常性上,这是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例如:行车部门与客运部门;行车部门与货运;行车部门与电务的信号部门等每天都在互相联系,协同工作。铁路是一架大联动机,确保大联动机的运行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安全工作永远要从零做起,这是安全管理的特点。因而运输安全的“结合部”管理对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而言,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四、强化“结合部”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结合部”产生的问题,时刻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认识
实践证明,安全工作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时刻保持对安全生产“结合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推动全段安全基础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这是从实践中得到的结论,也是我们抓安全必须坚持的基本思想。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在安全管理上,特别是在安全生产“结合部”的管理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一定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突出安全“结合部”管理,打主动仗,打攻坚战,打持久战。
五、必须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内外部结构
安全管理组织是安全管理所有参与方的组成形式,其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对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一方面,安全管理任务在分解定责时必须适度,避免不合理的分解目标任务的做法。专业分工细化是铁路运输生产发展的一大特点,这体现了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也是现代化管理发展的趋势。但是有的时候在安全管理中把目标任务分得过细,无形中人为使“结合部”大量增加,给安全管理、协调工作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安全管理系统中各子系统自身的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指导过多,要求过细,3
接班的没有到岗,值班站长上控制台进行操作,本来铁路有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在那时候没有了。一班作业的完整性出现了空档,管理中出现了不闭合现象,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是突出“闭合管理” 是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前进,铁路企业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落实机制和系统负责、岗位负责、分工负责、逐级负责等制度非常完备,关键在于落实。而全面贯彻落实了这些管理要求,实质上也就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准,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于突出“闭合管理”。
三、怎样实现“闭合管理”
第一,必须落实逐级负责制。
实行逐级负责制是突出“闭合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安全基础建设的基本原则。只有把安全管理的压力和责任等强传递到每一个管理者的身上,使各级管理者按照领导负责、逐级负责,系统负责和岗位负责的要求,自上而下逐级管理,自下而上逐级负责,把逐级负责制真正落到实处,职责明确,压力到位,考核从严,才能够调动起各级管理者的责任心和自觉性,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的闭合。
第二、必须解决好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要突出“闭合管理”,就必须树立“重点把关”和“层层抓差”的思想,以深化专项整治为载体,抓住“木桶效应”中最短的板块,确保“闭合”管理环状运行机制的良好发展和顺畅运作。安全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决定安全是否稳定的,并不是最好的单位、设备和管理,而恰恰是最差的那一“点”。鞍山车务段在安全生产上认真研究,能抓住关键,例如交接班时间不是容易出现问题吗?为此车务段要求各站,值班干部提前二十分钟上岗,全程监督交接班。有效的避免了下班的想走,心神不定,上班的没来,可能空岗的现象。正是抓住了安全的关键时间,从而确保了安全生产。
四、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应该注意三方面。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我们铁路运输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安全管理的普遍原则。
