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整改及控制措施

时间:2019-05-12 02:1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质量通病整改及控制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质量通病整改及控制措施》。

第一篇:质量通病整改及控制措施

竹城一号质量通病整改、防治措施

一、模板工程:

1、模板支承架体系:

1)各户型、各房间的支承架间没有连接成一个整体:要求必须将各户型、各房间等在水平方向最少做二道水平连接;

2)梁模梁底支承架存在独立支杆:要求用两道水平杆纵横相连;

3)下层楼面上50㎝处挑板的支承现采用的是两根木枋独立支承:要求采用三根木枋并将三根木枋用木枋或模板条连接为一个整体;

4)梁底外挑板的支承现为二根独立钢管加木枋支承:要求采用三根钢管支承,三根立杆必须与内部满堂架在纵横方向水平连接二道。2、模板加固系统:

1)柱墙混凝土平整度及垂直度差、阴阳角不方正,主要是由于柱墙模板竖向现大部份采用四道螺杆加固,螺杆纵横方向间距过大,必须按技术交底要求在竖向采用五道螺杆加固,螺杆水平间距小于等于50㎝;

2)混凝土浇筑后常出现梁中部下沉,主要是由于梁底模板铺设时没有按技术交底起拱,要求梁跨中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2‰~3‰,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3)边梁常出现混凝土浇筑后膨肚现象,主要是由于梁边模在腹部没有加固措施,要求边梁侧模采用加螺杆或用在边模上、中、下各背一条木枋,梁底部用夹扣锁紧,梁腹部用模板斜撑,梁上口用铁丝拉在对面的板模上加固,工人少了在梁腹部用模板斜撑。4)柱、墙脚移位,垂直度、平整度偏差大,特别是楼梯间门洞处墙柱:要求柱墙脚必须打定位筋,梁底模从下部墙柱定位线吊线并回定,墙柱模板安装好后,及时对柱墙的垂直度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及时整改,木枋做背枋净距不大于150㎜,钢管做背枋净距不大于100㎜,背枋要求顺直,厚度一致。

5)楼面吊模缺角吊楞严重:要求吊模不能直接用木枋制安,需在木枋上背模板,吊模需在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后才能拆除,6)挑板平整度差,常出现一头高一头低现象:主要是由于挑板支承体系不牢固,采用独钢管或木枋支承,要求采用三根钢管支承,三根立杆必须与内部满堂架在纵横方向水平连接二道。

7)外墙柱混凝土错台:要求将定位控制轴线标识在外立面上的墙柱砼上,并逐层向上引,边墙、柱模板与下层墙、柱砼搭接200㎜,采用在下层墙、柱的上部距楼板100㎜处预留螺杆加固,竖向必须采用五道螺杆加固,螺杆水平间距小于等于50㎝。8)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主要是由于木枋厚度不一致,标高测量误差,楼面标高复测后没有调整楼板模板,板下木枋间距大于了250㎜,模板没按规定起拱(特别是客厅模板要按1‰起拱)。

9)柱墙拆模后混凝土起皮或脱皮:柱墙模板必需在混凝土浇筑完10小时后才能拆模。

10)阴阳角等接点拼缝不紧密:阴阳角柱墙梁拼缝、板缝等要拼接紧密,严防漏浆。

二、钢筋工程 1、钢筋制作 1)箍筋平直段过短:严格按规范要求制作,平直段按10d计算下料,制作时先试弯,调整好后再大量制作。2)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偏心和倾斜: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采用气割切断或矫正得焊接。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夹具的滑杆和导管之间如有较大间隙,造成夹具上下不同心时,应修理后再施工。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两分钟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3)梁钢筋制作时成型尺寸不准,特别是次梁面筋两头弯钩的,平直度偏短:制作时首先保证直段长度再确定弯钩段起弯位置(下料时注意弯折时的长度调整值)。4)钢筋电渣压力焊焊包不均匀:焊接时药渣夹具要安装平,焊接过程中将药渣夹具摇平,焊接时间要根据钢筋大小调整,下压过程中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2、钢筋安装 1)柱墙主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主筋位移或露筋:在梁柱相接的水平面上,加一道由钢筋制成的卡具固定,量好柱轴线后采取限制位移措施。柱主筋外伸部分再加一道临时箍筋,如果发现撞斜主筋,及时校核纠正。

2)墙柱钢筋间距不均匀:主要是由于浇筑混凝土前没有将柱墙定位箍绑好,浇筑混凝土时没有及时校正钢筋,绑扎钢筋时又不校正导致。

3)板负筋间距不匀、保护层过大、负筋钩向上:要求板负筋全部满绑,马登间距1000㎜,护筋人员及时跟踪并修整。

4)梁底箍筋浇筑混凝土后露筋:要求梁垫块间距1000㎜一个。

三、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或振捣间距过大: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均匀振捣,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采用并列式和交错式均可;插点间距为300~400mm,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约50~100mm,振捣时应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振捣,以防发生漏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60秒,使砼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

