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委员会关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2021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时间:2021-08-23 09:4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委员会关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2021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委员会关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2021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第一篇:乡镇委员会关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2021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乡镇委员会关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2021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年以来,在县委社治委的关心支持下,董场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社区发展治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强化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紧紧围绕《xxxx年大邑县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要点》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强化要素保障,以点示范带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推进。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xxxx年工作推进情况

(一)工作完成情况。一是逐步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做好农用地全域流转工作,采取“股份+租赁”的模式,开展农用地流转,x个涉农村(社区)均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开发公司,已流转农用地x.x万亩,流转率达xx.x%,土地租金提高了xx.x%。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步壮大;二是推进“雪亮工程+微权力+N”试点建设,推动平安村(社区)创建。在全镇新增监控xxx余个,与广电公司合作开展“雪亮工程+微权力+N”建设,推动平安社区创建。持续加大社会综合治理人防、技防、物防投入,坚持“x+x+x”全时巡逻工作法,实现社会治安分级管理、联动控制、综合应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三是对祥和党群活动中心实施亲民化改造。按照“三去一改”的要求,筹集资金xx余万元改造祥和村党群活动中心xxx平方米,还社区空间于民,社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城开展了美化亮化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成立业委会,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初步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四是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对主要道路沿线的杂草、杂物、临时建筑物进行清理。对三安路两侧房屋风貌进行整改提升,社区环境明显好转;五是积极开展x+x+x评选活动。努力构建“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良好氛围,在全县评选中获得最佳社区x个,最佳书记x名,最佳志愿者x名,最佳社工x名,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六是积极推动铁溪、祥和、白马高品质和谐社区创建。充分贯彻社区发展治理人人参与理念,不断开展家风家训弘扬活动,引导居民崇德向善。引导自组织与专业社会组织合作,不断孵化培育居民自组织。通过示范引领,撬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形成了共建共治小区院落的良好氛围;七是深化志愿服务。以“红手套行动”为抓手,成立党员、群众自发参与的志愿服务队,在各村(社区)组织开展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

(二)特色亮点与成效。

1.党建引领,多方参与,产业振兴,初见成效。一是动员群众自愿参与搬迁。祥和农业公园起步区(核心区)祥和村x个安置点xxxx套(其中统规自建xxx套、统规统建xx套),建筑面积达xx万平方米的安置房主体建设、风貌打造、总平道路全面完工,群众搬进优美小区,居住条件彻底改善;二是引进社会投资项目。引进总投资xx亿元的尚善田园综合体项目,占地约x.x万亩,旨在打造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糅合文化创意,集生态、观光、康养、体验为一体的祥和农业公园。目前已完成约xxx亩稻鱼共生的稻田种养、绿翠小院及周边的打造和“西江月”项目,巫林盘(壹号林盘)接待中心主体已完工,贰号林盘已进入土地流转程序,祥和由田园综合体打造充分还空间于民,群众活动室向全域扩大;三是引进社会组织参与。引进开元物业管理公司,对园区林盘、道路、沟渠、大田等进行全覆盖管理,初步形成“社会组织+党小组+业委会+群众”四方参与的园区管理标准化、景观化管理模式。

2.大力推进川西特色林盘塑造。以祥和村党委为核心,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村党委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及时研究、协调、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再造村规民约,对环境治理、社会秩序、村风民俗等进行自治约定。推行村民门前三包责任制,设立红榜和曝光台(“不落教榜”),引导村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一是初步建成x个川西民居林盘。配套道路xx条xx公里,重现了“林在田中、院在林中”的新型川西林盘聚落形态,初步呈现“退纳稻乡渔歌,进收蜀韵田源”田园诗意生活。二是专业规划师指导,挖掘川西农耕文化精髓。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将农耕文化和艺术创意相结合,在专业社区规划师指导下,发动村民捐赠风谷机、水桶、犁头等“珍藏古董”xx余件,留住了林盘中“乡音里的乡愁”,激发了群众对村的认同感。三是挖掘林盘传统孝廉文化。将孝廉文化融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践行遵守,倡导“尊老爱老、和睦友善”家风,群众自我约束能力增强。

3.以“祥和家”为示范推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以群众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以“四强四还”为举措,建设“宜游、宜居、宜业”的新派川西林盘宜居家园。一是强党建引领,还治理主角于民。建立村党委成员联系党小组、党小组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三联”制度,制定祥和村村民自治公约,增强村民“祥和是我家,共管靠大家”的理念,有效改善乱堆、乱扔、乱搭建“三乱”现象;二是强布局优化,还社区空间于民。对祥和村党群服务中心实施“三去一改”,融入“家”的理念,建设集便民中心、儿童活动之家、茶艺烘焙室、书画室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向村民开放公共空间达xx%以上;三是强品牌传承,还传统文化于民。将农耕文化和艺术创意相结合,积极发动小区村民捐赠风谷机、水桶、犁头等“珍藏古董”装点环境;挖掘x方言文化精髓,与小区风貌塑造、特色街巷打造相融合,通过水墨画等方式还原农家生产生活场景,展现方言文化魅力。四是强产居融合,还发展红利于民。成立顺东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可获得xxx斤大米租金保底和xxx斤大米入股分红;成立的开元物业管理公司,祥和村为其提供办公场所,按x%股份分红收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物业公司为社区居民务工提供就业岗位xxx余个,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祥和家打造获县示范点位“二等奖”

