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敲古代先进事迹
推敲古代先进事迹
有些被传颂千百年的先进事迹,不敢仔细推敲。按照新观念衡量,某些先进事迹存在严重的毛病。
诸葛亮鞠躬尽瘁
蜀汉丞相诸葛亮同志,为国家鞠躬尽瘁,但违反领导干部到年龄界限要退休的规定。实际上,影响了姜维、廖化等中青年干部的进步和成长。客观上导致“兴汉大业”后继无人。
盂母三迁
优秀学生家长孟母,为了优化儿子的受教育环境,多次变换居住地和学校,为中国“亚圣”横空出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事实证明,孟轲同学的母亲是推动中国家长“择校风”第一人,“择校风”助长“应试教育”、“精英教育”和学校乱收费现象,不利于推动职业教育工作。
岳母刺字
岳母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感动,对儿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措施,十分得力,值得赞赏。
岳母的做法虽忠心可嘉,但是,涉嫌虐待儿童;岳飞报国心切,但涉嫌违规参军。征兵体检工作人员涉嫌玩忽职守,部队规定:禁止招收有“文身、刺宁”现象的应征青年入伍。
石�大义灭亲
石�同志身为卫国大夫,嫉恶如仇,为了伸张正义,对犯死罪的亲人不徇私
情,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其精神值得称赞,但其做法违反《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涉嫌私设公堂、滥用职权和故意杀人罪。
王羲之墨池洗砚
王羲之同学刻苦研修书法艺术,成为一代宗师,为书法艺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堪称后辈学子学习的好榜样。但是’其做法违背“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精神,酿成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水污染大案。
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同学是刻苦学习的模范,但是,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承者、实践者,为了省油省钱,落下一个“偷”字,实在不应该、不值得。为了一点光线,凿穿他人墙壁。涉嫌侵犯他人财产权、隐私权。
受到匡衡事迹的误导,一些后辈学子法制观念十分淡薄,一切旨在求学的偷盗行为,被视为“匡衡精神”,当事人不以为耻,旁观者不以为过,谬种流传,导致孔乙己们心安理得地偷书,某些大学生们在学生公寓里明火执仗地偷电。
苏秦孙敬悬梁刺股
苏秦头悬梁,孙敬锥刺股,他们是勤奋学习的模范。但是,这个故事也说明另外几个潜在的问题,一是他们学习方法不当,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属于脑力劳动。应该在得到充分休息后,以饱满的精力去学习。二是学习兴趣不浓,看书就犯困。三是教材乏味无聊,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学。四是存在自虐意识。《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有自虐行为的人,一日成名得势,便有可能虐待别人、压制别人,除非他的精神境界升华为人间大爱。
这类人的口头禅是:我们当年多苦啊,你们这点艰苦根本不值一提。
李白斗酒诗百篇
翰林大学士(享受正部级待遇)李白,是中国诗词学术带头人,享受政府津贴,是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的代表人物,也是优质高产作家的典范,为唐诗的兴盛作出巨大贡献。
据建设部杜甫副司长举报(详见《饮中八仙歌》),该同志多次违反《禁酒令》,经常与汝阳王李�,副宰相贺知章、张九龄,司法部长李适之等多名领导干部,在娱乐场所聚众酗酒,尤为严重的是,喝醉后“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无组织无纪律,迟到旷工,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篇:《推敲》说课稿
《推敲》说课稿
各位领导下午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推敲》第二课时。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用词的故事。课文故事情节简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熟读课文,学习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品析用词的准确,初步学习“推敲”语言,感受“推敲”的好处;2.搜集关于“古诗名句的故事”,感受古诗中蕴含的丰厚文化。这堂课我通过借助小标题讲故事复习导入新课。第二环节为品读课文走近贾岛,通过让学生找描写贾岛推敲的语段,感受贾岛推敲诗句专注,学习他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第三环节学以致用品词析句学推敲,引导学生推敲课后三题的词语;最后一个环节感受中华文字之美,拓展古诗名句,诗人推敲的故事,为学生打开一扇门,感受更为丰厚的中华文化。由于缺乏上课经验,课堂中有很多不足,时间分配不够恰当,品读学习环节处理还不够扎实。恳请领导们批评指教!
