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写原则与方法大全

时间:2019-11-23 09:2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编写原则与方法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编写原则与方法大全》。

第一篇:论文编写原则与方法大全

前几天谈到了论文提纲的定义、重要性,今天来谈谈论文提纲的编写原则与方法。

一、论文提纲的编写原则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二、论文提纲的编写方法

编写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

标题式写法

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句子式写法

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篇:马原与社会实践论文

浅谈上海自贸区社会实践之行

41321150 薛珍妮 工商1301班

2015/1/5

0 浅谈上海自贸区社会实践之行

这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人生一次宝贵的经历,一份意外的收获。

——序

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让我深有感悟的有一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根本方法,根据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重新审视我们的社会实践,并总结如下。

这次的社会实践,有太多的第一次来给它定义了,第一次远离父母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第一次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生活和工作,第一次尝试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第一次关心国家经济,这些第一次足以赋予这次社会实践意义和价值。也感谢这次经历给我许多深入思考的机会。

一、正确认识实践,奠定社会适应的良好基础

马克思主义对人性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人性置“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二是把人性归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或实践,“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2。两个方面契合在实践上。每个人都必然置身于社会关系中,由于人的个性不同,人与人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这是不争的事实。改变自己也是改变环境,目的都在于达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对当下青年学生而言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不是上天赋予的,也不是由他人所创设的,而是自己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科学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综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我们不难发现,其核心就是把实践引入马克思理论体系。可以说,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还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从而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不在于解释世界,但需要澄清的是,它并不否认解释世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反,它还认为科学地解释世界是改变世界的必要前提。谈到这,不妨让我们联系现阶段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我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说仅仅停留在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社会实际,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已学知识的层面上。人们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改变周围的环境,同时也改变着人的自身。可知,我们不仅要看重社会实践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要看到人在实践中的自觉能动性。脱离了大学生内在需要的社会实践,注定了是不能影响和促进大学生全方面发展的。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实践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如今,人们都承认实践的重要性,但忽视实践性原则决定性作用的客观性又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广泛存在。事实上,透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并不是把人的实践看成是外在认识的,而将其看作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马克思看来,实践原则是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坚持客观性必然是要坚持实践性的。因此,这为在现实困境中继续坚持和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双向的对象性活动。马克思曾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这里“种的尺度”是指客体的规律和本质,而“内在的尺度”即体现了主体的需要和目的。由此可见,只有符合客体规律和主体需要的实践才是符合人之本性的实践,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三、构建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离不开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构建大学生和谐身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要紧紧依靠行为主体以使命感、责任感为基础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即自律。同时,还必须以他律作为保证。他律既包括相应的制度约束,又包括社会舆论的压力等。自律是他律的本体基础,他律是自律的引导机制,他律可以有效地促进自律,而普遍的自律又营造了一个有力的他律氛围。大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个体行为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客观上要求他们必须确立自律意识。

四、深刻理解实践,明确适应社会的根本要求

社会适应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最终起作用的方式是自律,包含了人们应有的自我监督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实践中养成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习惯,是社会适应的关键所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协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需要自我约束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加以规范。首先控制你自己,然后你才能“控制”其它。一旦失去自律自制,别人就会轻易将他击败。“具有较高心理适应性的人应该对环境变化持有积极灵活的态度,能够主动调整自身的身心,在现实生活环境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状态。”3种各样的人和事,真善美、假丑恶混杂在一起,大学生毕业踏入社会,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难以想像的各种变化,以积极的态度、健康的心态泰然处之,不会忙乱而无所适从。人是从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实践的存在物。在实践中总有人们尚未认识和加以利用的东西,将牵引着人们走向实践的深处。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引领青年学生融合到社会实践中,影响环境改变自我,使思想、心理、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与社会的需要达到和谐与统一,凸显人性、张扬个性,并使实践的未来意识尽显其中,在社会适应的路途中通达无阻。

上海自贸区成立与大学改革(随机采访上海财经大学有感)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掀起了继深圳特区、浦东特区、中国加入WTO后的第四股开放倒逼改革的热潮,我们看到前三次的开放带给中国经济乃至社会整体的巨大收益,可以预知这次的开放如若成功,掀起的巨浪会有多大!它是中国新梦想的承载者,在面对美国对中国经济的多方封锁、国内复杂局面带给发展的阻碍时,成立上海自贸区的探索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改革战略。然而上海自贸区仅仅是改革探索的第一步,还处于试验阶段。任何一个新生的事物在它开始阶段都是最困难的阶段,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样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每一步都走的艰难。在这里,需要任何一份可能力量的支援。

