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计划
XX年,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紧紧围绕“工业立镇、项目强镇、商业活镇、生态美镇”的战略目标,加快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努力打造诚信、平安、和谐、富裕的新**。全镇上下团结拼搏,真抓实干,营造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发展环境,开创了欣欣向荣的蓬勃局面。全镇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事业进步,呈现出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XX年,全镇完成社会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工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农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招商引资额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民营经济、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农业生产都实现了卓有成效的突破,先后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妇联系统先进集体”、“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山东十大名镇”等荣誉称号。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镇重点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
本着争创“鲁中名镇”这个目标,围绕“打造两个链条,培育四大基地”的发展思路,依托“煤—电—水泥”财政增收链及“饲料—养殖—加工”农民增收链两大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汽拖配件、编织、刺绣、黄花菜四大基地,狠抓煤炭、机械制造、建材纺织、食品加工等新产业为主的民营经济。现全镇民营企业达到980家,其中规模企业23家,年产值26亿元,利税1.2亿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作为全镇工业支柱企业市**煤矿,其优秀的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先后为国家、省、市多次提供参观学习现场。汽车、拖拉机配件集散中心成为一汽、二汽、重汽、福田、时风等全国著名企业集团汽车、拖拉机零部件加工基地。花色新颖、样式别致的塑、藤、柳、竹等编织制品畅销韩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由农民兴办的盘车沟刺绣厂,厂户联营、组舰出海,宾馆饭店饰品、床上用品等棉织刺绣产品远销欧美,带动3000多劳动力就近乃至不出家门就业,带起50多家规模加工点、户,年完成加工费600多万元。
(二)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完善载体建设,创优发展环境。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我们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效能管理,高档次服务,建成了“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区”。结合“平安**”建设,努力打造“和谐**”、“诚信**”。以情感商、以诚招商、依法护商、以心暖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坚持做到在政治上、生活上、经济上关心投资者,使投资者放心经营、安心经营、大胆经营。同时,提供全程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增强了镇域吸引力。良好的外部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了大批客商纷纷进驻工业园。今年以来,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
37个,新增合同引资额167300万元,已到位引资额1085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二是狠抓项目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我们制定下发了《**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税收、土地、收费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外来投资者。对外来兴办企业的投资者,从项目立项、审批****、一直到运营生产提供征地、资金、信息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特别对签订协议和意向的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制,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今年以来,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开工项目60个,完成投资额16.2亿元,人均316元,同比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开工项目10个,完成投资额31700万元;第二产业开工项目32个,完成投资额87200万元;第三产业开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额43100万元。1000万元——3000万元的项目有31个,3000万元——5000万元的项目有10个,5000万元——10000万元的项目有8个,过亿元的项目有6个。这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开工和建设,拉动了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镇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山东正邦食品有限公司自XX年10月落户**以来,先后投资2亿多元,建立了**正邦食品有限公司,扩建了正邦联航饲料有限公司,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1200余名,带动周围鸡、鸭养殖户6000余家,户均年增加收入2万余元,成为带动全镇畜牧产业大发展的龙头。潍坊中慧肉鸡标准化养殖厂投资6000万元,也相继落户**。这两处企业的落地,有力地推动了全镇食品加工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第二篇:乡镇2006年工作总结和 2006年工作计划
乡镇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计划s0100
2006年,某某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按照“白柳立镇、民营富镇、招商强镇、高速兴镇”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3139”工程,成立了12个重点工程指挥部,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强化基层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狠抓农业结构调整、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城镇建设、计划生育和社会稳定工作。全镇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事业进步,呈现出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1—12月份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64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镇级财政收入405万元、国税166.98万元、地税162万元,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任务目标。
一、“双翅齐飞”,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年初制定的经济工作思路,主攻招商引资这个重点,狠抓项目推进这个关键,坚持大招商引进大项目,大项目推进大发展,配强招商队伍、明确招商责任,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在做大做强柳编加工出口业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再造新支柱,实现了工业经济“双翅齐飞”。1—12月份,全镇招商引资额1亿元,比去年增长427%,实际到位资金7380万元,外资到位资金100万美元,位居全县第一。新上各类项目41家。其中,利昌矿业(临沂)有限公司完成投入4700万元,主体工程建设完毕,定于12月下旬试车,2007年1月初投产。投资额500万元的昊雨硅砂有限公司主厂房已经建设完毕,配套设施正在紧张施工中。外经外贸实现新的突破,全镇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21家,自营出口实现2500万美元,位居全县第一。企业技改投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技改投入26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68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64亿元,利税280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和8%。
二、“两腿走路”,效益农业有了新发展
在大力发展传统白柳种植业的同时,积极培养了家禽饲养、特种动物养殖等新的效益农业增长点,实现了农业生产“两腿走路”。
一是尽心尽力实施好农村实事工程。对全镇53公里的村村通公路两侧进行了路肩培护,共培护路肩5.8万米。开展了投资120万元,涉及8个村街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现已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完成了42万元的粮食直补款的发放工作,实施了小麦良种补贴推广工作,推广良种小麦2万亩。大力开展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全年共发放支农贷款补贴4.9万元。同时,狠抓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投入40余万元完成了季岭水库除险加固一期工程,完成了总投资258万元的吴界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此外,还投资21万元在东部丘陵地区打大口井11眼,小口井15眼,有力地改善了全镇的农业生产条件。
二是群策群力实施好农民增收工程。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原则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新发展白柳3000亩,更新2100亩,全镇白柳面积发展到32000亩。完成了新225省道和村村通公路两侧的绿色通道建设任务,新发展速生杨丰产林3000亩。鼓励和引导发展畜牧养殖业,全镇养殖大户发展到54户。特种动物养殖业异军突起,由河东区客商投资140万元建设的兴旺特种养殖场占地24亩,养殖狐狸、貂、貉子等各类动物近8000只,年繁育能力12000只,年实现利润90多万元,有力的带动了全镇特种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全镇特种动物养殖户发展到17户,占地150亩的庙庄特种养殖基地初具规模。
三是多措并举切实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面对严峻的禽流感疫情,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做好防控工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两次召开干部大会,专题部署防控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共印发明白纸34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56幅,出动宣传车20余台次。完善了应急管理机制,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设立了55个疫情监测点,对全镇所有规模养殖及散养家禽进行了统计汇总,并建立了电子档案。同时,拨出专款2.3万元对全镇所有在圈家禽进行无缝免疫,对32个村19.7万只规模养殖家禽和14个村7800余只散养家禽进行了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此外,还里组织沿山干部群众对设在山上的捕鸟网进行了全面清理,对集市鸟禽活体交易进行了集中清理,共收缴清理捕鸟网98具,取缔集市交易点6个。
三、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扎实开展了第二批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县委先进行教育活动办公室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全镇各支部的共同努力,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坚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始终,把重在取得实效贯穿始终,把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开门教育贯穿始终,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镇17个机关支部共268名党员参加了学习。在教育活动开展期间共有20人向党组织申请入党,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0人;帮助基层和群众解难题、办实事131件,投入资金32万元。通过开展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素质有了新提高,基层党组织得到新加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新实效,机制建设有了新突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同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做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启动工作。12月12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对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下派了9个巡视组和57名驻村指导员,具体指导活动开展。
