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采撷有效提升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19-11-26 14:4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情采撷有效提升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情采撷有效提升论文》。

第一篇:合情采撷有效提升论文

《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内容,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部分进行设定。其中,关于“数与代数”,其教学指向是:“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这样的定位准确、科学。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教教材、用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补充提供大量的、丰富的、符合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具有现实性的问题情境,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关健。

一、从学生周围的生活世界中提炼有效的问题情境

以教材与现实性的问题情境为依托,把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教学融入具体的、有效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在生动、主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经历计算、学习计算和运用计算。

例如,《生活中的数》第一课时“数铅笔”。教材是这样呈现的,先是主题图,上面是一张桌上有一大批铅笔,四个小朋友,问题:“一共有多少枝笔?你是怎样数的?”接着,呈现四位学生的不同数法:一枝一枝数,两枝两枝数,五枝五枝数,十枝十枝数。“哪种数法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结果?”进而让学生明白,“十个十是一百。”再接着,让学生“圈一圈,数一数”,最后是“练一练”。

仔细分析与解读可以发现,对于“一大批”的铅笔,学生虽然是比较熟悉,可熟悉的地方往往没有动人风景。而且,一次性有这么大数量的铅笔,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见的。如果仅使用这样的学习素材进行教学,可以达到基本的教学目的,但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并从中得到快乐体验与成长。结合实际情况这样展开教学,用大屏幕动态、有序地展示大路,小路,农家院子,池塘———山霞××养鸭场,一只只可爱的鸭子,由一只、两只到三只,由10只、20只到100只。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观察的兴趣。先让学生估计“一共有几只小鸭子?”学生的估计从20只到50只,从70只到90只,个别学生估计有100只。“到底有多少只小鸭子?”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数一数”的学习兴趣。此时,将池塘中小鸭子的图片发给学生,让他们同桌同学合作,认真数一数。学生们兴奋不已,积极主动地投入数鸭子过程中。教师开始巡视,从中选出不同的数法,最后让学生汇报、展示。有趣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是用一只一只去数的,这和提供的小鸭子图有一定的关系———上面的小鸭子分布不均匀,身体露出的部分也不一致,无法一下子数出更多只。结果,比较少的同学数对是100只,大多数同学数出是90多只。教师告诉学生:“这里面其实正好是100只小鸭子。刚才我们数了很久,很多同学都数错了,没关系的,我们还有机会,我们再来试一下,看哪些同学数得最快?行吗?”遇挫后的学生再次兴奋起来。这时,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100根的小棒,学生快乐、主动地投入再一次的“数数”中……教师让数得最快的几个同学说说数数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数的物体比较多,如大约为100个的物体时,是一个个地数方便呢,还是十个十个地数方便?”由于学生有了前两次的数数体验,学生能在交流、分析、对比中寻找、发现数大数的方法,并从中体会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用鲜活的真实情境展开学习活动,学生不仅会数100以内的数,会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的数的实际含义的理解,感受数与生活的非常密切的联系,感悟学习生活中的比20更大的数的必要性,促进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提升学生“把握现实世界”的能力。

二、从多种媒介的相关信息资源中提炼有效的问题情境

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来源于学生周围的生活世界,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其它媒介的相关信息、资源,同样也是有效问题情境的源头活水。例如,在讲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学已接近尾声,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奶粉广告———一个蛋糕,一个孩子已平均切好4份,这时,却有了8个孩子,于是他在分成4份的蛋糕中间横着再切一刀,得到了平均8份;小孩子们兴高采烈,正准备要吃时,又来了一个孩子;这时,他一思考,把自己的一份掰成两半,一人一小半。广告放完,教师设问:“你联想到了什么分数?”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说开了。由于广告内容形象、生动、有趣,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很快都明白了其中的1/4、1/8,而对于最后一个同学分出的1/16,最初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在结合分析了前面两个分数后,也都能理解、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常见的电视广告这一独特的问题情境引进课堂,让学习难点得以突破,让繁杂变简单,让枯燥变生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生活是一个数学大世界。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资源取之不尽。如何合情采撷之,使之能有效提升我们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品质,有待于大家共同的努力。

第二篇:培养音乐好习惯有效提升音乐学习效率论文

随着流行音乐的泛滥和孩子对外界接触日益频繁,孩子对音乐的触角更加敏锐,对音乐表现出来的喜好也更加明显。有个别个性突出的孩子甚至在课堂上学习儿童歌曲时表现出抵触心理,这让我不得不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孩子即喜欢流行音乐又不排除传统音乐?

