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全钊先进事迹材料
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党支部党务工作者优秀
事迹材料
张全钊,男,1969年12月出生,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凯里市大风洞乡人,中学一级教师,曾任校工会主席、政教主任、党支部组织委员、2014年担任正钰中学党支部书记。
张全钊同志自1989年7月凯里民族师范毕业以来,一直在大风洞中学任教,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至今已有24年。24年来,他热爱党务工作,努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勤奋,拼搏奉献,争创优异的工作成绩,为党旗增辉。曾获得大风洞乡党委,大风洞乡教育系统总支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现简要介绍张全钊同志的先进事迹。
一、学习理论,政治坚定
张全钊同志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结合自己的学习认识和体会,为学校学员上党课,给学校全体教职工作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辅导报告,受到大家好评。
张全钊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讲政治、讲责任、讲大局,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勤奋工作,拼搏奉献
张全钊同志具有较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全身心投入。
1996年8月,服从组织决定负责党支部组织委员工作,他不辜负校党政领导的信任和期望,和班子成员一道,分析校情,明确学校党委工作思 1 路,切实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2014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班子成员积极主动开展一系列工作:
1、认真履行学校党支部书记职责,切实加强党建与宣传思想工作。他重视党建工作,努力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了一系列党建工作规章制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培养工作;坚持党员发展质量,加大党员发挥工作力度;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2、积极承担学校日常行政事务协调工作,努力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效率。服从学校工作需要,工作分工不分家,主动承担和协调学校部分日常行政工作,使校长从大量日常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科建设、内涵发展工作上,积极参与学校拓展等工作;协管学校人事工作,不遗余力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3、重视教风学风建设,狠抓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深入系了解情况、深入课堂听课、深入学生宿舍检查等途径,全面了解学校教风、学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班子成员一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如倡导召开了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等参加的教风建设、学风建设研讨会,倡导组织开展了学校青年教师试讲评析活动,重视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使学校学风建设进入了良性循环,学校学生培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4、积极支持学校工会工作,激发学校教师活力。支持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如组织师生参加学校大合唱比赛、学校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他身先士卒参加了大合唱、运动会以及乒乓球比赛、排球比赛、广播操比赛等活动,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并指导和组织学校工会召开了正钰中学第四届第一次、第二次教代会。完善和通过了我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制度进一步公开化,明朗化。
5、狠抓党建工作,努力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认真写好党建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学习,特别是2016年以来,制定了正钰中学“两学一做”学习方案,于2016年4月18日召开了正钰中学“两学一做”活动启动大会,针对全体教职工对总书记系列讲话、党章、《准则》《条例》进行了三次以上的学习,党员进行了六次以上的学习,按照凯里市教科局的要求对“两学一做”材料进行整理并完整的归档。通过学习,我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6、服从学校大局,积极组织完成招生宣传任务。作为校党支书记,他每年都积极参与学校招生宣传的组织工作,加强与生源基地学校的联系,扩大该同志校影响,为学校招生宣传工作做出了贡献,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
三、自强不息,争创一流
张全钊同志自强不息,勇于面对工作和困难挑战,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师生,为实现学校的工作目标,为争创一流成绩而拼搏奉献,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中,以不为名利的高贵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 3 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党务工作的满腔热情,推动单位党建工作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不断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事业不断进步,深受党员和群众的好评,同时也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好评。
第二篇:张钊求职信
自 荐 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自荐信,给了我一个迈向成功的机会。我是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 201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在即,我殷切期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机会降临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这句话一直激励我不断前进。作为一名化学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认真接受化学实验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通过自己的努力,专业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具有的较强的实验分析技能。
为了能在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学习之余我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经验,办事能力也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一个人应该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今社会处在飞速发展时期,需要新鲜的血液,而年轻的我们是最好的后备力量。我也许还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但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的时期,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发挥自己的才能。我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希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相信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一定会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深知自己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完整,但我有信心凭扎实的专业功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业务知识,进入工作状态。回首我的大学生活,我很高兴看到自己走过的路,布满了成长的足迹。面临就业,我将带着学无止境的信念微笑着迎接新的挑战。
我衷心的希望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将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勤奋工作,与成员一起共创辉煌!
