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咏史诗探析

2022-06-21 09:0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李商隐咏史诗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商隐咏史诗探析》。

李商隐咏史诗探析

[内容摘要] 李商隐的咏史诗因事兴感,以历史上盛衰兴亡的往事作为吟咏的题材,选取封建帝王们因生活上的荒淫奢侈、政治上的昏愦腐朽而造成亡国的惨痛教训作为集中表现的主题,讽喻当代的帝王,抒发自己理智、冷峻而感伤的亡国之忧和社会黑暗、人才遭弃的愤懑。笔调辛辣,寓意深刻、托讽尖锐,但诗人往往并不据实咏寄,直抒胸臆,而多是寓议论于叙事,将批判的倾向性融入作者所选择或重构的历史意象、画面之中,含蓄隽永,韵味深长。

[关键词]李商隐 咏史诗 托古讽时 婉曲含蓄

[正文]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是唐诗繁荣发展期的最后一位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他的政治诗、咏怀诗特别是无题诗的成就和影响超越了“温李”诗派的范围,成为整个晚唐诗坛的典型与高峰,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用“李樊南深情绵邈”之句概括李商隐深细婉曲的诗风,是极有见地的。而李商隐诗中最能代表其纤巧凄美风格的便是无题诗了。这部分诗典雅华丽,音韵和谐,感伤凝重,“惊采绝艳”⑴到了“五色令人目迷、五音令人耳乱”的地步。真正是“味无穷而炙愈多,钻弥坚而酌不竭”(《韵语阳秋》载杨亿评义山诗语),加之意境的朦胧和主题的不确定,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鉴赏和研讨的热点。而他的咏史诗却

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

李商隐一生先后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个唐帝。从敬宗朝开始,唐帝国越来越显露出衰败倾覆的态势,呈现全面的社会危机,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骄兵难驭,战乱不休,赋税苛急,民生凋敝的局面。面对严峻现实,眷怀国事的李商隐忧心如焚,他希望借助咏史诗传达微言大义,达到影响人心,改良朝政的目的。

一、借咏史以讽时,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

李商隐的咏史诗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为咏史而咏史,而是借咏史以讽时。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国势衰危,宦官专权,党争剧烈,统治阶级却仍然过着骄奢淫欲、醉生梦死的生活。李商隐是个有强烈正义感的文人,他的咏史诗集中地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腐朽、不重人才,目的是要引起统治阶级警惕,接受历史教训,在政治上有所改进。其中有的借古喻今,托古讽时,讽刺的对象可能是现实中某一封建统治者;有的以古鉴今,通过对历史上荒淫误国君主的嘲讽,深寓历史教训,尽管在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针对现实政治而发的。

(一)极写荒淫腐朽的危害,为唐代帝王敲响警钟

李商隐咏史诗用了大量笔墨谴责历史上的败国亡国之君,其批判的锋芒集中针对他们沉湎女色、奢乐宴游等荒德恶行。如《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讽刺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的荒淫行为,并放在国家面临危亡的局势这种背景下来描写,将极猥亵的情景、极荒唐的行为与极危急的局面加以剪裁连接,形成鲜明对照,荒淫误国的主旨表达的十分充分。

再如《陈后宫》: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⑵。还依水光殿,更起月花楼。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前六句用铺陈笔法写统治阶级穷治宫室,昼夜淫乐,藉以揭露其无穷的享乐欲望。结尾用漫画化的手法勾勒出一幅臣“半醉”而君“无愁”的享乐图景,蕴含着对醉生梦死的腐朽上层统治集团的愤慨。

唐代后期,许多皇帝不重求贤重求仙,希企长生。李商隐一再予以冷嘲热讽。如著名的《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3)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穆天子传》上说周穆王曾西游至昆仑山,遇西王母,宴于瑶池。临别时西王母作歌相送曰:“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毋死,尚能复来。”穆王答歌,约定三年后重来。李商隐不正面写皇帝的求仙和死,而借传说故事加以生发,从西王母的角度着笔,虚构了一段她盼不到周穆王重来的情节,含义深长的显示了求神的妄想与客观世界中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作者对此不发议论,而以尖锐的问话作收。构思巧妙,讽刺辛辣。再如《海上》: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神仙不可遇,即或遇上仙人麻姑为之搔背,也不能留命于沧海复变桑田之日,借以讥刺嘲笑帝王求仙的虚妄愚蠢。