二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加强农村基层班子建设。重点对全镇各类班子进行梳理,划分出一、二、三类三个等次,分类指导。一年来,共调整支部班子7个,充实调整人员9人,促进了村级班子工作的良性发展。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不动摇,严格程序,一年来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和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班4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76名,农村后备干部34名。同时,按照“党建带团建,共建齐发展”的思路,大力加强团员青年中心建设,开展了青春创业活动,团省委书记陈伟、中共临沂市委副书记张少军、团市委书记任庆虎等省市领导分别到我镇视察,对我镇团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三是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双培双带百千万工程。严格落实“五防一配套”措施,出台了关于站点设施规范、教学活动、收听收看等规章制度,4月17日,迎接了市远教办的抽查;5月上旬,顺利通过了省远程教育检查组对站点建设的检查验收;10月中旬,通过了省对站点设备利用情况的检查。依托远教站点,大力开展双培双带百千万工程,共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74人,带动群众致富近万人。
四、平安创建取得新成效
把打造全县最安全地区,创建“平安某某”品牌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吸引客商投资,发展某某经济的重要载体,在建立全方位、立体化、高密度的动态防范体系,快速反应、高效灵敏的科技防范体系,内控外防、以静治动的静态防范体系上下功夫,强化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和矛盾纠纷排查疏导。抓好组织领导、目标任务、责任分解三个落实,健全责任运行、情况调度、财政保障三个机制,做到督促检查、责任追究、奖惩激励三个到位,形成部门牵动、社会联动、群众齐动三个合力。投资10万多元建设镇调解中心1处,配备了微机、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1—12月份,全镇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5%;信访量同比下降5.3%,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起,矛盾纠纷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分别达到98%和100%,信访结案率达到100%,全镇社会稳定形势进一步好转。
五、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是实施“三化”工程,加大文明村街建设。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进行“文明村街”建设规划,做到村街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号召全镇群众进行“改圈、改厕、改厨、改水”活动,积极扶持鼓励群众建造沼气池,镇里为每户补贴水泥7袋。目前全镇新发展刘疃河南、刘疃河北、庙后、半路等7个沼气重点村,新建沼气池290余个。安装有线电视2560户,安装率达到54%。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十佳文明一条街”和“十佳文明生态村”争创评选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是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抓手,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加大计生经费投入,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今年以来,先后投入经费近百万元,保证了村级计生干部岗位补贴、独生子女户补助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利用1个月的时间,开展了计划生育春季集中活动,全镇共追回外逃36户,处理非法怀孕25例,落实节育措施63例,清理大进站尾子191例。全镇计划生育率达到98%,统计合格率达到100%,避孕节育有效率达到100%。
三是扎实做好教育争创工作。按照硬件上档次,软件上水平的要求,投资30万元完成了2处完小多媒体教室建设,投资20万元对中心幼儿园进行扩建,建校舍6间,硬化场地480平方米。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完成了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取缔不符合标准幼儿园5处。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全镇5处学校跨入市级规范化学校行列。5月份,高标准通过了县政府教育督政评估,12月4日,接受了省教育工作示范县验
收。
此外,武装、民政、妇联、经管、土地镇建、统计、卫生、新闻宣传等工作也都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奋力进娶争创一流的意识有待加强,个别干部只同自己比,只同过去比,干大事、创大业的劲头还不足。
(二)经济总量不足,发展的路子有待进一步开阔。
(三)招商引资参与的人数、项目、数量仍然偏少,在谈或意向项目仍需靠上去做细致的工作;
(四)软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实施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多方协调解决;
(五)在稳定上仍有潜在的矛盾点需要及时化解;
(六)培养典型,创造典型的力度不够。
2007工作计划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我镇实施经济强镇建设的第三年,是机遇年、发展年和闯关年,也是固本强基年,开拓创新、做大创强的关键年。2007年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市场抓农业,突出重点育工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大力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体工作要点如下:
一、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打造实力某某。一是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构筑发展平台。借长深高速修建的有利时机,重点抓好225省道两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二是大力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增强龙头支撑作用。重点做好利昌矿业、昊雨硅砂、祥兴工艺等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利昌矿业二期工程建设进度。三是加强企业管理,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树立现代企业管理念,提升人员素质,集聚人才。全年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8亿元。
二、优先发展城镇经济,打造魅力某某。一是抓好规划调整,拉大镇区框架。实施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园区建设规划的修编和调整。二是加大基础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公建项目,完成4个村的人畜饮水解困户工程,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路肩养护工作。加大城镇美化、绿化、亮化投入。三是加强集镇管理,推进社区建设。加大力度整治镇区交通秩序、违章占道经营,多管齐下做好镇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三、大力实施统筹发展,打造和谐某某。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搞好村庄规划建设,认真实施生态文明村建设,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用农村特点的洁净能源,不断扩大和巩固村庄绿化、美化、洁化、亮化成果。二是以基地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素质工程培训为抓手,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域。着力培养多技能、高素质农村劳动力,增加就业,提高收入。
四、全位开展招商引资,打造“洼地”某某。结合我镇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拓展招商引资工作,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招商引资额在保持1亿元的基础上力争翻一番。一是在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外资上有新的突破,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项目储备。二是创新招商理念,大力实施产业招商、企业招商、以商引商、以情招商、服务招商、资源招商和项目招商。三是把招商引资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建立新的考核责任制,分层分类下达招商引资指标,把招商引资与盘活资产相结合。四是继续推行全程式代理服务制,为引资企业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五、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打造生态某某。一是继续壮大白柳种植产业,提高白柳综合生产能力,年内更新白柳3000亩,新发展1500亩,全镇白柳面积突破35000亩。二是做大做强畜牧业产业,加强疫病防控,积极发展特种动物养殖业,提高规模化、园区化、生态化饲养水平。三是以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为契机,坚持生态立镇战略,突出重点,狠抓污染治理,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沭河西水东调工程和黄河村土地整理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六、狠抓社会稳定,打造平安某某。一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群防群治长效机制,坚持排查、调解、防范、综治相结合,健全信息网络。二是继续加强信访工作,积极推进依法信访,处理和终结一批信访老户。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积极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企业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的检查整治力度,健全应急预案。
七、扎实推进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第三篇:乡镇18年计生工作总结和18年工作计划
乡镇2018年计生工作总结和2018年
工作计划
乡镇2006年计生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计划2007-12-08 00:3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乡镇2006年计生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计划乡镇2006年计生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计划(2)文章标题:乡镇2006年计生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计划
2006年我镇计划生育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计生委的悉心指导下,在村、组的大力支持下,在镇直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强化优惠政策引导,改变宣传方式,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自觉依法行政,为群众提供满意优质服务,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得到了
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围绕上级考核工作,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1、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截止2006年10月底全镇共出生婴儿68人,比上年同期减少20人,人口出生率为‰,比上年同期减少2千分点。在出生的68人中有1人属计划外一孩。
2、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生婴儿中男33人,女35人,出生性别比为94:100。截止10月份对计划内怀孕无结果的人员,计生办所全部上门进行了核查,无私自引产及特殊情况私自人流,均属自然现象。