此致
敬礼
第三篇:学习先进事迹,大钊在我心中
学习先进事迹,大钊在我心中
----综合执法检查第一组 王利新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李大钊同志先进事迹,是在检查工作之余,丰富业余生活,提升思想境界,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在组长的正确带领下,接受党的教育,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开展学习活动。
一路天气真好,让人神清气爽,我们先发参观完李大钊故居,了解李大钊同志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对大钊同志的认识,通过参观故居,我们了解到他从出生到长大,从学者到伟人的经历,令我感到震惊的是他虽然父母早逝,但在祖父的培养下,一代神童诞生,那文笔才华,现在看到,仍止不住感叹,与伟人对比我很渺小,向伟人靠拢,我发现我的境界有了很大的提高,都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以看的更远,沿着正确的道路才可以走的更长,参观完这里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随着这里的结束,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带着崇敬的心,肃穆的表情来到李大钊纪念馆,他的建造设计,他的整体规划,无不体现对大钊同志的尊敬与悼念,走进纪念馆,听当地人们说,李大钊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英年三十八岁,这里走进纪念馆的台阶刚好三十八阶,与其年龄相应,迈上第一个台阶,好像大钊出生了,每登上一个台阶他的身影越是高大,登到第三十八个台阶,他伟人的形象化为一座雕像,站在了我的眼前,领我肃然起敬,就跟总书记说的一样“李大钊同志的道德和操守非常崇高。在他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李大钊同
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今天在他在他面前我们庄严宣誓,我为我入党成为一名党员感到无比自豪,在这里我们开始爱党爱国教育活动,我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
下面开始参观三个展厅,跟着讲解员的阐述,李大钊同志从老家成长,到赴京工作,从大学教授到无产阶级革命者,团结周围的力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着,那先进事迹令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尤其到第三展厅,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时的慷慨与从容不迫,直击我灵魂深处,那高大的身影烙在我的心里,我相信会让我终身受益,积极进取。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在这个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我认为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如果有一天战争响起,作为非军人共产党员的我,应该随时向党组织靠拢,做好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准备。
革命先驱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们光荣的事迹活在我们心中,每一次的学习我的积极性都会有一次新的提高,学而不止,提升自己永远在路上。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出来的机会,让我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提高。
姓名:
2016年06月24日
第四篇:先进事迹(张)
张世强同志现任我乡人大主席团主席、乡机关党总支书记。几年来,该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党务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为我乡党务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优异成绩,因成绩突出,曾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
一、热爱本职、勤奋敬业,树立党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做好党务工作,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保证。多年来,张世强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务工作者,他始终把做好本职工作放在首位,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作风,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时分析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俯身倾听、换位思考。事事、处处、时时都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对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政治责任感。
一是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党务工作的能力。张世强同志十分注重知识的更新。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党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他认真学习领会和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中心组学习,做到有内容、有笔记、有心得、有调研、有文章,使“两个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学习中他始终把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使理论在实践中有了进一步升华,从而为不断做好党务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功底。
二是创新教育形式,积极开展党员主题教育。一是
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开展了“廉政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板报营造了“廉荣贪耻”、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二是组织职工开展有意义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展示了单位职工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光辉形象;三是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从思想上构筑起反腐长城。
