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论文(共5篇)

时间:2020-07-04 14:4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论文》。

第一篇: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论文

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安全是“健康第一”的基础,也是学校体育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近几年来,学校体育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校体育安全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第一要求。本文旨在从体育教师六大安全教育能力和培养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两个方面,对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研究,以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为学校体育教师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而安全则是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必要前提。加大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安全素质,能积极有效地减少学校体育事故的发生,提高增强学生体质的安全保障能力,这也是促进社会稳定,保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学校体育安全及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现状

(一)学校体育安全的现状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经常发生,大多都是因为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对安全问题没有足够重视,致使学校体育工作出现了一些疏漏。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素质教育推广实施还不够,应试教育为主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中小学尤为严重,过分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安全素质,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差。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高校一般会在新生入学阶段开展安全教育,但真正落于实处、注重学生安全教育实际效果的高校很少,重视程度不高、工作流于形式的高校却很多,大学生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也基本上是出于应付,没有实实在在达到安全教育的作用和效果。

(二)学校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现状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除学校体育设施硬件建设方面和学生自身因素外,还有一个软件建设———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这也是关键所在。目前,学校体育教师存在素质参差不齐,职前职后培养未成一体化,缺乏系统的培训,整体安全教育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薄弱,组织与管理能力不强,责任心还存在缺失等问题。

二、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

(一)体育教师的体育安全意识的防范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与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师除教授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外,还肩负着各项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与安全监督的责任。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中,能把体育安全知识融入到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体育教师为数不多,故导致学生安全意识防范能力不强。体育安全意识防范能力强的体育教师是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增强防范能力。

(二)体育教师的体育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

体育教师体育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主要包括重大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和一般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两大方面。怎样识别学校开展的学生体育工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风险问题,是对安全隐患或风险问题进行评估的基础。重大安全问题主要是指出现了重大安全事故而导致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身体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甚至死亡等。鉴定时,鉴定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规定,保守案件秘密,按有关规定操作,应依据人体损伤时的伤情及其损伤的后果或者结局,全面分析,综合评定。[2]一般安全问题包括轻伤和轻微伤。轻微伤是指造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伤或者短暂的功能障碍。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于轻微伤害的损伤。如:骨折、休克、关节脱位等。鉴定人应当由法医师或者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的人员担任,也可以由司法机关聘请或者委托的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担任。

(三)体育安全知识的宣传能力

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体育安全知识、技能的讲解能力和组织演示能力,且有意识地将体育安全知识融于日常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安全知识,有效拓宽体育安全知识的渠道。体育教师具备很强的讲解能力,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断强化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的效果。体育教师安全知识的讲解能力可以通过学习体育安全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许多体育安全事故、问题的典型案例和应对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各类安全问题等多方面来有效提高。另外,学校体育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应对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安全问题,提高对各类安全情况的辨别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规避学校安全风险,增强处理和解决各种体育安全问题的能力,演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演练时,主要涉及有设计、组织、讲解和讨论等环节,体育教师须具有相应的演示能力。要使体育教师掌握这些能力,需通过全面、系统的专门培训方能使体育老师的能力得到全面有效提高。

(四)体育安全理论的把握能力

强化学校体育运动的有关安全教育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在学校体育课程活动实施过程中,运动风险时刻存在,体育安全问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课堂、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二是场馆、器材、服装准备或保护不当,师生、学生间冲突,校内、外突发事件;三是显性可控的和隐性难控的。作为一名学校体育教师,拥有丰富的体育安全理论知识,掌握好生命教育理论和运动安全理论,具备良好的体育安全理论把握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把握能力强的体育教师,能更好地把生命安全教学与常规体育运动中的各项动作融入生命安全教育中进行,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方式来锻炼和培养在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的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素质,提升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技能,这也是解决学生自身存在安全困惑的重要举措。

(五)体育安全方法的掌握能力

学校体育教师掌握好教育方法,并能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常见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方法、教学活动组织方法、课堂管理方法、语言表达方法、知识组织和传授方法、人际交往方法、教学研究方法以及教学反思、监控和改进方法。为使广大体育教师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好教育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须全面系统地强化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如开办专题培训班、举行教学竞赛活动和实施传、帮、带等。规避方法的体育安全能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安全素质,体育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整体工作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立足体育课堂,经常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伤害事故的后果和严重性,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安全素养,自觉形成防范事故的主动性和警觉性,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规避风险。