4.打造x方言小镇。一是打造特色街巷。结合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已经完成了花鼓街、学校路、铁溪花园等x处方言小巷(院落)的打造,正在正雄小区打造一处精品方言文化墙;二是宣传方言小镇定位。鼓励群众和游客参与方言的采集,出处的考释、研究等,已收集x各种方言xxxx多句,考释方言出处xxx多条。与新华网签订“x话百科”合作协议;三是举办方言文化艺术节和x方言研究学会成立预备会。x月xx日,董场镇举办了第一届x方言文化艺术节暨鲜果采摘节,x卫视、CDTVx、西南商报、x日报、本地头条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全镇已接待采摘果蔬游客x万余人。x月xx日,文史专家、大学教授、小说作家、学会代表等齐聚董场,参加董场镇x方言研究学会成立预备会;四是方言文化创意。已注册xx余个x方言小镇商标和启动建设方言百科、方言小品、方言资料、方言生活用品等x座博物馆。

(三)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是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社区社会组织治理能力普遍较弱,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够,能力不足,居民自治活动的内容和载体相对单一。

二是缺乏社会力量参与的长效机制。社区居民参与不足,一些社区居民的治理参与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认同感不够,社区活动参与主体大多为老年人。

二、下一步工作和打算

xxxx年我镇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特别是锐平书记在大邑县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精神,突出党建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城乡发展社区治理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实。开展基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集中攻坚行动,大力推进“五个转变”,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加快实施“五大行动”,在x村进行党群活动中心有序推动亲民化改造示范打造,努力建成一批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推动新时代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取得新成效。

第二篇:乡镇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乡镇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新创业、新XX县,奋力打造发展升级版”的总体目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深化城乡同治工作,突出薄弱环节整治,夯实工作基础,健全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整体水平,打造城乡同治升级版,努力建设美丽XX县。

(一)大力践行群众路线。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立足于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全面扎实地完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为强化领导,专门成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任组长,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对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精心部署和广泛动员,切实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上级精神上来。二是深入学习,广泛听议。围绕县委规定的学习材料,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习制度,在坚持自学的基础上,强化了集中学习,达到了学习主体、内容、形式、时间的“全覆盖”;坚持“开门搞活动”,通过设立举报投诉电话,组织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广泛征求了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深入查摆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从严要求,深刻查摆。6月16日至17日期间,领导班子和分管组室负责人相互之间进行了深刻地谈心谈话活动,红了脸、出了汗;班子和班子成员按照“写得实、画像准”的要求,认真撰写了对照检查材料,针对查摆出问题,提出了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工作任务;认真组织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整风精神扎实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明确了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四是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一方面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办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分别对照“四个回应”,制定了班子整改方案、清单以及个人整改方案和清单,明确了整改目标和要求;另一方面为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发展,出台了整改落实制度建设计划,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构建了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突出治理裸露黄土。按照“主干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不见裸露黄土”的工作目标,全面开展106国道、s315、网酒、网朱、醴茶高速、攸安连接线等主干公路沿线裸露黄土治理工作。以乡镇(街道)为主体,相关部门单位协助,对主干道沿线已破坏区域限期恢复绿色植被,未破坏区域坚决杜绝乱垦滥挖,对沿线宜林荒山全部进行绿化造林,鼓励主干公路沿线居民进行庭院绿化。年初,各乡镇(街道)对辖区内公路沿线宜绿裸露黄土区域进行摸底汇总,5月份开始,我办XX县林业局对裸露黄土绿化工作和庭院绿化进行了全面验收。全县主干公路沿线共绿化5900亩荒山。

(三)大力整治两江四岸。以洣水、攸河两江四岸为重点,大力开展江河水系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两江流域环境卫生状况和人居生活环境。一是开展全面清理。4月份,督促两江四岸沿线相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对辖区内江河水系开展了一次“大整治、大清理”,对已倾倒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及其他废弃物和水面漂浮垃圾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同时,我办组织专门班子协调,重点清理了城区洣水一中至自来水厂河段坡岸的遗留垃圾。二是健全保洁机制。建立健全水系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镇、村都安排了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水系卫生保洁,相关乡镇在人口集中、经常出入的河岸口设立了禁倒警示牌;强化源头整治,加强对江河沿线居民(农户)的宣传规劝,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识,教育教化居民(农户)不向河岸倾倒、不向水面乱扔生活垃圾。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将两江四岸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乡镇(街道)镇区、村(社区)城乡同治重点考核内容,严格考核标准,实行全域考核,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

(四)全面美化乡村容貌。针对影响乡村容貌环境的薄弱环节,实施重点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水平。一是加快农村改厕。出台相关措施,鼓励乡村农户将旱厕改造为卫生厕所或取缔后平整处理,今年,全县各乡镇(街道)共消灭旱厕1089所。二是拆除破败空心房。在原有拆除县、乡主干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破败空心房的基础上,今年又着手启动乡村主干道200米以内可视范围内的破败空心房拆除工作,全年共拆除破败空心房1130栋。三是加强乡村绿化。加大乡村“三边”(路边、水边、屋边)绿化造林力度,大力倡导农户“拆旧建绿、拆围透绿、见缝插绿”。全县村以上主干道路边绿化34459株,公路沿线农户庭院绿化12万余株。四是推进示范村建设。加大了城乡同治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核力度,严格示范村考核标准,下半年分片区完成了全县24个示范村的全区域考核,推进了城乡同治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提升了示范水平。全县24个示范村共拆除293栋破败空心房,改造135所旱厕。

