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一科抗生素使用分析及整改措施
内一科抗生素使用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现象仍然存在,从抽查病历用药情况看,部分医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如:有的病历中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有的病历中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或无指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现象;有的病历痰培养药敏结果与选用的抗菌药物不符,病程中无分析记录;有的病历中未反映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入院后微生物送检前首选限制类抗生素,第二日查房中未反映或分析为什么选用此类抗菌素,部分病历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病程中无记录分析。
二、二季度使用抗生素前三名的医生为:XXX,XXX其原因可能是管病人相对较多,住院时间长,导致抗生素用量大。
三、二季度微生物送检率达到53.5%,达标,抗菌素的选择必须按照药敏阳性选择。
四、对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务必高度重视,整治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如发现不规范用抗生素罚款100-500元,情节严重者请示医务科处理。
五、加强三级医师查房,规范医师的抗生素应用,xxx、xxx主任医师各负责一组,认真执行抗菌素分级 管理制度,不能越权开具抗生素,二联、三联应用必须经上级医生指示,对特殊使用抗生素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凡停用、更换、联合使用抗生素必须在病程中详细记录及说明。
六、反复学习《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制度》、《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开展工作。
2014年10月20日
第二篇:抗生素使用分析
抗生素使用分析、反馈、整改会议
时间:2011-4-24下午15:00 地点:医务科科室
参加人员:分管院张锦华、二甲办主任梁美凤、医务科主任陈玉地、质控科蔡元行、外科主任陈盛颖、颅脑外科主任周培勇、骨科主任陈长光、妇科主任刘刘、产科主任王晓艳
张锦华院长:最近我们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情况进行了检查,主要是检查运行病历中记录的对抗生素使用的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今天召集几位讨论一下,现在由梁主任给大家分析一下。梁主任: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几个问题:
1、抗生素超范围使用,手术科室一类切口使用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不符合卫生部38号文件规定,文件规定只能用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
2、使用的溶媒不符合规定,检查发现我们的医生使用的溶媒为250ml,按规定溶媒为100ml。溶媒太多,会引起头孢类药物分解,不但降低了疗效,而且产生了其他物质,增加了过敏几率。3、4、5、手术前用药没有在病程记录中体现术前半小时用药。外科有用喹喏酮类药物,按规定尽量不用喹喏酮类药物。骨科发现有先用克林霉素一次,又改为头孢类药品,病程记录里又不说明改药的原因,这违反用药规定。按规定是先用头孢类药物,如果头孢类药物有过敏,再考虑用克林霉素。
6、产科剖宫产患者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按规定是在婴儿出生后断脐后给药,不知道产科是如何使用的;还有发现用的是第二代头孢类药物,这不符合规定,按规定只能使用第一代头孢类药物。
7、头孢类药物是浓度抗菌,有发现临床医生一天仅用药一次,而且用量偏大,这也不符合用药要求,要按规定一天两次给药,要按规定的用量给药。以上是我们检查发现的问题。
张锦华院长:梁主任反馈的这些问题,都是目前我们临床上存在的,希望能引起各位的重视,病程记录中要体现对用药进行分析,要按规定用药,回去后要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学习,对不符合规定使用抗生素的病历,我们已经进行了整理,并且按科室归类,作了登记。希望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要进行处罚,跟奖金挂钩。各科室把我们整理的病历带回去,重新作好病程记录,分析抗生素使用理由。
第三篇:内一科上半年医疗质量整改措施文档
内一科关于上半年医疗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1.质控小组积极制定关于日常质控活动及分析的详细规划。2.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3.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现状梳理台账,积极完善风险预警及干预机制。
4.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检查方案,制定科室绩效考核方案。5.进一步完善交接班记录及危急值登记、输血病人输血记录等。6.加强病历书写规范的管理,严格按照最新病历书写要求进行病历书写,定期进行病历书写培训、学习。7.认真学习落实18项医疗核心制度。
第四篇:内一科2012工作总结
内一科2011工作总结
2011年内一科在院,科两级管理下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良好业绩,工作总结如下;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全年业务总收入(流水)332万,比上增长70万;
2)全年住院病人 920人次;比上增长44 人次;
住院病种:缺血性脑血管病658人次,头晕60人次,其他神经科疾病(癫痫 头痛 肌无力 神经症等)60人次,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出血37例,有机磷中毒15例,上消化道出血8 例,胃肠道病75 人次,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住院总人数 78%,出血性脑血管病占住院总人数4.5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占住院总人数7%,消化中毒疾病占10 %。科室管理与学科建设:
1)开展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
内一科以收治脑血管病为主,病种单一,专业性强,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为保持学科先进性,我科根据国内外脑血管病指南,结合我院病人经济文化特点和最大限度发挥我院医疗资源制定我科脑血管病诊疗常规,规范治疗脑血管病,使病人得到合理有效的救治。通过诊疗常规的实施提高了科室专业化水平,并合理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确保了医疗安全。