第三篇:《推敲》 文档
《推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2.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教学重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教学难点:
真正从文中获得启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第一组:拜访
即兴
吟哦
斟酌
妥帖
闯进 第二组:簇拥
思索
宽恕
推敲
莽撞 听写后及时校对词语。
2.选用上面的词语复述故事大意。贾岛去()友人,不巧(),结果留下了()写的一首诗。返回长安途中,他反复(),()诗中“推”这个字,结果他()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得知情况后,不但没有(),还()他,并帮他()文字,最终韩愈认为还是用()好。
3.小组质疑:了解了故事的大意以后,你有什么不明白或是感兴趣的地方吗?小组内解决。
(1)贾岛是怎样斟酌“推”和“敲”呢?
(2)为什么贾岛冲撞了韩愈,韩愈不怪他,还帮他斟酌用哪个字好?
二、精读“推敲”
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推敲”的故事?(2-7自然段)那下面就让我们来细细品读2—7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贾岛和韩愈分别是怎么斟酌“推敲”的?画一画关键词句。
(描写贾岛的文字用“——”画,描写韩愈的用“~~”画)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有了自己的读书收获,然后小组内交流读书心得。
小组汇报,并组织补充。
三、交流展示 1.出示:【贾岛是怎么斟酌“推敲”的?】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者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可引导学生:
(1)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2)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3)大家再看这句话,我把“不知不觉”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呢?
(不能去掉,不知不觉更能说明他完全沉浸在斟酌词句之中。)(4)联系上下文想想,贾岛都对什么不知不觉?(5)(a怎样进的长安城b 路上行人的讥笑c闯进大官韩愈的仪仗队)(6)句式训练:
贾岛只想着斟酌用“推”还是用“敲”,()进了长安城,对路人的讥笑(),甚至()闯进韩愈的仪仗队。
(7)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
(8)指名朗读2人,齐读3-4自然段。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斟酌一个字眼如痴如醉的贾岛。
2.【韩愈是怎样斟酌的?】 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1)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也来斟酌一下这两个字。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的原因有:1.()2.()3.()生分别发表意见,小结:是啊!还是用敲字更巧妙。
(2)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回读韩愈的话。(3)齐诵《题李凝幽居》。3.解疑:【韩愈为什么不怪罪贾岛,反而帮忙斟酌呢?】(1)学生发表自己见解。(2)引导抓住“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弄明白原因是韩愈作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对斟词酌句很有兴趣。
4.补充贾岛、韩愈斟词酌句的资料
韩愈:韩愈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诗文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是一位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贾岛:著名的苦吟诗人。为诗艺洒尽心血,几至忘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也因此锤炼出许多诗歌精品。后代诗人中甚至有人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侍之如神。
5.通过这段资料你发现他们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斟酌词句。
总结: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启示: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 五、拓展提高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文学作品追求完美。一起读读王安石斟酌文字的故事。
1.读短文完成练习。2.学与做:选字填空。
六、总结
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俗话说得好:“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能向贾岛、韩愈这样,写完了一篇文章,多读多看几遍,修改修改 ,这将会成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作业:
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板书设计:
推 敲
如痴如醉
斟酌一个字
很有兴致
严肃认真、执着追求
第四篇:推敲读后感
应该向他学习
推敲读后感—— 读《推敲》有感
作者:五(4)朱文倩
那天,我们学习了一篇题为《推敲》的课文,学习这篇文章,我被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所感动,并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应该向他学习,推敲读后感-学生读后感作文。
《推敲》一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去拜访好友李凝,好友不在,于是他留诗相赠,以及折返途中斟酌 “推”“敲”用字的事。
当我读到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时,很是好奇,心想:贾岛真是小题大做,不就一个字吗,何必要那么仔细?依我看,“推”也好,“敲”也好,其实都差不多。“真是个书呆子!”我在心里说。
然而,当我读到贾岛闯入韩愈仪仗队,韩愈非但不怪罪,反而与贾岛分析用“敲”字的好处时,我才体会到斟酌词语的必要与重要,韩愈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有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个懂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贾岛为什么要斟酌“推”、“敲”二字了。原来,作文不能随便地去用字,只有用心研究,才能更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