在儿童早期,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仅仅是有趣的歌词和跳动的韵律,所以早期的音乐教育可以是模仿、对白,也可以是运动释放。进入小学后,学习模式发生转变,它不仅是对音乐的感知和对歌词的表现,甚至还有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实践。我建议从一年级就开始注重循环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好习惯,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真正做到让孩子可以发自内心去喜欢和聆听音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音乐好习惯:

一、静下心听音乐

为避免浮躁,我课前播放轻音乐或他们熟悉的流行音乐,孩子可以在走廊上听,也可以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对于一些充满好奇的孩子,我可以随时回答他们关于音乐的小问题,遇到大家都模棱两可的问题时,我不介意在孩子们面前承认我不会,我在下课前的几分钟把问题交给在座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和我一起借助电脑或身边的智者去得到答案,不少孩子还会用邮件把答案发送到我的邮箱,我建议他们把答案放在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里,作为资源共享。

有了那么多人的共同关注,音乐已经成为了一种相互间可以交流的话题,谁也不愿意在共同的话题中没有发言权。

二、边听边动学音乐

音乐课上可以动,但在习惯没有培养好之前,我建议小动。学习1234567时,我把乐音写在了孩子坐的椅子上,学到哪个乐音坐哪个椅子的孩子听到后就要站起来,位置会按照游戏的需要不停地转换。随着音乐速度的变快,孩子们掌握乐音的熟练度也提高了。

最有趣的莫过于脚趾游戏,我建议孩子们给自己的其中七个脚指头分别写好乐音名字,然后用小棒敲击,比如在学唱《两只老虎》时,就可以按照乐音的顺序依次敲击1231,1231……通过游戏,学生很乐意接受传统音乐。

三、边听边想折音乐

音乐课需要感知各种节奏,而节奏不外乎体验快慢疏密的特征。我课前需要发给每位孩子几张大小相等的纸条,告诉他们每张纸条代表着一个四分音符。然后我讲自己编的这个音符的故事,故事中描述着音符的特征。孩子边听边回答提问,认识音符。

折纸,一件和音乐有关的事情,但借用故事让孩子们边听边想边折,就很轻易地让孩子理解了音符的特征,随后就可以开始听琴学课本上相应的歌曲啦。

不光是课本上的儿童歌曲的节奏可以拿来折一折,甚至是孩子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只要找到歌谱,遇到这样的节奏也可以拿来折一折,自己消化复杂的节奏。真正让课堂的知识延伸到课外。

四、边唱边找认清音乐

随着年级升高,歌曲中的音符越来越丰富,乐音的高低也很丰富,教学中一般惯用听唱的方法学唱高低不同的乐音,但我选择游戏。先在地上画上一些线,线分三种颜色,中间7条为白色,从低到高依次代表1234567,往上7条线为红色,从低到高依次代表1234567,不同的是每个乐音头上都有一个小圆点。而在白色线下面我画了7条蓝色的线,从高到低分别代表7654321,不同的是每个乐音脚低下也都有一个小圆点。游戏中,孩子们边唱边跳到那个相应的乐音线上,无形中他们结合钢琴声理解了这些乐音是有高低之分的。然后我再借助故事,告诉孩子们乐音头上的那个小圆点叫高音点,高音点越多这个音就越高。乐音脚下的那个小圆点叫低音点,低音点越多这个音就越低。而带低音点、不带点、带高音点三者的关系,孩子们早在游戏中就发现高低排列了。

有了对音高音低的概念,再听琴的时候孩子们会更加仔细,听辨乐音的高低更加用心。

五、边唱边演探讨音乐

高年级有一些作品可以通过表演来探讨甚至延伸,我曾经在一次活动中借助孩子熟悉的儿童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要求孩子用自己的歌声来抒发对作品的理解。活动中我运用了速度的变化轻而易举地演绎了不同感受的歌曲效果,孩子们发现原来每一首歌曲不一样的表现方法可以导致不同的听觉感受。课后他们就开始关注起对一些课堂上学过的歌曲的重新演绎,一些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孩子还大胆地添加了RAP。

