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实务笔记(全文5篇)

时间:2020-10-21 14:2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0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实务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0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实务笔记》。

第一篇:2020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实务笔记

出版物选题策划  第一节  选题策划概述 一、选题策划的概念 1.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

2.作    用:把握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

3.类    型:按规格分为系列性、成套性、单项性选题;

按重要性可分为重点和一般选题;

按制订时机分计划内、计划外选题。

二、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一)基础准备: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和选择利用;

(二)选题设计:1.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

2.构思出版物的总体结构(尽可能详尽、周密)构思阶段应注意:1)内容所涉领域有哪些新发展,其前沿和制高点在哪里;

2)社会生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它与选题有多大契合度;

3)社会的文化需要是什么,与选题特色关联,未来竞争力如何。

(三)选题论证:其目的,是凭集体智慧,对编辑提出的选题从主旨、内容、形式、市场前景可行性、主客观条件等多方面作全方位论证,以决定选题成立与否或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

(四)选题优化:根据论证意见、在组稿等过程中实际情况,对原有选题部队修改和完善。

第二节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为出版物的生产在信息资源方面做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一、信息内容与采集方法:

(一)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

1.社会发展信息:影响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信息,包括国际形势、国经发展、方针政策、教育等。

2.科学文化信息:与出版物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潮及各门类学科发展变化的信息。

3.出版市场信息:

1)出版动态信息:各种学科类型出版物出版信息、市场需求、价格、出版业统计资料等;

2)竞争对手信息:与本出版单位存在市场竞争关系的其他出版单位相关信息,包括对手出版规模、品种构成、出版特色、经济实力、出版策略、竞争战略等。

4.作者信息:反映作者基本情况的资料,含有关学科作者群分布状况及个人专长/学识等了解分析。

5.读者信息:对出版物反映和对为了出版物需求。评价、希望、对单位认知度和认可度。

(二)信息采集的方法:

1.出版物交易场所调研(最主要);

2.文献检索;

3.观众大众传媒;

4.人际交往;

5.专业市场调查。

二、信息采集的要求:1.真实性;

2.针对性;

3.综合性;

4.预见性(获取新,淘汰旧,考虑趋势)。

三、信息处理的步骤:1.筛选;

2.加工;

3.存储;

4.使用。目的:by筛加,便于传递、存储和使用。

第三节 图书选题策划的内容 一、图书内容与形式的设计(一)图书内容设计:对相应精神文化作品概貌的设计。图书主题和体裁,提供什么,怎么提供。

1.主题设计:选择确定该未来图书中需要为哪些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对图书定性、定量。

2.体裁设计:根据读者接受程度,确定提供知识信息的具体方式。

(二)图书形式设计 1.书名设计:体现图书主题,揭示作品体裁,讲究修辞,达到逻辑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或用暂名。

2.篇幅设计:考虑图书主题和体裁,生产成本和目标读者群体的购买力等因素。(篇幅影响成本)3.开本、装订样式和版面形式的设计:对图书成品物质形态的设计,考虑性质、篇幅、用途、读者对象等。

二、市场预测:1.读者需求情况;

2.同类出版物情况;

3.选题特色。

三、实施方案的设计 (一)作者的落实:考虑其思想水平、学术能力、行文风格等。拟出具体和备选作者。

(二)时间安排:稿件落实/交稿/审稿/退修/编辑加工/审定发稿/校样处理/印刷/装订/出书时间等。

(三)成本与定价预测:对生产成本预测-本量利分析-考虑影响因素(读者购买力)-拟定价格 (四)宣传计划:备用宣传方式、媒体、不同阶段重点以及时段、场所安排,大的要有费用估算。

(五)营销策略:从图书内/形、目标读者及其需求、作者声望和写作特色、产品销售契机等考虑。

四、选题报告的撰写 (一)形成:策划选题的编辑起草-提交编辑室主任(退修)-集体论证—以编辑室名义提交领导(二)内容:含1.选题名称,2.提出选题的原因、依据及目的,3.选题价值,4.选题形成过程,5.选题内容及形式设想,6.读者对象,7.拟请的作者,8.与同类出版物的比较,9.时间安排,10.收益预测,11.市场营销建议,12.其他方面情况。

第四节 选题的论证与优化 一、选题的论证:by对选题策划质量的评估来确定其是否可以组织实施的一项工作。(保证质量)(一)方式 1.一级论证:直接by全社选题论证会分析选题的价值/可行性/社会经济效益,筛选选题,形成计划;

2.分级论证:先组织编辑室论证,初步筛选,形成部门选题计划,再提交全社论证会讨论。

(二)内容:1.精神文化价值判断:a引导性,b独创性;

2.市场适应性判断:a针对性,b前瞻性;

3.效益判断:最大追求式达到社效与经效的最佳结合;

4.可行性判断。

二、选题的优化:

1.使选题的清晰度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

2.by市场变化,适时修改、补充、调整;

3.还要不断努力提高选题的智慧含量。

第五节 选题计划 选题计划是by一定的编辑思想而形成的选题的有机组合,由出版单位根据方针/本单位专业分工范围及出版资源条件,综合分析读者需要和市场情况,对设计采用的选题进行梳理和筛选后编制而成。

一、内容与类型:

内容分:1.总则:说明出版方针、目标、规模重点,对列入选题作分类统计 2.列题:用表格将类别/选题名称/内容简介/拟约或已约作者姓名及单位/主要读者/交稿日等分别列出 类型分:按范围:分综合性和专项性;

按时间:长期/年度;

按主体:国家有关部门、数家、一家。二、结构:(一)种类:选题的知识、层次、功能、读者、效益结构(5个)(二)优化:使各类选题在计划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三、特点:1.整体性,2.指导性,3.稳定性,4.灵活性 四、制订与调整:1.由社长或总编辑会同相关部门提出总体构思(指导思想/整体目标/规模品种等)2.经反复分析论证后,确定的选题即可整理、汇总,形成选题计划,然后报送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节 组  稿 一、方式:1.个别约稿,2.社会征稿,3.群体集稿 二、步骤:(一)准备1.深入研究选题,2.制订组稿方案,3.物色合适作者;

(二)联系作者;

(三)审读编撰大纲和样稿(四)确定约稿关系 三、落实:1.当好作者参谋,2.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章 图书编辑  第一节  审稿与签订出版合同 审稿:广义的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选择并通过加工整理使决定采用的稿件达到出版水平的编辑活动,包括审读、审改和审定等;

狭义:编辑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

作用:通过把关,决定取舍,提高质量,让有益社会的图书面世,防止低劣作品出版,对社会、读者、作者负责,这是石狮选题具体步骤和进行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出版工作者担负的最重要的职责,还可发现创作人才,扩大作者队伍。

一、审稿制度(2种):1.国家形象出版性质管理的,2.出版单位内部实行的三审制 (一)三审制的基本要求: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举办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

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种,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二)三审制的程序 初审-复审-终审。由下到上循序递进,前对后负责并以本审计的意见为后一审级的审稿提供基础,后对前制约并以本审计的意见对前一审级的审稿结果做出评判/补充。如不能解决应增加审次/人数。

(三)三审制的作用 特点:1.就程序言:从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的三审制,从下级到上级的递进,兼具服从和制约 2.就目标言:每一审级的工作重点不同,具备后督察前和不同审级相互补充的特点。

作用:以分级社度制度力求保证对于稿件判断、评价的客观性,最大限度避免由于某级审稿者知识不足和责任心不强和工作疏漏而导致的偏差、失误。

(四)三审制各审级的任务 1.初审:1)在通读全稿的基础上,对稿件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稿件具体内容、体例、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

2)对稿件优缺点进行分析,对稿件质量作出评价,对非组稿应对其社效经效进行预估3)以审稿意见形式表明可否采用,是否需退修、外审等;

4)报送复审、终审。

(若退修还要提出退修方案)初审者只有对全部稿件进行认真审读,才能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

2.复审:1)通读;

2)对初审者意见进行审核判断,表明自己认同、反对或补充、或存疑态度;

3)弥补初审者提出的问题,对不合要求的初审可要求其返工,对退修意见表明态度。

3.终审:1)审查稿件政治导向,是否违法/有悖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道德,是否具有学术、文化艺术价值,是否可产生社效经效;

2)从本单位出发综合考虑,避免重复出版、毫无特色。二、外审(本单位无法解决时,将稿件送出本单位以外的专家或有关部门审读)目的是准确评价,避免错误,以提高图书质量。外审意见只供本社决策者参考,不能作为最终决定。

外审者必须是专业人员。重点解决无法判断的问题。

过程:编辑提出送审报告,经编辑室主任签发提交总编辑室审批。

报告内容包括:原稿和作者基本情况、编辑对原稿看法,需请外审者解决的问题,进行外审的原因、要求,拟请人选、外审费用标准等。三、稿件质量评价(一)对内容质量的评价 1.政治性:稿件中的政治立场、观点倾向包括涉及政党、国家、高级领导人、外交、民宗等问题;

a基本要求:以马毛邓为指导,以科发为统领。。b不违反党和国家各项具体方针政策;

c不含有《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如危害国家等内容的;

d不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

2.思想性:稿件中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有时与政治性相联系。基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科学性:稿件反映客观失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警惕伪科学。

4.知识性: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容量与价值。基要:合乎科学。

5.创造性:稿件在内容形式上的创新特点,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艺术创新等。

6.稳定性: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长时效。(图书)7.艺术性:稿件对读者产生审美感染力的程度。构思具有创意,语言文字或艺术手法技巧臻于完美。

(二)对稿件形式质量的评价 1.结构框架:稿件内容层次安排形式。合理的框架有助于突出主题,方便读者把握。

结构框架合理表现为:

1)各部分遵循一定的逻辑,体现系统结构,概述分述关系明确,有明显的层次安排;

2)不矛盾、不重复,详略有别,又互相呼应。

2.行文格式统一:

1)各级标题采用互有区别的格式标志,同级同标;

2)各种注释标志应该一致;

3)图片、公式等标注形式一致并符合规范;

4)辞书要求凡相同性质的条目都应该具有统一的模式。

3.表述形式:稿件中对语言文字(符合规范)以及量和单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用状况。

1)语言角度:a语言角度:语句规范无残缺,表述准确,符合语体;

b文字角度:无错别字,对异体繁体字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异形词用推荐词形,对数字用法应符合国家标准。

2)量和单位:不用市制/英制单位,某些公制单位已更换不宜再用,名称/中文符号和目标读者适应。

四、审稿结论和稿件处理 (一)审稿的三种结论1.接受出版,2.退修(作出结论并提出修改意见),3.退稿。

(二)作出审稿结论的方式 1.作者及稿件的基本情况:作者简介、稿件来源、交稿时间,稿件篇幅、审读基本过程;

2.稿件主要内容:主题/内容概要/形式特点;

3.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

4.审读时的疑点/难点;

5.对拟退修的稿件,还应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三)通知作者 1.对接受出版的,告诉作者,征询对合同要款的意见;

2.对退修的,退还原稿,附上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分全局的(观点、见解、重要史料结构体例表现形式等)和局部的(个别提法、出入等)3.退稿。稿件退还,原始载体退还,约稿的要妥善处理好相应事宜。

五、签订出版合同 1.内容包括:

1)双方名称、住所、联系方式,签约日期,作品名称;

2)作者享有著作权保证;

3)出版权是否专有、改权利所设计的文种、期限、出版发行地域;

4)作者审读校样的责任;

5)出版者向作者支付报酬的方式、数量和期限;

6)出版权可否转授和转授后的利益分配;

7)作者是否授予电子版本出版权、网络传播权、翻译权修改权等权利;

8)图书重印再版报酬;

9)赠送办法和作者优惠构书条件;

10)违约责任;

11)纠纷解决方式约定(仲裁机关);

12)其他.2.如何签订:

1)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后起草;

2)双方认可;

3)出版法定代表人签署;

4)签订。也可以先签一个意向性约稿谢谢,审稿被接受后再签正式出版合同。

第二节 编辑加工整理与审定发稿 编辑加工整理:对已决定采用的稿件再次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

一、原则1.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

2.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

3.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

二、内容:1.消灭差错,2.润饰提高,3.规范统一,4.其他:1)核对引文,2)查对资料,3)校订译文,4)推敲标题,5)撰写规范辅文 三、审定发稿(一)稿件送审:

1.责编应将加工完的稿件逐级报送,填加工记录单,表明是否达到出版要求,签名;

2.复审者审阅编加整理是否达到消灭差错等要求,如达到,可提交终审,否则帮助责编修正,签名;

3.终审者对稿件最后审阅,着重于政治把关,表明是否发稿,作出决断,签名。

(二)稿件整理:1.复查稿件,2.清稿誊抄,3.检点稿件,4编排次序。

(三)稿件发出:责编办理手续、填写相应格式文件(装帧设计单、发稿单CIP,征订单),并将之与审稿意见、编辑加工整理记录一起发出。

第三节 审定发稿后的编辑工作 一、校样处理:(一)审读校样,(二)处理作者的修改和校对人员的质疑,(三)检查付印清样:1.排版质量:格式是否统一、更改处、版心是否齐平、图标是否断线等;

2.结构组成:察看封面、书名页、插页、出版说明等是否齐全。

二、样书检查 1.面封、书脊、底封、前后勒口、扉页、版权页、出版说明、前言、后记等书名、作者、出版单位;

2.书号、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书名汉语拼音、字数、定价及版本记录各项是否存在遗漏;

3.目录列出的篇章遍体及相应页码是否与正文一致,书眉和正文是否一致;

4.全书页码是否连贯,树叶有无漏装或错装;

5.印刷装订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三、做好图书宣传工作 是宣传部门、发行部门和编辑部门的共同责任。编辑人员应积极做好提供新书简介、书讯,组织、撰写书评,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系列指导设计和发布图书广告,审核其他形式材料等。

四、收集反馈信息:收集读者评价。包括对于具体出版物的评价和出版单位形象的评价。

第四节 图书辅文 图书辅文是图书正文的辅助文字(目录、序、跋、凡例、注释、附录、索引等)。

一、作用与种类 (一)作用:保证图书的完整性;

强化图书的功能;

指导购买和阅读;

有利于检索的准确快捷。

(二)种类:

1.识别性辅文:1)封面文字(面封、书脊、底封文字),2)书名页文字(扉页版权页、附书名页)。

2.介绍性辅文:1)内容提要,2)作者简介,3)封面宣传语 3.说明性辅文:1)出版前言,从出版社角度说明情况,包括出书目的、编撰体例、整理过程等;

2)a 序(叙),多用于学术、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

自/他/代/原/译/修订版序;

b前言(引言、前记、写在前面),多用于教材和演绎作品。

3)凡例:亦称发凡/例言,一般置于目录后、正文前,多用于工具书、地图册等;

4)跋、后记:放在书末,相对序、前言而言的;

5)译后记:只用于翻译图书,在该译书无译序等时,可代替译序对进行原作评介;

6)出版后记:编后记,印在全书最后,出版社角度,无前言可代前言,有则补充。

4.检索性辅文:1)目录,一般由作者编制,编辑核对补充,也可由责编编制;

2)索引,有时由作者完成,有经验的编辑可做更好。

5.参考性辅文:1)注释:脚注、文后注、呼应注、译注、自注、原注、编者注;

2)参考文献表:a与正文所引文字等直接相关;

b没直接引用但借鉴过的文献列表;

3)名词解释:对文中一些专门名词的说明,多用于科普、翻译类图书;

4)译名对照表:中外人名、地名、事物等对照列出;

5)大事年表(全面/详略得当、简洁/易参考)6)各种附录(简明/可靠/新颖/实用)6.其他辅文。

二、编辑与图书辅文 (一)选择辅文设置,(二)选择辅文作者。

(三)审读加工辅文:

1.立意正确适当,2.评价准确实际,3.资料准确无误,4.方法科学简便,5.行文简明精到。

第五节  图书重印和再版 一、概念和意义(一)重印的概念:重印时图书第一次印刷后,没有改动或改动甚少的再次印刷;

特点:重印时开本、书号、版式均不变,但封面、扉页可以重新设计;

中国标准书号条码一般不变,若定价调整则须在原条码后加上附加码。

重印应在版本记录中标明印次,美重印一次记录一次,逐次累计。

意义:1.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2符合最佳经济效益原作,3可以不断提高图书质量。

(三)再版的概念:对原书作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制。

特点:进行较大修改,有时甚至是脱胎换骨;

有的标明有的不标明“修订本”;

再版的图书照原样再印或略作小改动再印,称为再版书重印。

意义:1.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2.是图书更新的重要途径,3.提升图书的使用价值,4.能使出版资源得到深度开发,5.能打造图书的品牌。二、重印再版条件:1.首要条件是图书的高质量所引发的不间断的读者需求;

2.再版不同于重印之处还在于需作者配合这个重要条件;

3.决策者对本单位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作周密的考虑,妥善作出安排。

三、程序 (一)重印程序:1.市场调查,2.提出重印报告单,3.检验出版合同,4.审读重印书(三审制),5.办理重印发稿手续:责编填单、三审、交总编室登记后发出版部门,安排印制。

(二)再版程序:与初版书大同小异。同:审稿起的各个编辑环节,异:审稿之前的各个环节。

修订工作一般由作者承担,编辑与修订者共同制订修订方案/原则/重点,集体论证后实施;

出版单位接到再版稿后,应按照出版书的要求审稿、编辑加工整理和审定发稿。

四、重版率:全年出书种数中重印与再版书种数之和所占的比例。

是衡量一个出版单位办得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重印和再版的书越多,利润相对越高,经济效益也就越好。

第三章 期刊出版(一)第一节  期刊概述 一、期刊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定义:期刊又称杂志。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季、月顺序编号,以印刷方式复制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要素:1.有一个稳定的名称;

2.连续出版;

3.以卷期年等顺序编号;

4.以纸为载体,装订成册。

另,一般不修订再版,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通常有多名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

二、期刊的媒体特点 (一)期刊与报纸比较:1.外在形态:开本大小,需装订;

2.出版周期:比报纸长;

3.新闻时效:弱于报纸;

4.内在容量:一般大于报纸;

5.版面风格:期刊版面流畅,注重前后衔接。

(二)期刊与图书的比较:1.延续性;

2.实效性;

3.节奏性;

4.一次性;

5.定向性。

第二节  国家关于期刊的管理规定 一、关于期刊发行范围的规定:

1.公开发行:可向国内外公开征订发行;

2.内部发行:只能在境内按主管单位确定的范围征订、发行,不得在社会上公开征订、陈列、销售。

公开发行的期刊,主办单位可向ISSN中国国家中心申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并向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申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条码。

二、创办期刊的规定:须按规定报请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1.总署给批准创办的期刊颁发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2.主办单位持总署的批准文件到省局领取并填写《期刊出版登记表》,省局审核登记表后,向主办单位发放《期刊出版许可证》;

3.主办单位持《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4.两个或以上单位合办期刊,须定一个主要主办单位负责办理,出版和主办单位须在同一行政区域;

5.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

三、关于期刊变更登记的规定 1.期刊变更刊期:自2004年1月期,总署将部分审批权委托给报刊登记地省局代理审批,审批结果需报总署备案;

但刊期变更为一周或更短,仍由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2.变更开本、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在同一登记地内变更地址,须经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向省局备案;

3.期刊休刊:须向省局备案并说明休刊理由和期限。超过一年由总署撤销许可证,省局注销登记。

四、关于期刊刊号的规定(刊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习称)(一)刊号的结构: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组成。

1.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ISSN”为前缀的8位数字组成。ISSN XXXX-XXXX;

前缀与8数字间空半字,分两段,中间“-”隔开,前7位为数字序号,最后1位为计算机校验码;

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以“CN”为前缀,由6位数字以及分类号组成,可以简称“CN号”。

前缀与数字空半字。6位数字分2段,中间用“-”隔开。前段2位数字为地区号,依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中数字码前2位给出;

后段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

分类号用以说明连续出版物的主要学科范畴,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给出,一般用1个字母表示;

但科技文教类按二级类目给出,故用2个字母加1个数字表示,用斜线“/”隔开。

(二)刊号的使用 1.刊号的分配原则是一刊一号。期刊无论是更改看门或初版地,还是更改载体形势,都须重新申请刊号;

2.分配给期刊的刊号不得用于出版图书或者其他出版物;

3.刊号两部分可以合在一起印刷,置于面封右上角、版本记录页和底封下方。两个部分分两行印刷,以一横线隔开。

4.刊号两部分页可分开印刷:ISSN应印于面封右上角、版本记录页,也可与条码一起印刷。CN刊号独立印刷时,应印于版本记录页和底封下方。

五、关于期刊出版的规定 (一)编辑活动 1.除发表原创作品外,还可以依照著作权法,转载/摘编其他包括上已公开发表的作品,但必须注明作者姓名和最初登载改作品的报刊名称/期号。公开发行期刊不得转载内部发行的出版物内容;

2.期刊出版单位应有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专职主编和一定数量的专职编辑、负责具体的编辑工作。如何情况下都不得擅自转让编辑出版权,不得出卖、出租、转让本单位名称及所出版期刊的刊号、名称、版面,不得转借、出租许可证;

3.期刊采编业务与经营业务必须严格分开,期刊广告限于在合法授权范围内开展广告经营、代理业务,不得参与采访、编辑等出版活动;

4.具有采编业务的期刊社在登记地以外的地区设立记者站,参照总署《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的规定,须报经拟设机构所在地省局批准;

5.期刊刊载内容不真实或不公正的作品,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其出版单位应当公开予以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6.期刊出版单位如需与境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出版项目,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二)关于期刊标准化标志:由表示其属性的文字项目构成。

1.版本记录与刊号:须在底封或目录页上刊载版本记录,包括名称、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出版日期、主编姓名、发行范围、定价、刊号,《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

2.刊名与顺序号:须在面封醒目位置刊载名称和年、月、期卷等顺序号,刊名以外的其他文字不得比刊名更明显。不得以要目代替刊名,也不得以总期号代替年、月、期号;

(三)关于出版增刊 1.可出版增刊,每种期刊每年可出版两期增刊;

2.增刊须由期刊的主办单位经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报请省局审批,须写明拟出增刊文章编目、印数、定价、出版时间、印刷单位。申请获得批准的,由省局发给一次性增刊准印证;

3.增刊的内容须符合正刊的业务范围,须与正刊的开本发行范围相一致;

4.增刊的版本记录中除须刊印名称、刊号等正刊必备项目外,还须印增刊许可证号,注明增刊;

(四)关于出版合订本 期刊合订本不得对内容另行编排,须按原期刊出版顺序装订,并在其面封明显位置标明合订本。

六、关于期刊广告经营的规定 (一)发布广告 1.须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经批准后才可经营;

2.期刊发布广告之前,出版单位应审查广告客户是否具有发布资格;

3.严禁利用发布新闻的形式刊登广告,发布广告应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应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4.广告用语应当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不得单独使用外文;

5.期刊每年刊载公益广告的版面应不少于商业广告的3%;

6.酒类广告的刊载煤气不得超过两条,并不得置于面封。

(二)刊载内容的规定 1.不得保护违反国家法律的内容,诽谤性内容,有损我国民族尊严以及反动淫秽、迷信的内容;

2.严禁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和声誉做广告或变相做广告;

3.禁止刊载或变相刊载烟草制品广告;

4.广告宣传不得使用有损国格的言语,不迎合低级趣味,严禁用凶杀色情图片招徕读者;

5.凡有虚假不实成分、不正当竞争受到或主管单位部门明令禁止的词语等,一律不得刊登。

第三章期刊出版(二)第三节  期刊的市场定位 一、市场定位的重要性 1.从主观上说:有助于刊物以最佳方式进入市场,迅速赢得读者关注,形成鲜明个性/塑造独特形象;

2.从客观上说:其关系到精神文化产品社效,期刊品种结构合理布局,出版物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市场定位的要素 (一)内容定位:需求/优势/差异原则;

(二)读者定位:1.自然条件:读者性别、年龄、婚姻、民族、生理特征及其所处地理环境等;

2.社会条件:读者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职业、主要、社会地位/所属社会阶层等;

3.心理条件:读者心理需求,如情感、习惯、追求、趣味、爱好等。不断联系。

(三)风格定位:期刊在内容形态方面要体现自己独有的特色,能有力吸引自己选定的读者。

1.保持期刊内容的个性魅力:a突出特点,让特点上升为风格;

b坚定执行编辑方针,不为市场一时变化左右;

c关注社会生活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增强期刊形态的鲜明特色:封面装帧、版式设计等;

3.品牌期刊要有独特的风格设计:对凸现自我特色的内容风格要有执着追求。

a选用恰如其分的标志色;

b选用富有表现力的标志字符;

c选择与期刊总体风格相符的标志图案。

三、市场定位的途径 (一)通过调查确定市场定位:方法有多种多样:

1.按调查方式分:问卷调查法、征订调查法、观察调查法、试刊调查法;

2.按调查范围分:普查法、抽样调查法、间接调查法、典型调查法;

(二)通过试刊校正市场定位       出版试刊试在保持本刊物的性质和宗旨不变更的前提下,对新办期刊的具体内容设置、形势设计进行探索。要充分体现特色,办成自我最好的宣传品,并有效开展试销工作。

(三)通过改刊调整市场定位:首先表现为改刊名,通过对期刊的内容与形势进行彻底的改革,从而寻找新的市场定位,应该是改刊的真正目的。必须按照新办刊的要求报请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四节  期刊的编辑工作 一、期刊编辑工作的总体特点(一)主体性策划:创刊前,清醒认识为何办刊及办什么样的刊,创刊后,刊物宗旨、市场定位、基本风格、形态、读者对象范围,都要靠编辑一贯坚持把握,编辑应充分发挥知识才能、判断能力等,西哦女冠题材范围、内容重点、手法、层次等方面选择和刊登作品;

(二)结构性组配:根据稿件内在联系或外在联系分别组成若干板块,放入相应的栏目。或根据栏目选配稿件。常常是编辑水平高下的集中体现。

(三)时效性要求 1.内容策划要与社会同步。从宏观看,要在保持宗旨情况下,与时俱进的翻印不过社经与政发展等;

从微观看,具体组配稿件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读者阅读趣味。热点。

2.工作安排要有周期性节奏:确定审稿、加工整理、审定发稿、校样处理、签发付印等各环节安排;

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一定余地,以便将内容策划、与读作者联系等穿插进行。

二、期刊的内容策划:一般包括栏目设计、专题策划和作品组配等。

(一)栏目设计(栏目:在内容上/表现形式上体现一定特色,并有一个提示性/概括性明称的板块)1.栏目的作用:1)栏目可以使期刊眉目清楚、条理明晰,让读者一目了然,阅读方便;

2)栏目可以使独立的各篇体现处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内在联系,塑造期刊整体形象;

3)别具一格的栏目还可以强化期刊个性,展现编辑智慧,吸引读者阅读。

2.栏目设计的要求:1)符合宗旨,体现特色;

2)点面结合,结构合理;

3)既要稳定,又求创新;

4)名称简明,内容贴切。

(二)专题策划:为了产生较为深远的社会影响而围绕同一主题组织一组作品推出。

(三)作品组配:1.突出重点,2.合理布局,3.控制总量(总字数、篇数),4.前后呼应。

三、期刊的稿件审读 1.符合宗旨定位,2.把握栏目风格,3.注重时效性,4.弘扬创造性,5.考虑稿件篇幅。

四、期刊稿件编辑加工整理 (一)统一格式:1.统一注释格式,2.统一参考文献表格式,3.统一相关项目格式;

(二)写好导引文字:

1.编前语:以编辑部或主编名义向读者交代本期内容形式方面的某些相关事项的文字;

编后记:以编辑部名义对本期刊物编辑过程中某些事项作介绍说明的文字。

2.编者按:以编辑部名义向读者作的交代文字,以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宜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文字短小精悍,并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不故作惊人。

3.题前导引语:一般放在文章标题前面,简要提示该文章特点文字。

目的为吸引读者关注,要讲技巧,可设置悬念,引而不发/画龙点睛/讲究文采,经得起咀嚼。

(三)处理页面余缺 1.抽稿:从已排版的校样中整篇地删除文章,应在最近的后续期刊中恢复登载。

其要求是页面基本符合要求,二是抽掉该稿不会对本期整体结构造成重大损害。

2.转页:将某文章末尾文字转到另外一个页面。影响阅读兴致,尽量避免采用。

3.缩行:对某段文字标点等调整减少行数,有时也可删除若干不影响内容的文字。

4.增稿:增补新的文章。

5.补白:增加短文章补足页面的空白。

五、期刊的稿件管理:(一)认真处理来稿:1.及时登记,2及时审读,3及时答复;

(二)保持适当储备:1.总量要适当,2类型要均衡,3灵活调控稿件储备量。

六、期刊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一)作者工作:1.尊重作者,尤要善待一般作者,2.建立作者数据库;

(二)读者工作:1.及时处理读者传达的信息,2有意识地组织读者评刊,3.满腔热情地为读者服务。

第三章 期刊出版(三)第五节  学术期刊的编辑规范化要求 一、文摘及关键词的要求 文摘和关键词通常应该由作者提供,由编辑根据规范化标准对他们进行审核和加工整理。

(一)文摘:1.种类:报道性(400字)、指示性(200字)、报道-指示性文摘(400字)。

2.撰写要求 1)要客观地反映文章内容。不应是正文的补充/注释/总结,也不可加进文章内容以外的解释或评论;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着重反映文章的新内容和特别强调的观点;

3)要排除在本专业领域内已成常识性或科普性的内容;

4)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主语”;

5)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一般不分段;

6)向国外发行的期刊,可以附外文文摘。

(二)关键词:1.叙词:取自统一的叙词表,是经规范化处理的词,同一主题叙词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完全一致的表达形式;

2.自由词:直接抽自文章的标题或正文,多数刊物采用自由词标引。

二、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一)参考文献标注体系:

1.顺序编码制:按它们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以上标形式放在引文之后;

相应参考文献表中,各文献按序号依次编排;

2.著者-出版年制:只有在作者名后的圆括号内标明文献出版年份,如未列作者名则在引文后括号内标明作者名和出版年份,同一作者同年出版文献不止一篇的,在年份后加abcd等作区分;

相应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各篇文献按文种依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的顺序分列,次按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份依次编排。

(二)参考文献表的著录项目与格式 著者-出版年制与顺序编码制基本相同,仅将出版年调到著者之后,并用“.”隔开。

1.专著: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2.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任选)//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d的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3.连续出版物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其他责任者(任选).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4.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5.专利文献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三)有关参考文献著录的一些细则说明 1.主要责任者:即“作者”著作者、编纂者、报告撰写者等,专利申请所有者也在其列;

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形式,外国作者可用缩写,中译名可只录其姓,超过3个,只著录前3,加等。

2.题名:书名、刊名、报纸名、从文集或连续出版物析出的文章名、专利名等。其他题名信息指副书名,副标题等。多个题名的,可著录两个处于显要位置的题名。

3.版本:用阿拉伯数字、序数缩写形式或其他。第一版的文献不著录版本项,古籍版本可著录写本抄本、刻本,活字本等。

4.卷、期、年、月:完整的连续出版物的要著录首卷与末卷的卷期年月,未出齐的,只著录首卷。

5.标志符号:

.——用于题名,析出文献题名,版本项,出版项,出处项,连续出版物的卷、期、年、月,专利文献的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项,联机文献的获取和访问路径项,著者-出版年中的出版年项之前;

:——用于其他题名项,出版者项,引文页码项,析出文献的页码项,专利国别项之前;

,——用于同一著作方式的责任者项,出版年项,报刊卷期标志中的年份、卷号项,专利号项,科技报告号项之前,以及“等”、“译”字样之前;

// ——用于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出处项(专著主要责任者)之前;

()——用于置放期刊的期号,报纸的版次,电子文献更新或修改日期,非公元纪年;

[ ] ——用于放置文献序号,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的引用日期,自拟的其他信息;

/ ——用于和期的期号之间;

-——用于起讫序号或页码之间。

第六节  期刊的广告经营 一、期刊与广告的关系(一)广告是期刊的经济来源之一;

(二)期刊媒体特色对广告效果的影响:1期刊有比较固定的读者;

2阅读率较高;

3注重用纸精美,保真度较好;

4保存期较长,因而广告的时效较长。

二、广告经营原则 (一)依法经营广告业务,(二)维护读者利益,(三)保持期刊风格,(四)对广告客户负责:1.帮助客户发布广告,2.真诚对待客户。

三、期刊的广告策略 (一)合理定价:1.期刊定价合理,2.广告定价合理;

(二)巧分版面:注意力高低:面封、底封、封二、封三、内页,右高于左,上半版优于下半版;

(三)精细策划:1.专题,2.系列;

(四)增强创意。

四、广告与期刊的发行量、成本、利润的关系 期刊利润=销售利润+广告收入,但两者表现不平衡。

办刊人应该努力寻找销售利润、广告收入以及发行量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处于动态良性发展中。

五、期刊发行量认证 1.该机构能向会员提供精确的期刊发行数量和读者质量数据,并对接受认证的媒体进行长期的连续跟踪,提供数年的发行数据和发行趋势分析报告,期刊社可根据此数据制定广告价格;

2.实行该认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期刊评价体系;

3有利于开展正常的广告经营。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是美国ABC体系和BPA体系。

1963年,国际发行量认证局联合会诞生,标志发行量认证已得世界认可,我国于2005年4月成立。

第四章 书刊整体设计(一)第一节  书刊整体设计的概念和要求 一、概念 1.定义:书刊整体设计,是对书刊载体的艺术性、工艺性设计,包括书刊外部装帧和内文版式设计。

外部装帧设计包括书刊形态设计(开本选择与书刊结构、装订样式确定),书刊美术设计(从美术角度对封面、护封、环衬、扉插页等进行设计),表面整饰设计(装帧工艺材料和相应整饰加工工艺选择等);

