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20年工作总结(共)
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20年工作总结
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要继续深化机构编制改革,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机构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不断推动机构编制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深入学习,为全面提升能力水平做好服务保障。
认真学习贯彻机构改革、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着眼加强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统筹使用编制、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
二、推进机构编制工作提质增效
1、深入学习贯彻xxx思想。通过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班子成员上党课等活动,采用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把学习xxx思想、党章党规、《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等作为长期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谋划推进机构编制工作整体提质增效。
2、扎实开展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推动党员干部思想进步素质过硬;
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建立整改长效机制,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红色教育、榜样教育、警示教育等,形成清正廉洁、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富有朝气的机构编制部门新形象。
3、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坚持政治建办、从严治办,强化“组织口”意识,对标“组织口”标准,培育“组织口”作风。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倡导“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为政理念,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系列制度文件,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立足岗位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进一步贯彻落实机构编制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把力量凝聚到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上来。加大机构编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业务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当前重点领域和改革关键环节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前瞻性、基础性、理论性和对策性研究,通过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切实增强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加强干部职工日常管理和监督,落实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强化对驻村干部的激励关怀,推动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推进机构编制改革工作落实
1.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加强体制机制研究和机构队伍建设,持续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持续市场监管、医疗保障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配合完成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涉及机构编制调整,进一步整合、精简、规范执法队伍,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
2.提高事业单位服务能力水平。稳步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开展调研、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制定方案,做好试点改革各方面准备工作。按照“严控总量、管办分离、优化布局保障服务、提升活力”的改革思路,着力优化布局结构,整合撤并职能相同相近和“小散弱”的事业单位,调整优化公益类事业单位。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深入了解掌握学校用编现状、实际需求、核编所需各类基础数据等情况。着力理顺政事管办关系,明晰功能定位,改革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合理界定职责权限。着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统筹盘活用好事业编制资源。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不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事件的能力水平,服务决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公立医院人事编制管理改革工作。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实行“县管乡用”制度。
3、开展机构改革。重点跟踪评估机构改革后各部门在履行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突发公共卫生等职能职责中体制机制运行情况,以及“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调整文件落实情况。按市统一部署,开展对区直部门、乡镇权责清单规范化通用目录的集中调整工作,推动权责清单同部门“三定”规定有机衔接,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责体系。巩固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成果,做好改革的后续工作。
四、规范设置机构,统筹管好用好编制资源
1、控制机构设置。新增工作任务的一般不新增机构,确需增设机构的从严控制。
2.统筹编制资源。加大部门间编制统筹调配力度,优化编制资源结构,使编制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使用效率,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树牢过“紧日子”意识,从严从紧控制机构编制资源,深入挖潜创新盘活机构编制资源,破解管住控好编制资源与满足发展所需之间的矛盾。整合、规范设置事业单位,盘活机构编制资源,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在关键环节上,做好统筹使用编制资源服务发展的组织实施,确保编制资源用好用出效益。
3.完善引进人才专项编制制度。分析汇总引进人才动态信息,为做好引进人才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强化实名制管理,不断提升数据质量。
4、完善实名制管理。继续抓好实名制数据库的维护,动态信息及时更新,确保实名制系统数据真实准确无误,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巩固实名制管理的部门配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实名制管理在促进机构编制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上的应有作用。
5、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认真审核编制使用情况,科学、合理拟订好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和人员选调计划工作。