2、混凝土表面开裂:要求在砼浇筑后3~5小时内,初步用长刮尺刮平,初凝前用铁滚碾压两遍,再用木抹子搓平压实,以控制砼表面龟裂,在终混后及时进行养护。3、楼面混凝土平整度差:要求利用柱钢筋上的水平,采用广线将柱、墙钢筋上水平连通,浇筑好一块板面检查一块,及时调整砼的表面标高,将砼表面平整度控制在±5㎜以内

4、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混凝土浇筑后在强度达到1.2MPa(12个小时)以前,不允许有人员在上面踩踏或安装模扳及支架。砼浇注完毕,在其上部刚可行人时,就立即淋水养护,要派专人养护,特别注意头三天养护要勤,每天浇水不能少于5次。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5、柱墙混凝土根部凿毛时间过早,在根部形成一层松散的混凝土:砼浇筑完后,强度达到3MPa(24个小时)后才能进行凿毛工作,不能在砼还没终凝时就凿毛,以免将下部砼凿松。

6、柱墙混凝土脚根烂根:要求在浇筑混背靠前对柱墙脚根用1:2水泥砂浆座缝,振捣时一定要将振动棒插到底

7、蜂窝、麻面:要求浇筑混凝土前现淋水将柱、墙、梁、板模板充分湿润,混凝土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均匀振捣,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采用并列式和交错式均可;插点间距为300~400mm,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约50~100mm,振捣时应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振捣,以防发生漏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60秒,使砼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

8、混凝土出现质量缺陷时修补的地方与其它地方颜色大不一致,效果很难看:修补用水泥要在商砼站去拿,要加粉煤灰,水泥砂浆要先试配,调成终凝后与原混凝土颜色一致,24小时后要对修补地方打磨,不要将一个点的问题修补成一个面的问题。

四、砌体工程:

1、水泥砂浆搅拌时渗入过多砂浆王:渗入过多砂浆王会导致水泥砂浆标号降低,砌筑后墙体沉降量大,抹灰后墙面容易开裂,砂浆配合比及砂浆王渗量严格按要求施工。

2、门窗洞口顶部标高不一致:砌墙时将整层楼的1米控制线弹在墙柱上,用此控制线控制门窗洞口高度。

3、砖墙灰缝大小不一:要求在砌筑时严格按技术交底设皮数杆拉线砌筑。

4、干砖上墙:砖必须在砌筑前提前一天淋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 cm为宜,5、门窗过梁支承长度不够:过梁需支承在两端墙上不少于25㎝(20㎝),对过梁交叉时一方的支承长度不够时,可采取两根过梁都现浇或将两根预制过梁交叉处都打除10㎝再将搭接部位现浇砼处理。

6、构造柱混凝土顶部浇筑不满:严格按技术交底中构造柱模板顶部做簸箕口,多出的砼在浇筑三天后打除。

7、开始砌每片墙时,没有将接合部位楼面或地面清扫干净并冲水湿润:容易导致外墙在此处渗水,砌筑时严格要求工人先将接合部位楼面清扫干净并冲水湿润。

8、转角及交接处要同时砌筑,不得留直槎,如留直槎需加拉墙筋,未则此处抹灰后容易开裂。

9、外墙错台:外墙砌筑时必须从上部吊通线,严禁每层以梁吊线确定边线砌筑。

10、外墙窗洞上下错位:外墙砌筑时上下窗洞必须从上部吊通线砌筑。

江西二建竹城一号项目部

2013年8月

第二篇: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网络高等教育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学习中心: 重庆万州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年 级: 2013年 春季

学 号: ***1 学 生: 李鲲鹏 指导教师: 李昕欣 完成日期: 2014年 11 月 28 日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内容摘要

混凝土几乎是道路与桥梁以及各种结构物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其质量通病极易发生。这些质量通病如不能有效防治,将会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产生影响,常见的质量通病轻则影响美观,严重者则有损于结构的安全,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物的安全和降低使用功能,本文通过对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蜂窝、麻面、孔洞、露筋、表面不平整等几种质量通病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I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概述............................................................................................................................2

1.1 混凝土质量通病对工程结构物的危害.........................................................2 1.2 混凝土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的研究意义.........................................................3 1.3 本文主要工作.................................................................................................3 2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4

2.1 蜂窝.................................................................................................................4

2.2.1 表现形式..............................................................................................4 2.2.2 产生原因..............................................................................................4 2.2.3 控制措施..............................................................................................4 2.2 麻面.................................................................................................................5

2.2.1 表现形式..............................................................................................5 2.2.2 产生原因..............................................................................................5 2.2.3 控制措施..............................................................................................6 2.3 孔洞.................................................................................................................8

2.2.1 表现形式..............................................................................................8 2.2.2 产生原因..............................................................................................8 2.2.3 控制措施..............................................................................................8 2.4 露筋.................................................................................................................8

2.2.1 表现形式..............................................................................................8 2.2.2 产生原因..............................................................................................8 2.2.3 控制措施..............................................................................................9 2.5 表面不平整...................................................................................................10

2.2.1 表现形式............................................................................................10 2.2.2 产生原因............................................................................................10 2.2.3 控制措施............................................................................................10 案例分析..................................................................................................................12

II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3.1 工程概况.......................................................................................................12 3.2 存在的质量通病...........................................................................................12 3.3 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12 4 结论及建议..............................................................................................................13 参考文献........................................................................................................................14