除了借古人古事以讽喻当世社会,李商隐还将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造成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祸首李隆基,如《马嵬二首》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深讽玄宗重色误国、自取其殃。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4)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字里行间,无不寓含对玄宗的嘲讽:“徒闻”、“未卜”,暗讽其愚妄沉迷;“空闻”、“无复”,“此日”、“当时”,更通过今昔对照,深刺其居安忘危,荒淫失政,只招其 祸。末联故作设问,而答案就在其中,何况问题本身就是对幻想长保荒淫生活的唐玄宗极其尖刻而冷隽的嘲讽。与此题材相似的七律《隋宫》讽刺隋炀帝荒淫无道,导致亡国。另有七绝《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写隋炀帝游玩无度,不听谏言;“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表现水陆交通频繁的状况,揭露了统治者骄横奢靡、劳民伤财的罪行,寄寓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的深刻历史教训,可谓用心良苦。

(二)慨叹历史兴衰,充满对唐王朝命运的深切忧虑

藩镇跋扈,宦官擅权,不是孤立的政治现象,它往往是和上层统治集团特别是最高统治者的腐朽淫奢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上的许多王朝,当它趋于衰亡时,统治阶级的腐朽性也往往在最高政治代表——皇帝身上集中体现出来。李商隐所历的几代皇帝中,穆宗、敬宗都是突出的荒淫昏聩的统治者,即使象武宗这样曾在政治上略有作为的皇帝,也宠女色,好神仙,喜游猎。针对这种现象,李商隐借吟咏历史的兴衰无常,表达了对唐王朝命运的深切忧虑。

如《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5),终古苍梧哭翠华。

唐文宗在位期间,颇想挽回唐王朝的颓势,在作风上比较勤俭,政治上也做过一些努力,但并没有收到多大效果。两次谋诛宦官失败,更表明他的某些努力,几乎处处事与愿违,最后终于在“受制于家奴”的哀叹声中死去。本篇在哀惋文宗图治无成的同时,对唐王朝的没落趋势寄寓了很深的感慨。

再如《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6)。玉玺不缘归日角(7),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写隋炀帝的逸游和荒淫,从已然推想到未然,从生前预拟死后,在含蓄微婉的抒情中,寓深刻的思致,尖锐的讽刺。首联写实,隋炀帝放着烟霞般的长安不享受,偏要到扬州去作乐,其贪图享乐之心跃然纸上。颔联驰骋想象:如果不是早早亡国。这位玩出花样来的皇帝,恐怕不会满足于在江都游乐,大概会游遍天下吧。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写今日之现实,转入嘲讽与批判:隋炀帝收集萤火,广种垂柳,如今只剩片片腐草,阵阵暮鸦,何等荒唐可笑!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采用假设手法,设想隋炀帝在地下若与陈后主相遇,还好意思再请张丽华跳《玉树后庭花》吗?这首诗批判隋炀帝不接受历史教训,步了陈后主之后尘,为唐末帝王敲响了警钟。隋炀帝做了陈后主第二,难道就不会出现隋炀帝第二?大有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所表达的“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寓意。

再如《咏史》一诗:

北湖南埭(8)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借咏三国孙权立国至陈亡这一历史时期中,建都金陵的六朝纷纷更替的史实来抒发感慨,发表看法。传说诸葛亮看到金陵形势之雄,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然而,眼前茫茫的湖水,历史上的“一片降旗”,三百年沧桑的历史,使李商隐翻出“钟山何处有龙盘?”的议论。这的确是一针见血的快语,是早已盘旋在诗人心头的怀想和感触,可见国之存亡,在人杰不在地灵。龙盘是无处寻觅的,六朝如此,正在走向衰亡的晚唐政权也是如此。