6、制定工作规则和工作细则。制定工作规则和工作细则,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完善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
五、做好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严格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范和优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对事业单位履职情况进行抽查,履职不到位的限期整改;
对申请设立、变更、撤销登记的事业单位,把好受理、审核、核准三关。做好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加强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抓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相关管理工作,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年度报告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六、深化营商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各部门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要求做好各项任务。做好权责清单和行政许可事项的动态调整工作,认真承接落实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组织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压缩行政事项审批时限,促进行政审批事项更加精简规范,力争营商环境更优。
七、自身建设
1.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股室及下属事业单位工作职责、会议纪律规定、保密管理、信访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等规章制度,扎紧制度笼子,促进干部担当作为。
2.推动乡村振兴。积极联系,重点围绕基层党建、集体经济、环境整治等方面推进工作。关爱和激励干部,安心留任,积极工作,更好地建功立业。
3.加强机关党建。认真落实党建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按时开展好三个党组织活动日活动,加强党建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党员思想素质,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
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3月31日
第二篇: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及办公室工作规则
大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及办公室工作规则
大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
大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简称市编委)是市委、市政府授权具体负责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主要任务是调整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合理设置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及配备领导职数,为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的党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供保障。
市编委成员由市人民政府市长、市委分管党群的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市委组织部长、市委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和市编委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组成。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编委及省委、省政府和省编委以及白城市委、市政府和白城市编委关于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法规;研究起草全市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草案;统一管理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各人民团体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工作。
(二)根据中央、省和白城市的部署,研究拟订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审核市直机
关、乡(镇)机关和街道办事处机关机构改革方案;指导协调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三)协调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职能配置及其调整;协调市委、市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乡(镇)之间的职责分工;参与、协调相关部门涉及机构编制有关专项改革事宜。
(四)审核市直党政各部门、市人大、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机关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审核经济开发区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审核各乡(镇、街)机关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五)研究拟订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审核副乡(科)级以上事业单位的机构规格和领导职数并上报白城市编办审批;审核和审批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市直机关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和乡(镇)机关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与调整、人员编制、领导职数、人员结构和经费管理形式等事项。
(六)负责对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问题进行查处。
(七)负责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依法对全市事业单位进行登记管理;监督检查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的情况,查处违规行为。
(八)承担机构编制的依法管理和对重要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及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应配套协调工作。
(九)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会议制度
(一)大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实行委员会制与主任负责制相结合的制度,重大问题由委员会讨论决定,特别重大的问题,经委员会讨论后,提请市委、市政府决定。委员会会议,由委员会主任或受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并主持。委员会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
(二)委员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编委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审议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审议各部门的“三定”规定(方案);审议事业单位设立和撤并;讨论有关机构编制管理的措施、办法和规章制度;讨论主任、副主任或编委办公室提请审议和决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办事程序和文件审批
(一)办事程序