(五)深化垃圾处理模式。按照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工作目标,着力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办法,有效提升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一方面继续深化垃圾分类处理。进一步强化了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分散处理意识,加大了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考核力度,着力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全县304个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基本达到了95%以上,其中城乡同治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达到了100%。另一方面推动了镇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加快了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年内完成了丫江桥镇、桃水镇、皇图岭镇、黄丰桥镇、湖南坳乡六个乡镇镇区XX县二中校区生活垃圾环保焚烧炉的建设工作,并已投入正常使用。

(六)调整完善考核机制。为全面客观反映城乡同治工作情况,减轻基层应对考核压力,今年在城乡同治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变革,由一直以来的明检考核改为暗访考核,每季度对全县所有村(社区)暗访2次,不限定区域,不事先通知,不与村(社区)负责人见面,不需陪同和接待,采取现场录像、计分,月末对暗访情况进行集中反馈通报。根据今年二季度市委、市政府调整后的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并结合我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从7月1日起,我办对考核细则又进行了相应调整,镇区考核由每月2次调整为1次,且县不再对村(社区)进行单独考核、单独排名、单独奖罚,将村(社区)考核的责任主体调整为乡镇(街道),县负责督查乡镇(街道)对村(社区)的考核情况,重点突出了镇区及村(社区)以上的主干道、主水系环境卫生的督查考核。

第三篇:乡镇社区发展模式和道路比较研究

乡镇社区发展模式和道路比较研究

——以江苏省的三个周庄为例

周沛

2012-10-22 15:30:40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06年2期第16~

22页

【作者简介】周沛,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3)

【内容提要】 “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战略性问题,宏观的“三农”问题必然要通过微观的农村社区发展来加以解决。相对于县域地区和村社社区,乡镇社区更有利于推动农村社区的综合发展。江苏省的三个周庄镇根据自己的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社区发展模式无优劣之分,关键是切合自身实际,走自己的道路。

【关 键 词】社区/乡镇社区/发展模式/周庄

农民、农业和农村之“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始终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近年来,学术界与实际工作部门从多学科、多视角对“三农”问题作了较为全面与深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众多的“三农”问题研究中,以具体乡镇社区发展道路为研究对象并加以比较者尚不多见。本文拟以江苏省的三个周庄为例,对农村基层乡镇社区发展模式作一实证研究。一、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三农”问题中的乡镇社区发展及其意义

“三农”问题是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宏观上的“三农”问题必然反映和体现在无数的微观农村社区之中,在很大意义上说,“三农”问题要通过具体的农村社区发展来逐步解决。那么,究竟多大区域范围最有利于农村发展呢?从理论和实践看,乡镇社区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基本区域。如果县域地区的研究是宏观视角,村社社区的研究是微观视角,那么,乡镇社区的研究就是中观层次视角。从中观层次把乡镇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总结农村社区发展的经验,推动农村社区的综合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从空间结构看,乡镇社区是介乎于县域地区与村社社区之间的中观区域,是农村发展较为合适与适中的部分。作为农村社区的基本单元——村社社区,其空间范围狭小、产业结构单

一、经济实力弱小,很难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来推动农村发展。作为区分农村与城市的主要区域标志——县域地区,其空间范围过大,政治、经济、社会等要素构成复杂,有较为明显的非均衡性及差异性,很难形成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而乡镇社区是县域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若干村社社区的有机集合体,乡镇社区的综合发展,既能带动村社社区发展,也可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所以乡镇社区是农村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区域。

其次,从行政区划上看,乡镇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都要通过乡镇政府的具体工作加以贯彻落实。县级政府的管理范围较大,管理视角和手法亦较为宏观,对于基层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力较为间接,必须通过乡镇政府的组织和落实来推动农村发展。尽管一些地区的村级经济有较大规模发展,但是,企图通过以农民居住和交往为主要纽带、以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为互动基础的自然村和行政村来推动整个农村社区的发展,至少从管理组织结构、管理范围和管理效应来看,是很不现实的。

再次,从社会经济发展上看,只有乡镇社区发展才可以担当起农村社区综合发展的重任。乡镇社区是农村的腹地,是一个以行政建制为基础、以行政村和自然村为主体的区域社会,乡镇社区比村社社区更有利于和县域社区以及周边农村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上进行沟通和联系。在大部分地区,限于规模、实力以及其他因素,要求村级社区推动农村社区的综合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尽管有学者及实际工作者认为存在着“弱乡实村”的情况而主张重视村社社区的发展,[1] 但是,笔者认为,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应该是通过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来减少第一产业的比重,通过提供从事工商业的职位来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农民的福利和生活水准,这个目的的达致,不可能仅仅通过村民自治和村民委员会的力量来完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乡村还是农民,都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社会系统内部的互动程度已非传统的农业社会所比拟。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完备高效的乡镇政府机构和相对发达的乡镇经济就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如何理解乡镇社区呢?一般认为,乡镇社区有两种界定:一种是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集镇社区;另一种是以乡镇政府管理区域为范围的整个乡镇行政辖区。本研究所讨论的乡镇社区,是以集镇社区为中心,以乡镇行政辖区为“乡脚”① 的社区。之所以以集镇社区为中心,是因为它是乡镇社区非农产业的主要集中地,是农村城镇化的核心载体,其发展状况决定着整个乡镇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水平。之所以把“乡脚”作为乡镇社区的范围,是因为“乡脚”是集镇社区的辐射区域,同时又与集镇社区相互作用,是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集镇社区及其“乡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三农”问题的解决过程。二、一个有意义的实证研究:三个周庄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为了清楚地说明和证实乡镇社区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以江苏省的三个乡镇——昆山市周庄镇、江阴市周庄镇、兴化市周庄镇——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之所以选取三个周庄镇,并非出于三个乡镇社区同名的缘故,而是因为这三个周庄都坚持实事求是,有自己的特征与个性,代表了江苏省乡镇社区不同发展水平地区之不同发展道路与不同发展模式;同时,从地区发展梯度上看,三个乡镇社区有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地区的差别,有较好的代表性;从产业结构上看,三个周庄分别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有一定的典型性。