III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引 言

随着混凝土施工的广泛应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混凝土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工程质量保证的核心,但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样性的,也是工程建设中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一些质量通病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但只要认真作好预防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搞好养护工作,是可以消除这些质量通病的。在做好防治质量通病预防工作前,必须先要了解此类通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下面就来简要分析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进行探讨。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概述

1.1 混凝土质量通病对工程结构物的危害

在当今的整个社会的建设中,不论什么样的建筑,都是采用混凝土结构,因为该建筑材料价廉物美,施工方便,承载力大,可装饰强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我国不论是城市或在农村,混凝土的应用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在我国工程建筑正向着大体量、大空间、大高度的方向发展,呈现出许多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的运用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自上世纪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运用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同时混凝土工程质量也是我国长期以来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由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几乎遍及工程施工的每一个角落,而现代高强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工程质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加水搅拌、浇筑、养护、凝结硬化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强度高可模性好,广泛地运用于房屋建筑、道路桥涵等工程中,已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理想材料,但是在使用混凝土的同时,由于对混凝土的性能了解不深,在工程完毕后的十几天,一个月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后,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这些质量通病主要包括蜂窝、麻面、露筋、孔洞、表面不平整和裂缝等,由此给人们的心中造成担忧和后怕的感觉。

比如一些对混凝土技术进行研究的人员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形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探讨,提出解决混凝土裂缝的办法和意见,也取得了较大的科研成果,使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降低到最低范围之内。目前对混凝土结构物裂缝问题,是在混凝土工程建设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而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也都是从结构裂缝的扩展开始而引起的。如地下工程(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变电所、地下人防工程等),若出现裂缝,将会产生大量的渗水,使地下工程的使用性能降低或不能使用;而厂房、住宅、办公楼的墙、板、柱、梁出现裂缝后,一是影响美观,二是影响使用寿命,有严重裂缝的建筑物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故在某些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都是不允许混凝土结构出现有明显的裂缝。

但是,从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工作的研究及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结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是人们可以接受的一种材料特性,只是如何使有害程度控制在某一有效范围之内。因为使用的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合体,且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受到温度、压力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出现质量通病的可能性。而对出现质量通病后,就要分析哪些质量通病是有害的质量通病,哪些是无害质量通病,经分析后,对有害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和如何处理,这是本文所提出的关键所在。

1.2 混凝土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的研究意义

混凝土工程经常受到蜂窝、麻面、露筋、孔洞、表面不平整和裂缝等通病的威胁,因此增加了混凝土构筑物和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修理与加固费用,影响或限制了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并缩短结构的使用年限,影响效益和安全,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浪费资源,例如因外观质量不达标,如桥梁立柱浇筑一根拉到一根,箱涵或箱通首件因外观质量问题而砸掉返工,导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损失。

因此,如何确保混凝土工程的优良,如何对混凝土结构物外观质量通病合理分类鉴别,加以分析,并对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引起对于混凝土通病问题的重视,对混凝土的常见通病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反馈到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来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工程建设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全方位、多渠道地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认真做好预防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搞好养护工作,控制质量通病,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混凝土工程在建设开发过程中的有效施行。

1.3 本文主要工作

本文利用所学知识,主要从理论和现场角度对混凝土质量的通病防治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从一切可能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原因入手,系统研究材料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已知的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基础上,探讨混凝土施工常见通病防治措施,找出施工作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明确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操作因素和外界因素,使所有施工人员转变过去的传统观念,打破常规,主动跨前一步,把思想认识提高到施工质量之中。针对各环节及早进行事前主动控制控制,使混凝土施工在各个环节都能够落实采取针对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2.1 蜂窝

2.2.1 表现形式

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混凝土蜂窝分两种,一种是最常见的气泡状空洞,另一种是混凝土局部出现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因砂浆不饱满形成的空洞。2.2.2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或每层料太厚、振捣不实或振捣时间不够导致混凝土中的气泡不能充分排出,或由于漏振导致部分骨料未被水泥浆包裹,形成骨料与骨料之间的空洞。在分层浇筑时,如果前层混凝土未振平或在浇筑后层混凝土时未清除松动石子,则容易导致两层混凝土不能很好地衔接,就出现蜂窝。在柴达木地区气候特别干燥的情况下,混凝土初凝快,层间不能振捣,很容易出现这一问题。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和用水量计量不准,造成混凝土中砂浆少、石子多。配合比不当将直接导致混凝土外观缺陷,是造成混凝土蜂窝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下料不当,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5)模板缝隙未堵严,造成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2.2.3 控制措施

蜂窝的预防措施:用长效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用长效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

蜂窝形成后的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可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2.2 麻面

2.2.1 表现形式

麻面是指混凝土浇筑后,由于空气排除不干净,或是由于混凝土浆液渗漏造成的混凝土表面有凹陷的小坑和表面不光滑,不平整的现象。2.2.2 产生原因

(1)混凝土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

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较大,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人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会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麻面。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分等,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黏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人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麻面。

(3)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

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麻面。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又考虑节约电能,往往在磨粉时加人一些助磨剂,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等物质,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有引气性,而且引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麻面。

