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研究论文
【摘要】在系统阐述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分析表明:一要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手段,坚持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高校教学内容为“结果与过程并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二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评价指标、多样化的评价模式。深化改革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实践与发展,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秩序稳定的关键。
【关键词】构建;教学质量;本科高校
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是保障本科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内容和要求,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且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人才培养。然而,构成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公正、公平、权威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发展水平以及高校的目标和定位,同时也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质量和水平。[1]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施,是确保和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性措施。通过科学的分析、有效的监控、准确的评价,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营造高校全员育人环境,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秩序稳定。
一、构建监控与评价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正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关注。目前,在关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和研究中,大多是政府部门组织的,从高校外部进行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如本科教学质量合格评价、本科教学质量优秀评价、本科教学质量随机评价等,而对于从高校内部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阿什比勋爵(EfieAshby)指出:“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因此,对高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的研究是一项必要而迫切的工作。尤其是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发展,近些年,国内外权威的医学教育机构研究、制定了一些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包括“2001年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2003年的《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2007年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以及2009年我国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等等。[2-4]通过这些医学教育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对医学高校培养医学生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标准,从而培养医学人才的学习方式、科研能力、医学技术、综合素质等。建立符合发展趋势的本科医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是重中之重。
二、构建监控体系的结构
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通过监控体系的运行,对高校现有的教学质量按照质量监控体系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整合、完善,并且将多方位、多角度、多内容的监控方式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监控主体明确。这里我们强调的主体是高等学校依据自身培养计划,按照优秀教学质量成果标准培养的体系。监控主体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对目标实施监控的内容、标准、方式细化、准确。
2.监控组织健全。监控机构的实质是负责组织、检查、协调和监督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各部门相互的配合,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控制中心。它把握着整个体系的活动规律,并协调与平衡高校教学质量,对建立和健全监控组织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促使各高校加速研究和提高监控体系的创新性、多样性、实效性。
3.信息系统高效。掌控和把握教学信息的方向是本科高校监控体系有效运转的基本条件。组建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应了解教学信息的方式、方法和反馈机制的程序和流程,掌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熟练评价体系的技术应用,促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水平。
4.评价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的评价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的评判手段。将高校的教学条件、状态、成果定为评判的标准,建立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结合教学质量评价技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严格按程序对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确认,保证确实有效的评价过程、条件和随机性,圆满完成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实际操作。[5]5.监控职能到位。熟悉教学监控体系的职能,把控制内容分配和要素内容分解的落实作为具体的活动,进行有序开展。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与根本依据。[6]监控职能的关键是分配得当、落实到位,这就得必须与完善的体系文件相关联,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标准,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标准,让学校的监控职能落实到位,并且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构建评价体系的内容
1.指标体系的建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加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态度,完善符合高校发展的指标体系。
2.评价模式的多样化。评价模式的多样化能够扩宽范围,获取更多数据,更容易发现问题。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导评教三种模式相结合,全面实现评价模式的多角度、多元化、多样性。
3.信息监督机制的完善。对参评人数、评价修改、结果统计、结论分析等指标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监督机制可以公平、公正的保证评价系统稳定地运行。
4.评价信息的分析与诊断。评价信息具有独立和零散的特点。汇总评价信息过程中最容易忽视其细节,弥补这一缺陷的最好办法便是对评价信息进行分析与诊断。增加针对每一门课程的评价分析、学生评价分析等,使所有评价指标的分布情况更加清晰的体现出来,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的表现。[7]通过对大数据多角度、多方位的统计显示,其优点在于:利于观察评价对象的变化和同行之间的差异等,更有助于及早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5.信息的反馈机制。来自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信息的反馈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评价体系的有序运行。[8]对于教学改革管理者,评价信息的分析及其结果,可作为全校教学改革的参考依据。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与策略
