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度《感动中国》彭士禄先进事迹
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一生里,彭士禄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他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度《感动中国》彭士禄先进事迹,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1年度《感动中国》彭士禄先进事迹1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时间,上世纪50年代。问话者,是正在前苏联访问的国防部副部长陈赓。回答者,是正在前苏联留学的彭士禄。从此,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
外号叫“彭大胆”“彭拍板”
1962年,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当时的各种争论实在太多了。我常常对研制人员说,不要吵,做实验,用数据讲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彭士禄说,当时自己有两个外号一一个叫“彭大胆”,一个叫“彭拍板”。
在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期间,彭士禄亲自建立了核动力装置静态和动态主参数简易快速计算法,解决了核燃料元件结构等重大技术关键问题当指挥长噙着热泪声音颤抖地宣布“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相应的反应堆功率达99%”时,现场沸腾了。“我们成功了!”此时的彭士禄却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连分享成功的力气都没了。
“老彭就像一头垦荒牛”
在彭士禄家中的写字台上摆放着“三件宝”:一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处女航的纪念磁盘;二是友人赠送的核电站模型;三是任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时,炊事员送的“垦荒牛”陶瓷塑像。夫人说,她最喜欢第三件,因为“老彭就像一头垦荒牛”。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决定上马秦山一期核电项目。究竟走哪种技术路线?熔盐堆和压水堆两套方案成为争论的焦点。最终,在彭士禄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首台核电机组选择了后者,为以后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又启动了大亚湾核电项目,彭士禄任总指挥。回首当时的建设经历,彭土禄说自己学到了三点:一是懂得了一些经济,很早就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二是验算了法国核电的主要参数;三是学到了一点管理学一-这对今后中国核电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86年,彭士禄调任核工业部副部长,负责秦山二期的筹建。他积极推行董事会制度,首次把招投标机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
人生“三张牌”
在工作、生活中,彭士禄擅长打“三张牌”。
先说“简单牌”。彭士禄的座右铭是凡事越简单越好,做事要做“减法”。在吃、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尽量简单,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科研。
再说“懒汉牌”。彭士禄善于发动团队的力量完成使命,也喜欢培养年轻人。他说,新技术发展快,年轻人思想活跃,要放手让他们干。彭士禄手下出了很多优秀人才,都是他的“懒汉牌”打出来的。
最后看看“糊涂牌”。彭士禄说,做明白人不容易,做糊涂人更难。对公,他总是明明白白对私,却很糊涂。到现在,他也不知道自己拿多少钱,坐的车是什么牌子,住的房子是多少平方米……
2021年度《感动中国》彭士禄先进事迹2
“一个漆黑的暴风雨之夜,奶妈背着我逃难,躲避敌人的搜捕。”这是彭士禄能回忆起的最早的童年印象。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儿子,小小的彭士禄被国民党视为“斩草除根”的对象之一,成为国民党在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当地百姓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保护烈士留下的“根苗”。从那时起,彭士禄过起了姓百家姓,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的日子,有了20多位“阿妈”。8岁时,彭士禄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阴森恐怖的牢房里,饭里有虫子,身上有虱子,不仅如此,敌人还逼供让他承认自己的身世。1935年,未满11岁的彭士禄再度被捕。后来,花甲之年的彭士禄曾到汕头石炮台监狱探访,找到当年关押他的漆黑牢房时,激动地说:“就是这间,就是这间!我在这里受到了多少拷打。”
85岁时,有记者采访彭士禄,很多事情他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只要聊到他的“阿妈”和“核潜艇”,他的眼睛里就是满满的光。“感谢老百姓的养育”,彭士禄曾亲笔写下这八个字,寥寥几笔却藏着无限的感激。他总说:“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我怎样的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
2021年度《感动中国》彭士禄先进事迹3
1940年,副官龙飞虎和贺怡带领彭士禄和一些烈士子弟一起离开广东,经桂林等地达重庆(为避人耳目,一路上彭士禄与彭光涵称为亲兄弟)。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彭士禄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邓颖超,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等待西安开来的汽车。1940年,彭士禄被送到延安青年干部学院就学。在延安中学,他学习刻苦,劳动积极,成为模范生。
1942年,延安中央医院要从学校调一批人当护士,彭士禄自愿报名并调往医院。他每天给伤员病号端屎端尿,洗衣喂饭,不怕脏、不怕累。
1943年,彭士禄被评为模范护士,期间他患上了肺结核,常咳嗽吐血,被蔡畅知道后经组织部将他调离医院,派他到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开始时他连三角函数sin、cos都不懂,但经过刻苦学习,成绩很快提高。
