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色在我心中作文
古色在我心中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色在我心中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溪,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题记
金溪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文化源远流长。中秋之际,这个美丽而古老的小县在央视“火”了,霸屏足足九分钟。其中就有百世大儒陆九渊先生的故乡——陆坊。
我漫步在陆坊的石板路上,一道道由车轮压过的痕迹依稀可见。抬眼,白漆黑瓦的整齐房子,墙上画着一幅幅有关象山先生生前事迹的图画。我继续向前走,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穿过一幢幢古房,来到义门楼前,最顶端的牌匾上赫然刻着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义门”。门楼呈“山”字,中间是最高最大的门,两边略低一些。门楼前有一方池塘,池塘早年的水清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后来,妇女们在这里洗衣洗菜,小孩子们在这里戏水打闹,渐渐地,这里的.水便有了“岁月的记忆,生活的影子”。左手边就是陆坊的广场了,广场中间,乡贤陆九渊的像屹立在这儿。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虽是秋季,大片大片的田野里栽种着色彩绮丽的花朵,虽然还没有成形,但我想,来年春天这里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看啊!有几个孩童奔跑在花田之中,阳光映照在他们快乐的脸上。
走进“大儒家庙”。上面的七彩雕花美轮美奂,神龙刻像栩栩如生,这可是皇帝命人为陆象山先生精心制造的陆氏祠堂。说到陆九渊先生,他是一代“心学”大家,后有与王阳明并称的“陆王学说”。象山先生四岁即问天,一生研究中国哲学,发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令人惊叹的哲学至理。他与兄弟陆九龄、陆九昭三人都是我们金溪的骄傲!
前阵子的中秋,陆坊村民制作了美味的“大师饼”。历史可以沉淀文化,几百年下来,部分的美食文化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阳光洒在树上,透出一片斑驳的影像,我侧倚在“义亭”内,望着远处的湖水,听着外面传来孩童们清脆地朗诵《陆子谣》的声音。
即使科技日益发展,替代种种旧事物。但文化不会变,韵味不会淡,就像金溪,她永远古色古香!
第二篇:读后感 古色幽香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
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未必为人所熟知,但其中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却是脍炙人口的。不用前言,不用后语,单单这一句带着叹息的轻诵便足以道尽世间悲欢。它不深情,却足够苍凉,仿若是感情尽头的回眸,没有哭泣,没有伤感,只是一句低低的叹。有太多人喜欢这一句,安意如也不例外,所以在解读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伤时,她用此句做了题目。
我也是喜欢这一句的,随之就被安如意的书所吸引。不同于以往学院派的剖析,安意如剑走偏锋,以一个人,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来解读一首诗词,犹如当事人在倾诉自己的故事,而故事的终端便是那流传千年的诗词。也许是矫情了一些,但我却爱极了这种小腔小调,就像江南女子回眸的一笑,含蓄而真情,她裙裾摇曳,移步生莲,带着我叩开时空的门,走入落日桥头,断鸿声里。
我走过三国烽烟,那青衫磊落的男子毫不掩饰自己求贤若渴、乱世称霸的雄心,为天下贤才叹一句“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走过小轩窗,梳妆台前闭目悼亡的男子,于唇齿间诵出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尽管他已再娶,但字字见泪的诗句中他告诉我,当年的恩爱痴缠他从未忘记。我走过书案前,聪明如卓文君这般的女子,竟也逃不出红尘的羁绊,决绝般写下“锦水汤汤,与君长绝”。我走过红豆树旁,看见树干并为一体,上枝仍分为二,那一缕孤魂仍旧等着她的良人,她不相信“宫门一如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但是,书中让我动容的却是那句“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这是苏武《留别妻》里的开头两句,我只知道这个男人在中国历史上以刚烈节义著称,却不知道他在临行之前,如此软言温语的安慰妻子,为她写下了这般柔情的诗句。他说,我自从和你将头发绾在一起成为夫妻,就从没动摇与你恩爱到老的想法。没有人料想得到,此一别就是十九年。我看见了一个男子的骨气,从青丝到白发,时间没有磨灭
他的气节,以至于历史将他高高的捧起,让后世仰望。曾经,我以为他的归来是最圆满的结局,宣帝封他为“关内侯”,风光无限,可是历史到此为止,故事却仍在继续。他说过: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他归来了,却归得太晚,他的妻子以为他死了,改做他人妇。读到这里,我第一次以悲悯的眼光看这个铁骨铮铮的男人,我不能责备那个女人,因为没有人告诉她,十九年后他会回来。我只是可怜这个已经苍老的男人,当国家不再需要他,当爱情已经死亡,他真的一无所有了。
一页页翻过,一句句读来,读到尾声,我意犹未尽。想来如若不是安意如这样细腻的诠释,我不会如此彻悟的心动与心痛。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可以,那该多好,只可惜蓦然回首,早已换了人间。所以我们当怜取眼前,莫到沧海桑田时,才想起我们都回不到从前了。闭目回味,我眼前的早已不是诗词,而是一个个风华绝代的才子与佳人,或螓首、或含笑、或低眉、或盈泪,他们在我眼前次第转身,犹如谢幕。
第三篇:红色绿色古色征文
我爱家乡的“三色”文化
我的家乡在江西,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特产丰富,是一个美丽又富饶的地方。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在这块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这一个个红色经典的称号与地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已化作一颗颗与日月同辉的星辰,在红色中国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中,奏响雄浑激越的华彩乐章。
江西不仅有着著名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也颇颇负盛名。在江西省九江地区,有一座危严耸立的庐山,那里有云海雾浪中的五老峰,吞波吐浪的含鄱口,陡峭险峻的龙着崖,急湍轰鸣的石门涧飞瀑,修饰一新的东林寺,纵览云飞的仙人洞,气势磅礴的三叠泉。.....它们各以自己的奇姿美态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好像在说:“来吧,五湖四海的朋友,我们欢迎您!”