在对自贸区的调查过程中,凭我们自身的经验和调查得知,很多人对自贸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甚至产生了误解,我曾看过网上一条评论说到,上海自贸区是中国自己跟自己玩。我是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是自己过家家吗?在调查中我们问到了一些企业对自贸区的看法,他们虽有对自贸区的肯定,但是对自贸区在中国国情背景下的成功运行还是有些怀疑,主要缘于中国政府根深蒂固的把权机制和国内企业的平均质量,层出不穷的腐败案例和国内企业出现的安全问题更是大大打击了他们的信心。更何况上海自贸区作为一个试验区,很多政策都是一项一项出台,慢慢实验的,这样的结果可能就会显得收效甚微,改变不大,这也是大家产生怀疑的一部分原因。其实还是对自贸区的任务不是太了解造成的,上海自贸区主推先行先试,也就是说一项政策下达之后,先在上海实验,好就推出去,不好就废掉,而一项政策的实施和取得成效同样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上海自贸区需要更多人的正确认识和支持,允许出现不同声音,但是这些声音的出现应该是在正确理解自贸区的基础上的,并且这些声音带给自贸区的是一步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在深入自贸区的那些日子里,我们也看到自贸区发展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上海自贸区为企业的成立和注册大大降低了门槛,企业在成立不再需要实缴资本,认缴资本降低了企业创办过程中的成本,在注册程序上也极大缩短了时间,原本需要几个月的各种手续,现在即可以网上注册,也可以在自贸区办事处注册而且只需要15天的时间。但是外界认为上海自 贸区是一个对优惠政策的圈地,当大量的企业在看到如此低的门槛时,幻想着优惠政策的他们一拥而入,抢着买下自贸区的20平方米,但是在运行的很多公司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收益,甚至只是在这里挂一个名头而已。这导致的结果一是土地并没有实际发挥效用,公司只是在这里设立一个办事处,也没有什么业务可做,造成了对土地效益的浪费;二是大量的公司蜂拥而入,里面不乏有好有坏,当大量的没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抱着占便宜的想法进入自贸区,而并不能长期发展时,造成的是对自贸区有限空间的浪费和优质企业的流失。现在我来说一下我们的大学。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尤以现在的自贸区实验为例,对大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我们对企业的调查中,我们询问了他们对人才的要求。其中名特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郭先生特别提到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计算机和外语交流能力,另一家物流公司和它都提到这样一句话,大学生应该多方面发展,要会的多,还要精通一门,更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同时他们还提到公司本身更加注重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备。在面对自贸区成立后,大量公司涌入自贸区,人才上的巨大缺口,现在的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有所担当,以此为机遇。现在大学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对大学的期望值日益提高,而大学始终肩负着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

英国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在评价美国高等教育时说,在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上,美国的贡献“是拆除了大学校园的围墙”。大学在社会中担起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即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又进行科研、生产新知识,还要走出“象牙塔”、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现代大学需要实现从被动的社会义务履行者到主动的社会责任承担者的转变。大学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同时思想和观念也有了创新,行动和实践也在进步。与大学社会责任相伴的就是大学的社会贡献。对大学的社会贡献进行评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需要考量它对社会当下的作用,也需要看它对人类文明积淀的历史影响;大学研究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学术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8月4日,我们对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做了随机采访和问卷调查。调查中很多同学对于学校正在举办的讲座是不太清楚的,通过我们实践队对讲座的介绍才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另外我们对学生关于自贸区的关注度调查得到的结果并不太理想,很多同学只是听说过上海自贸区,而对其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很少的一部分会主动去关注自贸区的动向。不过有幸也问到了对此有自己的理解的学生,其中一位学长对上海自贸区说到了几个关键词:先进、规则、经验、实践。同时我们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只有12.77%的大学生会主动关注自贸区,只有9.57%的学生上过关于自贸区的相关课程,68.72%的同学很看好自贸区,却只有32.77%的学生愿意到自贸区工作,没有去自贸区工作的同学中43.95%的人认为自贸区的发展与自己的专业和规划不符,25.54%的人因对自贸区的优势不了解而不愿意进入自贸区建设国家,而愿意去的同学中只有11.23%的人考虑到了制度改革,自贸区和国际接轨。看到这样的数据,一是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贸区的了解太少,关注的人也多是高年级的,多是研究生;二是初步得到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对国家改革缺少激情和主动性。

对这样的一份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推测一下那些没有相关研究的大学里的那些大学生对自贸区又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呢?就像在我们没有接触这个课题之前我们是不知道自贸区的,即使知道的人也只是听说过一个名字而已,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样运行的,我们是不了解的。原因有二,一是感觉他还是遥远的存在,虚幻缥缈,与我们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缺乏关注它的意识;二是大学里没有这方面的涉及,学校不开设课堂,老师从未提及这件事,哪怕作为一个经管院的学生。这种心理和这样的学习环境明显地不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不符合社会对人才、对大学的要求,是与大学改革不适应的。而这样的不适应就会导致自贸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断口,自贸区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大学生对于自贸区建设和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改革都是强大和不可缺少的后备军,保证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对于自贸区的实验以及在全国的推行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整个调查中,包括我们本身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大学生,逐渐缺失了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眼观天下,志在四方的胸怀和抱负。我们小时候就在说这样一句话,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其实还应该有这样的后半句,只有看的远,才能走得远。大学里很多的情况下是教我们务实进取、脚踏实地的,于是乎,我们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事,因为老师说过万事要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做好。所以在面对这个选题的时候我们遭到了质疑,来自学校老师和社会上那些有经验的boss们,原因是课题太大我们做不了。但是有一句话是,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我们说上海自贸区是整个中国的星空,那里有闪亮的星星照亮我们的梦想,中国的梦想;我们大学生同样是中国梦的承载者,我们连星空都不知道抬头去望望,又怎么去奢望到达那里。在这里,我并不否定大学教育,只是想说大学生应该承担建设社会的责任,要做到眼观天下、志在四方,要时刻记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危机时刻需要我们,国家建设时刻同样需要我们这群充满理想的新希望。大学里更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去仰望星空,去接触那里,培养他们建设祖国,为祖国改革抛洒热血的主动性,同时为祖国改革和前进储备人才。

我们是TEAM 12个小伙伴,富有难度的课题,完全陌生的城市,怎样才能达成我们充满挑战的目标呢?我想离不开这一句,我们是一个TEAM。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解释TEAM为: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在这次社会实践当中,我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相互依赖,这个团队离不开每一个成员。