(六)体育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

体育教师除掌握丰富的体育安全知识外,还应具备处理学生体育安全问题的能力,针对所发生的体育安全问题能做到科学合理应对,及时妥善处理,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体育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主要分为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和一般安全事故的处理两种。体育教师在处理学生体育安全问题时,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尤其在处理学生重大安全事故时,更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置于第一位,然后再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工作。重大安全事故处理一般步骤为:首先是防止或阻止次生伤害。第二步,分两种情况对待:第一种情况即联系120、110等,对不能送医院者要保持现场空气流畅,等待救护车—汇报学校领导、联系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保持和伤者谈话沟通;第二种情况即联系120、110等,能送医院者主动送医院—汇报学校领导、联系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最后是护送去医院,课堂后续安排。一般安全事故处理一般步骤为:防止或阻止次生伤害—送学校医务室作简单处理(送学校医务室作简单处理、课堂后续安排)—联系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处理、课堂后续安排。

三、培养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体育教师的群体结构特点,应从树立体育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更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等方面拓展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一)树立体育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与教育教学热情

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教书育人的教师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待学生真诚,富有热情、爱心和关怀;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体育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具有勇于开拓的顽强意志,这是培养体育教师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

(二)创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观念

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坚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学生的特点和体育安全教育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实施上认真践行,把学校体育安全教育贯穿于体育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对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的检验,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起着很强的诱导和强化作用。因此,评价体系应注重体育教师安全教育成效的权重、导向,形成人人树“健康第一”的思想,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

(四)加强体育教师培训

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培训体系,拓展体育教师的培训渠道,融合好体育教师职前与职后的培训,健全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培训内容,改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方法与手段,提升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华.建筑安全生产多媒体辅助培训系统设计与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2]郭斌.多个标准的附录(使用说明)适用及冲突解决原则[Z].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二届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

第二篇:关于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为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论: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培养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使体育教学趋向健康化、兴趣化和民主化。通过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创新能力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当前,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明显,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如果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让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是改善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有效措施。体育教师作为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才能使体育教师更好地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体育教师作为新思想、新观念的带头人,如何围绕青少年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建设新的体育课程,成为当今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理念创新

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使体育教学更加健康化、兴趣化和民主化。

(一)教学健康化

中小学体育教学是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努力培养教学健康化的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学内容健康化,不过分追求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身体练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促进其心理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努力营造健康的教学环境,教学态度要端正、师生关系要融洽、体育教学器材配置要合理等等。此外,还要培养合理恰当的体育教学行为,表现出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的行为。不体罚、不侮辱、嘲笑学生,行为强度有理性控制,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强度,运动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帮助与保护,个体行为表现有鲜明个性,又能根据体育教学环境做出调整,为青少年学生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恰当。

(二)教学兴趣化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兴趣化是激发和保持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内部动力。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兴趣化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运兴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环境因素的诱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技术讲解生动形象、教学用语简洁幽默、场地器材组合多变、体育信息多向交流等方面的特征。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民主化

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每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机会均等,每个人都可以有发展自身的适应性活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把“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给更多的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每学生树立更强的自信心。教学民主化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师在教学组织方式上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增加个性化教学形式,实行开放性教学,包括讲解、示范队形非固定化、教师非固定化、增设选修课等。在教学管理与决策上,体育教师要尽量听取学生的意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和决策等等。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能力培养

(一)提高与学生交流与互动能力

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师生在规定了主题,以教材为中介的活动过程。交流与互动能力的创新更深层地反映了体育教师在这种活动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体育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不难看出体育教师开始由主要表演者向组织者、促进者发生转变,教学活动更倾向于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体育教学因其特有的活动性质在交往、互动上显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参与、合作、对话等方面。体育教师不仅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快乐。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二)体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培养

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体育信息资源等等。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创新是指体育教师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对课程资源再次发现与利用。长期以来,由于体育教学大纲对全国所有的学校规定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评价标准,教师几乎成了体育教学大纲的忠实执行者。教师也无需开发课程资源,只要按部就班就行。在以往上体育课,我们经常听到“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时数是……”。无论教学内容是否学生喜爱,无论“前摆时手一般一超过身体中线和下颌水平位置(跑步的摆臂姿势)”,这样的教学要求是否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起到多大意义,我们体育教师多半是依葫芦画瓢。在教学设备和地理环境方面,我们也经常听到“我们学校体育设施太差,没有标准的田径场,没有好的设备……”、“我们学校所处地理环境不好”。精良的设备,适宜的环境对学生健康的成长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成长不会因为体育设备和环境的不适宜而停顿不前。因此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教学条件不断探索,开发出有助于激发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课程资源。