六、边找边交流理解音乐

高年级有很多欣赏,如李叔同的作品,如果不课外添加教材,学生最多只是熟悉《春游》和《送别》两部音乐作品,而李叔同本人绝对不仅仅只是在歌曲方面颇有造诣的人,所以,课后我请孩子们借助电脑搜集李叔同的相关背景及生平,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这个多才多艺的人物。孩子们有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可以直接将搜集的内容存放在上面,方便自己的好友阅览和交流,起到了我课堂上看不到的作用。

虽然目前音乐课本上有一些歌曲有点脱离孩子目前的生活,歌曲唱的有点空洞、摸不着菱角,但是我想从小培养好了音乐习惯,他们还是可以从音乐的本身去爱上作品,对音乐课堂也是一种良好的循环,能大大提升音乐学习的效率。

第三篇:有效质疑 提升学力

有效质疑 提升学力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质疑的有效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宋代理学家朱熹也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质疑已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而科学课中质疑艺术更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课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典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只有有效地设疑、释疑,才能真正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一.什么是小学科学课堂质疑

在词典中,质疑的质是“证据”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利用证据,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因此,小学科学课堂质疑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发现运用已有的经验或已学的科学概念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疑问,通过主动探究,寻求解决的方法与途径的过程。

二.当前科学课质疑的现状

科学课堂的理想状态是“带着问题进来,带着问题出去”,让学生在解决就问题,产生新问题的良性循环下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质。但是当前科学课堂上学生质疑能力的不足有目共睹。中国学生长久以来所受的教育造成我们的学生一味的虔诚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缺少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提出怀疑。中国学生在世界各种知识性的竞赛中往往是卷面成绩优异,但缺少对题目的思索和疑问。而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中国的学生正是缺少这一点。

对班级学生的观察与调查情况则更能说明问题:班级60名学生中,敢于经常在科学课堂上主动质疑的只有3名学生,占5%;而经常在课后继续质疑的只有1名学生,不到2%。其他班级情况大同小异。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呢?我在此作了分析。

(一)学生年龄增长的问题。

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在班级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少,这是学生心态、心理发生变化的表现,往往难以通过短时间的教育加以改变。而科学课又是从三年级时学生才开始接触,发言的人数就会相应减少,尤其是主动质疑的人数比例就更低了。

(二)社会、家庭认识的问题

当前的教育制度下,社会、家庭越来越唯分数论,孩子的成绩才是使社会接纳你,家长欣赏你的唯一标准。而在小学阶段,家长较多关注的还是学生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科目,相对来说,科学还是处于“弱势”的一门学科。语文、数学科目成绩优异而科学成绩一般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有限的时间就注定对科学学科的关注度不够了。

(三)教师教学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也都反感做爱迪生小时候老师那样的教师。但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一周就那么几节课,尤其是科学教师,往往除了科学课之外,能插足课堂的时间屈指可数。于是,将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就是主要任务,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虽不能说没有,但也绝不宽裕。学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教师可能又要急着赶往下一个班级上课,学生的质疑积极性也就调动不起来。

个别教师可能对孩子勇于质疑抱着无所谓态度的,认为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该背的背,该默的默,能考出一个不错的成绩就可以了,缺少对孩子学习延续性的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就很不明显,反过来也影响孩子质疑的能·

(四)学生习惯的问题 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于“逆来顺受”型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缺少质疑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勇气。他们不愿质疑,不敢质疑,不会质疑,也没有时间质疑。

不愿质疑是因为他们怕被别人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出风头”(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或者他们习惯了当观众、听众,不愿意当演员。

不敢质疑,第一是因为他们怕自己的想法如果错误,会遭到同学的笑话;第二是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绞死可能威严有余而引导不足,缺乏老师的鼓励,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三.科学课堂质疑的内容

课堂质疑是创设课堂优良环境和探究氛围的重要环节,它有以下部分组成。

(一)课前质疑,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课前质疑,能将学生调动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此时的教师可以抛砖引玉,点燃学生质疑的思想火花。如在上“光的反射”一课中,教师在课前提问:“外面阳光明媚,你有什么办法将阳光请到教室里来?”这一问题大大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很多学生都提到通过镜子的帮助来实现目的。教师及时提供工具,学生试过后纷纷质疑:“为什么同样使用镜子,有的同学能让阳光照射到教室里,而有的同学则不行?”“有的教室角落很难照射到,能不能通过增加镜子的数量来达到目的?”„„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牢牢被吸引住,思维随着质疑的产生而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延伸。他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急着想解开这些迷,必然会认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求获取疑问的答案;疑问解决了,学生也会体验到科学课的乐趣,培养起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课中质疑,持续学生学习活力