初期社会实践的时候,我们抱着摸索的态度,虽然有收获,但效率总是不尽如人意。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前往洋山上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的办公楼,由于之前我们没有得到办公人员的许可,我们的采访任务就被中途停止了。来到这个地方,我们花了近3个小时,路途的疲惫加上这一天可能事事无成的挫败感,我们12个人灰心丧气极了。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开始反思,为什么之前不联系好我们再出发,为什么我们的效率那么低?被辜负的期望值在每个人心里炸开了,大家焦躁不安,甚至把矛头指向了队长。这个时候,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人说我们应该分工明确把每个人的责任落到实处,有人说我们应该提前与调查对象联系好以确保我们的出行是否有价值,有人说任务的进度出现了瓶颈我们应该做出一份合理的规划,突然之间大家都吐露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是处于争论状态,但这次争论确实让我们的团队进步了一大步。团队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建设性意见,需要每个人都真诚地交流自己的想法,每一个人的力量加起来才是团队的力量,而团队的力量才是我们达到目的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团队协作的时候,你的每一位小伙伴都是你要依靠的人,这种依靠产生的信任感会是团队的制胜法宝。

关心国家经济是大学生的一份责任

从定课题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上海自贸区周年成果调查这个课题的意义在哪,我怎样才能从中收获到自己想收获的东西。经济这方面是我从未涉及到的一个领域,我想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也是这样的。我们不关心经济,一方面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我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面对上海自贸区这个课题,起初我的抱怨是很大的,我没有勇气去把一个未知的课题做好。但是来到上海自贸区,近距离接触了之后,我被它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对上自贸区感触最深的是它的独特性和战略意义。首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独特性在于它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通俗来讲,传统的自由贸易区是多个国家一块玩,游戏规则由多国共同制定;而上海自贸区是在自己国家玩,自己地盘自己做主,游戏规则自己制定。但两种自贸区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为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商务发展而设立。上海 自贸区是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而选在上海我想是再适合不过的了。上海的繁华和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是成立自贸区的必要条件。上海自贸区独特的管理模式如“负面清单”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负面清单相当于列出“黑名单”,它是上海自贸区的关键内容。其次,就是上海自贸区的战略意义。上海自贸区是先试先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建设上海自贸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上海自贸区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它的试验成立可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竞争的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宽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这些经济知识,如果没有这次机会我想我是不会去接触的。了解经济知识、关心国家经济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会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有更开阔的视野。同时,国家的发展也需要大学生主动关心国家经济的意识。这就是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承担责任,关心国家经济。

自贸区的意义从小到大,我们的实践意义不仅仅是自身能力不足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填充,当几个人学会团结或独立思考问题时,当面对任何企业高层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时,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升华,要说实践的意义,身边的小事让我们学会的东西。要说大事,我们亲身走在国家政策前沿,体会国家带给我们身边的变化,从我们身边到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只有亲身走进这国家经营谋略的自贸区,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亲身体验着国家的政策,从大学生角度走近国家发展战略,对国家教育强国更深层次的理解,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说简单也简单,使我们触手可及的,但也是我们无法触及的,只有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时,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自贸区,才会发现其真正的经济蓝景。在深层次的分析和体会自贸区时,才会看到自贸区的意义,国家的行动。意义的最大化,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更多的东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似我们的实践队名:明珠上的经济蓝景。在璀璨的东方明珠上,看到也得到属于我们的意义。

第三篇:技术总结与技术论文的编写

技术总结与技术论文的编写 概论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为了增强公司在建筑市场的竞争能力,大力开发培养人才,尤其是中青年技术人才,是公司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战略任务。努力提高技术总结和技术论文的写作水平,这对提高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素质和企业整体技术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1 促进企业施工技术的发展

技术作品作为技术交流的主要载体,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大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一个企业,不仅要善于及时吸收外界新的技术成果,而且对于本企业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及时进行总结、推广、提高,则更具有重要的意义。1.2 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

由于技术总结和技术论文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总结和技术论文的写作,可以提高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对技术问题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和技术组织能力。还可以造成一种浓厚的学术气氛,培养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上进心理。1.3 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我们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在日常的施工生产或科学研究中辛勤地工作,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疑难问题,把设计图纸转化为现实的物质财富。但是,由于文字表达能力有限,又限于语言交流的机会不多,以至许多先进的施工技术或研究成果得不到及时的总结、交流与推广,相互间信息闭塞互不了解。尤其是在技术职称评审中,由于文字表达能力的缺陷,往往使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公认,而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根据公司目前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实情况,普及技术总结写作知识就显得更具现实意义了。2 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是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后,或对某一项专门技术应用后,或在某一项技术工作完成后,把取得的成绩、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今后的要求、改进的措施等,以书面形式反映出来的文字材料。

这里要注意技术总结与技术工作总结的区别。对于个人来说,技术工作总结是指个人对所从事过的技术工作进行总结,在时空与范围上都较技术总结宽广,而技术总结只是对某一专门技术或针对某一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总结。2.1 技术总结的特征

⑴ 自身的实践性

技术总结必须是作者自身实践活动的反映,应用第一人称。总结自身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认识,总结在运用材料、阐明观点时,既不能凭借空泛的理论阐述,也不能引述自身实践以外的材料。

⑵ 表述的证明性

总结的基本表述手法是证明,它要用自身实践活动中真实的、典型的材料来证明自己所提出的各种判断的正确性。2.2 技术总结写作的注意事项

⑴ 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我们进行技术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水平,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因此,对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不是可写可不写的事情,而是应该大力提倡,并很好地去完成的一项工作。但在进行技术总结写作,拟定写作内容时,应该是自身实践的总结,而不能把别人的实践当作自己的总结材料,更不能脱离实践去虚构,这样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

⑵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学术的道路上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我们在进行技术总结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所有事实一定要准确,绝对不能象写文学作品那样有意地夸大,更不能把别人的成绩据为已有。

⑶ 群众路线的原则

我们写技术总结时所作出的判断或结论,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为群众所接受。在总结时,应尽可能倾听群众的意见。切忌把一些不成熟的有争议的事情或结论作为总结的内容。