读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那天老师上课的情形。为了让我们认识区别“扒”、“趴”和“爬”,李老师竟然做出“爬”上桌子的动作,说有人在作文时很马虎,不注意区别字的意思,随手拈来,结果闹出了笑话。一位同作文时这样说,“那天回到家,丢下书包,我就爬到桌子上写作
读了《推敲》一文,我真的受益匪浅。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态度,作业就肯定不会出错了。
创作,就该像他那样
推敲读后感——我读《推敲》
作者: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 五(4)李庆
那天,我们学习了一篇题为《推敲》的文章,读后感受很深,我被贾岛创作的认真、严谨的精深深打动了。
《推敲》一文说的是:唐代诗人贾岛去拜访李凝不遇,留诗相赠,以及折返途中斟酌“推”、“敲”用字的事。
初读课文,我觉得贾岛太迂腐,简直让人可笑。文章写道“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推门、敲门的动作。”读到这儿,我感到他真是傻得可爱,心想:真是个书呆子!这“推”也好,“敲”也罢,随便用一个不就行了,值得那么费脑筋?真是有毛病!
可是,当我读到贾岛因创作太投入而闯入韩愈的仪仗队,韩愈文明情况非但没有责骂他,反而与他斟酌“推”“敲” 二字时,我一方面为韩愈的惜才、爱才所感动,更他对“推”和“敲”用字的分析所折服。韩愈说,用“敲”字更好些,一是“敲”字能表明人懂礼貌;二是“敲”自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三是因为“敲”字 是开口音,读起来响亮些。读到这儿,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用字竟然会有这么多学问,创作竟是这么的讲究!
由贾岛创作的认真与投入,还有韩愈对创作的学问,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我平时作文就比较马虎,从来不懂得认真推敲用词用字。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有句话就因为太马虎,就过闹出了笑话。我这样写到:“那天作业很多,我一到家,丢下书包就爬在桌子上写作业。”第二天课上,李老师拿着作业本读给同学们听,他读完后问我:“李庆,老师问你,你何时见过同学写作业爬上桌子的?你每次作业都要爬上桌子吗?哎呀,你太辛苦了!” 李老师特意将那个“爬”字加重了语气。同学们听后个个笑得是前仰后合,说得我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我想,如果作文时,我也能像贾岛那样认真投入,怎么会闹出那样的笑话呢!
读了《推敲》一文,我真的受益匪浅。以后无论做什么,我一定会以贾岛和韩愈为榜样,认真、严谨,特别是在作文时,绝不马马虎虎。
第五篇:推敲教案
推敲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能根据课文讲演这个故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一课。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什么叫推敲?指名答。
同学们再细细揣摩一下这两个字,能做一做动作吗?两个表示动作的字合在一起怎么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了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穿越时空,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看一看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音乐起),同学们边听边看51页的图边在脑海中想像当时的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交流。相机讲解“拜访”。
3、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和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师:贾岛月夜访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板书:月夜访友 写诗相赠)
这是故事发生的起因。(板书:起因)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反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板书:斟酌“推敲”)哪句话具体写他在斟酌文字呢?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换成这句话,好吗?说说理由。出示:“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和“不知不觉”,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投入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贾岛如此专注,我们还能用那些词来形容?(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2)你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要把贾岛此时那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适当点评:你真是太投入了,还配上了动作„„
(3)如果你是长安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讨论一下,指名学生畅说。(神经 病,真奇怪、疯子)
3、师:贾岛骑着毛驴这么入神到底在想什么呢?指名答。(板书:斟酌“推敲”,难以定夺)谁来读一读描写贾岛所想的句子,其他同学思考: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贾岛创作态度认真严肃,钻研精神锲而不舍)你真会读书!你不仅会读书,还很会思考。
这里的“即兴”可以换成“即时”吗?说说理由。
师:是呀!贾岛正是受到当时情景的触动,才写下了《题李凝幽居》。
女生齐读这段话,男生边听边适当地配上动作。
4、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难以定夺。这是故事的发展。(板书:发展)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十分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浑然不知。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韩愈是当时的吏部侍郎(相当于现代的人事部副部长并兼职北京市长),是个很大的官,而贾岛是个因家境贫寒而出家的和尚,身份悬殊如此之大!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配合朗读,并且互相评议。
2、出示对话。
(1)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先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理由是什么?
