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测井石油勘探论文[精选多篇]

时间:2020-02-17 10:4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核测井石油勘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核测井石油勘探论文》。

第一篇:核测井石油勘探论文

1原理及方法

分别为岩石骨架、纯地层、孔隙流体密度;———为孔隙度。由以式1),2)可知,射线在重元素的散射明显。随介质原子序数的增加,散射射线照射量率也增加,重元素对射线的吸收也更明显。所以,散射射线照射量率随介质原子序数的变化不是单调函数,散射射线最强的元素位置,其等效原子序数与入射射线的能量有直接的关系。对石油测井常见地层,密度可直接用测井密度代替。岩石骨架密度可根据已判明的岩性表中查出。

2模拟散射

侧井测定石油层模拟井(φ100×94cm)的几何结构,测量井从上至下各层依次填充满泥土、煤渣、自来水、石头,厚度依次为18cm、19cm、35cm、22cm(以井底面中心为坐标原点)。放射源(241Am)置于带有准直孔的铅盒中,并保持源与NaI(T)l探测器相对位置不变,探测器外侧放有较厚的铅块,防止放射源一次射线被探测器记录。源与探测器整体,随牵引电缆沿着井的中心轴从上往下依次测量各个位置的散射γ射线强度。

此外,为了验证实验的准确性,还将铀矿石埋入盛水瓶间,模拟为石油层,通过散射测井方法,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通过分析已知的四种物质的等效原子序数及散射射线的计数率知,煤渣层的等效原子序数最小,散射最弱,计数率最低,孔隙度最大。已证明,当介质密度≈1g/cm3时,散射强度达到最大值,即水的散射最明显,计数率最大,孔隙度最小。

因此,可以确定在总长为94cm的井内,0~24cm段为石子层,24~55cm段为水层,55~74cm段为煤渣层,74~94段为泥土层。与模拟测井开始前记录的样品层分布和厚度基本吻合,即可以正确的判断四种物质的分布、厚度、孔隙度等。将铀矿石放入盛水瓶间后,将此部分模拟为石油层(自然界中石油的溶解度很大,石油中溶解有放射性物质铀、氡等),如图3变化,即可确定该石油层的分布,并由此可计算得油层的厚度及孔隙度等。因此,散射测井法确实可较好的应用于石油层的勘探。

3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散射射线与核测井的关系,分析了核测井方法的影响因素(油层的分布、厚度、孔隙度等),并通过模拟散射测井进一步验证了核测井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及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以后核测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第二篇:石油勘探的发展历程 5000字论文

石油勘探开发发展历程。

一.石油是神马= =综述

一个半世纪以来,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

石油是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血液,被人们称作黑色的金子。石油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刻都离不了它们。

石油勘探就是一个寻找油气田的过程。石油勘探的基本方法有:以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藏学等理论为基础,分析地质资料,评价含油气远景的地质法;物探法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其中地震勘探是最主要的方法。以及直接取得最可靠的地质资料的钻探法。

外国

人们有意识的钻探石油则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事。从找油的理论和手段来看,近代世界石油勘探工作经历了几个十分明显的阶段。在19世纪50年代,勘探的依据是油气苗,人们相信油气苗是地下油气藏的直接显示。因此,井位主要选择在接近油苗和先期钻探成功井的附近。不久人们注意到油气聚集明显地沿着一条带状的趋势线分布,同时还发现油气充填在某些类型岩石的孔隙和裂缝之中。据此美国地质学家怀特于1861年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背斜聚集学说。

该学说认为:石油和天然气聚集于背斜构造中,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按其比重分异,油气的密度低,占据背斜的顶部,而水占据底部。因此,背斜褶皱的顶部被公认为是勘探油气的最佳对象。在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墨西哥等地的石油勘探中首次利用油田地质技术绘制了构造等高线图,从而确定出了褶皱顶部的位臵,找到了一些油田。如落基山区盐溪穹隆上的第一口见油井的井位就是根据构造等高线图来拟定的。

尽管利用地质学的方法可以指导石油勘探工作。但当时由于浅层待发现的油田很多,以致几乎不需要任何勘探方法,只要靠近地表油苗打井就能发现油田。因此,人们还没有自觉地利用地质学的原理勘探石油。