江西的古色文化更是名闻中外,景德镇是历史悠久名闻中外的古瓷都。从宋朝景德元年皇帝赐名为景德镇算来已有1千年了。1千年来景德镇为皇宫烧制瓷器的御窑熊熊炉火从未熄灭过,无数精美的瓷器由丝绸之路传到世界各地,被许多国家的博物馆视为无价之宝珍藏着。珠山陶瓷艺术品一条街,到处是青花瓷天球瓶、釉下彩仕女、粉彩高白釉茶具、窑变仿古瓶等艺术瓷及琳琅满目的日用瓷。景德镇真可谓是中华文化文明家园中的奇葩啊!
啊!我爱家乡历久弥新的文化,更爱家乡这片圣土孕育的人文精神。我决心要好好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第四篇: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征文
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征文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寨脑小学 通讯地址:兴国县梅窖镇寨脑村 年级:六年级 班级:2班 学生姓名:刘富仁 指导老师:王海燕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342432
所谓红色,国旗红领巾自然是红色的象征会想到什么?看到它们我会想到革命战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会想到革命先辈们那种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会想到„ „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抛头颅、洒热血是不可能再现了的,那么,去哪儿感受这些呢?对了!那就是书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有许多写革命先辈们英勇事迹的书籍,如:“《红岩》、《永远的丰碑》等。因为我热爱红领巾,所以我也就爱上了这些红色经典书籍,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永远的丰碑》中的赵一曼烈士所受得刑法,惨不忍睹,什么:老虎凳啊、电击呀、灌辣椒汤啊等等、等等。但是这些并没有使她屈服,她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泄露半点机密,时刻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她那宁死不屈的精神,人们永远铭记在心,不会忘记她为我们付出的一点一滴,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精神是不会朽的。
虽然像她这样的事迹是不会再发生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中了,可是在生活中这样的精神还是存在的。就像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那些武警官兵、医务人员们,他们奋力战斗在生命战争的第一线,奋不顾身,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他们也是时刻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利益丢在一边,奋力抢救灾区人民,在多少次的余震中,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抢救了多少人民,从死神的手中拉回了多少条生命。不管而自己受了多少伤,不管肚子多么饿了,也还要去抢救别人。不耽误一分一秒、只为多救一个人。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别人的生命,这种精神是不朽的,会永远刻在人们心中,会继续发扬光大会变得更美、更加灿烂。
所谓绿色自然风景区那是再恰当不过了,初春,我和家人来到位于浙江省的顾诸自然风景区体验了一段难忘的绿色文化之旅,让我感受到平淡的“绿色”中蕴含着无限文化魅力。到达那里,我发现自己俨然身处在一个“绿”的世界里。
远处墨绿的小山连绵起伏,眼前大片大片的翠竹,脚下刚长出来的绿油油的小草。满眼的绿色,让我的心情舒畅,神清气朗。我渐渐深入绿色,走进最吸引我眼球的竹海中。刚入,竹子自然散发的淡香气息扑鼻而来,香气牵引着我向前走。当我已完全被无穷无尽的翠竹包围时,眼前出现了一把小巧玲珑的竹椅,似乎是周围的翠竹们特意为我准备的,我便顺它们的意坐下,不知不觉中我闭上了眼睛,听觉变得极为灵敏:竹子上小鸟叽叽喳喳的啼叫声,微风吹过的沙沙声,人们愉悦的笑声,涌入耳中。闭目想象出周围的绿山,翠竹,青草,再经过大脑的细致处理,一幅绿意盎然的初春景象深深地映入脑海。这宁静的绿色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我仿佛看见山在歌唱,竹子在舞动,小草在拍手······
这一切都是如此美妙真实!我深深爱上了这奇妙的“绿色”自然文化!顾诸还有一抹特殊的“绿色”,那就是绿色饮食文化。顾诸的每家村民的后院几乎都有一个小小的私家菜园,种着各色各样的蔬菜。初见此景时,我很是欣喜,一颗颗碧绿的蔬菜,“活生生”地扎根在肥沃的土壤,从未被农药侵蚀过,每天只是接受着大自然的洗礼,多么纯洁多么可爱。欣喜之余,我向菜园的主人请求体验这绿色饮食文化。满满一篮的“绿色”有机蔬菜,一点儿调味料和几滴菜油桌陪衬,再经过村民灵巧的双手处理过后。一盘绿色佳肴就上桌了。颗颗蔬菜仍然保持着绿油油的本色,整齐地躺在洁白光亮的瓷盘上,我的眼睛首先被俘获;热乎乎的清香气息自由弥漫,立刻又俘虏了我的鼻子;我拿起筷子兴奋地夹起一口菜,放入早已垂涎欲滴的口中。奇妙的化学反应出现了,蔬菜在口中翻覆,与牙齿和舌头不断碰撞,清脆爽口,淡淡的甘甜让人回味。一口,两口,三口······
我开心地咀嚼吞咽着,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即使不是山珍海味,并且极其平凡,但却具备了中国美食的特点:色,香,味俱全。受这绿色饮食文化的影响,我仿佛感受到了知足常乐的幸福。难忘这神奇的“绿色”饮食文化!这次的“绿色”文化之旅,让我感叹绿色自然文化的美妙和绿色饮食文化的神奇。这就是我热爱向往的生活:充满“绿色”和文化的生活!