内文版式设计包括版心规格的确定、文字的排式以及表格、图片在版面上的编排等。

2.目的:是使书刊具有最佳视觉效果。它要求在有限的空间里,按照造型艺术的原理,把构成书刊的各种要素组成既与书刊内容性质相匹配,又与印刷工艺要求相适应的设计方案。

二、书刊整体设计的总体要求 1.整体性:必须与出版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紧密结合,更要在工艺选择、技术要求和艺术构思等方面具体体现出这种协调;

2.艺术性: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现艺术特点和独特创意,具有一定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要体现书刊的内在内容、性质和门类,也要体现一定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3.实用性: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读者对象使用不同书刊的便利,考虑不同层次读者经济上的承受力和审美要求,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导向作用;

4.经济性:必须考虑阅读和鉴赏的实际效果,且须兼顾经济效益的比差,一是所需资金投入与可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的比差;

二是设计方案导致的书刊定价与读者的承受心理、承受能力的比差。

第二节  书刊整体设计的概念和要求 一、书刊形态设计:是对书刊开本的选择与书刊结构、装订样式的确定。由文字/美术/技术编辑共同完成。

(一)开本选择:应考虑如下因素:

1.书刊的性质、门类和用途;

2图标公式的繁简和大小;

3文字的结构和编排体裁;

4.版面字数的多少及篇幅的大小;

5.材料的合理使用;

6.丛书、套书及期刊的形式统一;

7.读者对象特点。

(二)书刊结构设计:主要是对可选部件的选择,同时对必备部件和可选部件的位置安排和著录项目进行设计。

1.应充分考虑到:书刊的性质类别、篇幅、用途、读者对象及可提供的材料、工艺等方面因素;

2.设计书刊结构部件著录项目,尤其是对封面、主书名页、目录页等的著录项目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3.各部件在书刊中的位置或一部件内部各项的位置,页应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三)书刊装订样式设计 1.图书装订样式设计 1)应充分考虑图书的性质类别、篇幅、用途、读者对象及可提供的材料、工艺等方面因素;

结合各种装订样式特点功能进行选择,图书是否平脊、圆脊等;

2.期刊装订样式设计:骑马订和平装两种。

二、书刊美术设计:运用美术创作手段为书刊形式所作的艺术构思。

(一)特点:1.从属性(为内容服务,受内容制约)和独立性(自身独特艺术语言)相统一;

2.文化性与商品性相统一;

在内涵上经得起推敲;

3.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4.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

(二)内容和要求 1.内容:1)封面和护封:a图书:在视觉艺术效果中凸现图书的性质和内涵,体现独特风格;

b期刊:考虑与内容和协调,而且各期图案、色彩既要相似还有有区别。刊名样式应该醒目、大方和富有个性,一般有手绘体、和植字体等。年份和卷期的定位设计是期刊封面特有的;

期刊封面的视觉冲击力一定要强,不但要精美,还要能体现期刊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2)腰封设计,宣传文字一定要简明,一语中的,与封面色彩协调,补充作用;

3)环衬、衬页、扉页和插页设计:一是体现自身结构特点;

二是发挥补充作用,主次有别;

三是应该能与封面护封一起与图书的整体形象保持和谐一致的效果。

4)广告插页设计:符合广告法、得广告商认可,能吸引读者;

5)函套设计:材料选用以及印刷、加工工艺选择外,还表现其形状与其相匹配的配饰上。

2.要求:1)社科类:理性。着意具体内容与抽象概括的主题思想的对立统一中体现独特的风格;

2)文学类:多姿多彩,多以文本特定的艺术趣味为参照系;

3)科技类:力求严谨、大方、简练,取得生动而,明晰的视觉效果;

4)艺术类:形与质高度和谐;

5)少儿类:从青少年心理出发,结合书刊内容来设计,力求生动活泼;

6)古籍类:历史感、丰厚感。古朴、典雅;

7)辞书类:深博、厚重、简约。

(三)手段1.艺术手段:运用形象、图案、文字、文饰等要素,以写实或写意手法;

2.技术手段: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对讹误女子、图形、图像进行处理;

3.材料与印刷工艺手段:使用特种纸张、纸板、织物等材料,以上光、覆膜等工艺。

三、书刊表面设计(一)材料类别及选择 1.按用途分:1)封面环衬类:铜版纸、胶版纸、彩色书面纸、布纹纸、米卡纸、玻璃卡纸等;

2)封壳类:棉、麻、丝化纤物,封面纸板、中缝卡纸、瓦楞纸,PVC塑料及涂塑纸;

3)烫印类:电化铝箔、各色粉箔等;

4)其他材料:圆轴、丝带等。

2.按材质分:1)织物材料:棉织物、麻织物、丝织物、化纤织物;

2)特种纸张:丝光铜版纸、轻质纸系列、幻彩系列、花纹纸、其他(彩色双胶纸等);

3)塑料:软塑料、硬塑料、泡沫塑料等。在儿童读物类中使用较多。

(二)表面整饰加工工艺 1.上光工艺:涂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印刷品的光泽度、防水性、耐光性、色彩耐久性都得改善;

1)热固化:过油、印光;

2)紫外线固化:VU,稍稍隆起。

2.覆膜工艺:光膜,亚光膜;

3.压痕工艺:形成凹凸立体状图形或轮廓1)凹凸压痕,2)浮雕压痕。

4.特种印刷工艺:用其他材料。烫印,在木板、织物上用金色等粉箔,加热印上书名或图案等。

此外还有立体印刷、浮凸印刷等。

(三)表面整饰加工方案设计 1.对书刊内容市场需求的考虑;

2.对材料与表面整饰加工工艺属性的考虑;

3.对生产成本的考虑。

第三节  书刊整体设计的概念和要求 一、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清晰性,(二)易读性,(三)和谐性。

二、版式设计的艺术规律 (一)对称与均衡,(二)比例与尺度,(三)对比与调和,(四)节奏与韵律,(五)变化与统一。

三、版式设计的要素 (一)版心:版心的宽度好高度,制约着版面字数的多少。

(二)版面空白:间空和周空。有便于读者阅读的实用效果和增加版面美感的艺术效果。恰当合理。

(三)印刷字形态:1.印刷字的规格:

1)字级:从6~100级(1.5~25毫米),分成30个级别。字级大,造成冲击感;

小,造成连续吸引感。

2)字体:基本字体有宋体/黑体/楷体/仿宋体4种;

变体有宋三体/秀丽体等,艺术体有隶书/魏碑等.2.不同印刷字体选用:书刊须根据不同情况、以变化求生动,以和谐出美感,选用合适的字体字级。

(四)版面字数=每行字数·每面行数。由于一些软件统计字数未考虑空白,转换时要增加15%~20%。

(五)图文排式:横排:文字自左向右,竖排:文字自右向左。表格一般不宜分割。

(六)图表位置:既活泼大方又方便阅读。

四、版面构图手法 (一)对称构图法:相对的;

(二)均衡构图法:字体黑白对比不宜相差过大;

图的线条力求与文字相适应,版面布局力求均衡;

(三)运动构图法:通过构图的安排,给人以动感,往往需打破某些平衡;

(四)黄金分割法:0.618法,应妥善处理图片与周围文字块的对比分布,图问在色调上也应协调;

(五)对比构图法:1版面不同区间有强烈黑白对比,2排版密度形成强烈对比,3图文区和空白区强烈对比;

(六)等分构图法:给人以稳定的感觉。此外还有斜面/不等分/连续/立体交叉构图法等。

五、期刊版式设计的总体特点 1.多样性:图书正文各个部分版式设计应该是全书一致的,二期刊各个栏目甚至一个栏目种的各篇作品,在字级、字体、间空等方面都可以有所变化;

2.统一性:期刊版式设计也有相对统一之处,如版心规格全刊统一;

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署名位置、工作单位须统一。版式样本中应该包括:文章名称、各级标题字体、字级、所处版面位置,作者姓名位置、主体文字字级等。

第四节  版心规格设计 一、版心大小的设计 版心尺寸大小与周空大小互相制约。应根据书刊性质种类和既定开本来选择确定,全部页面版心必须大小一致。

二、版心位置的设计 版心在版面上的位置是上下左右均居中。设计订口应考虑订缝需占用的空间。

一般书刊在版面上位置是左右居中略偏下,即天头略大于地脚(1.4:1),也有天头或翻口出血的。

三、版心字数的设计 (一)每行字数与版心宽度的关系 字数=版心宽度/(0.25·文字字级数)反之:版心宽度=0.25·文字字级数·字数;

(二)每面行数与版心高度的关系 行数=(版心高度-0.25·文字字级数)÷(0.25·文字字级数+0.25·行距级数)+1(三)字间距与行距的计算:系统会自动计算安排好所需的字间距和行距,无需人工计算。

(四)版面字数与书脊宽度的关系 总字数÷版面字数,可估算出正文页面数,加上前言、目录、附录等,即为该书刊总页面数。

应注意的是:图书某些部件如前言、目录。正文必须另页起排,全书最后一页可能是空白页,计算总页面数时应考虑这些空白页。

采用胶版纸书刊,其书脊宽度公式为:胶版纸书脊宽度≈0.0006毫米·纸张定量·总页面数 轻质纸书刊,其书脊宽度公式为:轻质纸书脊宽度≈(面数/2)·纸张定量·(纸张定数/1000)(五)字间距和行距选择 1.宽行行距:宽行行距为字高的2/3~7/8,多用于经典著作和休闲类、艺术类、少儿类图书,2.标准行距:标准行距为字高的1/2,多用于普通读物;

3.密行行距:密行行距小于或等于字高的1/3。一边用于小开本书和工具书。图书行距应全书一致。期刊行距按基本均匀一致的原则作适当调整。书刊版面图与文、表与文之间行距有时可作适当调整。

第五节  图书文字版式设计 一、正文版式设计(一)主体文字版式设计:1.分割版心形成的版面及其选用:

1)单栏版面,也称通栏。相应字级不般不小于15级,否则易疲劳;

2)双栏版面:字级可相对变小,也使版心获得了尽可能对的图文容纳量。工具书多用双栏。

3)多栏版面:三块或以上。为解决图书开本相对较大、而用字级又相对较小的问题。

2.字体的选用:正文一般选用15级字。开本较大的图书、儿童读物和小学教材可用17级,双栏工具书多用13级,多栏可用11级。

(二)标题版式设计:

1.字体字级:1)一般图书标题所用字体,以黑、标宋、宋体、楷体、仿宋为主;

2)字级与正文文字对比不易过于强烈;

3)遵循“由大到小,由重到轻、变化有序,区别有秩”原则,切忌大小失序。

2.标题序号:1)可采用第x篇,第x章等明确表示。

2)序号大小依次为:“一、”、“(一)”、“1.”“(1)”、“1)”、“①”、“A”、“a”等。

3)另罗马数字要放在汉字数字之后,字母之前,而在阿拉伯数字前后均可,只要全书统一;

4)也可自己设计,如§1、§1.1,末尾一个数字后空一字。序号字级字体应与标题相同。

3.标题位置:居左、居右、居中。对于字数较少的居中标题,为了不显的紧逼局促,除每个字本身具有的字间距外,必须再适当增加间空,5字以上长度为版心1/2的可不加。

4.标题占行:在版心中占不止一行。一般来讲:以及标题,最多可占一面行数的1/3;

二级标题,可占2~3行,三级1~2行,四级可占1行,也可不占行(可接后面文字)。标题一经设定,全书必须一致;

只在两级标题连排的情况下,可省减1行,以免过于稀疏。

5.标题转行:标题长度超过版心3/4时,应转行。有转行齐左,转行齐肩、转行居中等。虚词不转作次行第一字。

(三)引文版式设计:1.短句引文:一般选用与主体文字相同的版式;

2.大段引文:不同字体如楷体,或另起一段,每行首、行尾缩2字,以使因为清晰。诗歌不分行时加“/”。

(四)注文版式设计 1.夹注:括号起来,直接插主体文字相应位置,一般多采用比主体文字略小的字级,字体也可区别。有时也可采取与主体相同的字级、字体;

2.段后注:古籍类图书。需另段起排,字体比主体文字小,还需对应主体文字一定样式注码表明对应关系;

如①、[1]等。

3.脚注:与段后注大体相同。因其处页下故称,还需设一根一定长度的注线;

4.章后注和篇后注:多见于分篇、分章图书。注码多采用拼合码;

5.书后注:全书注集中在一起列出,统一编序码,与段后注大体相同。

二、书眉版式设计:1.一般双码面书眉为上一级标题,单码面为下一级标题。辞书则列出起讫字词;

2.页码可设为书眉内容,位置一般靠近翻口,辞书页码位置可居中或靠近订口;

3.书眉用字的字级须小于正文,而字体可酌选;

文字过多须删节;

4.书眉与版心第一行文字的分隔线称书眉线,其长度≤版心宽度;

5.书眉文字文治,通常有居中或靠近翻口两种,有时也设计在翻口处竖排,还有“下书眉”。

三、页码版式设计:

1.明码:横排的使用阿拉伯数字,字体常用白体、黑体、罗马体等。位置可设在地脚或天头靠近翻口处,若开本大,也可设在天头地脚居中位置,某些辞书页码也设置在天头地脚靠近订口处。

竖排的明码一般用汉字数字,字体可按与主体文字和谐的标准选择,页码位置一般设在翻口上。有些竖排本仿照横排本将页码靠近翻口处,如此,使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均可,注意规范:若用阿拉伯数字,数列不能垂直排列,数字也不可横卧;

若用汉字,则只要数字不横卧,垂直水平排皆可。

2.暗码:没标出但应该分配页码。即暗码前后的明码版面序号是非连续的。

暗码适用范围通常是辑封、篇章页、另页编排时必须留的空白面。

若图书页码设在天头,那么其中每章/篇文章开头第一面,一般也宜用暗码。

印有各种图形图像的插页,若是单页型书页,采用暗码或明码均可,若是集合型,则需用明码。

暗码不同于空码,空码是不存在的页码,即不需编列的页码,如环衬、附/主书名页、题词页等插页,有些书最后增加的空白书页也须用空码;

夹在书刊中的单页形插页,有时也可采用空码。

四、辅文版式设计:(一)目录:

1.收录标题数量:一般不超过三级为宜,特殊情况下可收至四级甚至五级;

2.目录的字体字级:

1)一般是第一层次的字级大些,逐层减小,也可一律用同字级;

2)字体须“由重到轻”,如一级用黑体,二级可用宋体或楷体,三级用仿宋体。

3)选用字级时以正文主体文字字级为最小,其上各级标题的字级适当相应递增。相邻级别标题可用同级而字体轻重有别的方式;

选用相同字级时,一级黑体,其他用宋体、楷体、仿宋体。一级标题顶格,之下每低一级缩进1~2字排;

页码所用字体字级应全部自成一体,用数字或加括号皆可。

3.目录著录项目的位置:标题、页码、作者等。标题文字居左,页码居右,标题与页码间用…;

标题太长的,标与页之间不用三连点,而用“/”隔开;

字数较少的二三级标题,可作接排处理,中间用“/”隔开;

同时在标题对应的页码之间空1~2字,标题需转行的,转后需缩进一字。

(二)前言、序和后记等版式设计:前言、序和后记等用字字级字级可与正文同,也可不同,但不宜小于正文。版心规格可适当变化,一般是通过增大翻口和订口的宽度来缩小版心的宽度,使其明显区别于正文,但此设计须在其较短、甚至不足一面的情况下使用。

(三)附录版式设计:应区别于正文。字级一般小于正文。若附录文字性质与正文同,字级可与正文同。某些可以排成多栏;

参考文献的字级字体可自行设计,一般以与正文有所区别为宜。

第六节  期刊文字版式设计的特点 一、正文版式设计特点:

(一)主体文字:1.横排竖排兼备;

2.页面合用;

3.分栏多样:同栏目一般用同栏数,分栏不设栏线;

4.字体字级多样;

5.文字转页:少于5行不转。应注意:

1)注明:“(下转第x页)”,“(上接第x页)”;

2)所转文字应尽量转至该文主体部分所在页之后;

3)专业文字不宜喧宾夺主,应似“寄人篱下”,有主次之别。

(二)标题:1.标题版面位置设计形式 1)中心题:将标题镶嵌在主体文字中间;

2)对角题:将两篇文章标题安排在矩形版面两个对角上,多用于同一页面两篇文章;

3)眉心题:将标题左右居中设计在页码靠近天头的位置,使得标题好似一对眉毛中间的眉心;

4)偏插题:将标题安排在版面的侧上角,使之彷佛偏于一隅;

5)角式题:多设在正文右上角,将标题字排列成直角状,也可设在右下角,多于于长标题;

6)段首题:用于文章内部标题,即一级标题一下的。其特点式标题占的行数多,但不宜整行都占。

2.标题装饰设计:用线条、花边、图案等装饰,应注意与内容协调。

加线、加底纹、用花边加框、逐字装饰或用花边将转行标题从转行处连接起来等;

3.字体、字级和占行数的选择:使版面活泼生动。

1)字级可比正文大若干级,从而形成较强烈对比。2)占行应均衡;

3)复合型标题:可用不同字级字体区别、且引题、副题的字级应该小于主题。

4)居中排的标题,一般应在其长度超过版心宽度的4/5时才转行。

4.处理好标题之间的关系:

1.同一页面多文并存时,宜为期分别选用不同的字体,使之有别,字级可不同但不宜相差过大;

2.尽量避免并题和重题:并题即呈对称状;

重题即上下重叠。并题或重题应错开。

二、书眉版式设计特点:1.不同栏目可用不同的书眉格式,一本期刊中常有多种书眉格式;

2.书眉文字多加装饰,其位置即可居中,也可靠近翻口;

3.书眉文字多于书眉线排在一行内,可也排在书眉线之下或之上;

4.与各个栏目对应的书眉格式一经设定,便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5.栏目名称除了可以排在书眉处,还可排在地脚。

三、页码版式设计特点:1.期刊页码的字体、字级无一定限制。

2.字级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正文,字体可用黑体白体整体斜体等。

3.位置既可设在书眉,也可设在地脚,甚至设在翻口。

四、目次版式设计特点:

1.目次页须列出栏目、文章篇名、作者、页码,版本记录。

2.一般用目次也的2/3版面排目次,1/3排版面记录。可以上部排目次,下部排版本记录。

3.每种期刊目次页所有栏目名称的字体、字级及装饰一般都相同,而且比较醒目,便于读者查找,又能美化版面。

第七节 书刊表格和图片的版式设计 一、表格文版式设计(一)表格的特点:

1.尺寸大小受版心规格的限制,一般不超过版心;

2.表内文字的大小应与正文主体文字协调,通常应小于正文主体文字;

3.表格的风格、规格应力求统一。

(二)表格的结构:表题、表头、表身、表注等。表头与表身外框的线统称表框线,上面一根称顶线,下面一根称底线,侧面两跟称墙线。

1.表题:由表序和表名两个部分组成;

一般在表的上面,也可在下,标题的字体要小于正文字体而大于表内文字,以示区别。有两种排法:

1)整体居中,“表”字与序号之间空半字,序号与表名之间加一字空;

2)表名居中,表序部分齐左和距左墙线两个字排,不论哪种排法,须在同一书刊内保持一致。

只有表名的表题,应一表格宽为基准左右居中排列;

只有表序的,距左墙线两字或左右居中排,表字与序号空一字。

2.表头:一般由各栏头组成,分为项目栏头(表首)、数据栏头和备份栏头三部分,有单层/多层。

1)单层表头高度应≥表身中行的高度;

多层表头中每层的高度也应≥表身中行的高度;

2)表头中的文字应在单元格内排匀,字与线之间尽量留一定间空(≥1/3字);

3)表头中的文字若须转行,而其总字数为奇数示,下行应少排一个字,但应与上行同宽;

4)表头栏过窄时,文字可改为竖排,不同的字数要尽量排得高低均衡。

3.表身:横向称行,竖向称栏。表身左第一栏称“项目栏”或竖表头、品名栏;

中间—“数据栏”,主体栏;

最右一栏称“备注栏”。

1)项目栏尽量使各行两端对齐,转行的排式与表头同;

2)数据栏中的文字可居中或左齐排,如有数字,应个位数对齐或小数点对齐排;

3)表身栏宽应根据表头或表身内文字多少以及版心尺寸大小而定。

4.表注:一般排在底线下,或表格最后一行的备注栏内。前加“注:”,“附注:”等,各项应该序号。

(三)表格的形态样式:1.全线表、2.省线表、3.无线表、4.挂线表。

(四)表格的排式:竖排、卧排、合面排。

二、图片版式设计:

(一)图片质量鉴别:彩色/黑白照片、须图像清晰、层次感强、饱和度好等。

(二)图片规格及技术处理:

1.图片规格及其制约因素:幅面面积。表现在清晰程度上;

2.图片规格的技术处理:放缩;

3.注意事项:1.不能有任何折痕、划痕或其他痕迹;

2.原图不能裁切;

3.对带有文字的图形须对文字左必须缩放处理并合成后在进行技术处理。

(三)图片版面位置的设计 1.串文图1)适用串文图的版面:a普通式:图片宽<版心2/3时,用串文图;

b在紧密式版面中,图片要尽量用串文;

c松散式:仅当图片规格非常小时,才在图片旁串文。

2)串文图设计要求:图文间留不小于一字的空白;

公式尽量排成通栏;

若只有一幅图,应按“先外后内”顺序确定位置。

有两幅图,应对角交叉排;

若有三幅图,应三角交叉排;

尽量避免把串文图排在版心四角。

2.通栏图:图片大于版心宽2/3时,可用。图片要排在已提到文字之后,不能插在一段文字中间,以免影响阅读。最好是居中偏上一些,不宜排在版首或版末。

3.跨栏图:适用于双栏或多栏版面;

4.超版心图:若图占掉了页码或书名,可不排。图片边沿距切口应不小于5毫米;

也有有意设计的应排在靠近切口的上角或下角处。

5超版面图:出血图。视面放大,便于欣赏。图片一般超出切口3毫米。

(五)图文合成的样式:1.文主图辅,2图文并重,3图主文辅。

第五章 书刊校对业务(一)第一节  校对工作的规范和程序 一、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一)责任校对制度:可实行责任校对与集体校对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由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专长的校对人员分别进行不同校次的校对,由责校承担文字技术整理、监督坚持各校次质量和通读检查等工作;

(二)三校一读制度: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书刊才能付印;

重点书刊、工具书等,应增加校次;

终校必须由出版社具有中级以上具有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二、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

(一)基本操作工序: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对片各个环节。

1.誊样:又称过红、过录,是在结束对一种书刊某此校样的校对之前,将几份校样上确认需作的改动誊抄至一份校样上;

一般由责编负责,但责校必须复核检查,有些出版社由责校誊样;

2.核红:又称对红、复红,指检查核对谦词校样上色笔批改处在后此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未改或错改处。分:校次间核红和付印清样核红两种:

1)校次间核红:将排版单位改样后打出新校样与退交改样的前校样进行核对;

一般由三校核。

2)付印清样核红:将排版单位根据付印样改样后打出的新校样与付印样进行核对。一般由专人先核对一次,再由责校复核一次,最后交责编、复审者和终审人员审查认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若付印样存在捅行、捅版情况,对付印清样不能仅仅核对改动之处,还要对牵连到的相关字、行、面作全面核对;

第二,若发现应改未改或不应改而改的地方,必须在上下各三行中检查一遍,以免改错地方;

第三,若页码或版面有变动,应检查目录、书眉、索引中是否已做相应改动;

第四,有时付印样无错,但由于计算机运行中发生错误而出现差错,发现一处应作全面检查。

3.对片:按付印清样输出的胶片,必须与付印清样核对一次。方法是将清样放在下层,胶片放上面,对齐后逐行、逐段比照两者能否完全套准。

(二)一般操作模式 1.基本模式:初校-改样-核红+二校+誊样-改样-核红+三校+文字技术整理-改样—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2.连校模式:初校-二校-三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样—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3.分校模式:初校-二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样—核红+三校-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4.人机结合模式:(本章第四节)三、校对符号:分图像复制用校对符号(主要用于美术编辑、印刷人员)和文字校对符号(文字校对和编辑)第二节  校对人员的职责 一、校对人员的共同职责:即两个基本职责是:

1.忠于原稿,依原稿逐一核对校样,消灭排版上的一切错误,包括文字图表符号公式等错误以及格式错误;

2.发现原稿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或不妥之处,用铅笔在空白处提出疑问或填单,请编辑解决。

二、各校次人员职责(两个基本职责以下简称一职、二职)(一)初校职责: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第一职责,做到灭错率在规定值之内,同时兼顾第二个基本职责;

(二)二校职责:依据原稿核校,完成一职,消灭初校遗留,并核对改处是否正确,同时兼顾二职;

(三)三校职责: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一职,消灭初、二校可能遗留的错误,同时兼顾二职;

(四)通读职责:脱离原稿通读、检查校样,完成一职,努力完成二职;

要消灭校对过程(誊样、校次间核红)各种错误(包括格式、图表与文注不符等),尤其要注意隐性的政治性、思想性差错以及科学文化上的知识性差错,似是而非的病句与其他语法错误,人名、地名、书刊等前后统一。

三、责任校对的职责:参与各校次校对,进行文字技术整理,检查校改质量,通读付印样。

第三节 文字技术整理 一、作用:以使整部校样在退改前和付印前达到体例上的一致,从而进一步保证书刊成品质量。

1.弥补版式设计人员的疏漏,2.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错,3.保持多人校对时的体例统一。

二、要求:(一)核对相关文字:1.核对主要标志文字,2.核对目录,3.核对书眉,“双高单低;

(二)检查版面格式:1.核对图文格式和位置,2.检查标题体系,3.坚持引文、注文,4.通观全部校样,检查版面;

(三)处理标题:1.密排题:不加空。

应注意下列问题:1)长标题排得是否合适,2)标题的字体自己是否与原稿标注相符,3)整个标题所居的位置是否合适,四周留的空白是否匀称;

2.疏排题:居中排的间空,一般两字间空两个字距离,三字空一字。。

3.装饰题:注意花边是否一致,有无近似花边混入和不规范排列等;

4.单行题:注意原稿批注,并注意字体字级等;

5.多行题:主副比例是否合适,不让人名/国名等转行,行距是否适当;

6.图解题:注意构图是否可惜,是否与前后文字一致等。

(四)检查图片:图前文字最好成一段落。否则应将行末有标点的字行截断,要让图和图注随不在同一页面上但在同一视觉范围内;

合和图不能拆开,不论横竖都得排成双跨单的形式;

竖排的合和图要跨面居中排;

不占页码的彩色插页,要注明插在第几面与第几面之间。

(五)整理表格:1.改设折栏表和叠栏表,2.更换表格格式,3.表格跨面或接排:和合或续表;

(六)检查复核改校之处,(七)检查页面的下转上接之处。

第四节 电子原稿排版的校对 一、由电子原稿换成的排版校样:1.对原稿进行加工整理,转换发排,2.转换后再加工整理。

二、激光照排校样的常见差错:

(一)文字输入差错:1.拆字有误导致别字;

2.击键失误导致别字(临键、对称键、手指未到位,选序,多击键等);

3.误看原稿:错分字、错合字、草字误判、形似字误判;

4.多字漏字与颠倒字,5.造字差错(比划模糊、原稿错,计算机造字文件错)。

(二)排版操作差错:1.版面文字重复,2.出现多余符号,3.漏行、漏段,4.邻行、邻位错改,5.转页差错,6.格式前对后错,7.出现背题,8转行不符合要求,9字体错误,10字母混淆。

(三)计算机系统引起的差错:1.系统不兼容或感染病毒导致出错,2.简化字繁体字转换差错,3.表格续排差错;

三、校对软件的运用:

(一)优点:1.范围广、查错率高,2.速度快、功能多,3.开放性能好。

(二)缺点:死板,有时易制造麻烦,适用于一般普及类书刊。

(三)黑马校对软件的操作;

四、人机结合的校对模式:

(一)纸质:人工初校+文字技术整理+誊样-改样-人工核红-计算机二校-人工通读-改样-付印清样人工核红-付印。

(二)电子:1.流程:计算机初校-人工二校+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人工核红-计算机三校-人工通读-改样-付印清样人工核红-付印。

2.特点:1)操作过程无纸化,2)校是非上升为主要功能,3)通读成为主要校对手段,4)文字技术整理难度加大。

第六章 书刊印刷(一)第一节  概述 一、书刊印刷的概念:

印刷: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复制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和过程。

书刊印刷:根据作品原稿制作版面,用印刷技术把印刷的产物加工制成图书期刊的过程。

二、书刊印刷用语: (一)计量单位方面的:印张、色令、令、方、定量、令重等。

1.印张及其与书页数量的折算:

印张:全张纸幅面的一半两面印刷后为一个印张;

一个印张折合的书页面数=书页开数;

书页数=1/2开数。

折算系数=开数倒数*2                书页数=印张数÷开本折算系数 如果某书刊印张数为非整数,而其书页数为奇数,一般就应缩减1页或增加1页空白页。但纸张费用占成本50%时不宜。

2.色令:平版印刷的基本计量单位,常用于计算印刷工价,如35元/色令;

1令纸(全张500张)单面印1次便为1色令。

1000张对开纸单面印1次为1色令,又称“对开色令”或“对开千印”;

所以,1印张=2/1000色令=0.002色令。

1)书心:色令数=纸张令数*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书心用纸令数=当册印张数*印数/1000;

书心色令数=单册印张数*印数/1000 *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2)封面:封面用纸令数=印数/(封面纸开数*500),带入公式:

封面色令数=印数/(封面纸开数*500)* 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3.令和方:500张纸=1令,1张纸为2方;

1令=500张全张纸=1000张对开纸=1000方 方与令关系是:数值一致,按印张数可以直接得到用纸方式,如16印张用纸就16方。

4.定量和令重:定量俗称“克重”,是单位面积纸张的质量,以“克/米的平方”表示,纸定量为25~250克/米的平方,超过的称“纸板”。令重是1令全张纸的质量,以“千克”表示。

(二)彩色印刷的常用专业用语:

1.加色法实际上是能量的叠加,所以越加越亮:红+绿=黄;

红+蓝=品红;

绿+蓝=青;

红+绿+蓝=白;

2.减色法:能量不断减少,越来越暗:黄+品红=红;

黄+青=绿;

品红+青=蓝;

黄+品红+青=黑。

3.阶调(图像整体和布局的眼神深浅明暗变化状况)和密度(物体吸收光多少的视觉特性量度)4.亮调、暗调和中间调;

5.极高光、反差和层次;

6.网点;

7.网线数;

8.网线角度;

9.灰色平衡;

10.油墨叠印(油墨叠合时承印物的受墨状态)和四色胶印(黄、品红、青、黑四分色版叠加套印)。

第二节  书刊印前制作 一、图文输入:

图像扫描输入是输入图像的主要方式:步骤有,准备、定位、激活、选择方式、选定区域、设置分辨率和尺寸,阶调调整、颜色校正和清晰度调整、去网、扫描图像。

(一)分辨率的确定:太低——马赛克,太高出现不必要的细节。

分辨率=图像的加网线数*缩放倍率*2(二)色阶调整:1.白场、黑场定标;

2.层次调整,应注意如下原则:

1)层次调整须在白场、黑场定标完成后进行;

2)合理分配高、中、低层次是相互牵制的,突出某一层次,其余部分必受影响;

3)要保证黄、品红、青三色版的阶调平衡。

(三)颜色校正:彩色复制过程是色分解、色传递、色组合的过程,应遵循如下原则:

1.须在色阶调整后,2.参考点应选在颜色鲜艳区域;

3.若采用三原色曲线进行校正,须保证灰平衡基础上进行;

4.准确程度以显示屏为参考,以颜色网点配比为依据。

(四)清晰度强调:包括1.图像层次对景物细小质点的分辨率;

2.图像相邻细部的阶调层次密度差别;

3.形成图像网点的边缘虚实情况。

二、图文编辑 (一)印刷设计稿:1.作用:1)标明书刊成品尺寸好制版尺寸;

2)标明图形、图像的状态;

3)标明图形、文字的颜色;

4)提供整个版面的图文排式。

2.应注意问题:1)文字尤其是细小文字,应避免用多色套印;

2)尽量避免用细小的反白文字;

3)细小的文字应避免叠印在深色的背景上;

4)细小文字应避免用太细的字体;

5)细小文字应避使用金墨、银墨印制;

6)尽可能采用叠印方式在底色上印,而不用在底色板上挖空的方式。

(二)计算机组版:1.软件选用--国内常用:Adobe公司的PageMaker和北大方正的飞腾软件。

2.版面处理:“先底层,后上层;

先主体,后零星”的原则;

3.排大版:也称“拼上机版”,每个页面必须准确位于一定的对应位置上。

优点有:1)提高自动化程度,2)提高拼版精度,3)提高效率,4)降低成本,5)提高产品稳定性。

三、图文输出 (一)陷印技术的运用:陷印技术又“补漏白”,用计算机软件弥补实际生产过程中色版套叠误差。

漏白即印刷品圆盘边缘的一侧露出白色。补漏白的基本原则是:对有两种颜色交接的节目是否需要进行陷印作出判断,并根据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具体情况,选择觉得是将前景色(背景色)边界略为收缩或扩张的程度。

(二)激光照排机输出胶片常见失误:1.字符有误,2.文字、图形失真,3.断线,4.版面内容不全,5.划片,6.胶片密度不足,7.胶片灰雾度过大。

第三节  书刊的印刷 一、平版印刷的工艺原理:

1.印版先与水锟接触,亲水的空白部分附有一层水层;

2.印版与墨锟接触,图文部分被涂上油墨。3.印版图文部分油墨先转移到橡皮滚筒表面的橡皮布上;

4.橡皮滚筒与承印物接触,印上图文。

色彩运用三原色原理叠加在同一纸上进行数次印刷后才形成。还要运用网点呈色原理,通过引入网点使印刷品上的色相、明度、饱和度产生变化。

二、影响印刷品颜色鲜艳程度的因素 (一)纸张因素:1.纸张的白度、光泽度影响鲜艳与否;