(4)在《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中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宜为300—500 毫米”,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由于气泡行程过长,即使振捣时间达到规程要求,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这样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麻面。

(5)不合理使用脱模剂。

(6)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也有影响。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因此气泡休积变化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休积变大,气泡承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力变小,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联通气饱。即使混凝土结构面层有气泡,气泡也很小,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由此使人们联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结构面层好于春、秋季。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因此附着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当混凝土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势必给混凝土面层留下孔洞。

(7)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8)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9)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10)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11)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2.3 控制措施

(1)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优质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引人的气袍直径宜在10-200μm,气泡表面能比较高,气泡在混凝土中分布比较均匀(平均间距不大于0.25mm)。

(2)降低混凝土黏稠度。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的组分,改善混凝土的黏稠性,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面层质量。

(3)控制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如果混凝土离析泌水,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必须适时进行复振。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气组分,在拌制混凝土时应在其中加入消泡剂。现在一般外加剂中都含有减水剂,目前使用的减水剂大多数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外加剂加人到混凝土中后,使混凝土中拌合用水的表面张力不同程度地下降,埋伏下了起泡的因素,在混凝土搅拌或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必要的气泡,国外发达国家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许多外加剂中都掺人了适量的消泡剂,用来消除有害的大气泡。例如加入适量的磷酸三丁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都可以消除其中的气泡。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4)严格按《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中的规定执行,每层混凝土浇注厚度不应大于 50 cm。

(5)选择使用优质的脱模剂。目前脱模剂市场比较混乱,良莠不齐,产品大致分以下几大类:矿物油类、乳化油类、水质类、聚合物类和溶剂类等。

就矿物油类脱模剂而言,不同标号的机油黏度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标号的机油,由于环境温度不同,黏度也不相同,气温高时黏度低,气温低时黏度高。当气温较低时,附着在模板上的机油较黏,新拌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到黏稠的机油,即使合理振捣气泡也很难沿模板上升排出,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单位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机油中加入部分柴油,用来降低脱模剂的黏度,这样做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仍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水乳类脱模剂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多,但是有一些产品选用的乳化剂引气性较大,也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造成麻面。

动植物油进行脂化的脱模剂出现的问题较多,其原因是产品中含有引气性比较大的乳化剂及增稠剂,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带来极大的影响。模板材质不同也会使混凝土结构面层出现不同的状态。溶液和各种固体接触后都会形成不同的接触角,水泥浆体也不例外,接触角越小液体在固体上附着力越强(用余弦定理可以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粘锅”其面层就涂了聚四氟乙烯(商品名称叫特夫隆),在生产实践中大家都知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使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或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比用铁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木模板进行成型。

(6)复振和合理使用消泡剂是消除混凝土结构面层麻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尽管在《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中明确规定:间隔 20-30 min再复振一次,春、秋季节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尤其重要。合理使用消泡剂消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抑泡”,即防止气泡或泡沫的产生;二是“破泡” , 即是将已产生的气饱(或泡沫)消除掉。消泡剂除了发泡体系的特殊要求外,还具备消泡力强,用量少;加到起泡体系中不影响体系的基本性质;化学性稳定,耐氧化性强;在起泡性溶液中的溶解性好;无生理活性,安全性高等特性。另外使用效果与消泡剂的品种、掺量有很大关系,往往选择不当或掺加量不合适都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7)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8)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9)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2.3 孔洞

2.2.1 表现形式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2.2.2 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2.2.3 控制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4 露筋

2.2.1 表现形式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2.2.2 产生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6)混凝土浇捣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间距过大;

(7)构件尺寸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到个别骨料粒径过大,水泥浆无法包裹钢筋和充满模板;

(8)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浇灌方法不正确;(9)模板拼缝不严,缝隙过大,混凝土漏浆严重;(10)振捣不当,造成钢筋移位或振捣不密实;(11)钢筋绑扎不牢,保护层厚度不够。2.2.3 控制措施

(1)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2)浇灌混凝土时,要注意固定好垫块,水泥砂浆垫块要植入铁丝并绑扎在钢筋上以防止振捣时位移, 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检查时不得踩踏钢筋,如有钢筋踩弯或脱扣者,应及时调直,补扣绑好;要避免撞击钢筋以防止钢筋位移,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来振捣,配料所用石子最大粒径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3)壁较薄、高度较大的结构,钢筋多的部位应采用以<30mm和<50mm两种规格的振捣棒为主,每次振捣时间控制在5~10s;对于锚固区等钢筋密集处,初用振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捣棒充分振捣外,还应配以人工插捣及模皮锤敲击等辅助手段。

(4)振捣时先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梁腹混凝土,使其下部混凝土溢出与箱梁底板混凝土相结合,然后再充分振捣使两部分混凝土完全融合在一起,从而消除底板与腹板之间出现脱节和空虚不实的现象。

(5)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采用泵送混凝土时,由于布灰管冲击力很大,不得直接放在钢筋骨架上,要放在专用脚手架上或支架上,以免造成钢筋变形或移位。

2.5 表面不平整

2.2.1 表现形式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2.2.2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4)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

(5)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6)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7)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8)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2.2.3 控制措施