兰本达教授说过:“一节课,如果教师有一半时间在活动,一半时间是学生在活动,这个教师只是个及格的教师;上课时学生活动时间越多,你越是一个好老师,甚至是一个优秀教师。”因此,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充分地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巧妙的教学情境或通过对教师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的观察,使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以此引发思维认知冲突,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如在上“抵抗弯曲”一课时,可以同时给竖放的筷子和横放的筷子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学生观察现象后质疑:“为什么横放的筷子容易折断?”然后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后观察教室的横梁,就会有细心的学生质疑:“我们教室中的横梁为什么要立着放,是否和横梁容易折断有关?”此时学生的两次质疑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实验的目的接通过质疑予以预设。此时的课堂成为一个不断“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的理想过程。学生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疑问,并通过经验和已有知识去探究其中的科学道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类似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前一思维活跃度降低时,通过质疑这一“强心针”,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持续性。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和猜想展开探究,他们的兴趣被激发,思维高度活跃,学生的给性特长、学习潜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能感受到学习科学是快乐而有效的。

(三)课尾质疑,留下学生拓展空间

一堂精彩的科学课,结尾应让学生感觉意犹未尽,令人回味,诱人深思。临下课的几分钟是“授之以渔”的最佳时机,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课堂,并产生无穷的探究动力。

课尾质疑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当教师结束课堂教学时,往往会习惯性的提问:“学完这节课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呢?”此时,学生刚刚结束对新知识的学习,还意犹未尽,有学生就会有所反应。如在上“光的反射”一课时,课结束时就有学生问教师潜望镜的制作方法。有经验的教师会趁热打铁,比如提供一些制作潜望镜的材料,让孩子马上制作出来,加深孩子的印象,也对孩子科学概念的巩固,科学动手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还有一个阶段是当课结束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对科学概念进行了消化,或是在课后进行了相关实验的观察和操作,在探究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疑问,会找到教师寻求问题正确的答案。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植物”一课时,在作业本上提到猪笼草会合拢叶子抓住虫子,当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达成共识,认为是对的。但第二天一个孩子找到教师,说回去想了想,结合科学课以前上过的内容,他认为猪笼草不是用合拢叶子的方法捕捉虫子,并认为猪笼草捕捉虫子也不是用叶子的,而是一种特殊的器官。此时老师首先评价了他的科学探究态度,并针对他的疑问鼓励他和老师一起到网上寻找答案,最终将发现在班级内予以公布:猪笼草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概念,并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此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鼓励他们自行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开展实验,自觉地解决问题。“解疑”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质疑的乐趣,并对持久地“质疑”具有促进与催化作用。

五.科学课堂质疑的方法

(一)实验中质疑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而我们在有意识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无意识地产生一些科学现象。此时教师充分利用实验现象的变化过程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既达到巩固科学概念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继续探究的能力。如在电磁铁磁力大小实验中,除了书本上的实验方法和结论,为什么导线绕的松紧有差异也会导致磁力大小不同?不同材质的导线为什么也会导致磁力大小不同?甚至有学生问为什么生活中的都是铜导线居多?„„这些都必须运用已知的知识去探索未知,而实验能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激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二)生活中质疑。

其实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平时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产生疑惑,并在课堂上根据所学科学概念提出问题。法布尔小时候面对神奇莫测的昆虫世界,有永远问不完的问题,最后,他用毕生的精力观察昆虫著成了《昆虫记》。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如学生看到生活中桥的形状会产生生么形状的桥最坚固;看到汽车加油,又会研究汽油的来历;生活中的微波炉是怎样加热食物的等。

(三)逆向中质疑

逆向思维是与通常思维程序相反的一种思考方式;而这种方法是通过从相反的方向展开思维,提出问题的一种质疑方法。如,我们在科学课上已经知道电产生磁的现象,人类根据职业现象制造了电磁铁;那学生就会想磁能否产生电呢?通过研究就会发现法拉第通过10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提供了一把金钥匙。生活中的发电机就是运用这一原理制造的。