2.纸张吸收性的大小影响颜色饱和度;

(二)油墨因素:1.三原色油墨的颜色特性会直接影响印刷品颜色鲜艳的程度,应选用色彩鲜艳的;

(三)墨层厚度因素:偏薄-画面灰淡,偏后-颜色沉闷、层次不清;

(四)色序因素:后一色效率高于前一色,把主色安排在最后;

(五)网点扩大因素:扩大得小,纸张反射就多,亮度增大。

三、平版印刷机的分类和用途 (一)单面单色平版印刷机:三个滚筒,网点结实,适合印刷单色或双色的书刊封面等印刷品,印量极少时,可印正文。单色印刷机在多色叠印时效率不高;

(二)单面多色平版印刷机:

1.机组式三滚筒平版印刷机:网点结实,一次完成多色,效率高,适合印挂历、画册、封面等;

2.机组式五滚筒平版印刷机:占地面积小、效率高,成本低,缺点是容易混色,适用同上.;

3.卫星式多色平版印刷机:占地面积小,套印准确,缺点式容易混色,适用于印彩色报纸;

(三)双面平版印刷机:“对滚式平版印刷机”双面印刷一次进行,适合一般书刊正文、彩色期刊、普通彩色画册等;

(四)不同输纸方式的平版印刷机:

1.单张纸:精度高、承印种类多、纸张浪费少,但速度慢,主要用于印刷精度高、印数不多的书刊封面等;

2.卷筒纸:一次通过,双面印刷速度比单张纸快,适合大印数的书刊正文。

四、数字印刷:不需要印版,只要有已组成版面的电子文件就可直接印刷的印刷技术。

(一)特点:1.没有印版,2.可变信息,3.单件印刷成本较高。

(二)按需印刷:可以满足如下客户的要求:

1.按客户需求的印刷数量进行印刷,2.按照个性化要求进行印刷,3.按照客户需要的时间完成印刷。

第四节  书刊的装订 一、工艺流程:

(一)骑马订装:折页—配书帖和封面—订书—切书—检查包装;

(二)平装:有平订、无线胶背订等:折页—配书帖—订书—包本—烫背—切书—检查包装;

(三)精装:

1.书心加工:折页—粘套插页—配帖—订书—半成品检查—压平—涂黏合剂—裁切半成品—扒圆—起脊—涂黏合剂—粘丝带和堵头布—涂黏合剂—粘书背纱布和书脊纸;

2.书壳加工:计算规格—开料—涂黏合剂—组壳—包壳—压平—自然干燥—烫印;

3.套合加工:涂中缝黏合剂—套壳—压槽定型—扫衬—压平—自然干燥—成品检查—包护封—套书盒—包装贴标志。

二、书页订联:印完的纸张加工成书心的过程;

折页—订书。有骑马订、平装(锁线订、无线胶背订、塑料线烫订)和精装(锁线订、无线胶背订、锁线胶背订好塑料线烫订)。

二、书刊装帧加工 (一)相关专业用语:1.与平装精装本均相关的:1)书心“毛书”,2)书封、书壳,3)书背、书脊(专指书背左右两条边缘),4)钢线(靠近书脊处压出的直线压痕)、书槽(书沟、沟槽、靠近书脊处压出的沟槽);

2.仅与精装相关的:1)中腰:即编辑工作所说的书脊部位;

2)中径:书壳封二封三间的距离;

3)中缝:中径纸板与另外两块纸板之间的空隙;

4)飘口:加工后,书壳超过书心切口的部分;

5)堵头布;

6)接面、整面;

7)活套、死套。

(二)平装书的装帧加工:1.包本:选用合适胶粘剂,涂抹均匀,书脊平直,文字居中,封面与书心粘牢;

2.烫背:无空泡、无褶皱、无变色、无破损;

3.切书:歪斜控制,裁切无严重刀花、无连刀,无严重破头;

(三)精装图书装帧加工:1.书心造型:1)圆背加工,(反之方背)2)圆角加工,(反之方角)3)采用不同的堵头布。       2.书壳造型:1)包角,2)圆角加工。

第五节  书刊的印刷费用 一、制版费用:包括输入输出费和晒上版费。

(一)输入输出费:1.文字录入排版费,2.图片输入费,3.图文编辑费,4.胶片输出费,5.打样费;

(二)晒上版费:按对开版以“”元/块“为单位技术。采用工艺不同,相应单价会有所不同。所以,计算单色印刷的晒上版费是,只要讲、将印刷乘以2,就可得出印版数量,彩色印刷的要乘上色数:                晒上版费=单价*单册印张数*2*印刷色数 二、印刷费用:一般指单张纸/卷筒纸印刷机印刷的费用。纸张超过普通规格时,单价要上浮。

1.色令制计价法:按总色令数多少计算,“元/令”,将总色令数乘以单价,即可得出印刷费用,书心+封面,期刊封面按实际算。

2.印张制计价法:按总印张多少计算,“元/印张”,先计算书心和封面的总印张数,然后*色数*单价,最后将书心费用好封面费用相加,公式如下:印刷费用=单价*单册印张数*印数*印数色数;

3.印版制计价法。

三、书刊装订及表面整饰加工费用 (一)装订费:装订费=(书心帖数+封面帖数+其他部件帖数)*单价*印数;

(二)表面整饰加工费:包括腹膜带费、热固化上光费、局部紫外线固化上光费、烫印费、压痕费等。一般按幅面大小计算;

热固化上光参照印刷费计价方式按专色印刷费来计算。

第七章 音像制品出版 第一节  音像制品的概念、类别和特点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录放音是在1877年7月18日,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录下并重放了他自己朗诵的歌词和他的笑声。

一、音像制品的概念:录有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等。

二、类别:(一)录音制品:记录声音,有盒式录音带、唱片、激光唱盘3种;

(二)录像制品:记录动作画面场景等,主要有盒式录像带、激光视盘2种。激光视盘又有LD(laser disc)、VCD(video-CD)、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EVD(enhanced versatile disc)等。

三、特点:(一)内容上:具有视觉、听觉的冲击力,强烈的立体感,受大众喜爱;

(二)生产上:前期制作比书刊要高得多,而后期复制成本比书刊低得多;

另作为前期生产成果的音像节目可以多次利用,实现多级开发效益;

(三)流通上:信息量大,载体小/轻/薄,便于运输、仓储、展示,可快捷分销至消费者;

(四)消费上:1.重复率高,2.品种多,3.具有趋同性。

第二节 国家关于音像制品管理的规定 一、实行分级、分部门管理:

1.分级: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政府负责本区内监管工作;

2.分部门: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音像制品的出版、复制和进口工作;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和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共同组成音像制品内容审核机构(以下简称音像制品内容审核机构)主管全国音像制品内容的审核工作;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协助前款所列部门负责有关音像制品的管理工作。

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所属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二、关于音像制品制作的规定 1.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音像制品制作活动。

2.音像出版单位可以制作音像制品,也可按总署规定办法办理一定手续后与港、澳、台或国外、个人合作制作音像制品。

3.音像出版单位以外的单位要独立从事音像制品制作业务的音像制作单位,必须向省局提出申请,经省局批准并发给《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后,持证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4音像复制单位凭音像出版单位的委托书复制音像制品。音像复制单位接受委托时,应当要求委托单位提交有关证明文件。音像复制单位不得接受非音像出版单位和个人的委托,复制经营性的音像制品。音像复制单位不得自行复制、批发、零售音像制品。

三、关于音像制品出版的规定 1.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音像制品出版活动。

2.设立音像出版单位,申请人1)向省局申请;

2)省局审核同意,报总署审批;

3)总署审批后,向申请人办法《许可证》;

4)申请人持许可证到工商部门登记,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3.图书出版社、报社、期刊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需出版配合本办出版物的音像制品,应向省局提出申请,由省局批准后向总署备案。获准后由省局配发版号和复制委托书,所出音像制品名称须与本出版物一致,并须与本版统一配套销售,不得单独定价销售。

4.音像出版单位和经批准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音像制品的其他出版单位,不得委托为取得许可证的单位制作音像制品,委托持有许可证的音像制作单位,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与制作单位订立委托合同,订立合同时,应当出示许可证和委托书。

5.出版音像制品应当在音像制品及其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和版号、发行许可证号、出版时间、著作权人姓名等事项。出版进口的音像制品,还应标明进口批准文号。

四、关于音像制品进口的规定 1.音像出版单位可以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进口音像制品的出版业务。进口用于出版的音像制品,应当报文化部进行内部审查。根据国家版权局规定,音像出版单位进口音像制品,应将著作权贸易协议、原始著作权证明书、著作权授权书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登记,由该中心对申请登记的文件进行审查和认证后,报国家版权局审批。

2.进口单位不得擅自更改报送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的样片原有名称和内容。

3.文化部在收到全部申办文件和材料后,组织音像制品内容审查委员会审查音像制品内容,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凡批准的,发给《音像制品发行许可证》。音像制品进口单位凭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母带进口手续。

4.进口单位不得擅自变更节目名称和增删内容。

5.进口单位应在出版后30日内将样品报文化部备案。在授权期内不得进口该音像制品成品。

6.经文化部批准进口的音像制品,自批准之日起一年内未出版发行的,进口单位应报文化部备案并说明原因;

决定终止进口的,由文化部撤销其进口批准文号。

五、关于“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的规定 (一)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由国际唱片业协会提出,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6年采用。英文缩写为ISRC。

(二)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的结构:由ISRC码和类别代码两部分组成。

ISRC 国家码-出版者码-录制年码-记录项码/类别代码 1.国 家 码:由2个字符组成,中国――CN;

2.出版者码:出版者代码,由定长的3个字符组成。可从0-9或大写A-Z,(I、O除外)中选取。一般情况下,3个字符中至少要有1个是字母或数字;

3.录制年码:由年份最后两位数字组成;

4.记 录 码:由4位数字(A型,节目数<10)或3位数字(B型,节目数>9)组成;

5.记录项码:由1位【A型取1位数字(0-9)】或2位数字【B型取2位数字(00-09)】组成,记录码和相应的记录项码长度之和恒为5位数字。

6.类别代码:载体代码(A或V)+分类代码(1~2个字符组成,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基本分类号)(三)显示方式:装帧纸和片芯纸的限制位置,录像制品还须将该码显示在片头或其他重要画面上。

(四)编码实例:1.B型实例:ISRC CN-A05-87-317-00/A·J6《红楼梦——电视剧主题歌》;

2.A型实例:ISRC CN-C18-90-0009-1/V·J4《黄山风光集锦》;

3.节目录制时间不同的编码实例:ISRC CN-B32-89-1312-0/A·J8《单口相声选》(整体记录的编码)ISRC CN-B32-89-1312-1,ISRC CN-B32-80-0010-4(年份不同)第三节 音像制品编辑工作 一、音像制品编辑工作的基本要领:

(一)声像优化:在编辑工作中要使解说、配乐和画面编排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形成互补的音像效果;

(二)信息浓缩;

(三)全面综合: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要全盘统筹考虑,从整体上规划,样样兼顾。

二、音像制品的选题策划:

(一)选题种类:1.按来源分:原创性、开发性、引进性;

2.按内容分:文化艺术类、学校教育类、社会教育类。

(二)选策要点:1.拓宽视野,力求创新,2.实事求是,量力而行,3.抓住热点,开发衍生。

(三)选策过程:依据特点,周密调查,明确为各层次、类型消费者开发新品种;

音像制品选题报告一般包括:策划该选题的基本思想,预期社效经效;

节目名称,内容介绍,著作权情况,出版方式,出版类别和主创人员情况介绍;

经费预算,资金来源,预计完成时间;

发行对象和预计发行量。

三、音像制品的稿件组织特点:1.组稿内容多样化,2.编辑参与创作程度高,3.对作者要求高。

四、音像节目的审查评改要求:

(一)步  骤:1.稿本审查评改,2.母带审查,3.样品审查。

(二)方  式:又看又听,眼耳并用。

(三)需注意:1.充分重视文字稿本的审查评改,2.审查评改要全面,3.语言文字的把关,4.做好加工整理工作。

五、音像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编辑工作 1.制作音像节目设计人员、设备较多,一般需设立制作组,有的要拍外景,需建立摄制组,责编要及时做好与导演等主创人员、主要演员和其他参与者签订有关合同的工作;

2.责编要充分考虑哪些环节可能会发生哪些问题和影响,并在录制现场及时提出意见,以免节目编辑合成后因需返工而造成损失;

有经验的责编往往能现场及时发现错误并提出改正;

3.责编要监督制作组按照审定的节目制作具体方案,在经费预算范围内组织拍摄制作,有较大变动或需要突破预算,须及时向上级作出专项报告;

4.责编要在音像素材编辑合成前,根据音像制品出版的需要,对每张光盘的容量、盒式录音带的分面、成套节目的分盘等一些问题,提出处理方案;

5.责编要参与节目制作最后阶段的音像素材编辑合成工作,进行试听、试看、校对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补救;

6.责编要提出音像制品彩封、包装、宣传的设计要求并提供所需的文字材料,填写彩封设计通知并交美术设计、宣传部门,填写印刷品印制申请单交有关部门安排印刷加工。编辑还要对音像制品封面包装、说明书、宣传材料上的文字等进行校核。

六、编辑过程中对相关材料的整理保管 (一)文字材料:节目著作权使用或转让合同,海外引进节目的原始著作权证明书;

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如:编码分配单、审稿单,委托书、剧本、歌词、劳务合同等;

(二)录音、录像资料:原始母带,送审样带、成品样带;

有保留价值的录音、录像素材等。

第四节 音像节目的编辑制作流程 一、音像节目的编辑制作:

(一)专业录音的种类:现场录音和录音棚录音2种;

过程:1.声音新华先由传声器转换成经过调制的音频电信号,由调音台放大和处理,再输入双声道录音机或多声道录音机里,由此得到多声道信号;

2.对已有双/多声道信号用调音台及混响器、延时器、激励器等声音信号处理设备进行处理,经过混合和编辑后,再输入到磁带和数字录音机里制成录有立体声信号的磁带或光盘。

目前数字音频工作站已被普遍采用,录音师面对显示器,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音频信息,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混录。

(二)录音技术设备:1.传声器,按元件分: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

按方向分:无指向、心型、超心型、8字型等;

2.录音机:数字式、模拟式(退出历史舞台);

3.调音台,4.监听设备,5.辅助音响处理设备。

(三)流程:

1.前期准备:选题策划,直到稿件决定出版,将歌曲给选定歌手学唱;

选人为歌曲伴奏写配器总谱;

抄写分谱,分发给指挥、监听和器乐演奏员,进行正式录音的练习;

2.节目录音:1)录歌曲的节拍和小节编号;

2)依次分轨录打击乐器/定音乐器及其他各种乐器,完成伴奏素材录制,要分轨作详细的记录;

3)录歌手的演唱,反复多次,直到完成演唱的录制。

3.后期混录合成:1)录音师与监听合作,分轨对伴奏素材作素材作音色修饰,方向定位;

再综合平衡歌声与伴奏,以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将多轨信号合并成左、右声道的两轨立体声信号,录在磁带、光盘上。至此,单曲完成;

2)多首编排即成母带,通过三审后,即可批量复制。

二、录像节目的编辑制作:

(一)录像的过程:1.摄像设备把被摄对象的光学图像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形成信号源;

2.把电信号通过电磁转换和模拟数字转换系统变成磁信号或数字信号,并记录在录像带等载体上;

3.声音有现场同步录和后期制作时配的。

(二)录像技术设备:分前、后期。前期需专业摄像机、录像机、现场录音设备及辅助拍摄设备,后期责需要编辑系统、视频特技机、录音机、字幕机、播放或复制录像的录像机和配套的监视器等。

1.摄像机:分3部分: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和电路系统;

技术指标是灵敏度、分解力、信躁比;

2.录像机:记录、重放视频、音频信号。有模拟分量式、数字压缩分量式和数字分量式等多种。

3.编辑制作系统: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模拟信号只能用线性方式;

数字的两种可用,但更多的采用非线性方式(数字视频工作站)。

(三)流程:

1.前期准备:选题策划,直到稿件决定出版,组建摄制组,明确分工。导演根据审定的分镜头剧本选景、选演员、道具服装和特技拍摄需要的设备等;

2.拍摄录像:主要由导演指挥完成。摄像师在导演指挥下,根据分镜头要求,用摄像机运用多技巧把拍摄的场景、演员表演等拍下来,并将信号记录在一定载体上。可能要多拍几次,注意用光。

3.后期编辑合成:1)导演、编辑、录像剪辑要先看素材,检查是否包括剧本全部内容,画面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经分析后确定合成时的切入点和跳出点,安排镜头顺序,开始正式编辑;

2)可安排节奏的起伏,但要准确自然流畅,以增强感染力;

3)用字幕机把歌曲名、导演等打在片头、片尾;

4)多首编排即成母带(盘),通过三审后,即可批量复制。

三、音像制品的包装设计和要求:一般包括录音(像)带的AB面盒、光盘表面图文,内装说明书、光盘塑料盒或外套纸盒的面封底封、彩印卡纸袋等,注意图文比例和字级   第五节 音像制品的复制加工 一、录音、录像带的复制加工:1.工作母带制作,2.子带复录,3.切割灌装,4.产品包装。

二、光盘的复制:80和120毫米的激光唱盘,120毫米的VCD、DVD,300毫米的LD,只读。

第八章 电子出版物出版(一)第一节  电子出版物的概念、类别和特点 一、电子出版物的概念: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光、点、磁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的出版物。其与纸质出版物对比,在信息记录方式、存储介质、读取方法上,完全不同;

与互联网比,在复制方法和流通环节上不同。

二、电子出版物类别:1.按载体分:软盘、只读光盘类、集成电路卡、载有出版物内容的可刻录光盘类、硬磁盘类、磁介质光盘类和数据磁带等;

2.按对读者操作的反应情况分:单向类、交互类等;

3.按包含信息表现形式:文字类、图文类、图片类、声音类、图像类/动画类、图文声像并茂多媒体;

4.按用途分:计算机软件类、信息检索类、阅读类、素材类、教育类、游戏类等;

5.按传播媒体分:电子图书类、电子期刊类、电子报纸等。

三、主要载体:(一)软盘:方便灵活,适合信息量较小的出版物。缺点是易坏,易被盗;

(二)只读光盘:1.普通(CD-ROM):120毫米-650兆;

80毫米-200兆;

信息量大,可大量生产,缺点是易刮伤,需配置CD-ROM才能阅读,易被盗取;

2.高密度(DVD -ROM):4种规格:单面单层为4.7吉,单面双层8.5吉,双面单层为9.4吉,双面双层18吉字节;

超大信息量,播放质量高,易划伤,复制工艺较复杂,需配置驱动器才能阅读;

(三)可刻录光盘:1.普通(CD-R):单次写入式压缩光盘,记录方式一是凹坑,二是加热使染料型记录层发生变色记录,用于电子出版物大量复制。2.高密度(DVD-R):单次写入式数码多功能光盘,记录方式同CD-R相似,适合制作信息量超大且音频视频播放质量要求高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较少用于电子出版物大量复制。

(四)集成电路卡:“IC”卡,内置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容量一般为几十兆字节。有固定式和可调式。其优点是使用方便,不易被非法复制,缺点是容量小,只能用于小型出版物,如游戏等。

四、特点:(一)内在:1.存储信息量大,2.检索便捷,3.具备多媒体的表现方式,4.交互式结构可实现读者的参与,5.超链接设置拓展读者视野,6.可按需打印。

(二)外在:1.体积小,2.能长久保存,3.阅读方式与纸介质不同,4.复制成本低廉,5.版本更新灵活、方便、快速,6.发行渠道有所不同。

第二节  国家有关电子出版物的管理规定 一、关于制作的规定:

第九条 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从事电子出版物制作经营业务的单位实行备案制管理。第十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经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设立后,应当在6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申请备案,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报新闻出版署。

第十三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可以接受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委托制作电子出版物,也可以将自行制作的作品交由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审定出版。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接受委托时,应当与委托单位签订委托制作合同。

第十四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可以制作电子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不得委托未经备案的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制作电子出版物。

第十五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出版单位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客户委托制作电子出版物,应当将内容资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经批准后方可制作。

二、关于出版的规定:实行行政许可制度。

第十八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

第二十一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申请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后,主办单位应当自收到批准决定通知之日起6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登记,领取《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经登记后,持《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领取营业执照。不得超出规定的业务范围。

第二十六条 出版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必须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书号;

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必须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刊号及国内统一刊号。

电子出版物的专用中国标准书号、专用中国标准刊号及国内统一刊号,只能用于出版与其出版物类型相对应的电子出版物,不得用于出版纸质图书和其他类型的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附属的使用手册,不得单独定价和另行销售。

同一内容,不同媒体、格式、版本的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应当分配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

第二十七条 出版电子出版物,必须在电子出版物及其装帧纸的显著位置载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书号、刊号及条码,出版日期、刊期,著作权人姓名以及其他有关事项。以版权贸易方式引进出版的电子出版物,还应当载明引进出版许可证号和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证号。

电子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的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三十三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接受或者间接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著作权人授权出版电子出版物,应当将内容资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批准取得引进出版许可证,并将著作权授权合同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版权局登记取得登记证件,方可出版。新闻出版署应当自收到审核同意材料之日起45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第三十四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机构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应当将选题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批准,方可合作出版。

书刊等可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的电子出版物,但须申请,经省局审核后,报总署审批。

第九章 互联网出版(一)第一节  互联网出版的概念、类别和特点 一、与互联网出版相关的概念:

(一)互联网出版:网络出版。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或通过互联网发送到客户端,使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与其他出版物区别:出版载体形式、物质生产方式、提供给消费者方式不同。

(二)互联网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经过选择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或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下载的作品。

(三)互联网出版单位:经总署好电信管理机构批准,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二、互联网出版特点:1.产品数字化,2复制后置化,3.流通网络化,4.交易电子化,5.出版周期短,6.出版成本低,7.发行快捷化,8.信息交互化。

三、互联网出版的类别:互联网学术文献/游戏/教育/音像/出版。

第二节  国家关于互联网出版的管理规定 一、关于设立互联网出版单位的管理规定 1.国家对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2.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经过批准。除必须符合关于出版单位的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其设立除了报请总署批准外,还要持棕树批准文件到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3.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具备国际联网的条件。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要征得接入单位统一,并办理国际联网登记手续。

二、关于互联网出版活动的管理规定 1互联网出版物不得登载《出版管理条例》26、27条规定禁止的内容;

若发现有登载,应立即停止登载或发送,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省局报告,抄报总署。违反该项规定者,由省局或总署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撤销批准;

2.凡是涉及重大选题的,应当依照重大选题备案的规定,报总署备案,并向省级电信管理机构通报。对于违法该项规定者,由省局或总署责令停载或发送未经备案的重大选题作品,予以警告,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撤销批准;

3.互联网出版单位应当在其网站主页上标明总署的批准文号,并在批准的范围内从事活动,违反的,予以警告并罚款;

4.互联网出版单位应当记录备份所登载或发送的作品内容及其时间,地址或者域名,记录备份要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提供。违反的,由省级电信管理部门责令整个,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者暂时关闭网站。

第三节  互联网出版的基本条件 一、取得信息服务经营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获准后办理有关手续,便取得此权利。

二、具有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除一般企业有的经营管理、财会、情报资料等专业人员,还需具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复合型人才:出版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商务知识)和信息技术人员。

三、建立互联网出版网站 (一)做好网站规划和整体设计,(二)选择确定建立网站的方式:1.自主建站,2.服务外包;

四、开发网络出版平台:(一)为网站配置不同的软件和硬件,(二)建立一套编辑出版工作系统;

五、取得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未出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获取:

1.向作者介绍我国有关著作权保护的规定,让其多了解人身权好财产权,并知道字级有权许可使用全部或部分权利;

2.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与作者签订合同。

(二)出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获取:

1.本单位已出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获取:

1)出版社应做的:a若合同中已经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出版单位可直接将该作品用于互联网出版,并依照合同约定付报酬;

b若合同中没有,出版单位应与著作权人协商,要求追补授权与其订立合同并支付相应报酬。

2)期刊社应做的:在刊登文书时点出要约。a若已刊登作品的来搞时间在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约定之前,应征得作者同意,b若在约定之后,可直接用于互联网出版。

2.其他单位出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获取:

1)调查相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情况,2)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

六、拥有数字化出版信息资源,两个来源如下:

1.已经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和提前公开发表的作品,要得到相应著作权人信息网络出版权的许可使用或转让;

2.未正式出版或未公开发表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技等方面作品。可与作者签订许可使用合同。

七、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与数字著作权保护体系。

1.充分重视信息网络安全,2.信息网络安全保护体系的构建,3.积极采用数字著作权保护技术。

如,方正公司推出“阿帕比网络出版整体解决方案”。

第十章 出版物的成本与定价(一)第一节 出版物的成本及其构成 一、各类出版物成本的异同 受出版物生产、管理和销售活动影响,各类出版物的生产工艺、管理形式和销售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各类出版物具体成本组合有所不同;

虽然出版物生产方式各有特点、不尽相同,但他们生产过程的各个基本工序在性质上去大致相同,因而发生的成本也具有相同的属性。

二、出版物成本的总体构成 (一)直接成本:稿酬及校订费、租型费用、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费用、制版费用、印装费用、出版损失(废品报废净损失)、其他直接费用;

(二)间接成本:编录经费(如奖金和不能进入单一出版物品种成本的审稿费、绘图费等);

(三)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第二节 出版物的成本控制 一、直接成本控制(一)选题策划和其他各项编辑工作的成本控制 1.成本控制从选题策划开始。最经济、全面的市场调用、最节省的会议费用和差旅费控制,把握市场趋势,构思优良的选题,避免成报废品,是选题策划阶段最重要的成本控制方向;

2.找准作者,审稿加工整理中审慎从事,发稿保证齐、清、定。

3.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减少浪费,不盲目追求豪华、精致,优先采用新工艺。

(二)原材料的成本控制 纸张费用在纸介质出版物的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纸张合理使用以适合读者需求为准绳,在管理方面,应做到:科学采购,在确保纸张质量的前提下追求低价;

掌握市场供求动态,调整采购策略,不受局部市场变化影响;

加强库存包管,防止纸张霉变、残损;

制定符合需求的库存,合理调配纸张用量,减少用纸零头在加工厂家的停留,科学合理的计算加放率,减少出残率。

(三)委托加工制作的成本控制 要做到:可用全张纸印刷机的,就不用对开印刷机;

合理安排印件尺寸,减少零边;

巧妙安排插页,合理确定装订方法;

制版时可采用连晒、活版拼版制版等方式,不重复制版;

一些印量少的出版物,可套印等等;

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复制,要选用价格合适的材料,如果技术允许,尽量缩短录音、录像带的带长,吸收产品复制生产刚猛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等。

二、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 (一)一般原则:

1.首要原则:把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控制作为企业经管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日常工作范围,发动每个部门、员工参与管理;

2.建立一个人人都节约、都算帐的管理机制;

3.加强制度建设。

(二)财务部门加强监管:变事后控制为事中或事前控制。

(三)仓储物流管理成本的控制:强化分工负责制,由仓储部分负责库存实物,发行部门负责已发出但未确认实现销售收入的移动实务管理。

仓储部门须建立收货验收、发货检验、结存盘点的管理机制,并建立、健全出入库手续;

报废时,应经仓储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共同检验、核对后,由发行部门提出申请,履行手续后实施。合理选择发货包装方式和运输工具,加强对退货费用的控制。

第三节 本量利分析 一、原则、特点和作用(一)成本费用、销售数量、利润之间的关系 利润=[出版物定价*发行折扣率/(1+增值税率)-单位成本费用-单位销售税金]*销售数量(二)原则:1.出版物的成本费用须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2.需假设计划生产的产品可以全部实行销售,3.假设一些变量的值,4.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5.讲销售数量视为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

(三)特点:1.分析和计算必须以许多假设为前提,2.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比如存在差异,3.具有较大的动态性。

(四)本量利分析作用:1.预测出版物的保本销售量,2.预测目标利润,3.根据目标利润确定出版物的定价和销售收入,4.制定定额和考核标准,5.作为经营决策、收支平衡控制和投入产出能力分析的依据。

二、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一)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特性 1.变动成本特性:总额随该种出版物生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例变化。

2.固定成本的特性:总额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不受该种出版物生产量变动的影响。

3.单位变动成本和单位固定成本特性:

1)单位变动成本:当生产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单位变动成本不随生产量的增减而变化;

2)单位固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减而向反比例方向变化,生产量增加,单位固定成本下降;

(二)变动成本项目 1.版税与印数稿酬:版税和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中的印数稿酬与生产量变动是同步增减变动的;

一般认为,版税支付额是随生产量的增减而发生升降的;

印数稿酬的支付是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根据生产数量计算的,随生产量的变化而升降。

2.租型费用:发行量越多,付费就越多。

3.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费用:随生产量变化而增减;

4.印装费用:随生产量变化而增减;

电子出版物若由加工企业提供材料,复制费可列入印装费。

(三)固定成本项目:1.相对固定的稿酬,2.制版费用,3.其他直接费用。

(四)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

1.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性质:具有半变动、半固定的性质。

2.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分解:1)销售收入比例法:确定半变动、半固定成本费用在销售收入中占的比例,然后估算销售收入,得出半变动、半固定成本费用估算数,计入变动成本;

2)单位产量消耗定额法:确定单位产量的半变动、半固定成本费用消耗定额,然后代入某一出版物品种的估算产量,得出半变动、半固定成本费用估算数,计入变动成本;

(五)出版损失的性质:为了分析评价生产管理状况和主要失误原因而设置的成本项目。包括固变。

三、本量利分析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1.定价,2.发行折扣率,3.销售数量,4.单位销售收入=定价*发行折扣率/(1+增值税),5.销售收入总额=单位销售收入*销售数量,6.单位销售税金=[定价*发行折扣率/(1+销项增值税率)*销项增值税率 — 该出版物进项增值税总额/生产数量]*(城市维护建设税率+教育附加费)7.销售税金总额=单位销售税金*销售数量 8.变动成本总额:包括版税、租型费用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费用、印张费用,及期间费用中应该计入变动成本的费用。

9.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总额/生产数量 10.固定成本总额:包括基本稿酬、制版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及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中应该计入固定成本的费用。

11.单位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生产数量;

(二)本量利分析基本公式 1.销售收入总额-销售税金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利润 2.利润=销售收入总额-销售税金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3.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公式4)(三)保本数量测算:实际就是利润=0。推出—— 1.0=(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2.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四)保利分析:

1.目标利润测算: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2.目标销售量测算:

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五)目标成本测算 1.预测保本成本:设利润=0。

1)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销售数量;

推出:

2)保本成本=(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生产数量;

2.预测单位变动成本:根据公式4变换:

单位变动成本=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固定成本总额+利润)/生产数量 3.预测固定成本总额:根据公式4变换: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生产数量-利润(六)单位印张成本测算 1.预测单位印张变动成本 每印张变动成本=每种书刊的单位变动成本/每册印张数 2.预测单位印张固定成本 每印张固定成本=每种书刊的固定成本总额/(每册印张数*印数)

第二篇: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

概念: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提出“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其理论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

系统理论

概念:“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系统理论分析组织、政策、社区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认为个人处于环境中的各个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在系统视角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

工作重点: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的重要作用。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

工作特点:1.对问题的分析不再局限为个人(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例模式)的归因,而是从整体上分析。

2.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服务对象的生理或心理行为特征,而是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3.动态实务。4.纵横相交的实务取向。在横切面考虑问题的所有相关层面,在纵贯面注意问题的处理流程和阶段性步骤。

生态系统理论

概念:生态系统理论是分析“人与环境”互动的具体工作框架。包括“栖息地”和“生存空间”两部分。“栖息地”指人生活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生存空间”指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个体需握有取得资源的机会。

工作评估的核心和具体内容:

1.生命周期。指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及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生活产生意义。

2.人际关联。每个人都需要且都拥有与他人联系而建立关系的能力,并因此构建个人在未来生命周期中发展出来的各种互惠性的照顾关系。这也是评估人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3.能力。个人与环境交流,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

4.角色。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表现,是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的角色,受到个人感受、情感、知觉和信念的影响。

5.地位。指个人在其所在环境或社区中所拥有的成员地位。6.栖息地。指个人在文化脉络中的物理及社会环境。

7.适应力。在人与环境的交流过程中,相互影响和反应以达到最佳调和度,及适应良好。生态系统理论认为,适应良好和病态、偏差等问题无关,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成功交流。适应不良则是个人的需求和环境提供的资源、支持之间无法搭配调和的状态。工作切入点:

1.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

2.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

3.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进行。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概念:优势视角又称能力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优势视角强调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的优点,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自身能力的提升。1.2.3.1.2.3.4.5.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根据系统理论,通用过程模式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这四个因素又称为“四个基本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

所谓“改变媒介”,就是指受雇于政府、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在“问题—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改变媒介促使个人完成生命任务及系统应对问题的能力提高,促进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之间良性互动,达到计划变迁的目标。

改变媒介并不只是社会工作者,而是由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组成,形成“改变媒介系统”。是一个团队共同工作。服务对象系统

是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服务对象系统可以使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分为“现有服务对象”,即主动求助。“潜在的服务对象”,即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帮助,或是妨碍他人或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的对象。求助并不一定就成为“现有”或“实际”的服务对象,需评估其需求是否与机构功能相符。目标系统

是指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而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由于服务对象系统需要满足与问题的解决经常与其所在的环境系统有关,所以要将环境作为目标系统去改变和影响,从而作为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和满足需要创造条件,一步步达到改变的目标。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一般而言,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它可能是个人、家庭、社区、团体、组织、政策等。行动系统

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为了实现与服务对象的协议,帮助服务对象达到改变的目标,社会工作者要努力调动各种资源,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人和系统一起,形成行动系统。同时要注意协调各行动系统之间的工作步调。

