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有效教学的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落实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上,才有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着眼有效教学工程,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现在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好有效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眼点,以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体系。明确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目标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这就是“九义”大纲指出的:“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应服务于有效教学的大工程,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基本的着眼点。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用改革的观点,改革的行动,去克服教学过程中的毛病,去建立崭新的教学体系。这就需要处理好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三个关系。
1、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做到“教书又教人”。为此,应注意研究和运用“情知教育”等理论。这是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和知识因素、能力因素、情感因素、既注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把认知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能力的培养者,情感的熏陶者。一定要转变只管教、不管育人的单纯的教学观念。
2、克服重教师、轻学生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做到“教与学统一”。克服重教师、轻学生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做到“教与学统一”,应注意研究和运用“愉快教育”等理论。这是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智慧潜能,突出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统一起来,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进展。
3、克服重课内、轻课外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做到“课内外结合”。克服重课内、轻课外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做到“课内外结合”,应注意研究和运用“大语文教育观”等理论。这是说,教学不能把儿童关闭在教室里,局限在教科书上,对学生课堂之外的活动和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开放型的语文教学新体系,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强有力的培养训练。
二、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为着力点,切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九义”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素质教育工程赋予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去实现和完成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要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要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原则,按照小语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再具体化为“以语言训练为主,以学生实践为主,以指导读书为主”。
1、语文教学的目标,要始终以语言训练为主。这是说,小语教学的目标,从整体看包含思想素质的培养、语文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三个部分;从它自身的基本任务来看,则主要是语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小语教学要始终把握住语言文字训练这条主线,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渗透思想教育。为此,要注意克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三个偏向:(1)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2)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知识讲授课;(3)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介绍课。可以说,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离开了语文训练,仅仅以读懂课文内容为目标,那语文课就不叫语文课,而叫思想品德课、常识课、历史课、故事课或别的什么课了。
2、语文教学的过程,要始终以学生实践为主。这是说,要变教师的单向活动为师生的双向活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教师不再是只传授知识的„严师‟,不是只顾眼前现实利益的„灵师‟,而是立足于造成一种有利于学习气氛的„促进者‟。”小学语文的教学,最终是为了转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注意的是:强调以学生实践为主,并不意味着要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恰恰是对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语文教学的方法,要始终以指导读书为主。用“九义”小语大纲作个注释,即“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所以,必须研究和指导学生读书。说具体点,就是如何加强朗读和默读训练,在这样的前提和教学思想指导下,去选择、运用与读书相关的讲解、提问、议论、演示、练习等教学方法。这就是我们说的:从读中学读。如果从作文教学来看,那就是要注意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从读中学写。为此,要走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误区:答问多,读书少;听得多,练得少……应让读书进课堂,让练习进课堂。
以上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是我在多年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关于语文教学研究的报刊、杂志等资料,并结合自己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实际状况总结出来的一些体会,很不成熟。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二篇:有效教学论文
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课堂是什么地方”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亦或是“师生成长的地方”。显然这些还不足已满足《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我心中所理想的课堂是个大的储备场,像座火山,等待着随时激发每位孩子的潜力。很有幸在学校组织的课改活动中,阅读了韩立福博士所著的《有效教学法》,内心被这新鲜的课改所震撼,想到我们初为人师时的梦想,是为了培养有着鲜活“生命力”的学生,让课堂成为真正让学生发展的天地,所以决心已定,课改必行!
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化的课堂,首要解决的是“各类人”的观念问题,传统教学已深入人心,如果贸然进行大张旗鼓的改革,势必会适得其反,虽然时代在进步,但是人们对于教育教学的理念还是会因为种种“担忧“止步于现有的成绩。所以教师成为了第一批课改前行者。
校领导们和我们课改教师迅速建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团队,一起讨论、提问、研究、解决......有困难,难推进,各式各样的情况会出现,但是我们从不畏惧,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所创造的课堂是思维与思维碰撞的课堂,是真正能激发潜能,有效学习的高品质课堂。
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
一、前期:向家长和学生渗透有效教学对于孩子们的智力开发、潜能挖掘、情感丰富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无形培养,初步了解后在班内进行了团队的建设,每6人分为一小组,组员的搭配是以优中差的组合排位,为了凝聚每位组员的向心力,大同学(教师新名称)协助各组选出小组长、纪律组长、各科学科长并制定了属于本组特色的“规章制度”,包括:组名、口号、愿景、组歌,大大振奋了孩子们对于团队力量的决心。
感触最为颇深的是孩子们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头疼于每班的学困生,苦耐于帮手太少,课改后创建了团队,才发现原来孩子们和我们是一体的,他们之间的你帮我,我帮她的场景历历在目,感动于心,才感知团队的力量如此之强大。
随后进入正题,开始辅导如何进行结构化预习,培养孩子们的各项能力。那么工具单的开发就是首要任务,我们的教师团队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坐在一起交流研讨,揣摩如何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利用他们思维方式,制定出了特色工具单。更好地发挥孩子们的各项能力!