1.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两翼发展战略:昆山周庄镇模式

昆山市周庄镇是一个具有900年历史的古镇,四面环水,井字型河道纵横镇区,因水成街,傍水筑屋,依水成市,前街后河,河路相间,河、埠、桥、街、店、宅布局适宜,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水乡建筑群体独特的格局,被誉为“集中国水乡之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亚太地区执行主席梁敏之考察了周庄后说:“周庄不仅在江南水乡中第一,而且如此完好地保存也是世界第一。”[2]

尽管昆山周庄有悠久的历史,也出过如明初沈万三这样“富可敌国”的巨商富豪,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昆山周庄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唯一产业、因四面环水而封闭的落后水乡,一度被称为“苦庄”。改革开放之后,周庄也尝试过发展乡镇企业,然而由于水乡交通不便,发展乡镇制造业的道路明显走不通。他们特地到北京求教于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费先生根据周庄的历史和自然条件指出,你们要把“苦镇”之“苦”字的草头去掉,在“古”字上大做文章。周庄人豁然开朗,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他们就有意识地修复一些古建筑,开始探索和实践“旅游兴镇”的发展模式。1986年,周庄售出了第一张门票,虽然只有几毛钱,但周庄人从中看到了“旅游兴镇”的希望。一系列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推介活动,大大提高了周庄镇的知名度,为“旅游兴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后,周庄镇着重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景点的开发工作,规划新的行政区域;同时,建立周庄旅游公司,参加全国性的旅交会,努力打出自己的品牌。从1996年开始,周庄每年都举办国际旅游艺术节,其主要活动包括:中国苏州周庄国际旅游节,水乡玫瑰婚典活动,周庄摄影艺术节,“书画”、“旅游工艺品”、“周庄好电视片”、“吴文化”国际旅游艺术节等。最为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在周庄举办了APEC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会议。这些活动使周庄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慕名纷至沓来,旅游收入逐年递增,成为周庄镇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给昆山周庄带来了生机,但是,周庄人清醒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旅游作为单一的产业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必须发展现代工业,坚持两条腿走路。1998年,周庄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保护和发展并举”的科学发展理念,提出了“以旅游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在继续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过多方考证及市场调研,在有关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周庄着手发展以传感器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是一个占用土地少、耗费原材料少、附加值较高的项目,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保证了销路的畅通。周庄镇政府借助于中科院并与多家研究所协作,新建了12个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6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2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7家,完成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4个,省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国家火炬专项资助项目2个,合作参与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3个,实施国家、省级火炬计划项目8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并产业化项目15个。所有这些都强有力地提升了周庄传感器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2004年,周庄传感器产业销售额达6.5亿元,利税达1.7亿元,累计引进投资15亿元,② 形成了以传感器为主的高科技产业群,成为目前中国第一个民用传感器基地。

坚持“两翼发展”的思路与实践,使得周庄的经济能够平稳发展,二者相得益彰。旅游经济的发展,为高新科技的起步发展提供了资金基础;高新技术的发展,有效地降低了旅游经济的风险。旅游业和高新技术的良性互动极大地促进了周庄镇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镇民生活福利提高,城镇建设在保护中得到开发。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昆山周庄逐渐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整个乡镇居民真正享有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贫有所帮”。昆山周庄的发展模式很好地体现了发展与保护、富民与兴镇的有机结合。

2.现代工业发展之路:江阴周庄镇模式

江阴市周庄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地带,历史上就有做工经商的传统,手工业和商品交换较为发达。明朝末年其集市已经相当繁荣,清康熙三年周庄设镇,乾隆年间县志称周庄为“东南巨镇”。1949年后,周庄镇有供销社、信用合作社、联合诊所、邮政代办所、棉织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教育和服务业得到较大发展。1978年以后,周庄依靠发展乡镇企业,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明星集镇。目前,江阴周庄镇是建设部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江苏省卫生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江阴市重点中心镇,荣膺“江苏名镇”之称。在江苏省的三个周庄中,江阴周庄走的是一条发展现代工业的道路。

靠发展工业起家的江阴周庄人清醒地认识到,依赖市场的乡镇工业“只有醒得早、起得快、才能跑得稳”。当80年代整个中国的老百姓还在以万元户为羡慕对象的时候,周庄的乡镇企业就实现了跨越式的腾飞。当乡镇企业还处于“火红的年代”的时候,周庄镇的领导就清醒地认识到,短缺经济时代的那种“不怕卖不出,就怕产不出”的“好日子”不会长久。于是,他们狠抓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技改上水平、管理上效益,以化纤、橡塑制品、汽车配件、纺织印染等行业为主打行业,瞄准市场,大力革新技术,积极扩大规模,把企业做大做强,使某些企业一跃成为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有些甚至成为行业的“单打冠军”。周庄的工业化实现了从过去的遍地开花、设备简单、产品初级的乡镇企业向现代化大企业的转变,从早期的较为单一的资源推动型、投资推动型转向了创新推动型,实现了科技创新、利用外资和资本运作的“三合一聚变”模式:其一,周庄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近3年来,周庄有模塑集团等7家企业成立了科研开发机构,三房巷集团等5家企业与科研院所成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十余种新产品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创新项目奖,有8种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和省高新产品称号。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周庄的传统产业不断获得新生。其二,在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的同时,周庄人大胆吸收和利用外资,推动了企业和全镇经济的高速增长。2004年,周庄镇新增独资合资企业18家,合同利用外资5286万美元,到账外资1983万美元,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周庄人认为,他们引进的是外资,消化的是技术,赢得的是市场和竞争能力。其三,资本运作能力较强。作为江阴市第一大工业镇,周庄人不但善于吸引海外投资者的资金,还善于从国内资本市场上吸引资金,聚集资本,形成资本优势,带来高速增长。继江阴模塑集团的模塑科技上市后,三房巷集团也在全国的A股市场中占了一席之地。2003年,周庄有包括三房巷集团聚酯切片在内的8种超亿元项目和一批超5000万元的项目,如此规模的资金投入,充分反应了周庄人的资本运作能力。