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社会工作实务通过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实务工作的基本参考架构和助人活动的介入蓝图,为社会工作者开展实务工作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识别任务)四个基本系统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通常需要完成的任务顺序是:首先从服务对象系统获得授权并与之订立助人关系签约,其次需要辨别出目标系统,最后再发展实现目标的行动系统。

2.(明确改变)四个基本系统使社会工作者懂得,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服务对象系统。社会工作特点:

非疾病假设。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中看到希望和转变。

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的优势。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及资源。

强调整全性干预服务。倡导一种生态系统的方法,强调完整与全体,在评估和介入过程中队服务对象的经验予以关注。工作重点:

每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的内在和外在资源。任何伤害都有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假定你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的上限,认真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通过与服务对象协作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工作者不能假设求助的人就是主要的介入目标,因为服务对象系统不一定与目标系统完全吻合。

3.(确定行动系统)行动系统的规模或组成只有在确立了改变的目标系统之后才能确定。4(社会工作知识准备)社会工作者必须与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与一个系统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系统,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更专门化的知识。

5.(认识到组织的重要性)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在改变过程中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社会工作者除了与个人、群体和社区以外,组织也会成为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的改变目标。这要求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组织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同时也要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

6.(评估行动系统)因为行动系统在整个改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

第二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接案

概念: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接触的第一步工作,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服务对象的需要而展开的沟通,包含了开展工作的知识和技巧。

目的:1.澄清双方的期望和义务。2.激励服务对象。3.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改变。4.促使服务对象积极参与改变的过程。5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接案步骤中的收集资料

范围和内容

1.个人性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籍贯、受教育程度、家庭情况、婚姻状况、职业、收入状况等。、2.身体情况。包括:病史的了解,有无残疾、遗传病及长期疾病等。

3.特点及能力。基于以上基本情况的了解,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生理和心理特点。生理:健康状况、营养状况、既往病史、用药情况与当前问题的关系。心理:智力水平、认知能力、个性特点、自我概念、情感及行为方式等。

4.所处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成长背景、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等。

归纳为:个人:1.生理2.心理3.认知4行为

环境:1人际2成长3学习4工作5生活

预估

概念:是在接案后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工作关系后的又一个收集资料以对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为制定有效的介入计划打下科学的基础。是暂时性的结论。

预估步骤中的收集资料

个人资料:1.个人基本资料(年龄、简历、社会经济地位、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相关的社会系统等)

2.个人主观经验(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自己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持续时间,频率强度,后果,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及使用方法等)3.解决问题的动机

4.生理、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挥(生理:健康状况,活力水平。情感:处理情绪、挫折和愤怒的能力。智力: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做决定的能力)

环境资料:1.家庭状况

A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收入、居住环境、健康状况等)B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夫妻、父母、兄弟姐妹、亲子)C家庭规则(如何解决分歧、冲突及家庭的权威关系)D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如何表达期望、需要和情感等)E家庭关系,包括家庭内的次系统 F家庭的决策和分工方式 2.社会环境

A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的发挥

B物理环境及对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程度 C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 D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 E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

预估的主要方法 社会历史报告方法 家庭结构图预估方法 社会生态系统图

在人与环境这个着眼点的前提下,要满足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的需要,必须有足够资源,必须鼓励人与环境做“正面积极的互动”。在现实生活中,人或家庭的需要可能因下面几项原因而未能得到满足。1环境中资源的不足2因某些原因不能获得资源3资源未能有效协调4因缺乏有关的知识或技巧而未能获得所需资源。因此个人与环境间未能成功进行“互动”。

生态学的观点就是以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社会功能”,强调与环境的互动,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致力于改变环境,并使之更有效地回应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的需要。

功能:

1.描述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2.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服务对象与这些系统的关系 3.勾勒出系统间的交流

4呈现可使用资源的相关信息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评估和测量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种类和规模。非正式系统: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同事、同学等

正式系统:社会系统(工作单位、社团、俱乐部、协会组织、工青妇组织、联谊会、休闲娱乐会员服务、互助组织)

专业系统(社会工作者、精神健康工作者、教师、律师、医护人员、营养师、院治疗师、心理学家、政府公职人员等)

计划

概念:计划是基于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通过预估阶段的探索,制定服务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的一个理性思考及做决定的过程。介入

概念:是社会工作计划的具体实施,在此过程中,运用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内资动机、潜能,共同寻找资源解决问题。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从“人与环境”的社会生态理论视角出发,直接介入行动关注提供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以满足人的需要,从而消除问题。1资源空缺:创造资源,进行政策倡导。2不了解现存可以使用的资源:宣传、指导,使服务对象了解。3知道存在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资源,但不使用:帮助其了解资源,并使用。

社会工作者具备的能力(以便使服务对象能运用现有外部资源)1.了解现有资源。

A正式服务资源系统,是由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和提供的服务。有由政府提供的机构服务(社区工作站);由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机构服务(中华慈善会、紧急救助站等);按人群划分的(养老院、福利院、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妇女服务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

B非正式服务资源项目,是满足服务对象所需要的重压资源系统。包括:服务对象的家人、朋友、邻居、同学和同事等。自助小组。互助会。

2.转介。是把服务对象的需要同资源连接起来的过程。需注意: A征得服务对象同意。

B向转介的机构出具正式的介绍信和相关转介材料。C转介后的跟踪服务。

3.资源倡导。发挥资源经纪人和倡导者的作用,将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连接起来。作为资源经纪人的技巧:A评估需求B识别资源C转介D确定获得资源并能使用。

作为倡导者的技巧:A收集资料及问题,分析,形成报告B通过正式渠道提交政府相关部门,或通过媒体发表C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4增能。技巧有:A协助服务对象发现优点或长处,用积极的自我形象取代消极的。B提高服务对象自我意识,了解相关资源。C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共同争取权益。

评估

概念: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目的: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结案

第三章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的需要:

1.生存的需要。生命存在的需要,即生活照料。社会存在的需要,即获得社会身份,包括姓名、户籍、国籍。

2.发展的需要。A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B拥有受教育的机会C获得足够的休闲和娱乐。3.受保护的需要。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人为伤害主要包括: 儿童虐待: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

儿童忽视:包括身体健康需要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照顾的忽视,教育忽视,发展需要的同伴交流及接触社会机会的忽视。

儿童剥削: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及从事商业性活动的性剥削两大类型。

4.社会化需要。A培养儿童基本生活技能B促使儿童的自我观念发展C使儿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D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儿童的问题:

(一)儿童生存的问题:1.新生儿健康问题2.儿童营养问题3.儿童户籍问题

(二)儿童发展的问题:1.贫困的问题2家庭监护的问题。家长需要有正确的育儿观念及足够的育儿时间和精力。受家庭监护影响的儿童群体有:留守儿童,流浪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父母双双服刑儿童等等

(三)儿童保护的问题:1.儿童遗弃的问题2.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 3.儿童被性侵犯的问题4.儿童被忽视的问题5.儿童被拐卖的问题

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传播理念和知识:母婴保健服务、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幼儿早教、科学育儿

(二)提供家庭支持服务: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辅导

(三)开展儿童支持服务:儿童问题辅导、儿童的娱乐休闲、儿童的社会化引导

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状况

(一)补充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连接现有政策资源、就业援助

(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亲职教育、“四点半课堂”

三、救助和保护儿童

(一)儿童收养服务:送养儿童信息发布、收养人或家庭招募、收养人或家庭评估、收养人或家庭培训、送养儿童与收养人或家庭适配、办理收养手续、送养儿童进入收养家庭、收养后跟踪回访、评估接案

(二)家庭寄养服务

(三)机构养育服务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评估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个案辅导

(一)定义:个案辅导是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法应用于干预服务中形成的一种服务方式,适用于帮助儿童消除和改善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的困惑或者偏差,是有效改善儿童个体的消极情绪、偏差行为和负面社会认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服务过程。

(二)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家庭治疗模式等

(三)游戏辅导:社会工作者针对儿童,为其创造一个自由玩耍的空间和氛围,以结构式或非结构是游戏形式,发挥游戏的治疗力量,协助儿童重述或再现经历和表达情感,接纳自我和他人,最终实现预防和解决儿童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实现同伴融合、身心健康成长的目标的一种辅导模式。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团体辅导

(一)团体辅导的类型

1、儿童发展性团体辅导:应对同伴压力、学习压力等

2、儿童治疗性团队辅导:为高风险儿童提供行为、态度或价值理念的引导和矫正以及为身心受到创伤儿童提供康复为主。

(二)学校辅导课程

(三)离异家庭儿童团体辅导

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一)儿童友好社区的标志:

1、社区能够保障儿童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2、社区有条件让儿童与同伴见面和玩耍

3、社区能够保护儿童免遭伤害

4、儿童在社区里有干净的饮用水和卫生的环境

5、社区能为儿童提供所需的教育、医疗和紧急庇护服务

6、儿童能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活

7、社区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发挥儿童的作用,尤其是在与儿童相关的社区事务中。

(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内容

1、完善社区基本建设

2、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

3、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

4、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三)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网络媒体倡导、名人效应倡导、海报宣传倡导、讲座论坛倡导、儿童和家庭问题研究和政策倡导等。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的需要:

1.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性别角色需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谋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的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青少年的问题:

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理论基础

(一)青少年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1、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把青少年的生长和发展看成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

2、精神分析理论主要观点:“认同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影响。认同作用可以提升青少年的价值观,使“自我”得以良好发展,并有助于“超我”的提升。

3、社会学习理论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理论)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青少年通过观察历程就能进行学习,不需要个人亲身体验而直接受到奖惩。

观察历程有四个步骤: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再生过程 D增强过程 学习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统”的主要组成,影响青少年形成自我效能的来源有四方面:成就实现、替身经验、口语说服、情绪激起

班杜拉认为青少年辅导与治疗的最终标是“自我规划”,青少年要实现自我规划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诱发改变、类化、维持。

三种治疗技术:实例楷模法

认知楷模法

激发自制力

4、认知发展理论主要观点:皮亚杰 认知发展论,青少年时期是形式运思期阶段,该阶段青少年的思考形态不再局限于具体的事务或问题,开始运用抽象的、逻辑的思考方式去推理或判断,并解决周围问题。

5、社会文化论主要观点:青少年的发展时社会期望的产物。

(二)青少年偏差理论的主要观点

1、社会次文化(亚文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某些青少年的言行无法符合一般社会标准,他们则慢慢聚集起相同利益和命运的小团体,认同他们共同接受的价值体系,形成次级文化,并合理化其偏差行为。

2、社会互动理论主要观点:

“标签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没有一种行为时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要定义的。不同社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而我们要做的是“去标签”

3、社会联结理论的主要观点

赫胥提出“人何以不犯罪”才是要探讨的问题。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与社会建立起强有力的社会联系,便不会轻易犯罪。社会联系有4个构成成分:

A依附感 家庭、学习是青少年的重要依附对象,依附程度越高,犯罪行为越少

B承担感 即责任感,为自己的理想或期待而付出的行动。良好的家庭学校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其理想,犯罪的可能性就小。

C参与感 越多参与家庭、学校、社区等组织的活动,犯罪概率就越小

D信念 指对社会共同的价值体系的认同。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信念。

社会联结理论与其他犯罪理论的区别在于:探讨遏制青少年犯罪的约束力,而非探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压迫力、推动力或诱发力。

4、整合理论的主要观点:把不同理论进行整合。

青少年服务的基本内容

一、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

思想引导、习惯养成、职业指导、婚恋服务、社交指导

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困难帮扶、权益保护、法律服务、心理疏导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正面联系、临界联系、行为矫治、社会观护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直接方法的主要特点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整合性特征(如下)

1、青少年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2、社会资源的综合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3、社会工作专业的通才要求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成效评估

社会工作服务成效评估的程序逻辑模式主要包含7个环节:

资源投入、活动/服务、服务成效、处境分析、假设/理论基础、外在环境、逻辑联系

三、青少年自我探索服务

1、辨识认定论,有四个自我辨识与认定类型

A辨识有成者,曾经经历危机,并通过谨慎的衡量解决了危机。此类人有较高水平的内在调整与社会适应能力。

B辨识预定者,不会经历危机,但对职业、意识形态有所承诺。有较高的顺从于循规性,但适应力较差。

C辨识迟滞者,意志面临危机,个性少独断性,会因经历危机而焦虑

D辨识混淆者,无危机也无承诺者。对人生发展没有选择,也不关心,对他人亲密度低,也欠缺较好的社会关系。

2、韦恩斯坦的“自我探索历程”

四、青少年就业辅导服务

(一)理论基础

Wood的职业生涯选择配合论是生涯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他认为生涯规划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先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包括能力、兴趣、人格、需求与价值观等。要先能掌控自己的内在世界之后,才开始探索外在的工作世界。

五、青少年历奇辅导服务

历奇辅导就是将青少年放在一个新奇的环境中,让他们跳出生理及心理的舒适区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通过总结经验,让他们得到成就感,并将成功经验转化未来生活的参照。

辅导定义包括四个元素:历奇活动、野外、个人及小组辅导、经验学习法 4个训练模式:历奇波浪、野外挑战、情感反思、多元创意

六、青少年空间

1、社会参与

2、增能理论

七、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人的需要

1、健康维护

2、经济保障

3、就业休闲

4、社会参与

4、婚姻家庭

6、居家安全

7、后事安排

8、一条龙服务

老年人的问题

1、疾病与医疗的问题

2、家庭照顾问题

3、宜居环境问题

4、代际隔阂问题

5、社会隔离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最常见的4个认知情绪问题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第一,珍惜生活,活在当下。第二,找到往事的意义,建构生命的意义 第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遗憾。

第四,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宽慰,弥补遗憾。第五,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主要包括:老年伴侣的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五、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

(一)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主要介入措施:

1、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

2、提供支持性辅导

3、发展支持性服务

4、改变和调整环境

(二)临终关怀

1、控制疼痛和症状

2、协助老人及其家人解决医疗费用问题

3、丧亲后续服务

(三)丧亲问题

1、提供情感支持

2、代表老人及其家长争取合理权益

3、提供相关信息

4、做丧亲辅导

(四)自杀

1、自杀评估:直线线索、间接线索、行为线索

2、自杀干预:在做显现出自杀倾向的老人的工作时,要进行危机干预。缓解其压力;清除危险(如药物等);找人陪同老人,或联络医护人员让其住院接受进一步评估;同老人做安全约定;社会工作也可能需要做简短的缅怀往事治疗,积极应对。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老年人评估

二、缅怀往事疗法

通过回忆一生的成就,让老年人能增强自己进入老年后的自尊。6种类型为

1、整合性缅怀往事

2、工具性缅怀往事

3、传递性缅怀往事

4、叙事性缅怀往事

5、规避现实性缅怀往事

6、强迫性缅怀往事

三、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特点:

1、老年人由于身体和知觉的限制,在开办小组时要有相应的调整(轮椅及辅助器具等)

2、带领者要自始至终扮演积极角色

3、工作节奏放慢

小组类型:

1、现实辨识小组(成员为轻度或中度认知混乱的老年人,帮助确认时间、方位或者人)

2、动机激发小组(帮助老年人重新与他人建立联系,保持愉悦。参与对象无痴呆症或抑郁症,听力和语言表达相对正常)

四、老年社区照顾(重点)

社区照顾分为医疗型照顾和社会性照顾两部分。重点目标人群包括空巢、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伤残老人、失独家庭老人和其他困难老人。工作方案:

1、老年友好型城市与老年宜居社区

老年友好城市是在城市建设、规划和发展中,通过政策、管理和引导,以积极的态度,发掘老年人和城市的潜能;通过社会服务、场所和设施支持,社区、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参与,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公共社会资源和人文环境;营造全社会尊重包容老年人的氛围,促进老年人全面融入社会,让老人有更好的自主生活和社会参与机会,享有健康和尊严的老年生活。

2、长期照护

四A原则

可接近性、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可接受性

3、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的核心是“正常化”以及独立自主的自由选择,包括长期护理照料、非机构化、减少公共依赖、非正式照顾、选择与参与、需求导向的服务,以及成本效益七方面。分为“由社区照顾”和“社区内照顾”

五、老年机构照顾

第六章

妇女社会工作

妇女的需要:

1、生命保障的需要

2、妇女生殖健康的需要

3、妇女的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

4、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建立的需要

妇女的问题:

1、妇女的婚姻与家庭问题

2、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

3、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

4、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的问题

5、妇女就业问题

6、妇女的贫困化问题

7、妇女参政问题

8、失独家庭问题 妇女工作的内涵

妇女工作一方面要以社会性别视角为指导,解决妇女的特殊问题和发展问题,另一方面要推动社会性别视角的普及和纳入决策主流,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妇女具体需要和发展的工作

(一)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试与工作策略

1、婚姻和家庭关系调试: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

2、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服务,看待的角度: A单亲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是正常的家庭形式

B单亲母亲的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福利不足、社会歧视观念等导致的 C尊重单亲母亲应对问题的能力和智慧

3、针对失独家庭的服务

A社会层面:倡导保障政策不断加强和完善

B社区层面:营造尊重、关怀、帮助的氛围;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参与活动;丰富业余活动;组建支持网络

C家庭层面:心理辅导,夫妻相互支持。

4、性别视角的家庭工作原则

A尊重并接纳家庭和婚姻形式的多样性

B重新调整家庭权利,避免家庭暴力、冲突、资源分配不均

C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协调和平衡

D父亲与母亲的责任同样重要,都需训练 E社会为家庭提供必要资源和服务,减轻家庭负担。

5、家庭为本和妇女为本原则的使用策略 “家庭为本”:提升家庭自主能力。以家庭为重心,强化家庭的功能。“妇女为本”:尊重妇女作为独立的人的需要和情感,不能忽视或牺牲妇女的利益

从性别视角来看家庭,关心妇女是否受到来自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外在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否给妇女造成了压迫和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工作重点为教育其如何自我增能,尊重女性独特的个性和权利。

(二)针对伤害妇女行为的干预

1、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

妇女的暴力行为: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包括威胁、强迫、剥夺自由等,无论其发生在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

婚姻暴力的特征:受虐妇女综合症、暴力循环论、暴力正常化。

理论分析:心理学观点:个人因素。社会学理论:个人与家庭等微观系统分析

社会性别理论:是父权文化的产物

2、拐卖妇女

治理这一问题,一方面修改和完善法律的有关条文,严格依法治理,另一方面需要在政府、社会、社区、家庭以及个人层面开展综合治理。

3、针对妇女的性骚扰和性侵犯

4、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

策略:促进相关立法及法律完善;为受暴妇女提供服务;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开展综合干预行动,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三)对流动妇女和留守妇女的服务

1、针对流动妇女的服务

A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距

B视其为社区一分子,针对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

C建立支持小组,互助关系系统

2、留守妇女的问题

A倡导政策方面关注农业女性化带来的问题,提高农业技术水平B改善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供安全生活环境并减轻生活负担

(四)针对妇女的生殖健康的服务

(五)推动妇女参政

(六)改善妇女贫困状况

二、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三、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基础理论

(一)女权主义理论

1、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接受现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重点是争取“平等机会”,此理论忽略对种族、阶级、性别等制度性歧视。

2、激进女权主义:认为平等并不意味着等同,应该在差异中求平等。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最根本、最基础、最普遍的压迫形式。

3、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是相互勾结的一种压迫形式。

4、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获得话语权。

(二)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是从女性主义理论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一个分析问题的视角。它由后天社会建构而成,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权利关系。

二、性别分析方法 性别需求分析:

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此种需求是社会分工及妇女的从属地位引起的,不具有对社会性别的挑战性。满足了实用性需要但依旧延续传统的分工模式和角色。

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是指由于妇女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而产生的需求,涉及分工模式、权利等,满足这类需求可以协助妇女取得更多的平等权利,改变现存的分工模式和角色,挑战妇女的从属地位。

三、妇女增能的方法

目标:让妇女学会掌握生活空间,发展各种有力的动力,包括自我意识觉察(个人层次)、互助合作开拓资源和机会(人际层次)、摆脱或者改变受压迫的环境(环境层次)

方式:

1、工作过程透明化

2、鼓励和肯定其能力

3、全力分析

4、意识醒觉5倡导政策改变

四、性别视角的妇女工作方法

1、建立关系(信任、真诚、平等的关系)

2、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

(不能将问题个人化,降低其自尊;评估社会因素的影响;协助其反省自己处境和角色如何演变而来;关注生育健康权利;寻找其能力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认清无力感的形成)

3、挖掘自我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认清长处和优势;分析问题本身的机会和挑战;了解权利;发展更多可能的行动以供选择;协助其从生命故事本身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契机;协助连接资源,建立支持小组)

4、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建立小组工作)

5、社区层面(宣传教育的方法;参与式学习的方法;倡导;资源连接)

五、多部门合作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的需求:

1、残疾人康复权

2、残疾人教育权

3、残疾人劳动权

4、残疾人文化生活权

5、残疾人社会福利权

6、残疾人环境友好权

残疾人的问题:

1、物质层面的困难

2、精神层面的困难

3、社会交往的困难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残疾人服务发展

1、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层面的转型

从个人责任理论转向社会责任理论;从社会标签理论转向社会照顾理论。

2、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层面的转型

由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转型;由单一的个案模式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政策层面: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

(二)服务层面:残疾人康复服务

1、教育康复。

A针对残疾人群体:首先要认知残疾,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使其身心与环境达成和谐;其次提供“补偿性”功能的损害训练,学习文化、技能。达到教育康复、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的“三位一体”

B针对残疾人父母、监护人或家属:首先要心理支持,缓解压力;其次普及残疾人教育康复的相关知识,提升照顾康复技巧。最后帮助构建社区支持系统,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

C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爱心人士:加大宣传、教育、培训,提升知识和技能

2、职业康复。

A职业咨询 B职业评估 C职业培训 D就业指导

3、社区康复。

A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 B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 C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社区康复模式

指在一定地域(社区)内使残疾人全面康复的形式。(具体内容如下)

1、开展残疾的预防:

一级预防是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如进行免疫接种等

二级预防是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提供残疾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定期体检。

三级预防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残疾后产生各种障碍,并通过运动、作业、语言、心理等治疗康复功能训练方法改善功能,预防或减轻残疾。

2、开展康复评定:在社区中采取客观、准确的方法评定伤、病、残功能障碍性质

3、开展全面康复服务:根据评定结果设计实施康复治疗方案

二、社会康复模式

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使其能享受同等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的目的。

(具体内容如下)

1、协助康复医师正确地诊断,有效医治,以维持残疾人康复后的健康状况和自我照顾能力

2、要考虑残疾人康复后应有的基本医疗设施,包括医院、疗养所及福利机构等

3、家庭照顾方案的实施

4、与有关机构协调,开展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社会服务项目,促使残疾人有效利用医疗设施,并弥补医疗服务的不足

5、提供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包括合法权益维护和职业培训、特殊教育等,满足社会福利要求,帮助其重新参与社会生活。

(具体措施)

1、协助政府机构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法规

2、保障其生存的权利,在住房、实务、婚姻等方面得到公平对待

3、为其自身发展提供帮助,能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提高生活自理、就业、参与社会能力

4、消除家庭、社区和社会中的物理性障碍,获得生活起居的方便,享受社会公共设施服务

5、大力提倡和实现人道主义精神,消除歧视和偏见,激励自强自立精神,建立和谐社会环境

6、组织与正常人一起参与社会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支持其社团活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7、帮助其实现或提高经济自立能力

8、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

三、职业康复模式 流程如下

1、咨询

2、评估

3、培训

4、就业指导(具体内涵如下)A帮助了解某几类职业情形

B了解某些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C使其在学校选择若干探索性的职业科目,并在校外参与实践

D使其形成一种观念,即一切正常的工作都是重要的,社会所需要的。E帮助学习分析职业信息的方法

F帮助了解自己一般能力、特殊能力、职业兴趣等 G帮助贫困残疾人申请奖学金或其他经济补助 H帮助收集各种职业学习的资料 I帮助其适应职业生活

四、教育康复模式

第八章

矫正社会工作(重点)

服务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

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服务对象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公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一)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对于社区服刑人员来说,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尊重、平等、接纳的价值理念,以及专业伦理知识、方法、技术,为其提供了心理矫正、情绪辅导、行为治疗、家庭关系调和、人际关系协调、就业辅导、法制教育、社会适应性训练、帮困解难等各项专业服务活动,使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认知、行为、关系等方面得到矫正,有效地恢复社会功能,重新回归社会

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环境来说,社会工作开展专业矫正服务改善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营造了健康和睦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二)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是为违法犯罪人员,尤其是违法犯罪青少年而设置的,如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感化院等

(三)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四)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服务

1、促进就业

2、帮助接受教育

3、做好基本生活救助

4、落实社会保险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1、提供住宿场所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障转介服务

4、提供物质援助

五、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

1、为吸毒者提供戒毒治疗和康复服务

2、为社会大众提供预防性禁毒教育及宣传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重点)

一、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

(一)行为主义理论

(二)认知理论

(三)标签理论

(四)优势视角

(五)”社会—心理”视角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服方法

1、行为治疗法(治疗策略与技巧)

A反应性治疗技巧(即经典条件发射——巴甫洛夫的狗)

一是反制约。用新的制约反应替代原有的不理想制约反应

二是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诱导缓缓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再通过心理放松来对抗此种焦虑,以此来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三是厌恶疗法。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应用惩罚的厌恶型刺激,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如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等。B操作性治疗技巧

一是正增强。出现某种行为后给予奖励性刺激,以增强或维持理想的行为

二是负增强。出现某种行为之后拿走厌恶或不愉快的刺激,以增强或维持理想的行为 三是削减。当某种行为出现后便扣除增强物,以减弱或消除不理想行为 四是塑形。当出现相似目标的行为时给予奖励,以建立新的目标行为

五是连扣。以按部就班的反噬,把所需完成的目标分解,使其能循序渐进达到目标 六是惩罚。在出现不理想行为时给予厌恶刺激,以减弱或消除不理想行为。C综合性治疗技巧

一是由规则管理行为。首先是自我指导,其次是解决问题疗法 二是模仿。

三是敢于自表训练(果断训练)。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四是松弛训练(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放松来消除紧张。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ABC理论:

A引发事件 B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认识和评价)C事件之后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一是反映感受 二是角色扮演 三是冒险 四是识别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一是辩论 二是理性功课 三是放弃自我评价 四是自我表露

五是示范 六是替代性选择 七是去灾难化 八是想象

3、同伴教育在矫正服务中的作用

(同样犯罪和吸毒经历的人员中,发现培养思想和行为改善较好者作为“同伴辅导员”)效果:A改变自我认同,提升自信,获得价值感

B明确自身地位,获得使命感和责任感

C增强了帮助同伴的动力,提升生活意义

D增强了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

E为其他同伴树立了弃恶从善、改过自新的榜样 方法:A同伴教育辅导能力提升小组

B同伴教育主题活动

C“同伴信箱” D“火星计划” E“同伴之音” F“同伴演讲”

(二)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

1、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应注意:

A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B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C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2、社会工作行政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政策倡导

(三)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 个案管理实施运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定矫正工作计划

3、要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

4、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

第九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一)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需要:

1、治疗康复需要

2、基本生存需要

3、家庭生活需要

4、社会交往需要

5、社会尊重需要 问题:

1、生活适应困难

2、心理障碍严重

3、生活保障问题

4、家庭婚姻障碍

5、社会隔离问题

(二)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需要:

1、婚姻家庭的需要

2、健康维护的需要

3、社会参与的需要4社会尊重的需要 问题:

1、心理失衡

2、社会地位下降

3、社会隔离

4、老年慢性病增加与生活质量受损

5、老化问题

(三)复原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需要:

1、就业权益保障的需要

2、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 问题:

1、就业难

2、隐性失业

3、延迟上岗

(四)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需要:

1军队情结的需要2社会尊重的需要3健康维护的需要4多元养老的需要5社会参与的需要 问题:

1、角色失调

2、心理失衡

3、行为失范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认知情绪问题的处理

(一)相关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 社会融合理论

(二)介入重点

1、基于角色分析的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对个人身份地位的敏感、焦虑、紧张、失落与无奈是他们较普遍的心态特征,强烈的怀旧感、被冷落感是大多数军休干部的心理感受。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的视角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导致情绪不适合问题行为的有缺陷的思维模式,促进其适应角色转变。

在治疗过程中,一是情境分析,即预估问题。二是认知干预,帮助探查隐藏在情绪困扰后的“自语”,认识非理性信念所在。三是认知重建。运用认知技术帮助其质疑非理性信念和思维,进而放弃不合理信念,用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四是行为改变。引导对环境的变换做出适宜的理性反应,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积极参与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1、基于多层面分析的社会融合模式

A基于微观层面,推进军休老人与社会老人融合。加强“自我反思”、提升“自我认同”,完成“自我整合”;适应移交地方后的新生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发挥家庭、邻里、社区等支持网络优势。走出庭院,融入社区及社会。可运用小组工作方法。

B基于中观层面,推进军休社区与驻地社区融合。协助军休干部发挥政治优势,力所能及地服务社会;发挥资源连接优势,借助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引进社会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军休干部同等享受国家惠民政策及社会进步成果,提升“自我认同”。

C基于宏观层面,推进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相融合。推进军地理体制“一体化”,加快建立军地一体,上下联动,关系顺畅,责任明晰的管理体制;推进军地保障“一体化”,推动军休干部安置保障与国家社会保障接轨,实现军地社会保障“无缝衔接”。

二、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

(一)相关理论

1、人生回顾 促进其解决过去的矛盾与冲突,从而接纳自己,接纳当下,重建生活的期望。

2、临终关怀 提供积极全面的照料,以控制疼痛,缓解生理症状以及解除心理社会与灵性层面的痛苦,尽可能的使服务对象能够尊严、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最后旅途。

(二)介入重点

1、精神问题的解决:关于生命意义(1)人生回顾介入具体步骤:

A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B回顾人生经历 C制作人生回顾手册(2)在人生回顾的过程中,要善于“积极倾听”

2、难以承受的告别: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

(1)针对服务对象的临终关怀,提供一对一服务:A全程陪同走过最后一程,通过心理疏导、情感支持、协助其处理不良情绪,增强自我责任感,掌控感。B探寻生命的价值

C开展“死亡教育” D加强各层面协调沟通E处理未完成的实务与愿望F协助做好后事处理(2)针对朋辈群体的哀伤辅导,开展小组工作。临终前,成立小组,建立相互支持网络。临终后,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法,解决其哀伤压力的潜在影响。

三、危机干预方法

(一)相关理论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危机干预和任务中心模式

(二)介入重点

1、危机干预模式的7个阶段:

A开展评估B建立关系C聚焦问题D稳定情绪E制定方案F实施计划G后续跟进

2、任务中心模式的5个阶段:

A准备或进入B探索问题C确定目标和实践限制D规划和制定任务E结束任务,评估

四、支持网络构建

(一)相关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再适应理论:在复原退休军人安置社会工作中,服务对象普遍勉励“重新适应事业的考验 社会支持理论: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大,就越能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二)介入重点

复原军人从部队到地方会面临职业、生活的转变与适应,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层面,经历告别军旅生涯、选择新职业、从业准备直至稳定就业四个阶段。介入重点是编织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和国家支持等多位一体的支持网络格局。

1、正式网络的构建 A部门联动 B政策倡导 C资源连接

2、非正式网络的构建 A开展小组辅导 B开展个案辅导

五、社会工作督导

(一)相关社会工作理论

1、增强权能理论:挖掘激发潜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压力。焦点在于消除无力感。

2、社会工作督导:通过对受督导者的指导、督导、使其能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工作,从而提升服务输送有效性,尽最大可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佳服务。兼有行政、教育、支持3功能

(二)介入重点:增强权能视野下的督导过程(步骤)

1、辨识无力感(无力感、无助感、疏离感和自我失控感)

A辨识受督导者内心感受的无力状态:由于个人特质导致的,如性别、年龄、身心障碍等;由于挫折经历导致的无力状态。

B辨识督导关系中的无力感状态:由于督导者正式权力导致的无力感状态,受督导者可能因为在实务领域币督导者更具有经验而感受到权利被剥夺;由于督导者非正式权利导致的无力感状态。对督导者过分依赖,导致对自身能力的否定。

2、增强权能

A提高权利意识。双方澄清角色期待,消除督导关系中的不平等状态。

B增强能力感。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可采用的技巧有:富于同情心的倾听,协助宣泄负面情绪;肯定受督导者能力与付出,协助发现工作成效,提升价值感;将问题归因外在化,减低失能感。

C发展能力。四方面态度和能力入手:改变和主动参与的态度;批判性分析环境系统中权利与压迫的能力;分析问题、制定行动策略的能力;开展改变行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协助成立受督导者支持小组。

3、效果评估 包括过程取向 结果取向。

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对象的主要需求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社交需求

4、尊重需求

5、自我实现需求

社会救助的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

2、特困人员供养

3、受灾人员救助

4、医疗救助

5、就与救助

6、住房救助

7就业救助

8、临时救助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

1、服务对象识别

2、帮助申请帮助

3、提供心理支持

4、调节家庭关系

5、开展能力建设

6、促进社会融入

二、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

1、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2、提供日常生活照料

3、提供疾病治疗

4、办理丧葬事宜

三、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协助申请救助

2、改善救治环境

3、协调医疗资源

4、强化社会支持

四、住房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协助申请住房救助

2、宣传讲解政策

五、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提供教育机会

2、提供教育补助

3、心理能力建设

六、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转变就业观念

2、自我认知调整

3、职业技能培训

4、连接就业资源

七、临时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危机干预

2、外展服务

3、机构救助

八、受灾人员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协助安置受灾人员

2、及时开展危机干预

3、修复社会支持系统

4、社区重建与发展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一)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