二、中期:渗透学本课堂理念,进行初步的思维转型,由过去的传统预习转向结构化预习,采用韩立福博士的“六字诀”策略,不断在预习中让孩子们生成问题,达到主动探索,团队合作,自主解决的高品质学习状态,让每位孩子都争当做学习的主人。
三、中后期:尝试多放手,进入学生预习——学生展讲——学生提问——学生补充——学生总结——学生评价的流程,教师慢慢退出讲台,幕后指导纠正,形成学生搭台学生唱的活力“舞台”。
也许开始孩子们的能力不够强,展讲不够好,展写不够快……,但是要相信孩子们都是一个有着“洪荒之力”得载体,他们需要的是时间、空间,更多的是大同学和家长的信任和鼓励,假以时日,会发现,他们的想象会实现,他们的创造会成真。
四、后期:把更多的创新点留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原本理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形成属于独特班级的独特风格。
五、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一节课的兴趣容易,但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是一学期都抱有积极的心态是困难的,这时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不断带给孩子们想要创新想要上进的的欲望,课堂是否“活”起来,取决于评价所带给孩子们的情绪和期望值,所以有效课堂最大特色就是在孩子们展现自我的同时可以获得外界的更多的肯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现在课改下我的孩子们真的是“疯”了,再不是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绵羊,他们有的或者站着,或者斜靠在桌子上,有的干脆直接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说个不停,上课形态各异,干什么的都有,但他们都围绕着学习目标而动,精力集中,所以神并不散。
课改不是一个速成体,需要时间来磨合,来改进,所以这也只是初期的课改过程,我不会停,反而会根据自己的特色不断的学习、研讨、改进,真正成为属于“自然”状态下的高效课堂。
传统课堂,没问题就是最好的教学,而今天,孩子们提问了,先不讨论问题价值的体现,这种敢于质疑、大胆探究的精神不正是当下学习中所缺乏的吗?我一直相信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现在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点燃了自己求知道路上的火花,尝到了靠自己学习后的甜头。孩子们的进步不仅仅就这三言两语能概括,都融于他们点点滴滴的成长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个性体,他们个性张扬,但并不放肆,因为他们有了团队意识、有了荣誉和进步感、更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展现着每个人特点!
有效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课堂变为了学生的展现自我的舞台,在课堂内外实现先学后讲的教学,走出课堂的学习才真正发生。对于这种新理念,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而要把这种理念更多的实践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带给每位孩子最大的学习乐趣,培养孩子们适应社会的各类情感和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这才是最正确的课堂,最理想的教育教学。
参考资料:
1、韩立福《有效教学法》
2、(美)加里· 《有效教学方法》
第三篇:数学有效教学论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第四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知道怎么样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 要:本文从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和方法:做好初中和小学学生的知识衔接,营造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气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有效评价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自主学习;分层次教学;有效评价
一、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下,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有效、高效,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重点。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由此可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有效教学的特征
探讨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必须要了解有效教学的特征。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教学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同时,在实施有效教学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和需要;第二,在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制定的目标学生必须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第三,对于有效教学的产出和投入必须满足高效比;第四,在有效教学的实施中,必须注重生活化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背景;第五,有效教学必须要求教师做好反思性教学;第六,有效教学必须要求师生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有迁移和创造的欲望和能力;第七,有效教学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及时反馈,表明学生获取、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目标达成性高。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
1.做好初中和小学学生的知识衔接
要想衔接好学生初中和小学的知识,必须要多途径地了解学生的识字状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教学。
第一,多途径地了解学生识字状况。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具体的方法包括让学生写自我介绍、进行家访等。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有效的情况,从而在面对学生问题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第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推进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方法,而分层次推进教学的前提是必须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在掌握学生真实水平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等级,针对不同的等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都能拥有成就感,水平都能相应地提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营造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气氛
初中生已经到了叛逆的年龄,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要想进行有效的教学,必须营造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更容易完成课堂学习。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面带微笑。微笑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创设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第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积极、饱满的热情面对。通过这样的态度,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精神享受。第三,发挥正面强化的作用。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使用正强化,会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并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高效愉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说,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将会给中学语文高效愉悦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4.有效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自主”就是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主学习的含义为:首先是学习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其次是学习者的选择性得到了实现。另外,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
5.进行有效评价活动
有效评价活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途径。为此,教学评价首先要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实想法,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不能模糊。
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以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和方法,让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国.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三个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3年,(03).[2]杨素云.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解读与思考[J].学周刊(B).2013,(01).[3]刘朝.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2,(08).[4]范晓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祖国(教育版),2012,(10).[5]吴俊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2,(08).