3、计划生育手术及时到位。截止2006年10月全镇共做四项手术101例,比上年同期减少14例。其中结扎11例,比去年增减少6例;上环73例,比去年减少13例;人流13例,比去年同期增加6例;引产2例。
4、女性初婚情况。女性初婚共60人,其中晚婚35人,晚婚率58。
5、总人口和育龄妇女变动情况。截止2006年10月止,全镇总人口为11881人,育龄妇女3269人,已婚育龄妇女2613人。其中无孩妇女122人,一孩妇女1460人,(其中一女妇女536人,)二孩妇女995人,(其中二女妇女300人)。与去年同期比,全镇总人口比去年增加了47人。已婚育龄妇女增加了26人,一孩妇女增加,无孩妇女、二孩妇女、多孩妇女减少。
6、避孕节育措施情况。全镇共有2388人采取了避孕节育措施,综合节育率,其中采取长效节育措施2055人,长效节育措施率86。
7、流动人口管理。今年我镇共有流出801人,其中未婚女性194人,已婚育龄妇女173人。已婚育龄妇女建档率100;已婚育龄妇女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100;已婚育龄妇女季访视率100;我镇流入人口1009人,其中未婚女性141人,已婚妇女216人,应检179人,已检验156
人。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100。
8、领取独生子女证情况。截止2006年10月全镇共领取独生子女证1141人,领证率。现比去年增加91人,领证率上升了个百分点。放弃二孩子生育指标人数逐年上升,截止10月份达301人。
二、围绕掌握基础信息工作,计划生育以村为主
一是建立完善了考核机制。建立了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制定了计生工作目标考核方案,明确了村级计生工作职责,因村级工作不到位影响全镇计生工作大局的,一律纳入考核,实行绩效挂钩”,“一票否决”。二是成立了村(居)计生办。成立了由村(居)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计生办主任的办公室,每月召开计生例会,并实行了包组包片,负责联系重点人员随访,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三是实行村级计生专干脱产制。为确保计生专干精力投入到计生工作中,规定计生专干年工资报酬不低于4800元。其中镇财政出资2400元,村里配套至少
2400元。确保了村(居)专干把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每月召开一次计生例会,督促检查工作完成情况。
三、围绕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工作,重点宣传法律法规
为彻底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建立新型生育文化,计生宣传紧紧围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宣传法律法规。一强化镇村宣传环境。今年又投入几千元用于服务所的宣传环境改善和镇村人口学校的宣传氛围的强化,从新制作了计生宣传栏,为育龄群众来所到村办事扑面而来的就是计生法律法规宣传画册,画面活泼,通俗易懂。二是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上门宣传。镇村计生专干对每位育龄群众从结婚开始就进行随访,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上门宣传婚育保健常识和计生法律法规政策。随后对其孕后、产后、术后进行随访,同时向广大育龄群众宣传计生法律法规,使群众知晓明白。三是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六一”开展第十二届
少儿艺术节,开展女孩才艺展,给贫困女孩送去助学金和学习用品,使生女孩子的家庭感到光荣。新学期开学之际共拿出19200元开展助学奖学活动。对5名考上本科贫困大学生实行2000元—2500元助学,考上大学的18名学生实行400—600元奖学,对7名中小学贫困生实行实行150—200元助学。“母亲节”、“”开展救助贫困母亲活动和文艺表演。
四、围绕群众参与计生工作,积极开展协会活动
一是不断健全组织网络。从在去年调整协会会员和小组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补充了新会员。并将计生协工作作为计生工作的重要抓手,组织群众参与人口计生育指标、奖惩政策兑现、乡镇2006年计生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计划
第四篇:乡镇环保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乡镇环保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十二五”以来,县环保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县总体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环保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强化监管和服务两大职能,紧密结合各目标责任书,深入推进污染减排、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工作,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大美建设提供了环境支撑。
一、“十二五”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污染减排为主线,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
以减排工程为重点,推进生活源减排。加强对县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在稳定运行参数的基础上,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和污水管网完善工程,挖潜增效,提高进水量和进出口浓度差,确保达到市政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由2010年的78%提高到目前的88%,cod、氨氮进出口浓度差稳定达到147mg/l、17mg/l以上,出口浓度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2015年1月至10月共处理污水量674万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4.3%,同比增长1%,预测年底可超额实现2015年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不低于2014年水平”目标。“十二五”期间共实现cod、氨氮减排能力分别为1626.5吨、212吨,充分发挥了污染减排效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源减排。建立环境保护倒逼机制,结合全县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协同经信等部门,对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限期淘汰关闭,腾出环境容量。2011年以来,共关闭固特化工、谷阳纸业等6家产能落后企业,实现减排cod50.4吨、氨氮2.4吨、二氧化硫314.8吨、氮氧化物217.8吨。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农业源减排。2011年至2014年,以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抓手,实施了中房大龙、百旺畜牧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工作,实现减排cod323.7吨、氨氮39.9吨。2015年谋划实施了濠城陈守坤养猪场等5家规模化养殖企业污染减排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待年底国家环保部核查核算,预测减排量为cod172吨、氨氮7吨,可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抓住用好环保专项资金和各类支持资金,大力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利用日贷款,建成开发区一期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工程并实现正常运行,实现了经济开发区企业污水二次处理和污染集中控制。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为重点,申报并实施了21个中央和安徽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9092万元,争取国家和安徽省环保专项资金3174万元,使一批工业企业环保设施实现了提标改造,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铁姑娘运河、团结沟等受关注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浍河、怀洪新河、沱河等主要地表水体在县界上游来水达标的情况下,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的功能区标准。
(二)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建立县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县大气污染防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思路和工作框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建筑施工扬尘、生活燃煤锅炉淘汰和工业锅炉整治、餐饮油烟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加油站油气回收、码头整治、秸秆焚烧、污染减排等大气污染集中整治工作。
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城区油烟整治和油气回收工作。完成了城区25台生活燃煤锅炉淘汰、117家餐饮服务场所油烟治理和9个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2015年我县统计纳入淘汰整治范围的工业锅炉共计8家。截至目前,已淘汰工业锅炉1家;1家已拆除锅炉管道,并已封存淘汰;1家燃煤锅炉正在进行改造淘汰(改燃用生物质);2家完成了烟气治理工作;1家安装在线工作已进行到在线联网阶段,2家安装在线工作已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购销合同。
积极淘汰黄标车。按照省、市大气污染整治工作方案,2015年开展了2005年以前注册营运黄标车的淘汰工作,目前共淘汰黄标车367辆,现已淘汰352辆,任务完成率为96%,周周有进度,预计年底前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开展施工场地和码头扬尘治理。县城区全面禁止混凝土现场搅拌,所有建筑工程全部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施工,加强渣土运输管理,成立渣土专业运输公司,对城市道路采取“4洗4扫”机械保洁无缝隙作业。2个码头采取不定时洒水降尘,对场地路面实施洒水保湿抑尘,对进出车辆实施洒水降尘,对场地运输道路实施硬化处理,县大气办不定期进行督查。
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建立责任包保制度、风险抵压金制度、建立完善四级包保监控网络,加强农机储备,加大购买农机、秸秆收储及综合利用等环节奖补力度,全面推行农户、农机大户、公职人员秸秆综合利用“两协议一承诺”制度。不断强化现场督查巡查工作,成立4个秸秆禁烧督查巡查组,全天候不间断严查露天焚烧秸秆行为,做好现场取证,及时编印《督查日报》。同时,成立县禁烧办驻厂工作组,监督国能电厂该公司加大小麦秸秆的收储力度。认真落实秸秆禁烧奖补政策,完成了2014年1294万元奖补资金、2015年2040.8万元奖补资金以及350万元秸秆收储预拨资金的发放工作。由于组织措施到位,督查落实到位,全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市位次多年居于领先,2015年午季首次实现“零火点”目标。
通过以上措施,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空气自动站建成运行以来,截至10月20日,监测环境空气天数290天,环境优良天数277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6%。
(三)强化环评和“三同时”管理,严格控制污染增量
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前期评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提前告知应办事项,在项目入驻前明确各项环保要求。严格执行重污染类项目环保预审制度,对化工、造纸、酿造、电镀、制革等项目报经省环保厅审查同意后,方准许进入环评程序。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关口,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当、污染严重的项目不予受理环评。进一步做好环评和“三同时”清理工作,组织人员对全县范围内建设项目环评执行情况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排查,坚决取缔违法建设项目,共排查建设项目148个,对存在问题的项目依法责令整改,严格杜绝未批先建、批建不符、超期试生产验收等情况的发生。序时推进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制定了建设项目环保验收计划表,明确各建设单位完成竣工环保验收的时限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环保验收,对达到验收条件的督促尽快验收,对不落实环保“三同时”措施、未经批准擅自投入试生产以及长期以试生产名义拖延验收等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加强对县重点项目的环评服务,在环境容量指标等方面积极向上级环保部门协调,创造审批条件,使丰原明胶、环酸等一批全市重点退市进园项目通过环评审批,促进了项目顺利落地实施。2015年以来共办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32家,批复试生产6家,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10家。“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展,从以工业建设项目为主逐步覆盖到农业、生活等建设项目,从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到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共对189个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对75个项目进行了环境保护验收,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逐年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100%。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超出市政府下达的新增总量指标支持范围的项目不予审批环评,从而在全县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情况下,工业污染增量控制在合理可接受水平。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乡环保协同发展