1、基本定义

社会支持网络,是指由个人之间的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通过这些接触(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身份,并获得情绪、物质、服务、信息等支持。包括正式(社会正式组织、专业机构或人员给予的支持)和非正式(亲友、邻里、同事等人际互助网络)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工作者通过干预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能力不足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

它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系统分析问题的视角,把服务对象置于个人、家庭、组织、社会的关系网络之中,以社会支持和资源获取为重点帮助其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

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指个人或家庭能够从中获得各种资源的社会关系。社会支持指的是由社区、社会网络、亲密伴侣提供的表达性支持(分享感受、宣泄情感、肯定自我或价值尊严等,表现为心理、情绪、自尊、情感的支持和认可)或工具性支持(通过人际关系达到某种目标,如找工作、借钱等)。

2、基本假设

A人类的生存需要与他人合作,并依赖他人从而获得帮助 B人的一生都会遭遇一些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事件发生 C人在遭遇一些事件时,需要自身资源以及外部资源的支持 D当人们处于压力之下时,社会支持网络能缓解负面的能力 E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越好地应对外部的挑战、F社会中的困难群体需要强化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社会支持功能

3、个人与支持者的关系类型

工作伙伴、生活协助、关系连接、心灵抚慰

(二)如何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1、丰富社会支持网络的成员(如社区内部和外部成员等)

2、整合社会支持网络的资源(正式与非正式)

3、发挥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物质援助、情感慰藉、心理疏导、关系支持)

(三)社会支持网络应用的策略

1、政府层面:参与政策倡导

2、社会层面:发挥组织影响

3、社区层面:提供专业服务

4、个人层面:强化网络效益(四方面评估:网络的规模、基础、质量、强度)

二、个案管理及其应用策略

第十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重点)

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1、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1、家庭支持是家庭成员社会生活的基础

2、家庭中心视角是把握家庭成员需求的关键

3、家庭危机是促使家庭成员改变的重要契机

4、生态视角是理解家庭内外部环境的重要依据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重要理论和概念

(一)家庭系统理论(基本观点)

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整个家庭不良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即是机会,也是挑战

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改变不良沟通交流方式,从相互责备的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就能有效解决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

家庭系统理论概念的6个核心要素:

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之间的平衡,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找到新的平衡点

3、家庭系统中任何一名成员的改变都影响其他家庭成员。

4、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循环影响的原则。

5、每个家庭系统不仅包含很多次系统(夫妻、亲子),还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邻里、社区)

6、家庭系统依据已建立的规则运行,它的改变不仅是沟通方式的改变,还是运行规则的调整。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组成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 家庭调整阶段、中年夫妇家庭阶段、老年人家庭阶段

每个阶段的过渡时期都可能产生“问题”

(三)家庭抗逆力

基本假设:任何家庭在“问题”面前都有应对困难的能力,并通过克服逆境中的困难可以寻求到新的发展机会。它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家庭面临的挑战。所谓健康家庭,是指在“问题”面前拥有应对的能力。家庭抗逆力要求提升家庭应对“问题”的能力,把影响家庭发展的因素分为不利的危机因素和有利的保护因素,并通过加强保护因素和减少危机因素这两个途径提升家庭应对逆境的能力。

三种关联的方式:

1、平行式。两种因素互不影响,针对这类型“问题”,则要采用两者并重的介入方式。

2、抵消式。两者此消彼长,则需要将两者因素综合起来一起运用。

3、综合式。综合平行式和抵消式的方式。

(四)生态系统理论

微观系统:个人直接进行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的系统。如家庭、或学校。中观系统: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外部系统:对个人有影响但个人并不直接参与的系统。例如社区。宏观系统: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改善亲子关系的家庭服务

1、家庭行为学习

2、家庭照顾技巧训练

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二)改善夫妻关系的家庭服务

1、婚姻辅导(改善沟通方式)

2、家庭暴力的干预

三、我国现阶段家庭式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

(一)家庭的救助和帮扶

(二)改善家庭亲子关系的服务

1、家庭生活教育

2、与家庭有关的主题活动

3、家长学校

(三)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1、婚姻调解

2、婚姻学校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实施步骤:

(一)接触阶段:与家庭约定初次会谈时间和安排、并为初次家庭会谈做准备及安排

(二)开始阶段:1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2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

3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三)介入阶段:1明确自己的专业角色2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影响受助家庭成员

3协助家庭成员解决家庭面临的问题

各类角色:支持者、教育者、咨询者、使能者、资源连接者。

(三)结束阶段:

1、与受助家庭协商服务结束事宜

2、总结巩固服务活动的成果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

(一)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家庭结构图、家庭生态图

(二)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观察、聚焦、例子使用、再标签、问题外化

第十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

1、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2、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

3、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人生积极成长

5、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合力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满足所有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目标在于培养学生5个核心能力

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情绪表达和控制力、理性行动能力,分辨是非能力

(一)促进学生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能力

1、注重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协助其投入到学校生活中

2、注重提升学生对自我性格的认识,并探讨性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引导学生分辨益友和损友,学习拒绝诱惑的方法

4、注重巩固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建立和谐家庭关系

5、协助了解何为健康的异性朋友关系,以正确心态与异性朋友交往

(二)增强学生明确自我身份和有效处理冲突的社交能力

1、促进建立公民意识,增强与祖国的亲密感、增加国家归属感

2、增强“乡土情怀”和主人翁意识。

3、通过对居住在家乡的外地人的了解,明白不应歧视外来人士,建立和谐社会

4、协助建立贡献家乡的愿景

5、引导思考如何贡献祖国和家乡

6、一起分析子女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

(三)满足学生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的需要

技巧有:辨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运动不同词语和方法表达情绪;对他人的情绪经验有同理心和同情心;了解内在情绪与外在表达的必然差异;正确处理负面情绪;了解情绪交流是建立人际的一部分;加强个人对情绪的自我效能感。

(四)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五)促进学生提升采取行动的能力

(六)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七)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需要

(八)促进学生培养亲社会规范的能力

二、满足部分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一)学业困境学生 四方面原因

1、学生自身。生理缺陷、心理障碍;学习心理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低,方法及习惯不佳;基础差或偏科

2、学校因素。教师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态度;学生之间恶性竞争氛围

3、家庭因素。学习环境、管教方式。

4、社区因素。社区环境和社交关系网络。

服务内容:

1、一般原因引起的学业困境问题,以学业进步为中心任务,用个案方法

2、学习障碍有共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无学习兴趣等,组成小组,分享经验,相互促进

3、对个别学习障碍学生,采用个别化教学的方式,降低学业要求、补课等形式

4、家庭问题引起的,联系家庭,与家人合作,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二)人际关系困境的学生

1、通过多次咨询、辅导,了解原因,共同制定解决方法

2、进行自我肯定训练,使其开放自我,学会良好的沟通和表达意见的方法

3、教导学生良好人际互动方法,并用人性化的行为规范准则,理性民主的态度来指导学生

4、同老师、家长、同学多方联系,共同解决问题。

(三)家庭生活困难学生

1、情感支持

2、发展支持系统

3、挖掘社会资源

4、开发学生潜能

(四)心理状况困境学生

1、沟通交流,缓解压力,舒缓情绪,帮助恢复正常学校生活

2、对于有相对问题的学生,组织,相互沟通,交流心事,达到彼此促进的效果。

3、通过学校宣传,使同学理解心理状况问题不等于精神病,要给予理解及帮助

4、与学校和老师合作,区别对待他们,使其压力减少到最小。

(五)特殊行为群体学生(暴力倾向、网络成瘾或违纪学生)

1、利用个案辅导

2、兴趣小组、交流小组、互助成长小组

3、通过家访了解管教方式、亲子关系及家庭状况,宣传教育,使家长改变理念和提高技巧

4、协调当地公安、校外教育机构,取缔不良场所,优化社区文化。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

(一)学校内部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优点:不易受到排斥,较易在校内建立关系网络

缺点:当学生与学校产生冲突时,难以维护学生的利益。

(二)机构派驻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优点:节省聘用的人事经费。容易维护学生权益,处理问题较为超然。

缺点:作为外来者,不熟悉校内文化,容易与校方产生隔阂。服务成效不易估量。

二、抗逆力理论和方法

优势视角的基本信念包括:第一,赋权。强调服务对象和委托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强调服务对象的能力和优势。第二,成员资格。服务对象同社工一样,都有自尊、尊严和责任。第三,抗逆力。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的能力。第四,对话与合作。在对话中确认别人的重要并开始弥合个人、他人和制度之间的裂缝。

抗逆力的基本思想是个人或者家庭虽然面临比正常情况严重的问题和危险,但能够很好地适应所面临的危机状态;它侧重于对服务对象的“保护性因素”的挖掘。

抗逆力是个人处在危机或压力情境时,能发展出健康的应对策略;抗逆力是一种适应能力。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正向的、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

构成要素:

外部支持因素:包括拥有正向的联结关系、坚定清晰的规范、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

内在优势因素:包括完美的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

效能因素:包括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制定等。基本步骤:

(危机缓冲系统,缓解环境中的危机因素)

1、增加亲社会联结(1建立同学联结;2亲子联结3师生联结)

2、建立清楚一致的界限(规范)

3、教授生活技能

(抗逆力建构系统,建立环境中的抗逆力)

4、提供关怀与支持

5、建立和表达高期望

6、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培养抗逆力的策略

1、引导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有哪些不利因素

2、引导学生正确判断那些是急需解决的不利因素

三、个案管理方法

过程:

1、识别服务对象

2、对服务对象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评估需要

3、评估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4、完成资源、社会支持网络和服务对象的三者对接

5、监管服务的传输

6、评估

角色:服务经纪人、使能者

四、小组工作方法

基本程序:

1、选题

2、招募

3、甄选

4、实施

5、评估

6、跟踪

评估:客观成效评估、主观成效评估、过程评估、中期评估、质性评估

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

2、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

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1,人力资源2,政府资源支持3,辖区单位合作)

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

1、以社区为单位

2、重点解决社区居民所面临的集体性问题

3、采用宏观结构的视角分析和介入问题

4、强调社区参与,关注人的发展

5、重视社区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社区公共服务

1、社区就业服务

A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

B宣传和执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C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

2、社区福利服务

(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青少年、贫困者)

3、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A社区疾病预防与康复工作 B社区精神健康工作 C社区环境卫生治理

4、社区教育

A社区教育的基本目标分:

补偿式教育(非文凭的学历课程)控制式教育(公德秩序)发展式教育(公民意识提升)B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分:家庭生活教育 公民教育 成人教育 健康教育

5、社区治安

A宣传教育工作。法律政策宣传;社会治安防范知识宣传

B协助公安开展工作。群防群治工作;保护案发现场,提供破案线索;监外监督、管教 C加强外来人口服务于管理

D向政府及公安反映社区治安动态

6、流动人口服务

A城市融入相关服务B流动人口劳动就业服务C流动儿童服务D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

(二)社区志愿者服务

1、策划社区志愿者服务项目,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

2、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扶持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

3、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4、做好志愿者管理,推动志愿者服务事业持续发展

二、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农村社区建设

1、开展农村社区服务试点

2、提升农民素质能力

3、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

4、培训外出务工人员,推动就业和创业

(二)农村扶贫开发

(三)农村特殊群体社会服务

1、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服务

A留守儿童成长服务。营养改善;开展学业辅导;心理咨询;人际交往技巧训练;生活技能训练;青春期健康教育;安全教育。

B留守儿童家庭服务。为监护人、照顾人提供培训,增强监护照顾能力;为家长提供培训,促进沟通,改善亲子关系。

C青少年犯罪预防及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治服务。及时发现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提供矫治服务,建立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D留守儿童社区托管服务。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农村留守老人服务

A机构养老服务 B居家养老服务C社区养老服务D老人合法权益保障服务E老人文娱活动

3、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服务

A协助开展保健服务B心理健康服务C技能训练和创业支持服务D文化娱乐活动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过程:

一、社区分析 社区的类型、基本情况、问题、需求等分析

二、政策分析

三、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策划

四、社区服务(活动)方案执行

五、社区服务(活动)方案评估 主要方法:

一、资源连接

指可以被社区运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文化和组织等资源。连接方式:资源整合。包括各组织间的协调、合作过程。

资源共享。相邻社区都有资源,但种类不同,双方共同合作,互相资源。

资源流通。根据不同特征的资源,弹性使用,以保证资源被有效协调和使用。

二、推动居民参与

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参与价值。三种态度:不关心;自责;无用感。

参与意愿。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影响。

参与能力。时间和金钱;知识与技巧;制度上的因素。推动居民参与的策略:

1、促进社区居民参与价值的肯定。具体方法有社区研讨会、座谈会、居民大会、社区展览会、教育讲座、记者招待会和公布社区调查结果等。

2、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家人与亲友的正面影响;工作的目标方向与居民利益挂钩。

3、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A参与知识和技巧的培训B妥善处理时间与资源的缺乏问题。

4、政策方面因素的,首先要建立自主的基层组织,其次可以借用媒体等社会舆论压力,要求有关部门做出改变。

三、居民能力建设

1、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行为和技巧能力的培养

3、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升。需要从感受、兴趣、态度取向和价值观四个方面下功夫,改变他们对参与、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引起居民的共鸣,并巩固“服务社区”的精神。

要不断宣传公民意识和价值,灵活运用组织过程,引起讨论,来巩固正面的价值观;另外,要建立“典型”和“规范”。

四、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1个人网络(家庭朋友等)2志愿者网络3互助网络4邻里协助网络5正式机构(政策倡导)

第三篇: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笔记(十)

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考点1: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1、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对象的复杂性体现在贫困对象致困原因的多重性和困境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提供的救助类型也相应不一样。

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是持续的。在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要向对象提供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心理辅导、精神慰藉、行为矫正等援助,从而提升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

3、工作方法的融合性

由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对象问题产生原因的复杂性,所以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强调融合运用。

4、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社会救助的体系比较复杂,相关的各类政策非常多。在救助过程中,要熟悉各类政策,并在政策的范围和许可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规范服务。

考点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涉及以反贫困为主的基本生活救助、各类专项救助、灾害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

1、以反贫困为主的基本生活救助

基本生活救助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主要是“五保”供养为主的救助形式。

(1)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2)社区层面社会救助的内容: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一是提供物质帮助;二是提供就业机会。②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一是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二是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三是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

2、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教育救助:促进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分层分类给予救助,通过“奖、贷、助、补、减”等措施直接支持在校学生;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

(2)医疗救助:寻找与社会救助的结合点;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

(3)住房救助:帮助申请住房救助;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3、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灾害紧急救援:紧急救援,转移群众,保护生命,减少财产损失;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灾民衣、食、水、住、医等基本生活问题;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2)灾后社区重建:协调社区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4、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救助政策的修订。(2)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3)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②机构救助: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

(4)流浪儿童。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②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一是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二是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三是安置与跟踪服务。

考点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方法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符合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标准;二是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的选择性使用。

1、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

(1)针对困难居民的个案工作。在运用个案工作方法服务于困难居民时,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全面接触困难居民,深入了解其问题和需求。②确定需要,研究提供服务的方式。③考虑工作方法,制订工作方案。④及时评估工作过程和效果。⑤总结并结束工作。

(2)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功能:一是改善生活环境,借助团体的动力和过程,帮助贫困者改善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提高自身认识,通过教育、娱乐和经验分享,提高贫困者对自身状况的认识;三是增强适应能力,通过学习和不同经验的分享,丰富和扩大经验和见识,学习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发展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的小组类型和不同的工作计划、活动内容,协助小组成员了解自身的问题,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3)社区工作。在社区开展反贫困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救助和发展的目标;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②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模式: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区照顾等。在进行社区层面的救助时,一般采用多种模式综合运用的方法。③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会网络;促进能力建设。

2、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者开展专项社会救助中的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时,要根据各个专项救助的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工作方法。下面以教育救助为例,探讨如何选择专业的工作方法。

(1)开展工作前,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2)根据“奖、贷、助、补、减”等救助政策,开启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生进行救助。

(3)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4)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

3、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1)灾害预防。(2)灾害救助。(3)灾后重建。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工作方法

(1)外展服务。外展社会工作是一套有系统的服务模式,它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出现多和活动频繁的地方,与他们保持紧密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工作。针对流浪儿童的外展服务更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机构服务。思想转化;行为矫治;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贫困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中比较多地会运用个案和小组工作方法,而灾后救助领域则可能更多地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

第四篇: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笔记(九)

第九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考点1: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一)服务对象的需要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5个方面:治疗康复需要;基本生存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社会尊重需要。

1、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4个方面:健康维护的需要;婚姻家庭的需要;社会参与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

2、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2个方面: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

3、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5个方面:军队情结;社会尊重;健康维护;居家养老;社会参与。

(二)服务对象的问题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

(1)生活适应困难,缺乏病理常识和自理、护理知识。(2)心理障碍严重,难以接受伤病残导致的障碍。(3)生活保障问题。

(4)家庭婚姻障碍,生儿育女困惑。

(5)社会隔离,缺乏社交网络,身心非常孤单。

2、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1)老化问题。

(2)老年慢性病增加与生活质量受损。(3)心理失衡。(4)社会地位下降。(5)社会隔离。

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1)就业难。(2)隐性失业。(3)延迟上岗。

4、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

(1)角色失调。(2)地位下移。(3)心理失衡。考点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特点

(一)什么是优抚安置工作

1、优待。优待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对优抚对象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的优厚待遇。

2、抚恤。一般是指国家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死亡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

3、安置。仅指对退役军人、军休干部及其随军家属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的安置。

(二)什么是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是军队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优抚安置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以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协助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问题,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使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

按照不同的服务载体分类,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优抚医院社会工作、光荣院社会工作、烈士褒扬社会工作、军供社会工作、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和军休社会工作。

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

(1)政治性。(2)政策性。(3)协调性。(4)特殊性。(5)矛盾性。

考点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1、4个总体内容

(1)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家庭的问题。(2)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3)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4)出院跟进服务。2、3个特例内容

(1)复员军人慢性病医院社会工作。(2)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社会工作。(3)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社会工作。

(二)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1、做好服务对象人住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2、协助服务对象适应光荣院的新生活。

3、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案心理辅导。

4、通过策划、组织一些简单易学的活动,增进服务对象群体之间的交流。

5、协助服务对象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6、鼓励服务对象参与力所能及的院舍活动。

7、引导服务对象正确看待死亡。

8、利用社区或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服务。

9、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10、促进光荣院专业服务的发展和专业质量的提高。

11、影响社会及环境的决策。

(三)烈士褒扬社会工作的内容

1、引导讲解员,引导参观群众,加强阵地宣传,开展群体性的心理辅导。

2、策划有针对性的宣传纪念活动。

3、协助烈士遗物史料的收集。

4、协调烈属与陵园的纠纷。

5、协助做好前来扫墓的烈属及亲朋的精神抚慰工作。

6、协助完善解说词,针对不同人群凸显宣传教育重点。

7、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8、推动相关政策完善,协助做好宣传解释。

(四)军供社会工作的内容

1、及时发现过往部队中存在的生理、心理问题,配合部队做好预防、解决和转介。

2、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完成好军供保障任务。

3、协调组建工作人员的支援网络,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沟通技巧,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压力释放、情绪疏导和问题解决。

4、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军供站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

(五)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

1、协助服务对象适应新工作和新生活,顺利度过军地转化的过渡期。

2、协助服务对象充分利用和发掘自身和外部的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3、加强协调沟通,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安置格局形成。

4、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倾听心声、舒缓情绪、提供慰藉。

5、协助搭建信息咨询平台。

6、积极推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

(六)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

1、协助军休干部实现角色转换,做好心理关怀和精神服务。

2、协助军休干部适应军休服务管理机构里的新生活。

3、协助军休干部认识老龄化的过程,适应晚年生活。

4、协助军休干部发挥自身政治、经验、智力优势,力所能及地服务社会。

5、协助整合社会资源。

6、协助依法维护军休干部的合法权益。

7、协助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8、协助做好工作人员的情绪疏导和压力释放工作。

9、培训工作人员,促进专业服务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10、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考点4: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各领域需掌握的共性方法

1、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敏感、焦虑、紧张、失落与无奈。

2、精神问题的解决方法——寻求当下生命的意义。

3、危机干预方法——最小的努力产生最大的效果。

4、对工作人员压力问题的处理方法——建立支持性小组。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不同领域需掌握的个性方法

1、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的介入重点

(1)直接面对死亡和濒临死亡的现实,了解临终服务对象的需要和心理反应。

(2)了解、满足并体恤服务对象对归属与爱的需要。(3)失禁问题的处理。

(4)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问题的预防。(5)疏于照顾问题。(6)建立专门小组。

2、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1)压力预防与减压。(2)构建支持网络。

3、军休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1)接收安置。(2)服务管理。

第五篇:标题总结_出版专业实务中级

出版专业实务 中级笔记 第一章 出版物选题策划

第一章 出版物选题策划

第一节

选题策划概述

一、选题策划的概念

1.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

2.作

用:把握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3.类

型:按规格分为系列性、成套性、单项性选题;按重要性可分为重点和一般选题; 按制订时机分计划内、计划外选题。

二、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

(一)基础准备: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和选择利用;

(二)选题设计:1.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2.构思出版物的总体结构(尽可能详尽、周密)构思阶段应注意:1)内容所涉领域有哪些新发展,其前沿和制高点在哪里;

2)社会生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它与选题有多大契合度; 3)社会的文化需要是什么,与选题特色关联,未来竞争力如何。

(三)选题论证:其目的,是凭集体智慧,对编辑提出的选题从主旨、内容、形式、市场前景可行性、主客观条件等多方面作全方位论证,以决定选题成立与否或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

(四)选题优化:根据论证意见、在组稿等过程中实际情况,对原有选题部队修改和完善。

第二节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为出版物的生产在信息资源方面做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一、信息内容与采集方法:

(一)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

1.社会发展信息:影响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信息,包括国际形势、国经发展、方针政策、教育等。

2.科学文化信息:与出版物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潮及各门类学科发展变化的信息。3.出版市场信息:

1)出版动态信息:各种学科类型出版物出版信息、市场需求、价格、出版业统计资料等; 2)竞争对手信息:与本出版单位存在市场竞争关系的其他出版单位相关信息,包括对手出版规模、品种构成、出版特色、经济实力、出版策略、竞争战略等。

4.作者信息:反映作者基本情况的资料,含有关学科作者群分布状况及个人专长/学识等了解分析。

5.读者信息:对出版物反映和对为了出版物需求。评价、希望、对单位认知度和认可度。

(二)信息采集的方法:

1.出版物交易场所调研(最主要);2.文献检索;3.观众大众传媒;4.人际交往;5.专业市场调查。

二、信息采集的要求:1.真实性;2.针对性;3.综合性;4.预见性(获取新,淘汰旧,考虑趋势)。

三、信息处理的步骤:1.筛选;2.加工;3.存储;4.使用。目的:by筛加,便于传递、存储和使用。

第三节 图书选题策划的内容

一、图书内容与形式的设计

(一)图书内容设计:对相应精神文化作品概貌的设计。图书主题和体裁,提供什么,怎么提供。

1.主题设计:选择确定该未来图书中需要为哪些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对图书定性、定量。2.体裁设计:根据读者接受程度,确定提供知识信息的具体方式。

(二)图书形式设计

1.书名设计:体现图书主题,揭示作品体裁,讲究修辞,达到逻辑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或用暂名。

2.篇幅设计:考虑图书主题和体裁,生产成本和目标读者群体的购买力等因素。(篇幅影响成本)

3.开本、装订样式和版面形式的设计:对图书成品物质形态的设计,考虑性质篇幅用途读者对象等。

二、市场预测:1.读者需求情况;2.同类出版物情况;3.选题特色。

三、实施方案的设计

(一)作者的落实:考虑其思想水平、学术能力、行文风格等。拟出具体和备选作者。

(二)时间安排:稿件落实/交稿/审稿/退修/编辑加工/审定发稿/校样处理/印刷/装订/出书时间等。

(三)成本与定价预测:对生产成本预测-本量利分析-考虑影响因素(读者购买力)-拟定价格

(四)宣传计划:备用宣传方式、媒体、不同阶段重点以及时段、场所安排,大的要有费用估算。

(五)营销策略:从图书内/形、目标读者及其需求、作者声望和写作特色、产品销售契机等考虑。

四、选题报告的撰写

(一)形成:策划选题的编辑起草-提交编辑室主任(退修)-集体论证—以编辑室名义提交领导

(二)内容:含1.选题名称,2.提出选题的原因、依据及目的,3.选题价值,4.选题形成过程,5.选题内容及形式设想,6.读者对象,7.拟请的作者,8.与同类出版物的比较,9.时间安排,10.收益预测,11.市场营销建议,12.其他方面情况。

第四节 选题的论证与优化

一、选题的论证:by对选题策划质量的评估来确定其是否可以组织实施的一项工作。(保证质量)

(一)方式

1.一级论证:直接by全社选题论证会分析选题的价值/可行性/社会经济效益,筛选选题,形成计划;

2.分级论证:先组织编辑室论证,初步筛选,形成部门选题计划,再提交全社论证会讨论。

(二)内容:1.精神文化价值判断:a引导性,b独创性;2.市场适应性判断:a针对性,b前瞻性;

3.效益判断:最大追求式达到社效与经效的最佳结合;4.可行性判断。

二、选题的优化():1.使选题的清晰度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 2.by市场变化,适时修改、补充、调整;3.还要不断努力提高选题的智慧含量。

第五节 选题计划

选题计划是by一定的编辑思想而形成的选题的有机组合,由出版单位根据方针/本单位专业分工范围及出版资源条件,综合分析读者需要和市场情况,对设计采用的选题进行梳理和筛选后编制而成。

一、内容与类型:

内容分:1.总则:说明出版方针、目标、规模重点,对列入选题作分类统计

2.列题:用表格将类别/选题名称/内容简介/拟约或已约作者姓名及单位/主要读者/交稿日等分别列出

类型分:按范围:分综合性和专项性;按时间:长期/;按主体:国家有关部门、数家、一家。

二、结构:

(一)种类:选题的知识、层次、功能、读者、效益结构(5个)

(二)优化:使各类选题在计划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三、特点:1.整体性,2.指导性,3.稳定性,4.灵活性

四、制订与调整:1.由社长或总编辑会同相关部门提出总体构思(指导思想/整体目标/规模品种等)

2.经反复分析论证后,确定的选题即可整理、汇总,形成选题计划,然后报送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节 组

稿

一、方式:1.个别约稿,2.社会征稿,3.群体集稿

二、步骤:

(一)准备1.深入研究选题,2.制订组稿方案,3.物色合适作者;

(二)联系作者;

(三)审读编撰大纲和样稿

(四)确定约稿关系

三、落实:1.当好作者参谋,2.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章 图书编辑

第一节

审稿与签订出版合同

审稿:广义的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选择并通过加工整理使决定采用的稿件达到出版水平的编辑活动,包括审读、审改和审定等;

狭义:编辑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

作用:通过把关,决定取舍,提高质量,让有益社会的图书面世,防止低劣作品出版,对社会、读者、作者负责,这是石狮选题具体步骤和进行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出版工作者担负的最重要的职责,还可发现创作人才,扩大作者队伍。

一、审稿制度(2种:1.国家形象出版性质管理的,2.出版单位内部实行的三审制)

(一)三审制的基本要求: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举办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种,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二)三审制的程序

初审-复审-终审。由下到上循序递进,前对后负责并以本审计的意见为后一审级的审稿提供基础,后对前制约并以本审计的意见对前一审级的审稿结果做出评判/补充。如不能解决应增加审次/人数。

(三)三审制的作用

特点:1.就程序言:从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的三审制,从下级到上级的递进,兼具服从和制约

2.就目标言:每一审级的工作重点不同,具备后督察前和不同审级相互补充的特点。作用:以分级社度制度力求保证对于稿件判断、评价的客观性,最大限度避免由于某级审稿者知识不足和责任心不强和工作疏漏而导致的偏差、失误。

(四)三审制各审级的任务

1.初审:1)在通读全稿的基础上,对稿件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稿件具体内容、体例、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2)对稿件优缺点进行分析,对稿件质量作出评价,对非组稿应对其社效经效进行预估3)以审稿意见形式表明可否采用,是否需退修、外审等;4)报送复审、终审。

(若退修还要提出退修方案)初审者只有对全部稿件进行认真审读,才能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

2.复审:1)通读;2)对初审者意见进行审核判断,表明自己认同、反对或补充、或存疑态度;3)弥补初审者提出的问题,对不合要求的初审可要求其返工,对退修意见表明态度。

3.终审:1)审查稿件政治导向,是否违法/有悖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道德,是否具有学术、文化艺术价值,是否可产生社效经效;2)从本单位出发综合考虑,避免重复出版、毫无特色。

二、外审(本单位无法解决时,将稿件送出本单位以外的专家或有关部门审读)

目的是准确评价,避免错误,以提高图书质量。外审意见只供本社决策者参考,不能作为最终决定。

外审者必须是专业人员。重点解决无法判断的问题。

过程:编辑提出送审报告,经编辑室主任签发提交总编辑室审批。

报告内容包括:原稿和作者基本情况、编辑对原稿看法,需请外审者解决的问题,进行外审的原因、要求,拟请人选、外审费用标准等。

三、稿件质量评价

(一)对内容质量的评价

1.政治性:稿件中的政治立场、观点倾向包括涉及政党、国家、高级领导人、外交、民宗等问题;

a基本要求:以马毛邓为指导,以科发为统领。。b不违反党和国家各项具体方针政策; c不含有《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如危害国家等内容的;d不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2.思想性:稿件中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有时与政治性相联系。基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科学性:稿件反映客观失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警惕伪科学。4.知识性: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容量与价值。基要:合乎科学。

5.创造性:稿件在内容形式上的创新特点,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艺术创新等。6.稳定性: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长时效。(图书)

7.艺术性:稿件对读者产生审美感染力的程度。构思具有创意,语言文字或艺术手法技巧臻于完美。

(二)对稿件形式质量的评价

1.结构框架:稿件内容层次安排形式。合理的框架有助于突出主题,方便读者把握。结构框架合理表现为:

1)各部分遵循一定的逻辑,体现系统结构,概述分述关系明确,有明显的层次安排; 2)不矛盾、不重复,详略有别,又互相呼应。2.行文格式统一:

1)各级标题采用互有区别的格式标志,同级同标;2)各种注释标志应该一致;

3)图片、公式等标注形式一致并符合规范;4)辞书要求凡相同性质的条目都应该具有统一的模式。

3.表述形式:稿件中对语言文字(符合规范)以及量和单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用状况。1)语言角度:a语言角度:语句规范无残缺,表述准确,符合语体;b文字角度:无错别字,对异体繁体字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异形词用推荐词形,对数字用法应符合国家标准。2)量和单位:不用市制/英制单位,某些公制单位已更换不宜再用,名称/中文符号和目标读者适应。

四、审稿结论和稿件处理

(一)审稿的三种结论1.接受出版,2.退修(作出结论并提出修改意见),3.退稿。

(二)作出审稿结论的方式

1.作者及稿件的基本情况:作者简介、稿件来源、交稿时间,稿件篇幅、审读基本过程; 2.稿件主要内容:主题/内容概要/形式特点;3.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

4.审读时的疑点/难点;5.对拟退修的稿件,还应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三)通知作者

1.对接受出版的,告诉作者,征询对合同要款的意见;2.对退修的,退还原稿,附上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分全局的(观点、见解、重要史料结构体例表现形式等)和局部的(个别提法、出入等)3.退稿。稿件退还,原始载体退还,约稿的要妥善处理好相应事宜。

五、签订出版合同 1.内容包括:

1)双方名称、住所、联系方式,签约日期,作品名称;2)作者享有著作权保证;

3)出版权是否专有、改权利所设计的文种、期限、出版发行地域;4)作者审读校样的责任; 5)出版者向作者支付报酬的方式、数量和期限;6)出版权可否转授和转授后的利益分配; 7)作者是否授予电子版本出版权、网络传播权、翻译权修改权等权利;8)图书重印再版报酬;

9)赠送办法和作者优惠构书条件;10)违约责任;11)纠纷解决方式约定(仲裁机关);12)其他.2.如何签订:

1)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后起草;2)双方认可;3)出版法定代表人签署; 4)签订。也可以先签一个意向性约稿谢谢,审稿被接受后再签正式出版合同。

第二节 编辑加工整理与审定发稿

编辑加工整理:对已决定采用的稿件再次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

一、原则1.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2.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3.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

二、内容:1.消灭差错,2.润饰提高,3.规范统一,4.其他:1)核对引文,2)查对资料,3)校订译文,4)推敲标题,5)撰写规范辅文

三、审定发稿

(一)稿件送审:

1.责编应将加工完的稿件逐级报送,填加工记录单,表明是否达到出版要求,签名; 2.复审者审阅编加整理是否达到消灭差错等要求,如达到,可提交终审,否则帮助责编修正,签名;

3.终审者对稿件最后审阅,着重于政治把关,表明是否发稿,作出决断,签名。

(二)稿件整理:1.复查稿件,2.清稿誊抄,3.检点稿件,4编排次序。

(三)稿件发出:责编办理手续、填写相应格式文件(装帧设计单、发稿单CIP,征订单),并将之与审稿意见、编辑加工整理记录一起发出。

第三节 审定发稿后的编辑工作

一、校样处理:

(一)审读校样,(二)处理作者的修改和校对人员的质疑,(三)检查付印清样:1.排版质量:格式是否统一、更改处、版心是否齐平、图标是否断线等;

2.结构组成:察看封面、书名页、插页、出版说明等是否齐全。

二、样书检查

1.面封、书脊、底封、前后勒口、扉页、版权页、出版说明、前言、后记等书名、作者、出版单位;

2.书号、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书名汉语拼音、字数、定价及版本记录各项是否存在遗漏; 3.目录列出的篇章遍体及相应页码是否与正文一致,书眉和正文是否一致;

4.全书页码是否连贯,树叶有无漏装或错装;5.印刷装订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三、做好图书宣传工作