(1)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cm,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cm左右。

(2)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

(3)混凝土浇灌完后12h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ºC时不得浇水)并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本文就南充~大竹~梁平(川渝界)高速公路为例,本标段起于石桥铺镇指挥村,桩号K138+200,于TJ-E18标段终点衔接,沿线经过石桥铺镇华林村、长青村、青松村、绿水村,在K141+063.238处设置石桥互通,终点止于重庆市碧山镇新元村,桩号K142+957.9。

3.2 存在的质量通病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不重视等多种原因导致本工程在开工不久局部部位出现了包括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在其中人行天桥(K140+200)的 2 个混凝土桥礅出现表面下部平整光洁,越往上气泡越多,最上层气泡最多。查其原因是振捣第二层混凝土时不自觉地又振捣了第一层,振捣第三层时不自觉地又振捣了第二层和第一层,按此作法桥礅下部的混凝土等于多次受振捣,而下部外观平整光洁,越往上相对振捣次数逐渐减少,因此整个桥墩面层由下到上气泡逐渐增多导致蜂窝和麻面问题。

3.3 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

在查明原因后对于其存在的小蜂窝采取清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则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并加强养护,对面积较大的麻面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经过采用此次措施后,再后续其他混凝土施工时,做到模板面清理干净,不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优先选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木模板进行成型,如其有缝隙,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选择使用了优质合格的脱模剂并涂刷均匀,无漏刷。并严格按《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的操作规程的要求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每层混凝土振捣采用间隔 20-30 min再复振一次至气泡排除为止,严防漏捣和过捣并合理使用了化学性稳定,耐氧化性强;在起泡性溶液中的溶解性好;无生理活性,安全性高等特性消泡剂,经过采用上述措施成功解决混凝土蜂窝和麻面问题。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结论及建议

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承担建设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也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对建筑的质量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质量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应当本着对工程负责的态度,抓好原材料的质量关、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遇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抓好每个质量环节,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避免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应做好质量的控制管理工作,可考虑重点加强下列几方面质量管理工作:加强质量培训工作,提高操作工的质量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保证工序质量合格;签订供销合同必须规范,详细填写混凝土技术参数、施工现场条件、现场技术负责人,必要时送质检部门审定;严格按标准规定到施工现场随机取样,制作试块,如实填写试验报告;对施工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或搅拌站不得随意处理,采取的技术处理措施必须经质检部门认可。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参考文献

[1] 孟文清.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02-01.[2] 梁宏伟.常见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防治.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3).[3] 曲昭嘉.实用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及通病防治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1-01.[4] 马顺利,刘艳.浅谈水工混凝土常见裂缝与控制措施 [J].山西建筑,2010(2).[5] 李树平.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防治[J].山西建筑,2006,32(8).

第三篇:浅谈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一、前言............................................................................................................................3

二、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的表现及成因...........................................................................3

三、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的预防.......................................................................................4

四、结束语...............................................................................................................................7

浅谈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在快速发展,各种各样建筑材料构配件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然而混凝土结构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质量缺陷,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结构的各种质量通病。这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更危及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结构的耐久性。因此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倍受人们关注。近年来,随着预拌混凝土的大力推广应用以及结构形式日趋大型化、复杂化,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然而,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大量工程实践以及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强度的细观研究都表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人的行为与材料特性相结合的一种表现。因此,科学地对待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问题是在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的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本文将就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的成因、控制措施作一些浅要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 质量通病 形成原因 控制措施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的一系列原因,造成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蜂窝、麻面、露筋、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其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久而久之对工程实体结构安全与质量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事故都是由于小的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的不稳定发展所致。随着近几年通过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或尽量减少通病数量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二、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表现及成因

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露筋、蜂窝、孔洞、疏松与裂缝,其中裂缝的存在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是不容忽视的。

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主要有人为因素与混凝土自身因素。露筋、蜂窝、孔洞、疏松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工人操作不当或责任心不

强,不按技术要求施工、保护层不够、振捣不到位以及模板旧破所造成;而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自身原因造成,分为结构性裂缝与非结构性裂缝两大类:(1)结构性裂缝 由各种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也称荷载裂缝。它包括由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和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2)非结构性裂缝 由各种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它包括温差,干缩湿胀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这类裂缝是在结构的变形受到限制时引起的内应力造成的。从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看,非结构性裂缝在工程中占了绝大多数,约为80 % ,其中以收缩裂缝为最为普遍。

三、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预防

(一)前期施工准备造成露筋、麻面、蜂窝、孔洞、疏松质量通病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1、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工程在正式施工前,要认真审查施工图纸,对梁柱结点钢筋较多的结构部位(主要出现在框架结构中)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请设计师重新验算,看能否进行代换,减少钢筋的数量,防止出现钢筋较密,导致混凝土粗骨料无法下落,以致出现露筋、孔洞等现象,而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前,首先要明确浇筑的部位中是否有钢筋较密的结构部位,若有,与混凝土供应站沟通,控制下粗骨料的粒径,以便混凝土粗骨料的顺利下落。

2、在模板施工过程中,对于破旧的模板要即时更换,防止出现拼缝不严造成露浆、跑浆而导致拼缝部位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疏松现

