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重要会议
三分钟用顺口溜搞定党的会议:
一大立党,二大立纲,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领导,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阶段和路线,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后来(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小平思想成指导,十五大跨世纪,十六大三代表,十七大发展观,成小康。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经典总结
1.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 年 7 月 23 日至 31 日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 年 7 月 16 日至 23 日在上海召开,指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性质、动力,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党的三大: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4.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在上海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5.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在武汉召开,虽然大大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6..八七会议7(1927 年 年 8 8 月 月 7 7 日,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③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④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7..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 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11 日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
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8..遵义会议5(1935 年))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③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如果考单选: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2)意义:挽救了党、红军、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9..瓦窑堡会议5(1935 年)):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①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③规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10 0..洛川会议7(1937 年)):①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②强调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关键是让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③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11..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 指导地位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2..七届二中全会9(1949 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①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两个“转变”(即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③提出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④农村包围城市的工作方式结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 (1949 年 年 9 9 月,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4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1954 年))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意义: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内容: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16..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 年 4 月 1 日至 24 日在北京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 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7..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在北京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18..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 年 8 月 12 日至 18 日在北京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 9..十一届三中全会8(1978 年))
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
“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0..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21..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1 日在北京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 21 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22..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992 年 10 月 12 日至 18 日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23..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 年 9 月 12 日至 18 日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24..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5..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07 年 10 月 15 日至 21 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6..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012 年 11 月 8 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二篇:党的重要会议
三分钟用顺口溜搞定党的会议:
一大立党,二大立纲,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领导,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阶段和路线,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后来(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小平思想成指导,十五大跨世纪,十六大三代表,十七大发展观,成小康。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经典总结
1.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指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性质、动力,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党的三大: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4.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5.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虽然大大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③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④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7.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8.遵义会议(1935年)(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③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如果考单选: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2)意义:挽救了党、红军、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9.瓦窑堡会议(1935年):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①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③规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10.洛川会议(1937年):①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②强调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关键是让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③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11.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2.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①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两个“转变”(即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③提出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④农村包围城市的工作方式结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北平)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意义: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内容: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16.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7.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18.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0.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21.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22.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23.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24.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5.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6.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三篇: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概况:
(1)时间:1921.7.23-8.1;(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3)出席代表:13人,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烬美、邓恩铭;广州陈公博,日本东京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国际的尼可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
(4)中心任务:建立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的建立: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李分管组织和宣传。
2、中共成立的意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在经过了长期艰难曲折的探索之后,终于有了新的领导核心。
第二,中共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共的成立,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一部分。
3、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特点
(1)规律:中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特点:第一,中共是在列宁和第三国际帮助下建立的;
第二,中共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建立的,没有欧洲那样产生改良主义的社会基础,但党受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
第三,党成立时理论准备不足。(此观点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概况 时间:1922.7.16-23 地点:上海 出席代表:陈独秀、李达、张国焘、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罗章龙等,代表党员195人。
(2)中心议题——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3)意义:
①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争取解放的正确方向。
②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初步结合的结晶。
二大的不足,对中国革命两阶段的关系没有深刻的认识,因而没有明确提出民主革命必须要有无产阶级来领导,对民主革命成功后提出两种可能。一是无产阶级不过得着一些自由;二是若无产阶级力量强大,这第二步奋斗是能即刻成功的。
三、中共三大,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1)概况:地点广州;时间1923年6月
会议的中心议题: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反对了两种错误倾向——张国焘的左和陈独秀的右 经过讨论,通过了大会宣言及《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帮助孙中山把国民党改组为民主革命联盟,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必要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的东方战略理论,关于争取同盟军的思想是确定国共合作方针的理论准备;
第二、实行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可能性:
第一,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在辛亥革命后一直坚持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立场,虽然屡战屡败,但仍然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第二,他们欢迎十月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们合作。
(3)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必要性
第一、国共两党只有实行党内合作才是切实可行的,否则,孙中山不同意合作。
第二、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对革命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四、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24年1月,地点广州(1)国民党一大的主要成果
第一、政治上通过了新的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政治纲领。
第二、在组织上通过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改组后的国民党开始由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族革命联盟.(2)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第一、最大特点是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紧密结合。第二、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崭新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五、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概况 1925.1.11—22,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代表党员994人。
2、大会的中心议题
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群众工作和组织工作方面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
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问题。
大会初步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批评了“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强调右倾是当前党的主要危险。主要表现在取消党的工作,放弃阶级斗争的主张和“采取劳资协调的政策”。大会分析了国民党的政治状况,指出国民党改组后已经分化为左、中、右三派。党对各派的政策是:帮助和扩大左派,批评中派的“游移态度”,反对右派的妥协和压迫工农的行为。
3、意义 这次大会所决定的各项政策和采取的各项措施,都是正确的。它为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次大会提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六、中共五大会议的努力 1927年武汉 七、八七会议(重点)——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2.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4.广州起义——12月11日,在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八、遵义会议(重点)