管理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面临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新体制,针对在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建设上,存在的管理不顺、职责不清、力量分散、监管不力、落实较差等问题,与日益严格的安全工作和路局直管站段新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段领导班子清楚的认识到目前的管理模式到管理方法,从安全管理的理念到管理思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适应改革的新体制需要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认真研究出台具体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制度,重新修订新的《白音胡硕车务段安全生产考核办法》,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住了安全不稳的趋势。在保证“电煤运输”、同时,完成运输收入十三亿元,各项运输生产指标都创历史同期最好。通过八个月的时间里安全情况来看,车务段的安全形势已经趋于平稳,这与这个段的安全管理办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在设备改造施工及临时故障等情况下,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就会影响运输安全。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
第二节 强化协调管理
设备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关键,三者是相辅相承、紧密相联、互相制约的统一体;同时,三者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保持相对的协调和稳定,安全才有保证,忽视了三者的动态协调与统一,维持安全稳定的支撑就将倾斜。
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从运输安全的角度规范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施工方案给定的时间进行施工;实施施工、验收质量责任追究,避免低标准的重复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次数;接收部门要严格执行日常维修、检查制度,及时处理潜在的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率。在设备发生意外故障后,能在最短时间(查标定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抢修,及时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
2、跟踪
(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2)跟踪设备变化,完善规章制度
①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规章制度。随时掌握设备变化情况,以及现场设备的特点和性能,及时修订安全防范措施,修订有关规章制度。
②完善施工与交接、培训制度。施工部门应有对车站技术管理人员(包括接收部门的工电维修部门)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的义务和责任,有跟踪、处理使用中发生意外问题的责任,限定最少跟踪时间;接收部门的维修人员要尽快掌握设备特点、性能和处理故障的能力。(3)严格培训上岗制度。
(4)制定特殊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哈尔滨铁路局正在研究制定适合本局设备特点的《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3、强化人员素质,执行作业标准
(1)强化岗位相关知识的应知应会培训。制定各工种应知必会范围,定期学习、考核和举行技术比武,引进激励机制和岗位轮岗制度。
(2)进行事故案例教育,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强化作业人员对规章的理解。
(3)强化停电、施工、设备临时故障等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
揭示》,编制《施工明示图》;机车乘务员、运转车长要熟悉施工方案,认真抄录《运行揭示》。
铁路是大联动机,须各工种协同作业。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采用,加强施工过程中设备、制度、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结合部的管理,必能达到自控、互控、他控,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第五章 站段安全管理工作思考
第一节 以人为本、防微杜渐
1、站段安全管理工作应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工作日程上,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可宝贵的,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是目前每个管理者必须思考的话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有一句古语说的好:“亡羊补牢,忧末未晚”。我们今天可以说,每一次血的教训如果真的能够发人深醒,我们可以吸取多少的前车之鉴。我们的个别职工从认识上观点不明,态度不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次事故的出现决非偶然的疏忽,分析每一次事故的背后,对应着多少次的险情,每一个险情的背后,必然有着一连串的违章,每一个违章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不良的作业习惯。正是因为这种量的积累,才形成了质的变化,由违章而造成的千万事故,正是因为不良的作业习惯的形成,才导致困扰铁路安全生产的一个难题,违章现象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绝。为什么有些规章制度严不起来,落不下去,其根本在于,习惯使然。因此,夯实安全基础的关键在于纠正不良作业习惯。
2、智者通过教训制止流血,愚者通过流血制造教训。铁路的安全管理中,“亡羊补牢”的想法虽然不可取,防微杜渐、居安思危,从神经末梢的表现来确诊中枢神经的病症,抓小防大,才是有效的管理。在日常的管理中,对于出现的办法只停留在就事论是,处罚,迟报了事,而缺乏对个人、对问题长期有效的跟踪分析,这样是对问题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因此,我们对试行统计所有安全生产中出现的一类问题,分类编号,定责落人,长期跟踪每一个职工所有的违章记录,每一个问题出现的原因,频次。每一类问题出现机率与作法,形成一种自下而上,定点管理的安全管理模式,1
结束语