第五篇: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导语: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语文有效教学论文,欢迎借鉴!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是否有效中的,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方法如下:有效导入,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有效提问,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有效训练,追求阅读教学实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 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是否有效中的,因为“一节课的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探究的话题。现以《石头书》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有效导入,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这“火药”的导火索。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在教学《石头书》一课时,我先从课题中的“书”字入手,手拿一本书,问:“这是什么?”(书)“你们爱看书吗?爱看什么书呀!”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就被打开了。接着我又问:“石头见过吗?”学生会想:石头谁没见过,为什么老师要问这个问题呢?然后我引出“石头书”,“石头书大家见过吗?想去看看吗?”学生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着想去看看,阅读自然就迫不及待了。
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之外,还有 “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二、有效提问,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呼唤教师有效提问。
1、提问要有启发性。一般来说,初学课文,提问要有概括性;讲析课文,提问要有研究性;提炼中心,提问要有深刻性。例如,教学《石头书》一课,在读了第11自然段后,我引导学生提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难得多。爱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个是要学生合作探究的,学生在读书时有了疑惑,急于想表达出来,就纷纷举起了小手,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提出之后很快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思考,大家都沉浸在解决问题的乐趣中。
2、提问要精炼。要“问”出知识内涵,要“问”出知识本质,要“问”出学生的技能培养。针对《石头书》一课,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石头书上的字画是什么样的?②石头书能说明什么?③看懂了石头书有什么用?这三个问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对全文就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再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讲解,学生目标明确,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在解决第二个问题:“石头书能说明什么?”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勘探员叔叔是怎么知道这里曾经是密林、大海、高山的?”这个问题对学生理解化石能说明什么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生们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在此时迸发了出来。接着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最后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他是通过树叶的化石知道这里曾经是密林,又通过小鱼的化石知道这里又变成了大海,后来又变成了高山。这样循序渐进,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学生问的过程是理解课文、内化知识的过程。同时学生提问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悟自得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教学《石头书》第11自然段时,由于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不多,会产生很多的疑惑。我针对这一情况,在第一课时就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在初读时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动笔圈出来,学生提问学生答。果然,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化石是石头吗?为什么地壳会升高?为什么密林会变成大海?怎么知道这里曾经是大海,后来有变成高山的?……问题千奇百怪,正说明了孩子对课文产生了思考。有的问题学生之间就能自行解决了,不能解决的让学生课后查找有关的资料,而涉及到专业知识的名词术语就不必做过多讲解,只要让学生了解即可。同时,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获得主体性发展。
三、有效训练,追求阅读教学实效。
1、活跃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寻求答案,可以防止思维的僵化,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石头书》一课时,我在教学完最后一部分内容之后,提问:“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不知大家能不能帮帮我?”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我接着问:“看懂化石有什么用呢?”这是启发求异思维的问题。有的同学说可以找到埋在地底的矿藏,有的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变化等。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我都没有想到孩子们会思考得这么深刻。我接着引导学生说说:“如果你是勘探队员,你最想从地壳深处找到什么?”学生思索一番之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有的说最想找到恐龙的化石,有的说最想找到一种能解决能源危机的用之不竭的能源……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小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提不到他。比起以前上课时一提出问题,学生一个个把头低下来,生怕老师提到他的情况,这种提问的形式和问题的设计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带着问题读书。
科学的阅读训练一定是思维和阅读训练的统一。良好的边读边思习惯的形成,对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阅读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如《石头书》一课开头我就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给学生读书指出明确的目标,提高了读书的效率。不仅如此,每一课时读课文时,我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深化朗读指导。
高尔基说过:“读书有时会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义,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读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读是理解课文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是培养语感的需要,是识记的需要,是培养认真阅读习惯的需要。朗读训练方式也很多,如指读、齐读、小组读、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等。在指导《石头书》一课的朗读时,我抓住了两个孩子与勘探员叔叔的对话来指导朗读。比如:“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这一句中,川川为什么不禁笑了?一个“笑”字包含了很多意味,既有对勘探员叔叔说的话的不解,又包含着对“石头书”的好奇。只有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玩味,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我在引导学生读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愿意美美地读出来?”要让学生明白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才能让学生通过读充分感知课文用词的准确、造句的生动、布局的精妙、情趣的感人,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达到“美读”的效果。
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我们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兴趣盎然地学习,才能够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