(四)对比中质疑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探究实践,而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条件下同一科学问题处理起来的方法会发生哪些变化,又会产生怎样的新的结果。如:改变了纸的宽度和厚度能改变抗弯曲你能力,那改变长度是否有影响呢?改变铁芯粗细能影响电

磁铁磁力大小,那是不是越粗越好呢?„„在对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寻根问底,进行质疑,以求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权威性质疑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同种材料的物体从高处落下来,重的物体比轻的落得快,伽利略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因此提出了质疑,“如果把一个重的球和一个轻的球连在一起,他们下落的快慢是怎样?”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那我们已有的科学概念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松树真的不开花吗?无花果也真的没有花吗?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要求学生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去寻找矛盾的问题,培养自己质疑能力,努力提高质疑水平。

四.科学课堂质疑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激励性原则

2.指向性原则

4.可操作原则

5.情感性原则

第四篇:自我管理提升有效定位

自我管理提升有效定位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想过好日子,过好日子的前提是什么?

过好日子的前提是物质基础。怎样实现物质基础以满足必要的需求呢?人只有通过努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把自身的各种资源最大化地利用,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是过好日子的基础。但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很容易获得这些东西,因此人就必须进行自我管理。

成功的企业都有独特的企业战略,《长松企业组织系统》工具包在战略的高度看别人走过的路,长松咨询将打造适合您企业自身的发展方案,解决企业战略性难题。

人要怎样进行自我管理?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是一门管理科学。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手段及方法基本雷同。只要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就不难实现自我管理的目的。人进行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行举止、品行素质、知识能力以及如何做事。人们如果能够明白这各个方面的作用、内容和做法,就懂得了最基本的自我管理常识,就比较容易进行自我管理,也比较容易管理好自己。

言行举止属于自我行为管理,基本要求是得体。人只有与人交流、与人打交道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这个过程中人要通过得体的言行举止使别人认识自己,言行举止是否得体决定了对方是否愿意与你继续交往。人如果不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就会使人反感,别人反感自己,就不会过多地与自己进行交流、一起共事,同时就不会获得别人的支持,这样就陷入了孤立的境界,一个人本事再大与一个群体相比也只是很小的本事。所以言行举止是个人对外的窗口,必须认真对待,尽可能进行规范,做一个别人喜欢的人,才会赢得发展的机会。

品行素质属于自我综合管理,基本的要求是仁义礼智信。综合考量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就要从这几方面进行。无论哪个方面,对个人的发展和影响都非常大。比如说,一个人不讲信用,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不会帮助。

知识能力方面属于个人发展管理,基本要求是学以致用,讲究技巧。这是指人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运用,坚持把学习到的东西与实践联系起来,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不仅要学会认识规律,而且要学会利用规律。

如何做事的基本要求是会决策、有计划、有步骤。比如说你的一生打算做什么?人生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决策,然后要针对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才是正确的做事方法。综上所述,人之所以要自我管理,是因为人要最大化地利用自我潜能和自身资源,以达到过上好日子的目的。而自我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包括言行举止、品行素质、知识能力以及如何做事等方面的管理。

第五篇:经历有效探究过程,提升数学思维水平论文

经历有效探究活动,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 《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教学实践的对比思考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江波兰

摘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几何知识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强调动手操作与探究活动的展开,涉及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问题。如何让学生的操作探究活动真实有效,达到提升数学思维水平的目标,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经历;有效探究;提升;数学思维

前段时间,我领队参加了湖南省顶岗实习送课去怀化麻阳的活动。活动中,先是由麻阳县年轻教师李丹执教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再由我校资深教师姜萍执教紧随其后的教学内容《梯形的面积》。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堂课中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同一批学生。在课后研讨与对比议课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执教教师对于《数学新课程标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践行,但在理解与落实的程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一批学生、相似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活动氛围、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引发了我的深思。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真实有效探究过程,构建以获得数学理解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一、探究活动与数学思维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充满个性的探究过程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数学探究活动所得到的经验反映了学生对数学的真实理解,伴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发展,是学生拥有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又是数学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数学学习材料,创设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真实有效的探究过程,进而引发数学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来看两位教师的教学实践情况:

二、教学实践 [案例一:《三角形的面积》]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接到一个任务,希望同学们能帮我一起解决,你们愿意吗?学校教学楼旁有一块三角形的绿化带,现在种上了草皮,问这块三角形的草皮有多少平方米?求这块草地皮有多少平方米,其实就是求(三角形的面积)。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复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的?我们是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运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能不能也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