安全是中国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安全管理涉及生产的全过程、生产的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本文通过最基层站段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进行一些思考。随着科技的进步、设备的更新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步伐的加快。更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创新安全管理,确保安全,为铁路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铁路要发展必须要走向市场。这就更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确保运输安全,树立良好的铁路运输企业形象。其中人的安全素质、人的安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生理因素、心理素质、群体素质,这几个素质都达标或处于最佳状态,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发挥正常,使安全生产处于有序可控状态。而安全运输是铁路企业各项工作的中心,是铁路的生命线。要想提高铁路企业生产效率设备潜力得到最终大限度的挖掘,物资消耗达到最低水平,安全运输能够得到有力的保证,生产任务能够及时完成,都必须依靠每一个劳动者的努力,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长期细致的安全教育来实现,随着铁路工人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就的将来就会实现,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铁路事业。
324-
第四篇:关于新形势下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探讨论文
当前内忧外患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存在的矛盾问题
当前铁路企业不仅处在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而且处在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随着公路、民航、水运的充分发展,铁路运量急剧下滑“铁老大”优势已成美丽的传说了。加之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外围经济环境低迷,运输行情惨淡,铁路运输处境堪称内忧外患。
在这种内忧外患形势下,全路安全形势不稳定,相继发生一系列事故:济南局“10.11”事故、沈阳局“10·17”货物列车冲突事故、青藏公司“10.23”客车底溜逸与运行中的客车相撞事故。深刻思考事故发生过程,安全天天讲年年讲,已经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根深蒂固。为什么还发生如此事故。不自禁地拷问存续几十年的铁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组织、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制度、管理思想是不是存在问题,职能实施过程中是不是存在内在问题。
(1)门户现象严重,主管部门安全管理职责权限外延不清。各自部门出于自保,各自为政,规章制度存在矛盾。安全管理既有交叉重叠,又有空缺漏洞。安全规章制度的清理和修订还不到位。
(2)事故发生后,虽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但不分青红皂白,对安全管理制度过度补充修订将职责划给调度部门,增加了调度部门管理难度。
(3)安全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安全管理不能持之以恒落实到位,管理象弹簧时紧时松。
(4)新设备的投入运用,安全使用的制度尚未建立完善。原有劳动安全作业标准已不适应新设备的使用。人员对新设备性能生疏,从摸索到熟练的过程还需要较长时间。行车工作科技含量高了,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明显不适应当前形势。
(5)安全与运输效率间存在的矛盾比以往更突出。过分强调安全,还是说明从业人员对新技术掌握不精,因畏惧事故而不顾运输效率。
(6)现场作业的管理控制比较薄弱。特别是营业线的施工安管理薄弱,人力物力明显不足。
(7)激励机制不健全。惩罚的多,奖励的少。不知不觉中遵循着“猫捉老鼠”的规则,根本就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安全风气。
以上矛盾表明安全管理难度史无前例。导致当前安全形势的诸多因素
从事物发生的角度分内部和外部因素。从因素载体分人员和设备因素。内部和外部内部因素是指调度指挥系统内部存在发生的影响安全的因素。人员因素:调度员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调度员精神状态、团体素质、各工种调度员间信息的传递。设备因素: 通话质量、CTC、DMIS、CTDS 系统操作的稳定可靠性。等等。
外部因素是指调度指挥系统以外存在发生的影响安全的因素。人员因素:车务人员包括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乘务人员等行使调度命令的具体作业人员。设备因素:线路质量、机车车辆运行状态、货物装载的状态、信号闭塞设备的正常、等等。
依次相对应调度指挥经常存在和面对的安全隐患产生因素部分列举:
(1)机车方面:三大件(列车无线调度电话、运监器、自动停车装置)故障动力故障。
(2)线路方面:断轨、涨轨跑道、翻浆冒泥、水没钢轨、线路不平顺造成晃车
(3)车辆方面:热燃轴、抱闸、走行部异常、车辆本身限速
(4)闭塞信号方面:闭塞设备故障信号故障轨道电路红光带
(5)接触网方面:接触网停电接触网无电区的存在(6)天气方面:暴风雨雪不良天气雷击发生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
(7)调度员方面:业务素质、精神状态、情绪
(8)乘务人员:业务素质、精神状态、情绪
(9)施工方面:天窗维修工务施工电务施工接触网维修
(10)行车闭塞法的改变:停基改电绿色许可证使用反方向行车管理体制存在的矛盾越多,势必造成产生安全隐患的因素越多。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性:产生隐患因素普遍分布在各方面、各层面、各领域,而且是无形的(2)永恒性:隐患因素的存在是不可灭失的,时时刻刻存在的,是伴随着运输而产生的。它是运输的“孪生兄弟”。