象。

3、混凝土浇筑要安排专业的工人,特别是振动棒手一定要专业老练、责任心强。浇筑前要认真做好技术交底,要求工人严格按照技术交底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二)施工过程中造成麻面、蜂窝、孔洞质量通病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三)施工过程中造成露筋质量通病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分握裹钢筋,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2、预防措施:(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四)施工过程中造成裂缝质量通病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或过早上荷载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裂缝。

1、预防措施:(1)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2)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处理好温度控制措施,避免出现施工缝。(4)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5)浇筑完成后(8-12H内)要进行养护。

四、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主要通病在现实施工中存在的比较普遍,它的成因虽然因素较多,机理也较复杂,但我们只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技术措施,做到事前把关,防患于未然, 这一隐患是完全可以得到预防的,特别是对裂缝的控制。

总之只有在施工事前、事中采取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行之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各种质量通病的出现或延伸,进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 ] 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2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_ [3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4 ] 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DGJ32/J16-2014 [5 ]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第四篇:质量通病整改方案

混凝土质量缺陷防治措施

一、概述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缺陷,如蜂窝、麻面、孔洞、漏筋、缺棱掉角,影响混凝土结构外观。作为施工单位必须对质量缺陷进行治理,且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缺陷,做好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缺陷的防治。

二、蜂窝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4)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5)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3、防治的措施

(1)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2)小蜂窝:洗刷干净,经监理验收合格后,用1:2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所有水泥应比结构水泥高一标号)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三、麻面

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经监理验收普合格后,用1:2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所有水泥应比结构水泥高一标号),将麻面抹平压光。

四、孔洞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五、漏筋

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产生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3、防治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经监理验收后,在表面抹1:2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所有水泥应比结构水泥高一标号),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经监理验收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六、缺棱掉角

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产生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经监理后,视破损程度用1:2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所有水泥应比结构水泥高一标号)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细石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第五篇:铁路隧道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铁路隧道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李xx

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100027

【摘要】铁路隧道的施工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衬砌开裂、渗漏水、二次衬砌结构侵限、道床翻浆冒泥,拱墙背后脱空等病害。文章从隧道痛病的表现、成因出发,提出了痛病工程相应的处治措施和建设期间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隧道;质量通病;成因;措施

引言

对于铁路隧道建设,多年来由于工程质量通病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一定的顽固性,因此加强质量通病的预控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施工单位必须重视质量通病的治理,隧道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地按其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随时注意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笔者就几条常见通病做分析如下。

1.洞门施工通病及处理措施

1.1洞门施工通病

洞门施工通病一般表现在洞门坍塌或洞门表观质量差。

(1)地表水渗透或雨水冲刷使隧道洞门边、仰坡失穏,造成洞口坍塌;

(2)洞门边、仰坡开挖采用大爆破作业方式,对隧道洞口围岩产生扰动,造成隧道洞口坍塌;

(3)洞口围岩松散软弱,自稳性能差,进洞施工方案不妥;

(4)洞口边仰坡开挖后防护不及时;

(5)洞门立模不稳,不平顺,混凝土灌注质量差;

(6)修补工艺欠佳;

1.2预防及处理办法

⑴.洞口工程施工前,首先做好洞口范围内地表防排水工作,填平洼地和积水坑,防止地面水渗透;

⑵.及时施做洞口工程系统截水沟、排水沟,尽可能与洞口路基排水系统形成整体。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

⑶.隧道边、仰坡土石方开挖作业尽可能采用非爆破或弱爆破方法自上而下分部进行,减少对洞口围岩的扰动;开挖后对边、仰坡及时进行防护;

⑷.隧道门端墙处土石方开挖施工完成后及时施作洞门端墙及挡护工程; ⑸.洞门施作尽量避开雨季进行,尽早施作洞门和洞口段衬砌,保证洞门边坡稳定;

⑹.施工期间,保持对边仰坡及洞顶山坡体进行监测和观察,及时掌握洞口的安全状况,以便迅速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

加强洞门立模的精度和稳定性,灌注时应严格控制速度,尽量一次施工成型,避免修补。确实要修补的,修补工艺要认真,细致,增强洞门的观赏性。

2.洞内渗透漏水

目前,隧道的渗透漏水主要表现在墙、拱顶渗水、滴水、漏水及路面的冒水。其原因是隧道在施工期间和建成后,一直受着地下水的影响。当地下水压较大,防水工程质量欠佳时,地下水便会通过一定的通道渗入或流入隧道内部,造成渗漏水,对行车安全以及衬砌结构的稳定性构成威胁。隧道的渗漏水不仅会降低混凝土衬砌的耐久性,而且会降低隧道内各种设施的功能,恶化隧道内的环境,严重时对行呈成安全以致对结构的稳定造成威胁。

2.1施工质量通病

(1)拱顶衬砌不密实:当围岩压力过大时,导致拱腰部位衬砌出现纵向拉裂,拱顶衬砌压碎掉块,导致渗漏。

(2)支护技术不过关:工程上常采用的先拱后墙法施工,循环进尺短、衬砌紧跟、以衬代支,致使衬砌接缝过多,且接缝处理不能达到防水标准,导致接缝渗水。

(3)振捣不到位:在混凝土衬砌的过程中,有时存在衬砌不到位的现象,形成透水的开放性毛细管路,尤其是混凝土拌合物在密实泌水过程中,析出水分部分被挤向上面,部分聚集在集料颗粒的下面,导致衬砌混凝土存在泌水管路。