(三)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培养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单元的安排或一节课的教学构思和组织。我国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的好坏重点就是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各部分是否有利于完成基本部分中按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长期的单一模式一方面使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显得疲软无力。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要。学生上体育课主要是想通过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释放身心能量,调节紧张情绪,获得愉快体验。因此,设计出有利于吸收学生积极参与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程序是新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体育基础,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任何形式的体育教学都是为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设计。因此分析多样化动机:分析学生体育基础,掌握学生身体素质、体质、运动技能等等情况,在教学设计上合理安排、有的放矢。二是分析教材。首先要明确选择和运用该教材的目的,分析其特点,包括教材的难易程度、运动负荷的大小,影响身体的部位及教育因素等,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教材的难点、要领和要求。三是课堂教学设计。在前二项的基础上,体育教师以生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认真思考、反复推敲,有的放矢地制定本次课的教学模式。

(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研究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方法在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中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在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目标和内容确定后,体育教学方法就成了主要问题,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能力也就成了体育教师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迎合中小学体育课程新标准,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的创新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方法的根本意义在于实现教学任务,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的捷径。二是突出学习者的中心位的研究与运用应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特点。三是突出体育教学方法功能的多元化。以往体育教学方法的作用主要集中于认知或传授功能,而新教学方法体系则应体现出教学方法的认知、协同、能力培养、情感发展、自主学习等多方面的功能。

第三篇: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论文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研究

段旭亮①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06级研究生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小学《体育与健康》实施以来,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时存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 体育教师;新课标;体育教学;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Study on the Situation and Strategy from P.E teacher of Primary School in Taiyuan City

Duan Xulia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survey methods such a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on the city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status of the community conducted a survey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sports and health”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ty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develop in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communit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New Curriculum;Sports teachers;Physical Education;Primary;Social adaptability 1引言

社会适应,作为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构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适应状态良好,就容易在社会生存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完成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改变生存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反之不完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则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很难回避的问题,社会适应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安宁与稳定,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

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新制定的全日制小学、初中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2001-2002年在全国部分省市设立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试验区,正式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归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一部分。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对“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认知、态度、行为就决定着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目标实现的成败。为了顺应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对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进行研究。

本文从社会适应要从娃娃抓起的立场出发,从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进入,运用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通过对太原市小学一线工作着的体育教师的调查,了解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掌握途径、态度和程度;探求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为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采用哪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取什么评价手段,了解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环境情况;探求在执行“新课标”社会适应领域目标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实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① 作者简介:段旭亮(1976-)男,山西太原市人,山西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利于教育部门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培养体育教学人才,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完善和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丰富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理论,为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教学论、学校体育学、社会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同时利用清华同方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镜像、百度等,以“社会适应”、“体育”、“健康”、“体育新课标”为关键词,搜索了2001年—2008年的相关文献两百余篇,并对上述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2.2.2问卷调查法

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市10区(县、市)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由于10个区的小学学生人数各不相同,教育局人事部门只按学生人数以12:1比例派送代课老师,在不足100人的小学里体育课只能由班主任等代课老师兼职,在全市1000多所小学中只有不到400所的小学里可以安排专职的体育教师,经过走访的一些无专职体育教师的小学发现这些小学的体育课大部分只停留在班主任领着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活动,组织学生跑步,做些简单游戏,因此本文主要只针对有专职体育教师的小学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太原市10区(县、市)中抽取了25所体育教师的小学,并对25所小学中的139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139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134份,有效率为96.4%。2.2.3访谈法

笔者走访了万柏林实验二小、公园路小学、太原师范三附小、桃南小学、娄烦实验一小等学校,对学校的教导处、体育教师、特别是体育教研室主任进行了访谈,了解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心得体会,以及培养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自由交谈与讨论,并作了书面记录,所有访谈都进行了事后书面整理与分析。2.2.4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采用判断、综合、分类、比较、推理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确保研究结果客观、准确。2.2.5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太原市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情况