“三合一聚变”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江阴周庄工业发展的实力,推动了周庄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周庄镇拥有工业企业1105家,其中2家上市企业,6家省市级企业集团,拥有纺织、轻工、机械、冶金、化工、建材、橡塑、电子等八大特色产业及十多个门类、600多种产品,产品覆盖全国并远销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化纤、橡塑制品、汽车配件、纺织印染、人造革、铝塑型材、液压机械、杜美丝等产品华东地区甚至国内已成为行业“单打冠军”。周庄经济总量已连续19年位居江阴乡镇之首,成为江阴市第一工业大镇,2004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67.03亿元,比上年增长36.41%,应征税金35 726万元,实现工业利税20.0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2.65亿元,完成工业性项目投资30.33亿元。周庄乡镇工业销售额已连续三年名列江苏省第一,在全省乡镇综合实力百强中排名第6,在全国乡镇综合实力百强排名中位列13。

随着乡镇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江阴周庄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乡镇居民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 672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02元。由于村集体经济非常发达,大部分村民都在当地的村集体企业上班。在实行企业改制后,村民在集团中还拥有一小部分股份。在集体经济实力比较强的村社社区,农民住上了环境幽雅、排列整齐、设备齐全、别具一格的别墅。最近,周庄镇政府提出了“农业向适度规模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的新的发展思路,以进一步推进乡镇社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3.坚持“农企对接”道路:兴化周庄镇模式

兴化市周庄镇位于兴化、姜堰、江都三市交界处,与地处苏南发达地区的昆山周庄和江阴周庄不同,兴化周庄地处较为贫困的苏北传统农业社区,如何在稳定农业的同时发展工副业,走富民强镇之路,是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经过不断地摸索,兴化周庄镇走出了一条“农企对接”与“农型工业”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20世纪80年代,当乡镇企业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兴化周庄也尝试过发展乡村工业。但是,由于地处传统农业社区,远离大中城市,缺乏市场经济的意识,乡镇工业并没有得到很好发展。为此,兴化周庄根据自身特点,对“乡镇工业”的内涵作了符合自己“社情”的界定。他们认为,兴化周庄受外部条件和内在实力所限,无法与苏南的昆山周庄和江阴周庄去比较现代工业发展。兴化周庄必须把乡村工业和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农企对接”的道路,即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农型工业,以农业推动工业,以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通过发展“五个一工程”,即“一朵花”、“一根草”、“一棵麦”、“一粒玉米”、“一棵树”工程,来推动兴化周庄的综合发展。

“一朵花”:周庄镇盛产棉花,种植面积逾万亩。为此,他们建立棉花轧花厂、油籽厂、药棉厂等一系列围绕棉花加工的企业,鼓励农民种植棉花,为棉花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一根草”:以麦草加工纸板。周庄镇双蝶集团主要生产包装纸板,其主要原料麦草就是“就地取材”。该镇农民种植的大麦直接给春蕾集团生产麦芽,而原来一直被认为是废料的麦秸就成为双蝶纸板厂最好的原料。双蝶集团用麦草造纸以后,再以纸板为原料生产包装纸板箱。该企业现已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包装生产企业之一,并拥有苏北地区最先进的七层瓦楞纸板生产线。“一棵麦”:即麦子加工,麦芽生产成为兴化周庄的又一支柱产业。兴化周庄镇有两家啤酒麦芽厂,一家是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正阳麦芽公司,年产量8万吨;另一家是永顺泰麦芽公司,年产量5万吨。这两家企业的麦芽生产,带动了当地优质大麦的大面积种植,不仅全部消化了本镇农民所生产的大麦,而且还吸收了邻近乡镇农民的农产品,不仅直接促进和发展了农村工业,而且也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一粒玉米”:把玉米加工成淀粉、再加工淀粉成麦芽糖。“一棵树”:鼓励农民种植意杨为板材厂提供原料,配套生产家庭装潢用的各种线条、木板、装饰板等。这“五个一工程”撑起了“农企对接”的农型工业框架,成为兴化周庄的发展特色。

找准自己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走“农企对接”之路,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结构体系,已成为兴化周庄工业发展的方向。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兴化周庄工业绝大多数是与农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工业和农业的良性互动,有效地利用了农业资源,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种生产模式没有脱离农业,依然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尽管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工业,但是,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说法,这是一种介乎于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一点五产业”,③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兴化周庄镇“农企对接”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传统农业社区发展工业的道路,使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进而改变了全镇的面貌,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4.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33亿元,名列兴化市第3位;工业总产值7.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2.5%;其中,农产品深加工达3亿元,占工业产值的46%。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五个一工程”,托起了一个新周庄。2004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 328元,其中农型工业的贡献率达60%,正是由于农型工业的发展,兴化周庄成为苏中地区较为富裕的乡镇社区。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乡镇社区发展模式选择和比较