(三)反对藩镇割据叛乱,揭示他们必然败亡的命运

如《井络(9)》:

井络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阵图东聚烟江石,边柝西悬雪岭松。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将来为报奸雄辈,莫向金牛访旧踪﹗

蜀中山川奇险,历来是野心家们觊觎的地盘。宪宗元和初年,军阀刘辟就曾据蜀反叛,后被唐朝廷荡平。诗的前半部分在渲染蜀地山川形势险要的同时,用“漫夸”二字暗示出天险不足恃的思想;后半部分援引历史事实,强调连刘备这样富有才略的人物也不能据蜀成事,从而对妄图恃险割据的“奸雄辈”提出了严厉的警告。无怪前人评曰:“足褫奸雄之魄,而冷其觊觎之心”,实不为过。

(四).感叹人才不被重用的遭遇,包含作者深广的忧患

《贾生》一诗就属此类: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被贬的遭遇已成为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的常用题材,诗人却独辟蹊径,选取贾谊被召回,汉文帝在宣室外与其夜谈的情节入诗:前两句写文帝的“求贤访逐臣”和贾谊的“才调更无伦”,这本是君臣知遇的盛事,曾传为美谈;第三句写召见时是“夜半虚前席”,却加上“可怜”二字,文意忽转;末句是“不问苍生问鬼神”,讽喻之意一看便知。汉文帝史称有道明君,尚且求贤而不用贤,联系晚唐皇帝的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借古讽今之意非常明显。再联系李商隐的个人遭遇,他虽有“欲回天地”的抱负,却成为牛李党争的牺牲品,屡遭排挤压抑,“一生襟袍未尝开”。因此,可以说本诗寓慨于讽,明讽汉文帝实刺唐宣宗遗贤之昏庸、佞鬼之荒唐,怜贾生亦实怜自己的怀才不遇。

再如《旧将军》:

云台(10)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旧将军。

本篇牵合东、西汉两代史事,显然另有所托。大中二年七月,朝廷续画功臣三十七人图像于凌烟阁。这三十七人都是唐初至贞元年间的文臣武将。与此同时,会昌年间在抗击回鹘贵族侵扰、平定泽潞叛镇的战争中建立过功绩的将相则不单没有收到褒奖,反而一再受到当权的统治集团的打击迫害。就在续画功臣图像后两个月,李德裕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同月,会昌著名将领石雄求任一节度使之职以终老,宰相白敏中因石雄系李德裕所荐,根本不予理睬,致使石雄怅恨而死。这首诗借汉代史实影指时事,对统治集团抹杀会昌将相功绩并对他们加以迫害排斥的行径进行了尖锐的指责。

从以上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来看,这类诗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种种丑态丑行,显示了诗人独到的政治见识和难能可贵的勇气,包含着深广的忧患。

二、婉而多讽,含蕴丰富

沈德潜在谈到李商隐的咏史诗时说:“襞祯重重,长于讽喻。中多借题摅抱,遭时之变,不得不隐也。”道出李商隐这类诗歌婉而多讽 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主要得力于诗人炉火纯青的讽刺艺术和遣词造句的精深功力。

(一).巧用对比,含蕴丰富

诗人善于把经过精心提炼的场景、情节巧妙地对比连接在一起,以突出历史现象的 前因后果,获得含蓄有力的表达效果。如《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眼前的生离死别和往昔的山盟海誓形成巨大的反差,令人喟然叹息。此第一层含义。玄宗约定和杨贵妃世世相守,一旦碰上“六军驻马 的紧急关头,竟然将罪责推给对方,这种盟誓多么脆弱!此其二。再深究酿成悲剧的原因,不正是由于玄宗长期沉湎女色,荒废朝政吗? 此其三。诗人正是通过前后场景的对照,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再如七律《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的鲜明对比,在辛辣冷峻的讽刺中,流露出无穷的盛衰兴亡之感。清代人方东树,对此联大加赞赏:“兴在象外,活极妙极,可谓绝作。”这话说得并不过分。又如《北齐》“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不同的场景构成鲜明的对比,不着议论,而荒淫误国造成的危害却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二)融议论于形象之中,婉曲含蓄