(3)随机性:隐患因素发生是无时间规律,是随机的。发生的时机有同时、有连续、有单个、有多个。
通过列举和阐述产生隐患的因素特点,发现它们不外乎三个要素:人、设备、环境。“人”又处在首位,他的作用可见重要。“人”包括调度指挥人员、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司机乘务人员等等行车人员及其为行车服务的相关人员。而调度指挥人员位于这些人员的核心,他是发号施令的,是唯一的指挥者。可见调度指挥人员才真正是“三要素”的核心。通过发挥调度指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来防范隐患的的发生,或者控制缩减隐患发生的范围,从而达到杜绝事故发生的目的。深化管理部门和体制改革,不能让各部门自我保护主义成为安全运输的绊脚石
通过以上列举隐患因素特点,可见隐患因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运输存在,隐患因素就存在,安全防范就不能间歇。由于从系统安全的角度看,隐患是在运输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局限,或者参与生产者认识上存在局限,未能有效控制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规章制度是规定各部门、各单位、各工种在从事铁路运输生产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作业程序进而明确相互关系、责任范围。现在的“土政策”、“土规定”是有些主管部门规避各自部门风险,承担最低风险责任,追求利益最大的产物,是掩盖小错误逃避大错误的保护主义的体现。进而它们成为各部门间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借口,规避风险的挡箭牌。细则的制定应是对大法(《技规》、《行规》)的支持,意图的秉承,而“土政策”、“土规定”背离了大法,甚至弱化羁绊了大法执行。“土政策”、“土规定”与大法的矛盾导致了现实中列车的冲突,沈阳局“10·17”货物列车冲突事故就佐证这一点。事故撞出了现在有令不遵、有章不循、有规不依以致最后发展成无法根除的痼瘴顽疾。现在“土政策”“土规定”不但浩如烟海,而且变化太快,无长久性,随着主管部门领导的变化而改变。它们搅乱了我们的思想,干扰了我们的行为。不从根本上改变门户自保的现状,就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们的运输安全。若吸取教训仅能触及到灵魂,而未改变自己的行为,那只能是形式的加强,而非本质的改变
熟视无睹的冷漠、麻木不仁的无动于衷是反思的两大心理敌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维稳心态弱化了事后总结和反思力度。若对安全的反思仅到“饭碗”的层面,那就太肤浅了。胶济的“4.28”、温甬的“7.23”表明不触动自己的灵魂,将来自己有可能触犯法律。深刻地反思、艰难地整改、半途而废地坚持好像是一次次失败的轮回,永无休止的重复。可以让时间愈合我们流血的伤口,但不要淡化我们伤痛的记忆和为此修正的行为——踏踏实实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不会有本质的改变,那反思之后的所有感言仅会成为“寒号鸟”般的童话。
第五篇:铁路运输安全月度工作总结
铁路运输安全月度工作总结
四月份以来,xxx工区按照三月份制定的安全活动计划,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宣传,强化对线路隐患的治理,切实做好各项维修工作,并积极为即将到来的夏季做好“三防”准备,使得安全工作做得扎实细致。现将四月份安全工作小结如下:
1、宣传“铁运运输安全年”活动通知,制定活动措施,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安全年”各项活动。为开展好这次活动,xxx工区一方面通过黑板报、专栏、领工区生产会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活动内容和意义,另一方面,专门成立了安全活动年领导小组,指导开展好各项安全活动,积极
引导职工树立安全意识,搞好安全生产。
2、继续加强对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保质保量并安全地完成各项维修任务。四月份也是线路维修的黄金时节,烈山全体管理人员也加大了下基层力度和次数。在作业现场,一方面为基层养路区搞好协调工作,加强后勤材料供给,为其设好安全防护,另一方面,检查监督职工们着装是否标准,操作是否,工序是否合理,对发现“的三违”现象及时制止,不合理工序,坚决予以纠正。通过对各工区的重要施工作业的现场监督与管理,职工们都能按标准着装、按标准操作,避免了各种人身事故和行车事故的发生,使安全工作呈现良好的态势。
3、发挥好各级安全检查人员的作用,排查整治线路隐患,保证线路设备完好。四月份以来,xxx工区无论是青岗员、安全网员,还是职工代表、基层工班长、广大党员,都能认真做好对线路隐患的排查工作,对发现的线路隐患,能够及时、祥细地反馈到领工区,领工
区也都在第一时间内,把隐患处理掉,从而把事故苗头消灭在了萌芽状态中。
4、加强对职工安全培训,提高职工们的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四月份,按照既定的安全培训计划,烈山先后三次组织职工开展了“手指口述”操作演练,以此来提醒职工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都能自觉注意安全事项,把好每一个安全细节;另一方面,把处里制定的安全红线制度知识特别是涉及到工务方面的一些内容,对职工们进行了全员考核,并要求每个职工考核成绩必须达优。对业务知识、安全知识特别好的职工,领工区还专门推荐到段里参加技术比武。此外,xxx工区还对招收的农协工,进行了应知应会岗前安全适应性培训,使他们都在作业中自觉地搞好安全生产。
5、积极地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即将来到的汛期。四月份,xxx工区未雨绸缪,积极向段申领各类防汛物资包括条筐、纺织袋、防护桩等等,另一方面,抽掉各养路区技术骨干成立了抗洪抢险突击队,建立完善预警机制,专门用来应对突发事件。此外,各养路区巡道工加强昼夜巡视,认真做好对线路的日常巡视工作;各养路区对塌陷路段、道床缺道碴的地段以及路基不稳固地段,都及时补充矸石、道碴等,保证路基稳固扎实,道床丰满,确保运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