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动物疫情是指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情况,包括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下面是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欢迎阅读!
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总则
1.1编制目的
指导和规范我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应对和有效控制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公众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维护全省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规范》和《吉林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省境内陆生野生动物携带并有可能向人类、其它动物传播或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的危险性病原体,对人、圈养动物、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和生态平衡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和巨大危害的人畜(动物)共患的传染病、寄生虫病,或死亡率高的陆生野生动物的传染性疾病等疫情的监测、防控、应急处理工作。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东呼吸综合征、犬瘟热、埃博拉出血热、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狂犬病、鼠疫、结核病、囊虫病、乙型脑膜炎病、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等疫病以及其他新发和突发性的陆生野生动物可能携带的传染病。
1.4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防治、专群结合原则,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建立集中统一、职责明确,运转顺畅、快速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辖区内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2)快速反应,联防联控。建立完善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体系、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提高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相关部门和单位各负其责、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措施联动,快速有序应对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
(3)科学防控,区域联动。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制定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强化防范和处置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技术保障。实行区域联动,加强疫情发生地的应急监测和受威胁地区的日常监测,做到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防止陆生野生动物疫情传播扩散。
(4)加强预防,群防群控。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知识宣传,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应急储备。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现和报告,做到科学防治、群防群治。
1.5疫情分级
根据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种类、涉及范围、危害程度和疫情流行趋势等情况,将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5.1疫情分级标准
1.5.1.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I级):
(1)陆生野生动物种群中暴发I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引起的疫情,并呈大面积扩散趋势,且可能对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群众生命安全和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我国尚未发现的或者已消灭的动物疫病在陆生野生动物种群中发生,且可能存在扩散风险。
(3)全省2个以上(含2个)市(州)行政区域内发生同种重大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Ⅱ级),并有证据表明其存在一定关联,且呈大面积扩散趋势。
(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省林业和草原局认定的其他情形。
1.5.1.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Ⅱ级):
(1)陆生野生动物暴发Ⅱ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引起的疫情,并呈扩散趋势,且可能对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群众生命安全和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安全造成威胁。
(2)1个市(州)的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内发生同种较大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Ⅲ级),并有证据表明其存在一定关联,且呈大面积扩散趋势。
(3)省林业和草原局会同市(州)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1.5.1.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Ⅲ级):
(1)陆生野生动物暴发Ⅲ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引起的疫情,并呈扩散趋势,且可能对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群众生命安全和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安全造成威胁。
(2)1个县(市、区)的2个以上乡(镇)行政区域内发生同种一般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Ⅳ级),并有证据表明其存在一定关联,且呈大面积扩散趋势。
(3)市(州)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县(市、区)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1.5.1.4有下列情形的,为一般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Ⅳ级):
在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发生I、Ⅱ、Ⅲ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以外疫病引发的疫情,并呈流行扩散趋势。组织指挥体系
2.1应急指挥机构
疫情发生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成立防控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制定方案、落实责任、严密措施,统一指挥调度本辖区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设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联合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2.2参与部门
为确保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得到及时有效防控,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林草、畜牧兽医、卫生、应急、市场、商务、公安、交通运输、海关、工信、财政、宣传等部门按责任分工,共同做好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2.3专家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本辖区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需要,成立疫情防控专家组,为应急处置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持。
2.4应急处置预备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根据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建应急处置预备队,参与本辖区或协助其他区域做好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监测、确认和上报
3.1监测
省林业和草原局建立统一的突发陆生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监测体系,负责突发陆生野生动物异常情况日常监测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受理群众举报反映的有关陆生野生动物异常情况及其隐患。
3.2调查确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接到陆生野生动物异常情况报告或疑似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报告后,会同同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现场调查、取样,报送具备相关资质的实验室检测,同时做好现场封锁隔离、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确诊为某种疑似疫病后,所在地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要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组织专家进行会商确认、评估和分级。