三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始终不懈地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作为机关总支书记,在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上,为了掌握发展对象真实状况,他经常到站所了解情况,在找积极分子谈话时,总是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对符合发展条件的同志,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不太成熟的同志,指出不足,耐心细致地说服引导,鼓励其继续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使党员队伍得到有质有序的不断壮大。
二、以身作则,认真履职,强力牵引太平前进 张世强同志担任太平乡人大主席一职。主要负责新农村建设;协助抓好全乡民族、宗教工作,同时负责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
一是摆正位置,认真处理人大日常事务。由一名普通的民警成长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他没有忘记入党的誓言,更没有忘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乡人大主席,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以不辜负全乡人民的信任。近年来,他锁定发展方向,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如:太平村蔬果基地灌溉、荒山绿化,司法所、派出所、文化站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全年共争取上级投入100余万元,创历史新高。为改善我乡经济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督促扭转计生不利形势,实现城乡医保高参保率和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切实改善了民生民计。认真组织乡领导干部下访,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拿出相应解决方案,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和越级上访集访零目标做了一定工作。
二是积极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力抓太平村18组、盐井村10组两个试点村民小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调动乡村两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争取上级拨入近24万元改造房屋,全力打造水麻高速公路沿线示范长廊。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积极引导、参与组建新农村理事会,着力提升群众自身素质。发动群众巩固环境,加大产业增值。
三是积极督导民族、宗教工作。对乡内少数民族进行了摸底调查,向少数民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对少数民族地方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列为重中之重来办。去年,渔池部分苗族同胞住房、交通困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争取资金7万元,在复兴村渔池、老包片区动员群众发展养殖业。争取资金5万元在二溪村三星片区和复兴村渔池、老包片区发展魔芋种植。同时,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转变观念,落实好异地扶贫工作。
三、清正廉洁、作风民主、争做亲民爱民领导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道德形象如何,是衡量其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准。多年来,始终把“德”字置于重要位置,以“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为座右铭,努力陶冶自身的道德情
操,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党性原则和干部标准,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均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带头执行规章制度、恪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思想纯正、作风正派。始终保持农民儿子的本色,心怀亲民爱民的服务思想,无论是接待来访,还是进村入社调研,都做到热情对待群众,关心体贴群众,不摆官架子。带头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或建议,在项目建设、资金拨付等重大事项上坚持集体研究,不搞一言堂。在公务活动中增强透明度,注意克勤克俭,不铺张、不浪费。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保持清正廉洁。
第五篇:大钊精神(本站推荐)
(一)不驰空想不骛虚声
记者在大黑坨村李大钊故居的墙上见到两幅老照片,一张是李大钊,一张是他的妻子赵纫兰。这是李大钊牺牲后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张照片:椭圆的脸,寸头,一双眯缝的眼睛,两撇下垂的八字胡。李大钊是一个不张扬的人,鲁迅先生如此评价李大钊:“给我的印象是很好的:诚实,谦和,不多说话。”
李大钊不重务虚,惟重务实。“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的这句至理名言,至今还时时被人们引用。
省社科院副研究员裴赞芬说,李大钊反对那种好高骛远的做法,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只管飞腾,而不留心所据的场所,是否为实地”,那么他的期冀和企图,最后也只能是海市蜃楼,一切都将成为空想。他主张凡事都要寻求一种“可能的境界”,是“真的,实的,脚踏实地可以达到的”。“无论做学问还是做革命工作,李大钊都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去做。为了实现伟大的抱负和共产主义理想,李大钊真正做到了‘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正是这种求真务实、不断探索、勇往奋进的态度,才使李大钊成为一位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和功勋卓著的革命者。”石家庄学院副教授宋杉岐高度赞扬李大钊的“务实”精神,为此,宋杉岐女士还选择以“踏实做事,认真做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说:“我相信只要你耐得住寂寞,只要你少些怨言,生活会给你最高的奖赏。”