学生社会适应情况的优劣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本研究从体育教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情况的角度进行调查,在134名被调查的小学体育教师中有9.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好或非常好,有1.5%的教师认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非常不好,有近58.2%的体育教师认为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有30.6%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好,调查显示太原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不是很满意。笔者在发放调查问卷时经过随机访谈一些体育教师,他们认为,当前社会的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家庭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少年儿童在一种爸爸妈妈宠,爷爷奶奶疼的环境中长大,许多孩子养成了固执、任性等不好的习惯,大部分小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或不会与人沟通等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不良,打架、孤僻、不合群、不愿意同学做游戏,惟我独尊;体育道德不好,随意踩踏体育教学设施,不按照体育规则进行游戏,不愿与同学分享体育设施,缺乏和同学合作完成体育项目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整体表现不良。

3.2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目标的掌握途径、态度和程度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主要通过自学获取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知识,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很少,对于体育新课标中把社会适应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目标来培养的问题,大多数教师持肯定态度,认为把社会适应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独立领域目标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体育教师对新课标中社会适应目标的掌握途径大多以自学为主,参加过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相关培训的教师不多,而且从调查来看培训的效果不好。在134份问卷中只有2份问卷的回答前后相符,其它的问卷在选择自己所任教年级与要达到的小学阶段三个水平领域目标要求时都有出入,不准确率达到98.5%,这说明对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掌握程度方面,被调查教师表现比较差,不能准确选出自己任教年级的目标要求内容。

3.3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分析

3.3.1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中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设计情况

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对于太原市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中有关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设计情况,在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反映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社会适应内容,常常会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不好把握,在教学中穿插于游戏或比赛活动更容易一些,所以在上课时只要有意的加以引导就可以达到培养的效果,没有必要非得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3.3.2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的内容与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情况

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手段,是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实施的中介。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小学阶段的分析,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内容应为基本体操类、田径类、技巧体操类、小球类和球类、武术类、对抗和角力类、韵律活动与简易舞蹈类、游戏类八个部分。有93.3%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中将体育的基本技能与游戏结合运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游戏以其独特的合作要求、游戏规则、比赛竞争等不同特点为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创设各种各样的合理条件,有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多数教师认为纯技术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不利,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机会比较少,不易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3.3.3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现状

体育教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状况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中有66.4%的人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价,有33.6%的人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没有进行过评价,这些数据表明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师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还是比较重视的。在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时以评语的方法居多占84.3%,采用的评价形式以学生互评为主,占84.3%。

《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中指出: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应尽量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系统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进步幅度,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成长记录袋应由学生、教师、同伴及家长共同完成,在被调查的134名体育教师中有85.1%的人没有为学生建立社会适应成长记录袋。只有14.9%的教师选择“有”,但是否由学生、教师、同伴及家长共同完成,是否经常进行整理、完善,访谈中一些教师表示,这一工作很难执行下去,主要是由于平时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一个教师要负责一百到二百名学生,甚至于更多,真正执行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学生在校时间有限,除了课堂的45分钟,体育教师很少能与学生接触,就不要说真实有效的建立学生社会适应成长记录袋了。3.3.4太原市小学关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环境的现状

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因素,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环境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潜在而有力的影响。从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学习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的学习活动的场所和教学设施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从前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是比较重视的,我们这里调查的主要是学校对于体育教师实施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重视程度。一个学校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如果学校形成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风气便会在整个学生群体中产生积极的心里影响作用。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良。

4.1.2太原市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态度积极,但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掌握不准确;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困惑。

4.1.3教育培训部门对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培训不足,小学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目标要求的掌握现状不佳。

4.1.4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中有关社会适应的设计不足,不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4.1.5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普遍认为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竞赛、情景教学等方法比单纯的技术讲解、动作分析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在具体执行时针对性、目的性不强。

4.1.6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多以班级教学和分组教学为主,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评价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评价工作比较滞后,甚至没有。4.1.7领导对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4.2建议

4.2.1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新课标”中社会适应问题制定具体培养内容细则,加大对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适应培训力度。

4.2.2建议学校制订各种相应的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案,定时考查、评价社会适应的培养效果。

4.2.3体育教师应该端正工作态度,制定好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计划,关注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2.4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选择有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发挥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