疑似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分别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林业和草原局、市(州)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调查和确认。
3.3上报
认定为疑似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的,陆生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报告本级人民政府的同时,将病料样品送国家和省级动物疫病检测机构检测,并通报畜牧兽医、卫生等有关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由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逐级上报省林业和草原局及省人民政府。
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染疫、疑似染疫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保护级别;同群陆生野生动物数量、死亡数量、临床症状、诊断情况;流行病学和疫源追溯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认定为重大以上级别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的,由省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授权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疫情并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的原则
科学防控,快速反应:根据科学检验检测结果和专家会商评估意见,对疫情处置做出快速反应,并根据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规律和可能发展趋势以及防控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从快从严,精准施策:按照疫情级别迅速制定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快速阻断疫情传播渠道,确保防控无死角、疫情不扩散。
保护优先,依法处置:应当避免扑杀陆生野生动物。特殊情况确需猎捕陆生野生动物时,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4.2 应急响应措施
4.2.1突发重大以上陆生野生动物疫情(I、Ⅱ级)的应急响应
特别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后,省林业和草原局报请省人民政府,启动I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省级领导小组。省林业和草原局立即组织专家组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建议,组织有关专家赴现场指导处置工作,将疫情和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上报省领导小组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后,市(州)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及时向市(州)人民政府报告,启动Ⅱ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实际领导小组。市(州)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立即组织专家组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及时报告市(州)领导小组和省林业和草原局。
在省林业和草原局指导和市(州)领导小组领导下,市(州)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疫情发生的市(州)和县(市、区)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在本地领导小组领导下,迅速开展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全面开展野外巡查和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和消费场所排查,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管控,坚决阻断陆生野生动物可能的疫情传染源。对辖区内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场所实行就地隔离,确定监管专员,实行一场(所)一档案一报告制度,及时全面掌握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场所各项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场内消毒,增加动物观察频次,做好健康状况观察记录,发现异常情况按规定做好处置工作。非疫区停止与疫区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贸易和运输,并函告动物防疫和海关等相关部门依法严格对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加强检疫。基层监测防控人员到岗到位,应急处置预备队24 小时待命。
疫区应急处置预备队在当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调度下对疫区及周边地区实施隔离、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配合疫区卫生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监测及疑似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监测工作。
4.2.2突发较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Ⅲ级)的应急响应
较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后,县(市、区)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市(州)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启动本预案和Ⅲ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县级领导小组。
县(市、区)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在本地领导小组领导下,立即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本地领导小组和市(州)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同时报送省林业和草原局。市(州)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非疫区停止与疫区的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贸易和运输,函告畜牧兽医和海关等相关部门依法严格对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加强检疫。基层监测防控人员到岗到位,应急处置预备队24 小时待命。
4.2.3突发一般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Ⅳ级)的应急响应
一般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后,县(市、区)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机制。
疫情发生的县(市、区)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在本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将应急工作情况及时向本地人民政府报告,同时报上一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省林业和草原局。市(州)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密切关注相关县(市、区)的疫情发展趋势,加强有关防疫、防护、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品等物资储备,暂时停止与疫区的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贸易和运输,并函告畜牧兽医、卫生、市场、公安、交通运输和海关等相关部门。
4.2.4未发生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地区的应急响应
根据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的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密切关注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动态,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组织做好本区域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开展对人工繁育、运输和市场等环节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防止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和传入;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病防疫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按规定做好公路、铁路和航空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检疫监督工作;服从本级政府统一指挥,支援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置工作。
4.3 应急响应的终止