李大钊的“务实”精神,在当代社会仍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现在,人们经常用两句俗语‘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只听雷声,不见下雨’来讽喻一些领导干部落实政策不力、改善民生不力、反腐倡廉不力、化解社会矛盾不力;有些地方、有些干部不把落脚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而是放在追求表面政绩上,引起了社会和群众的不满。”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朱文通说,只要问问身边的群众,就知道他们满意的是领导干部狠抓落实,真抓实干;不满意的就是干部华而不实,脱离实际,做表面文章。因此,我们应该重用那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发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大钊精神,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惟有如此,才能做到像李大钊所说的那样,“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地扫荡催清,别开一种新局面。”
2009年5月,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曾经引用李大钊“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这句名言,以此引导教育年轻的党员干部不空谈,不作秀,不作假,力戒骄躁,力戒急躁,力戒浮躁,防止急功近利,防止急于求成,要讲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他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务实是成事之本,也是年轻干部获得成功之本。”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种传统观念。李大钊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做事不是为做官。1920年春,李大钊为家乡新创办的大黑坨村小学题写了一副对联:“学校造人才为改造社会,读书为做事不是为做官。”李大钊所说的“人才”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国平天下”的人才,而是改造旧社会旧中国的人才,这不仅是站在时代前沿的先进思想,而且对于今天实施素质教育也有指导意义。“读书、做事、做官,在这三者的关系中,李大钊把做事放在首位,体现了他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李大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原馆长刘荆山老人对记者说。
(二)惟知跃进惟知雄飞
“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这是记者在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的墙上看到的一句话。李大钊正是以“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创新进取精神,一生致力于追求革命真理,为人类谋解放、谋幸福,并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诚如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中所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裴赞芬说:“李大钊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改变并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臻于完善。这种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把李大钊推到了时代的最前沿。这也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所具备的共性品格,但李大钊显得更为突出。”她说,李大钊在很多文章中明确提出“与时俱进”、“与进俱变”、“与时俱化”的观点,还反复使用一些字眼,如“活”、“生动”、“翻新”、“时时变动”、“随时变迁”、“随时变化”等等,这些高频率使用的字眼完全可以看作李大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的强调和补充。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党史专家张静如对李大钊的创新进取精神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综观李大钊的文章,反映出一种较强的开放意识。他无论是作为急进的民主主义者,还是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都不是封闭地思考问题,而是从世界的角度,看当时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的很多观点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比如他关于社会主义是“穷”还是“富”的观点就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
1923年9月7日,李大钊在上海大学社会问题研究会上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他特别强调经济建设对社会的意义,认为社会主义应该“依据经济的组织与方法,把资本、劳力与天然均成经济化,利用自然力开发富源,俾利国用。”同时,他认为“社会主义亦有相当的竞争”,这实际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李大钊说:“社会主义是使生产品为有计划的增殖,为极公平的分配,要整理生产的方法,这样一来,能够使我们人人都能安逸享福,过那一种很好的精神和物质的生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认为:“这表明李大钊已经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三农”问题是中国的难题,它的本质是农民问题,关键是土地问题。李大钊对土地与农民的看法,不仅对后来中国的土地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即使在今天来说也仍然没有过时。李大钊非常重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他在《土地与农民》一文中指出,农民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全国人口中占主要的位置,农业尚为其国民经济基础。倘若“建立一种新土地政策,使耕地尽归农民,使小农场渐相联结而为大农场,使经营方法渐由粗放的以向集约的,则耕地自敷而效率益增,历史上久久待决的农民问题,当能谋一解决。”朱文通说:“李大钊在当时农村变革尚未进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提出‘耕地农有’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具有理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为日后的农民运动指明了方向,也为以后土地革命解决土地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
