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怀古咏史诗

时间:2019-05-12 16:2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怀古咏史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怀古咏史诗》。

第一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怀古咏史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咏史怀古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6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是首咏怀古迹之作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5分)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咏史怀古诗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5、阅读吴激的《人月圆》,完成词后问题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这首词整个化用前人成句典故而成,指出划线句子化用的成句(包括作者及出处),说说这两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6分)

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2007江西)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谁谓伤心画不成? 犹陪落日泛秋声。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君看六幅南朝事,一片伤心画不成。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⑴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5分)

⑵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咏史怀古诗

参考答案:

1、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

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

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2、这是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

3、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出感怀的。辛弃疾重游东吴故地,登上北固楼,回顾“三国”时期吴蜀联合抗曹的旧事,怀念当年雄踞一方的孙权,他是多么希望南宋王朝能够重演这段历史,奋起抗金,收复北方失地啊!然而现实却难遂人愿,他只有无限感慨,抱憾终身。诗作表达的就是一种怅惘和郁闷的心情。

4、(1)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

5、“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如今江山易主,人事已非,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作者的身世沦落之痛和家国覆亡之恨。

6、⑴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⑵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7、⑴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⑵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第二篇:怀古咏史诗鉴赏

借古讽今 感怀身世——怀古咏史诗鉴赏

一、积累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

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诗: 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诗: 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代表作家: 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3、【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其他:吴钩、《后庭花》

5、【咏史怀古诗的意境】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6、【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⑴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⑵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①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③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⑶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②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③李商隐的《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⑷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

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杜甫的《蜀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⑸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7、【常用的技巧手法】

“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1)抒情方式:①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

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②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 A、《桂枝香》王安石 金陵怀古词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B、《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

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2)描写手法:①用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②对比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③虚实结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④联想想象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3)修辞手法:拟人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心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

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衬托、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二、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体悟意图、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手法)

弄清史实 → 体悟感情 → 分析技巧 ★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

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

※ 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

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

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2)比喻。(手法)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三、回归教材

链接1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怎样理解颔联中“自”、“空”二字的意蕴?

参考答案:“自”,独自;“空”,白白地。“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夜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固然好,祠庙却如此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地来拜谒。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2、试赏析这首诗歌的情景关系。

参考答案: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写祠堂之景,抒发作者对诸葛亮的深切仰慕之情和深沉痛惜之情。

链接2 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将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答:(1)这两首诗都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加以对比,都用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手法。

都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形成对比,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以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从而见出昔盛今衰之感。附【典故举隅】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举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阳关”。

17、杨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楚辞》的《离骚》,后用“风骚”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用“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2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大志,他曾感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杜鹃泣血”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鹧鸪”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3、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都城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如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关山月——关山月是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王

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31、梅花落——梅花落是曲调名,描写梅花飘落令人凛然生寒的感觉,也指冷落的感受。如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就是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32、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3、后庭花——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4、杨柳曲——杨柳曲即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春悲离之辞,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再如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35、行路难——行路难是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四、高考真题

1、(2011年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04年全国卷)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 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

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请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反衬。一二句先从视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再。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

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第三篇:咏史诗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专题

一.了解咏史怀古诗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这类作品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二.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1.咏史怀古诗的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例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等。

2.咏史怀古诗的结构特点

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三.咏史怀古诗常见的的意象

A.登临所见周围景物:春草、垂杨、黄昏、斜阳、流水、杨花、月、烟雾、杜鹃、鹧鸪、寒雨、芦苇、寒鸦等。

B.历史人物:项羽、贾生、诸葛亮、王昭君、秦始皇、西施、屈原、荆轲等。

C.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建康、建邺、南京)、姑苏、洛阳、汴京等。

D.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台城、西塞山等。E.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朱雀桥、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武侯祠等。

F.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意在揭示这一历史时期盛衰的原因,以前朝君主荒淫亡国的史实警戒当时的君主。

G.其他:吴钩、《后庭花》(玉树)等。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四.咏史怀古诗的情感

1、面对古人或古人的功业,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

2、感慨国运衰微、盛衰无常、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3、借古讽今,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4、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归纳历史规律等,启迪世人。