2、操作实践

复习各类三角形,并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选择两个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能不能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反馈

①汇报展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学过的什么图形,并强调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汇报展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③汇报展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4、推导公式

①思考三角形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由此得出:三角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板书)

②小组讨论交流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又有什么关系?明确等底等高的关系。

③那么用三角形的底乘高求出的是什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三角形的面积是它的一半,由此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板书)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课前的任务。

2、学会解决直角三角形面积。

3、选择适当的数据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四、拓展练习。(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

五、总结收获。

[案例二:《梯形的面积》]

一、问题导向,激活经验。

前面的课上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哪个图形的面积学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具体说说吗?

把一个新图形的面积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来计算,这是个好方法。(板书:转化)这种把未知的事物转化成已知的事物来研究的方法,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板书:未知→已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梯形的面积,老师带来了一些梯形,(展示:多个梯形,有完全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指出特殊的等腰梯形、直角梯形。)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这些梯形。大家能不能小组合作,利用这些图形,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的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呢?

二、构建丰富且典型的直观表象,通过比较分析抽象出梯形面积公式。

1、教师巡视,并参与一些小组活动。

2、组织反馈。哪个小组愿意把成果和大家分享?(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调整顺序,并及时展示原图和转化后的图形)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还有与他们的方法相同的吗? ②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的。

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④从中位线切开拼成平行四边形的。

3、分析、比较,归纳梯形面积公式。

①刚才的操作活动时,你们为什么想到要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②观察转化后的图形,想一想,知道什么条件地就可以求出梯形的面积? ③选择一种转化后的图形,用字母a、b、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求出梯形的面积。

④对比、归纳,运用运算定律将多种计算方法统一成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拓展与应用。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包含有多余条件的情况)

3、观察方格纸上的梯形,哪些梯形的面积相等?你发现了什么?(高相等时,上底下底的和相等,梯形的面积就相等)

4、实际应用:量准了汽车玻璃(梯形)上底、下底和高,并且计算好了玻璃的面积,为什么配好的玻璃会装不上?猜原因。(等底等高且面积相等的梯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5、课后作业: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面积20平方厘米的梯形。看谁画得又准又美。(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

三、对比思考

1、问题导向、激活经验是有效探究、提升思维的前题。

任何数学思考与理解都始于问题,好奇、向往、疑问都是产生数学探究的前题。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感兴趣且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情境才是有效的问题情境。两位教师采用了不同的引入方式,“案例一”教师创设了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明确要知道教学楼旁的草地需要多少平方米草皮,就是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这一情境本身是源于生活,但因为教师语言组织的以及问题情境本身与学生关联不大,并未能达到有效激发孩子们内在的探究欲望,学生只是应老师的要求助人为乐来研究三角形面积。“案例二”中,教师从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入手,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哪个图形的面积学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具体说说吗”?这个问题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方法、思维方式等经验加以解读,同时问题的回答再次唤醒了学生脑海中关于面积计算的回忆,将知识之间的联系、既往数学活动的体验呈现出来。为后面的数学活动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教师很快切入本课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梯形的面积,老师带来了一些梯形,也给同学们准备了这些梯形。大家能不能小组合作,利用这些图形,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的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呢?”这一问题无论是从开放性而言,还是从思路与方法的多样性而言,都为接下来的操作与探究活动起到了明确的导向作用。

2、亲身经历、真实体验是有效探究、提升思维的基础。

缺乏概念的直观是空虚的,缺乏直观的概念是盲目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必须建立在学生操作活动以及丰富典型的直观表象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的理解才有意义,才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与迁移。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要解决的问题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做”和“悟”。两位教师都让学生经历了这探究过程,但案例一探究过程明显仓促、局限,有走过场之嫌疑。“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选择两个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能不能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教师的要求限定了学生的活动范围,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如果提供给学生操作的图形中加入平行四边形,仅提出让学生用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可能出现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将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也可能出现中位线剪开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多种转化方法。这样探究过程不仅解决了三角形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为什么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 的一半,还能让学生感悟到隐含在学习材料与操作活动中的策略、方法和思想。事实上,学生更容易想到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完成一样的三角形来求面积。曾有一位特级教师教学这一课时,学生提问到:“老师,你是怎样想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确实,如果不是事先学习或者是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的这一活动提供了“脚手架”,学生是很难想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案例二中,教师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开始,就注意留给学生体验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真实地体验才是真正有效的探究活动,才能为学生思维的提升奠定基础。