进一步加强生态创建工作,结合全县美好乡村建设,按照省、市关于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标准要求,认真筛选创建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有示范拉动效应的乡镇和村,组织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指导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编制生态创建申报材料并上报省、市环保部门,共获得3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乡镇、6个市级生态村授牌,发挥了环境示范效应。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任桥镇和谐新村、湖沟镇魏庙村、王庄镇陈渡村、南屯村为重点,投资2496.4万元,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和一批村庄治理工程,整治的村配套建设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饮用水源保护设施,使污水、垃圾无序排放的问题得到解决。强化辐射环境日常监管,全县城乡19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100%,全面开展了辐射安全评估,完善了辐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了辐射安全。
全面开展城乡饮用水源保护,以让群众喝上放心的水为目标,对全县2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分保护区,设立地理界标及警示标志,开展违规建筑、排污口及畜禽水产养殖清理,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对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每季度进行一次62个常规项目监测,每两年进行一次109个项目水质全分析;对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每半年进行一次23个常规项目监测,每两年进行一次39个项目水质全分析。根据监测报告,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五)加大执法力度,推动环境日常监管上台阶
建立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将县行政区域划分为11个乡镇环境监管网格、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2个环境监管重点网格XX县饮用水源地重点网格单元,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原则进行严格管理。认真做好排污申报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排污申报的力度,共申报约300多家,为排污费征收、环境管理总量减排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及各项环保专项整治工作,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中心,积极开展涉重金属和危险废物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化工等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加大现场环境监察频次,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责令停产,限期整改。继续做好排污费征收工作,积极做好排污费的排查摸底,建立收费台帐,核定收费标准,及时发送收费相关通知书,依法按程序征收排污费,以经济手段促进企业加强环保工作。认真做好群环境信访工作,更好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加强公众监督和举报受理工作,畅通12369环保热线投诉渠道,对群众反映强烈、危害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污染问题,在第一时间完成调查处理工作,并及时向投诉举报人反馈调查处理结果。十二五”以来,办理来电来访667起,网上投诉404起,上级转办116起,共计1187起,全部得到妥善处理,办结率100%。规范环境行政处罚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条件、种类、幅度实施行政处罚。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立案查处8起,其中经济处罚案件4起,均已按要求完成整改,并罚款已到位;查封4起。积极推进农村和生态环境的监察工作,开展农村地区秸秆禁烧、花生脱壳污染、畜禽养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推动农业污染减排,探索农村环境监察新模式。进一步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工作,对涉及政府督办、关闭、未批乱建、未经环保验收且已投入生产或使用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以及城区医院进行了重点清查,通过限期整改的形式,要求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并向环保部门申请验收,对整改不力的予以查处。联合多部门查封“十五小”企业,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合当地乡镇府及派出所对违法造纸厂设施进行依法查封,取缔关停4家小造纸企业,及时遏止了环境违法行为。
(六)规范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重点做好例行监测工作,按目标考核要求,重点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季度监测、全县重点污染源的每月例行监测工作,并按时公布结果和上报上级环保部门,共开展监测并出具报告550余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做好应急监测工作,按照污染受害方委托或局里安排,对100余起包括渔业污染、噪音扰民等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事故处理提供数据支撑。及时开展“三同时”验收监测工作,共验收监测32家,对符合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企业出具监测合格报告,对不符合验收要求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为环保“三同时”验收提供基础材料。加强空气自动站运行管理,对六项污染指标五项气象参数进行全天时连续监测,统计空气质量指数、空气优良天数等并及时公布。
(七)深化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氛围
以新《环保法》及其它系列新法规标准为重点,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抓住契机和关节点进行集中宣传,在“环境日”等节日及秸秆禁烧期间,利用报纸电视、标语条幅、展板传单、咨询台宣传车等进行加密宣传。加强会议培训,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邀请省、市环保部门领导及环保专家授课。做好环保刊物送阅,为四大班子领导订阅了《中国环境报》等环保刊物,办好《秸秆禁烧简报》等。加强环保信息公开工作,利用县人民政府网和XX市信息公开网及时公布环保审批、处罚等工作信息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办事程序,切实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十二五”以来,共投入5.8万元,印发宣传资料90万份,组织环保公益活动9次,播发环保新闻20条,公布环保信息1870条,出动车辆320车次,组织展板25块,使社会各界的环保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十二五”以来,县环保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县总体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环保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强化监管和服务两大职能,紧密结合各目标责任书,深入推进污染减排、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工作,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大美建设提供了环境支撑。
一、“十二五”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污染减排为主线,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
以减排工程为重点,推进生活源减排。加强对县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在稳定运行参数的基础上,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和污水管网完善工程,挖潜增效,提高进水量和进出口浓度差,确保达到市政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由2010年的78%提高到目前的88%,cod、氨氮进出口浓度差稳定达到147mg/l、17mg/l以上,出口浓度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2015年1月至10月共处理污水量674万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4.3%,同比增长1%,预测年底可超额实现2015年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不低于2014年水平”目标。“十二五”期间共实现cod、氨氮减排能力分别为1626.5吨、212吨,充分发挥了污染减排效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源减排。建立环境保护倒逼机制,结合全县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协同经信等部门,对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限期淘汰关闭,腾出环境容量。2011年以来,共关闭固特化工、谷阳纸业等6家产能落后企业,实现减排cod50.4吨、氨氮2.4吨、二氧化硫314.8吨、氮氧化物217.8吨。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农业源减排。2011年至2014年,以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抓手,实施了中房大龙、百旺畜牧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工作,实现减排cod323.7吨、氨氮39.9吨。2015年谋划实施了濠城陈守坤养猪场等5家规模化养殖企业污染减排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待年底国家环保部核查核算,预测减排量为cod172吨、氨氮7吨,可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抓住用好环保专项资金和各类支持资金,大力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利用日贷款,建成开发区一期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工程并实现正常运行,实现了经济开发区企业污水二次处理和污染集中控制。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为重点,申报并实施了21个中央和安徽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9092万元,争取国家和安徽省环保专项资金3174万元,使一批工业企业环保设施实现了提标改造,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铁姑娘运河、团结沟等受关注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浍河、怀洪新河、沱河等主要地表水体在县界上游来水达标的情况下,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的功能区标准。