1920~1930年发生了第一次石油技术革命。在这之前石油工业处于近代工业的初始阶段,从这时开始进人了石油工业大发展时期。石油地质变化最显著的标志是由地面地质转入地下,由仅仅根据油气苗、山沟河谷的露头确定井位发展到在背斜构造理论指导下找油,由所谓“前地质时期”进入背斜理论时期。《石油勘探史》中描述道:“由于新的钻井设备,由于改进了的取心技术、测井工具和岩样分析手段,(在地质家面前)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地下新世界”。因为美国第一口油井是在OilCreek钻凿成功的,所以突破了成为传统的“Creeklolgy”—“山沟沟哲学”,是带革命性的。1926年首次利用重力勘探发

现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些盐丘油田,随后地震勘探方法在圈定构造油气田方面开始显示成效。1929年开始采用地震反射波法,取代了之前的折射法,使广大地表被覆盖的平原和盆地区,都能从事油气勘探。在美国湾岸地区,地震勘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用这种方法发现了许多盐丘油气田。从此以后,地震勘探发展成为油气勘探工作中应用最广泛和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目前已成为最有效的油气勘探方法。

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是在二次大战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这个时期是所谓“石油文明”由美国迅速扩展到其它主要工业国的时期也是后者完成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转移到石油为主要能源的过渡。在此期间,石油地质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从全球构造出发,发展了板块构造理论,被称为地学上的一次革命,这一理论在石油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可对沉积盆地的成油条件、油源、及生油量进行定量评价,指出有利油气勘探地区。沉积学研究从现代沉积类比入手建立了地层学,可以充分利用地震信息,进行地层、岩性和岩相的研究。在勘探技术上,由于大量采用数字地震仪,多道多次覆盖技术,配以大容量高速电子计算机做数据处理,使油气勘探技术达到新的水平,在勘探程度高的老探区也不断扩大了储量。

随着后来勘探实践的认识,人们逐渐发现并不是所有油气藏都与背斜有关。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莱复生于1966年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隐蔽油气藏一词。隐蔽油气藏是指构造油气藏以外的非构造油气藏,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隐蔽油气藏的提出和发现,为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依据国外一些高成熟探区的资料,复杂、隐蔽型石油储量约占总石油储量30-40%,勘探程度越高,隐蔽油藏占的比例越大。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第三次石油科技革命正在向纵深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石油科技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高分辨率地震、三维地震、四维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层析成像、核磁测井等。

中国

中国人使用石油的历史最为悠久。从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早就跟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遗憾的是,现代石油工业并不是发端于中国。关于石油的那些“最早”,只能停留在历史典籍里,成为我们聊以自慰的骄傲。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1914~1916年,美孚石油公司技术人员在陕北延长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石油地

质勘查,当钻 探宣告失败后,“中国贫油”的论调就广为传播。

然而,一批抱着“科学救国”志向的地质学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畏艰险,进行艰苦的油气资源勘查活动和理论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原地矿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共同努力,油气勘探工作大发展,储量、产量快速增长,成就卓著。地质先驱者们的辛勤探索,为中国的石油勘探留下可贵的实践和理论财富。甩掉了“中国贫油”、“中国古生界海相无油”两顶帽子。

尽管美孚石油公司技术人员宣判“中国贫油”。但是,李四光等中国科学家却不信邪,坚持认为中国有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理论探索。20世纪50年代初就提出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的“摸底”工作值得进行。按李四光指示,地质部和石油部首先在松辽盆地进行 勘探工作,1959年松基3井打出工业油流,实现了松辽盆地首次重大突破,发现了大庆油田,随后,在华北发现了胜利、大港等,我国东部一系列大油田的勘探 与发现,为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产石油1.89亿吨,天然气760亿立方米,成为世界产油气大国之一。摘掉的第一顶帽子——“中国贫油”帽子。

我国古生代海相成油,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十分关注的大问题。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某教授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中国缺石油归于三个地质条件:中、新生代没有海相沉积;古生代大部分地层不能生成石油;除西部和西北部某些地区外,几乎所有地质时代的岩石遭 受强烈的褶皱、断裂、并受到火成岩不同程度的侵入,中国更无海相石油”

然而,在我国地质学家们的严密推断和精心部署下,1980年初,西北石油局的勘探重点从塔西南转移到塔北沙雅隆起。经地震勘探发现雅克拉古潜山构造,并于1984年初在该构造上部署了沙参2井,该井于1984年9月22日钻到5391.18米奥陶系白云岩 时,发现强烈井喷,喜获高产油气流,日产油1000立方米,天然气200万立方米,实现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首次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 碑,亦拉开塔里木油气勘探大会战的序幕。摘掉了第二顶帽子——“中国古生界海相无油”帽子。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石油地质学科形成了八大理论体系,包括:地质力学理论,构造体系控油理论,中国陆相成油理论,多旋回成油理论,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中国叠加盆地成油理论,中国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成油理论,中国中新生代隐蔽油气藏理论等。经过多年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攻关,还建立了油气勘探八大技术系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条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十年**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此后,原由产量一度下滑。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开放搞活的措施。这一决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为世界第六位。