(4)混凝土中有空隙:由于施工顺序不当或沉降或衬砌混凝土中存在杂物等原因,导致衬砌混凝土中存在空隙。

(5)腐蚀性:天然水对衬砌混凝土有腐蚀性,可能造成漏水孔隙,甚至导致衬砌混凝土剥落开裂。

(6)拱、仰拱填充施工缝不对应导致的渗漏水。下图1所示隧道渗水点实际

为仰拱施工缝渗水,经仰拱与仰拱填充界面流至仰拱填充混凝土拉裂处,从混凝土裂缝处涌出。图中所示白色塑料管为施工单位自行埋设的剖开的塑料管,处理不符合要求。

图1:拱、仰拱填充施工缝不对应导致的渗漏水

2.2渗漏水的预防措施

渗漏水整治的指导思想是以排为主、以防助排,引水泄压、断绝水源,设多道防水线。

2.2.1结构自防水措施

在设计中应合理确定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不能片面强调混凝土抗压等级,一味加大单位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将会使混凝土水化热和收缩量增加,导致混凝土裂缝,破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能力。

对变形缝及施工缝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往往是隧道与地下工程防水的薄弱部位,通常变形缝形式有:嵌缝式、粘贴式、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在施工中稍有不慎易走形,导致止水效果降低,应确保施工接缝严密、不渗不漏,变形缝应密封止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本着“以防为主、多道设防”的原则,也可采用复合式橡胶止水变形缝,复合式橡胶止水变形缝系三道设防,即首先在变形缝部位、现浇混凝土中间埋入桥式橡胶止水带,然后再在端部施作双组份聚硫橡胶嵌缝,最后在预留槽涂抹焦油聚氨酯防水胶。这样将埋入,嵌入,粘贴三种型式变形缝止水带组合在一起,形成三道防线,防水可靠性得到很大提高。

2.2.2施工预防措施

根据水文地质情况,水流性质,水量大小,岩层裂隙倾向及山顶地表水源补给情况,按设计规定,做好洞顶地表防排水和衬砌背面的排水设施,同时应将施工排水与永久性的防治水统筹考虑。完善钻爆设计,控制爆破,出现超挖时,对拱

脚,边墙脚以上10cm范围内应用与衬砌相同的材料一次性回填密实,其它部位采用片石等回填密实。施工中要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拱墙尽可能一次浇注,尽量减少施工缝;先拱后墙法施工的隧道,灌注拱圈混凝土时应及时撑卡口梁,防止拱圈因下沉或内移造成开裂。施工时应注意排水畅通,严禁水浸泡拱墙脚,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由于施工方法工艺的限制,对二次衬砌结构与初期支护间存的空隙,应采用回填注浆使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紧密结合,以改善其传力条件和减少渗漏水。

3.衬砌施工裂缝

隧道出现裂缝轻则缩短使用寿命,重则产生毁灭性的破坏。隧道应进行动态施工。由于受技术和资金条件的限制,一般隧道在设计前对一些因素很难准确确定,因此在施工中要随时观察掌子面,对围岩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及时调整和完善设计。隧道拱、墙的裂缝主要由环向的、水平向的、斜向的和网状的裂缝,其性质分受力和非受力裂缝。衬砌裂缝形成的原因非常的复杂,往往是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施工不规范造成的衬砌裂缝占了很大一部分,材料质量差或配合比不合理导致的开裂和设计不当引起的开裂仅占一小部分。

3.1裂缝形成原因:

3.1.1设计局部与实际地质不符、处置不当。

由于多种原因,设计单位在设计勘察时无法深入地开展地质勘察工作,进行隧道围岩类别评价及支护结构设计时缺乏必要的准确的依据,再者实际地质情况并不是与设计截面相适应的,这就造成了结构受力与设计的严重不符而埋下开裂隐患。

3.1.2施工方法和现场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

①隧道开挖控制不严格,监控量测检查不到位,现场管理不严格,个别部位衬砌厚度严重不足,衬砌混凝土厚度严重不均匀,从而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产生混凝土的开裂。由于没有严格进行监控测量,不能科学的判断围岩的变形和收敛情况,盲目进行二衬混凝土的施工,造成混凝土不能抵抗围岩变形从而产生开裂: ②不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要求,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过早拆除模型,拆模后不进行有效的养生(特别是靠近洞口的地段),造成混凝土水化热不能有效循序散发、混凝土自身承载不足,局部混凝土在不能有效抵抗外力的情况下,产生局部变形,进行应力的二次分布而导致开裂;

③软弱围岩地段往往不能严格执行设计,基地清理不彻底,仰拱填充施工偷工减料,没有根据实际围岩情况沉降缝设置进行调整,除非时出现重大事故,一般很少向设计、监理单位反映,同时由于监理人员水平也参差不齐,对设计缺陷或不足难以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一般会造成设计不能满足实际地质情况,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④混凝土机械拌和过程中原材料不严格计量,外加剂的掺加更是随意性大,没有严格或者不能严格根据现场砂、碎石的实际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造成混凝土水灰比与设计不符,混凝土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2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和质量,主要是混凝土配合比和混凝土和易性的控制;