1945年8月1日,彭士禄经陈勇岷(曾任602所副所长)和陈锦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表现突出他一入党即被破例免去预备期,成为正式党员,不久就担任党支部书记。1945年底,时任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恽子强带队从延安出发,本打算经张家口向东北挺进。但由于形势的变化,将延安自然科学院留在张家口,成立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彭士禄在那里学习。
1946年8月,解放战争开始,彭士禄和同学被派到李苏领导下的宣化炼焦厂工作,不久李苏又奉命把宣化炼焦厂的设备迁到阜平,在那里建立炼焦厂。石家庄解放后,李苏又带领他们去接收石家庄炼焦厂,彭士禄在此期间一直担任技术员。彭士禄还在炸药厂工作过。
1949年,彭士禄被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后又转到大连大学应用化学系学习。
1950年,大连大学分家,应用化学系改为化学工程系,彭士禄又在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学习。
1951年,彭士禄被选派留学苏联,先在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1955年苏联将中国留学生集中到几个大城市学习,彭士禄又被转学到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继续学习,到1956年毕业。六年间,彭士禄共修了36门课程,除3门课程成绩为合格外,其他33门课程成绩均为优秀。求学期间,彭士禄还有3门实践课程的成绩也是优秀。最后在毕业证书上,彭士禄的成绩总评为优秀。综合彭士禄的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彭士禄在毕业时以全优的学习成绩在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获得了“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的称号。时值陈赓将军访苏,要挑选少数学生攻读核动力专业,彭士禄被选中,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核动力专业2年,1958年4月以优异成绩学成回国,被分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2021年度《感动中国》彭士禄先进事迹4
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彭士禄隐姓埋名工作了数十年。49岁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饲管提供营养。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20--年3月22日,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搞核潜艇全靠“自教自学”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这句话彭士禄向来身体力行,从年仅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他就一直在履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全部是优秀成绩。毕业时,彭士禄获得了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1956年,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正逢陈赓大将访问苏联。陈赓把他叫到大使馆,跟他说:“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生改行学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100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在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
身为副总工程师,彭士禄是基地技术负责人,但他与大家一样住“干打垒”,一起加班加点。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关键技术,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
在彭士禄的带领下,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我国建造的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就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彭拍板”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
彭士禄一生都勇于创新、敢当使命,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外号“彭大胆”“彭拍板”,他将对国家核事业的坚守转化为果敢行动的具体实践。
1967年,彭士禄来到位于祖国大西南的九〇九基地,开展陆上模式堆的.建设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总能一眼发现问题所在,当机立断拍板作决定,便有了“彭拍板”这个绰号。
“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说。他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20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
“核潜艇工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体努力的结晶。”彭士禄做到了在工程技术上始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名利晋升、提级授奖上,却坚持“越糊涂越好”。20--年,彭士禄以全票通过荣获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当彭士禄女儿问他此笔奖金100万元港币该如何处理时,他立马说了两个“不要”:一是不要奖金,把它捐给组织,设立人才奖励基金;二是不要以他的名字命名奖励基金。彭士禄说:“此项荣誉和成绩不只属于我个人,它更属于核潜艇人,属于核电人,属于核动力人。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是全体参研人员共同奋斗、艰苦拼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群体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是共和国的脊梁!所以这笔奖金应该奖励那些为核动力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高精尖人才。”经组织多次说服后,他才同意命名“彭士禄核动力创新奖”,奖励在核动力领域作出重要创新成就的年轻人。
短评:深藏功名为国为民