所谓古色,那自然要数中国的传统节日了,今年春节老师带领寨脑我们班七彩阳光假日小队的队员,举着红红的灯笼,穿着喜庆的唐服兴致勃勃地来到古色古香的河坊街,体会传统节日里的文化气息。近年来,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洋节”越来越成为时尚,传统节日在年轻人的脑海里日益模糊。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小队员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在家长的带领下寻访身边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前逛河坊街就是走马观花,但这次我们是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一回传统文化的魅力。从酥油饼到画糖人,我们这群吃货,看到好吃的就迈不开腿了。一路上,我们品尝了美味的传统小吃,体验了名点的制作,此外还“挥毫泼墨、传情达意”把将满满的祝福,寄情于一副副传统对联赠予过路人。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对这些“新鲜传统绝活”拍手叫好。我们和家长纷纷表示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经过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绝不能让它失传,表示一定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我爱中国的红色绿色古色文化,愿它们能够永远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第五篇:家乡的古色文化--饶河戏
家乡的古色文化--饶河戏
我的家乡鄱阳县凰岗是一个风景优美,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好地方:狮子山的灵韵袂舞、郭璞峰的尖峰兀立,以及过春节时的舞龙灯、划旱龙舟、农闲时节看大戏……都一一彰显了我的家乡凰岗独特的民俗民风,而最令我陶醉的就是农闲时节看凰岗剧团饶河戏的演出。
听老师说,饶河戏源起弋阳腔,在我的家乡绵亘发展了几百年,终成今天的饶河调。凰岗剧团成立于解放初期,与新中国同龄,与共和国齐辉,剧团的演员都是家乡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忙时务农,闲时演戏,在乡间农村巡回演出,作品风格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百姓喜爱。
这不,国庆期间,凰岗剧团就来到了我村,送来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
夜幕降临了,大戏也就开唱了,只见拱斗飞檐、雕梁画栋的五彩戏台上霓虹灯闪烁,彩旗招展。乐工们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演奏乐器的精气神一点也不含糊,鼓声振林樾,弦音音缠绵;演员们的唱、念、做、打丝丝入扣,声情并茂,唱如行云流水,念似口吐珍珠,做工有板有眼,打戏闪展腾挪,与专业演员相比毫不逊色。生、旦、净、末、丑,手、眼、声、法、步,剧情跌宕起伏。演员们做的投入,观众们看的入迷,做戏的如疯如癫,看戏的如梦如痴。戏台脚下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戏迷”心态各不相同,最忠实的戏迷就是那些大爷大妈了,他们会早早地来到戏台脚下,抢占有利位置,摆下凳子,准备享受一场精彩的精神大餐;从各村各组赶来的大姑娘、小伙子心思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他们在意的是戏台脚下是不是有一场罗曼蒂克缘遇;我们这些小孩子最感兴趣的当然不是精彩的表演,而是小摊小贩的美味小吃,尝遍了美食,用光了兜里的钱,再无眷恋,也就打道回府了。那些做小买卖的商贩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绝好的机会,小摊点遍布场地的每个角落,有卖好玩意儿的、有卖小吃的、有炸油条的、有看相算命的……,叫买叫卖声此起披伏,不绝于耳,最有意思的是还吸引来了河南人的耍猴,猴子的聪明淘气引得观众们捧腹大笑,真是一方戏台洞世界。这就是我家乡的古色文化--饶河戏,迷人的饶河戏,我爱家乡的饶河戏!
鄱阳县凰岗镇中洲小学:刘紫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