机构编制委员会审议决定的有关事项,由委员会办公室研究提出初步意见或方案,列出议题,经委员会主任审定后,提请委员会会议研究决定。因情况特殊,也可书面分送委员会成员阅审,由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委员会成员阅审的意见,报委员会主任或其委托的副主任审定。
(二)文件审批
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会议决定事项和重要文件,由委员会主任或其委托的副主任签发。需要以编委会文件下发的有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批复及职能调整等方面的文件,经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审核,由委员会主任签发。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处理日常工作的一般文件,由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签发。
大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
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是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主要职责
(一)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授权行使其职权
(二)组织筹备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会议,草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会议纪要和有关文件,组织实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会议的决定。
(三)承办市委、市政府、市编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请示报告制度
(一)市编办实行市编委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主任领导全面工作,对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委负责。副主任协助主任处理日常工作,对主任负责。科(局)长对主任和副主任负责。
(二)主任或副主任对工作上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编委领导请示汇报。副主任处理工作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主任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各科(局)长处理工作上的重大问题,应事先请示主管主任。遇有特殊情况可直接向主任请示报告。
(三)市编办各科(局)要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独立解决自己职权范围内的问题,不得超出职权范围答复或处理各部门请示事宜。
三、会议制度
(一)筹备市编委会议。
1、市编委会议的筹备工作,由综合科负责。会议议题由综合科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经市编办主任审核后,报编委主任确定。
2、提请市编委会议审议的文字材料,由机关或事业编制科负责起草。全部会议材料报编办主任审定后,由综合科负责统一打印分发。
3、市编委会议议定的事项,整理成会议纪要,按程序审批后分送有关领导和部门。需要催办的事项由综合科负责,并及时向编办副主任、主任报告情况。需要以市编委或市编办名义下发的文件,由机关或事业编制科草拟文稿,按发文程序办理。需请示市委、市政府审定或上级编办审批的事项,由机关或事业编制科起草文字材料,报编办主任审定。
(二)市编办办公会议。
市编办办公会议主要是主任办公会议,由市编办主任、副主任组成。主要内容是贯彻上级有关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研究提出具体落实意见;研究制定编办的工作计划,阶段性工作安排,及其、阶段的工作总结;讨论审议需提请编委会议审定的有关事项;讨论审议机关、事业单位报请的增设
机构、调整机构规格、变更机构名称、增减人员编制等事宜;需要办公会议讨论审定的其它事项。
四、文件处理制度
(一)收文。市编委、编办的收文,统一由综合科专人签收、登记,并送市编办主任阅批。
(二)发文。以市编委、编办名义的发文,由机关或事业编制科负责起草,送市编办、编委领导审批签发。
(三)会签文件。起草的文件需与有关部门会签的,经编办领导审签后,送有关部门会签。外单位与编办会签的文件,先由有关科(局)提出意见送编办领导审核签发。
(四)传阅文件。由综合科负责传递文件,严格登记手续,随时掌握文件去向,避免漏传、横传、误传和延误。
(五)文件承办。各科(局)按照编办领导的批示办理文件。对各部门、各单位报送的“请示”,各科(局)应认真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提出拟办意见。
五、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一)“大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印章主要用于以市编委名义发文和审批业务。“大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章主要用于以市编办名义发文和对外联络一般性行政事项的函件。
(二)印章由综合科保管和启用。经编办主任批准后方可使用。非经主任批准,不准将印章擅自委托他人代管,不得私自带印章外出。
(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审核所需的“大安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印章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负责保管和使用。
第三篇: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沁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预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
1、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
2、负责起草县级机构编制规范性文件,拟订机构编制有关政策,统一管理全县党政群机关(含党委、政府各部门,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人民团体机关,以及其他行政机构,下同)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
3、负责拟订本县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审核县直机关机构改革方案。
4、管理全县党政群机关、乡镇的职责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5、协调全县党政群机关、党政群机关与乡镇之间的职责分工,科学配置各部门的职能。
6、负责拟订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管理县属、乡镇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
7、监督检查县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县直机关“三定”规定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以及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
8、负责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和报告工作。
9、负责行政审批工作。
10、负责域名注册工作。
11、承办县委、县政府、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和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主要工作
2017年,沁县编办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编制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市编制部门的工作安排,扎实推进机构编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基建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发放、域名登记等各项业务工作。围绕开发区建设、五道五治、脱贫攻坚、环境治理等体制机制问题开展调研,不断提升编制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管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1、建立机构编制问题整改台账,结合我县实际,根据中央、省、市编办精神,梳理出机构编制问题27个。研究出台加强机构编制审批和问题整改监督检查办法,各单位提出申请机构编制,要先排查问题,说明整改情况,凡整改不到位的,暂停受理有关机构编制事宜。通过整改全县27个问题除部分农村小学因历史原因超编外,其他问题整改完毕。