从中国潜艇核动力堆到秦山一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都留下了彭士禄辛勤的足迹与汗水。在他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一生里,彭士禄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他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勇挑重担,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核动力事业。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彭士禄不要名、不要利,但要把核潜艇造出来、要把核电站建起来。他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深潜”一辈子,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必将激励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继续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以彭士禄为代表的一生为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人,国家永远不会忘记,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
2021年度《感动中国》彭士禄先进事迹5
彭士禄院士一生为国家潜艇核动力和核电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在中核集团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核动力院副院长刘承敏前期指导党委宣传部和科技处共同完成了宣讲材料的准备和宣讲团的筹备。本次宣讲由党委宣传部领导带队,来自四所和二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潘东、许爱威作为主讲人参加了此次宣讲,将彭士禄院士的坎坷经历和巨大贡献生动地显示给观众们,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让现场许多观众眼中都泛起泪光。
此次宣讲会是何梁何利基金会拟为彭士禄和黄旭华院士举办的四场宣讲会中的首场,后期还会在上海、广州、澳门等城市举行。宣讲会的受众范围广、社会媒体多、传播力度大,对宣传科技强国理念、弘扬和发展核工业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结尾所说,新时代核工业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核动力领域攻坚克难。不负芳华,勇攀高峰,在核电市场奏响华龙新篇章!”
2021年度《感动中国》彭士禄先进事迹5篇
第二篇:感动中国2016先进事迹
2016年2月14日20时,“感动中国2015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刚刚逝世的阎肃、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郎平、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官东等获奖。
以下为获奖名单:
吴锦泉(1928-),江苏省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五星村村民,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一名老党员。吴锦泉老人一生靠磨刀为生,生活俭朴,却乐善好施,常年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多次向灾区、残疾儿童及需要帮助的人捐款,至今已捐款4万多元。
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
2007年4月,张宝艳与秦艳友开通宝贝回家网站,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面对被拐、流浪乞讨儿童的公益寻亲网站。截至2016年2月2日,“宝贝回家”已累计收获的1389个成功案例。
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
郎平,2013年4月,再任女排国家队主教练。2015年9月,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顽强的日本队,时隔11年再夺世界冠军,并直接晋级2016年里约奥运会。
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徐立平,男,47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员工。
自1987年入厂,徐立平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上千道制造工序中,发动机固体燃料微整形极为关键。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能否在预定轨道达到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这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甘于寂寞,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
阎肃(1930.5.9—2016.2.12),原名阎志扬,出生于河北保定,重庆大学毕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剧协副主席,空政歌剧团编导组组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大军区正职的生活待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阎肃的成名作歌剧是《江姐》,这部歌剧在1964年公演,立即引起了轰动,一举成名。阎肃也受到毛泽东的接见。阎肃还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政双拥晚会、文化部春节晚会、公安部春节晚会等大型晚会的总体设计、策划、撰稿。
2016年2月12日3时07分,阎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
买买提江·吾买尔,男,维吾尔族,1952年出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温亚尔乡布里开村党支部书记。
买买提江·吾买尔是一个孤儿,从小受布里开村的村民们照顾,是吃“百家饭”长大的。1974年入党后,买买提江·吾买尔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二十一年,勤勤恳恳工作,使得布里开村由一个贫困村逐渐发展成为先进村。2001年,他因病离任。但是在他离任五年后,由于村班子软弱涣散,不但造成村里欠下五十多万元的外债,而且村里维稳问题严重。2006年,经过选举,买买提江·吾买尔再度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买买提江·吾买尔旗帜鲜明地同“三股势力”作斗争,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不畏恐吓,规范管理宗教事务,做好年轻人的思想工作,配合政法部门打击分裂势力,使布里开村成功创建平安村。他注重民族团结,带头照顾和资助汉族群众,带头学习汉语,开办“双语”幼儿园和中青年农民“双语”技能培训班。