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重复住院率明显增加,科室拥有了一定的患者群体和一定的知名度。在病人较少的状况下完成了本的经济目标。全年无任何医疗纠纷,确保了医疗安全。
2)扩大诊疗科目 提高科室专业层次:
本收治了多例神经科疑难复杂病例,如多发性硬化 脊髓病、脑炎、心理障碍等,特别是一例我科确诊的僵人综合症病人,曾在多家三级医院未能正确诊疗,经在我科诊疗后症状好转,最后到北京复查也证实了我们的正确诊断。另一例吉兰-巴雷病人和重症肌无力病人在外地多家三级医院未能确诊,经我科专业诊察明确了诊断。有多例心理障碍多年在各级医院按器质性疾病治疗,花费大量医药费不能解除病痛,经我科正确诊疗,短时间即恢复了生活和工作能力。另有多例在外市县诊疗不满意的卒中病人专程来诊或住院,均获满意疗效。在门诊开展了头痛、癫痫、面瘫、帕金森病、神经症等专业诊疗,提高了科室的专业层次,扩大了专业影响,也吸引了一些外县病人慕名来诊。同时使这类常需到三级医院就诊的病人在本院得到及时方便的诊疗。
3)开展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介入治疗:
本重点加强了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工作,采用运动疗法、肌肉康复仪、针灸、良姿位摆放等康复手段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有效促进了瘫痪的恢复,特别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肢体废用症的发生,提高了脑血管病的康复水平,康复专业的开展增加了脑血管病人治疗项目,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形成了一定的专业特色。
4)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在门诊、病房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特别是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理障碍进行科普性宣传,促进了医患沟通,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病人的信任度。
5)疑难危重病例的救治:
成功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方法救治了多例拒绝手术治疗的重症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小脑梗死病例。抢救成功多脏器衰竭、重症有机磷中毒等危重病例多例。科室营销:
在日常工作中强调最大限度治疗好每个病人,向病人推销科室和每个医护,获得病人满意度来扩大宣传。对乡医送的病人给予特殊关照,加强与乡医的关系。开展电话随访工作,加强与病人的联系。通过这些措施扩大病人来源。通过对病人精心诊疗,深入沟通,科室在当地拥有了一定的患者群体,反复住院和通过老病人介绍住院 就诊逐渐成为病人来源的主流。先进事迹:
全科团结一心,互相支持,为完成本工作目标积极努力,特别是医生组在人员少工作繁忙时互相照顾,各位医生在科室减员情况下日夜连续工作,克服个人困难,毫无怨言,并圆满完成了各项医疗工作,同时并确保了医疗安全。
主治医师工作积极,热情主动,医患沟通深入,经常加班,积极支持和关心科室工作,起到骨干作用。
护士工作积极主动,并积极参加医院各项政治活动,在护士长岗
位空缺时主动承担护理组织工作,协调医患护患关系,多次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了差错发生。存在问题:
1)病种单一,病人来源不足,病人住院治疗指征低,床位使用率不高;
2)本院病人内部不良竞争,本专业病人分流最多,尤其脑出血病人,另外干部病房对慢性脑血管病人也有一定分流。
3)医护专业素质与专业开展目标不匹配,以及护理工作滞后等因素,严重制约专业发展。
4)主管医生因休班(县外)脱离病人时间长,不能保证每日查房,对病人管理不到位。
62010年工作计划:
1)业务收入在本基础上上浮20%;进一步扩大经济收入。
2)住院病人在本基础上上浮20%,提高床位使用率;
3)加强脑科专业化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及专业层次,(1)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规溶栓治疗,脑出血微创治疗,提高脑血管病的救治水平;
(2)初步开展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多学科治疗脑血管病,集抢救、治疗、康复一体化,进行脑血管病无缝隙治疗,形成专业特色。进一步提高我院脑血管病治疗的专业水平。
(3)开展脑血管病重症监护治疗,提高ICU病房使用率,提高重危脑血管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4)开设头痛、癫痫、帕金森病、心理障碍、卒中咨询等专科门诊,进一步扩大专业治疗范围,提高科室专业化层次。扩大病人来源。
(5)探索对单病种应用临床路径模式治疗。
2012年即将来临,我科全体员工对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充满信心,将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内一科
2011.12.15
第五篇:抗生素使用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为规范、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沁源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1、各级医师应熟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掌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各种理论和知识,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密切观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在临床确定适应证的基础上,要尽量贯彻先送培养标本作药敏试验,后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2、各级医师必须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可有选择性地使用抗菌药物。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素。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如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时应有针对性地应用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上能用窄谱药物,就不用广谱药物,能用价廉药物,就不用昂贵药物,能用一种药物,就不联合用药。