海洋

海洋是人巨大的宝库,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而且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据统计,海洋石油资源总量约占全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的1/3.有专家估计,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45%。

世界上最早的海洋石油勘探要追溯到1887年。在美国加里福利亚的圣〃巴巴拉地区靠近海边的萨马兰得油田开发过程中,人们不断向海下追踪和开发油田,用木桩做基础建立了第一个海上钻井平台,从此开创了海洋石油工程和石油开发的历史。1896年,美国以伐桥连接方式在加里福利亚距海岸200多米处打出了第一口海上油井,它标志着海洋石油工业的诞生。

从那时起的10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海洋石油工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座近海石油平台出现于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水深6米处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钢制石油平台。1965年,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南加利福利亚近岸海域用“卡斯-1号钻井装臵打下了第一口深水井,水深为193米。这口深水井的建造,吹响了人类海洋石油勘探“走向深海”的号角。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中石油天然气总储量为1000-2500亿吨,世界70多年来探明陆地总储量(约1200亿吨)的两倍。全世界石油储量为3000多亿吨,而在大陆架海底占到 1/3。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在开采大陆架海底石油。最多的地方是中东的波斯湾,包括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还有美洲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包括美国、委内瑞拉等。另外,印度尼西亚浅海区及欧洲的北海也有丰富的海底石油。

世界水深500米或超过500米的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至2002年底,已发现470亿桶石油。到2003年,海洋油气勘探水深已达3053米。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全球深海区最终潜在石油储量有可能超过1000亿桶。2010年深海原油产量可达850万桶/日(4.3亿吨/年),可满足全球石油需求的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对海洋石油的勘探也变得更加深入。1897年,美国最先在加利福尼亚州西海岸用木栈桥打出第一口海上油井。1920年,委内瑞拉在马拉开波湖利用木制平台钻井,发现了一个大油田。1922年,苏联在里海巴库油田附近用栈桥进行海上钻探成功。1936年以后,美国又在墨西哥湾的海上开始钻第一口深井,1938年上最早的海洋油田。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

第一个近海石油发现,标志现代海洋石油开始。1951年,沙特阿拉伯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1964年,英国开发北海油田1967年,我国渤海海-1井发现工业油流20世纪70年代,尼日利亚开发西非海上油气。

近年来,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地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取得了最富有成效的业绩;在俄罗斯北部海域、南中国海及印尼沿海、巴西坎波斯盆地也发现了较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且部分油气田已开发;在西非深海勘探也不断有新的发现,里海地区也发现不少大型油田。可以说,近年来全球油气新发现中较大的发现主要位于海上,海洋石油储量和产量在全球石油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海洋石油勘探已成为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竞争的一个热点领域。

面临问题 机遇挑战

科技进步不断深化了人类对世界石油资源的认识。世界油气资源的蕴藏量虽然是一个常量,但随着科一技的进步,人类对石油资源的认识却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0 世纪70 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石油枯竭论”一度盛行,认为石油工业将很快走入穷途末路。然而30 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随着技术进步,人类认识到的世界石油资源量并非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

回顾石油科技的发展历程,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世界石油科技总的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着眼令局,充分掌握信息;综合集成,正确判断动态;快速反应,准确接触目标;有机联系所有资产,实时一闭环优化经营;以人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世界石油科技发展的总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向信息化和数字油田方向发展

高性能计算机、互联网络、卫星通讯、数据银行等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对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了推动石油工业发展的强大技术引擎。信息技术的应用纵向贯穿石油工业整个产业链,横向覆盖技术、管理、决策、战略各个层次。

2、向集成化方向发展

面对环境恶劣化、油气目标复杂化和资源劣质化的挑战,任何单项技术都难以保证石油工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因此多学科技术集成是解决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生产重大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当代石油科技发展的最明显的方向和趋势。

3、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以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旋转闭环导向钻井系统、智能完井技术、数字油田、智能清管检测器等为标志的一大批关键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推动了油气生产与经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旋转闭环导向钻井系统大大提高了井眼轨迹的控制效率与精度。智能完井技术形成了数字油田的基础和核心。