在买买提江·吾买尔的影响下,党支部在群众中重新树立了威信。几年间,他和其他党员干部带领农民发展林果业和蔬菜种植业、禽畜养殖业,发展集体经济,让村民富裕起来。全村人均收入达到8088元,比2005年增加4133元,村集体经济由负债52万元变为年收入130多万元。布里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
莫振高(1957-2015),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原校长。莫校长生前爱生如子,通过募捐等资助近两万名学生圆了上学梦,被亲切的称为“莫爸爸”。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官东
2015年6月2日,在“东方之星”救援过程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潜水员官东(1990-)多次下潜,凭借高超的潜水技术,一连救出两名幸存者;危急时刻,他让出自己的潜水器具,险被急流冲走。
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
王宽,男,1942年出生于河南淮阳县郑集乡,豫剧生角,曾任郑州市豫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1998年,年近退休的王宽、王淑荣夫妇在回乡探亲期间收养了第一个孤儿,此后3年,他们陆续从老家收养了6名孤儿,加上外孙,两位老人有限的退休金要养育7名孩子。生活压力大,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的王宽鼓足了勇气,走进省会街头茶楼“卖唱”以补贴家用。
风雨无阻的“卖唱”生涯中,只要没有去外地、没有其他演出,王宽就日复一日地去茶楼唱戏。每天从晚上8点半到第二天凌晨5点,六七个茶楼来回跑。16年栉风沐雨,除一名孩子因病离世外,其他5个孤儿都已长大成人,有了稳定的工作,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也都成为乐善好施的“爱心使者”——“王宽家”曾多次全家出动,吹拉弹唱,在公园和街头广场义演,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募捐。
全体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感动中国2015人物”是由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主办的人物评选活动。本届从2015年12月22开始网络投票。
第三篇: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1
叶先生说:“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功用,这是一件极可遗憾的'事情。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这些年来的一大愿望。”
1948年,她随丈夫渡海来台。在白色恐怖之下,丈夫因思想问题入狱,几年后出狱,却因长期囚禁性情扭曲,动辄暴怒。为了老父和两个读书的女儿,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极尽忍耐。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把她从悲苦中提振了起来。“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一句,如当头棒喝。她跟自己说,要把精神感情完全杀死,杀死了,就不再为它烦恼。1969年叶嘉莹携全家迁居加拿大温哥华。1976年3月24日,长女言言与婿永廷以车祸同时罹难,又一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她叹命运不公,反思劳瘁一生的意义。
经此一难,叶嘉莹突然觉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1978,她向中国政府申请回国教书。一年后,她收到了中国教育部批准回国教书的信,安排她先去北大,不久,又应李霁野先生之邀去了南开。每年3月,温哥华的大学停课放假了,她就飞回国内讲学。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xx年,她决定定居南开。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2
有一种炽热的情感不需要用语言传递就能感染,这就是感动。——题记
感动!观看完感动中国,让我明白这些美妙的真谛,让我流下一滴火花的泪珠。这些无私尽职的精神,无一不感动着我。有这样一群朴实的人民,没有华丽的背景,甘愿为人奉献。相比生气,许娟于奖励库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的教师卢永根。有用自己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的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却因公殉职的廖俊波。有灭火救援中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花季的.成长杨科璋。还有家在哪,国就在哪心之所向是国家的卓嘎和央宗。
在这一位位令人感动,甚至有些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平凡人物中的杨科璋尤为让我感动。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消防人员。在20xx年5月30日1:13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为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紧抱住孩子,本来杨科璋身高1.8米,只要将手臂张开,在网上扒一扒,就可获救。可是杨科璋并没有这样做,他依旧保持抱着孩子不但没有松开,反而抱的更紧儿,也因此,杨科璋献出了自己27岁的生命。
“有速度的激情,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贵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热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这是谱写的杨科璋的班长时对于我来说,杨科璋虽不如世界顶尖的伟人,但却以自己平凡的职业守护了几百条鲜活的生命,他亦是平凡的,但亦是伟大的。
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从容。仿徨的时候,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坚定。怀疑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叫相信。奉献的时候,他们让我明白了感动的真谛。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3