自疫情发生区域内发病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他有关陆生野生动物和产品按规定处理完起,经过该疫病的至少一个最长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病例时,启动应急响应的地方政府应组织有关专家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作出终止应急响应决定,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5善后处理
5.1后期评估
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扑灭后,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组对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状况、生境恢复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溯源情况,疫情处置经过、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建议。
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
5.2表彰
各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可根据有关规定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在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和通报表扬。
5.3责任追究
对在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监测、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责任落实不到位以及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或未经授权在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现场私自开展样品采集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
5.4抚恤与补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因参与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致病、致残、致死的人员,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给予相应抚恤和补助。保障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积极组织协调林草、畜牧兽医、卫生、应急、市场、商务、公安、交通运输、海关、工信、财政、宣传等部门,做好疫情处置的应急保障工作。
6.1 经费保障
各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建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经费分级投入机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6.2物资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储备物资主要包括:消毒药剂药械、日常监测仪器设备、样品采集用具、健康防护用品等,确保应急处置需要。
省林业和草原局依托省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库,建立省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库。各地也应建立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库,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时可紧急调拨应急物资。应急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
因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需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可向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申请应急物资紧急调运。
6.3技术保障
建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专家库,依托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春海关技术中心等科研院所开展监测技术和装备、防治技术、重点课题、关键技术等项目研究攻关,充分依靠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技术储备,提供科学决策。
6.4人员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保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队伍稳定,组建以专职监测人员为主的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备队,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装备,加强培训,防止人员感染。
6.5演练培训
各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监测、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6.6科普宣传
坚持科学宣传、正面引导,及时应对社会舆情。第一时间发出权威解读和主流声音,宣传普及科学防控知识,引导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做好疫情防控,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宣传教育群众不随意放生、丢弃陆生野生动物,不虐待和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发现受伤、死亡陆生野生动物不捡拾,及时报告当地陆生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和救护站,发现违法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网上销售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预案管理
应急处置预案要定期评估,根据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适时进行修订。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要组织制定本辖区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对疫情防控监测、检测和处置等程序、规范、技术标准作出具体规定,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名词术语
陆生野生动物: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
疫源:指携带危险性病原体,危及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安全,或者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的陆生野生动物。
疫病:指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者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
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指在一定区域,陆生野生动物突然发生疫病,且迅速传播,导致陆生野生动物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给陆生野生动物资源造成严重危害,具有重要经济社会影响,或者可能对饲养动物和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事件。
暴发:指在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陆生野生动物患病或者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水平的现象。
I、Ⅱ、Ⅲ类陆生野生动物疾病:见林业行业标准《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等级划分》(LY/T 2360-2014)。
受威胁地区:指疫病从发生地通过陆生野生动物活动或者人为因素等传播,可能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区域。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吉林省突发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同时废止。
10.本预案由省林业和草原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黄 塘 镇 卫 生 院
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为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平安医院”创建要求及标准化建设行动文件精神,及其它相关法律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1.组织机构:
组长:林祖阳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院长)
成员:王竞扬(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公卫负责人)
林都彬(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医疗负责人)
柳建阳(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防疫专干)
陈顶农(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药房负责人)
王珊玲(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妇产科负责人)
吴丽敏(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护理部负责人)
2、职责:
(1)、凡出现涉及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苗头或群体性事件尚处在酝酿过程中的,由科室直接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出面做好化解疏导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应当解决的要明确答复群众;不能解决的,要说明原因,讲清道理,并做好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同时,要将工作情况及时报应急领导小组,并准备好处置预案。
(2)、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单位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到达现场指挥、处置。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工作人员应诚恳听取群众代表的意见和要求,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责成涉事单位或部门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
宣传解释和说服教育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控制事态发展。
二、工作原则
处置群体性事件总的要求是: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
2、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及时消除诱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
3、依法处置,防止激化。
4、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要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当渠道和方式反映问题。
5、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事前处置做到信息反应灵敏,事中处置做到依法、及时、稳妥,事后处置做到精确处理,追踪掌控。
三、善后工作
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对已经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久拖不决。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而没有落实到位的,办公室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单位或部门加以落实;对群众因不了解有关规定而存在误解的,要说明真相,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对有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及时修改完善。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
黄塘镇卫生院
第三篇: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普洱中心卫生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为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平安医院”创建要求及其它相关法律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1.组织机构:
组长:杨进山(院长)
副组长:刘远会(业务副院长)
成员:张传江(防疫专干)
谢永英(总护士长)
钟美(妇幼专干)
2、职责:
(1)凡出现涉及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苗头或群体性事件尚处在酝酿过程中的,由科室直接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出面做好化解疏导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应当解决的要明确答复群众;不能解决的,要说明原因,讲清道理,并做好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同时,要将工作情况及时报应急领导小组,并准备好处置预案。
(2)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单位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到达现场指挥、处置。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工作人员应诚恳听取群众代表的意见和要求,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 1
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责成涉事单位或部门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说服教育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控制事态发展。
二、工作原则
处置群体性事件总的要求是: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
2、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及时消除诱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
3、依法处置,防止激化。
4、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要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当渠道和方式反映问题。
5、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事前处置做到信息反应灵敏,事中处置做到依法、及时、稳妥,事后处置做到精确处理,追踪掌控。
三、善后工作
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对已经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久拖不决。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
规定而没有落实到位的,办公室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单位或部门加以落实;对群众因不了解有关规定而存在误解的,要说明真相,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对有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及时修改完善。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
普洱中心卫生院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一日
第四篇:学校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阜南县王店孜乡亲情学校高中部文件
亲情(高中)校字〔2020〕02号
亲情学校高三学生返校安排工作
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切实保护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安全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等法律和文件的精神、积极做好“新冠”肺炎预防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贯彻落实到位,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确保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组织领导
成立亲情学校高中部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姜怀臣
副组长:张子龙
周涛
聂广福
成员:刘传超
蒋光虎
马培影
陶忠健
陈建华
李文涛
王亚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
任:周涛(兼)
成员: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长室,负责处理开学期间防控工作事务,办公室负责人由校长兼任,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部门有机联动、职责明晰、责任共担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不留空档、不留死角。
(二)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平时加强监督管理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负责及时上报信息,配合政府做好救治、隔离、善后工作。校长是防范备类传染病的第一责任人,并建立阶梯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
2.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及时展开工作,负责做好现场秩序的维护,车辆调配,配合卫生防疫做好有关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以及消毒工作。
3.成员:做好学校相关学生的宣传教育与抚慰工作,确保教学正常开展。
三、做好预案的基础工作
1.建立阶梯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实行分层承诺制(学生向班主任承诺、教师向学校承诺),党团员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健全和完善校内通讯联系网络,建立两极双向联系通讯网:班主任向学生及家长公布手机号码。
3.将班级学生的家庭地址和家长的通讯联络方式重新核对整理,建立班级家长群,确保能够联系到每一个学生,及时了解情况。
4.学校校办将学校教师的手机号码、微信等通讯联系方式核对整理并向全体师生公布。
5.规范应急情况上报顺序,将有关联系电话整理备用,并备案张贴于通知栏、观察室(会议室)、校门口等显眼之处并及时发给所有教师和学生家长。
四、具体工作及职责分工
(一)开学前应急工作:
宣传组:
(牵头领导:张子龙
负责人:
陶忠健
李文涛)校办、校医、各年级班主任(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做好舆论引导、每天收集教职工和学生信息)
(二)开学后应急工作:
1.宣传组:校办、各年级班主任(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做好舆论引导、每天收集教职工和学生信息)
2.疾控、消毒组:校总务处、医务室(协调全校的疾防工作,检查消毒、疾病监测、与上级疾控中心联系等)