所谓发展模式,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从而获得成功的样式或范式。固定的、统一的模式是不存在的。发展模式在上个世纪80年代讨论乡镇企业时为大家所熟知,一般说来,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一些地区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点并取得了较大成绩者,都被冠于“模式”二字:如以工业为主导产业、集体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以日用小商品生产和销售为主导产业、个体经济为主体的“温州模式”等。笔者认为,“模式”并非只是一个“样板”含义,就农村综合发展来说,发展模式特指农村社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管理等诸方面的运行机制和基本特征或特殊形式,是农村非农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具体路子。之所以称之为“模式”,无非是在实践中这种做法较为成功,成了某种类型的经验,而更多的是人们对这种经验模式加以概括、总结、提炼,上升为理性认识。具体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有以下特征:

第一,地域性。社区发展模式特指某一地域社区,具体说是某一村社社区或乡镇社区发展的样式或做法,这种做法从本社区的实践中而来,是本社区的模式,不一定适合其他地区。第二,典型性。模式反映了某社区的发展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这种典型意义既具有普遍意义,更有其个性特征。若某社区发展路子或样式没有典型性,必然失去模式的特征。第三,示范性。既然某社区的发展具有典型意义,有其发展模式,那么,它自然具有其他社区可学习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是作为“普遍意义”来推广,仅是某种参考、借鉴而已。第四,抽象性。社区发展的内容是具体的、全方位的,但发展模式之本质特征则是理论概括和总结,是揭示农村社区发展当中的规律性内容。

作为农村基层政权单位和农村区域的基本单元,乡镇社区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对于从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农村社区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受各种条件限制,农村发展的非均衡性很明显,乡镇社区只有找准和抓住自身特色,才能形成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三个周庄镇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找准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形成了鲜明而有个性的区域特色,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农村发展道路与模式既受制于具体社区的客观自然历史条件,更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创造性抉择。实践表明,凡能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正确选择发展模式的社区,社区的综合发展程度就高;反之,不能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或根本就没有任何特点,无任何模式可言,社区发展就必然缓慢,社区发展程度较低。江苏省的三个周庄乡镇社区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发展,主要是能够在认清自己客观实际条件的基础上,对本社区的发展规划做了符合实际的研究,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试想,昆山周庄不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旅游业和高新产业,而是发展有污染的乡镇工业;江阴周庄不发展高科技的现代工业,而是发展科技含量低的一般工业;兴化周庄不是发展“农企对接”的“农型工业”,而是发展现代工业,那么,他们就丢弃了自身的发展优势,其独特的发展模式不仅无法形成,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诚然,发展模式对于村社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许多典型的村社社区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本人也曾就江苏省华西村、河南省南街村和安徽省小岗村的发展模式作过实证研究[3] ——但是,从整个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看,乡镇社区的发展模式尤其显得重要,这是由乡镇社区在农村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决定的:其一,乡镇社区的地域范围较村社社区大,合适的发展模式对乡镇社区及农村社区发展的推动是村社社区所不能及的。其二,乡镇社区的发展直接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城镇化是整个社会城市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说法,农村城镇化最终要靠“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建设来实现。[4] 而小城镇建设和乡镇社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综合发展的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三,合适的发展模式可以提升广大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农民兄弟是农村改革的肇始者和积极参与者,他们应该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他们理应有较好的社会福利水平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从福利和保障的社会性来看,乡镇社区的综合发展是免除农民后顾之忧,提升其福利水平之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保证。乡镇社区担负着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保障的重任,为此,一个合适的、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那么,不同的发展模式之间有无优劣之分?实践证明,乡镇社区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不同的发展模式不可以简单地进行类比。只要符合本地实际,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就是成功的模式。各模式之间可以借鉴,但是不可以移植。尽管单纯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看江苏省的三个周庄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我们不能认为三个周庄的发展模式有优劣差异——因为他们都做到了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中做出了开拓性尝试并取得了成功。

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农村乡镇社区综合发展研究”(02JA840006)

注释:

① 乡脚:费孝通先生借用吴江农民的用语。意指以集镇为中心,在集镇辐射范围内的农村社区。(参见费孝通:《我爱家乡》,北京:群言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② 本文的具体数据均来自笔者对江苏省三个周庄的具体调查,下同。

③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考察我国中部地区农村时,看到一些地方虽然不具备发展现代工业的条件,但是却围绕农业发展工业,收到很好的效果。他诙谐地把这种介乎于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产业称为一点五产业。(参见费孝通:《“一点五产业”是条农民致富路》,《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1月第4期)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46—201.[2] 陈益,庄春地,等.九百岁的水镇周庄.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7:16.[3] 周沛.农村社区发展道路与模式比较研究——以华西村、南街村、小岗村为例.南京社会科学,2000(10).[4] 费孝通.爱我家乡.北京:群言出版社,1996:51—99.^NU1

第四篇:道明镇贯彻落实崇州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发展大会精神

道明镇贯彻落实崇州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发展大会精神 崇州市召开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发展大会后,道明镇高度重视,及时开会专题研究,认真探索实践,采取四项有力措施扎实抓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是抓好传达学习。及时召开党委会传达会议精神、专题研究工作,及时召开镇、村(社区)干部会,传达学习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精神,强调治理具体要求,全面安排部署全镇社区发展治理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领导小组,落实牵头领导,明确镇、村(社区)治理工作责任人,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职责分工明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督查组,加紧督促推进社区发展治理。