⑷ 归纳分析提高的原则

有了写作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总结,总结不是大小事情的罗列,而是对大量的素材进行分析归纳,然后上升到理论,从理论上对客观事物的现象、规律作出解释,以便指导今后的实践。同时,要注意避免空洞的说教和任意的拔高,一定要用具体事例来证明,对于解决的问题要实事求是,用词要恰如其分。

⑸ 坚持先进的原则

技术总结的目的是为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指导今后更好的实践。因此,技术总结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先进性。对于先进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作者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了比较复杂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了施工生产的发展,并对今后的生产实践确有指导意义。二是相对性,即总结的内容相对于本企业或同行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先进性。切忌把一些平平庸庸,既无现实作用,对今后又无指导意义的素材作为技术总结的对象。

⑹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处在不断完善之中,因此,在写作技术总结时,对总结的内容要进行一分为二的研究,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找出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2.3 技术总结素材的选择

目前对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在进行技术总结时,大都存在着写什么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下建议可供大家参考。2.3.1 从实践中去寻找写作的素材

工程技术人员在长期从事施工生产的实践中运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解决了大量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在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中,又对原有的知识进行了深化和再认识,使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更加丰富。首先我们在实践中应善于收集和积累资料,那么就可以从已经积累的资料中去寻找具有先进水平的典型技术成果进行总结。

如果平日没有注意资料的收集和积累,那么可以回顾一下自己在施工实践中,在处理某项技术问题中,体会最深,启迪与帮助最大的事例;或者在自身的技术经历中有什么新的体会或新的发现,不仅对自己后来的实践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作用,而且将会对同行或对同一层次的技术人员在今后处理技术问题时有所启发的素材,这是寻找写作素材的方法之一。

平时应有意识、有目的的去进行实践与总结,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即在接受一项比较复杂或复杂的工程施工任务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工程进行研究,找出其主要问题,然后制订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的施工技术方案或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注意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并对原来的方案或措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修正和完善,最后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一次再认识,写出技术总结。这里最重要的是必须亲自去参加生产实践活动。要写出一篇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总结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除了掌握技术总结的写作技巧之外,坚持实践是进行技术总结写作的基础。对于那些脱离生产实践,或者在生产实践中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的人,要写出一篇好的技术总结是困难的。3 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是以施工技术为内容的论述性文章,简称为论文。它的确切含义是:以自然科学、技术为内容,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阐明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和科学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及成果的文章。3.1 技术论文与技术总结的写作区别 3.1.1 写作深度上的区别

技术论文比技术总结的技术水平要高,论文要求作者有创造性的见解,而技术总结只要求作者把自身实践活动中的判断、体会上升到理论,找出其中的规律加以解释,只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3.1.2 写作方法上的区别

技术论文侧重于用理论来解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而技术总结则侧重于用自身的实践来证明自己的判断与体会的正确性。3.1.3 写作素材来源的区别

技术论文的素材可以来自于自身实践中的新发现,也可是他人实践结果中得到的新发现。而技术总结必须是自身实践的结论。3.1.4 写作格式上的区别

技术论文必须遵守统一的格式,而技术总结的格式比较灵活。3.2 技术论文的特点 3.1.1 学术性

学术性亦称理论性,技术论文可以取材于某一项具体施工工艺、工序或过程,但绝不是研究过程的详细叙述,或全部指标的罗列,而是经过加工、提炼,上升为理论。也就是说,技术论文侧重于用理论解释事实和在学术上的探讨。技术论文如缺乏理论性,也就失去它的基本特征。3.1.2 创造性

创造性是衡量技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创造性是指论文里阐述前人没有过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或是创造性的模仿。技术论文只是记述、论证研究课题中有创造性的部分,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简单的重复、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3.1.3 科学性

科学性包括论文内容、表达方式、结论的科学性和格式的标准化。

⑴ 论文的科学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内容真实、成熟、可行。论述的问题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但不一定是现在已经被人们所发现或认识的。

⑵ 表达方式的科学性是要求论文立论客观、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和语言文字准确、明白、全面,不要犯片面性错误。

⑶ 论文结构所呈现的科学内容必须符合逻辑推理,也就是说要逻辑性强。

⑷ 技术论文写作经过漫长的发展,至今已有通用的格式,国家以GB77130~87颁布了论文的编写格式,作者必须严格遵守。3.1.4 可读性

可读性是技术论文必备的语言特色和形式要求,应做到语言文字准确,通达明晰,真正为读者着想,切忌生涩难懂,尤其要防止自造词汇的使用。3.3 技术论文的选题

所谓技术论文的选题,就是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对于论文来说,选题是关键,选题的方向及范围正确与否,将对研究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从事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来说,研究的课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3.3.1 从生产实践中选题

我们在施工生产实践中,把设计人员的意图变成现实财富,需要解决大量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企业当前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经济效益等方面都还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我们应该去开发新的技术领域。这不仅是企业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所以,我们应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效益等几个方面去选择我们的研究课题。3.3.2 在既有理论与新的发现中去选择课题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是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推动着生产的发展。在解决的新问题中,有时会发现应用既有的理论、规范、标准等不能完全解决现实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因而必须去寻找新的理论来解决,这也是应该从事研究的范畴。3.3.3 在推广应用“四新”成果中去选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大量的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安装施工领域,需要从事大量的技术活动,往往在结合实际和运用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或创新,那么新的发现和创新部分就是我们可以选择的课题,这就是所谓的在模仿中创造。3.3.4 从各种技术信息中选择研究的课题

从事技术论文写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进行技术信息的交流。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发展动态。当我们收集、研究各种技术信息中,通过归纳、分析和对比,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往往也会有所新的发现,也可以选作研究的课题。写作的基本格式要求

4.1 技术总结或技术论文的构成及要求 4.1.1 题名的确定

题名,也叫标题或题目等,喻为论文的“眼睛”。好的题名,既能提挈全文,标明特点,又能引人入目,便于记忆。题名应具备准确性、简洁性和鲜明性。

⑴准确性

用词恰如其分,反映本质,表达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题名的拟定要与研究的内容一致,不要大题名小内容。