3、充分思考、交流空间是有效探究、提升思维的关键。

“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的机会”是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案例二中,教师抛出探究的的问题后,因为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教师深入学生中倾听与点拨,使得学生得到多种的操作思路和方法。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他们转化方法,说出他们的想法,此时的课堂是如此的生动活泼!教师总能搜集和捕捉到学生中生成的资源,并及时呈现出来,为接下来的交流以及分析比较、公式抽象提供了很好的形象支撑。同时教师能及时判断和处理信息、利用学生知识的漏洞提出问题。如学生说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老师顺手拿了一大一小的两个梯形,问“是这样拼的吗?”学生笑了,结果不言而喻。有学生将梯形分成三个三角形时,老师立即肯定这种转化方法的正确性,随后指出:“那我们可以把这个梯形转化成许多个三角形来计算面积,有必要吗?这与转化成两个三角形来计算面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那有必要转化成那么多个三角形吗?”这样的精彩对白在课堂中随时可见,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当各种方法呈现之后,教师再组织同学思考交流,原图形和转化后的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列出面积计算的算式,再对比、统一成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有效互动,促进思维的目的。相比之下,案例一中的老师因为年轻且经验不足,不敢放手让学生说,也没能做到有效地引导学生说。课堂上学生也在思考、也在交流,但教师的提问如同一条笔直的车轨,学生没有任何状况地朝着预定的方向平稳地前进。看似如此顺利的教学,教师似乎也很好地组织和控制了教学进程,但这样做的代价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剥夺学生自我创造的机会。

4、应用拓展、解决问题是有效探究、思维发展的提升。

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总体目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应用拓展、解决问题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案例二中拓展与应用的设计与案例一形成鲜明的对比,层次清晰、目标明确,成为她本课的又一大亮点。首先是已知由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梯形的面积,再次加深了对梯形面积公式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对认知提升的目的。接下来是基本计算公式的运用,提问(上底+下底)×高得到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既检验了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是机械的还灵活的,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愉悦心理。第三个问题是观察一组等高的梯形面积是否相等?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受夹在平行线之间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的迁移,不假思索就说面积全相等,反思之后才得到正确的结果。学生通过思辩,发现了等高还要上底与下底的和也相等面积才相等。接下来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了配玻璃的故事,为什么配好的玻璃装不上?同学们不断地猜想,不断地思索,老师笑而不答,直到学生得出:上底、下底、高都相等,面积也相等的梯形形状并不一定相同!学生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现象,此时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了高水平的提升!课后布置的设计题具有很强开放性与综合性,是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发展水平的考验!

两个教学案例的对比思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引导经历真实、有效探究活动,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和习得的数学思想方法才会在脑海中扎下根来,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对于未来数学的学习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载合情采撷有效提升论文[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情采撷有效提升论文[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沟通论文

    我学习有效沟通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准备 目的 沟通计划 沟通方式 沟通技巧 有效沟通 摘要: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需要学会与别人有效地沟通,因为有效的沟通是伴随我们成功的......

    有效教学论文

    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课堂是什么地方”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亦或是“师生成长的地方”。显然这些还不足已满足《新课标》的理念和精......

    有效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有效教学的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落实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上,才有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

    管理提升论文

    对车间管理提升的认识与思考----李贵祥2012年以来,公司及中心陆续开展了管理提升各项活动,作为车间主任,我结合车间实际情况,全面梳理了车间存在的薄弱环节,现在讲几点我对做好车......

    有效提升采购员管理技能

    有效提升采购员管理技能第一部分:采购员职业定位与采购计划 1、采购员的工作界定 2、采购员的工作定位 3、采购员的工作特点 4、采购员与经理、供应商 5、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采......

    有效复习提升教学效益

    有效复习提升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73-01 数学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它也是一种新知传授的教学,绝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简单的旧......

    聚焦有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聚焦有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董庄小学教学研讨周活动简报 为了加强教学交流,促进教学研讨,使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本着“打造有效课堂,......

    如何有效提升个人执行力

    如何有效提升个人执行力 ——五河电厂王树升 李主管的《什么是执行力》以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指出了为什么需要执行力,分析了执行力不强的主要原因,然后结合塑造执行力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