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诗人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叙述历史,表情达意,就需要创造出更集中、更典型的环境、形象。李商隐的咏史诗之所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原因就在于此。如《汉宫词》: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这是一首富有社会意义的咏史诗,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飘渺地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编织在一起,首两句是神仙传说,入木三分地揭露汉武帝迷恋神仙的痴心妄想;三四句是历史故事,刻画汉武帝一心求仙而无心求贤的思想行径。诗人不加评议,完全用形象说话。

再如《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盘龙?

这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杰作之一,仅用二十八个字,借六朝纷纷代谢的史实来抒发感慨,说它是史实,因为金陵(北湖即玄武湖)确实是六朝故都,而“一片降旗百尺竿”显然不是某一个有史可据的场面,更不可能六个朝代王运之终都用百尺长竿挑着降旗出降,但作者这样写,无论是从“一片”的广度或是从“百尺”的高度来说,透过形象来看历史,六朝末代统治者荒淫之深、昏庸之甚、无耻之极,都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是咏史诗中的历史,是艺术化了的历史。所以在鉴赏怀古咏史诗时,既要注意了解相关的历史,又不必过分拘泥于史实,更重要的是要体味作者创造的艺术形象。

再如《北齐二首》其二: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议论则完全融于形象,或者说议论见之于形象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诗经》中形容美女妩媚表情。“巧笑”与“万机”,一女与天下,轻重关系本来一目了然。说“巧笑”堪敌“万机”,是运用反语来讽刺高纬的昏昧。“知”实为哪知,意味尤见辛辣。如说“一笑相倾国便亡”是热骂,此句便是冷嘲,不议论的议论。高纬与淑妃寻欢作乐的方式之一是畋猎,在高纬眼中,换着出猎武装的淑妃风姿尤为迷人,所以说“倾城最在著戎衣”。这句仍是反语,有潜台词在。古来许多巾帼英雄,其飒爽英姿,确乎给人很美的感觉。但淑妃身著戎衣的举动,不是为天下,而是轻天下。高纬迷恋的不是英武之姿而是忸怩之态。他们逢场作戏,穿著戎衣而把强大的敌国忘记在九霄云外。据《北齐书》载:周师取平阳(晋阳),帝猎于三堆,晋州告急。帝将返,淑妃更请杀一围,从之。在自身即将成为敌军猎获物的情况下,仍不忘追欢逐乐,还要再猎一围。三、四句就这样以模拟口气,将帝、妃死不觉悟的淫昏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尽管不著议论,但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及反语的运用,即将议论融入形象之中。批判意味仍十分强烈。

(三).议论抒情结合,情韵深长

李商隐的一部分咏史诗常能翻出新意,而且融咏史、议论、抒情为一体,情韵深长。如《咏史》一诗: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借咏三国孙权立国至陈亡这一历史时期中,建都金陵的六朝纷纷更替的史实来抒发感慨,发表看法。传说诸葛亮看到金陵形势之雄,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然而,眼前茫茫的湖水,历史上的“一片降旗”,三百年沧桑的历史,使李商隐翻出“钟山何处有龙盘?”的议论。这的确是一针见血的快语,是早已盘旋在诗人心头的怀想和感触,可见国之存亡,在人杰不在地灵。龙盘是无处寻觅的,六朝如此,正在走向衰亡的晚唐政权也是如此。这一议论含蓄明快,韵味悠长。

(四).善用反诘句式,增强讽刺力度

李商隐常用反诘句式,抒写自己的感情和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这种以冷峻问语作结,问而不答,寓答于问的写法,显得奇警遒劲,增强了批判力度,很好地体现了“婉而多讽”的特色。如《马嵬》一诗,诗人回溯事变过程后,似乎到了表明自己态度,为这场事变下断语的时候了。但诗人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在篇末发出冷冷的一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比不上平民百姓夫妇能恩爱永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问得严峻,问得有力,它把前面所举众事内涵的深刻予以提示和凸显,不加判断而意在其中,便于读者从多方面去观照、领会与反思。言有尽而意无穷,不仅是诗意的凝聚,而且是诗意的深化。再如以下诸句: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二首》之一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隋宫》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咏史》