她是一只听不到声音的“丑小鸭”,却依靠顽强的毅力变成一只令人称羡的“白天鹅”。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相继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还考上大学、研究生,并成为清华博士。我县唇语女孩江梦南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今年29岁的江梦南,出生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她半岁时,就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
在十几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
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江梦南说,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同时,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谁都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0xx年7月4日,郴州市宜章县政府会议室,“江梦南励志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而这一年的9月份,江梦南又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涅槃重生后的江梦南,如一只心怀大爱的凤凰,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故乡。大学期间,江梦南回到家乡时,总会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那些视力、听力、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她以自己为例,鼓励这些孩子们积极进步,带动他们融入社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孩子们举起小拳头大声宣誓,他们的身后,江梦南笑靥如花。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4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一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学时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动中国看完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
还记得获奖的人分别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刚、坚持助学的丛飞、勇于为国奉献的黄伯云、为人们降服务的李春燕、自强自立的洪战辉、信守的陈健、残疾而不自卑邰丽华、为国鞠躬尽瘁的杨业功、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为国奉献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还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保家卫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杨业功让我受益匪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到达了遥远的天堂,但他的事迹与他那光辉英勇的形像将会永远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遗忘,他是中国军人的楷模,他为了工作废寝忘餐,为了工作日夜奔波,为了工作而劳心劳力,他对国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连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记他的工作,惦记着他曾经无私奉献过的国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辉,令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足以令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着,回荡着…… 在这此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难关,从不幸的沉渊到艺术的顶峰。她每天辛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证明了残疾人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了心灵至美与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5
第一颗人造卫星设计者——孙家栋,在当时,科技比较不发达,什么仪器都没有,也没有多少钱,但是还是制造出来了。随后,孙家栋又担任了许多人造卫星,孙家栋中国航天达到五十八年。
王峰火海救人的故事让我非常震惊。王峰用自己的命换取了四十多位邻居的命,自己却被烧黑了,楼道里都是他的'血迹脚印。经过一百多天的抢救之后,病情恶化,因肺栓塞去世。
支月英是小学教师,别人都认为支月英是傻子,但是支月英说:“是,我是傻子,大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学校里的孩子没有学习用品的时候,支月英走二十多里地去买学习用品,她退休的时候还要去教学,她说:“我感到干不动时候为止。
秦月飞是大学生村官,他一开始来到村庄不习惯,所以他改掉了那些习惯。并从一个月一千多块的工资里挤出来钱修建水渠,修建路灯。并去发展当地的特产。
张超是飞行员它是最优秀的。但是,因为一次事故去世了,因为它离地面只有十几米,所以降落伞没有撑开,整个人重重的摔在地上,在他临去世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团长,我还能不能上飞机。”我钦佩他的精神。
李万君是大国工匠,他说:“我手里拿着焊枪,就想上战场一样,拿着枪杀敌。”他还说:“这是门艺术,就像练功夫一样。”
郭小平是校长,它是一家医院的院长,他专治艾滋病,后来,郭小平发现,所有学校都不收留患有艾滋病的孩子,所以,郭小平创办了红丝带学校,后来,郭小平把三家医院的主任职位辞掉了,郭小平希望尽量让那个学校消失。
我看了感动中国以后非常感动,感动他们无私奉献,感动他们乐于助人,感动他们勇敢!感动他们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感动他们坚强不屈!我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6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
我们都知道人造卫星,但是你们知道是谁设计的吗?是孙家栋,你们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孙家栋他是就是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设计者,后来成为了总设计师。当嫦娥九号发射成功时,大家都互相握手拥抱时,孙家栋就却在一个角落里偷偷抹眼泪。