是宣传部门、发行部门和编辑部门的共同责任。编辑人员应积极做好提供新书简介、书讯,组织、撰写书评,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系列指导设计和发布图书广告,审核其他形式材料等。

四、收集反馈信息:收集读者评价。包括对于具体出版物的评价和出版单位形象的评价。

第四节 图书辅文

图书辅文是图书正文的辅助文字(目录、序、跋、凡例、注释、附录、索引等)。

一、作用与种类

(一)作用:保证图书的完整性;强化图书的功能;指导购买和阅读;有利于检索的准确快捷。

(二)种类:

1.识别性辅文:1)封面文字(面封、书脊、底封文字),2)书名页文字(扉页版权页、附书名页)。

2.介绍性辅文:1)内容提要,2)作者简介,3)封面宣传语

3.说明性辅文:1)出版前言,从出版社角度说明情况,包括出书目的、编撰体例、整理过程等;

2)a 序(叙),多用于学术、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自/他/代/原/译/修订版序; b前言(引言、前记、写在前面),多用于教材和演绎作品。

3)凡例:亦称发凡/例言,一般置于目录后、正文前,多用于工具书、地图册等;

4)跋、后记:放在书末,相对序、前言而言的;

5)译后记:只用于翻译图书,在该译书无译序等时,可代替译序对进行原作评介;

6)出版后记:编后记,印在全书最后,出版社角度,无前言可代前言,有则补充。

4.检索性辅文:1)目录,一般由作者编制,编辑核对补充,也可由责编编制; 2)索引,有时由作者完成,有经验的编辑可做更好。

5.参考性辅文:1)注释:脚注、文后注、呼应注、译注、自注、原注、编者注;

2)参考文献表:a与正文所引文字等直接相关;b没直接引用但借鉴过的文献列表;

3)名词解释:对文中一些专门名词的说明,多用于科普、翻译类图书; 4)译名对照表:中外人名、地名、事物等对照列出;

5)大事年表(全面/详略得当、简洁/易参考)6)各种附录(简明/可靠/新颖/实用)6.其他辅文。

二、编辑与图书辅文

(一)选择辅文设置,(二)选择辅文作者。

(三)审读加工辅文:

1.立意正确适当,2.评价准确实际,3.资料准确无误,4.方法科学简便,5.行文简明精到。

第五节

图书重印和再版

一、概念和意义

(一)重印的概念:重印时图书第一次印刷后,没有改动或改动甚少的再次印刷; 特点:重印时开本、书号、版式均不变,但封面、扉页可以重新设计; 中国标准书号条码一般不变,若定价调整则须在原条码后加上附加码。重印应在版本记录中标明印次,美重印一次记录一次,逐次累计。

意义:1.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2符合最佳经济效益原作,3可以不断提高图书质量。

(三)再版的概念:对原书作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制。

特点:进行较大修改,有时甚至是脱胎换骨;有的标明有的不标明“修订本”;

再版的图书照原样再印或略作小改动再印,称为再版书重印。

意义:1.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2.是图书更新的重要途径,3.提升图书的使用价值,4.能使出版资源得到深度开发,5.能打造图书的品牌。

二、重印再版条件:1.首要条件是图书的高质量所引发的不间断的读者需求; 2.再版不同于重印之处还在于需作者配合这个重要条件;

3.决策者对本单位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作周密的考虑,妥善作出安排。

三、程序

(一)重印程序:1.市场调查,2.提出重印报告单,3.检验出版合同,4.审读重印书(三审制),5.办理重印发稿手续:责编填单、三审、交总编室登记后发出版部门,安排印制。

(二)再版程序:与初版书大同小异。同:审稿起的各个编辑环节,异:审稿之前的各个环节。

修订工作一般由作者承担,编辑与修订者共同制订修订方案/原则/重点,集体论证后实施; 出版单位接到再版稿后,应按照出版书的要求审稿、编辑加工整理和审定发稿。

四、重版率:全年出书种数中重印与再版书种数之和所占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出版单位办得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重印和再版的书越多,利润相对越高,经济效益也就越好。

第三章 期刊出版

(一)第一节

期刊概述

一、期刊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定义:期刊又称杂志。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季、月顺序编号,以印刷方式复制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要素:1.有一个稳定的名称;2.连续出版;3.以卷期年等顺序编号;4.以纸为载体,装订成册。

另,一般不修订再版,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通常有多名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

二、期刊的媒体特点

(一)期刊与报纸比较:1.外在形态:开本大小,需装订;2.出版周期:比报纸长;

3.新闻时效:弱于报纸;4.内在容量:一般大于报纸;5.版面风格:期刊版面流畅,注重前后衔接。

(二)期刊与图书的比较:1.延续性;2.实效性;3.节奏性;4.一次性;5.定向性。

第二节

国家关于期刊的管理规定

一、关于期刊发行范围的规定:

1.公开发行:可向国内外公开征订发行; 2.内部发行:只能在境内按主管单位确定的范围征订、发行,不得在社会上公开征订、陈列、销售。

公开发行的期刊,主办单位可向ISSN中国国家中心申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并向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申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条码。

二、创办期刊的规定:须按规定报请新闻出版总署审批。1.总署给批准创办的期刊颁发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2.主办单位持总署的批准文件到省局领取并填写《期刊出版登记表》,省局审核登记表后,向主办单位发放《期刊出版许可证》;

3.主办单位持《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依法领取营业执照。4.两个或以上单位合办期刊,须定一个主要主办单位负责办理,出版和主办单位须在同一行政区域;

5.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

三、关于期刊变更登记的规定

1.期刊变更刊期:自2004年1月期,总署将部分审批权委托给报刊登记地省局代理审批,审批结果需报总署备案;但刊期变更为一周或更短,仍由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2.变更开本、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在同一登记地内变更地址,须经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向省局备案;

3.期刊休刊:须向省局备案并说明休刊理由和期限。超过一年由总署撤销许可证,省局注销登记。

四、关于期刊刊号的规定(刊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习称)

(一)刊号的结构: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组成。

1.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ISSN”为前缀的8位数字组成。ISSN XXXX-XXXX;

前缀与8数字间空半字,分两段,中间“-”隔开,前7位为数字序号,最后1位为计算机校验码;

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以“CN”为前缀,由6位数字以及分类号组成,可以简称“CN号”。

前缀与数字空半字。6位数字分2段,中间用“-”隔开。前段2位数字为地区号,依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中数字码前2位给出;后段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

分类号用以说明连续出版物的主要学科范畴,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给出,一般用1个字母表示;但科技文教类按二级类目给出,故用2个字母加1个数字表示,用斜线“/”隔开。

(二)刊号的使用

1.刊号的分配原则是一刊一号。期刊无论是更改看门或初版地,还是更改载体形势,都须重新申请刊号;

2.分配给期刊的刊号不得用于出版图书或者其他出版物;

3.刊号两部分可以合在一起印刷,置于面封右上角、版本记录页和底封下方。两个部分分两行印刷,以一横线隔开。

4.刊号两部分页可分开印刷:ISSN应印于面封右上角、版本记录页,也可与条码一起印刷。CN刊号独立印刷时,应印于版本记录页和底封下方。

五、关于期刊出版的规定

(一)编辑活动

1.除发表原创作品外,还可以依照著作权法,转载/摘编其他包括上已公开发表的作品,但必须注明作者姓名和最初登载改作品的报刊名称/期号。公开发行期刊不得转载内部发行的出版物内容;

2.期刊出版单位应有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专职主编和一定数量的专职编辑、负责具体的编辑工作。如何情况下都不得擅自转让编辑出版权,不得出卖、出租、转让本单位名称及所出版期刊的刊号、名称、版面,不得转借、出租许可证;

3.期刊采编业务与经营业务必须严格分开,期刊广告限于在合法授权范围内开展广告经营、代理业务,不得参与采访、编辑等出版活动;

4.具有采编业务的期刊社在登记地以外的地区设立记者站,参照总署《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的规定,须报经拟设机构所在地省局批准; 5.期刊刊载内容不真实或不公正的作品,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其出版单位应当公开予以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6.期刊出版单位如需与境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出版项目,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二)关于期刊标准化标志:由表示其属性的文字项目构成。

1.版本记录与刊号:须在底封或目录页上刊载版本记录,包括名称、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出版日期、主编姓名、发行范围、定价、刊号,《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

2.刊名与顺序号:须在面封醒目位置刊载名称和年、月、期卷等顺序号,刊名以外的其他文字不得比刊名更明显。不得以要目代替刊名,也不得以总期号代替年、月、期号;

(三)关于出版增刊

1.可出版增刊,每种期刊每年可出版两期增刊;

2.增刊须由期刊的主办单位经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报请省局审批,须写明拟出增刊文章编目、印数、定价、出版时间、印刷单位。申请获得批准的,由省局发给一次性增刊准印证; 3.增刊的内容须符合正刊的业务范围,须与正刊的开本发行范围相一致;

4.增刊的版本记录中除须刊印名称、刊号等正刊必备项目外,还须印增刊许可证号,注明增刊;

(四)关于出版合订本

期刊合订本不得对内容另行编排,须按原期刊出版顺序装订,并在其面封明显位置标明合订本。

六、关于期刊广告经营的规定

(一)发布广告

1.须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经批准后才可经营;

2.期刊发布广告之前,出版单位应审查广告客户是否具有发布资格;

3.严禁利用发布新闻的形式刊登广告,发布广告应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应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4.广告用语应当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不得单独使用外文; 5.期刊每年刊载公益广告的版面应不少于商业广告的3%; 6.酒类广告的刊载煤气不得超过两条,并不得置于面封。

(二)刊载内容的规定

1.不得保护违反国家法律的内容,诽谤性内容,有损我国民族尊严以及反动淫秽、迷信的内容;

2.严禁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和声誉做广告或变相做广告; 3.禁止刊载或变相刊载烟草制品广告;

4.广告宣传不得使用有损国格的言语,不迎合低级趣味,严禁用凶杀色情图片招徕读者; 5.凡有虚假不实成分、不正当竞争受到或主管单位部门明令禁止的词语等,一律不得刊登。

第三章期刊出版

(二)第三节

期刊的市场定位

一、市场定位的重要性

1.从主观上说:有助于刊物以最佳方式进入市场,迅速赢得读者关注,形成鲜明个性/塑造独特形象;

2.从客观上说:其关系到精神文化产品社效,期刊品种结构合理布局,出版物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市场定位的要素

(一)内容定位:需求/优势/差异原则;

(二)读者定位:1.自然条件:读者性别、年龄、婚姻、民族、生理特征及其所处地理环境等;

2.社会条件:读者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职业、主要、社会地位/所属社会阶层等; 3.心理条件:读者心理需求,如情感、习惯、追求、趣味、爱好等。不断联系。

(三)风格定位:期刊在内容形态方面要体现自己独有的特色,能有力吸引自己选定的读者。1.保持期刊内容的个性魅力:a突出特点,让特点上升为风格; b坚定执行编辑方针,不为市场一时变化左右;

c关注社会生活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增强期刊形态的鲜明特色:封面装帧、版式设计等; 3.品牌期刊要有独特的风格设计:对凸现自我特色的内容风格要有执着追求。

a选用恰如其分的标志色;

b选用富有表现力的标志字符; c选择与期刊总体风格相符的标志图案。

三、市场定位的途径

(一)通过调查确定市场定位:方法有多种多样:

1.按调查方式分:问卷调查法、征订调查法、观察调查法、试刊调查法; 2.按调查范围分:普查法、抽样调查法、间接调查法、典型调查法;

(二)通过试刊校正市场定位

出版试刊试在保持本刊物的性质和宗旨不变更的前提下,对新办期刊的具体内容设置、形势设计进行探索。要充分体现特色,办成自我最好的宣传品,并有效开展试销工作。

(三)通过改刊调整市场定位:首先表现为改刊名,通过对期刊的内容与形势进行彻底的改革,从而寻找新的市场定位,应该是改刊的真正目的。必须按照新办刊的要求报请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四节

期刊的编辑工作

一、期刊编辑工作的总体特点

(一)主体性策划:创刊前,清醒认识为何办刊及办什么样的刊,创刊后,刊物宗旨、市场定位、基本风格、形态、读者对象范围,都要靠编辑一贯坚持把握,编辑应充分发挥知识才能、判断能力等,西哦女冠题材范围、内容重点、手法、层次等方面选择和刊登作品;

(二)结构性组配:根据稿件内在联系或外在联系分别组成若干板块,放入相应的栏目。或根据栏目选配稿件。常常是编辑水平高下的集中体现。

(三)时效性要求

1.内容策划要与社会同步。从宏观看,要在保持宗旨情况下,与时俱进的翻印不过社经与政发展等;

从微观看,具体组配稿件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读者阅读趣味。热点。

2.工作安排要有周期性节奏:确定审稿、加工整理、审定发稿、校样处理、签发付印等各环节安排;

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一定余地,以便将内容策划、与读作者联系等穿插进行。

二、期刊的内容策划:一般包括栏目设计、专题策划和作品组配等。

(一)栏目设计(栏目:在内容上/表现形式上体现一定特色,并有一个提示性/概括性明称的板块)

1.栏目的作用:1)栏目可以使期刊眉目清楚、条理明晰,让读者一目了然,阅读方便; 2)栏目可以使独立的各篇体现处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内在联系,塑造期刊整体形象;

3)别具一格的栏目还可以强化期刊个性,展现编辑智慧,吸引读者阅读。2.栏目设计的要求:1)符合宗旨,体现特色;2)点面结合,结构合理; 3)既要稳定,又求创新;4)名称简明,内容贴切。

(二)专题策划:为了产生较为深远的社会影响而围绕同一主题组织一组作品推出。

(三)作品组配:1.突出重点,2.合理布局,3.控制总量(总字数、篇数),4.前后呼应。

三、期刊的稿件审读

1.符合宗旨定位,2.把握栏目风格,3.注重时效性,4.弘扬创造性,5.考虑稿件篇幅。

四、期刊稿件编辑加工整理

(一)统一格式:1.统一注释格式,2.统一参考文献表格式,3.统一相关项目格式;

(二)写好导引文字:

1.编前语:以编辑部或主编名义向读者交代本期内容形式方面的某些相关事项的文字; 编后记:以编辑部名义对本期刊物编辑过程中某些事项作介绍说明的文字。2.编者按:以编辑部名义向读者作的交代文字,以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宜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文字短小精悍,并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不故作惊人。

3.题前导引语:一般放在文章标题前面,简要提示该文章特点文字。目的为吸引读者关注,要讲技巧,可设置悬念,引而不发/画龙点睛/讲究文采,经得起咀嚼。

(三)处理页面余缺

1.抽稿:从已排版的校样中整篇地删除文章,应在最近的后续期刊中恢复登载。

其要求是页面基本符合要求,二是抽掉该稿不会对本期整体结构造成重大损害。2.转页:将某文章末尾文字转到另外一个页面。影响阅读兴致,尽量避免采用。3.缩行:对某段文字标点等调整减少行数,有时也可删除若干不影响内容的文字。4.增稿:增补新的文章。

5.补白:增加短文章补足页面的空白。

五、期刊的稿件管理:

(一)认真处理来稿:1.及时登记,2及时审读,3及时答复;

(二)保持适当储备:1.总量要适当,2类型要均衡,3灵活调控稿件储备量。

六、期刊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一)作者工作:1.尊重作者,尤要善待一般作者,2.建立作者数据库;

(二)读者工作:1.及时处理读者传达的信息,2有意识地组织读者评刊,3.满腔热情地为读者服务。

第三章 期刊出版

(三)第五节

学术期刊的编辑规范化要求

一、文摘及关键词的要求

文摘和关键词通常应该由作者提供,由编辑根据规范化标准对他们进行审核和加工整理。

(一)文摘:1.种类:报道性(400字)、指示性(200字)、报道-指示性文摘(400字)。2.撰写要求

1)要客观地反映文章内容。不应是正文的补充/注释/总结,也不可加进文章内容以外的解释或评论;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着重反映文章的新内容和特别强调的观点; 3)要排除在本专业领域内已成常识性或科普性的内容;

4)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主语”; 5)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一般不分段; 6)向国外发行的期刊,可以附外文文摘。

(二)关键词:1.叙词:取自统一的叙词表,是经规范化处理的词,同一主题叙词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完全一致的表达形式;2.自由词:直接抽自文章的标题或正文,多数刊物采用自由词标引。

二、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一)参考文献标注体系:

1.顺序编码制:按它们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以上标形式放在引文之后;相应参考文献表中,各文献按序号依次编排; 2.著者-出版年制:只有在作者名后的圆括号内标明文献出版年份,如未列作者名则在引文后括号内标明作者名和出版年份,同一作者同年出版文献不止一篇的,在年份后加abcd等作区分;相应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各篇文献按文种依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的顺序分列,次按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份依次编排。

(二)参考文献表的著录项目与格式

著者-出版年制与顺序编码制基本相同,仅将出版年调到著者之后,并用“.”隔开。1.专著: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2.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任选)//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d的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3.连续出版物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其他责任者(任选).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4.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5.专利文献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三)有关参考文献著录的一些细则说明

1.主要责任者:即“作者”著作者、编纂者、报告撰写者等,专利申请所有者也在其列;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形式,外国作者可用缩写,中译名可只录其姓,超过3个,只著录前3,加等。

2.题名:书名、刊名、报纸名、从文集或连续出版物析出的文章名、专利名等。其他题名信息指副书名,副标题等。多个题名的,可著录两个处于显要位置的题名。

3.版本:用阿拉伯数字、序数缩写形式或其他。第一版的文献不著录版本项,古籍版本可著录写本抄本、刻本,活字本等。

4.卷、期、年、月:完整的连续出版物的要著录首卷与末卷的卷期年月,未出齐的,只著录首卷。

5.标志符号:

.——用于题名,析出文献题名,版本项,出版项,出处项,连续出版物的卷、期、年、月,专利文献的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项,联机文献的获取和访问路径项,著者-出版年中的出版年项之前;

:——用于其他题名项,出版者项,引文页码项,析出文献的页码项,专利国别项之前;,——用于同一著作方式的责任者项,出版年项,报刊卷期标志中的年份、卷号项,专利号项,科技报告号项之前,以及“等”、“译”字样之前;

// ——用于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出处项(专著主要责任者)之前;

()——用于置放期刊的期号,报纸的版次,电子文献更新或修改日期,非公元纪年; [ ] ——用于放置文献序号,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的引用日期,自拟的其他信息; / ——用于和期的期号之间;

-——用于起讫序号或页码之间。

第六节

期刊的广告经营

一、期刊与广告的关系

(一)广告是期刊的经济来源之一;

(二)期刊媒体特色对广告效果的影响:1期刊有比较固定的读者;2阅读率较高;3注重用纸精美,保真度较好;4保存期较长,因而广告的时效较长。

二、广告经营原则

(一)依法经营广告业务,(二)维护读者利益,(三)保持期刊风格,(四)对广告客户负责:1.帮助客户发布广告,2.真诚对待客户。

三、期刊的广告策略

(一)合理定价:1.期刊定价合理,2.广告定价合理;

(二)巧分版面:注意力高低:面封、底封、封

二、封

三、内页,右高于左,上半版优于下半版;

(三)精细策划:1.专题,2.系列;

(四)增强创意。

四、广告与期刊的发行量、成本、利润的关系

期刊利润=销售利润+广告收入,但两者表现不平衡。办刊人应该努力寻找销售利润、广告收入以及发行量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处于动态良性发展中。

五、期刊发行量认证

1.该机构能向会员提供精确的期刊发行数量和读者质量数据,并对接受认证的媒体进行长期的连续跟踪,提供数年的发行数据和发行趋势分析报告,期刊社可根据此数据制定广告价格; 2.实行该认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期刊评价体系;

3有利于开展正常的广告经营。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是美国ABC体系和BPA体系。

1963年,国际发行量认证局联合会诞生,标志发行量认证已得世界认可,我国于2005年4月成立。

第四章 书刊整体设计

第一节

书刊整体设计的概念和要求

一、概念

1.定义:书刊整体设计,是对书刊载体的艺术性、工艺性设计,包括书刊外部装帧和内文版式设计。

外部装帧设计包括书刊形态设计(开本选择与书刊结构、装订样式确定),书刊美术设计(从美术角度对封面、护封、环衬、扉插页等进行设计),表面整饰设计(装帧工艺材料和相应整饰加工工艺选择等);

内文版式设计包括版心规格的确定、文字的排式以及表格、图片在版面上的编排等。2.目的:是使书刊具有最佳视觉效果。它要求在有限的空间里,按照造型艺术的原理,把构成书刊的各种要素组成既与书刊内容性质相匹配,又与印刷工艺要求相适应的设计方案。

二、书刊整体设计的总体要求

1.整体性:必须与出版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紧密结合,更要在工艺选择、技术要求和艺术构思等方面具体体现出这种协调;

2.艺术性: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现艺术特点和独特创意,具有一定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要体现书刊的内在内容、性质和门类,也要体现一定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3.实用性: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读者对象使用不同书刊的便利,考虑不同层次读者经济上的承受力和审美要求,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导向作用;

4.经济性:必须考虑阅读和鉴赏的实际效果,且须兼顾经济效益的比差,一是所需资金投入与可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的比差;二是设计方案导致的书刊定价与读者的承受心理、承受能力的比差。

第二节

书刊整体设计的概念和要求

一、书刊形态设计:是对书刊开本的选择与书刊结构、装订样式的确定。由文字/美术/技术编辑共同完成。

(一)开本选择:应考虑如下因素:

1.书刊的性质、门类和用途;2图标公式的繁简和大小;

3文字的结构和编排体裁;4.版面字数的多少及篇幅的大小;

5.材料的合理使用;6.丛书、套书及期刊的形式统一;7.读者对象特点。

(二)书刊结构设计:主要是对可选部件的选择,同时对必备部件和可选部件的位置安排和著录项目进行设计。

1.应充分考虑到:书刊的性质类别、篇幅、用途、读者对象及可提供的材料、工艺等方面因素;

2.设计书刊结构部件著录项目,尤其是对封面、主书名页、目录页等的著录项目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3.各部件在书刊中的位置或一部件内部各项的位置,页应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三)书刊装订样式设计 1.图书装订样式设计

1)应充分考虑图书的性质类别、篇幅、用途、读者对象及可提供的材料、工艺等方面因素;结合各种装订样式特点功能进行选择,图书是否平脊、圆脊等; 2.期刊装订样式设计:骑马订和平装两种。

二、书刊美术设计:运用美术创作手段为书刊形式所作的艺术构思。

(一)特点:1.从属性(为内容服务,受内容制约)和独立性(自身独特艺术语言)相统一; 2.文化性与商品性相统一;在内涵上经得起推敲;

3.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4.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

(二)内容和要求

1.内容:1)封面和护封:a图书:在视觉艺术效果中凸现图书的性质和内涵,体现独特风格;

B期刊:考虑与内容和协调,而且各期图案、色彩既要相似还有有区别。刊名样式应该醒目、大方和富有个性,一般有手绘体、和植字体等。年份和卷期的定位设计是期刊封面特有的;期刊封面的视觉冲击力一定要强,不但要精美,还要能体现期刊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2)腰封设计,宣传文字一定要简明,一语中的,与封面色彩协调,补充作用; 3)环衬、衬页、扉页和插页设计:一是体现自身结构特点;二是发挥补充作用,主次有别;三是应该能与封面护封一起与图书的整体形象保持和谐一致的效果。4)广告插页设计:符合广告法、得广告商认可,能吸引读者;

5)函套设计:材料选用以及印刷、加工工艺选择外,还表现其形状与其相匹配的配饰上。

2.要求:1)社科类:理性。着意具体内容与抽象概括的主题思想的对立统一中体现独特的风格;

2)文学类:多姿多彩,多以文本特定的艺术趣味为参照系;

3)科技类:力求严谨、大方、简练,取得生动而,明晰的视觉效果; 4)艺术类:形与质高度和谐;

5)少儿类:从青少年心理出发,结合书刊内容来设计,力求生动活泼;

6)古籍类:历史感、丰厚感。古朴、典雅;7)辞书类:深博、厚重、简约。

(三)手段1.艺术手段:运用形象、图案、文字、文饰等要素,以写实或写意手法; 2.技术手段: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对讹误女子、图形、图像进行处理;

3.材料与印刷工艺手段:使用特种纸张、纸板、织物等材料,以上光、覆膜等工艺。

三、书刊表面设计

(一)材料类别及选择

1.按用途分:1)封面环衬类:铜版纸、胶版纸、彩色书面纸、布纹纸、米卡纸、玻璃卡纸等;

2)封壳类:棉、麻、丝化纤物,封面纸板、中缝卡纸、瓦楞纸,PVC塑料及涂塑纸; 3)烫印类:电化铝箔、各色粉箔等;4)其他材料:圆轴、丝带等。2.按材质分:1)织物材料:棉织物、麻织物、丝织物、化纤织物;

2)特种纸张:丝光铜版纸、轻质纸系列、幻彩系列、花纹纸、其他(彩色双胶纸等);

3)塑料:软塑料、硬塑料、泡沫塑料等。在儿童读物类中使用较多。

(二)表面整饰加工工艺

1.上光工艺:涂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印刷品的光泽度、防水性、耐光性、色彩耐久性都得改善;

1)热固化:过油、印光;2)紫外线固化:VU,稍稍隆起。

2.覆膜工艺:光膜,亚光膜;

3.压痕工艺:形成凹凸立体状图形或轮廓1)凹凸压痕,2)浮雕压痕。

4.特种印刷工艺:用其他材料。烫印,在木板、织物上用金色等粉箔,加热印上书名或图案等。

此外还有立体印刷、浮凸印刷等。

(三)表面整饰加工方案设计 1.对书刊内容市场需求的考虑;2.对材料与表面整饰加工工艺属性的考虑;3.对生产成本的考虑。

第三节

书刊整体设计的概念和要求

一、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清晰性,(二)易读性,(三)和谐性。

二、版式设计的艺术规律

(一)对称与均衡,(二)比例与尺度,(三)对比与调和,(四)节奏与韵律,(五)变化与统一。

三、版式设计的要素

(一)版心:版心的宽度好高度,制约着版面字数的多少。

(二)版面空白:间空和周空。有便于读者阅读的实用效果和增加版面美感的艺术效果。恰当合理。

(三)印刷字形态:1.印刷字的规格:

1)字级:从6~100级(1.5~25毫米),分成30个级别。字级大,造成冲击感;小,造成连续吸引感。

2)字体:基本字体有宋体/黑体/楷体/仿宋体4种;变体有宋三体/秀丽体等,艺术体有隶书/魏碑等.2.不同印刷字体选用:书刊须根据不同情况、以变化求生动,以和谐出美感,选用合适的字体字级。

(四)版面字数=每行字数·每面行数。由于一些软件统计字数未考虑空白,转换时要增加15%~20%。

(五)图文排式:横排:文字自左向右,竖排:文字自右向左。表格一般不宜分割。

(六)图表位置:既活泼大方又方便阅读。

四、版面构图手法

(一)对称构图法:相对的;

(二)均衡构图法:字体黑白对比不宜相差过大;图的线条力求与文字相适应,版面布局力求均衡;

(三)运动构图法:通过构图的安排,给人以动感,往往需打破某些平衡;

(四)黄金分割法:0.618法,应妥善处理图片与周围文字块的对比分布,图问在色调上也应协调;

(五)对比构图法:1版面不同区间有强烈黑白对比,2排版密度形成强烈对比,3图文区和空白区强烈对比;

(六)等分构图法:给人以稳定的感觉。此外还有斜面/不等分/连续/立体交叉构图法等。

五、期刊版式设计的总体特点 1.多样性:图书正文各个部分版式设计应该是全书一致的,二期刊各个栏目甚至一个栏目种的各篇作品,在字级、字体、间空等方面都可以有所变化;

2.统一性:期刊版式设计也有相对统一之处,如版心规格全刊统一;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署名位置、工作单位须统一。版式样本中应该包括:文章名称、各级标题字体、字级、所处版面位置,作者姓名位置、主体文字字级等。

第四节

版心规格设计

一、版心大小的设计

版心尺寸大小与周空大小互相制约。应根据书刊性质种类和既定开本来选择确定,全部页面版心必须大小一致。

二、版心位置的设计

版心在版面上的位置是上下左右均居中。设计订口应考虑订缝需占用的空间。

一般书刊在版面上位置是左右居中略偏下,即天头略大于地脚(1.4:1),也有天头或翻口出血的。

三、版心字数的设计

(一)每行字数与版心宽度的关系

字数=版心宽度/(0.25·文字字级数)反之:版心宽度=0.25·文字字级数·字数;

(二)每面行数与版心高度的关系

行数=(版心高度-0.25·文字字级数)÷(0.25·文字字级数+0.25·行距级数)+1

(三)字间距与行距的计算:系统会自动计算安排好所需的字间距和行距,无需人工计算。

(四)版面字数与书脊宽度的关系 总字数÷版面字数,可估算出正文页面数,加上前言、目录、附录等,即为该书刊总页面数。应注意的是:图书某些部件如前言、目录。正文必须另页起排,全书最后一页可能是空白页,计算总页面数时应考虑这些空白页。

采用胶版纸书刊,其书脊宽度公式为:胶版纸书脊宽度≈0.0006毫米·纸张定量·总页面数

轻质纸书刊,其书脊宽度公式为:轻质纸书脊宽度≈(面数/2)·纸张定量·(纸张定数/1000)

(五)字间距和行距选择

1.宽行行距:宽行行距为字高的2/3~7/8,多用于经典著作和休闲类、艺术类、少儿类图书,2.标准行距:标准行距为字高的1/2,多用于普通读物;

3.密行行距:密行行距小于或等于字高的1/3。一边用于小开本书和工具书。图书行距应全书一致。期刊行距按基本均匀一致的原则作适当调整。书刊版面图与文、表与文之间行距有时可作适当调整。

第五节

图书文字版式设计

一、正文版式设计

(一)主体文字版式设计:1.分割版心形成的版面及其选用:

1)单栏版面,也称通栏。相应字级不般不小于15级,否则易疲劳;

2)双栏版面:字级可相对变小,也使版心获得了尽可能对的图文容纳量。工具书多用双栏。3)多栏版面:三块或以上。为解决图书开本相对较大、而用字级又相对较小的问题。

2.字体的选用:正文一般选用15级字。开本较大的图书、儿童读物和小学教材可用17级,双栏工具书多用13级,多栏可用11级。

(二)标题版式设计:

1.字体字级:1)一般图书标题所用字体,以黑、标宋、宋体、楷体、仿宋为主; 2)字级与正文文字对比不易过于强烈;

3)遵循“由大到小,由重到轻、变化有序,区别有秩”原则,切忌大小失序。2.标题序号:1)可采用第x篇,第x章等明确表示。

2)序号大小依次为:“

一、”、“

(一)”、“1.”“(1)”、“1)”、“①”、“A”、“a”等。

3)另罗马数字要放在汉字数字之后,字母之前,而在阿拉伯数字前后均可,只要全书统一; 4)也可自己设计,如§

1、§1.1,末尾一个数字后空一字。序号字级字体应与标题相同。3.标题位置:居左、居右、居中。对于字数较少的居中标题,为了不显的紧逼局促,除每个字本身具有的字间距外,必须再适当增加间空,5字以上长度为版心1/2的可不加。

4.标题占行:在版心中占不止一行。一般来讲:以及标题,最多可占一面行数的1/3;二级标题,可占2~3行,三级1~2行,四级可占1行,也可不占行(可接后面文字)。标题一经设定,全书必须一致;只在两级标题连排的情况下,可省减1行,以免过于稀疏。

5.标题转行:标题长度超过版心3/4时,应转行。有转行齐左,转行齐肩、转行居中等。虚词不转作次行第一字。

(三)引文版式设计:1.短句引文:一般选用与主体文字相同的版式;2.大段引文:不同字体如楷体,或另起一段,每行首、行尾缩2字,以使因为清晰。诗歌不分行时加“/”。

(四)注文版式设计

1.夹注:括号起来,直接插主体文字相应位置,一般多采用比主体文字略小的字级,字体也可区别。有时也可采取与主体相同的字级、字体;

2.段后注:古籍类图书。需另段起排,字体比主体文字小,还需对应主体文字一定样式注码表明对应关系;如①、[1]等。

3.脚注:与段后注大体相同。因其处页下故称,还需设一根一定长度的注线; 4.章后注和篇后注:多见于分篇、分章图书。注码多采用拼合码; 5.书后注:全书注集中在一起列出,统一编序码,与段后注大体相同。

二、书眉版式设计:1.一般双码面书眉为上一级标题,单码面为下一级标题。辞书则列出起讫字词;

2.页码可设为书眉内容,位置一般靠近翻口,辞书页码位置可居中或靠近订口;

3.书眉用字的字级须小于正文,而字体可酌选;文字过多须删节; 4.书眉与版心第一行文字的分隔线称书眉线,其长度≤版心宽度; 5.书眉文字文治,通常有居中或靠近翻口两种,有时也设计在翻口处竖排,还有“下书眉”。

三、页码版式设计:

1.明码:横排的使用阿拉伯数字,字体常用白体、黑体、罗马体等。位置可设在地脚或天头靠近翻口处,若开本大,也可设在天头地脚居中位置,某些辞书页码也设置在天头地脚靠近订口处。

竖排的明码一般用汉字数字,字体可按与主体文字和谐的标准选择,页码位置一般设在翻口上。有些竖排本仿照横排本将页码靠近翻口处,如此,使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均可,注意规范:若用阿拉伯数字,数列不能垂直排列,数字也不可横卧;若用汉字,则只要数字不横卧,垂直水平排皆可。