3.晨午晚检、询问组:政教处及全体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传染疾病预防教育,联系家长带学生检查,组织班级晨午晚检,自检,互检。班级消毒,通风。做好每日报告,关心在家治疗的学生(如有确诊或疑似病例),复学后学生补课的安排。)
4.后勤组(食品卫生监管员):(牵头领导:王怀涛
负责人:张曙光
王亚辉)做好检查与督导,物资供应。
5.传染病疫情报告组:各班主任(初步诊断,做好相应处理。学生离校治疗,学生复学审核,印刷防治材料,指导消毒,做好所有资料归档,(每日就诊记录,发病学生记录,消毒处理记录,会议记录)。上报学校有关领导,教育局,疾控中心等有关部门。)
6.教务处:协调各科室开展工作,安排或调整授课,稳定教学,安排开学后的课程,向全体师生发布有关公告。
7.班级生活卫生委员:每日利用间操时间做好班级消毒和通风工作,做好学校,班主任,班级之间联络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组织好班上的预防保健知识的培训。
五、应急物资准备
1.设立应急隔离室,一旦病情突发,进入观察室观察,添置好有关设备,尤其是足量的体温计和体温枪。
2.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急人员一律要戴医用口罩、手套。
3.应急隔离室做好物资准备,如体温表、消毒剂、口罩、毛巾等。
4.以上物资储备工作牵头领导:王怀涛
负责人:
张曙光
王亚辉。
六、“新冠” 肺炎传染病病人的疑似症状
1.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2.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七、应急措施
1.班主任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严格执行班级晨检制度,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并查清缺课原因。同时做好学生的自检和互检工作。寝室的夜检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健康情况,如:发烧、发热、头痛、呕吐、咳嗽等身体不适,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隔离、早治疗。
2.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联系中心医院医生前来会诊,经确认后,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3.立即送至应急隔离室。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4.通知学生家长,送疑似病人到医院就诊(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5.对疑似症状者去过的地方进行消毒;对与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健康体检,医学观察等措施,杜绝二代发病。
6.经治愈后复学,必须持医院开出可以回校上学的证明和病历办理复学手续,经同意后,方可回班级上课,并要做好定期检查。
7.对故意隐瞒不报者,学校将严肃处理,并追究其责任,对没有上报而自己处理或拖延导致不良后果追究其责任。
8.对非“新冠”肺炎的普通疾病,班主任也要及时上报;对传染性疾.病,必须发现一个,上报一个。同时实行零报告制和逐级上报制。
9.避免人群聚集和流动。疫情期间我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各项活动应进行相应调整。
10.严格考勤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逐一进行登记,并立即与其取得联系,查明缺勤的原因。有发热特征的疑似病例,或发热患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11.调整教学方式。我校若发现有“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的同时,对病人或疑似病人所在班暂停集中上课,学生在家进行医学观察两周后,如无新发病人或疑似病人,再行复课。若学校发现多个班有学生感染,学校报告请示教育局批准后,予以全校停课。
学生停课放假期间,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注意加强与学校及家长的联系,要求学生不要到公共场所活动。对于家庭确有困难不能离校的学生,学校要给予关心并妥善做出安排。
12.加强宣传教育,安定人心,稳定学校秩序。
13.加强门卫值班管理,不许校内人员擅自离校,校外人员随意进校。来访人员要进学校,要问清来人身份,在取得学校领导同意后测量体温,无问题后方可进校。
14.学校领导发现发热或疑似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八、传染性疾病处理流程(开学后)
班主任晨检,学生自检互检→医生诊断、隔离→告知家长→指定医院检查治疗、消毒、上报、晨检零报告→学生治愈后申请返校复课→班主任审核医院证明,上报学校允许后→回教室上课。
亲情学校高中部
2020年3月28日
第五篇:狂犬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狂犬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人和动物危害极为严重。它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有广泛的储存宿主,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人兽共患病,俗称疯狗病。人类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国家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为有效防控我市狂犬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中心成立中心主任任组长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狂犬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由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消杀灭、后勤保障、健康教育等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队,负责狂犬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灭等现场处置工作。所有人员要根据有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杜绝发生感染。
二、监测及报告
(一)宿主动物监测
通过畜牧、兽医、公安等相关部门调查我市的犬等宿主动物情况,包括犬和其它有关动物的数量、种类和免疫覆盖等情况。
(二)病例监测
病例定义: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三项指标确定病例的定义。
1、流行病学史
有被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伤史。
2、临床症状
(1)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2)“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3、实验室检测
(1)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或脑脊液涂片、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抗狂犬病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
(2)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脑脊液、角膜或皮肤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阳性。
(3)死后脑组织标本分离病毒阳性或印片荧光抗体染色阳性、脑组织内检到内基氏小体或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
(二)病例分类
1.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加上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
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上实验室检测中的任意一条。
(三)狂犬病暴露者定义
狂犬病暴露者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所有人员。
(四)疫情报告
中心任何人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向中心领导汇报,经中心领导批准,通知办公室安排车辆并以电话形式通知疫情处理、消杀及相关人员。疫情处理、消杀及相关人员应确保24小时电话畅通,并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到达集合场地。必要时请求上级疾控中心派技术人员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疫情处理、消杀及相关人员应携带个人防护用品及消毒物品。
三、现场处置
(一)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处理工作。
(二)查清传染源,协调当地有关部门清除当地病犬,强化犬只免疫,控制动物间狂犬病的流行。
(三)疫情调查处理报告:在发生狂犬病疫情后要认真总结上报每一例狂犬病人的基本情况、政府组织犬只捕杀、犬只强化免疫、防控知识宣传等疫情控制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标本采集: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采集所有临床诊断病例的唾液、脑脊液、皮肤组织或病死者脑组织等标本,同时在疫源地(周围直径5公里范围内)采集5只犬脑标本,一同送至省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五)加强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管理,做好伤口处置工作,规范开展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接种。
(六)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防治人员的专业培训。
四、奖惩
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不服从指挥,以及处置工作被动应付、处置不力的,按照中心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触犯法律的,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