(二)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建立县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县大气污染防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思路和工作框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建筑施工扬尘、生活燃煤锅炉淘汰和工业锅炉整治、餐饮油烟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加油站油气回收、码头整治、秸秆焚烧、污染减排等大气污染集中整治工作。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城区油烟整治和油气回收工作。完成了城区25台生活燃煤锅炉淘汰、117家餐饮服务场所油烟治理和9个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2015年我县统计纳入淘汰整治范围的工业锅炉共计8家。截至目前,已淘汰工业锅炉1家;1家已拆除锅炉管道,并已封存淘汰;1家燃煤锅炉正在进行改造淘汰(改燃用生物质);2家完成了烟气治理工作;1家安装在线工作已进行到在线联网阶段,2家安装在线工作已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购销合同。
积极淘汰黄标车。按照省、市大气污染整治工作方案,2015年开展了2005年以前注册营运黄标车的淘汰工作,目前共淘汰黄标车367辆,现已淘汰352辆,任务完成率为96%,周周有进度,预计年底前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开展施工场地和码头扬尘治理。县城区全面禁止混凝土现场搅拌,所有建筑工程全部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施工,加强渣土运输管理,成立渣土专业运输公司,对城市道路采取“4洗4扫”机械保洁无缝隙作业。2个码头采取不定时洒水降尘,对场地路面实施洒水保湿抑尘,对进出车辆实施洒水降尘,对场地运输道路实施硬化处理,县大气办不定期进行督查。
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建立责任包保制度、风险抵压金制度、建立完善四级包保监控网络,加强农机储备,加大购买农机、秸秆收储及综合利用等环节奖补力度,全面推行农户、农机大户、公职人员秸秆综合利用“两协议一承诺”制度。不断强化现场督查巡查工作,成立4个秸秆禁烧督查巡查组,全天候不间断严查露天焚烧秸秆行为,做好现场取证,及时编印《督查日报》。同时,成立县禁烧办驻厂工作组,监督国能电厂该公司加大小麦秸秆的收储力度。认真落实秸秆禁烧奖补政策,完成了2014年1294万元奖补资金、2015年2040.8万元奖补资金以及350万元秸秆收储预拨资金的发放工作。由于组织措施到位,督查落实到位,全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市位次多年居于领先,2015年午季首次实现“零火点”目标。
通过以上措施,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空气自动站建成运行以来,截至10月20日,监测环境空气天数290天,环境优良天数277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6%。
(三)强化环评和“三同时”管理,严格控制污染增量
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前期评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提前告知应办事项,在项目入驻前明确各项环保要求。严格执行重污染类项目环保预审制度,对化工、造纸、酿造、电镀、制革等项目报经省环保厅审查同意后,方准许进入环评程序。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关口,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当、污染严重的项目不予受理环评。进一步做好环评和“三同时”清理工作,组织人员对全县范围内建设项目环评执行情况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排查,坚决取缔违法建设项目,共排查建设项目148个,对存在问题的项目依法责令整改,严格杜绝未批先建、批建不符、超期试生产验收等情况的发生。序时推进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制定了建设项目环保验收计划表,明确各建设单位完成竣工环保验收的时限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环保验收,对达到验收条件的督促尽快验收,对不落实环保“三同时”措施、未经批准擅自投入试生产以及长期以试生产名义拖延验收等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加强对县重点项目的环评服务,在环境容量指标等方面积极向上级环保部门协调,创造审批条件,使丰原明胶、环酸等一批全市重点退市进园项目通过环评审批,促进了项目顺利落地实施。2015年以来共办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32家,批复试生产6家,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10家。“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展,从以工业建设项目为主逐步覆盖到农业、生活等建设项目,从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到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共对189个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对75个项目进行了环境保护验收,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逐年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100%。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超出市政府下达的新增总量指标支持范围的项目不予审批环评,从而在全县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情况下,工业污染增量控制在合理可接受水平。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乡环保协同发展
进一步加强生态创建工作,结合全县美好乡村建设,按照省、市关于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标准要求,认真筛选创建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有示范拉动效应的乡镇和村,组织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指导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编制生态创建申报材料并上报省、市环保部门,共获得3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乡镇、6个市级生态村授牌,发挥了环境示范效应。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任桥镇和谐新村、湖沟镇魏庙村、王庄镇陈渡村、南屯村为重点,投资2496.4万元,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和一批村庄治理工程,整治的村配套建设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饮用水源保护设施,使污水、垃圾无序排放的问题得到解决。强化辐射环境日常监管,全县城乡19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100%,全面开展了辐射安全评估,完善了辐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了辐射安全。
全面开展城乡饮用水源保护,以让群众喝上放心的水为目标,对全县2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分保护区,设立地理界标及警示标志,开展违规建筑、排污口及畜禽水产养殖清理,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对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每季度进行一次62个常规项目监测,每两年进行一次109个项目水质全分析;对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每半年进行一次23个常规项目监测,每两年进行一次39个项目水质全分析。根据监测报告,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五)加大执法力度,推动环境日常监管上台阶
建立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将县行政区域划分为11个乡镇环境监管网格、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2个环境监管重点网格XX县饮用水源地重点网格单元,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原则进行严格管理。认真做好排污申报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排污申报的力度,共申报约300多家,为排污费征收、环境管理总量减排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及各项环保专项整治工作,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中心,积极开展涉重金属和危险废物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化工等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加大现场环境监察频次,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责令停产,限期整改。继续做好排污费征收工作,积极做好排污费的排查摸底,建立收费台帐,核定收费标准,及时发送收费相关通知书,依法按程序征收排污费,以经济手段促进企业加强环保工作。认真做好群环境信访工作,更好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加强公众监督和举报受理工作,畅通12369环保热线投诉渠道,对群众反映强烈、危害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污染问题,在第一时间完成调查处理工作,并及时向投诉举报人反馈调查处理结果。十二五”以来,办理来电来访667起,网上投诉404起,上级转办116起,共计1187起,全部得到妥善处理,办结率100%。规范环境行政处罚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条件、种类、幅度实施行政处罚。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立案查处8起,其中经济处罚案件4起,均已按要求完成整改,并罚款已到位;查封4起。积极推进农村和生态环境的监察工作,开展农村地区秸秆禁烧、花生脱壳污染、畜禽养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推动农业污染减排,探索农村环境监察新模式。进一步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工作,对涉及政府督办、关闭、未批乱建、未经环保验收且已投入生产或使用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以及城区医院进行了重点清查,通过限期整改的形式,要求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并向环保部门申请验收,对整改不力的予以查处。联合多部门查封“十五小”企业,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合当地乡镇府及派出所对违法造纸厂设施进行依法查封,取缔关停4家小造纸企业,及时遏止了环境违法行为。
(六)规范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重点做好例行监测工作,按目标考核要求,重点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季度监测、全县重点污染源的每月例行监测工作,并按时公布结果和上报上级环保部门,共开展监测并出具报告550余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做好应急监测工作,按照污染受害方委托或局里安排,对100余起包括渔业污染、噪音扰民等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事故处理提供数据支撑。及时开展“三同时”验收监测工作,共验收监测32家,对符合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企业出具监测合格报告,对不符合验收要求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为环保“三同时”验收提供基础材料。加强空气自动站运行管理,对六项污染指标五项气象参数进行全天时连续监测,统计空气质量指数、空气优良天数等并及时公布。
(七)深化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氛围
以新《环保法》及其它系列新法规标准为重点,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抓住契机和关节点进行集中宣传,在“环境日”等节日及秸秆禁烧期间,利用报纸电视、标语条幅、展板传单、咨询台宣传车等进行加密宣传。加强会议培训,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邀请省、市环保部门领导及环保专家授课。做好环保刊物送阅,为四大班子领导订阅了《中国环境报》等环保刊物,办好《秸秆禁烧简报》等。加强环保信息公开工作,利用县人民政府网和XX市信息公开网及时公布环保审批、处罚等工作信息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办事程序,切实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十二五”以来,共投入5.8万元,印发宣传资料90万份,组织环保公益活动9次,播发环保新闻20条,公布环保信息1870条,出动车辆320车次,组织展板25块,使社会各界的环保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八)加强环保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市环保局的相关标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切实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新建环境监测实验大楼,通过加强监测人员技术培训,增加监测仪器设备,健全监测硬件设施等工作,取得了省级评审认定的计量证书。健全完善环境监察机构,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于2008年12月通过省环保厅国家中部地区三级标准化验收,达到中部地区三级标准的要求,2012年12月通过省环保厅复检。完善环境应急工作机制,精心打造“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环境应急队伍,积极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涉危企业及时开展环境隐患大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配备环保执法车辆4辆、环境应急监测车1辆和各类执法装备数件。加强队伍教育培训,结合先进性教育、群众路线、“三严三实”等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环保系统政治、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环保队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及尾水排放工程进展缓慢