2.按照省、市关于监察机制改革有关机构划转要求,按照 2
“编随事走”的原则,在划转县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职务犯罪预防专项职责的同时划转9名政法专项编制和9名工作人员,同时将原属县检察院的副科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培训中心划入县监委,完成了县监委机构人员划转工作。落实纪委监委全覆盖编制划转工作,拟从各县直机关划转行政编制42名,组建9个纪检监察组和1个纪工委。同时成立了纪检审理二室,确保了监察体制改革任务落实。
3.拟定全县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案,按照“一件事主要由一个部门管”的原则,推进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目前我县已拟定出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案草案,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之中。
4.完成组建医疗集团涉及机构编制有关事项,并以县人民医院为实体机构进行了法人注册登记。
5.根据省、市编办关于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的整体布局,完成了法院、检察院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上划工作。其中,县法院划转政法专项编制45名,工勤编制4名,领导职数1正3副1纪检1政工,县法院后勤服务中心划转编制9名;县检察院划转政法专项编制28名,工勤编制2名,领导职数1正3副1纪检1政工2名专职委员,划转沁县检察院后勤服务中心编制5名。
6.在2016年新农合医疗机构整合的基础上,完成了沁县医保中心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心的人员划转。为城乡医疗保 3
险整合创造了条件。
7.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精神,将檀山林场并入沁县瓮城山林场,重新组建了沁县瓮城山林场。将山西浊漳河源头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并入沁县漳源林场,促进了国有林场生态功能和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建设。
8.根据沁县《控编减编方案》,2017年我县共减编制47名,其中自收自支编制31名、财政补贴编制7名、财政拨款编制9名,确保2017年控编减编任务完成。同时按照省、市要求消化2013年新增110名编制核减任务,保证了只减不增任务的落实。
9.为沁县政协信息中心争取副科级领导职数1名;申请市编办成立了县综治中心、县法治建设办公室、县保密技术监察中心等机构;完成了沁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更名提格;在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县人大成立了“法制安全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两个专门委员会,同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乡镇人大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的意见。申请成立了政策研究室,加挂改革办和综改领导组办公室等牌子;批准成立了沁县城镇居民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职能划分,有效地促进了上述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夯实基础,三基建设成效显著
1.全县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均纳入清单管理。共承接省级下放12项,市级下放4项;取消12项,取消年检年审3项;工 4
商前置改后置21项;下放乡镇1项。
我县26个县直行政执法单位,除4个零报告外,全部编制完成“一单两库一细则”,并全部在沁县政府网站公示。其中:检查事项清单共计671条,市场主体名录共计9395家,执法检查人员共计525名。一年来,全县累计抽查事项186条,抽查次数418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500人次。推动“两清单”、“两张图”上网试运行工作的落实。进一步优化程序、提高效率,全县审批环节精减涉及9个单位32个项目,其中审批环节精减1项的有7个单位10个项目;审批环节精减2项的有7个单位14个项目;审批环节精减3项及以上的有4个单位8个项目。办理时限精减涉及14个单位49个项目。全部在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
2.制定出台了《沁县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基础工作达标指导意见》,明确各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基础工作达标要求。对各单位《基础工作目录、工作运行流程图》、《管理手册》、《应知应会手册》、《便民服务手册》及岗位责任制等手册等的模板及制作进行了统一要求,全县122个科级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部完成相关手册制订工作。
3.我办制定了“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AB岗制、一次性告知制、离岗告示制”六项制度,进一步提高我办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
(三)求真务实,登记管理、域名工作取得新成效
1.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积极同县里为登记局争取办公室1间,配备了专门的电脑打印设备。提升了我县事业单位登记水平。
2.网上名称管理进一步巩固。域名注册管理成果得到巩固,目前我县成功注册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276个,政务和公益网站标识通过率达100%。并且根据《关于调整地方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等集中注册政务和公益专用中文域名收费标准的通知》精神,将72900元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域名收费工作顺利进行。
(四)开拓创新,积极服务开发区建设
在沁州黄有机农业示范园区管理中心的基础上,制定并上报了沁州经济开发区组建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我县沁州经济开发区内设机构管理办法以及社会事务管理办法,依托松村乡政府,拟在乡政府加挂“山西沁州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牌子,整合松村乡民政工作服务中心和县人社局派驻的劳动保障管理所,成立“松村社会事务管理中心”加挂“山西沁州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牌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县公安局、环保、审计、住建、国土、地税、市场质量监管局等部门设立派驻机构。
三、部门概况
沁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为财政全额拨款行政单位,办公住所是沁县胜利路33号,单位实有人数9人,在职行政4人,6
退休1人;事业电子政务中心在职4人。
四、收支情况
1.2017年财政拨款预算收入:73.06万元;
2.2017年预支出数60.97万元,其中职工工资、津贴等59.16万元,公用支出1.8万元,项目支出10.29万元。
2018年5月10日
第四篇:2011年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总结