⑵简洁性

在把内容表达清楚的前提下,题名应越短越好,以便记忆。但也不能为了追求题名短而标新立异。

⑶鲜明性

要一目了然,让人一看便知其意,不费解、无歧义,便于分类和检索。

题名往往是开始写的时候先拟一个,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随着认识的深化,对题名可能又有新的考虑。所以,常常是一篇文章列出几个题名,互相比较,从中选出最佳者。4.1.2 作者、工作单位

作者是技术总结或技术论文的完成者。如一项成果是多人完成的,那么作者只限于选题、研究并直接参加、作出重要贡献、了解论文全部内容、并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在题名下方应署作者真实姓名及工作单位的全称,必要时可在姓名前面注上技术职称。4.1.3 摘要

摘要是对技术总结或技术论文内容不加解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有报道和索引的作用。在文字上,务求精炼、明白,应字字推敲,力求做到“多一字有余,少一字不足”。摘要的字数短的只有30~50字,多的也不宜超过200~300字。4.1.3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列工作从文章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它主要是为了把作品编入文献库贮存于计算机中,并便于从计算机中寻找文献资料。

关键词应另起一行,写在摘要的下方。4.1.5 引言或概述

引言或概述是文章的开场白,其作用是向读者揭示文章的主题、目的和总纲,便于读者了解本文所述技术成果的意义、试验方法、以及文章展开论点的依据。

常见的引言或概述包括以下内容: ⑴ 提出课题的现实情况和背景;

⑵ 说明课题的性质、范围及其重要性,突出研究的目的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⑶ 前人研究的成果及其评价;

达到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备; ⑸ 研究工作的新发现。

以上五方面的内容并不是每篇论文中都要全部包括,而应根据作者论述的问题需要来选择。不要把引言或概述与摘要写得雷同,也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引言或概述应言简义明,条理清晰,容易理解。4.1.6 正文

正文是技术总结或技术论文的主体,其水平标志着作品的学术水平。由于所论述的内容不同,其写作方法也没有固定的形式。总的要求是,必须实事求是,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4.1.7 结论

结论是全文的归结,要与引言或概述中提出的问题相呼应,也就是要回答引言或概述中提出的问题。结论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全篇文章的精髓,是读者最关心的部分。它是从正文内容中,经过推敲、判断、归纳而得到的新观点,读者可以据此看出研究成果的水平。一般包括:

⑴ 说明理论的适用范围,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 ⑵ 说明成果的意义,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哪些改进和进步; ⑶ 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结论应抓住本质,突出重点、观点鲜明,评价恰当,语气肯定,文字简练。一般用字为正文的3%~5%。4.1.8 致谢

对在研究过程中,或在撰写论文中对自己有过实质性的帮助人,应按对自己帮助大小列出名单表示感谢,以示对别人劳动的尊重,“致谢”标题不一定要写,可在结论之后另起一行书写。4.1.9 参考文献

在技术论文中,凡是引用别人的文章、数据、结论等资料时,均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出参考文献。这样做足以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严肃的科学态度,尊重别人的科学成果,还有利于读者了解此领域其他人做过的工作,便于查找有关文献。4.1.10 附录

有些论文资料可以对正文起着补充说明,但放在正文中显得臃肿和累赘,则可放在参考文献之后作为论文的附录。附录内容一般包括:

⑴ 为了论文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后又有损于正文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这类资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细的信息和研究方法,可以放在附录内;

⑵ 由于篇幅过大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⑶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⑷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⑸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4.2 技术总结或技术论文的文整格式要求 4.2.1 编写层次格式应标准化

应按内容分成若干层次,其编号一律采用技术论文惯用的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即“1”、“1.1”、“1.1.1”、„„“3.1.2”等等;各层次的第一序码均靠左顶格编排,最后一个序码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层次的划分一般不宜超过四层。

层次的标题应准确得体,能概括本层次的内容,突出中心。

层次下条文的内容采用分行并列叙述时,其编号用⑴、⑵、⑶„„,再其后用①、②、③„„,a.、b.、c.„„顺序表示,均应左起首行缩进2个字符再书写,但在编号a.、b„„的圆点之后还应空一个字的位置才能写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前不加编号时,其每段的第一行均左起首行缩进2个字符再书写,自第二行起均顶格书写。

4.2.2 技术细节的文字表达应规范化

⑴ 对工程技术的名词术语,应按有关的标准或规定使用;机关、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的名称,在文章中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全称,以下才可用简称;同样,第一次出现机具、仪器、设备名时,一般应书写铭牌上的全称,此后才能用简称。

⑵ 遵守技术论文中使用数字时的一般规则,例如:表中的数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物理量的数值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后边写上国际单位符号;表示带单位的三维(或二维)尺寸时,每个数值都应写出单位,如120mm×25mm×10mm。

⑶ 量、单位及符号

计量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名称和符号。

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无例外地采用斜体字,例如:长度(l或L)体积(V)。在同一篇总结中,同一个大写或小写字母只能表示一个量。

当表达量值时,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即以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的单位符号。单位符号无例外地采用正体,除来源于人名的单位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外,其余均为小写字母(“升”的符号L例外),例:20m、86kPa、10MPa、250N等。工程技术上常用的单位词头有:k(103)、M(106)、m(10-3)、μ(10-6)等,词头一律用正体,表示因数大于等于106的词头符号为大写体,其余均为小写体。

⑷ 数学式的表示

用字母符号代表不同的量值,按符号在式子中出现的顺序,在数学式的下面用准确、简洁的语句对它们逐一作注释,接着给出计量或计数单位。

⑸ 插图的设置 插图可用线条图或照片图,每个插图须有图序和图题,排在图下正中处,图序和图题间仅留一个汉字空格。插图应有简明性,要为读者读懂图而提供必要的信息,有时可在图题的上方或下方设置相应的注释及必要的其它说明语。