召开: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②取消博古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意义: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九、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大会制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通过的党章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主席,以毛泽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此建立起来。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它在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对全党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大会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
十、杨家沟会议(十二月会议)
• 中共中央1947年12月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集的会议。毛泽东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阐明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方针及政策。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就是此时提出来的。十一、七届二中全会
• 1949.3.5---3.13;西柏坡;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
内容: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方针、政策。第一,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
第二,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第三,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第四,提醒全党要防止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坚持不断革命。
意义: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他圆满的解决了党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使党在革命转变关头,从政治上、思想上做了充分准备。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生产建设,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做了政治、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等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描绘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使全党在新的形势下,达到高度的团结统一,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十二、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1949.9.21—9.30;北京;662人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十三、开国大典:1949.10.1;北京;天安门城楼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十四、召开了党的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
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会议强调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会议是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会,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方针和行动策略。
十五、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重点)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集中探索。
八大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成功探索。(1)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提出
•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 根本任务: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在经济建设上,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 大会还采纳了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主张。(3)在政治建设上,大会确定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党和政府的活动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方针。
(4)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大会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
十六、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
党内高层领导对1958年以来的工作和当前形势的估计存在着严重分歧;
中苏论战的影响
十七、中共十大会议的召开:1973年8.24-28;北京 十八、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18-22;北京
1、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提出调整国民经济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
4、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5、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重新确立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组织原则;
6、是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错误的长期干扰,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二十、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1981年6.27-29;北京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重新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革”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
2、实事求是的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3、总结和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
4、是总结经验、团结前进的会议。《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为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同心同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加强了中央的集体领导和团结,以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充分实现。二
十一、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 陕北瓦窑堡
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扩大红军”的方针,并提出了抗日游击战在战略上的重大重要
25日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确定了抗日名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瓦窑堡会议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标志着党的抗日民族统一宣布策略方针的形成。
二十二、洛川会议 1937年8月 陕北洛川 内容:
第一,会议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第二,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内容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实行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建立抗日的民族团结。
第三,制定了一系列的重要方针政策:第一,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第二,在国统区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第三,减租减息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策略。基本精神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面抗战,争取抗战胜利。意义:洛川会议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正确估计了形势,及时地明确了党的任务,并制定了完成此项任务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方向,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和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四篇:共产党党历届重要会议口诀
个人总结,供大家参考,一起加油
我党历届重要会议口诀
一大立党二大立纲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
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
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指导
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造,八大矛盾分析好,平稳前进要抓牢
十一届六中二决议,科学评价毛的好,十二大有中国特色,再次评价毛的好
初级阶段和路线,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后来(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小平思想成指导 十五大跨世纪,十六大三代表,三中科学发展观,四中和谐最重要
注释:
二大立纲: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确定
四大领导工农忙: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思想
古田军队要增强:人民军队建设
六届六中马中化: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七大确定毛指导: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届二中转城市: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三中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七届三中全会提出
八大矛盾分析好: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工业与农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与不满足需要,并提
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十一届六中二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确定其地位和其思想的地位 十二大有中国特色: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作补充
第五篇:党的历史上重要会议及记忆
中共党史重要会议汇总
1.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
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4.中共四大
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中共四大的主要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大会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中共四大的历史功绩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中共四大的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5.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中共五大总体上来说是失败的。因为,中共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因此,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7.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主要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六大也存在着不足: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8.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9.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0.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瓦窑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25日,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于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议和报告指出了在新的形势下,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是坚决抗日的基本力量,而且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也有与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即使是地主买办营垒,也可能发生分化。党的基本策略是“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必须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同时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还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12.洛川会议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24.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部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决议》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
25.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6.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27.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28.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四中全会
1994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
29.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0.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
1996年10月7~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会议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本次会议把主要讨论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
31.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报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报告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2.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3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进一步修改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稿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3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35.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
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36.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2006年10月8—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六项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37.中共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2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注意:以前的提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我党历届重要会议口诀
一大立党二大立纲
三大国共要合作
四大领导工农忙
八七枪杆出政权
古田军队要增强
遵义军事与组织
瓦窑堡一起来抗日
洛川全面来抗战
减租减息是关键
六届六中马中化
七大确定毛指导
七届二中转城市
三中一化三改造
八大矛盾分析好
平稳前进要抓牢
十一届六中二决议
科学评价毛的好
十二大有中国特色
再次评价毛的好
初级阶段和路线
十三大终于研究好
后来(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
小平思想成指导
十五大跨世纪
十六大三代表
三中科学发展观
四中和谐最重要
注释:
二大立纲: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确定
四大领导工农忙: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思想
古田军队要增强:人民军队建设
六届六中马中化: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七大确定毛指导: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届二中转城市: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三中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七届三中全会提出
八大矛盾分析好: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工业与农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与不满足需要,并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十一届六中二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确定其地位和其思想的地位
十二大有中国特色: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作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