三是强化社区治理。制定社区发展治理方案,班子成员分组考察,确定1个村、1个林盘示范点,建立示范带动引领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的模范作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加大治理宣传力度,动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四是强化重点打造。强化治理示范建设,以龙黄村、竹艺村“天府新林盘”为重点打造对象,结合全市全域旅游建设,开展区域环境靓化工程,成功打造龙黄村“改革创新、协调发展”示范点和竹艺村“自治共享、环境治理”示范点,务求治理发展成效。

第五篇: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强力推进环境治理 整体提升北川形象 ——**县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汇报

(2011年11月10日)

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是“5〃12”大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全县〃〃〃〃〃〃〃。县内道路交通,水、电、气供给以及通讯全部陷入瘫痪,行政、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全部被毁,360余家中小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县委、县政府正在积极添措施、想办法,着眼发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发展,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深化文明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北川发展竞争力,展示灾区科学发展新形象,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事关发展和民生的大事,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全面部署并强力推进“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力发动,合力整治,大力投入,群力推进,在抓发动、彰特色、推专项、建机制、求突破、见实效上狠下功夫,深化治理“脏、乱、差”。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行为素质明显提高,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城市集镇形象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明

显改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着力强化治理保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惠民工程、环境工程、管理工程、作风工程,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要加强领导,整体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高位推动格局。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四套班子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镇乡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成立规划建设组、风貌改造建设组、绿化组、河道治理组、地质灾害治理组、交通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安全维稳组、督导检查组等10个工作小组,分别由县四套班子分管或联系领导担任工作组组长。各级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全县上下形成了整体联动、运转协调、高效有序的工作体系,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动机制。

(二)强化责任落实,形成高压推进态势。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的通知》

等一系列文件,并与县级部门、镇乡签订《北川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分配落实到各镇乡的每一个主管部门和重点责任单位,使整个工作做到了责任明确,推进有力。同时,县委、县政府对工作推进不力的部门单位、镇乡,予以严格问责,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高压推进。

(三)强化督查协调,形成高效推动局面。采取面上工作定期协调、重点工作专题协调、难点工作现场协调的方式,及时解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定期听取环境治理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并通过深入一线调研、现场办公等形式,督导、协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难题。县人大、县政协多次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视察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查督办作用,逗硬落实例会制,并实行“每天一巡查,每周一督办、每月一考核”,确保了整个治理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

(四)强化宣传发动,形成高频宣传氛围。牢固树立群众是环境治理主体的理念,强化舆论引导,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构建群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开展七进活动,机关把环境治理作为重点工作,学校纳入课堂教学,企业列为日常管理,社

区作为重要任务,农村写进村规民约,让“户户参与环境治理、人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意识深入人心,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征集治理民谣、公益广告,传唱环境治理三字歌,使全县干部群众明白道理,知晓责任,从“被动应付”变成了“主动参与”,促使机关带着基层干、干部带着群众干。在北川政务网、北川新闻网、县广播电视台等开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专栏,设置曝光台,开通举报专线,引导群众参与和监督,推广先进经验,曝光负面典型,宣传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截止目前,各级整治办公室累计印发倡议书3万份、调查问卷1万份、环境卫生知识卡片5万张、宣传贴图墙标8000张;在城镇主要街道、广场、社区等地段设立宣传公益广告牌150幅,悬挂大型宣传标语500幅;组织开展 “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回头看、促整改”、“只有一个地球,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争当文明市民,共建和谐北川”、“欢欢喜喜过国庆,干干净净迎新年”等主题活动,引导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方式,提升市民整体素质。

二、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着力强化标本兼治

实践证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必须要立足县情创新工作举措、鲜活创建载体,才能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特色、有亮点。

(一)治理五乱,规范秩序,提升城市形象。一是搞好环境

卫生,进一步治理“五乱”(垃圾乱扔、广告乱贴、车辆乱停、摊位乱摆、工地乱象),总计清理木料、柴草等杂物6865堆,清运生活垃圾3585吨,清运建筑垃圾23514吨,清理排污沟114200米。二是规范场镇管理秩序。规范车辆停放,整治市场秩序。商贸经营活动一律进入市场、门市,不得撑杆搭棚,占道经营。三是控制噪声问题。严格控制治理城区商贩叫卖、影响促销、娱乐场所噪声问题,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休息的环境。四是解决垃圾处理和污水问题,切实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确保全县饮用水安全。五是严处私搭乱建。新增城管局,对城市(镇)主要入口、广场、主次道等地设置的各类广告、商店橱窗和门面牌匾定期开展集中清理整顿,对陈旧破损的大型商业广告及时翻新,对上墙的商业广告依法拆除下墙,组织人员跟踪打击张贴牛皮癣广告行为。通过整治,使设置不合理不规范的广告、店牌店招问题、城区内私搭乱建违法违章建筑得到彻底解决,改善城区面貌。六是实施风貌塑造,提升城镇形象。按照《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09-2011年)》、《“四化”示范要求》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县治理规划,编制(修订)并严格执行市容、环卫、污水和垃圾处理、城乡风貌塑造、城市园林绿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场环境治理、农村污染治理及交通管理等专项、专业规划,完善规划体系。以规划为引领,以突出北川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底蕴为主题,坚持“四

注重、四提升”,投资六亿多元进行风貌塑造和加固维修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城镇形象。