1.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强化评价主体的重要性。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切实保证质量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具体。学生评价与教师同行评价在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已经形成了模式,目前,在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很多高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严重阻碍了评价结果在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因此,加强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识,使授课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中,真正做到使教学质量评价的功能深入人心。
2.保证评价系统呈现整体,兼顾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学生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自主选择分为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客观表现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二是学生的主观感受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效果,主客观的有机结合,才能为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近些年,高等教育研究者已经发现了这一严重的问题,做了很多的调查和研究,为此也做了许多有效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式,评价的范围覆盖了全部教学过程,充分完善学生评教的制度,从而达到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面评价。
3.建立教学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多数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主要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副书记负责,主要的职能部门有教务处、督评处等,各二级学院分工执行的方式。多数高校的教务处由于工作内容繁杂、管理范围广泛,而教学质量的评价只是教务处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对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很多高校上下两级部门没有建立相应的配合机构,不能顺利进行配合,难以建立具有上通下达功能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建立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十分必要,这些职能部门应做到明确职责,制定标准,培训人才,组织有序,协作分工等,同时赋予各二级院系更多的权力,发挥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
4.加强评价标准在质量管理中的导向作用。提高评价与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我国多数的高校目前存在着多个专业使用相同评价标准的现象,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对教师教学活动不够重视、不能涵盖教学全过程、无法准确的反映高校的教学质量等现象,严重的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因此,研究一套符合条件、实际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各个学科间都有各自的特点,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因素,依据各个学科的专业特点制定符合教学要求和实际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对这些学科的专业特点进行分析,达到评价的标准能准确的引导高校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更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的积极性。
5.强调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连续性,建立切实有效的反馈机制。我国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声势浩大现象严重出现了准备时间长、工作内容多、工作人员多等特点。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建立有效的评价过程是重中之重,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过程应该是从最初的政策制定、执行情况、结果汇总、意见反馈等多个环节保持完整性和连续性,重要的结果汇总与反馈都要将前期的评价工作情况完整详实的体现在最终的评价结果中。因此,强调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保证评价结果的统计和有效的反馈机制运行,激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改革,从而能更好的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通过一系列有关教学监控实践方面的探讨,有助于增强教师教学质量意识,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态度,对教学秩序、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良好氛围的形成,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光华.有效构建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2,(10):100-101.
[2]李香华.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0,(2):47-48.
[3]陈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困惑与思考[M].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97-99.
[4]陈蓓.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江苏教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44-46.
[5]胡彩梅.本科高校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继续教育研究,2008,(2):86-88.
[6]肖玉桃.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8,(7):14-16.
[7]王光华.有效构建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2,(10):100-101.
[8]陈玉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二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总结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确保我校各科教学依据新课标和区教育局的要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现将实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目的,理解教学质量监控内涵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在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客观地监控学校在常态下的教育质量,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高效、可持续提升,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内涵是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组织全体员工及各部门齐心协力,坚持发展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全程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全员性原则,标准化原则。使教育活动按质量标准,要求规范化运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思路
联系学校实际,构建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在过程管理中促进教学,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身心素质及艺术修养、生活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
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素质全面、基础扎实、个性丰富、特长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新型学生。
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
低段: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初步形成,文化成绩98%以上合格。中段: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基本养成,文化成绩96%以上合格。高段: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已经养成,文化成绩94%以上合格。
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