韩愈的话用责问、生气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2)分角色表演读。师生分组读。
3、师:你能选用文中的字词,学着老师的样子给这部分内容取个小标题吗?
贾岛误闯仪仗,恳请宽恕。(板书:闯进仪仗,请求宽恕)这是故事的高潮。
4、师: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的思索起来„„
(2)师: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也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说说理由。(我们的韩大人跟你想得一样嘛!)(3)出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指名读句子。
师:我们将这里的“宁静”改成“安静”好不好?理由是什么?请大家也来推敲推敲。
5、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指名答:“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6、是呀!“宁静“一词正好符合那样的意境!齐读句子。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吗?(板书:韩愈解疑)贾岛什么反应?(贾岛点头)
7、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师点击“推”,改成“敲”。)当然,贾岛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创作态度也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的 故事也随着“推敲”流传至今。齐读与“推敲”有关的这首诗吧!
五、指导讲故事。
1、师:这篇课文也是一则有趣的故事,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讲述了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事,你能将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吗?
2、学生自由练讲:
(1)可看图想象练讲。(2)可根据板书提示练讲。
(3)可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后练讲。
3、指名讲。
师:讲故事不同于复述课文,它不仅需要流利的表达,还需要有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希望你们在这方面能克服不足,争取进步!
六、延伸拓展
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一则与“推敲”有关的小故事。
师:用上“绿”字,究竟妙在哪里?同学们也来推敲推敲。
“绿”字色彩鲜明,使人联想到江南的春色是满眼碧绿,充满生机,字里行间透露出春天的气息,给人境界一新的具体感受。(有道理!被你一说,顿时觉得这首诗活了!)
2、有一位同学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出示:一阵微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师:同学们持有不同的想法,讲得也各有道理,老师更在乎的是希望你们在今后的遣词造句、习作中养成推敲的习惯。
3、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吗?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2、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
3、搜集有关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
4、小练笔:过了一段时间后,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附板书设计:
推
敲
起因:月夜访友,写诗相赠
发展:斟酌“推敲”,难以定夺 高潮:误闯仪仗,恳请宽恕 结局:韩愈解疑,贾岛点头 故事:
妙用“绿”字绘春色
一日,王安石的船泊在瓜洲小憩,他站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洲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看到这景象,他不禁又想到了自己的变法运动,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变法成功,但朝廷内部斗争尖锐,又使他觉得前途迷惘,不由触动了自己留恋家乡的浩荡情思。大诗人随即吟出了一首《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比喻着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还不够生动、有力,他想改成“入”和“过”,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一个满意的。
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岸边有一片草地,是那么的青翠碧绿!他终于找到了那个字——“绿”!就这样,“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了千古名句。
用上“绿”字,究竟妙在哪里?
“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以及后来的“过”“入”“满”等等,不是不能用,而是比较平板,只是一般叙述,不够生动形象,而“绿”字色彩鲜明,使人联想到江南的春色是满眼碧绿,充满生机,字里行间透露出春天的气息,给人境界一新的具体感受,难怪赢得众口称赞,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