3、无论医院感染还是社区获得性感染,当经验治疗用药72小时,临床治疗有效时,不管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如何,都应坚持用原有方案治疗,直至治愈或用药至2周。
4、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一般不应三联或三联以上用药。
5、各级医师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点、细菌耐药情况、不良反应、药物经济学以及患者的生理特点(如高龄、q',/L、孕产妇等)、病理特点(如肝肾功能损害、过敏体质等)、感染部位等具体情况制定经验性给药方案(包括种类、剂型、剂量、途径、间隔时间、配伍等),如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则调整为个体化给药方案。更换抗菌药物要慎重,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在三天以上无效时方可考虑。I-q时应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存在菌群失衡情况。
6、对于严重、特殊的感染病人,应及时外送标本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院外会诊,必要时将病人转院治疗。
7、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地区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及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8、检验科、药剂科要为临床提供实验室监测资料,参与临床严重、疑难感染病例会诊,与临床共l-q讨论、制定抗菌药物个体给药方案。
9、临床科室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皮肤、粘膜局部用药。1 0、临床护士应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配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1、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每年一次讨论本院抗菌药物应用品种,选择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相对廉价药物作为常规用药品种;暂停或淘汰临床应用无效或已产生严重耐药的药物;临床科室对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要及时报告;对新进的抗菌药物,要有计划地进行临床再评价;药剂科要保证药品供应,方便临床;临床科室不得擅自介绍抗菌药物让病人自购应用。
2、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每半年举办一次抗菌药物研讨会,通过学术讲座、新药介绍等形式普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并不断更新相关知识,以提高全院抗菌药物治疗水平。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规定
.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我县经济状况、药物价格等因素,将目前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物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科室主任同意,并签名。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者。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医务科审核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二)分级管理办法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参照《指导原则》中的“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3、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事后上级医生补签名。
4、抗菌药物选用原则上要根据药敏结果而定。住院病人一般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下相应标本,当即进行细菌培养,在本院暂不具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条件下,我们将委托上一级医院进行检验,临床科室可选择性地开展此项目,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后再调整给药方案。
5、临床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抗菌药物应用率控制在5 O%以下。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上能用窄谱药物,就不用广谱药物,能用价廉药物,就不用昂贵药物,能用一种抗菌药物,就不联合用药;使用三联或以上抗菌药物(即同一患者同一时间以一张处方或多张处方开出的口服或注射药物以及口服与注射联合使用的抗菌药物),处方需经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三)管理与监督措施
1、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按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好对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与监督工作.,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各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的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予以经济处罚。
2、各科室应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小组,指导、检查本科室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院感办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作为日常的工作指标之一。
3、对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的医师,配药药师应要求处方医师修改处方。对拒不修改处方者,当事药师应予以记录,并及时上报。
4、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通过讲座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培训与教育。定期与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