学校目标:教学质量在同级同类学校中名列前三名。学科目标:
公共课:文化及格率为96%以上,优良率为85%以上。专业课:文化及格率为94%以上,优良率为80%以上。社会实践:合格率为95%以上。
能力目标: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教务处、教研组、任课教师。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
1、建立教学信息监控体系,全面监控学校的教学情况:
教务处储存有学院学科阶段的考试信息;各科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公开课评价信息;储存了来自学生座谈会、家长会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信息。学校储存了近三年的所有教学教研信息。
2、建立教学督导监控体系,监控教师的常规课堂教学和教研、培训:(1)领导随堂巡查听课,即时与任课教师交流。
(2)健全教学制度,教师集体讨论修改制度并签名。实行成绩问题通报制。(3)常规教学检查(每学期检查备课4次、作业4次)(4)推广融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关注差生。
(6)教研一体化:教务处组织教师开展国家级课题《学科融合及跨学科研究》的研究活动。学校每学期围绕课堂教学反馈突出的问题开展主题讲座与经验交流活动。每个科组每学期组织不少于8次研讲课,教师听课,互评解决突出的问题。(7)领导分科垂直管理。
(8)组织开展校本培训(以新课标为研究对象,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组织教师参加区教科培的组织的继续教育专家讲座,教学比赛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听课,交流学习。开展校内“一帮一”和教学比赛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平台。
3、针对教学质量问题采取调整控制的有效方法如下:
(1)学科跟踪(教务处对薄弱学科和班级加强跟踪,了解各阶段教学情况,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及时改进教学。)
(2)帮教活动(老教师帮新教师,强帮弱,领导扶教。)
(3)合理安排人事(充分考虑教师的能力和特点及适合任教的年段,安排教师的具体工作。)
(4)优胜劣汰。对教学能力与态度差的教师实行末尾淘汰制。
(四)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本学期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和补订。每项制度先由职能部门 负责起草交校长审阅,反馈给部门进行讨论,修改,再反馈给校长定稿,定稿后要求相关人员在每个制度上签字执行。
1、教学研究制度(1)建立教学研究组织系统
在校长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教导处的指挥、协调作用和组织作用,努力激发全体教师学习理论、重视实践、参与教研教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各备课组、学科组的合作精神和研究热情,积极追求研究成果。
教务处:依据我校融合教育理念和融合教学思想抓好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整体研究国家课改精神和我校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整体研究现代课改理念和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落实;结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我校教师、学生实际,合理安排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提出教学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教研制度。
教研组:配合教导处结合常规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努力使我校融合教育理念和融合教学思想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并付诸教学实践。抓好对各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管理(制定方案、开展行动研究、评价研究、不同层次的总结)。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整体研究和有针对性的专项课题研究活动。要订可操作计划,抓实实在在的过程,争实实在在效果,作真真实实总结。(2)保证教研时间
结合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工作的安排计划和我校工作实际,每周保证各学科有半日时间集中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或专题学习培训,或集体备课,或上研究课。(3)工作要求
①各教研组要认真学习、理解、研究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阅读并研究学校的各课题方案和教学研究计划,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每个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听课活动,教务处和教研组长要亲自检查或抽查备课、作业批改各3次,组织教师互检2次。
③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开放性教学活动,学部内交流活动1次。全校性赛课结合各教研组开放性交流活动进行。
④各教研组要认真组织教师尽量按时参加区里组织的各学科教师培训、教研活动。
⑤教研工作和常规管理有机结合,对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通过融合式管理和目标研究,都要给予相应的重视,要重过程,要成果。⑥加强对教师的教研意识、教研能力、教学水平、教育教学效果的考核、督导和帮助。
2.听课评课制度
①听课、评课是互相学习,共同研究的重要形式,全体教师必须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去听课,原则上应该先调好自己的课程,不能因听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
②按督导评估要求,每学期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听课。
③50岁以上教师每月听课记录不少于2节,其他教师每月听课不少于3节(可按学期累计)
④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包括:听课时间和地点,授课学校班级,执教教师和课题、教学活动过程、板书、简评等。
⑤听课时,听课教师应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不讲话、不走动,不中途离场(特殊原因除外)。上下课应与学生一齐起立,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⑥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长应协助做好听课准备工作;如时间的安排、电教设备、听课场所的准备等。
⑦听课人员要自觉参加评课活动及时与执教者交流意见和建议。哪一级组织听课,就由哪一级组织评课,并做好评课记录。
⑧外出听课人员回校后要主动向有关领导汇报,可以上汇报课或观摩课。⑨教务处要做好对听课工作的总结和评价。⑩听课资料要归纳存档,以便查阅。3.学生评教制度
①每个年级组每学期不定期召开一两次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征求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建议。及时与有关教师沟通。
②期中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考试情况,及时小结,改进教学及管理方法。③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毕业班学生代表座谈会和一次非毕业班学生代表座谈会,交流思想,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改进管理方法。
④期末全校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第三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方案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院的教风和学风建设,贯彻 “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维护和稳定教学工作秩序,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范畴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根据相应的质量标准,对学院的专业定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毕业生质量的跟踪,也就是对教学管理及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与评价,其目的是鉴定教学质量的全面状况,并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和持续的改进(详见附件 1:《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框架图》)。
二、建立健全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机构
(一)成立“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力度
1、组织机构图
2、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人员组成(1)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委员会”)下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若干人。设秘书组,挂靠高教研究所。