插图在文中的位置安排一般是:先见文字叙述,后见插图。⑹ 表格的设置

表格基本上都采用国内外技术编辑界推荐使用的三线表。每个表格必须有表序和表题,表序与表题之间仅留一个汉字的空格,排在表格顶线的上方,左右居中处。

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安排一般是:先见文字叙述,后见表格。4.2.3 技术语言和标点符号应规范运用

在技术总结与技术论文中,对技术语言的表达应符合汉语书面语言的表达规范,例如:汉语表达是执行一字一音的原则,故“混凝土”不能写成“砼”,“钢筋混凝土”不能写成“铪”,“千瓦”也不能写成“瓩”等等。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表示停顿、语言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的功能,而且还有辅助修辞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规范运用。4.2.4 文稿打印的规格要求

⑴ 字体一律采用中文简体字。

⑵ 用A4规格(即210mm×297mm)白纸纵向横排式打字,采用Word默认的页边距,即上、下各2.54cm,左、右各3.17cm。

⑶ 字距采用默认标准值,行距采用多倍行距1.2。⑷ 字号字体

正文的中文为五号宋体,外文为Times New Roman;题目为加粗小二号宋体;作者姓名为小四号宋体,单位为小五号宋体;“摘要:”两个字与“关键词:”叁个字连同冒号皆用加粗小五号黑体,均靠左首行缩进2字符后编写,其内容用小五号宋体;各层次编号及标题如“3.1.2 ×××××”均采用加粗五号宋体;表格和插图的表序、表题、图序、图题皆用加粗小五号黑体,表格中的文字采用小五号宋体。

⑸ 公式、方程式的写排方式参照一般技术杂志。5 提高技术总结与技术论文水平的基本途径

前面介绍了写作技术总结和技术论文的一些基本知识,但是,要写好技术总结与技术论文,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5.1 坚持参加生产实践,善于积累总结

写作技术总结与技术论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劳动,必须占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与资料。这些素材只有来自施工生产和施工实践活动。所以,亲自参加实践才能为从事技术总结或技术论文的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

对于一些重点工程,技术复杂、难度比较大的工程,或以前没有干过的工程应事先出些课题,在施工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数据资料,切勿放过这样的实践机遇。5.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我们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目的,就是为指导自己的实践,认识和把握本专业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促进本专业技术的发展。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会发现许多在学校中未曾见到的客观存在的现象,那么就应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认识与辨别,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注意对资料的不断积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再认识,使之深化。这样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就可以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地深化和提高,经验不断地丰富。随着理论与经验的丰富,技术水平的提高,就可能在本专业的理论上或技术上有新的发现或创造,为技术总结与技术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5.3 坚持学习,关心技术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新的技术成果不断地出现,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当今一些发达国家规定技术文献的有效使用周期为5年左右。所以,为了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我们要坚持不断地学习,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习邻近专业的相关知识。这样扩大知识面,更有助于自己才能的发挥。同时对技术发展的动态的了解与技术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也是从事技术总结与技术论文写作所必不可少的。高水平的技术总结来自于高新技术的应用,高水平的技术论文来自于创造性的科研成果。我们应该在施工生产中努力应用新的技术成果,改变当前施工技术落后的局面。5.4 加强写作知识的实习,多读、多写、多改

技术写作是一门科学,它有自身的特点与技巧。因此要写好技术总结和技术论文,除了学习基础写作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习技术写作知识。技术写作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以及技术写作能力对培养技术人材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表达很重要,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技术工作者。所以,我们在提倡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技术业务的同时,应该同时提倡技术与写作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加强技术写作的实践,多读、多写、多改。

5.5 精心构思,拟定写作提纲

有了写作的素材,在正式写作之前,必须对文章结构安排进行构思,也就是把围绕主题的观点和材料按一定的思路做出安排的思维过程。应编写一个提纲,保证思路贯通,紧扣中心,条理清晰,有利于材料的选择和安排,所以编写写作提纲,不仅对初学写作的人重要,就是对经常进行写作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编写提纲时,应根据自己占有的素材,首先确定标题及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据此列出大的纲目,按照从粗到细的原则,在大的纲目下列出小纲目,再把已有的素材进行分析、归纳、排队,分列填入子纲目下。在编写纲目时要按其内容、目的,运用逻辑关系去拟定,在拟定提纲之后,还要认真地去审查修改,要做到严谨、自然、和谐和统一。

合理地运用图表照片,不仅节省大量的文字说明,有时还可以表达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容,运用公式、符号,可以准确的表达复杂的概念,但要正确合理的应用。5.6 反复推敲,认真删改

一篇好文章总要经过反复修改后才能形成。文章写完以后,要认真地从头开始阅读,当发现结构残缺,数据不足或论据单薄时要进行适当增补。发现与主题毫不相干或关系不密切的材料,要大刀阔斧地删减。有些人对自己写的东西舍不得大删大改,总觉得写得都重要,删掉后说不清楚问题,或者是影响了自己水平的表现,其实不然。建议写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修改自己文章时,忘掉自我,按写作要求,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去审查自己的文章,对作品进行评论与评价。这样,就可以发现哪些地方写得不深,哪些是多余的,层次上应作什么样的调整等等。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给同行看阅,征求修改意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文章尽量做到文字简练,用词正确,逻辑严谨,内容精粹。

只要大家坚持写作实践,掌握了写作技巧,经过反复实践,一定会有进步。持而久之,会写出内容先进、用词准确、文字简洁、层次清晰、逻辑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文章。