(二)文明劝导,规范告诫,提高居民素质。一是开展“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三乱”治理,规范行为。结合创建“五十百千”工程,大力倡导“十不”,扎实开展禁止乱扔、乱倒、乱吐“三乱”行为。二是组建城区文明劝导员队伍上岗执勤,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文明劝导上街头”等文明劝导活动,教育、劝诫过往车辆、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纠正乱丢果皮、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三)实施七项整治,改观城乡面貌。以示范工程建设为动力,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突破。一是实施城乡结合部治理。把废旧物资回收站点、乱搭建构(建)筑物、公共场所以及厂区周边的环境整治作为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突破口,全面清除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推动企业“退城入园”、“环保治污”,改变了城乡结合部脏、乱、差局面。二是实施集贸市场治理。坚持疏堵结合,多次督查安昌农贸市场,进行整改。镇乡先后新建、改建、扩建、升级改造市场14个。三是实施背街小巷治理。四化标准,延伸保洁范围,加强对背街小巷的日常保洁,拓宽执法范围,加强五小行业和八乱整治,消除了背街小巷治按照理盲点。四是实施两路环境治理。采取控源、清洁、截污、除淤、工程整治等多种手段,对公路、河渠等环境进行集中治理,清垃圾、清障碍、清病

害、清杂物,保持公路、河渠环境的清爽。在重要通道沿线(九环线北川境内)完成绿化带建设22公里,栽种各种树木10000株,提升了主干道的品质;完成县域公路主干道庭院绿化60公里,新栽植树木20076株。五是实施“七进”深化活动。以“保护群众身体健康”、“环境治理、效能先行”、“我为北川环卫做贡献”、“革除陋习,做文明公仆”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了“七进”活动。六是改造农家院落,拆除乱搭乱建。仅集中整治月就拆除板房、帐篷(钢/瓦)棚等乱搭乱建构筑物8908间,改造农家院落(包括硬化、绿化、美化)7500户、平整道路70500平方米。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做好庭院绿化,新栽植庭院经济苗木7万余株,其中新栽植果树15000株,为庭院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七是改善城乡垃圾处理方式,建立垃圾综合处理体系。在全县选取城乡垃圾综合处理试点,解决好垃圾清扫清运、污水排放等场镇环境问题,逐步建立垃圾清扫清运制度建设垃圾填埋场或垃圾无害处理。示范推行农村垃圾“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综合处理模式。

三、着眼长远,完善机制,着力强化常态管理

坚持立足常态,狠抓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保障“日巡周督月检查年考核”的到位,市场运作业主共同管理办法的有效推广。一是完善领导保障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分片负责制,县级部门包乡镇,乡镇领导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

干部包社(居民小组),社(居民小组)干部包农户的“五包”联系制度,将联系工作细化到部门、乡镇、村(社区)、小区、院落,指导、督查、帮扶和协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二是完善目标考核运行机制。将环境治理纳入县委、县政府目标考核内容,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专项考核和月考核评比,实现治理工作由突击整治向持续治理转变,由集中整治向自觉行动转变。三是完善网格化责任制。进一步实化、细化责任体系,按区域、条块等落实责任,从上到下层层签订责任书,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权责明确的责任体系。坚持属地管理,县城严格落实“包环境卫生保持、包车辆停放秩序、包市政设施维护、包门前绿化美观、包摊点守约经营、包广告招牌规范”的“门前六包”责任制。四是完善效能问责机制。整合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督导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对有令不行,工作不力,连续排位靠后的实行县领导问责谈话,限期整改。组建督导组,对全县23个镇乡、县级部门进行明查暗访、定期检查、突击抽查和跟踪督办,形成了“暗访—曝光—整改—问责”的处置模式,对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的,按照问责办法严格追究责任。五是构建长远管理机制。坚持“专群结合、广泛动员、形成合力”原则,完善日常保洁队伍、职能化管理队伍、专业化技术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实行周报告、旬分析、月总结制度,确保信息报送畅通,及时、全面、准

确地反映城乡环境治理推进情况。切实建立健全环境整治物业管理委员会,解决好人员、经费、奖惩等投入问题,按照“科学规划、条块结合、投入多元、设计专业、实施统一、业主运作、有偿管护、狠抓死角、文明共建”的观念,不断增强基础环境的管理效应。

四、围绕发展,共建共享,着力强化治理成效

通过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北川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有力、有效推动了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主要工作和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在绵阳争先”,总体上呈现出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灾后重建加快推进、社会更加稳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是市民素质整体提升。通过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市民卫生习惯、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文明素质整体提高,“三乱”、“五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社会秩序安定有序。

二是环境效益明显。通过定期开展空气、水源等环境监测,强力整治“三废”超标排放和噪声等环境污染现象;积极推进污染减排,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控制目标。城区每天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达100%,城区环境噪声达到功能区要求,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达95%以上。

虽然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软硬环境不断优化,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得到各级肯定和群众认可。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环境治理工作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全县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存在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认真查找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更大的力度,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加快灾后美好新家园发展振兴、加快建设四川丘区经济强县,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下载乡镇委员会关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2021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委员会关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2021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2006年工作总结和 2006年工作计划

    乡镇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计划s01002006年,某某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按照“白柳立镇、民营富镇、招商......

    共青团乡镇委员会工作总结

    2009年共青团xx镇委员会工作总结 2009年,共青团xx镇委员会在团县委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

    2011年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乡人民政府 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2011年我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并根据安排,切实抓好我乡城乡环......

    业主委员会事务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承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引导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促进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发挥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 有效满足公共服务需求。2017年XX业主委......

    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2015年度,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

    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XXXX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XXXX年,按照有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我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现将XXXX年城乡环......

    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市政府指示精神,结合市城管局XX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点的总体部署,建立起长期保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果的长效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卫生......

    最新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一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XX县委、县政府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进一步推进我镇“秀美福善”建设,现结合我镇实际,就 xx年全镇城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