省环保厅对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中提出,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须通过排放管道排入北淝河,2016年底前尾水排放工程应通水运行,尾水排放工程通水运行之前,经济开发区不得新增涉水项目。污水处理厂接纳能力也是涉水项目环保预审的重要条件,开发区一期2万吨污水处理厂目前运行负荷已接近饱和,对于排水量大的涉水项目是一个限制因素,必须尽快实施扩建工程。(二)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没有规划环评
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去年与环评单位签订规划环评合同以来,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环保部及省环保厅相关文件一再强调,规划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得受理所包含的建设项目环评。我局多次督促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编制环评,2014年7月28日以《关于落实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规划环评工作的函》(固环函〔2014〕64号),告知园区管委会加快办理规划环评。(三)环境安全形势逐渐严峻
随着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化工企业以及涉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企业逐渐增多,如不加强监管,极有可能出现环境突发事件。(四)环保自身能力依然薄弱。全县环保系统的人员队伍、业务水平、设施配备等方面,与当前环保形势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为进一步提高环保工作水平,必须继续并深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二、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打算(一)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继续坚持现行环保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制度,加强环保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联动制度和环境准入制度,坚持政府定期调度和部门联动制度,深化长效管理制度,切实把环保工作由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监督,创造环保工作新局面。
(二)强化环境宣传,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
组织动员环保、媒体等各部门力量,积极创新宣传载体和内容,加大对正反面典型的报道、暴光力度,加强对国家环保政策、形势和法律法规的知识普及工作,重点针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业主,提高环保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创新工作思路,推进污染减排
积极应对新“四项减排”工作要求,延伸视角,拓宽思路、创新办法。一是对县污水处理厂要继续坚持高频度监管措施,确保稳定运行,同时积极督促实施提标改造、脱氮工程及污泥处置工程,挖潜增效,提高减排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年内投入运行,减轻我县污染减排压力。三是大力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削减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四是积极谋划结构减排项目,协调县经信部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腾出指标,盘活容量,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环境容量支撑。
(四)强化环保监管手段,确保环境安全
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工作,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特别要密切跟踪“861”项目、“3461”项目、“五大类”重污染项目等重大项目,确保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进一步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对工业企业进行新一轮排查,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继续实行“一厂一策”的办法进行整治,对重点排污企业,加大监测和现场执法检查频次,严防超排、偷排、漏排,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特别密切关注环境风险源,对涉重金属污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和饮用水源地污染问题的排查整治力度,确保环境安全;继续加大环境违法案件和环境信访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环境权益;进一步细化分解总量控制指标,对排污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实行持证排污、量化管理,禁止超总量排放。(五)积极督促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工程及蚌埠铜陵产业园规划环评
(六)进一步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着重加强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软硬件配置、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专业技术力量,抓好环境宣教、监察、监测、应急和监控五大能力建设,选优配强环保队伍,同时积极推进环境监测大楼用房项目,使我县环保工作迈上新台阶。(七)进一步增强服务职能,为全县经济发展服务
以全县“十三五”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围绕全县经济发展中心,对标追赶,充分发掘部门资源,发挥职能优势,在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和项目申报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严格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及各部门紧密结合自身职能,高度树立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打造一支有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和文明形象的环保队伍。
第五篇:乡镇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计划
乡镇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计划
一、2011年工作完成情况及五年工作总结 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镇抓抢机遇、奋力赶超,实现经济社会大跨越、大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县九次党代会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科学发展),夯实三项基础(计划生育、综治信访、全民创业),突出四个重点(镇全民创业园、和谐新村、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抓住四个不放(招商引资、企业用工、民生工程、作风建设),抢抓机遇、创新思路,扎实推进全镇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预计2011年,全镇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纯收入5380元,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完成招商引资4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全镇实现工业产值5837万元;完成财税收入1500万元,同比增长320%。
(一)农业经济。围绕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有力地促进了粮菜畜禽等产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目前,全镇共出栏大牲畜0.47万头,出栏肉猪7.35万头,家禽出栏220万只,蛋鸡存栏量19.5万只,禽蛋产量3286吨,水产品产量620吨。植树造林发展速度加快,完成年初县政府下达的540亩植树造林任务。农田灌溉设施加强,今年以来共修复机井178眼。
(二)招商引资。截至目前,全镇共签约盛金木器加工有限公司、聚源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等11个项目,协议资金5.6亿元。在谈项目:汽车配件厂、服装厂等12个在谈项目,协议资金4.2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入驻企业12个。预计全年完成招商引资4亿元,实现工业产值5837万元。
(三)计生工作。针对我镇计生状况,认真研究分析,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截至目前,全镇开展了3次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月活动,补检1130例,女扎277例(其中两女户结扎39例),人流128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643万元,排查“两非”案源23件。计生统计年婴儿出生率14.4‰,政策符合率75.4%,性别比120。
(四)空心庄搬迁。2011年,我镇空心村搬迁共确定12个村17自然庄。截至目前,空心村搬迁已完成17个自然庄搬迁整理任务,搬迁面积615.9亩,2011年新规划面积200亩,新增有效耕地面积182.5亩。
(五)塌陷区搬迁安置。我镇采煤塌陷区搬迁安置涉及3个行政村、9个自然庄,镇党委、政府严格以高标准、抓时间、保质量的要求,积极稳妥的推进安置工程建设。目前,一期工程100套安置房已竣工,600套、15幢多层320户正在稳步实施,预计2012年春可完工、入住。安置区内四条主干道路,面积271200平方米,已实施招标,正在施工,电网改造二条已完工。
(六)民生工程。截止目前,全镇共建成村级卫生室13个,沼气池600口,可容纳108人的公平敬老院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38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其中26个项目已施工完成等待验收,其余12个项目10月底前可全面完工。按照全县统一标准,我镇低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119万元的低保金已发放到位;农村五保的供养补助也严格按照新标准发放;同时完成了50人(次)的城乡大病救助和25名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保障了全镇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正常生活。
(七)、招工工作。为发展地方经济,营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协助县开发区企业招工,2011年,我镇广泛宣传发动,及时成立招工小组,出台多项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截止目前,全年的590名招工任务已完成,完成培训任务309人。
(八)、综治维稳工作。通过强化措施,确保平安稳定。通过加大村级财务透明度、狠抓苗头排查、落实包保责任制、实行信访接待日和领导包案制等方法措施,对辖区内存在的信访问题,及时调处化解。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充实治安联防力量。今年来,全镇信访结案率80%,村级来访调解率100%。全年接收公民司法救助23件,办结23件。“警连心”项目已实施我镇全部25个村居,完成比率60%,位于全县先进行列。
(九)、安全生产。镇安全生产办公室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对全镇企业、渡口窑厂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严格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大力抓好午秋两季秸秆焚烧工作。在镇区内开展了“清剿火患”战役工作,确保了全镇的消防安全。