第四篇:马原-和谐社会与对立统一论文

和谐社会与事物的对立统一

摘要:不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领域的关系复杂多变,对立和统一表现在多方面表现为多种方式,因而解决矛盾、协调各种关系、达到和谐的方式也是复杂多样的。和谐不仅表现为矛盾的统一性,同时也表现为矛盾的对立性。在现今的社会下,构建和谐社会、处理问题时必须找好切入点和着重点,要理解在新时期如何利用对立统一规律解决在发展过程问题与矛盾。

关键词:和谐;社会;对立;统一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是我们目前学习的重点。大学生辛勤劳动与大学生涯,为的很可能就是日后的事业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涉世未深的学生大学期间信誓旦旦,到了社会里面,却做了许多自己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而且,许多都违反了自己做人的原则,不是作为一公民所应当做的。矛盾也因此格外突出,成为社会的矛盾。如何解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问题也成为社会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统一的社会 建国以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养成了安贫乐道、满足现状、缺乏竞争意识,甚至把竞争说成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认为社会主义不讲竞争。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经济体制还是在政策上,都要求人们必须具备竞争意识,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但其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片面的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导致了“人对人像狼”的局面,一切关系都被金钱所掩盖。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对抗关系,还自然以本性,把自然纳入发展的系统中,将之看成是人类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人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人地共荣”的目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和谐社会是以人的共同利益为核心,以追求人的终极生存为意义的理想社会和实践模式,从而达到“人人有职,各尽其责,互敬互爱,个个幸福”的目标。和谐就是要求结合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来实现的。

“一切经过实验”,“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1.对于矛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就不能正确引导社会和谐的构建。社会的和谐的一般规律就是由个别和谐上升到一般和谐,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2.对于和谐

和谐是普遍的,不和谐是个别的。把若干挂钟安排在同一面墙上,起初,这些挂钟的摆锤是杂乱无章的,有的朝左摆,有的朝右摆,但逐渐地,这些摆锤运动就会变得同步起来。把一壶开水倒入一盆冷水里,盆里各自的水温会很快趋于一致,这个现象叫做热平衡。成千上万只萤火虫会同时发光,或者同时不发光。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落幕之后,众人的掌声 先是杂乱无章的,但很快就会汇集成一种协调一致的共同节奏。长期共事的女性群体,月经周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同步起来。男人和女人性别对称,数量相当,因此和谐是普遍的,而半男半女的两性人却永远只是极个别的例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更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是针对当代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的特点而提出来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和谐社会主要矛盾的斗争形式是非暴风骤雨式的,解决这一矛盾的路径必然是渐进式的改革。

因此,学习好正确的处理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在实践中创造和谐,把正确的理性认识应用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文兵.《价值多元与和谐社会》.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10 3.吴树青.《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M]》.广州: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第五篇:马原论文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有感

——小议唯物主义史观和共产主义之于我 摘要:

《德意志意识形态》(后称《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巨著中,马、恩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这部巨著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其中对于共产主义的阐述可谓入木三分,身为党员的我对于自己所信仰的以及要坚持终身的信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 分工 唯物主义史观 共产主义

小议唯物主义史观

记得艾老师上课时候曾经问过一个问题:“人的意识又是从哪里产生的?”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不就是唯心和唯物的区别吗?”当我在忙碌的学业之余在图书馆静坐一隅,悉心研读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部著作之后,我由衷地对哲学家,尤其是敢于批判的马克思一类的哲学家肃然起敬。既然全书主要是在批判唯心主义史观,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先看清楚什么是意识,它的产生过程是怎样的。我谨在此略窥一斑。

“‘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马克思如是说。意识起初只是对直接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和个人之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起初的人类和动物没有区别,人和环境的联系是一种纯粹的隶属于自然的存在,我们的祖先“只能”(当然他们没有选择的想法,所以这里说“只能”也是有失偏颇的)屈从于自然,像羊群一般。后来的人类由于某种偶发(这种偶发是一种必然中的偶然,而绝不是神创的或者神赋予的)的原因开始用双手制造工具,直立行走来更大地解放双手,又由于生物学中进化的差异产生天赋的不同进而产生了分工,但这最原始的分工就像狮群中的等级一样或者像蚂蚁的分工一样,它是自身无法察觉的东西,是基因和反射构成了大部分的活动。“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形态》这样阐述,也就是说当人类由于新生产的需要,由于

新的物质关系的需要而诞生了语言和文字,人类才真正地宣告和其它动物的根本性不同:人类自发地启蒙式地察觉到自我和环境的联系。也就是说:只有达到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有意识的产生!这就是唯物主义史观的根基,看待历史一定要站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

马克思特别强调在记录历史的时候以及分析历史的时候要对当时的生产关系和物质条件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不能把历史事件孤立起来,那种把每个阶段的历史抽象成某种概念,并将前后概念加以联系,并限制在所谓的 “概念的自我规定”之中,而这种“规定”又从何而来呢?马克思毫不客气地说:“为了消除这种‘自我规定着的概念’的神秘外观,便把它变成某种人物——‘自我意识’”,更是讽刺道:“这些人又被看作是历史的制造者、‘监护人会议’、统治者。这样一来,就把一切唯物主义的因素从历史上消除了,就可以任凭自己的思辨之马自由奔驰了。”这是马克思对唯心史观哲学家们的直接批判。

《形态》一书认为任何历史事件本都就是应该由物质条件的某种变化引起的。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等促成的。我个人认为确实如此,真正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一定是某种物质上的东西,而不是在人们生活平静如水的一纸文章或者电光石火间的想法可以做到的,譬如“文革”,我认为不仅是意识形态的动荡,而必然是由于某种生产关系的变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发生变化,进而诱发的“革命”。当然,我这里并没有否定意识或者精神层面的东西对于历史的推动,只是在强调我认为的历史的源动力是物质的作用,是物质生产的矛盾而不是思想的火花在起主导作用,爱迪生发明电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但是别忘了他尝试过6000余次试验。