(2)工作 委员会 主任由院长担任,副主任及委员由教学主管和相关领导、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实训中心、各系(部)、人事保卫处、学生工作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工作委员会是 在院长的领导下,对全院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指导、规划、审定和监督等工作的重要组织。其主要职责有:
(1)对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进行宏观的管理与指导。即是定位全院各项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定期交流教学和质量管理信息,研究教学工作中重大的质量问题;讨论、制定和颁布有关加强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各项制度、办法及实施方案和措施;(2)领导、督促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制定措施;(3)督促加强院—系—学生三层次教学质量监控,以保障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建立学院教学督导与评价专家库(学院教学督导组)
1、建立院级教学督导专家库目的
通过建立专家库,实现对全院教学工作质量的监控,即对教学和管理环节进行动态监控,便于院督导组组织专家代表学院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便于组织院级教学督导组的随机式、集中式和专题式听课,并通过听课督导等实现评价,并有利于大范围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2、院教学督导专家库人员(学院教学督导组)组成
(1)专家库人员组成。包括学院领导,综合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高教研究所、人事保卫处、学生工作处、图书馆等)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系、部、实训中心主管教学的负责人或教研室主任,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各系(部、中心)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
(2)专家库专家的推选工作。学院专家库计划总人数为70人(可根据每学期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其中,南校区的人数为40人,北校区的人数为30人。专家库成员采取邀请与各相关部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系部、实训中心按本部门总人数(含外聘教师)的20% ~ 25%的比例、其它行政处室按照1 ~ 2人,向工作委员会推荐合适人选。
被选入专家库的专家以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秘书组负责学院教学督导组的日常工作安排和活动组织。
3、学院教学 督导组的工作职责
学院教学督导组的主要职责是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指导、评议和调研,及时掌握教学第一线动态,反映广大师生对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为学院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具体如下:
(1)实施宏观管理。即导向性的管理,负责制定全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计划,组织引导系(部、中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
(2)组织对学院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多种方式的动态监控。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授课计划的审查与执行,教材的选定,考核等教学环节的贯彻和落实情况;(3)对实验、实习、课程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评价;(4)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验收工作;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状态,为学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基本文件的修改等提供意见和建议;
(5)参与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为学院的重大教改措施提供决策咨询;(6)组织专家代表学院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专家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价意见;(7)掌握全院教学质量动态,按月提交《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月报表》,为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8)组织召开全院的期中教学质量调查学生座谈会,并提交座谈会的情况分析与总结;(9)开展全院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反馈工作(四周一次)。
(三)健全二级教学督导组织机构
二级教学督导组织机构是指各系、基础部、实训中心、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执行委员会。
1、建立 系(部、中心)教学督导组
(1)按照学院当前院-系两级管理的模式,进一步发挥系(部、中心)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系(部、中心)教学督导组进行的 常规性、基础性教学督导工作,使各系(部、中心)能及时、全面、详细地了解本部门的教学质量的情况,严格、规范地执行学院的有关教学制度。同时,实现对本部门教学工作的动态监控,针对各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微观的、全面管理。
(2)系(部、中心)教学督导组的构成。具体为: 1)系(部、中心)教学督导组设组长1名,组员若干名。
2)系(部、中心)教学督导组组长。由系(部、中心)主任或分管教科研的副主任担任,或由具有高级职称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从事教学工作在十年以上)的教师担任。3)系(部、中心)教学督导组成员。成员为系(部、中心)主任或副主 任、教研室主任;具有高级职称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含专职外聘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4)系(部、中心)教学督导组的人数。一般情况下,按本系(部、中心)教师总人数(含外聘教师)的20% ~ 25%的比例选拔。
(3)系(部、中心)教学督导组的工作职责。具体为: 1)制定系(部、中心)的教学督导工作计划。
2)根据教学质量标准,检查督促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考核环节、教材的选定,包括实践教学环节的贯彻与落实。
3)组织开展 公开课、观摩课;组织 对本部门教师及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反馈,教师教学质量的同行评价。
4)安排实施 期中教学质量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 并提交座谈会的情况分析与总结。5)掌握本部门教学质量动态,按月向院督导组和本部门负责人提供《系(部、中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月报表》,为学院及本部门负责人提供参考。
6)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由被指定的指导教师制定指导方案,并进行具体的指导,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7)组织本系的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反馈工作,并提交《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反馈汇总报表》(四周一次),涉及基础部等相关教学部门的信息,要及时交院督导科。
2、成立“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执行委员会”,健全二级教学督导组织机构
(1)组织机构
设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各 1人,分别由学院学生会学习部的正、副部长担任;委员会成员由各班级教学质量信息员组成。
(2)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1)选出覆盖全院各系的学生信息员,协助院督导科收集有关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信息,及时反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
2)按照院督导科的统一安排,组织开展完全由学生参与的学期教学质量评价,并做好相关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等工作;发放、收集和整理教学质量评价资料。3)协调各系教学督导组做好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工作。