王峰,凌晨一点钟,一楼客厅着火了。他可以最先逃生,打他却没有。他把自己的家人救出,还把邻居救出,楼上的人也救了出来,邻居都得救了,而他却被烧成了黑人。所有人都知道了,把这个故事打在报纸上。在100多天中治疗,有人捐款,有人捐自己的皮肤。结果,在100多天的治疗中,去世了。
支月英,她是山内的一名小学的教师。她的女儿对她说:“你是给好老师,但你不是好妈妈。”她还要做一名山内的教师,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到为止。
秦玥飞,他是大学生村官。他来得村里,开始建设,建设许多村民用的,吃的东西。
儿,甚至她的女儿说过她的妈妈是一个好老师,但不是一个好妈妈。她村里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傻子,她说:“我是一个傻子,山里头需要我这个傻子”。
支月英完了就是秦玥飞,他一到村里不熟悉村里的生活,村民们一开始都嫌他用水用的多,到了后面,他为了修一条水渠从他的'工资里一点一点的攒了下来,最后他把这条水渠修好了,然后就是张超。他是一名飞行员,在他第一次上舰的时候出了一次意外去世了,在他摔到地下之后问团长:“团长我还能不能上舰。”我佩服他的精神。
我从他们身上感到了很大的精神,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还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也要帮助别人,长大后像他们一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做一个勇敢、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第四篇:谷士文先进事迹
谷士文195O年从马达加斯加归国,1967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曾任通信工、技术员。1978年调入长沙铁道学院,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任长沙铁道学院院长,兼任湖南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铁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1997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优秀领导干部,1998年被评为湖富省优秀留学人员,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沙铁道学院是一所规模中等的一般院校,但近几年却以发展快势头猛而引人注目:年科技项目从1993年的158项猛增到1998年的298项,年科技经费从28O万元增加到2885.94万元,科研水平和层次明显提高,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99项,学科学位建设日趋完善,博士生导师由2名增加到9名,有博士、硕士点21个。教学质量较高,英语四级及其它专业统考均在一般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的社会声誉良好,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基础扎实、适应性较强而深受社会欢迎,毕业生安置率连续几年100%;办学条件、校园建设、教职工生活待遇逐步改善,学校率先建成了湖南省和铁路系统中第一家与国际Internet联通的计算机校园网。目前,全校上下人心思奋,各项工作生机勃勃,学院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学校继续保持良好的上升趋势。98年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院长谷士文为首的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分不开。
谷士文在学院提出以本科教学评价达优为目标的“122”建设工程中,融合了以加强基础文明建设为切入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的教职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谷士文高度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并善于将思想教育与具体的行政工作相结合,他经常教育干部群众: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我们的办学思想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学院出台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时,他都坚持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强调加强舆论宣传,做好师生员工政治思想工作,保证了学院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在他的倡议下,全院开展“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的大讨论,这种内容充实,联系实际的理论学习和讨论,使广大干部及教职工思想上触动很大。
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以及一校之长的忧患意识促使谷士文不断的对高等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他认为:生存发展都靠自身实力,公平竞争,凭实力说话,因此办学一定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也就是练内功,想方设法使自己活起来。为此,谷士文果断地提出了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的办学思想。几年来,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思路,也是遵循办学规律的,对学院实现持续发展,充实内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年来,一幅全方位的学院管理体制改革蓝图正在人们眼前一年一年地描绘出来,有以全员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重新聘任为核心的人事体制改革,有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本科教学评价达优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有以学科学位建设为龙头的科研体制改革;有以“福利型”向“社会型”转化的总务后勤改革,有以平均分配向讲投资讲效益转变的设备经费改革;此外,以董事会等联合办学方式为标志的办学体制改革等等一系列方案的相继起动,无不闪烁着竞争的锋芒,体现出求发展争一流的锐气。