**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编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和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部署,立足“创新体制机制,服务科学发展”,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和服务,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克服人员少、底子薄、任务重的困难,团结进取,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1、全力做好县政府机构改革的评估验收和分流消化党政机关超编人员工作。我县政府机构改革于2010年底基本完成。今年在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基础上,我们对县政府 个工作部门的职责划转、人员流动、工作运转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督查,全面督导落实“三定”方案,进一步巩固和
深化了政府机构改革成果,顺利通过了省、市的检查验收和评估工作。改革中,按照上级编制部门要求,对政府部门使用的事业编制全部进行了核销,部分人员纳入行政编制,但其余人员编制未曾核定,今年初,全县县直党政机关行政总体超编**人,按照市编办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采取停止进人、提前退休、分流到乡镇和事业单位、鼓励自谋职业等强有力的措施,争得县领导的支持和组织、人事、财政部门的通力配合,疏通消化超编人员渠道,消化超编人员任务全面完成。
2.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开始启动。根据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的统一部署,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从2011年12月初开始,我办积极稳妥地做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各类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进行了职责分工,拟订了工作方案,召开了主管局委办和乡镇政府工作会议,调查摸底和清理规范工作于12月底前完成,为下一步事业单位分类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机构编制管理和服务不断完善
1、机构编制管理更加完善。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能作用。今年
以来,根据审批权限和程序,我们共审核办理15个部门**个机构编制事项。主要为:一是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对省核定我县乡镇卫生院的**名编制,进行了合理分配和动态调整工作,同时,针对我县面积较大、人员分散、乡镇卫生院人员服务面积大的实际情况,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对我县乡镇卫生院的情况做了详细调研,并向省、市汇报我县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紧缺、核定不太符合基层山区县的实际,积极向省、市争取为我县追加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95名。二是做好了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和总量内动态调控工作,对全县**名中小学教师编制进行了认真统计梳理,并且按教学资源布局,合理分设了两所学校、调整了部分中小学教师编制,招录补充新教师**名。三是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划转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将符合条件的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划转到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的食品安全监督所工作,共划转食品卫生监督人员人。四是做好了机构改革的后续划转移交工作。理顺了农业与农机、财政与农税及地税的人员划转移交工作。五是完成了文化、广播和新闻出版执法机构的整合组建工作,组建综合执法大队,整合了人员编制,统一管理全县行业的执法监督工作。六是全面做好了交通规费征稽人员的审
核和移交工作。根据省市机构编制部门要求,对市移交我县的交通规费征稽人员进行了审核和移交。七是对**等重点部门急需解决的机构编制问题给予政策倾斜、合理增设机构、核定编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八是认真研究解决了种子公司改制问题,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化解了群访危机,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2、日常管理更加到位。一是严控机构编制。我们认真贯彻机构编制管理的三个重要法规文件,认真落实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制度”和中央编办“五不准”规定,积极从源头上遏制机构编制增长,做到了不该设的机构一律不设,不能增加编制的一律不予增加,确因工作需要设置的机构严格按程序报批。二是严肃编制纪律。严格实行进人编制审核制度,全面实行了机构编制审核通知单和入减编通知单制度,严格按编制限额进人,按核定的数额配备领导职数。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完善了12310机构编制举报受理制度,妥善处理和化解机构编制管理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认真办理机构编制信访案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工作,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起,办理政协委员提案3起,办结满意率达100%。四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进一步深化。建立、完善了机构编制、人员变动情况月
报制度,及时更新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信息库,确保了机构编制人员信息系统准确无误,对全县机构编制、实有人数实现了动态管理。为相关政策制定、领导决策提供了事实依据,有效发挥了实名制管理的作用。五是继续巩固乡镇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乡镇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确保了乡镇机构改革后人员和机构编制只减不增的目标,分流人员没有出现反弹现象。同时积极和县有关部门加强协调监督,对机构改革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充分论证,并在三定批复时予以明确,进一步优化了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3、重点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今年重点针对我县县直和乡镇事业单位空编**名,县直和乡镇事业单位普遍反映人员断档、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现有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状况,调查摸底向上级编制部门申报招录计划**名,缓解了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
(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日趋规范
1、依法做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法规规章,依法做好新设、变更、注销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一是对全县已经登记的**个事业单位进行
了纸质检验工作。二是召开全县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会议,分批安排了全县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我们对已经登记的**家事业单位数据信息全部录入到网上,对符合年检条件**个事业单位,全部进行了网上登记,登记率达到80%。同时,对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法人代表、资产负债、信息公开登记情况都进行了网上公开,进一步强化了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为,强化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同时,按照事业单位进行网上登记的相关要求,对未登记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澄清了事业单位不能登记的原因,撤销了法人不健全、财务不独立事业单位近**家,为事业单位分类制度改革和实现事业单位登记率达到100%奠定了良好基础。
2、政务公益专用中文域名注册有较大突破。截至目前,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已申请政务公益中文域名注册的共**家。其中政务域名家,公益域名家。