4.2.5要注重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2.6建议太原市小学生家长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2] 刘一民,王桂欣.健康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4(4):23-26.[3] 赵超君.论学校体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J].中国学校体育,2002,6:33-34.[4] 吴键.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基本概念的界定与核心目标[J].体育教学,2006(1):54-55.[5] 宣凤霞.论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2004,26(3):7-8.[6] 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常模[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5(7): 74-83.[7] 毛振明.论“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4):54.[9] 李洪选.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22-23.[10] 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与常模制定[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 52-63.[11] 王天苗,范德鑫.智障学生学校适应能力之探讨[J].特殊教育研究学刊,1998,16:98-99.[12] 季浏.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2002,3:29-31.[13] 杨忠伟,卢元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内涵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33-36.[14] 张洪谭.从体育本质看体育教学[J].体育与科学,2008,29(2):81-86.[15] 邹世霞.体育新课标下社会适应目标的细化[J].体育教学, 2006,4:10.[16] 邵伟德.美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与启示[J].体育教学, 2005,4:48-49.[17]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8]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 于素梅,吴洁等.“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0]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0.[21] 教育部制订.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8-30.[22] 季浏.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3]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4] 王丽霞.河北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第四篇: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论文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研究

段旭亮①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06级研究生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小学《体育与健康》实施以来,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时存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体育教师;新课标;体育教学;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Study on the Situation and Strategy fromP.E teacher of

Primary School in Taiyuan City

DuanXulia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survey methods such a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on the city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status of the community conducted a survey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sports and health”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ty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develop in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communit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New Curriculum;Sports teachers;Physical Education;Primary;Social adaptability

1引言

社会适应,作为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构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适应状态良好,就容易在社会生存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完成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改变生存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反之不完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则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很难回避的问题,社会适应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安宁与稳定,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

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新制定的全日制小学、初中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2001-2002年在全国部分省市设立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试验区,正式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归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一部分。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对“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认知、态度、行为就决定着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目标实现的成败。为了顺应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对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进行研究。

本文从社会适应要从娃娃抓起的立场出发,从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进入,运用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通过对太原市小学一线工作着的体育教师的调查,了解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掌握途径、态度和程度;探求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为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采用哪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取什么评价手段,了解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环境情况;探求在执行“新课标”社会适应领域目标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实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① 作者简介:段旭亮(1976-)男,山西太原市人,山西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利于教育部门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培养体

育教学人才,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完善和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丰富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理论,为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

考。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教学论、学校体育学、社会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同时利

用清华同方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镜像、百度等,以“社会适

应”、“体育”、“健康”、“体育新课标”为关键词,搜索了2001年—2008年的相关文献两百余篇,并对上述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

2.2.2问卷调查法

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市10区(县、市)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由于10个区的小学学生

人数各不相同,教育局人事部门只按学生人数以12:1比例派送代课老师,在不足100人的小

学里体育课只能由班主任等代课老师兼职,在全市1000多所小学中只有不到400所的小学里可

以安排专职的体育教师,经过走访的一些无专职体育教师的小学发现这些小学的体育课大部分

只停留在班主任领着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活动,组织学生跑步,做些简单游戏,因此本文主

要只针对有专职体育教师的小学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太原市10

区(县、市)中抽取了25所体育教师的小学,并对25所小学中的139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

问卷调查。回收139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134份,有效率为96.4%。

2.2.3访谈法

笔者走访了万柏林实验二小、公园路小学、太原师范三附小、桃南小学、娄烦实验一小等

学校,对学校的教导处、体育教师、特别是体育教研室主任进行了访谈,了解小学生社会适应

能力的现状、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心得体会,以及培养现状和问题进行了

自由交谈与讨论,并作了书面记录,所有访谈都进行了事后书面整理与分析。

2.2.4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采用判断、综合、分类、比较、推理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确保研究

结果客观、准确。

2.2.5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太原市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情况

学生社会适应情况的优劣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本研究从体育教师对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情况的角度进行调查,在134名被调查的小学体育教师中有9.7%的教师认为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好或非常好,有1.5%的教师认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非常不好,有近58.2%的体育教师认为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有30.6%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好,调查显示太原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不是很满意。笔者在发放调查问卷时经过随机

访谈一些体育教师,他们认为,当前社会的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家庭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少年

儿童在一种爸爸妈妈宠,爷爷奶奶疼的环境中长大,许多孩子养成了固执、任性等不好的习惯,大部分小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或不会与人沟通等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不良,打架、孤僻、不合群、不愿意同学做游戏,惟我独尊;体育道德不好,随意踩踏体育教学设施,不按照体育规则进行游戏,不愿与同学分享体育设施,缺乏和同学合作完成体育项目的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整体表现不良。