共产主义之于我提到共产主义,非党员的同学可能会想到镰刀铁锤,或者建国初的样板戏中的英雄形象,或者说大家会谈论一些较为敏感的政治话题,但是最后不约而同地选择缄默,再者可能有同学会说一些关于理想社会的话题,然后最后说:“那只是一种愿景。”

不得不承认我自己对于共产主义的认识可能十分肤浅。此处姑且说一说我看完本书后的感想,期望寻求探讨。

共产主义绝对不代表暴力,共产主义绝对不代表严丝合缝的体制管理!所有的暴力,所有的体制,都是依存于某个发展阶段而存在的,是适应客观历史条件的结果。

“适应历史条件的社会才是好的社会。”艾老师曾说。《形态》一书对于这一点也做了很详细的诠释,而我们无法用具体的几个字眼就概括出历史的规律的原因,就在于唯物主义史观看待问题是必须把历史放在大的物质背景下的,当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都是不可割裂的基本因素。马克思说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以及费尔巴哈等等,都是在试图总结出历史的概念并加以抽象,进而变成所谓的“自我意识”的产物,这些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是愚昧的,历史从来都不是脱离物质河床的飘渺银河,而是每一个能够吃饭喝水睡觉的人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它是物质的产物,而非意识的产物。

“迄今为止的一切革命始终没有触动活动的性质,始终不过是按另外的方式分配这种活动,不过是在另一些人中间重新分配劳动,而共产主义革命则针对活动迄今具有的性质,消灭劳动”,最后的字眼不禁让我心头一震!印象中的共产主义难道不是大家以劳动为乐吗?

不错!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劳动,但这里要消灭的是人类不自愿的劳动,是被压迫的劳动。我们创造千千万万的物质,最后却成为它们的奴隶,受制于物质条件。解放全人类不仅是说让人们摆脱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真正的解放是人类不再被物质所累,不再因为分工的被动性,而让自己陷入生活的奔忙以至于忘记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最终的共产主义愿景虽然现在难以具体刻画,但绝不仅仅停留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真正的共产主义,人们面对的分工不再是由天赋以及社会地位所决定的了,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等同于为所欲为),这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解放!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後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形态》如是说。

我曾看过一部名叫《勇敢的心》的电影,其影片里所宣扬的自由思想让我难以忘怀,主人公带领苏格兰人民追求的不是官爵和土地,而是没有压迫和安居乐业。建国以来社会上存在一种“对于自由的恐惧”,大家“谈自由色变”,认为那是对集体主义的对抗而觉得是异端,但是其实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身心的自由(当然这种自由不同于滥杀无辜或者满足私欲,而是人们能够按照自己愉快的方式生活而且在社会关系中地位平等)。

消灭分工,实质上就是推翻私有制,让资源成为一种共同财富,这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人类的知识和道德等意识层面的产物与物质发展成正比的基础之上的,这里我认为一定要让物质的每一次发展都开出“精神的花朵”,不要让物质疯狂地堆叠,却发现精神依然徘徊不前,以至于最后被物质发展拖垮,然后回到发展的起点。而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也有很多这样类似的问题,幸福感不再停留在吃饱喝足,人们开始寻求物质之上的精神之花,游弋于物质之间只会陷入更深的空虚。我们必须让思想跟得上发展的脚步,不滞后,不空前,才能踏踏实实地向前走!

那么面对现在相对不自由的分工,我们青年人特别是清华的学子应该何去何从?

我想我还是不在马克思面前班门弄斧地提建议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已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马克思那样的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所描述的那样理性而又独立地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更多的人可能还是会被生活慢慢推动着前进,而不是按照自己心里想着的方式,但是我们至少要保留心中的那份激情,在暗流涌动的世界握紧手中的桨,就算有上下的颠簸也不迷失方向。未老先衰地变得温和入世或许可以获得暂时的好处,但是距离心灵的解放却早已渐行渐远。

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经真正活过。如果说这世界上还有那么一部分人可以跟随自己的心灵和信仰而活,为什么不是你或者是我?难道我们永远活在惊叹和艳羡之中而在这之后过着自己例行公事一般的生活吗?

最后以马克思《青年》中的那段话作结和大家共勉: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感谢卡尔·马克思用铅字在200年后告诉了我一些或许我永远都不曾察觉的道理!

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5年~1846年

马克思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835年

下载论文编写原则与方法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编写原则与方法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原论文

    从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看全面振兴中国制造 财务管理1501 虞坤 201505171011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预备、过渡、发展。每一个阶段的跨越无不是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

    马原论文

    “美”是主观感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论文) 一、引言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美‛来描述身边的事物。看到奇山异水时,我们说风景‚美‛;看到俊男靓女时,我们会说他/她长得‚......

    马原论文

    马克思基本原理论文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姓名:李先明 学号:1116120221 任课教师:贾丹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 摘要 “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选修课必逃,必修课......

    马原论文

    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摘要: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社会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包括行动和意识两个方面。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行动来源于意识,而意识来源于认知,认知又来源于日常生......

    马原论文

    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反对邪教 班号:XXXXXXXX 学号:XXXXXXXXX 姓名:XXXX 2014年5月28日山东招远发生的故意杀人案,6名犯罪嫌疑人系邪教组织成员,为发展组织成员,向在事发餐厅就餐的人......

    马原论文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 作者:张峻绮 学号:201503009003 单位: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一营二连......

    马原论文

    马原课的遐想 ——自己的心得体会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枯燥,无语。第一感觉就是理论知识没啥用,学不学都一样。显然,我的认识是唯心错论。后来才发现......

    马原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既是一个实践课题、也是一个理论课题,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研究 。就青年来说,青年发展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