(四)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按照省、市机构改革指导意见,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开设置的要求,县编办已经单独设置为县委工作部门,人、财、物已经单列,核
定行政编制名,工勤编制名。实有工作人员人,2011年元月已将各项档案资料搬入县委大院办公,并购置了档案柜、电脑、一体机、空调等必备办公设施,为确保工作的延续、运转和创新,单设以来,编办以全新的思路承载过去,开拓未来。着力开展了以“强化业务学习,加快角色转变,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作风转变,深入基层调研,服务方式转变”和“站位全局、为建设富裕开放和谐新**提供高水平的机构编制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在具体工作中突出思路新而清、团队小而活、人员少而精,工作忙而序、效果明而实的特点,全力营造新单位“工作高起点,服务高标准”的新气象。今年组织参加了全市机构编制系统首次举办的“我为改革管理创新作奉献”演讲活动,参赛两名选手,首次亮相就取得一个二等奖、一个组织奖的好成绩,受到市编办的好评。实现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抓素质促业务,抓业务促团结的双赢管理模式。
二、工作中的思路和做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的起步之年,是机构编制系统自上而下理顺体制的“改革管理创新年”,也是**编办在新起点迈步运作的第一年。如何在稳步启动中科学创新,直接关系编制部门能不能承载党委、政府的重
托,能不能把握改革发展的节奏,能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的大局。为此,我办在全年工作中紧紧围绕卢展工书记指出“用领导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的思路,不断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创新。
机构编制管理创新贵在大局观念。我办在今年的工作中一方面把机构编制管理融入到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参谋;另一方面,在参谋的过程中将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理念植根于党委、政府及编委领导心中,使领导在组织任免、人员流动、机构设置等项决策中将机构编制理念放在源头贯穿始终。用领导心中的机构编制理念和编制部门的大局观念化解组织任命超职数、人才流动超编制与精简人员、超编消化的矛盾,形成组织、人事、财政、编制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共谋发展的机构编制管理新格局。我办在今年消化分流县直党政群机关超编人员工作中,正是得益于党委、政府领导心中的机构编制管理理念,得益于组织部门任免干部时对超编消化工作的通盘考虑、得益于人事部门鼓励提前退休政策的及时落实、得益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大谋划、大布局,才使编办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轻松应对、从容处理。
机构编制管理创新重在责任意识。机构编制管理部门 的神圣使命决定了其永远处在机构改革和各项矛盾风口浪尖的地位,责任意识尤为重要。我办今年以来,深入基层认真调研了政府机构改革后各部门的编制人事状况,对各单位普遍反映的行政编制少、要求增设机构、事业单位骨干被借调、人员结构老化出现“用人荒”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梳理,抓住主流,对政策允许、各单位反映强烈、已影响到部分单位正常运转、急待解决的“用人荒”问题高度重视。勇于打破长期以来人员冻结,除教育、卫生外其余大部分单位不招不进的思维模式;就如何妥善解决“用人荒”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澄清底数,拿出了具体可行的理顺借调人员和公开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方案,向县委、政府和编委领导进行了汇报。县领导高度重视,对编办的这一举动予以肯定。目前,理顺借调人员和公开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正在有序进展中。编办的这一举动打破了我县长期以来用人体制的僵局;增添了用人单位的活力、缓解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成为群众街头巷尾议论的热点话题。
机构编制管理创新难在管理提升。就是要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在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方面的龙头作用,科学地把握机构编制管理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度,合理
配置资源,实现“管住、管好、管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的目的;我办今年在机构设置这一源头管理上,打破“职能部门递申请、编委研究作决定、编办被动下通知”的传统管理模式,树立超前意识、主动介入,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就社会发展需求、部门反映强烈、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调查研究,对机构的设置、摆布、强化、弱化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布局、有的放失。今年我们重点解决了**等直接关系到民生的问题;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做好了**的审核和移交、**执法机构的整合组建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焦点、热点工作;完成了**等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的职能调整及整合设置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对于那些以部门工作重要为由、或以达标为要求、以批资金给设备为条件,要求增加或设置对应机构的请示报告一律从严掌握。使机构编制管理处于有序调整、活而不乱的动态均衡状态,做到机构编制管理的有破有立、有增有减,适时调整、优化配置。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用人环境和体制机制保障。
机构编制管理创新实在服务到位。我办今年在服务创新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变重把关为重服务,经常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基层动态和困难所在,广泛宣传机构编制政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帮助基层单位出主意、想办法,应对危机、化解难题。**乡镇卫生院编制核定下达之初,因按服务对象比例核定出的编制数少于原有的编制数,造成分配困难、矛盾重重,且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卫生主管部门迟迟拿不出合理的分配意见,县编办多次与卫生部门探讨,了解矛盾的根源,提出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将矛盾最小化,并协同**门一起向上级编制部门反映我县的特殊地域情况,邀请省编办领导到我县调研,为乡镇卫生院追加了编制,化解了乡镇卫生院的用人危机,深受卫生系统好评;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多次深入教育系统与教育部门探讨研究符合我县实际、科学合理地核定编制的办法,形成调研材料报上级编制部门参考,积极为教育体制改革作准备;在研究机构和编制之前,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一手资料,多次上下沟通,做到科学决策和贴心服务的有机结合;日常工作中尽量发挥电子政务高效快捷的优势,简化程序、高效办公;对前来办事的人员热情服务,提供复印、打印、扫描等便捷服务。贴心的服务不仅得到了基层单位的好评,也赢得了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高效运转,确保了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新的历史时期,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肩负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神圣使命,我们将以开阔的眼光、非凡的气魄,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体制机制保障!