(十)、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民族中学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职业中学为社会输送一批职业技能毕业生。卫生事业继续健康快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农村居民病有所医得到了保障。城镇居民医疗参保工作正稳步推进,目前已参保160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展顺利。我镇应参保人数33746人,参保率为66%。五年工作总结:
2007-2011年期间,我镇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六干”精神,紧紧围绕“强镇、兴村、富民”发展战略XX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创新思路,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五年来,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由4亿元提高到7.2亿元,增幅80%;农民纯收入由3550元提高到5380元,增幅52%;全镇工业总产值由2150万元提高到5837万元,增幅271%;财政收入由210万元提高到1500万元,增幅714%。
二、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五年来,我镇始终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三大工作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有力地促进了粮菜畜禽等产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年来,我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棉花、西瓜、花生、优质蔬菜种植面积。在此期间,更是抓住机遇,积极争取了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项目,并实施了“家家富”工程和“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五年间,全镇新增养殖小区38个。2011年,全镇粮食总产预计可达6.5万吨。
三、招商引资进展良好,全民创业活动扎实推进
五年来,共引进项目39个,完成投资13.5亿元。在极力引进新企业的同时,还大力扶持已落户企业做大做强,杨誉服饰、永高塑业、皖窖酒业通过规模扩张都实现了效益和利税的增长。立足优势产业,结合“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一批种养殖业创业典型应运而生。涌现了李永军紫薯栽植、欧朝海肉猪养殖等带动示范效应明显的创业先锋。
四、小城镇建设初上规模
五年间,我镇紧紧围绕“大发展、大建设、大服务”的总体思路,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期间,建成农资大市场、创业路市场,改造和完善了路南商贸老区,启动了路北创业园政务和商贸新区。并形成以镇区为主,积极科学规划镇区建设,煤矿塌陷安置区与镇区连为一体,扩大镇域面积。创业路的启用,不仅改善了我镇镇区布局,而且繁荣了城镇商贸经济;以路北政府新区建设为依托,并合理规划全民创业园建设,新建镇中心文化站,全镇的小城镇建设正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五、加强信访维稳工作,保持全镇社会安定 进一步建立健全全镇信访稳定信息网络,重点排查存在的重大信访问题,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各项信访稳定工作的规章制度,坚持社会稳定目标责任制度不变。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对排查出的矛盾实施镇村干部包干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党政领导班子轮流信访接待日制度,制订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的详细预案,确保不出现集体越级上访事件。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群众的学法、懂法、用法意识。加强镇内机关效能建设,强化干部工作作风建设。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1、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进展顺利。五年间,我镇共完成空心庄搬迁1687亩。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生工作成效显著。五年间,我镇实施各类民生工程33项,其中建设类工程22项。期间,共建成25个村级卫生室。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里程576公里。完成600口农村沼气建设任务。新建敬老院2个,现已全部投入使用,确保了我镇五保老人全部入院。五年期间完成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80例,建成农家书屋25个。
二、2012年工作重点及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2012年工作重点:
一、工作思路
2012年,我镇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研究、精心谋划,创新思路,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全镇经济工作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扎实推进园区招工、计划生育、综治信访、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安全生产、民生工程、空心庄搬迁以及塌陷区搬迁安置等各项工作,使全镇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12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亿元,增长12.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850元,增长8.8%以上。其它各项指标均确保达到并力争超过县政府下达的标准。
三、重点工作安排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
1、以创建示范基地为抓手,加快主导产业基地建设。
以万亩小麦、玉米高产示范基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创建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全镇农业主导产业基地规模和建设水平。一是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缩减粮食作物面积,加大经济作物比例。二是创建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片。积极按照“统一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测土配肥,统一病虫防控”的要求,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创建杨罗、、欧圩、马圩四村万亩小麦玉米高产示范基地,以此带动提高全镇粮食种植水平,努力夺取2012年粮食生产再丰收。二是创建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整合杨罗、李许两村莴苣技术、销售等生产资源,扩大两村莴苣生产规模。同时,重点发展沟南村有机蔬菜和宋庄村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三是创建养殖基地。积极鼓励、引导养殖户向大规模、标准化养殖上发展。预计2012年,我镇将建成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
2、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全力支持农业企业注册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指导企业向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上发展。我镇有各类合作社14个,规模以上养殖厂17个,积极引导企业注册品牌。
3、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鼓励和大力支持各村土地流转,扩大其流转规模。
4、积极做好农技服务工作。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冬训班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民素质、推广新技术。同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咨询、田间指导,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服务。
(二)、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实现新突破
2012年,我镇将继续坚持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和更强的工作措施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立足我镇优势产业,结合“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培育一批种养殖业创业典型和创业先锋,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高潮。一是继续实施“盯紧”“留住”“帮扶”的招商策略。即盯紧有意向企业,留住在谈企业,帮扶入驻企业。二是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继续实施“筑巢引凤”工程,继续打造好镇园区平台建设。三是多方捕捉有价值的招商信息,积极争取能人回乡,企业回迁。五是进一步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提升招商竞争力,确保全年招商任务的完成。六是利用农民工培训、小额贷款等政策、资金、服务方面的扶持,加快实施“凤还巢工程”工程,鼓励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本土人员积极创业。
(三)、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认真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月积分”考核制度,把干部包保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大“四项手术”力度,夯实基础,努力提高计生政策符合率。完善社会抚养费征管工作机制,加大征管力度,依法征缴。建立计生工作长效机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依法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比和政策内怀孕非法人引现象
(四)、进一步落实强民惠民政策,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
2012年,我镇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精神,竭尽全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切实把民生工程落实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工程推进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度、竣工验收制六项制度,确保工程质量,严谨杜绝委托、转包形式出现。
(五)、稳步推进空心庄搬迁和煤矿塌陷区安置工作
为保障塌陷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土地整理工作,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做到责任强化,任务明确,并通过倒排工期,定期召开调度会,持续观察、及时疏导搬迁户思想等措施,确保搬迁工作顺利完成。煤矿塌陷区安置工作稳步推进,预计2012年春可完工、入住
(六)、多措并举,继续做好园区招工工作。2012年,我镇将继续强化措施,落实责任,齐心协力,加大宣传,积极发动广大干群,进一步协助县经济开发区和全面创业园区企业用工。
(七)、完善制度,严格兑现,认真抓好信访稳定工作
2012年,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镇村干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信访工作责任制的通知》文件各项制度,落实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做好包保稳控工作。严格按照县信访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建立健全维稳网络,做到信访问题由村干部、包村干部、镇维稳中心、镇主要领导逐级向上反映制度,进一步加快推进“警连心”项目实施,确保镇大发展有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八)、推进政府效能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
切实巩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以“五级书记大走访”、“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全体干部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公仆意识,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建设阳光型和服务型的政府。五年工作计划:
今后五年,是镇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统筹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强镇、兴村、富民”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使全镇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将建成经济快速发展、人居环境优美的强镇。