这些反诘无不引人深思,讽刺之意溢于言表。

总而言之,李商隐的咏史诗是其诗歌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且独具风格,在古典诗坛上闪耀着不灭的光芒。透过他的咏史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领略到婉而多讽的艺术特色。

注释:

(1)《文心雕龙》卷上《辨骚第五》,人民文学出版社,243页

(2)茂苑:指南朝都城建康的宫苑。阊门:亦称阊阖,传说中的天门,此指宫门。

(3)黄竹歌:《穆天子传》上说,周穆王在到黄竹的路上,遇“北风雨雪,有冻人”,曾作《黄竹歌》三章以哀民。

(4)四纪:十二年为一纪(木星十二年绕月一周)。玄宗一共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概言“四纪”。

(5)南薰曲:传说舜曾弹五弦琴,歌南风之诗(即南薰曲),而天下治。

(6)紫泉:本应作“紫渊”,因避唐高祖李渊讳而改。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写长安形胜,有“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等句,借指长安。芜城:即隋时的江都(旧称广陵),刘宋诗人鲍照见广陵故城荒芜,曾作《芜城赋》)。

(7)旧时骨相学称人的额骨突出饱满如日为“日角”,认为这是帝王之相。李渊在起兵前,唐俭曾吹捧他“日角龙庭”,必能取天下(《旧唐书·唐俭传》)。

(8)北湖:指玄武湖。东晋元帝时修建北湖,宋文帝元嘉年间改名玄武湖。南埭:指鸡鸣埭,旧址在今南京市郊。都是南朝帝王经常游宴作乐的地方。

(9)井络:井,井宿,又称东井或天井(天文学上属双子座)。络,网络,包括。井络:即井宿所照及的范围,亦即其在地面上对应的区域。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天空星宿的位置,划分地面上相应的区域,叫做星宿分野。蜀地是井宿的分野。

(10)云台:汉代宫中的高台。汉明帝永平三年,画汉光武帝时功臣二十八人像于云台。云台高议:指朝廷中关于评功画像的议论。“高”字语含讽刺。

[参考文献]:

1、《李商隐》刘学锴,余恕诚著1980年1月中华书局印行。

2、《李商隐诗歌集解》刘学锴,余恕诚著1988年12月中华书局印行。

3、《李商隐传》董乃斌著1985年3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印行。

4、《李商隐诗选》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

下载李商隐咏史诗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商隐咏史诗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咏史诗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

    第二节 咏史诗

    第二节咏史诗   咏史诗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所以咏史诗又叫怀古诗。怀念对象当然就是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

    咏史诗鉴赏指导

    怀古咏史诗专题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读史或览古时,有感于历史上的人、事、物、象,在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中引发对国家时运、自己身世的兴衰感慨,托古讽今、寄托哀感之......

    怀古咏史诗鉴赏

    借古讽今 感怀身世——怀古咏史诗鉴赏 一、 积累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 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诗: 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

    左思咏史诗赏析

    左思咏史诗赏析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①,离离山上苗②。 以彼径寸茎③,荫此百尺条④。 世胄蹑高位⑤,英俊沉下僚⑥。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⑦。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⑧。 冯......

    咏史诗腋目录

    《诗韵合璧》中咏史诗腋目录 历朝 秦 227 汉 227 蜀 227 魏 227 吴 228 晋 228 宋 228 齐 228 梁 228 陈 228 隋 228 唐 228 后梁 229 后唐 229 后晋 229 后汉 229 后周 229......

    咏史诗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专题 一.了解咏史怀古诗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

    论杜牧咏史诗 初稿

    论杜牧咏史诗 摘要: 咏史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自东汉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发展,但是在晚唐时期发展到了最巅峰,使他走向巅峰时期的诗人杜牧和李商隐,而杜牧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