4、向可视化方向发展世纪90 年代以来,可视化趋势日臻明显,地震成像技术、成像测井技术、钻井过程可视化监控及可视化研究中心等,为优化控制、多学科集成研究与决策

提供了最佳途径。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引进。

5、向实时化方向发展

目前,通过智能完井、各种永久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生产控制系统等手段,石油工业可以围绕各生产环节—油田开发设计、钻井过程、油藏动态监测、生产优化及作业实施等环节,实现实时监测、实时数据采集、实时传输与处理和实时决策与解决的闭环流程;通过数字油田的建设与完善,各独立闭环实时联系与集成,形成整个业务范围的实时优化大闭环,实现实时的油田经营与管理,达到最大的资产经营效益。因而,实时化是科技发展主要目标和趋势。

6、向绿色化、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

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打造绿色石油工业是21 世纪石油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世界石油工业由被动治理型向积极预防型的更高层次发展,石油工业向生态工业系统发展,以实现循环经济为目标,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技术保障安全,安全创造价值将成为未来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7、向综合勘探新概念发展

在认识水平和研究方法方面,从孤立地分析构造油气藏、从静态的槽台说观点认识地下地质特征,发展到用板块构造及活动论的观点分析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用含油气系统的观点系统分析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所勘探的地区从单一的陆上浅层,发展到沙漠、极地等边缘地区以及深层、滩海和广阔的大陆架海域早期“瞎子摸象”式的勘探活动已经逐渐发展为现代的综合勘探新概念。

第三篇:石油勘探述职报告

石油勘探述职报告

一年来,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细化,孤岛地区的勘探工作全面进入了深层及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我带领滚动勘探室全体科研人员始终坚持树立“心中有油,才能找油”的理念,在“求新、求细、求变”的勘探思路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外围区带共部署探井10口,完钻4口,成功2口;在老油田周边部署滚动井9口,完钻7口,成功6口。上报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3.58万吨。在日常工作中一帮一、一带一和青年技术员共同加班加点,认真及时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细化油气富集规律成藏模式研究,富林洼陷勘探取得突破。通过对富林洼陷沙四段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的深入剖析,部署的富115井在沙四段喜获日产20吨的高产工业油流,随后通过老井压裂试油,富112井在沙四段获得了日产7吨的工业油流,打破了“富林不富”的传统认识,在管理局2011年春秋季地质论证会上,在富林洼陷部署探井8口。2011年富林洼陷上报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004万吨。

加强精细构造解释技术攻关,外围断块**断裂带含油面积不断扩大。通过深入剖析**断裂带力学性质,**街组油气分布特点,多物探技术联合应用,精细落实断裂带构造特征,相继实现了垦95、垦47块沙三段滚动扩边,新建产能4.0万吨,打破**油田11年滚动勘探无进展的局面。2011年上报垦95块新增探明含油面积1.0km2,石油地质储量288万吨,技术可采储量94万吨,2011年新建产能4.0万吨,完钻新井7口,全部钻遇油层,新井投产当年产油1.8万吨。为孤岛采油厂原油生产做出了贡献。

加强重点科技攻关学习与应用,理论技术水平有了提高。随着勘探对象逐步深入和细化,感受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才能适应目前滚动勘探形势的需要,2011年负责参与了管理局、采油厂的《富林洼陷**街组油气富集规律及勘探目标评价》、《**断裂带**街组油气富集规律及勘探目标研究》、《孤岛油田馆6特稠油油藏地质特征研究》等科研项目,通过这些科研项目带动和自身努力学习,使我勘探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回过头来对过去工作仔细反思,我发现了自己身上还有明显不足之处,如勘探部署思路上不够解放、认识上不够到位,距领导的要求相差较远;但是我相信在今后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在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的理论水平、业务技术素质会更上一层楼。

针对孤岛地区勘探实际状况,2012年勘探部署工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继续坚持“求精、求细、求变”、的工作思路,强化富林孤南洼陷和孤北地区沉积体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继续做好复杂断裂带、孤岛油田周边馆组滚动扩边工作。总之,在2012年的滚动勘探工作中,我将团结带领滚动勘探人员为孤岛的勘探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自2012年4月调到勘探开发研究所以来,在张所长引导和其他同事的帮助及自己不断的努力下,我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勘探开发研究所的工作使我真正将自己在大学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使理论得到了实践。现将我今年的工作情况做以下汇报:我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负责**区域的地质研究和探井、开发井的井位论证。**位于**县西南方向40公里,是**采油厂2012年的主要开发区块。**区域油藏主力层为延9。为了进一步提高钻井成功率,我们按照“甩开勘探”与“精细开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立足多层,科学部署,全面规划的方法去部署井位。具体做法就是:探井部署方面坚持“甩开勘探”的原则,追踪河道走向,捕捉砂体较厚区域;生产井部署坚持“精细开发”的原则,立足于可靠的地质资料,根据完井逐渐完善图件,使得所绘图件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从而追寻砂体厚、构造高的点去部署;注水井采用“反九点”方法去部署,科学合理。今年以来,我们组技术人员团结奋进,不断加强地质研究,科学部署井位,全程跟踪探井各施工环节,及时进行随钻分析,大幅提高了探井成功率,取得了较大勘探成果。在**区域共部署探井27口,生产井117口。投入生产99口,平均日产油量100.4t,平均单井产量1.01t。探明含油面积12㎞2,探明地质储量360×104t。