(2)严格执行监控量测程序,进行科学分析后指导衬砌作业遵守科学的二次衬砌原则,对于特殊情况(一般是变形不稳定),必须提供数据分析并建议设计单位调整衬砌参数,不能强攻硬土;

(3)及时进行断面检测,确保开挖轮廓符合设计,杜绝严重侵入衬砌现象的发生。对模型就位时发现的侵入不得存在侥幸、偷懒心理,必须认真进行返修,很多局部开裂均是由于个别位置侵入未处理引起;

(4)认真清理基底浮渣,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对于有仰拱填充的衬砌,严格控制仰拱尺寸、厚度,拱墙衬砌时一定要对与仰拱接触面进行凿毛清理;

(5)对于地质变化处和设计沉降位置不符的,一定要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现场核实、进行衬砌参数调整。

4.拱墙背后脱空

衬砌背后存在一定规模的空洞或空洞回填不密实是经常遇到的病害。据雷达检测表明,拱墙背后脱空现象比较普遍,尤以拱顶脱空较为严重,个别甚至达到人可在其中爬行的程度。引起脱空的原因除管理不力外,超挖过大,未回填或回填不到位,或未采用压力泵送回填混凝土等有关。

墙背脱空使衬砌和围岩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受力体系,同时对二次衬砌产生一定的威胁,围岩落石砸穿衬砌的事故也曾发生。

4.1拱墙背后脱空形成原因:

⑴由于防水卷材预留不足,拱顶防水卷材紧绷造成其背后与初期支护有一定间

隙无法灌注混凝土,造成空洞;

⑵混凝土灌注至拱顶后没有及时调整混凝土的水灰比,而且并不是控制一定泵送压力进行灌注,造成拱顶混凝土没有灌注饱满而形成空洞;

⑶堵头模型与初期支护不密贴,同时有没有进行有效堵塞,造成混凝土灌注不饱满,从而形成拱顶衬砌前端空洞。

4.2防治措施:

⑴控制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加强振捣,对超挖大的范围必须专人进入模型内进行补强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灌注密实。有时容易出现灌注速度快、振捣跟不上致使混凝土局部不密实而形成空洞。

⑵铺设防水材料必须由顶部逐步向墙角进行,增加固定锚固的点位,并预留出一定的富裕量,避免混凝土由墙角自下而上灌注时受防水材料限制是拱顶形成空洞。

⑶灌注至拱顶后适当减小混凝土的塌落度,在封口处辅之以人工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填塞。

5.结束语

总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频繁出现的一些质量事故,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及时、技术上合理、措施上得力,各环节齐抓共管,才能使我们的质量有根本的改观,将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才能有效地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才能建成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 陈礼伟,浅析隧道病害产生的原因[J].隧道建设,2004(2).[2] 谢文梅,地铁黄庄站三连拱拱部防渗漏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7(10)

[3] 杨新安,吴德康,铁路隧道[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4] 杨新安,黄宏伟.隧道病害防治——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从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下载质量通病整改及控制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质量通病整改及控制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钢结构焊接工艺常见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钢结构焊接工艺常见质量通病 及控制措施 未焊透、未熔合 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称为未焊透;在焊件与焊缝金属或焊缝层间有局部未熔透现象,称为未熔合。未焊透或未熔......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方案

    混 凝 土 质 量 通 病 整 改 方 案 2015年9月8日拆模发现,1#楼地下室局部墙柱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存在的混凝土质量通病,13-17轴交H-G轴楼梯间墙、柱出现不密实和露筋现象,我公司......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方案

    一、 关于柱身弯曲、剪力墙端柱弯曲侧扭 现象:柱上下端位置正确而柱身偏离轴线。这种现象容易出现在细而高的柱上 原因:主要原因是模板刚度不够,斜向支撑不对称、不牢固、松紧......

    主体质量通病及整改方案

    q/by 天津万科.东丽湖六期(一标段) 工程质量通病及整改方案 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万科.东丽湖六期(一标段) 工程(项目部)二0一一 年 三 月 二十日目 录 第一节 编制目的......

    砼质量通病整改方案大全

    砼质量预防、整改方案 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我单位施工的XXXXX A地块各楼号进行墙柱模板拆除后的质量检查。发现墙体垂直度存在偏差,个别剪力墙、梁部位涨模、漏振,个别现浇......

    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整改

    混凝土蜂窝、麻面等问题分析处理方案 一、蜂窝的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散,无强度状态。1、其产生的原因是: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

    质量控制措施

    一、质量控制点的安排划分 工程质量通过对各分项工程控制点的过程控制来保证,根据规范要求,各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都有明确划分,因此保证工程的各控制点质量是保证单位工程质量......

    质量控制措施大全

    监理工作的重点: 一、质量控制的重点: 1、人的控制 参与施工的人员素质,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及职业道德等,都将直接和间接的对施工的质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