2.暗码:没标出但应该分配页码。即暗码前后的明码版面序号是非连续的。暗码适用范围通常是辑封、篇章页、另页编排时必须留的空白面。

若图书页码设在天头,那么其中每章/篇文章开头第一面,一般也宜用暗码。

印有各种图形图像的插页,若是单页型书页,采用暗码或明码均可,若是集合型,则需用明码。

暗码不同于空码,空码是不存在的页码,即不需编列的页码,如环衬、附/主书名页、题词页等插页,有些书最后增加的空白书页也须用空码;夹在书刊中的单页形插页,有时也可采用空码。

四、辅文版式设计:

(一)目录:

1.收录标题数量:一般不超过三级为宜,特殊情况下可收至四级甚至五级; 2.目录的字体字级:

1)一般是第一层次的字级大些,逐层减小,也可一律用同字级;

2)字体须“由重到轻”,如一级用黑体,二级可用宋体或楷体,三级用仿宋体。

3)选用字级时以正文主体文字字级为最小,其上各级标题的字级适当相应递增。相邻级别标题可用同级而字体轻重有别的方式;选用相同字级时,一级黑体,其他用宋体、楷体、仿宋体。一级标题顶格,之下每低一级缩进1~2字排;页码所用字体字级应全部自成一体,用数字或加括号皆可。

3.目录著录项目的位置:标题、页码、作者等。标题文字居左,页码居右,标题与页码间用„;标题太长的,标与页之间不用三连点,而用“/”隔开;字数较少的二三级标题,可作接排处理,中间用“/”隔开;同时在标题对应的页码之间空1~2字,标题需转行的,转后需缩进一字。

(二)前言、序和后记等版式设计:前言、序和后记等用字字级字级可与正文同,也可不同,但不宜小于正文。版心规格可适当变化,一般是通过增大翻口和订口的宽度来缩小版心的宽度,使其明显区别于正文,但此设计须在其较短、甚至不足一面的情况下使用。

(三)附录版式设计:应区别于正文。字级一般小于正文。若附录文字性质与正文同,字级可与正文同。某些可以排成多栏;参考文献的字级字体可自行设计,一般以与正文有所区别为宜。

第七节 书刊表格和图片的版式设计

一、表格文版式设计

(一)表格的特点: 1.尺寸大小受版心规格的限制,一般不超过版心; 2.表内文字的大小应与正文主体文字协调,通常应小于正文主体文字; 3.表格的风格、规格应力求统一。

(二)表格的结构:表题、表头、表身、表注等。表头与表身外框的线统称表框线,上面一根称顶线,下面一根称底线,侧面两跟称墙线。

1.表题:由表序和表名两个部分组成;一般在表的上面,也可在下,标题的字体要小于正文字体而大于表内文字,以示区别。有两种排法:

1)整体居中,“表”字与序号之间空半字,序号与表名之间加一字空;

2)表名居中,表序部分齐左和距左墙线两个字排,不论哪种排法,须在同一书刊内保持一致。

只有表名的表题,应一表格宽为基准左右居中排列;

只有表序的,距左墙线两字或左右居中排,表字与序号空一字。

2.表头:一般由各栏头组成,分为项目栏头(表首)、数据栏头和备份栏头三部分,有单层/多层。

1)单层表头高度应≥表身中行的高度;多层表头中每层的高度也应≥表身中行的高度; 2)表头中的文字应在单元格内排匀,字与线之间尽量留一定间空(≥1/3字);

3)表头中的文字若须转行,而其总字数为奇数示,下行应少排一个字,但应与上行同宽; 4)表头栏过窄时,文字可改为竖排,不同的字数要尽量排得高低均衡。

3.表身:横向称行,竖向称栏。表身左第一栏称“项目栏”或竖表头、品名栏; 中间—“数据栏”,主体栏;最右一栏称“备注栏”。1)项目栏尽量使各行两端对齐,转行的排式与表头同;

2)数据栏中的文字可居中或左齐排,如有数字,应个位数对齐或小数点对齐排; 3)表身栏宽应根据表头或表身内文字多少以及版心尺寸大小而定。

4.表注:一般排在底线下,或表格最后一行的备注栏内。前加“注:”,“附注:”等,各项应该序号。

(三)表格的形态样式:1.全线表、2.省线表、3.无线表、4.挂线表。

(四)表格的排式:竖排、卧排、合面排。

二、图片版式设计:

(一)图片质量鉴别:彩色/黑白照片、须图像清晰、层次感强、饱和度好等。

(二)图片规格及技术处理:

1.图片规格及其制约因素:幅面面积。表现在清晰程度上; 2.图片规格的技术处理:放缩;

3.注意事项:1.不能有任何折痕、划痕或其他痕迹;2.原图不能裁切; 3.对带有文字的图形须对文字左必须缩放处理并合成后在进行技术处理。

(三)图片版面位置的设计

1.串文图1)适用串文图的版面:a普通式:图片宽<版心2/3时,用串文图;

b在紧密式版面中,图片要尽量用串文;c松散式:仅当图片规格非常小时,才在图片旁串文。

2)串文图设计要求:图文间留不小于一字的空白;公式尽量排成通栏;

若只有一幅图,应按“先外后内”顺序确定位置。

有两幅图,应对角交叉排;若有三幅图,应三角交叉排;尽量避免把串文图排在版心四角。2.通栏图:图片大于版心宽2/3时,可用。图片要排在已提到文字之后,不能插在一段文字中间,以免影响阅读。最好是居中偏上一些,不宜排在版首或版末。3.跨栏图:适用于双栏或多栏版面;

4.超版心图:若图占掉了页码或书名,可不排。图片边沿距切口应不小于5毫米;也有有意设计的应排在靠近切口的上角或下角处。

5超版面图:出血图。视面放大,便于欣赏。图片一般超出切口3毫米。

(五)图文合成的样式:1.文主图辅,2图文并重,3图主文辅。

第五章 书刊校对业务(一)

第一节

校对工作的规范和程序

一、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

(一)责任校对制度:可实行责任校对与集体校对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由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专长的校对人员分别进行不同校次的校对,由责校承担文字技术整理、监督坚持各校次质量和通读检查等工作;

(二)三校一读制度: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书刊才能付印;重点书刊、工具书等,应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出版社具有中级以上具有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二、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

(一)基本操作工序: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对片各个环节。

1.誊样:又称过红、过录,是在结束对一种书刊某此校样的校对之前,将几份校样上确认需作的改动誊抄至一份校样上;一般由责编负责,但责校必须复核检查,有些出版社由责校誊样;

2.核红:又称对红、复红,指检查核对谦词校样上色笔批改处在后此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未改或错改处。分:校次间核红和付印清样核红两种:

1)校次间核红:将排版单位改样后打出新校样与退交改样的前校样进行核对;一般由三校核。

2)付印清样核红:将排版单位根据付印样改样后打出的新校样与付印样进行核对。一般由专人先核对一次,再由责校复核一次,最后交责编、复审者和终审人员审查认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若付印样存在捅行、捅版情况,对付印清样不能仅仅核对改动之处,还要对牵连到的相关字、行、面作全面核对; 第二,若发现应改未改或不应改而改的地方,必须在上下各三行中检查一遍,以免改错地方; 第三,若页码或版面有变动,应检查目录、书眉、索引中是否已做相应改动; 第四,有时付印样无错,但由于计算机运行中发生错误而出现差错,发现一处应作全面检查。3.对片:按付印清样输出的胶片,必须与付印清样核对一次。方法是将清样放在下层,胶片放上面,对齐后逐行、逐段比照两者能否完全套准。

(二)一般操作模式 1.基本模式:初校-改样-核红+二校+誊样-改样-核红+三校+文字技术整理-改样—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2.连校模式:初校-二校-三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样—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3.分校模式:初校-二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样—核红+三校-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4.人机结合模式:(本章第四节)

三、校对符号:分图像复制用校对符号(主要用于美术编辑、印刷人员)和文字校对符号(文字校对和编辑)

第二节

校对人员的职责

一、校对人员的共同职责:即两个基本职责是:

1.忠于原稿,依原稿逐一核对校样,消灭排版上的一切错误,包括文字图表符号公式等错误以及格式错误;

2.发现原稿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或不妥之处,用铅笔在空白处提出疑问或填单,请编辑解决。

二、各校次人员职责(两个基本职责以下简称一职、二职)

(一)初校职责: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第一职责,做到灭错率在规定值之内,同时兼顾第二个基本职责;

(二)二校职责:依据原稿核校,完成一职,消灭初校遗留,并核对改处是否正确,同时兼顾二职;

(三)三校职责: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一职,消灭初、二校可能遗留的错误,同时兼顾二职;

(四)通读职责:脱离原稿通读、检查校样,完成一职,努力完成二职;要消灭校对过程(誊样、校次间核红)各种错误(包括格式、图表与文注不符等),尤其要注意隐性的政治性、思想性差错以及科学文化上的知识性差错,似是而非的病句与其他语法错误,人名、地名、书刊等前后统一。

三、责任校对的职责:参与各校次校对,进行文字技术整理,检查校改质量,通读付印样。

第五章 书刊校对业务

(二)第三节 文字技术整理

一、作用:以使整部校样在退改前和付印前达到体例上的一致,从而进一步保证书刊成品质量。

1.弥补版式设计人员的疏漏,2.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错,3.保持多人校对时的体例统一。

二、要求:

(一)核对相关文字:1.核对主要标志文字,2.核对目录,3.核对书眉,“双高单低;

(二)检查版面格式:1.核对图文格式和位置,2.检查标题体系,3.坚持引文、注文,4.通观全部校样,检查版面;

(三)处理标题:1.密排题:不加空。

应注意下列问题:1)长标题排得是否合适,2)标题的字体自己是否与原稿标注相符,3)整个标题所居的位置是否合适,四周留的空白是否匀称; 2.疏排题:居中排的间空,一般两字间空两个字距离,三字空一字。。3.装饰题:注意花边是否一致,有无近似花边混入和不规范排列等; 4.单行题:注意原稿批注,并注意字体字级等;

5.多行题:主副比例是否合适,不让人名/国名等转行,行距是否适当;

6.图解题:注意构图是否可惜,是否与前后文字一致等。

(四)检查图片:图前文字最好成一段落。否则应将行末有标点的字行截断,要让图和图注随不在同一页面上但在同一视觉范围内;合和图不能拆开,不论横竖都得排成双跨单的形式;竖排的合和图要跨面居中排;不占页码的彩色插页,要注明插在第几面与第几面之间。

(五)整理表格:1.改设折栏表和叠栏表,2.更换表格格式,3.表格跨面或接排:和合或续表;

(六)检查复核改校之处,(七)检查页面的下转上接之处。

第四节 电子原稿排版的校对

一、由电子原稿换成的排版校样:1.对原稿进行加工整理,转换发排,2.转换后再加工整理。

二、激光照排校样的常见差错:

(一)文字输入差错:1.拆字有误导致别字;

2.击键失误导致别字(临键、对称键、手指未到位,选序,多击键等); 3.误看原稿:错分字、错合字、草字误判、形似字误判;

4.多字漏字与颠倒字,5.造字差错(比划模糊、原稿错,计算机造字文件错)。

(二)排版操作差错:1.版面文字重复,2.出现多余符号,3.漏行、漏段,4.邻行、邻位错改,5.转页差错,6.格式前对后错,7.出现背题,8转行不符合要求,9字体错误,10字母混淆。

(三)计算机系统引起的差错:1.系统不兼容或感染病毒导致出错,2.简化字繁体字转换差错,3.表格续排差错;

三、校对软件的运用:

(一)优点:1.范围广、查错率高,2.速度快、功能多,3.开放性能好。

(二)缺点:死板,有时易制造麻烦,适用于一般普及类书刊。

(三)黑马校对软件的操作;

四、人机结合的校对模式:

(一)纸质:人工初校+文字技术整理+誊样-改样-人工核红-计算机二校-人工通读-改样-付印清样人工核红-付印。

(二)电子:1.流程:计算机初校-人工二校+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人工核红-计算机三校-人工通读-改样-付印清样人工核红-付印。

2.特点:1)操作过程无纸化,2)校是非上升为主要功能,3)通读成为主要校对手段,4)文字技术整理难度加大。

第六章 书刊印刷

(一)第一节

概述

一、书刊印刷的概念:

印刷: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复制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和过程。书刊印刷:根据作品原稿制作版面,用印刷技术把印刷的产物加工制成图书期刊的过程。

二、书刊印刷用语:

(一)计量单位方面的:印张、色令、令、方、定量、令重等。1.印张及其与书页数量的折算:

印张:全张纸幅面的一半两面印刷后为一个印张;

一个印张折合的书页面数=书页开数; 书页数=1/2开数。

折算系数=开数倒数*2 书页数=印张数÷开本折算系数

如果某书刊印张数为非整数,而其书页数为奇数,一般就应缩减1页或增加1页空白页。但纸张费用占成本50%时不宜。

2.色令:平版印刷的基本计量单位,常用于计算印刷工价,如35元/色令; 1令纸(全张500张)单面印1次便为1色令。

1000张对开纸单面印1次为1色令,又称“对开色令”或“对开千印”;

所以,1印张=2/1000色令=0.002色令。

1)书心:色令数=纸张令数*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书心用纸令数=当册印张数*印数/1000;

书心色令数=单册印张数*印数/1000 *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2)封面:封面用纸令数=印数/(封面纸开数*500),带入公式:

封面色令数=印数/(封面纸开数*500)* 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3.令和方:500张纸=1令,1张纸为2方;

1令=500张全张纸=1000张对开纸=1000方

方与令关系是:数值一致,按印张数可以直接得到用纸方式,如16印张用纸就16方。

4.定量和令重:定量俗称“克重”,是单位面积纸张的质量,以“克/米的平方”表示,纸定量为25~250克/米的平方,超过的称“纸板”。令重是1令全张纸的质量,以“千克”表示。

(二)彩色印刷的常用专业用语:

1.加色法实际上是能量的叠加,所以越加越亮: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青;红+绿+蓝=白;

2.减色法:能量不断减少,越来越暗:黄+品红=红;黄+青=绿;品红+青=蓝;黄+品红+青=黑。

3.阶调(图像整体和布局的眼神深浅明暗变化状况)和密度(物体吸收光多少的视觉特性量度)

4.亮调、暗调和中间调;5.极高光、反差和层次;6.网点;7.网线数;8.网线角度;9.灰色平衡;

10.油墨叠印(油墨叠合时承印物的受墨状态)和四色胶印(黄、品红、青、黑四分色版叠加套印)。

第二节

书刊印前制作

一、图文输入:

图像扫描输入是输入图像的主要方式:步骤有,准备、定位、激活、选择方式、选定区域、设置分辨率和尺寸,阶调调整、颜色校正和清晰度调整、去网、扫描图像。

(一)分辨率的确定:太低——马赛克,太高出现不必要的细节。

分辨率=图像的加网线数*缩放倍率*2

(二)色阶调整:1.白场、黑场定标;2.层次调整,应注意如下原则:

1)层次调整须在白场、黑场定标完成后进行;2)合理分配高、中、低层次是相互牵制的,突出某一层次,其余部分必受影响;3)要保证黄、品红、青三色版的阶调平衡。

(三)颜色校正:彩色复制过程是色分解、色传递、色组合的过程,应遵循如下原则: 1.须在色阶调整后,2.参考点应选在颜色鲜艳区域;3.若采用三原色曲线进行校正,须保证灰平衡基础上进行;4.准确程度以显示屏为参考,以颜色网点配比为依据。

(四)清晰度强调:包括1.图像层次对景物细小质点的分辨率;2.图像相邻细部的阶调层次密度差别;3.形成图像网点的边缘虚实情况。

二、图文编辑

(一)印刷设计稿:1.作用:1)标明书刊成品尺寸好制版尺寸;2)标明图形、图像的状态; 3)标明图形、文字的颜色;4)提供整个版面的图文排式。

2.应注意问题:1)文字尤其是细小文字,应避免用多色套印;2)尽量避免用细小的反白文字;

3)细小的文字应避免叠印在深色的背景上;4)细小文字应避免用太细的字体;5)细小文字应避使用金墨、银墨印制;6)尽可能采用叠印方式在底色上印,而不用在底色板上挖空的方式。

(二)计算机组版:1.软件选用--国内常用:Adobe公司的PageMaker和北大方正的飞腾软件。

2.版面处理:“先底层,后上层;先主体,后零星”的原则;

3.排大版:也称“拼上机版”,每个页面必须准确位于一定的对应位置上。

优点有:1)提高自动化程度,2)提高拼版精度,3)提高效率,4)降低成本,5)提高产品稳定性。

三、图文输出

(一)陷印技术的运用:陷印技术又“补漏白”,用计算机软件弥补实际生产过程中色版套叠误差。

漏白即印刷品圆盘边缘的一侧露出白色。补漏白的基本原则是:对有两种颜色交接的节目是否需要进行陷印作出判断,并根据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具体情况,选择觉得是将前景色(背景色)边界略为收缩或扩张的程度。

(二)激光照排机输出胶片常见失误:1.字符有误,2.文字、图形失真,3.断线,4.版面内容不全,5.划片,6.胶片密度不足,7.胶片灰雾度过大。

第六章 书刊印刷

(二)第三节

书刊的印刷

一、平版印刷的工艺原理:

1.印版先与水锟接触,亲水的空白部分附有一层水层;2.印版与墨锟接触,图文部分被涂上油墨。3.印版图文部分油墨先转移到橡皮滚筒表面的橡皮布上;4.橡皮滚筒与承印物接触,印上图文。

色彩运用三原色原理叠加在同一纸上进行数次印刷后才形成。还要运用网点呈色原理,通过引入网点使印刷品上的色相、明度、饱和度产生变化。

二、影响印刷品颜色鲜艳程度的因素

(一)纸张因素:1.纸张的白度、光泽度影响鲜艳与否;2.纸张吸收性的大小影响颜色饱和度;

(二)油墨因素:1.三原色油墨的颜色特性会直接影响印刷品颜色鲜艳的程度,应选用色彩鲜艳的;

(三)墨层厚度因素:偏薄-画面灰淡,偏后-颜色沉闷、层次不清;

(四)色序因素:后一色效率高于前一色,把主色安排在最后;

(五)网点扩大因素:扩大得小,纸张反射就多,亮度增大。

三、平版印刷机的分类和用途

(一)单面单色平版印刷机:三个滚筒,网点结实,适合印刷单色或双色的书刊封面等印刷品,印量极少时,可印正文。单色印刷机在多色叠印时效率不高;

(二)单面多色平版印刷机:

1.机组式三滚筒平版印刷机:网点结实,一次完成多色,效率高,适合印挂历、画册、封面等;

2.机组式五滚筒平版印刷机:占地面积小、效率高,成本低,缺点是容易混色,适用同上.; 3.卫星式多色平版印刷机:占地面积小,套印准确,缺点式容易混色,适用于印彩色报纸;

(三)双面平版印刷机:“对滚式平版印刷机”双面印刷一次进行,适合一般书刊正文、彩色期刊、普通彩色画册等;

(四)不同输纸方式的平版印刷机:

1.单张纸:精度高、承印种类多、纸张浪费少,但速度慢,主要用于印刷精度高、印数不多的书刊封面等;

2.卷筒纸:一次通过,双面印刷速度比单张纸快,适合大印数的书刊正文。

四、数字印刷:不需要印版,只要有已组成版面的电子文件就可直接印刷的印刷技术。

(一)特点:1.没有印版,2.可变信息,3.单件印刷成本较高。

(二)按需印刷:可以满足如下客户的要求: 1.按客户需求的印刷数量进行印刷,2.按照个性化要求进行印刷,3.按照客户需要的时间完成印刷。

第四节

书刊的装订

一、工艺流程:

(一)骑马订装:折页—配书帖和封面—订书—切书—检查包装;

(二)平装:有平订、无线胶背订等:折页—配书帖—订书—包本—烫背—切书—检查包装;

(三)精装: 1.书心加工:折页—粘套插页—配帖—订书—半成品检查—压平—涂黏合剂—裁切半成品—扒圆—起脊—涂黏合剂—粘丝带和堵头布—涂黏合剂—粘书背纱布和书脊纸;

2.书壳加工:计算规格—开料—涂黏合剂—组壳—包壳—压平—自然干燥—烫印;

3.套合加工:涂中缝黏合剂—套壳—压槽定型—扫衬—压平—自然干燥—成品检查—包护封—套书盒—包装贴标志。

二、书页订联:印完的纸张加工成书心的过程;折页—订书。有骑马订、平装(锁线订、无线胶背订、塑料线烫订)和精装(锁线订、无线胶背订、锁线胶背订好塑料线烫订)。

二、书刊装帧加工

(一)相关专业用语:1.与平装精装本均相关的:1)书心“毛书”,2)书封、书壳,3)书背、书脊(专指书背左右两条边缘),4)钢线(靠近书脊处压出的直线压痕)、书槽(书沟、沟槽、靠近书脊处压出的沟槽);2.仅与精装相关的:1)中腰:即编辑工作所说的书脊部位;2)中径:书壳封二封三间的距离;3)中缝:中径纸板与另外两块纸板之间的空隙;4)飘口:加工后,书壳超过书心切口的部分;5)堵头布;6)接面、整面;7)活套、死套。

(二)平装书的装帧加工:1.包本:选用合适胶粘剂,涂抹均匀,书脊平直,文字居中,封面与书心粘牢;2.烫背:无空泡、无褶皱、无变色、无破损;3.切书:歪斜控制,裁切无严重刀花、无连刀,无严重破头;

(三)精装图书装帧加工:1.书心造型:1)圆背加工,(反之方背)2)圆角加工,(反之方角)3)采用不同的堵头布。2.书壳造型:1)包角,2)圆角加工。

第五节

书刊的印刷费用

一、制版费用:包括输入输出费和晒上版费。

(一)输入输出费:1.文字录入排版费,2.图片输入费,3.图文编辑费,4.胶片输出费,5.打样费;

(二)晒上版费:按对开版以“”元/块“为单位技术。采用工艺不同,相应单价会有所不同。所以,计算单色印刷的晒上版费是,只要讲、将印刷乘以2,就可得出印版数量,彩色印刷的要乘上色数: 晒上版费=单价*单册印张数*2*印刷色数

二、印刷费用:一般指单张纸/卷筒纸印刷机印刷的费用。纸张超过普通规格时,单价要上浮。

1.色令制计价法:按总色令数多少计算,“元/令”,将总色令数乘以单价,即可得出印刷费用,书心+封面,期刊封面按实际算。

2.印张制计价法:按总印张多少计算,“元/印张”,先计算书心和封面的总印张数,然后*色数*单价,最后将书心费用好封面费用相加,公式如下:印刷费用=单价*单册印张数*印数*印数色数; 3.印版制计价法。

三、书刊装订及表面整饰加工费用

(一)装订费:装订费=(书心帖数+封面帖数+其他部件帖数)*单价*印数;

(二)表面整饰加工费:包括腹膜带费、热固化上光费、局部紫外线固化上光费、烫印费、压痕费等。一般按幅面大小计算;热固化上光参照印刷费计价方式按专色印刷费来计算。

第七章 音像制品出版(一)

第一节

音像制品的概念、类别和特点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录放音是在1877年7月18日,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录下并重放了他自己朗诵的歌词和他的笑声。

一、音像制品的概念:录有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等。

二、类别:

(一)录音制品:记录声音,有盒式录音带、唱片、激光唱盘3种;

(二)录像制品:记录动作画面场景等,主要有盒式录像带、激光视盘2种。激光视盘又有LD(laser disc)、VCD(video-CD)、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EVD(enhanced versatile disc)等。

三、特点:

(一)内容上:具有视觉、听觉的冲击力,强烈的立体感,受大众喜爱;

(二)生产上:前期制作比书刊要高得多,而后期复制成本比书刊低得多;另作为前期生产成果的音像节目可以多次利用,实现多级开发效益;

(三)流通上:信息量大,载体小/轻/薄,便于运输、仓储、展示,可快捷分销至消费者;

(四)消费上:1.重复率高,2.品种多,3.具有趋同性。

第二节 国家关于音像制品管理的规定

一、实行分级、分部门管理: 1.分级: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政府负责本区内监管工作; 2.分部门: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音像制品的出版、复制和进口工作;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和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共同组成音像制品内容审核机构(以下简称音像制品内容审核机构)主管全国音像制品内容的审核工作;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协助前款所列部门负责有关音像制品的管理工作。

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所属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二、关于音像制品制作的规定

1.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音像制品制作活动。

2.音像出版单位可以制作音像制品,也可按总署规定办法办理一定手续后与港、澳、台或国外、个人合作制作音像制品。

3.音像出版单位以外的单位要独立从事音像制品制作业务的音像制作单位,必须向省局提出申请,经省局批准并发给《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后,持证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4音像复制单位凭音像出版单位的委托书复制音像制品。音像复制单位接受委托时,应当要求委托单位提交有关证明文件。音像复制单位不得接受非音像出版单位和个人的委托,复制经营性的音像制品。音像复制单位不得自行复制、批发、零售音像制品。

三、关于音像制品出版的规定

1.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音像制品出版活动。

2.设立音像出版单位,申请人1)向省局申请;2)省局审核同意,报总署审批;3)总署审批后,向申请人办法《许可证》;4)申请人持许可证到工商部门登记,依法领取营业执照。3.图书出版社、报社、期刊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需出版配合本办出版物的音像制品,应向省局提出申请,由省局批准后向总署备案。获准后由省局配发版号和复制委托书,所出音像制品名称须与本出版物一致,并须与本版统一配套销售,不得单独定价销售。4.音像出版单位和经批准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音像制品的其他出版单位,不得委托为取得许可证的单位制作音像制品,委托持有许可证的音像制作单位,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与制作单位订立委托合同,订立合同时,应当出示许可证和委托书。

5.出版音像制品应当在音像制品及其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和版号、发行许可证号、出版时间、著作权人姓名等事项。出版进口的音像制品,还应标明进口批准文号。

四、关于音像制品进口的规定

1.音像出版单位可以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进口音像制品的出版业务。进口用于出版的音像制品,应当报文化部进行内部审查。根据国家版权局规定,音像出版单位进口音像制品,应将著作权贸易协议、原始著作权证明书、著作权授权书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登记,由该中心对申请登记的文件进行审查和认证后,报国家版权局审批。

2.进口单位不得擅自更改报送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的样片原有名称和内容。

3.文化部在收到全部申办文件和材料后,组织音像制品内容审查委员会审查音像制品内容,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凡批准的,发给《音像制品发行许可证》。音像制品进口单位凭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母带进口手续。

4.进口单位不得擅自变更节目名称和增删内容。

5.进口单位应在出版后30日内将样品报文化部备案。在授权期内不得进口该音像制品成品。6.经文化部批准进口的音像制品,自批准之日起一年内未出版发行的,进口单位应报文化部备案并说明原因;决定终止进口的,由文化部撤销其进口批准文号。

五、关于“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的规定

(一)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由国际唱片业协会提出,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6年采用。英文缩写为ISRC。

(二)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的结构:由ISRC码和类别代码两部分组成。

ISRC 国家码-出版者码-录制年码-记录项码/类别代码

1.国 家 码:由2个字符组成,中国――CN;

2.出版者码:出版者代码,由定长的3个字符组成。可从0-9或大写A-Z,(I、O除外)中选取。一般情况下,3个字符中至少要有1个是字母或数字;3.录制年码:由年份最后两位数字组成;

4.记 录 码:由4位数字(A型,节目数<10)或3位数字(B型,节目数>9)组成;

5.记录项码:由1位【A型取1位数字(0-9)】或2位数字【B型取2位数字(00-09)】组成,记录码和相应的记录项码长度之和恒为5位数字。

6.类别代码:载体代码(A或V)+分类代码(1~2个字符组成,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基本分类号)

(三)显示方式:装帧纸和片芯纸的限制位置,录像制品还须将该码显示在片头或其他重要画面上。

(四)编码实例:1.B型实例:ISRC CN-A05-87-317-00/A·J6《红楼梦——电视剧主题歌》; 2.A型实例:ISRC CN-C18-90-0009-1/V·J4《黄山风光集锦》; 3.节目录制时间不同的编码实例:ISRC CN-B32-89-1312-0/A·J8《单口相声选》(整体记录的编码)

ISRC CN-B32-89-1312-1,ISRC CN-B32-80-0010-4(年份不同)

第七章 音像制品出版(二)

第三节 音像制品编辑工作

一、音像制品编辑工作的基本要领:

(一)声像优化:在编辑工作中要使解说、配乐和画面编排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形成互补的音像效果;

(二)信息浓缩;

(三)全面综合: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要全盘统筹考虑,从整体上规划,样样兼顾。

二、音像制品的选题策划:

(一)选题种类:1.按来源分:原创性、开发性、引进性;2.按内容分:文化艺术类、学校教育类、社会教育类。

(二)选策要点:1.拓宽视野,力求创新,2.实事求是,量力而行,3.抓住热点,开发衍生。

(三)选策过程:依据特点,周密调查,明确为各层次、类型消费者开发新品种;音像制品选题报告一般包括:策划该选题的基本思想,预期社效经效;节目名称,内容介绍,著作权情况,出版方式,出版类别和主创人员情况介绍;经费预算,资金来源,预计完成时间;发行对象和预计发行量。

三、音像制品的稿件组织特点:1.组稿内容多样化,2.编辑参与创作程度高,3.对作者要求高。

四、音像节目的审查评改要求:

(一)步

骤:1.稿本审查评改,2.母带审查,3.样品审查。

(二)方

式:又看又听,眼耳并用。

(三)需注意:1.充分重视文字稿本的审查评改,2.审查评改要全面,3.语言文字的把关,4.做好加工整理工作。

五、音像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编辑工作

1.制作音像节目设计人员、设备较多,一般需设立制作组,有的要拍外景,需建立摄制组,责编要及时做好与导演等主创人员、主要演员和其他参与者签订有关合同的工作; 2.责编要充分考虑哪些环节可能会发生哪些问题和影响,并在录制现场及时提出意见,以免节目编辑合成后因需返工而造成损失;有经验的责编往往能现场及时发现错误并提出改正; 3.责编要监督制作组按照审定的节目制作具体方案,在经费预算范围内组织拍摄制作,有较大变动或需要突破预算,须及时向上级作出专项报告;

4.责编要在音像素材编辑合成前,根据音像制品出版的需要,对每张光盘的容量、盒式录音带的分面、成套节目的分盘等一些问题,提出处理方案;

5.责编要参与节目制作最后阶段的音像素材编辑合成工作,进行试听、试看、校对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补救;

6.责编要提出音像制品彩封、包装、宣传的设计要求并提供所需的文字材料,填写彩封设计通知并交美术设计、宣传部门,填写印刷品印制申请单交有关部门安排印刷加工。编辑还要对音像制品封面包装、说明书、宣传材料上的文字等进行校核。

六、编辑过程中对相关材料的整理保管

(一)文字材料:节目著作权使用或转让合同,海外引进节目的原始著作权证明书;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如:编码分配单、审稿单,委托书、剧本、歌词、劳务合同等;

(二)录音、录像资料:原始母带,送审样带、成品样带;有保留价值的录音、录像素材等。

第四节 音像节目的编辑制作流程

一、音像节目的编辑制作:

(一)专业录音的种类:现场录音和录音棚录音2种;

过程:1.声音新华先由传声器转换成经过调制的音频电信号,由调音台放大和处理,再输入双声道录音机或多声道录音机里,由此得到多声道信号;

2.对已有双/多声道信号用调音台及混响器、延时器、激励器等声音信号处理设备进行处理,经过混合和编辑后,再输入到磁带和数字录音机里制成录有立体声信号的磁带或光盘。

目前数字音频工作站已被普遍采用,录音师面对显示器,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音频信息,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混录。

(二)录音技术设备:1.传声器,按元件分: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按方向分:无指向、心型、超心型、8字型等; 2.录音机:数字式、模拟式(退出历史舞台); 3.调音台,4.监听设备,5.辅助音响处理设备。

(三)流程:

1.前期准备:选题策划,直到稿件决定出版,将歌曲给选定歌手学唱;选人为歌曲伴奏写配器总谱;抄写分谱,分发给指挥、监听和器乐演奏员,进行正式录音的练习;

2.节目录音:1)录歌曲的节拍和小节编号;2)依次分轨录打击乐器/定音乐器及其他各种乐器,完成伴奏素材录制,要分轨作详细的记录;3)录歌手的演唱,反复多次,直到完成演唱的录制。

3.后期混录合成:1)录音师与监听合作,分轨对伴奏素材作素材作音色修饰,方向定位;再综合平衡歌声与伴奏,以达到最佳效果;最后将多轨信号合并成左、右声道的两轨立体声

信号,录在磁带、光盘上。至此,单曲完成;2)多首编排即成母带,通过三审后,即可批量复制。

二、录像节目的编辑制作:

(一)录像的过程:1.摄像设备把被摄对象的光学图像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形成信号源; 2.把电信号通过电磁转换和模拟数字转换系统变成磁信号或数字信号,并记录在录像带等载体上;

3.声音有现场同步录和后期制作时配的。

(二)录像技术设备:分前、后期。前期需专业摄像机、录像机、现场录音设备及辅助拍摄设备,后期责需要编辑系统、视频特技机、录音机、字幕机、播放或复制录像的录像机和配套的监视器等。

1.摄像机:分3部分: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和电路系统;技术指标是灵敏度、分解力、信躁比;

2.录像机:记录、重放视频、音频信号。有模拟分量式、数字压缩分量式和数字分量式等多种。

3.编辑制作系统: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模拟信号只能用线性方式;数字的两种可用,但更多的采用非线性方式(数字视频工作站)。

(三)流程:

1.前期准备:选题策划,直到稿件决定出版,组建摄制组,明确分工。导演根据审定的分镜头剧本选景、选演员、道具服装和特技拍摄需要的设备等;

2.拍摄录像:主要由导演指挥完成。摄像师在导演指挥下,根据分镜头要求,用摄像机运用多技巧把拍摄的场景、演员表演等拍下来,并将信号记录在一定载体上。可能要多拍几次,注意用光。