三、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我办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开放和谐新**的目标,坚持“创新体制机制、服务科学发展”,积极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能作用,保障和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1、积极稳妥地推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摸清底数、夯实基础、优化结构、精简效能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
2.积极参与推进行业体制改革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做好警务机制改革、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等部门体制改革中的机构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机构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合理确定
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做好其他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涉及的相关机构编制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
1.继续深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进一步完善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信息库,实现机构编制动态管理,优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与财政统发工资的联动机制。为相关政策制定、机构编制审批提供基础信息,拓展和深化实名制管理的作用。
2.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健全配套制度,理顺操作流程,细化工作环节,提升管理效益。根据形势发展,围绕中心工作,适时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工作的职能作用。实行全县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
(三)、强化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以事业单位分类制度改革为契机,强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强化对法定代表人的登记、年检、注销、审核工作,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年检的监督管理,促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10月小结
竹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10月份工作小结及11月份工作安排
县委党群战线工委:
现将2011年10月份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11月份工作安排简要汇报如下:
1、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市编办陈旭主任一行送市委选派干部孙耀洲(市编办督查科副科长)到我县任职接待工作,并向市编办陈旭主任汇报了我县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情况;创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全体干部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在线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同时,为加深全体干部对全会精神的理解,从武当数字化选学城中精心挑选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之——如何理解文化产业》课件进行学习;按照全县统一安排,组织干部参加全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坚持参加每周五开展的义务大扫除活动,组织全体干部对堵河防洪堤清洁区内的垃圾和杂草进行清理。
2、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鄂办文[2011]57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拟定了《竹山县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方案》,经编委主要领导审定后,以竹办发[2011]52号文件下发全县相关单位组织实施;全面完成县直34个部门成立行政审批服务科(股)行文工作,为全县开展“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提供了体制保障。
3、根据县编委会研究讨论的意见,在对我县城镇建设综合执法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县市的成功做法,草 1
拟了《关于组建竹山县城乡建设综合执法管理局方案情况的报告》和《关于成立竹山县规划测绘管理局的报告》;根据
县人社局所属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草拟了《关于县人社局所
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的报告》。上述报告经编办主任办
公会研究后呈报县编委领导审定。
4、按照用编许可通知制度的要求,按程序办理了5名
事业单位人员的进编手续,2名党政群机关组织调整人员的编制转移手续,为公安局和司法局在全省公开招考的7名公
务员办理了进编手续;根据市编办《关于填报县市区副科级
实职以上领导职数及实配情况的通知》要求,对全县副科级
以上单位的领导职数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及时上报;根据省编
办《关于抓紧做好党政机关消化超编人员工作的督办函》(鄂
编督[2011]5号)要求,按时上报了本月的党政群机关消化
人员进度表。
5、认真做好了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各项数据的更新与维
护工作。录入了党政群机关7名新进人员的信息;对本轮换
届中组织调整的58名党政群机关人员的信息及时进行了更
新;按政策回复网民在《竹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的2条投诉与咨询;及时对编办门户网站进行了维护和更新,本月网上更新信息8篇(条),完成机构编制政务信息4篇
(条)。
6、认真做好了有关事业单位设立、变更登记和年检工
作。对全县事业单位登记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根据
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对2008年以后新设立登记的8个事业单位和实施了变更登
记的39个事业单位定期在《今日竹山报》上进行公告。
7、做好了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工作,全月无计划外生
育和刑事治安案件发生。
十一月份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继续深入学习十七届六
中全会精神;加大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力度。
2、按照省、市编办的统一要求和我县实际情况,认真
组织开展事业单位规范清理工作;认真做好住建系统综合执
法体制改革工作。
3、认真做好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及时更新编制政
务信息,做好网上咨询、投诉的答复工作;按照乡镇换届工
作中组织调整人员的编制转移手续和机构改革“三定”情况,认真做好机构编制政务公开信息更新工作;按照用编许可通
知制度的要求,按程序办理各类人员的编制手续;全面做好
乡镇卫生院落实编制实名制工作。
4、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的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公告工作
和2011事业单位登记检验的准备工作。
5、完成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机构编制工作小结
抄报:市编办,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办公室,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督查室,县第一纪工委。竹山县编办综合科2011年10月25日印发
共印2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