正是通过压力的层层传递,市场、质量、效益、竞争这四个观念在全院干部教师中形成共识并转化为人们的行动。全员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重新聘任,绷紧了每位教师、干部、民工的心弦;德、能、勤、绩全面考评,分A、B、C、D四档,其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院、处级干部分开述职,平者让,能者上;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打破了专业技术职务的终身制;在教学方面,加大对教学改革的倾斜力度,对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在经费、奖励,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教师参与教改,多出教学成果;在科研管理上,加大对重点项目课题的扶持力度,学科带头人也由内定转为公开选拔,变静态为动态,一段时间不出成果者,自动让贤„„竞争意识的增强和竞争机制的引入,走出了学院发展的好势头。
作为一校之长,他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倡导一种新型的人才观。在他的倡议下,学校制订了“稳定、引进、培养、竞争’的师资建设方针,提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工作方针。在全院处级干部学习班上,他亲自宣讲“未来的人才观”,介绍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国外一流学校重视人才的经验,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他尽力宣传“大学乃大师之谓也”的思想,大声疾呼要打破传统的意识,努力培养我们自己的大师。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改革,主持制定了一整套吸引人才,重用人才,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倾斜政策,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
第五篇:杨永禄同志先进事迹
杨永禄同志先进事迹
杨永禄,中学体育一级教师。1996年大学毕业,1997年调入民勤四中。从教15年来,杨老师坚持在教学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他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成为新一代学习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他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杨老师初到四中,学校正在起步阶段,多少个不眠之夜,选定训练苗子,制定训练计划,选定新课改授课模块,衔接各模块教学,确定授课方案„„几番寒暑、几度春秋,风雨中、烈日下总见他忙碌奔波的身影。当别人还在香甜的睡梦中的时候,他已经在陪同学生晨跑,当别人躲避风雪,围着火炉享受温暖的时候,他在训练场指导学生的训练,无论春夏秋冬,他总是风雨兼程。天遂人愿,四中体育考生捷报频传,文化课考生也相继踢开名校的大门,四中的教育发展迎来了一抹曙光。
“人品是最高学位”,这是杨永禄老师的一个口头禅,也是他人品的真实写照。他以其高尚的品德感染着学生,更影响了体育组甚至全校教师。对其他教师,他从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学校老师最信任的教师之一。对前来请教的老师,他为他们出谋划策,查找资料,而或到别校联系求教。
他深知本校教育特别是体育教育,条件有限,设施不齐全,学生要取得成绩十分不容易,但我校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我校的学生,基本来自农村,肯吃苦,身体素质普遍较好。他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制定了一套适合我校一般高中教育的体育训练模式,强化基础训练,纠正错误动作,注重小关节力量训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他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训练中,大到姿势,小到动作分解,他都不厌其烦示范、讲解,手把手的教;在生活上,对于学生的文化成绩及身心健康状态都非常关心,每次考试结束都会向各课老师了解学生考试情况,并将学生成绩统计好与学生谈话商议接下来应如何学习;对于家境特别困难的体育生,只要被他知道,他都尽己所能解囊相助并请求学校减免训练费,他亲手带出的学生,每一个都十分尊敬他、佩服他、崇拜他。
十分的付出,终究获得十分的回报。由于杨永禄老师的倾情付出,2005.12.被评为“教学能手”;2006.10.在武威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中所带的民勤县少年男子排球队荣获第一名,被评为优秀教练员;2005.09.“庆国庆·江山杯”篮球赛“优秀教练员”;2006.06.在武威市第一届运动会上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6.06.在全县高中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获二等奖;2007.03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获三等奖;2010.09.被民勤县委县政府评为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工作者”;2010.09.在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委员会组织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所执教的优秀体育课被评为二等奖;2010.12.被评为武威市参加甘肃省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优秀教练员”;三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师”称号;两次在高考复习指导研讨会上上优质示范课;多次在学校模式课评优活动中获奖。2010.10.20论文《如何带好体育高考训练队——三分靠》在《教学与管理》上发表;多篇论文在市县级刊物上发表。一直承担高三体训队训练工作,学生本科上线率一直居于全县前列,学生先后被陕西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等名牌院校录取;有三名学生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为我校教育事业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永禄老师在过去的岁月里,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大量的工作。现在,他仍在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为学校的体育事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而辛勤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