3.后期编辑合成:1)导演、编辑、录像剪辑要先看素材,检查是否包括剧本全部内容,画面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经分析后确定合成时的切入点和跳出点,安排镜头顺序,开始正式编辑;2)可安排节奏的起伏,但要准确自然流畅,以增强感染力;3)用字幕机把歌曲名、导演等打在片头、片尾;4)多首编排即成母带(盘),通过三审后,即可批量复制。

三、音像制品的包装设计和要求:一般包括录音(像)带的AB面盒、光盘表面图文,内装说明书、光盘塑料盒或外套纸盒的面封底封、彩印卡纸袋等,注意图文比例和字级

第五节 音像制品的复制加工

一、录音、录像带的复制加工:1.工作母带制作,2.子带复录,3.切割灌装,4.产品包装。

二、光盘的复制:80和120毫米的激光唱盘,120毫米的VCD、DVD,300毫米的LD,只读。

第八章 电子出版物出版(一)

第一节

电子出版物的概念、类别和特点

一、电子出版物的概念: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光、点、磁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的出版物。其与纸质出版物对比,在信息记录方式、存储介质、读取方法上,完全不同;与互联网比,在复制方法和流通环节上不同。

二、电子出版物类别:1.按载体分:软盘、只读光盘类、集成电路卡、载有出版物内容的可刻录光盘类、硬磁盘类、磁介质光盘类和数据磁带等; 2.按对读者操作的反应情况分:单向类、交互类等;

3.按包含信息表现形式:文字类、图文类、图片类、声音类、图像类/动画类、图文声像并茂多媒体;

4.按用途分:计算机软件类、信息检索类、阅读类、素材类、教育类、游戏类等; 5.按传播媒体分:电子图书类、电子期刊类、电子报纸等。

三、主要载体:

(一)软盘:方便灵活,适合信息量较小的出版物。缺点是易坏,易被盗;

(二)只读光盘:1.普通(CD-ROM):120毫米-650兆;80毫米-200兆;信息量大,可大量生产,缺点是易刮伤,需配置CD-ROM才能阅读,易被盗取;

2.高密度(DVD-ROM):4种规格:单面单层为4.7吉,单面双层8.5吉,双面单层为9.4吉,双面双层18吉字节;超大信息量,播放质量高,易划伤,复制工艺较复杂,需配置驱动器才能阅读;

(三)可刻录光盘:1.普通(CD-R):单次写入式压缩光盘,记录方式一是凹坑,二是加热使染料型记录层发生变色记录,用于电子出版物大量复制。2.高密度(DVD-R):单次写入式数码多功能光盘,记录方式同CD-R相似,适合制作信息量超大且音频视频播放质量要求高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较少用于电子出版物大量复制。

(四)集成电路卡:“IC”卡,内置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容量一般为几十兆字节。有固定式和可调式。其优点是使用方便,不易被非法复制,缺点是容量小,只能用于小型出版物,如游戏等。

四、特点:

(一)内在:1.存储信息量大,2.检索便捷,3.具备多媒体的表现方式,4.交互式结构可实现读者的参与,5.超链接设置拓展读者视野,6.可按需打印。

(二)外在:1.体积小,2.能长久保存,3.阅读方式与纸介质不同,4.复制成本低廉,5.版本更新灵活、方便、快速,6.发行渠道有所不同。

第二节

国家有关电子出版物的管理规定

一、关于制作的规定:

第九条 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从事电子出版物制作经营业务的单位实行备案制管理。第十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经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设立后,应当在6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申请备案,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报新闻出版署。

第十三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可以接受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委托制作电子出版物,也可以将自行制作的作品交由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审定出版。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接受委托时,应当与委托单位签订委托制作合同。

第十四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可以制作电子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不得委托未经备案的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制作电子出版物。

第十五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出版单位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客户委托制作电子出版物,应当将内容资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经批准后方可制作。

二、关于出版的规定:实行行政许可制度。

第十八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第二十一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申请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后,主办单位应当自收到批准决定通知之日起6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登记,领取《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经登记后,持《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领取营业执照。不得超出规定的业务范围。

第二十六条 出版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必须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书号;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必须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刊号及国内统一刊号。

电子出版物的专用中国标准书号、专用中国标准刊号及国内统一刊号,只能用于出版与其出版物类型相对应的电子出版物,不得用于出版纸质图书和其他类型的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附属的使用手册,不得单独定价和另行销售。

同一内容,不同媒体、格式、版本的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应当分配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第二十七条 出版电子出版物,必须在电子出版物及其装帧纸的显著位置载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书号、刊号及条码,出版日期、刊期,著作权人姓名以及其他有关事项。以版权贸易方式引进出版的电子出版物,还应当载明引进出版许可证号和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证号。

电子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的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三十三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接受或者间接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著作权人授权出版电子出版物,应当将内容资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批准取得引进出版许可证,并将著作权授权合同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版权局登记取得登记证件,方可出版。新闻出版署应当自收到审核同意材料之日起45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第三十四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机构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应当将选题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批准,方可合作出版。

书刊等可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的电子出版物,但须申请,经省局审核后,报总署审批。

第八章 电子出版物出版(二)

第三节

对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的要求

一、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计算机:

(一)熟悉硬件和操作系统,(二)熟练运用相关的应用软件:1.计算机编程语言,2.工具软件:分为基础和专用。

(三)熟练利用局域网设施。

二、能设计体现电子出版物特色的框架结构:体现在脚本中。

(一)把握框架结构设计的内容:确定哪些功能及其使用场合,规划产品模块/层次,有树状/网状。

(二)进行框架结构的艺术创意设计:包括美术(界面元素、背景图片、文字版式、整体包装和宣传品创意设计)、动画、音响和音乐等。

(三)不断提高框架结构设计能力:国内此类人才少,精品不多,应做到: 1.大量阅读国内外优秀作品,借鉴学习他人的优点,结合自己产品的主体和现有题材进行创作;

2.大胆采用信技术,努力创新而不生搬硬套;

3.扬长避短,在突出表现民族文化的特色上下功夫;

4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把握“结构与创意为内容服务”原则,力求简洁明了,恰到好处。

三、熟悉保护著作权的技术手段:

(一)硬件加密,(二)软件加密,(三)数据加密:1.密钥加密,2.授权控制。

第四节

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制作流程

一、原创性的:

(一)选题策划:1.选题策划需考虑:1)市场需求、制作成本、销售方式、媒体表现方式; 2)制作者软硬件设备,人力财力,计算机升级趋势和多数用户计算机运行环境;3)载体形式。

2.选题总体方案策划:1)模块和层次的编制,2)多媒体设计,3)交互性设计,4)链接设计,5)功能设计,6)数据库的应用,7)文件名的规范编制,8)加密手段的选择确定。

(二)准备素材:1.素材收集,2.素材审查,3.素材加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的加工。

(三)设计界面:1.风格与选题内容一致,2.元素成套化,3.模块层次系列化,4.体现界面友好性。

(四)编辑集成:1.选择工具软件,2.创建模块和层次,3.创建播放、检索、计时等功能,4.试运行,检测编程效果并作必要修正,5.编制安装程序。

(五)检测质量:1.文图声、动画、影视,2.检测交互性、各种功能、数据库、运行环境、杀毒。

(六)审定发稿:三审制进行审核。责编在进行质量检测时,其实已做初审工作,可写意见报终审。

二、包装设计:

(一)包装方式:1.精装,用纸盒进行包装;2.简装:塑料盒、纸袋;

(二)包装设计的内容:

1.光盘表面须印有电子出版物名称、出版单位、日期,著作权人姓名、制作单位、中国标准书号。

2.塑料盒封面/底封:高于对光盘表面内容设计,除光盘表面须印有的外,还有印电子出版物条码;

3.说明书设计:安装使用方法,对计算机配置要求等,如同对小型图书的设计。

4.纸袋设计:卡纸制作,插入式翻盖;5.外包装盒设计:厚卡纸盒,要有创意,兼顾风格。

三、由纸介质书刊转为电子书的编辑制作

(一)准备数字文件:1.准备文字文件:1)利用计算机排版文件,2)光电扫描,3)重新输入;

2.准备图片文件:利用印刷版的电子分色图片文件,2)重新扫描。

(二)选用转换工具软件

1.适合计算机上阅读的电子书转换工具软件:一种适用于排版电子文件制作的电子书,一种适用于以页面扫描图片制作的电子书,如北京超星数字图书馆用的转换工具软件。2.适合便携式阅读设备阅读的电子书转换工具软件。

(三)数据转换:最多采用放在排版软件,方正即推出Apabi电子图书制作系统。将文件GB码转换成GBK码;转换成的电子书,页面版式与元印刷版可相同(如CEB),也可不同(如OEB格式)。

四、自投稿的审核:出版后的社会责任主要由出版单位承担。三审制。同时审读不同在于: 1.内容审核的范围扩大,从文字、图片扩展到声音、影像好动画; 2.审读方法不同,须在计算机屏幕上通过多种路径反复审核; 3.增加了功能的审核;4.要对附件进行审核。

五、国外电子出版物引进出版

(一)选题的选择:1.内容需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26、27条;2.有知识性、科学性或娱乐性;

3.技术上有先进性,考虑到广大用户当前好未来的软硬件配置情况;4.国家规定的必备文件齐全;

5.版税额及支付方式fuhe 本单位的支付能力。

(二)内容审核和注意事项:

1.审查隐含文件;2.要求提供全部文字脚本。

(三)汉化及其质量管理:

1.整体分析和策划,2.文字翻译,3.界面、选单、按钮、图标汉化; 4.配音汉化,5.编辑集成,6.汉化质量检测。

第五节

电子出版物的复制

一、检测原稿盘质量:复制单位介绍原稿盘时,先对其物理性能做仔细检查。

二、制作玻璃原版盘:1.将光刻胶均匀涂布在玻璃盘的一面,然后旋转工作台上由激光束扫描曝光;

2.将玻璃盘作显影、定影化学处理,使曝光处刻胶被腐蚀,形成凹槽,未曝光处刻胶留下,于是有了记录数据信息的光道,形成玻璃原版盘。

三、制作压模盘,四、复制商品盘,五、印刷盘面图文,六、检测产品质量,七、包装产品。

第九章 互联网出版

(一)第一节

互联网出版的概念、类别和特点

一、与互联网出版相关的概念:

(一)互联网出版:网络出版。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或通过互联网发送到客户端,使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与其他出版物区别:出版载体形式、物质生产方式、提供给消费者方式不同。

(二)互联网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经过选择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或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下载的作品。

(三)互联网出版单位:经总署好电信管理机构批准,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二、互联网出版特点:1.产品数字化,2复制后置化,3.流通网络化,4.交易电子化,5.出版周期短,6.出版成本低,7.发行快捷化,8.信息交互化。

三、互联网出版的类别:互联网学术文献/游戏/教育/音像/出版。

第二节

国家关于互联网出版的管理规定

一、关于设立互联网出版单位的管理规定

1.国家对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2.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经过批准。除必须符合关于出版单位的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其设立除了报请总署批准外,还要持棕树批准文件到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3.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具备国际联网的条件。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要征得接入单位统一,并办理国际联网登记手续。

二、关于互联网出版活动的管理规定

1互联网出版物不得登载《出版管理条例》

26、27条规定禁止的内容;若发现有登载,应立即停止登载或发送,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省局报告,抄报总署。违反该项规定者,由省局或总署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撤销批准;

2.凡是涉及重大选题的,应当依照重大选题备案的规定,报总署备案,并向省级电信管理机构通报。对于违法该项规定者,由省局或总署责令停载或发送未经备案的重大选题作品,予以警告,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撤销批准;

3.互联网出版单位应当在其网站主页上标明总署的批准文号,并在批准的范围内从事活动,违反的,予以警告并罚款;

4.互联网出版单位应当记录备份所登载或发送的作品内容及其时间,地址或者域名,记录备份要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提供。违反的,由省级电信管理部门责令整个,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者暂时关闭网站。

第三节

互联网出版的基本条件

一、取得信息服务经营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获准后办理有关手续,便取得此权利。

二、具有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除一般企业有的经营管理、财会、情报资料等专业人员,还需具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复合型人才:出版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商务知识)和信息技术人员。

三、建立互联网出版网站

(一)做好网站规划和整体设计,(二)选择确定建立网站的方式:1.自主建站,2.服务外包;

四、开发网络出版平台:

(一)为网站配置不同的软件和硬件,(二)建立一套编辑出版工作系统;

五、取得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未出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获取: 1.向作者介绍我国有关著作权保护的规定,让其多了解人身权好财产权,并知道字级有权许可使用全部或部分权利;2.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与作者签订合同。

(二)出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获取:

1.本单位已出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获取:

1)出版社应做的:a若合同中已经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出版单位可直接将该作品用于互联网出版,并依照合同约定付报酬;b若合同中没有,出版单位应与著作权人协商,要求追补授权与其订立合同并支付相应报酬。

2)期刊社应做的:在刊登文书时点出要约。a若已刊登作品的来搞时间在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约定之前,应征得作者同意,b若在约定之后,可直接用于互联网出版。2.其他单位出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获取:

1)调查相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情况,2)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

六、拥有数字化出版信息资源,两个来源如下:

1.已经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和提前公开发表的作品,要得到相应著作权人信息网络出版权的许可使用或转让;

2.未正式出版或未公开发表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技等方面作品。可与作者签订许可使用合同。

七、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与数字著作权保护体系。

1.充分重视信息网络安全,2.信息网络安全保护体系的构建,3.积极采用数字著作权保护技术。

如,方正公司推出“阿帕比网络出版整体解决方案”。

第九章 互联网出版

(二)第四节

互联网出版的编辑工作

一、选题策划

1.互联网出版的开发性、互动性强,意味着编辑人员在策划选题时,思路可以更广,对各种开发参与的形式和互动的内容以及精神文化领域各类素材的选用都可以有所考虑;

2.互联网容量大,只是在最大传输宽带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一次,编辑人员对选题内容信息的容量问题不必多加考虑,但要考虑控制最大传输宽带,以免用户堵塞不耐烦; 3.加密手段的选择确定,设计数字著作权保护体系的建设。

二、选题实施

互联网出版中的选题实施,在素材收集、设计界面、编辑集成、检测质量四个环节上,与电子出版物编辑制作同,但审核发稿环节异同并存:

1.同:互——完成制作并检测合格后,需按三审制对其整体状况再次进行审核,责编应写出审稿意见报请复审和终审。复审、终审者审核后退修,责编改后需再报请复审终审,批准后发稿;

2.异:1)互——发稿后,只要将完整在资料上传到本出版单位的网络发布服务器中,而不必专门刻录到光盘中;也不必附有供光盘标明印刷用的分色胶片。刻录光盘备份还是应当提倡的。

2)互——不用外包装,编辑人员没有对外包装提倡设计要求的任务。

三、读者反馈信息的收集管理:加强管理,密切关注。

四、网站建设策划:一般包括网站整体策划、频道与栏目策划、网络推广策划等。与其他出版活动策划比,不同如下:

1.整体策划非常重要;2.连续服务,不分昼夜假日;3.互动性强,4.商品交易方式:电子交易。

五、对编辑人员的特殊要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制作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能熟练完成文字、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的加工处理,网页的制作、发布和管理,组织网站互动,如受众调查、论坛管理等。

第五节

互联网出版的流程与产品流通方式

一、互联网出版流程

(一)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编辑制作流程,同6个环节:选题策划、准备素材、设计界面、编辑集成、检测质量、审核发稿。除选题策划、审核发稿两个环节具体内容游戏不同,互联网出版物编辑制作流程其他各环节具体内容好关注要求,也与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制作流程基本相同。

(二)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与产品流通阶段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产品流通方式

(一)提供电子文件方式:制作压缩格式的数字化产品存在互联网网络发布服务器中,供读者通过相应的软件浏览阅读或下载。1.电子邮件方式,2.远程文件下载,3.交互订购。

(二)按需印刷:按读者需求,收费后印刷提供给读者。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三、互联网出版运行管理:

1.宏观管理:国际机关对互联网出版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其目标是保证出版活动有序进行,出版活动的选题结构好内容质量满足国家发展总体目标要求,持续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波动;

内容包括:对互联网出版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核好管理,对出版活动进行监管; 2.微观管理:互联网出版单位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内部管理和协调,内容包括:互联网出版业务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要求主要是适应互联网出版的特征好需要,根据国家宏观管理原则,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关注流程,对每环节职责、任务、目标、管理方式进行比较详细的规定。

第十章 出版物的成本与定价

(一)第一节 出版物的成本及其构成

一、各类出版物成本的异同

受出版物生产、管理和销售活动影响,各类出版物的生产工艺、管理形式和销售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各类出版物具体成本组合有所不同; 虽然出版物生产方式各有特点、不尽相同,但他们生产过程的各个基本工序在性质上去大致相同,因而发生的成本也具有相同的属性。

二、出版物成本的总体构成

(一)直接成本:稿酬及校订费、租型费用、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费用、制版费用、印装费用、出版损失(废品报废净损失)、其他直接费用;

(二)间接成本:编录经费(如奖金和不能进入单一出版物品种成本的审稿费、绘图费等);

(三)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第二节 出版物的成本控制

一、直接成本控制

(一)选题策划和其他各项编辑工作的成本控制

1.成本控制从选题策划开始。最经济、全面的市场调用、最节省的会议费用和差旅费控制,把握市场趋势,构思优良的选题,避免成报废品,是选题策划阶段最重要的成本控制方向; 2.找准作者,审稿加工整理中审慎从事,发稿保证齐、清、定。

3.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减少浪费,不盲目追求豪华、精致,优先采用新工艺。

(二)原材料的成本控制

纸张费用在纸介质出版物的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纸张合理使用以适合读者需求为准绳,在管理方面,应做到:科学采购,在确保纸张质量的前提下追求低价;掌握市场供求动态,调整

采购策略,不受局部市场变化影响;加强库存包管,防止纸张霉变、残损;制定符合需求的库存,合理调配纸张用量,减少用纸零头在加工厂家的停留,科学合理的计算加放率,减少出残率。

(三)委托加工制作的成本控制

要做到:可用全张纸印刷机的,就不用对开印刷机;合理安排印件尺寸,减少零边;巧妙安排插页,合理确定装订方法;制版时可采用连晒、活版拼版制版等方式,不重复制版;一些印量少的出版物,可套印等等;

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复制,要选用价格合适的材料,如果技术允许,尽量缩短录音、录像带的带长,吸收产品复制生产刚猛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等。

二、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

(一)一般原则: 1.首要原则:把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控制作为企业经管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日常工作范围,发动每个部门、员工参与管理;2.建立一个人人都节约、都算帐的管理机制;3.加强制度建设。

(二)财务部门加强监管:变事后控制为事中或事前控制。

(三)仓储物流管理成本的控制:强化分工负责制,由仓储部分负责库存实物,发行部门负责已发出但未确认实现销售收入的移动实务管理。

仓储部门须建立收货验收、发货检验、结存盘点的管理机制,并建立、健全出入库手续; 报废时,应经仓储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共同检验、核对后,由发行部门提出申请,履行手续后实施。合理选择发货包装方式和运输工具,加强对退货费用的控制。

出版物的成本与定价

(二)第三节 本量利分析

一、原则、特点和作用

(一)成本费用、销售数量、利润之间的关系 利润=[出版物定价*发行折扣率/(1+增值税率)-单位成本费用-单位销售税金]*销售数量

(二)原则:1.出版物的成本费用须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2.需假设计划生产的产品可以全部实行销售,3.假设一些变量的值,4.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5.讲销售数量视为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

(三)特点:1.分析和计算必须以许多假设为前提,2.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比如存在差异,3.具有较大的动态性。

(四)本量利分析作用:1.预测出版物的保本销售量,2.预测目标利润,3.根据目标利润确定出版物的定价和销售收入,4.制定定额和考核标准,5.作为经营决策、收支平衡控制和投入产出能力分析的依据。

二、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一)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特性 1.变动成本特性:总额随该种出版物生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例变化。

2.固定成本的特性:总额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不受该种出版物生产量变动的影响。3.单位变动成本和单位固定成本特性:

1)单位变动成本:当生产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单位变动成本不随生产量的增减而变化;

2)单位固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减而向反比例方向变化,生产量增加,单位固定成本下降;

(二)变动成本项目 1.版税与印数稿酬:版税和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中的印数稿酬与生产量变动是同步增减变动的;一般认为,版税支付额是随生产量的增减而发生升降的;印数稿酬的支付是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根据生产数量计算的,随生产量的变化而升降。2.租型费用:发行量越多,付费就越多。

3.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费用:随生产量变化而增减;

4.印装费用:随生产量变化而增减;电子出版物若由加工企业提供材料,复制费可列入印装费。

(三)固定成本项目:1.相对固定的稿酬,2.制版费用,3.其他直接费用。

(四)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

1.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性质:具有半变动、半固定的性质。

2.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分解:1)销售收入比例法:确定半变动、半固定成本费用在销售收入中占的比例,然后估算销售收入,得出半变动、半固定成本费用估算数,计入变动成本; 2)单位产量消耗定额法:确定单位产量的半变动、半固定成本费用消耗定额,然后代入某一出版物品种的估算产量,得出半变动、半固定成本费用估算数,计入变动成本;

(五)出版损失的性质:为了分析评价生产管理状况和主要失误原因而设置的成本项目。包括固变。

三、本量利分析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1.定价,2.发行折扣率,3.销售数量,4.单位销售收入=定价*发行折扣率/(1+增值税),5.销售收入总额=单位销售收入*销售数量,6.单位销售税金=[定价*发行折扣率/(1+销项增值税率)*销项增值税率 — 该出版物进项增值税总额/生产数量]*(城市维护建设税率+教育附加率)7.销售税金总额=单位销售税金*销售数量

8.变动成本总额:包括版税、租型费用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费用、印张费用,及期间费用中应该计入变动成本的费用。

9.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总额/生产数量

10.固定成本总额:包括基本稿酬、制版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及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中应该计入固定成本的费用。

11.单位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生产数量;

(二)本量利分析基本公式

1.销售收入总额-销售税金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利润 2.利润=销售收入总额-销售税金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3.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公式4)

(三)保本数量测算:实际就是利润=0。推出——

1.0=(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2.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

(四)保利分析:

1.目标利润测算: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2.目标销售量测算:

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

(五)目标成本测算

1.预测保本成本:设利润=0。

1)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销售数量;推出:

2)保本成本=(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生产数量; 2.预测单位变动成本:根据公式4变换:

单位变动成本=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固定成本总额+利润)/生产数量 3.预测固定成本总额:根据公式4变换: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生产数量-利润

(六)单位印张成本测算 1.预测单位印张变动成本

每印张变动成本=每种书刊的单位变动成本/每册印张数

2.预测单位印张固定成本

每印张固定成本=每种书刊的固定成本总额/(每册印张数*印数)

第十章 出版物的成本与定价

(三)第四节 影响出版物定价的因素与定价目标

一、影响出版物定价的因素

(一)成本和利润

1.成本是影响出版物定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说来,商品的价格只能以成本为最低界限; 2.利润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反映。价格高于成本,是出版物和一切商品的基本规律。

(二)生产数量:相对而言,生产量大,单位固定成本越低;成本越低,越能给定价带来方便。

(三)市场需求:生产量多少,取决于市场需求。

(四)同类出版物价格状况:同类出版物,定价越低越有竞争力。

(五)消费者心理:给消费者带来利益的大小;

(六)品牌:物美价廉,薄利多销。

二、定价目标:出版单位制定定价策略的依据和出发点。

(一)销售目标:将大幅度增加产品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最直接的努力方向;

(二)品牌目标:浓厚的品牌意识,旨在为树立品牌服务;

(三)利润目标:以获取利润为努力方向,实际上定价的最终目标。

第五节 出版物定价的方法

一、成本定价法

(一)原理

1.成本是影响出版物定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因为,单位销售收入=定价*发行折扣率/(1+增值税)所以,利润=[定价*发行折扣率/(1+增值税)-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定价=[(固定成本总额+利润)/生产数量+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发行折扣率*(1+增值税)

有些成本项目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而有些成本项目则或者不含有增值税进项税额,或所含有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

公式14: 定价=(G+PK)[1-I(T+W)]+(H+PB+L)(1+I)/PF(1+I)[1-R(T+W)]*(1+R)

G=可获得增值税抵扣税款的固定成本各项目之和; H=不能参与增值税抵扣税款的固定成本各项目之和; K=可获得增值税抵扣税款的单位变动成本各项目之和; B=不参与增值税抵扣的单位变动成本各项目之和; P=预测生产总量; F=发行折扣率;

I=进项增值税适用税率; R=销项增值税适用税率;

T=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 W=教育费附加适用费用率; L=目标利润。

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可不用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剔出后公式如下:

公式14b: 定价=G+PK+(H+PB+L)(1+I)*(1+R)/PF(1+I)公式15:

定价=[(固定成本总额+利润)/销售数量+单位变动成本]/发行折扣率*[1+增值税率*(1+城+教)](二)步骤:

1.估计生产数量,2.测算各种变动成本项目和固定成本项目分类累计后,再把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按具体费用项目的性质分别加入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得出该出版物变动成本总额和固定成本总额; 3.设计发行折扣率;4.设定目标利润额;5.选定该出版物适用的税种及税率;6.计算,7.领导审核。

二、印张定价法:只适用于纸质出版物。

(一)原理:以一个印张作为定价标准来计算整册书刊正文价格,再加上其他部件价格后定书价。

公式16:定价=正文印张价格标准*正文印张数+封面价格+插页a*数量+„„插页n*数

(二)步骤:1.按清样计算正文印张数,2.确定正文印张价格标准,3.确定封面价格,4.计算插页,包括书名页、环衬、图片插页等的页数,5.确定插页价格标准,6.测算书刊的定价,7.将测算出的定价报有关部门和出版单位领导审核,作调整后,正式确定出版物定价。

三、其他定价法

(一)理解价值定价法,须做好三个环节:

1.by市场眼睛,确定出版物质量、销售服务、广告宣传等因素在消费者心目中所产生的影响和由此形成的价值感觉,据此确定定价并估计此价格水平下所能达到的销售量; 2.根据销售量计算所需的生产量、投资额和出版物单位成本;

3.计算这样定价和成本下能否获得满意的利润,如有利润就生产;

(二)需求差别定价法种类:以出版物印次/地域/时间为基础的差别定价。

须三个条件:1.市场能够细分,2.在价格上获得优惠的哪些机构或个人,没有转手销售给未得优惠者的机会;3.不会因为销售价格的不同引起消费者不满,进而失去消费者。

(三)随行就市定价法:按行业的平均现行价格水平来定价。原因是:

1.行业平均价格具有合理性,可以保证自己获得与其他出版单位相近的利润; 2.在成本难以衡量的情况下,现行价格反映了实现全行业合理利润的集成智慧; 3.如另行定价,很难预料消费者的反应,风险较大; 4.按通行价格定价,损害行业协调性的力度最小。

第十一章 著作权贸易

第一节

著作权贸易概述

1.广义:各类作品著作权的许可使用或转让,包括著作权的引进与输出。

2.狭义:专指涉外著作权贸易,即我国出版单位、著作权人、著作权代理机构等与海外出版机构、代理机构等,就著作权中某项或某几项财产权的转让或许可使用所进行的交易活动。

一、著作权贸易的特点:

(一)贸易的客体不同:客体是无形的知识产权,可拆分成复制权(一次性印制权和重印权)与发行权组合成出版权,经常涉及的是翻译权、出版权和重印权;

(二)贸易方式不同:有转让和许可使用等不同贸易方式,合同阅读是否允许向第三方转让等;

(三)支付方式不同:以版税方式支付,卖方的收入与买方的经营效果相关;

(四)权利期限不同:通常是用期限的,财产权可一次性卖绝,但著作权保护期限一旦届满,作品便进入公有领域。

二、开展著作权贸易的法律前提:主要遵循《伯尔尼公约》四条基本原则,即国民待遇原则、自动保护原则、独立保护原则和最低保护原则。

三、著作权贸易的分类

(一)著作权许可使用:

1.特点:1)不改变著作权归属,主体未改变;2)被许可人只能按照许可使用合同约定的方式、地域范围好期限使用作品;3)被许可人取得的若是非专有使用权,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主张权利,只有取得专有使用权的被许可人才有权因专有使用权受到侵害而主张权利;

2.形式:1)专有许可,2)非专有许可;

3.获得许可方式:可与作者或其继承人、代理人签订合同,也可与享有著作权境外出版机构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签订合同。

(二)著作权转让

1.特点:1)受让人通过合同取得某项权利的所有权,因而可以成为某项权利的主体,即著作权人;2)受让人不仅自己可以使用相应权利,还可转让第三方,并且无须取得原著作权人同意,因为受让人享有处分权;3)受侵害时,受让人能够对侵犯其权利的侵权行为人主张权利,包括提起侵权之诉;

2.种类:1)临时转让,2)永久转让;

四、著作权贸易与出版物对外贸易的区别 出版物对外贸易是有形财产贸易,指一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所进行的以图书、期刊等出版物的商品交换为核心的出版贸易活动;而著作权贸易无形的某种著作权财产权利。

五、著作权贸易与对外合作出版的区别 出版物对外合作出版,是指我国出版单位同海外出版单位共同确定作品的选题,共享著作权,共同或按约定分工合作进行有关出版物的编辑、复制和发行,共同或按约定分别投资,共担风险,分享利益,著作权贸易与对外合作出版的区别在于进行著作权贸易时,买卖双方当事人仅以著作权中的某项或某些财产权利为客体进行贸易活动,卖方不参与买房对作品进行的翻译、改编、印刷复制、发行工作,不参与投资与经营等活动,出版所需的费用全部由买方承担。

六、西方出版业的相应经营活动

(一)直接的著作权转让或许可使用,(二)合作出版,(三)联合出版。

七、著作权代理:

(一)在国外的发展,(二)中国的著作权代理,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节

著作权贸易的经营管理

一、概述:发达国家的出版社都从选题策划开始就考虑著作权贸易,统一策划,最大限度利用合理配置选题资源和著作权资源,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我国目前是引进多,输出少。

二、经营:

(一)对引进选题的考虑:

1.选题的文化价值,2.作者的知名度(是否准确)和原作品市场状况(是否符合国人阅读习惯),3.原作品的出版时间,4.市场预测和经济预算(一是各种市场分析报告和统计数据,二是编辑人员自己抽样调查,三是出版社相关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眼光),5.出版社专业力量,6.专家的意见。

三、出版社著作权贸易管理

(一)原则:1.国家利益第一,2.两个效益统一,3.遵纪守法,4.平等互利、诚实守信。

(二)内容:1.同海外出版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业务联系;2.采集海外出版动态信息、出版物市场需求和著作权贸易信息,3.按本单位制度和要求,统一进行著作权贸易谈判和签订著作权贸易合同;4.按有关规定履行引进选题报批和合同审核登记手续;5.检查、督促和协调编辑、财务等有关部门履行已签订的合同;6.对商务信函和业务活动做好登记备案工作;7.对样书登记造册。

(三)流程:1.通信管理,2.样书管理,3.合同管理,4.结算和支付管理:版税预付金、定期版税;

(四)著作权贸易管理的计算机化。

第三节 著作权贸易的操作

一、著作权贸易信息的获取

(一)与海外出版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二)参加国际书展:1.法兰克福,2.伦敦,3.美国书展4.国际期刊展,5.我国国际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书展、台北书展,6.其他书展。

(三)借助于著作权代理机构,(四)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联系,(五)阅览出版物目录、行业报刊和相关网站

二、著作权贸易谈判

(一)著作权归属的确定,(二)谈判的前期准备:1.专业准备,2.语言准备,3.经济准备(要求取得的权利内容、总销量、估计定价),4.优劣势分析。

(三)谈判方式:书信、传真、电子邮件、电话,互访,参加国际书展时当面进行。

(四)谈判策略:

1.卖方策略:1)兜售“期权”,2)拍卖竞价,3)突出畅销先例,4)结合广播影视作品,5)利用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2.买方策略:1)眼见为实,2)扬长避短,3)货比三家,4)避热就冷,5)果断出手。

三、合同及其履行

(一)合同的成立:经过双方正式签署,时间必须明确、完整,进行编号,加盖骑缝公章。每页签字,报省局审核登记。

(二)内容

1.关于著作权贸易合同内容的规定,2.一般内容:1)当事人身份,2)所涉及作品及其作者,3)著作权承诺,4)交易客体的性质和内容,5)经济条件,6)意识形态条款,7)违约责任,8)争议解决条款,9)合同有效性条款,10)相关权利和义务条款。

(三)履行:对买方来讲:1.尊重和保护作者的著作权,2.重合同、守信誉,3.及时支付预付金,4.在约定期限内开始发行,5.确认是否续约,6.妥善解决合同纠纷。

下载2020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实务笔记(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0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实务笔记(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实训课  情景1: 接案准备实训  [案例]郑莹,女,18岁,离开学校在家自学已经3年了。从外表看,郑莹是那种性格开朗的人,一头卷曲而混乱的长发,喜爱化妆。由于郑莹初中未......

    档案专业中级基础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档案专业基础(中级)》、 《档案专业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 前 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

    园林绿化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

    《园林绿化专业基础与实务》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北京市人事局《关于......

    导游实务笔记

    1、 导游服务的概念:导游服务是导游 人员代表被委派的旅行社,按照组团合同或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向游客提供的向导、讲解和相关的旅游核对商定活动日程:1时间2地点3对象(全陪 领......

    社会工作实务笔记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通用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就是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

    导游实务笔记

    1、 导游服务的概念:导游服务是导游人员代表被委派的旅行社,按照组团合同或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向游客提供的向导、讲解和相关的旅游核对商定活动日程:1时间2地点3对象(全陪 领队......

    测绘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测绘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关......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2011串讲笔记

    第一章 出版与出版学原中国书籍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编审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教师 朱宇第一节出版的定义和要素 本节学习要点:掌握出版的定义和要素。 熟悉出版过程的特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