3.2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目标的掌握途径、态度和程度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主要通过自学获取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知识,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很少,对于体育新课标中把社会适应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目标来培养的问题,大多数教师持肯定态度,认为把社会适应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独立领域目标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体育教师对新课标

中社会适应目标的掌握途径大多以自学为主,参加过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相关培训的教师不多,而且从调查来看培训的效果不好。在134份问卷中只有2份问卷的回答前后相符,其它的问卷

在选择自己所任教年级与要达到的小学阶段三个水平领域目标要求时都有出入,不准确率达到

98.5%,这说明对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掌握程度方面,被调查教师表现比较差,不能准确选

出自己任教年级的目标要求内容。

3.3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分析

3.3.1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中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设计情况

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对于太原市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中有关社

会适应领域目标的设计情况,在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反映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社会适应内容,常常会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不好把握,在教学中穿插于游戏或比赛活动更容易一些,所以在上课时只要有意的加以引导就可以达到培养的效果,没有必要非得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

3.3.2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的内容与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情况

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手段,是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实施的中介。通过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小学阶段的分析,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内容应为基本体操类、田径类、技巧体操类、小球类和球类、武术类、对抗和角力类、韵律活动与简易舞蹈类、游戏类八个部

分。有93.3%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中将体育的基本技能与游戏结合运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游戏以其独特的合作要求、游戏规则、比赛竞争等不同特点为社会适应能力

发展创设各种各样的合理条件,有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多数教师认为纯技术的教学方法对培

养学生的社会适应不利,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机会比较少,不易于培养

学生全面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3.3.3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现状

体育教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状况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改进

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中有66.4%的人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价,有33.6%的人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没有进行过评价,这些数据表

明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师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还是比较重视的。在对学生进行社

会适应能力评价时以评语的方法居多占84.3%,采用的评价形式以学生互评为主,占84.3%。

《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中指出: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应尽量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系统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进步幅度,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成长记录

袋应由学生、教师、同伴及家长共同完成,在被调查的134名体育教师中有85.1%的人没有为

学生建立社会适应成长记录袋。只有14.9%的教师选择“有”,但是否由学生、教师、同伴及家

长共同完成,是否经常进行整理、完善,访谈中一些教师表示,这一工作很难执行下去,主要

是由于平时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一个教师要负责一百到二百名学生,甚至于更多,真正执行

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学生在校时间有限,除了课堂的45分钟,体育教师很少能与学生接触,就

不要说真实有效的建立学生社会适应成长记录袋了。

3.3.4太原市小学关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环境的现状

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因素,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

学环境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潜在而有力的影响。从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环

境主要指学校学习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社

会适应能力,学校的学习活动的场所和教学设施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从前面的研究可以看出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是比较重视的,我们这里调查的主要是学校

对于体育教师实施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重视程度。一个学校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如果学校形成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风气便会在整

个学生群体中产生积极的心里影响作用。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良。

4.1.2太原市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态度积极,但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掌握

不准确;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困惑。

4.1.3教育培训部门对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培训不足,小学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目标要求的掌握

现状不佳。

4.1.4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中有关社会适应的设计不足,不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

养。

4.1.5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普遍认为体育教学中运用游

戏、竞赛、情景教学等方法比单纯的技术讲解、动作分析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在具体执行时针对性、目的性不强。

4.1.6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多以班级教学和分组教学为主,体育教师对社会

适应评价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评价工作比较滞后,甚至没有。

4.1.7领导对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4.2建议

4.2.1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新课标”中社会适应问题制定具体培养内容细则,加大对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适应培训力度。

4.2.2建议学校制订各种相应的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案,定时考查、评价社会适应的培养

效果。

4.2.3体育教师应该端正工作态度,制定好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计划,关注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2.4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选择有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发挥教