一、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为: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县乡镇中处于领先地位;镇域经济水平显著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有新突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教育人才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提高,和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到2016年末,达到10.8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0%左右,到2016年末,突破4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8%,到2016年末,达到8000元。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重要举措
今后五年,要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的全局,以结构调优为主体,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坚持走工业强镇道路,推进产业升级 工业强镇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
1、做大做强8-10个品牌企业。
2、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依托“两园”发展和101省道经济长廊建设,拉长创业园区企业产业链,加快发展一批有发展前景、高回报的创税型企业。
(二)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快新农村建设
今后五年,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范土地整理。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对土地进行规范整理,形成规模种植,在此基础上,按现代农业要求,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完善农业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500元以上。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引导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不断提高非农收入比重。加大对农村支持力度,增强农村“造血”功能。
3、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要求,结合“空心村”搬迁工程,高标准建设中心村,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实现农村城镇化。完善村级公路建设,形成公路村内循环、组内连通的格局。
4、妥善做好塌陷区搬迁及安置工作。到2015年末全面完成塌陷区居民搬迁,积极与皖北煤电集团洽谈,按照国家标准及时足额兑付搬迁群众的各项赔偿。保证所有搬迁农户搬进新建农民新村内,使他们住有所居。
5、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围绕蔬菜、畜禽、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引导和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向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集中,大力建设农业板块基地。发挥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同时依靠紧邻黄石城区的地缘优势,加快城郊型休闲农业的建设步伐,努力把建设成为辐射周边的蔬菜、优质畜禽、水产品基地。
6、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立足高效产业园,面向周边市场,将建成皖北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开创“公司+合作社+农户”式经营,突出加快流通中介组织协会发展,培养一批种植大户和农产品经销商。
(三)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加快城镇化建设。充分利用101省道经济示范带建设所带来的历史机遇,高标准推进城镇化建设,让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使成为辐射周边的商贸重镇。
2、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将101省道沿线建成蚌埠最北端的一颗明珠。充分发挥运输企业在现代物流中的主体优势,推进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营销企业的合作,促进大型运输企业由承运人向物流经营的转变。
3、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心、中介、咨询、代理等现代服务业,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加快“和谐”建设
1、加强社会治安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积极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大和谐单位、和谐村组、和谐家庭的创建力度,夯实社会和谐基础。加强信访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力度,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大力贯彻落实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增长。每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
2、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按照“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进一步改善村级卫生室设施,建立突发疾病和疫情、传染病控制体系。继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
3、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快文明村的建设,实现村村有高标准医疗室、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室。
(五)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调整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切实增加学校经费投入。同时,办好成人学校,让农民掌握更多的技能。
2、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项目。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创新和发展创造,增加科技投入,努力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六)构建资源节约型乡镇
1、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坚持依法流转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节约和集约土地使用,加强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对于无地农民,要积极向上级正确政策,将煤矿搬迁所致的无地农民纳入低保范围。
2、切实加强生态园林乡镇的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大力改造自然资源,形成村村绿树环绕,绿茵遍地的生态乡镇。
(七)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1、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行政资源,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切实履行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构建镇村协调配合的为民办事服务大厅,拓展服务功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2、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支持集体企业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实施股份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体,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发展活力。
3、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策划包装招商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和项目展示平台。围绕发挥区位优势、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引进有产业带动和经济支撑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采取组团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途径,积极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外向度。
(八)大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1、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镇,逐步把经济社会生活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抓好普法教育,增强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加强廉正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有效防治腐败。
2、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理顺镇与市场、社会、企业的关系,切实转变职能。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落实政务公开,为社会公众知政、议政、参政、督政提供便利条件,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管理,提高机关干部整体素质,全面推进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严肃处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行为。
三、构筑强有力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
要坚决打破“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旧思想、旧观念。增强发展的紧迫感,树立敢于超越,勇于超越的执政新理念。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己任,在全镇党员干部及群众中掀起勇于负责、敢于承担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下大力气解决法制环境、信用环境、招商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有效调处影响发展的工农矛盾、人地矛盾、企地矛盾。形成厂村和谐、服务最优、企业发展、政府收税、农民就业的互惠互利格局。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努力抓好规划宣传,重点和深入地宣传规划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营造好良好的规划实施氛围。加大规划实施的协调、监督、管理,形成以镇前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扎实有效地推进规划实施。抓好镇规划计划和村级规划编制。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监督制度,加强规划执行监督力度,保障规划的实施,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实施的强制力与约束力。
(四)进一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人才强镇”,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在用好用活现有人才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的优秀企业人才。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人才培训、选拨任用和奖励机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五)进一步构建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
树立正确的理财指导思想,不断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明确财政资金优先安排领域,在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的基础上,加大对社会公益性事业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面推进依法理财,进一步完善财务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等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性资金的使用监督,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