三、修订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鉴于目前高职教育形势发展迅猛,我院原有的一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已出现了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及不够科学完善等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制度做进一步修订,着手组织修订《 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听课及反馈制度》、《教学质量学生信息采集和反馈工作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估办法》。
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一)采取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模式
实行院—系两级的督导管理模式。院级管理为宏观管理,系级管理为常规性的具体管理。院、系两级的管理既是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关系,又必须团结协作 ,互相配合、协调。
通过院-系-学生三层次的教学质量监督,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教学质量动态的监控和评价工作。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主要工作
1、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组织进行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主要是通过院—系两级的督导组听课,组织学院期中教学质量调查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反馈等活动完成。设立“教学质量管理信箱”,开通教学质量管理邮箱和网页,疏通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渠道。
2、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通过院—系—学生三级教学质量评价来进行;制定《学院教学质量奖评选办法》;开展院级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活动。
(三)科学制定各个组织环节的工作流程
(1)制定《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流程》(附件2);(2)制定《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专家听课流程图》(附件3);(3)制定《系(部、中心)教学督导工作流程图》(附件4);(4)制定《教学质量学生信息采集和反馈流程图》(附件5)。
(四)建立院-系-学生三层次的教学质量监督运行机制
1、院级层面的监控与评价
(1)监控方式。主要采取听课、座谈、收集意见等方式。其中,听课 由学院督导组集中听课 ,分为定期或不定期两种。两人一组,如:第五周星期
三、第2节,第3节分头听课,第4节根据需要,集中讨论。听课后,听课专家即时或在一周内与被听课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意见和进行探讨,被听课教师在反馈意见表上签名确认。院督导科综合汇总讨论情况。其特点是覆盖面广,效率高,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此外, 通过系(部)学生平时的反馈意见、期中座谈会收集的意见和建议,由院督导组提出指导性意见。
(2)评价方式。分别由南校区教学督导科和北校区科研教学督导科牵头,组织院教学督导组专家集中听课,课后根据需要,集体讨论,专家根据听课情况分别填写《学院教学质量专家评价打分表》和《院督导组评课反馈意见表》等方式进行。
(3)管理方式。由秘书组从专家库抽取院级督导专家进行随机、不定期的听课。工作流程详见附件 2。
2、系(部、中心)层面的监控与评价
(1)监控方式。重点由各系(部、中心)自行组织听课和收集质量反馈意见。按照教学管理规范,对本系(部、中心)各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具体的、全面的指导。包括对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改、授课计划的撰写、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安排、实验(实训)的指导书、实验(实训)的内容及安排、教师教案的检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情况等进行督导和检查。
(2)评价方式。主要由系部督导组组织听课,采取同行评价打分的方式进行,分别填写《教学质量同行评价打分表》和《系部督导组评课反馈意见表》。
(3)管理方式。系级督导管理是常规的、具体的、动态的督导工作,由系(部、中心)督导组负责管理。听课大都是按照听课计划进行,采取定期的方式。工作流程详见附件3。
3、学生层面的监控与评价
(1)监控方式。实行学生信息员制度,每班级的学生信息员对本班四周一次进行教学质量的信息采集和反馈,填写《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反馈表》。(2)评价方式。通过期中教学质量座谈会、期末各班级的学生填写《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打分表》来进行数据的收集,统计。
(3)管理方式。由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执行委员会组织各系信息员协助系督导组工作。工作流程详见附件4。
五、制定质量标准,进行督导员培训,提高督导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
(一)制定质量标准(见《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估办法》)
为了提高督导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制定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估办法》。该办法采用了学院承担的新世纪广东省教改工程项目《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研究及实践》课题研究成果,再进一步根据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形势进行修订和完善。办法由三个层次构成:即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三个部分。其中,同行评价包括系部评价和系部督导评价。
(二)开展教学督导专家的培训工作
开展教学督导专家的培训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方案及具体操作规程。培训内容为:
(1)督导员培训工作的目的、意义、要求及动员,工作委员会组织机构的特征、工作职责与任务范围等。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方案及各项制度。
(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质量标准和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4)院-系两级督导管理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范围及相互关系。
六、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利用现代化手段,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工作效率
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水平。具体做法是:提供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软件的设计要求,与相关部门协作,设计与应用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软件,开发和应用听课管理系统、评价系统等,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效率。
七、开展高教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具体采取以下做法:
1、分专题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
如介绍教学方法,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针对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采取相应的对策,引导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2、组织进行高职教育理论的研讨活动,提高教师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配合学院组织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活动,打造品牌专业,精品课程。
通过以上强化教学的手段,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从而使我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再创新局面。
附件:
1、《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框架图》
2、《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流程图》
3、《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专家听课流程图》
4、《系(部、中心)督导组教学督导工作流程图》
5、《教学质量学生信息采集和反馈流程图》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框架图
第四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官桥中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一、教学质量监控