学评价的重要作用。

4.2.5要注重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2.6建议太原市小学生家长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2] 刘一民,王桂欣.健康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4(4):23-26.[3] 赵超君.论学校体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J].中国学校体育,2002,6:33-34.[4] 吴键.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基本概念的界定与核心目标[J].体育教学,2006(1):54-55.[5] 宣凤霞.论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2004,26(3):7-8.[6] 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常模[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5(7): 74-83.[7] 毛振明.论“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4):54.[9] 李洪选.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22-23.[10] 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与常模制定[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 52-63.[11] 王天苗,范德鑫.智障学生学校适应能力之探讨[J].特殊教育研究学刊,1998,16:98-99.[12] 季浏.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2002,3:29-31.[13] 杨忠伟,卢元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内涵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33-36.[14] 张洪谭.从体育本质看体育教学[J].体育与科学,2008,29(2):81-86.[15] 邹世霞.体育新课标下社会适应目标的细化[J].体育教学, 2006,4:10.[16] 邵伟德.美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与启示[J].体育教学,2005,4:48-49.[17]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8]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 于素梅,吴洁等.“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0]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0.[21] 教育部制订.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8-30.[22] 季浏.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3]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4] 王丽霞.河北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第五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思考论文

1教什么

教什么?有时候会困扰我们教师,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首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特别是新课程推出后,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放宽对教学内容的限定后,给体育教师带来的疑问是——教什么?体育课的制订需要根据不同年段的水平特点、教材特点、气候特点以及不同教材搭配等情况来综合考虑。其次,在确定教材后,要明确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要坚持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的原则。再次,需要明确每个教材的教学计划。例如,蹲踞式跳远这一教材,应该划分为几个教学课时,每个课时应安排什么教学内容,不同内容的重难点是什么,这些都应该明确。最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一些内容也会占据体育课的课时,如何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教材中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例如,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有较大的调整,除身高、体重、肺活量、50m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的共性指标外,高中各年级组还有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生)/1min仰卧起坐(女生)、1000m跑(男生)/800m跑(女生),我校将该内容作为体育课成绩的一部分,是为了让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较好的时间保证,符合教材选择要符合本地区的特点。这是我们要知道教什么的问题。

2怎么教

怎么教?这是教学策略问题,当我们定好教学内容,就考虑用什么方法来教会学生所要学的内容。教师在处理一个教材时,更多的是关注教材本身的重点难点,针对教学重难点来设计教学思路,挖掘教学手段和方法。怎么教,更注重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掌握,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技巧的领悟,理论指导实践的倾向更浓。在教授女生行进间双人传接球第一次课时,一般都会把学生的脚步动作作为重点,把脚步节奏和手脚协调配合作为难点。围绕重难点设计教学手段,一般都会考虑由易到难,由徒手到持球,由走到跑,由慢到快。练习方法依次有:

(1)2人走动中徒手传接球练习;

(2)2人跑动中徒手传接球练习;

(3)2人走动中传接球练习;

(4)2人慢跑中传接球练习。但是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单个练习时,看不出有什么不妥,但是当最后完整练习时,女生的带球走现象很明显,前面设计的徒手、慢跑等练习形同虚设,练习中还是要反反复复强调,教师教得烦累,学生学得茫然。这对于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时常考虑,在不多的教学课时里,能否有更好的方法来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呢?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笔者对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改变。练习方法。

(1)原地正面提膝传接球练习;

(2)原地小跑正面传接球练习;

(3)左右侧向原地小跑传接球练习;

(4)行进间传接球练习(由慢到快)。这个练习手段的变化,使女生带球走的现象大有改观,因为这个练习从头到尾都在用节奏的方式,来刺激学生传接球时跨步接球,上步传球的脚步节奏,当学生适应了这个节奏,在行进间练习时就较少出现带球走的现象了。在强化了脚步动作和节奏的练习后,让学生进行慢跑中传接球练习,这个练习当中也会出现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因传球路线的不稳定而出现停顿或走步现象,但是在前面脚步动作和节奏练习的基础下,学生对脚步节奏熟悉,对运动中的传接球有了适应,教师在讲解和对比原地与行进间传球路线的不同后,学生一般都能够较快地调整传球线路,从而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更明显地体现教学效果。