五.常用的技巧手法

“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六.鉴赏咏史怀古诗三步曲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体悟意图、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手法)弄清史实 → 体悟感情 → 分析技巧

※ 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解题步骤】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作者“怀”什么“古”)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3. 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七、考题链接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八、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2.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将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咏史怀古诗 参考答案

七、(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

八实战演练、1、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1)这两首诗都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加以对比,都用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手法。都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2)《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形成对比,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

第四篇:中考复习:怀古咏史诗鉴赏(含答案)

■ 11级中考复习

古诗词鉴赏

★ 教学目标(中考诗词鉴赏要求)

① 初步鉴赏诗词的意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② 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主要考点——

① 鉴赏意象(意境); ② 鉴赏语言(提炼关键字词)

③ 鉴赏表达技巧(写作手法); ④ 点评作品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常考的类型与主题思想

(1)寄情山水、闲适自在——自然风光诗、田园诗 a 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 b田园生活的悠闲与自由

(2)羁旅愁思、思乡怀人——离别诗、羁旅诗、边塞诗(3)建功报国、壮志难酬——怀古咏史诗

a抒发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b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c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和豪迈以及保家卫国的决心。d抒发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山河沦丧的痛苦。

e表达年华消逝的伤感、壮志难酬的苦闷、怀才不遇的悲叹和生不逢时的愁苦。f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的诗篇,就一定是怀古诗。

(一)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其感情基调是。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二)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三)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 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四)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首诗歌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2.这是作者最得意的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3.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一)相见欢(李煜)1.亡国哀思 凄婉

2.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二)寄 远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三)军城早秋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四)乌衣巷 1.燕子 兴亡

2.野草花说明那里荒芜已久了,人迹罕至,而夕阳本身给人一种落寞,失落的感觉,荒废的街巷里只有野草花在夕阳的照映下,那是荒芜,寂静,伤感的景色。

3.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其突出对比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第五篇:咏史诗鉴赏指导

怀古咏史诗专题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读史或览古时,有感于历史上的人、事、物、象,在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中引发对国家时运、自己身世的兴衰感慨,托古讽今、寄托哀感之诗。

一、怀古咏史诗特点

(一)形式标志。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有“咏”“怀古”“咏怀”等字眼。

(二)表现手法。常常运用典故,或以景衬情,或今昔对比,或借古讽(伤)今或侧面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

(三)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写眼前衰败、荒凉、萧条,也写历史事件经过,抒发感慨。

(四)诗歌主题多为:感慨盛衰无常岁月变幻/感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讽谏当朝者或讽谏世人

二、怀古咏史诗思想内容归纳

(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作者身世际遇与古人有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分两种。

1. 对比失落型

有的着眼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感慨自己。古人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自己却被朝廷冷落,不能才尽其用,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观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观照,才使这首词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多少人共同心理感受,这首赤壁怀古词也因此才有了长久的生命。鉴赏这类诗词要抓住历史人物、事件和诗人身世联接点,找出共通之处,就能理解作品深刻寓意。2.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不得意,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感伤怀才不遇(怀古伤己)的心境。

如杜甫的《蜀相》,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礼贤下士、诸葛亮雄才大略、君臣相契。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有统一中国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哀思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英雄平定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大多为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诗人们常借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时就是怀古最有理由时。分以下几类:

1. 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不尽人意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感伤,思古幽情;抒发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感慨,暗含对现实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金陵是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触发了无数诗人怀古幽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一个专题。

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座荒凉古墓。2. 物是人非型

昔日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感觉,让人作冷静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全诗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融合诗人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三)历史事件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感慨;此类诗作,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高度,独抒机杼,表达对历史事实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

1. 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三、鉴赏方法指津

小结:鉴赏怀古咏史诗三步曲:

1. 所写历史的人、事、物、象是怎样的(弄清史实,通解文字);

2. 为什么要写这个人、事、物、象(找准联接点,体悟感情);