如今,李大钊用鲜血浇灌的社会主义花朵,在他故乡的土地上开得正艳,“过那一种很好的精神和物质的生活”。
2011年5月20日,记者在李大钊故居写下一段采访日记:
清晨,大黑坨村已是天光放亮。李大钊故居的西南墙角下,早已经坐了几位安祥的老人,有的还拄着拐杖,他们时而说几句话,时而就那么坐着,什么也不说,就晒着太阳。在故居门前的小广场上,几个骑自行车的小男孩,把车子胡乱地扔在地上,一路追逐打打闹闹。我推开门走进故居,紫藤花开得正艳。后院是李大钊小时候学习和玩耍的地方,院里种植了杏树和丁香树。我走进东厢房,爬上炕,支起窗户,窗外枝叶繁茂的杏树便在早晨的日光中透出斑斑驳驳的绿意。我仿佛看见李大钊坐在炕上的小红木方桌边,铺开纸张,提笔写下这样一句话:“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
(三)人格风范高山仰止
在昌黎县五峰山界石岭上,巍然屹立着一尊高达4米的李大钊雕像。在蓝天白云下,李大钊伟岸的身躯背靠青山,脚踩大地。他身着长袍,倒背双手,头微微抬起,凝视着远方。站在这尊圣洁的汉白玉雕像前,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在人们的心目中,李大钊不仅是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党的创始人,他高尚的品格和情怀更使其成为一座令人仰望的高山。胡乔木同志在谈到李大钊时说:“他确实处处可以为人之楷模。正因为如此,不管是同志、朋友还是敌人,对他的人品,没有不佩服的。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一些同时代人也说他是‘宅心长厚之良友’,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完人’,不论他的思想,他的行动,他的为人,他的待友处家,都是无可訾议的。”
素有“夷齐故里”之美誉的卢龙县,是古代孤竹国旧地,李大钊到永平府上学后,发现古城内外几乎到处都有孤竹国的遗迹和传说。城里有一个胡同叫“夷齐里”,城北有一眼古井叫“夷齐井”,城外远远近近的一些大山里还有“首阳山”和“夷齐读书处”等。“除祖父李如珍老人对李大钊的严格管教外,先贤夷齐的高风亮节对李大钊在人格和道德的培养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刘荆山老人对记者说。“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这是人们对李大钊朴素生活形象的描写。有人去李大钊府上拜访,见他的女儿身穿粗布小棉袄,外套蓝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油光光的,土里土气,像个乡下孩子,完全不像北大教授的女儿。据曾在北京朝阳大学求学的张尔岩先生回忆,他曾劝李先生注意营养,李大钊听后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但时下国难当头,众多同胞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面对这种情况,我怎忍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疾苦呢?”李大钊每月有二百八十块大洋的工资,自己却把节省下来的钱为党提供经费和资助救济贫寒的青年,每月月底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北大校长蔡元培知道李大钊入不敷出的情况后,特别关照学校会计科每月发工资时,先为李大钊扣下家庭生活费,直接交给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免得李夫人难为无米之炊。李大钊牺牲后,家里仅剩下一元钱,他的灵柩在北京一处寺庙保存了六年之久,最后通过朋友的捐款才得以入土为安。
李大钊一生艰苦朴素,淡泊名利。他说:“吾人之躯干,块然五尺耳,一榻之域足以安息之而有余,安用此华楼广厦也?吾人之口腹,所求者瞬间一饱耳,箪食瓢饮足以飨应之而有余,安用此甘旨珍错也?吾人之家族,纯实之爱即足以慰安之,安用此无谓之虚荣也?吾人之戚友,淡泊之情即足以结纳之,安用此不当之酬赠也?吾人自有其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实简朴之生活,当珍之、惜之、宝之、贵之„„”“李大钊身为北京大学的教授,生活水平应该算得上是当时的小康之家,但是面对需要帮助的青年学生,他会慷慨解囊;面对党组织活动经费的缺乏,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拿出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二资助。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他?毫无疑问,是共产主义理想,是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为了创造中国美好的未来,是为了全中国人民都能过上独立、自由、民主、富强、文明的新生活。可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李大钊已经达到了无私奉献的至高无上的境界。”裴赞芬这样评价李大钊的高风亮节。
李大钊的人格风范,一方面受到了朋友的敬重,一方面也征服了自己的对手和敌人。不用去说孙中山、陈独秀、蔡元培、鲁迅等人对李大钊的赞誉,与李大钊政见相左,甚至曾经展开过公开论战的人士对李大钊的评价,似乎更能说明问题。李大钊曾经与胡适展开过有关“问题与主义”的公开论战,引起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二人是为“论敌”,但是他们在日常交往中却一直是以“兄弟”相称,胡适称李大钊为一生挚友。1930年《胡适文存》出版,胡适在书的扉页上郑重地写下,以此书纪念四位最近失掉的朋友,李大钊排在第一位,其余三位分别是王国维、梁启超和单不庵。
1933年,李大钊在香山万安公墓下葬时,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为李大钊墓碑撰写了墓志铭,碑文称李大钊“温良长厚,处己以约,接物以诚,为学不疲,诲人不倦,是以从游日重,名满域中”。虽然这都是些普普通通的汉字,但是李大钊却用自己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点燃了这些汉字沉淀了两千多年的内质,它们开始闪烁出熠熠的光芒,穿透历史的尘埃和岁月的风云,在中国大地上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