3怎么学

于素梅《体育学法论》一书中定义:体育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为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等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策略。学法有听讲法、观察法、模仿法、练习法、提问法、讨论法和展示法等。在日常教学中,怎么教的问题探讨得较多、较深,因为涉及教师层面较多,教师比较关注;但是怎么学涉及学生层面较多,模糊性更强。怎么学的问题总觉得是一个“黑箱”,我们教学中知道学生会遇到一些学习困难,但是不太容易解决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因为,人的大脑不象一张光盘,刻录什么内容就能输出什么资料,人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当我们将一个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经过自己的视觉表象,输出所学的动作各异,在学生头脑中加工处理的过程就是我们为之困惑的“黑箱”。但是,这个学习的“黑箱”肯定有迹可寻,可以从外显的行为方式来判断学生内隐的认知策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会、学得好,这是我们教师必需认真研究的问题,学法的探讨开始在部分教师中热衷起来。怎么学是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的关键。这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的纽带——学法指导,学法指导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最有力的环节。学法指导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够较好掌握动作技术。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知道学生学习的策略,了解动作表象的加工过程,是进行有效学法指导的关键。学法指导可以多种多样,其来源可能是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可能是从别人那里借鉴的方法,也或者是经过讨论研究总结出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学生练习过程中,他们的动作反应了其在学习中对动作的理解和技能习得的反馈,根据这个经验,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听讲,如运用不同的语气,提高学生听讲前的注意力;如观察教师动作前,要求学生重点观察哪一部位;如模仿动作的时候增加情景设计,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等。要让学生互相学习,学会互相评价来提高对动作的认识。以情景教学为例,在学习抢篮板球的卡位动作时,如果教师先预设比赛场景动作,模拟比赛画面,那么抢篮板球的卡位动作也就很自然地体现了,这比简单的设计起跳时机,练习跳抢篮板球的动作对学生运动表象的刺激来得更深,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做动作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对动作的把握。一开始学生可能对卡位动作不熟悉,教师根据前面的情景教学,再讲解动作要领,就便于学生对动作的顺序和结构的关注了。然而动作要领讲解即冗长又不利于学生记忆,教师就应该在学法指导上下一番功夫,让学生简便记忆动作。如编顺口溜:取位准、下盘稳、身贴紧、合理顶,用“准、稳、紧、顶”4个字形象地将卡位的整个要学的动作归纳其中,学生从视觉表象转化为运动表象就更加容易,学习就更加简便,效果就更加明显。教法是学法的基础,学法是教法的智慧表现,而连接教与学的学法指导,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提高教学效果的法宝,值得很好地挖掘与开发。

4学得如何

学得如何是教与学结合的成果,是检验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以及教与学之间的学法指导成功与否的最直接的显现,教与学所围绕的最终结果是学习效果。如何评价学得好坏,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考量:首先,要看教师对整节课的预设,从教学目标来判断教师是否了解学情,是否能正确定位该教材的难易程度。例如,教师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是初步掌握某个动作,那么对学生学会技能动作的要求就低;如果是较好掌握某一动作,那么对学生学会技能动作的要求就较高;如果是熟练掌握某一动作,那么学会该动作的程度就更高了。其次,要看学生学习目标,也就是学生最后所学动作是否完成了学生自己所要求达到的程度,他们对课的体验是轻松愉快的,还是沉重有负担的。再次,要看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学法指导是否合适,在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是否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有没有亮点和创新之处等。经常听课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触,某个教师的课上得很好,很成功。在反思、探讨的时候发现,课上得好,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某一动作时,很有方法和手段,学生能很快理解和有效模仿,形成了一套具有个人特色的风格,这是很让人羡慕和敬仰的。笔者身边就有这样优秀的教师,经常对这些教师感慨地说:“一直在模仿,却从未能超越。”所以,学法指导是应该值得重视和开发的,未知的东西多,却有无限的“风光”在其中。

下载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论文(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论文(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能力培养分析论文

    一、现阶段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状况代写论文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在校学生数成倍增加,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基础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与学生交流的时间相应减少......

    论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途径初探袁悦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上海,201209摘要: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想,要给他们提供和营造良好的创新条件......

    大学生职场能力培养论文

    大学生职场能力培养论文 首先我说一下我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大学生职场能力培养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职场能力,为启蒙大学生的初级的职业观念,使大学生学会设计系统的......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途径论文

    [摘要]校本教研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途径。高校应从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人手,提升体育教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打开了我们一个一个的为什么,让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未知的邻域。那么何谓“问题意识”呢?笼统地......

    论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照教育方针颁布的具有纲领性的文件,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教材的性质、目标、任务、教学内容的广度......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决定着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质量。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论文

    计算是生活中非常常见,也是生活需要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从小学数学教学开始,就需要对学生培养数学运算能力和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力,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应是贯穿在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