3. 诗人态度感情是运用什么方法表达的(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附:咏史诗常用的地名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思答对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③。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②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1)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示蜀国败亡的原因。(2)全诗除了使用典故之外,还用什么手法阐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人才得失是大业成败的关键,善于择相使刘备开创大业,短于教子却葬送了基业。也可回答为:该诗不仅用盛衰对比,还以刘备长于任贤择相和短于教子对比,说明创业难,守成更难。(解析:古代怀古咏史诗大致有倾向于感性和倾向于理性之细别,前者通过一些氛围情调的渲染,感叹前朝,发思古之幽情;后者则通过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为后世之借鉴。这首诗属于后者,作者用意在于揭示刘备基业丧失的原因(短于教子)本可避免。)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 :水殿龙舟: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出游的船,他自己乘坐的称船“龙舟”,高四层,还有高三层的“水殿”九艘。

(1)本诗第二句中“至今”和“千里”两词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从时间之久和地域之阔评说大运河影响之长远、作用之重大。(2)诗人对隋炀帝修汴河这一历史事件持何种态度?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从客观角度肯定了大运河的功劳(从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可看出。),后面两句通过假设的方式表明对隋炀帝的否定。(分析:三四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这种荒奢享乐的事情,那么把修浚运河与大禹疏河治水的功德相提并论,也是不过分的。这个假设尖锐地指出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出发点是为自己的荒唐享乐,与大禹艰辛劳累为民造福不可同日而语。)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 谷 园 杜 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释】①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的金谷涧中。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绿珠。孙秀要抢夺绿珠,石崇不答应。孙秀就假传圣旨,要逮捕石崇,绿珠跳楼自杀。

诗人描绘的金谷园遗址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思?

【参考答案】描绘出一种苍凉、凄迷的境界,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怀古幽思。

(2)诗人在景物描写中最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并说出它的作用。

【参考答案】采用拟人修辞手法,如“无情”的流水,“自春”的草,啼鸟的“怨”等。既反衬出诗人的多情──对“繁华事散”的不尽感慨,还抒发了对“繁华事散”产生无穷的感伤。【解题指要】拟人修辞手法容易回答,关键在于怎样发挥,在发挥时应抓住“繁华事散”这四个字,因为这是诗眼。刘熙载说:“眼乃神光所聚”,“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耀”,就是说鉴赏时必须透过诗眼,窥视诗人神府。

6、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①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注】①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②龙庭: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

③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将王昭君的悲剧归为画工之责,故有“怨丹青”的说法。

(1)这首诗在描写人物方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衬托。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的悲伤情状衬托弹琵琶者王昭君的悲苦、哀怨。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

【参考答案】《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而王思廉的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表明由于国家民族的衰弱,因而使很多妇女成为牺牲品,所以,王昭君的悲剧便具有更深的历史意义。由此看来,王思廉的这首诗跳出了个人荣辱的圈子,以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

下载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怀古咏史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怀古咏史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咏史诗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

    怀古咏史诗教案[样例5]

    怀古咏史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怀古咏史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怀古咏史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特征辨析,感情把握 【教学难点】技巧赏析 【教学方法】自主鉴赏......

    第二节 咏史诗

    第二节咏史诗   咏史诗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所以咏史诗又叫怀古诗。怀念对象当然就是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

    李商隐咏史诗探析

    李商隐咏史诗探析[内容摘要] 李商隐的咏史诗因事兴感,以历史上盛衰兴亡的往事作为吟咏的题材,选取封建帝王们因生活上的荒淫奢侈、政治上的昏愦腐朽而造成亡国的惨痛教训作为......

    左思咏史诗赏析

    左思咏史诗赏析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①,离离山上苗②。 以彼径寸茎③,荫此百尺条④。 世胄蹑高位⑤,英俊沉下僚⑥。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⑦。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⑧。 冯......

    咏史诗腋目录

    《诗韵合璧》中咏史诗腋目录 历朝 秦 227 汉 227 蜀 227 魏 227 吴 228 晋 228 宋 228 齐 228 梁 228 陈 228 隋 228 唐 228 后梁 229 后唐 229 后晋 229 后汉 229 后周 229......

    论杜牧咏史诗 初稿

    论杜牧咏史诗 摘要: 咏史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自东汉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发展,但是在晚唐时期发展到了最巅峰,使他走向巅峰时期的诗人杜牧和李商隐,而杜牧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4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两题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这首诗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