1.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等情况,适时的进行评估指导。学期末,要对教师备课、上课、案例研究、专题研究、论文总结等业务质量开展自评、互评,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期至少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2.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安排,监控教学计划(进度)、教案(讲稿)、课表落实、学生学习状态与水平等日常教学工作。利用检查、评比、展示等形式监控学生的作业、学困生的辅导、教学质量分析、试卷的。做好教学全面工作的监控与指导。
3.对教师的听课主要采用课前临时通知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对教学的重点工作监控与指导。
4.每学期由年级组推荐一节课参加校级优秀课的评选,学校组织行政、人员教师进行评选,对成绩显著、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总结推广其教学经验。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直到他改进教学的方法。
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制度
1.班级、学科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定向评比活动,一次加强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监控。
2.每学期组这开展单项竞赛活动,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了解教学情况,督察指导教师的教学。
3.进行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他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态度、专业水平和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等方面个认可程度,进行评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官桥中 学
第五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我们努力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有力的促进和保证了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造和发展方向等;
(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等;
(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毕业率、就业率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等。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实体
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
(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 1 教学检查,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
(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3)专项评估监控——通过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训室评估、试卷评估等,借助目标监控辅助过程监控,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
(1)听课制一-校部领导、教研级和同行相结合的听课制。(2)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3)双向选课制——学生按班级选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教师也有选择任课班级的权力。
(4)新教师上岗考核制。
(5)末位淘汰制——学生评教排名末位者停课进修,再次排名末尾者转岗或分流。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培养一线产业和服务工人的技工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办学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然而,高速度必须与高水平相匹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职业教育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一)指导思想
贯彻学校“全员育人,质量立校”的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和完善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先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开发.NET环境下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通过严谨的评价程序,以部为测评单位,通过部、学生、督导三方独立测评,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二)评价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结合技工教育教学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状况。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既要看工作的数量,又要看完成工作的质量。只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体现教师工作的特点,使教师评价更具科学性。
3、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采取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测评结果更切合实际。
4、三方独立、综合评价
部、学生、督导均应做到三方独立评价,防止相互影响,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同时,通过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测评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测评,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综合性,实现“点、线、面”多方独立评价的目的。
5、发展性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满足教师发展的要求,发挥教师的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作用,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 评价对象为我部上课的所有教师。
评价范围为部内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四)评价方法
1、评价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从形式上看,主要以网上评价(如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系部评价)为主,辅以实地检查(督导听课、部领导组织的听课、学生评议、教学检查等)。
2、评价措施
(1)“点、线、面”立体评价
“点”是指督导评价,督导通过专家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随机地获取教师教学信息,经过分析后得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
“线”是指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该教师所授课程的学习,完整、系统地体会和感受教师的教学能力、态度和效果等,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面”是指部评价,部领导或教研组长通过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结合教师参加教研教改、技能训练、校企合作、学生实训实习等其他教学工作情况,通过量的考核和质的评价,对教师教学工作给予全面、综合、全方位的评价。
因此,“点、线、面”立体评价又可理解为“专家、对象、领导”综合评价。
(2)三方独立评价
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部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相对独立。在三方汇总前,部、学生、督导都无法看到其它任何一方的评价内容。任何一方的评价结果都会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但任何一方却无法单方面决定评价的结果,即“任何一方都说了算,任何一方都说了不算”。
部评价:部结合学期教学检查情况,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于学期期末针对本部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态度、质量意识及其它相关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学生评价:采用网上评教形式进行全样本评价。在学期课程结束时,5 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
督导评价:通过听课、查阅教案、授课计划、学生作业等形式,根据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指标随机地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测评。