第五篇:新疆石油勘探公司调研报告

新疆石油勘探公司调研报告

今年寒假期间,我在中国石油新疆第二勘探公司进行调研,通过近两个月的实习,对公司现状及具体工作流程还有公司未来发展的认知有了很大提升。

中国石油新疆第二勘探公司

中国石油新疆第二勘探公司于西部大开发时期所建,同期建立了一至六勘探公司。公司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库尔勒市孔雀河岸边,区位优势明显。其本公司起主导指挥作用,不参与实际开采工作,主要分配其员工的勘探工作。“十一五”期间,公司将进行全面性战略性结调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实施人才开发战略、效益领先战略、网络优化扩张战略、资源多元化战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化一流勘探公司,巩固市场地位。

公司现状

公司内部体制比较完善,由于建立初期,石油的开采成功,吸引了许多外省人,促进了公司的发展。进一步在制度上得到了完善。由于曾经发生的石油泄漏事件,政府的大力关注和支持,从而公司得到全面发展。公司发展至今公司内部服务系统和医疗保障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许多退休员工得到了应有的报酬。公司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

在石油勘探采集上,公司奖励制度较明确,成功勘探并开采出石油将获得应有的奖励制度促进了勘探和砖井工人的积极性。在沙漠中,勘探和砖井作业分配明确,同时在砖井作业中做到了不污染不留痕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公司内部制度的完善所起的引导作用,也是进一步保护了生态的和谐。

建议

1、建议公司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让应届毕业生提早适应工作,对每个实习生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实习生可以很好的明确自己的方向和计划,提前进入自己的工作岗位,真正有助于自己以后工作的开展。

2、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外来人士的加入,因此必须坚定信念,加大自身体制建设,在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扩展企业的发展路子,让员工的基本得到应有保证,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前提。

3、中国石油企业无论是在成长经历、企业规模、经济实力,还是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与国际跨国石油公司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在整体实力还不是很强大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企业必须实行贵核化战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有事产业方面,以发挥相对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增强竞争力。

实行人:祝磊(国贸09级3班)

实行地点:中国石油新疆第二勘探公司

下载核测井石油勘探论文[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核测井石油勘探论文[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石油勘探基层团队建设总结

    石油勘探基层团队建设总结 х公司хх大队хх队现有员工х名,其中干部х人,党员х人,团员х人。下设х个班班组,其中:ххх两个班组、хх一个班组。主要承担хх井资料录取及......

    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5号) 《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石油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在金工实习之前的空闲时间里,我参加了赴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对研究院进行了参观学习。 刚到研究院,我们一行十三人受到所长的热情......

    石油勘探开发短期用工管理办法(五篇范例)

    xxx石油勘探开发xxx短期用工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xxx与短期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有效的工作考评和竞争淘汰机制,做到依法用工、规范管理,根据国家《劳动法》......

    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地质风险评价

    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地质风险评价 编译:王立群 高山帮明摘要:本文作者简要地论述了石油勘探开发中地质风险评价与项目经济评价的关系,并着重说明了在石油勘探开发这类高风险的项目......

    石油勘探设计院职代会暨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工作报告

    石油勘探设计院职代会暨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工作报告 石油勘探设计院职代会暨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工作报告2007-02-01 11:07:43坚持创新 推进发展 为再铸我院新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测井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范文大全

    测井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摘 要 我国传统的石油测井技术分辨率较低、直观性较差,且极易导致多解性的出现,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石油测井的需要了。基于此,探索一种新型的石油......

    石油勘探设计院职代会暨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石油勘探设计院职代会暨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工作报告坚持创新推进发展为再铸我院新的辉煌而努力奋斗各位代表、同志们:乘着中油集团公司*年工作会议和吉油集团公司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