(3)等级
以部、学生、督导三方评价等级为基础,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在部内,根据一定的比例和条件产生出A、B、C、D等若干个评价等级,以区分其质量差异程度。其中A级为优秀,B级为合格,C级为基本合格,D级为不合格(在师德、师风等教师基本素质或教学质量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
(4)学期测评+学总评
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并在两个学期测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学综合评定。学总评综合了学年中两个学期评价结果,与学工作考核同步进行,并与其直接对接。在学工作考核和学期工作考核时,可参考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等级和次序),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衡量。
(五)指标体系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客观性、导向性、系统性、独立性和操作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我们建立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坚持每项评价指标符合教学过程、教学实际,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实际情况。
(2)导向性原则
我们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是满足评价自身的需要;二是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教学行为走向规范,理解并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推动教研教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技能训练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系统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综合、整体地考虑教师教学情况的各个方面,系统、全面地设计评价项目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评价指标及其观测点所占的权重。
(4)全面性原则
整个评价指标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教学现状和教学发展的目标,尽可能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形式上,应充分考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一体化教学的差异性,通过建立不同教学形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达到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目的。我们共设计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一体化教学三类六种不同的评价标准。
(5)独立性原则
我们在设计评价指标过程中,强调各项具体指标及其观测点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以构成有机的整体;又相互独立,使各项具体指标的 7 评价可以单独进行,以避免出现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重叠。
(6)操作性原则
我们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强调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指标的内涵界定清晰,表述明确,没有歧义;评价指标是可观测、可测量的,可通过实际观察、测量而得出明确的结论。
2、评价指标的建立
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教师的心态和接受能力,让大多数教师认为公平合理;又要具有一定前瞻性,体现学校的要求、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更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我们在影响教学过程,特别是在影响人才培养的众多因素中,剔除若干影响教师教学的个性因素,加工、提炼出若干具有共性特征的评价要素,并将其定性和量化,形成具有高技特色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在教学目标上,充分考虑了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职业素养目标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特别是职高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它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多突出。不能光靠《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几门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将岗位素质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缩短学生与岗位职业人的差距,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技能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全员育人的思想。因此,在这里,我们增加了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上,充分考虑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素质训导等,特别突出职业素质的训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和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教学的具体要求,更是职业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的目标。
在教学效果上,充分考虑学生获取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参与的程度以及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等。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这里我们强调师生教学互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强化教学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才的各种教学情境。
为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我们在评价指标中增设了教学改革加分这一项内容。对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所突破,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收到明显效果的教师,在正常评价分值的基础上给予加分。
(六)评价组织实施
1、评价主体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有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只能通过感观和直觉来评价教师,很难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因此,在学生评价开展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还应正确处理好“严管”与“善管”的关系,不能因害怕学生评 9 价差,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教学督导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主体及实施者,在评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确保督导评价客观、公正,我校加强了督导队伍建设。一方面,强化督导力量,充实督导队伍,树立督导权威,除由校内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担任督导外,另外聘请校外具有丰富职教经验或教学管理经验的退休教师担任督导。
2、组织机构
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协调、落实工作,并指定专人操作,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3、纪律保证
(1)教务处及各教学单位应严格按照评价要求认真组织和布置,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禁夸大或违反评价原则;
(2)各类评价者应对被评价者的评价结果进行保密;(3)对原始评价资料应严格保密并妥善保管;
(4)对违反评价纪律、营私舞弊的行为和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对于严重失实的评价,经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研究,可取消评价结果,重新组织评价;
(5)可公开的数据、评语必须在三方综合评价完成以后才能公开。
4、结果申诉
教师个人如对综合评价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诉,学校将酌情进行复查处理。
6、表彰奖励
表彰奖励学年评价等级为A级的教师。“教师教学质量奖”每学期将奖励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