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让我们快乐成长教师发言稿(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10-03 16:2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开发,让我们快乐成长教师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开发,让我们快乐成长教师发言稿》。

第一篇:课程开发,让我们快乐成长教师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好的一个学习的机会。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课程开发,让我们快乐成长。

一、我们取得的小成绩——教学中的小浪花

(屏幕展示对话第一辑、第二辑图片)我们大余中学语文组开发的校本课程是“随钱钟书一道与古人对话”。这是我们在课程开发时编写的校本教材。(展示第一辑、第二辑部分目录)这是目录,第一辑对应必修1—4,第二辑对应必修5、选修;里面的文章与课文一一对应。两辑共计21万字。

(展示发表的作品图片)——这是我们发表的部分文章。随着课程开发的深入,我们在零碎知识的收集整理中不断进行理性思考、总结反思,逐步对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于是形成文字,尝试着向外投稿。(图片展示)这是我们xxxx年3月投出并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展示两篇文章的图片)——在发表的文章中,我们有两篇文章很荣幸的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展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条件)——这是人大转载的要求。被转载的文章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能被转载,我们感觉到非常高兴,信心倍增,虽然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还有差距。

(展示学生发表的作品)——这是学生发表的部分作品。许多编辑对我们学生的作品特别感兴趣,称“有底蕴,有生活气息,篇篇好文”。

(展示学生被转载的文章)——在发表的作品当中,黄苏的《小骑士成长记》、王颖的《八人寝室第九鼠》还被其它刊物转载。(展示图片)赣州的《未来作家》、广东的《少男少女》、湖南的《中国好作文》等刊物,还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文学社进行了介绍。

二、取得这些成绩的前提——学校领导支持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以为,首先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特别是张芳芳校长整体课程观的正确引领。他唤醒了我们课程开发的意识,激发了我们课程开发的热情,培养了我们课程开发的能力。之前,我们的研究只是几个老师的兴趣;08年高中新课改,学校倡导课程建设,我们的研究马上得到重视,不仅建立了开发小组,张芳芳校长还亲任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图展示),从此我们的校本课程研究开发步入正轨,快速推进。课程开发离不开教材,于是我们又着手课程教材的编写;12年,我们开发出了课程教材(展示初稿图片),然后在实践运用中,又加以总结修订,14年又推出修订本(图片展示)。没有学校的支持,我们的工作不可能开展得如此迅速。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高度重视,让我们从一般知识性、技巧性教研中走出来,走向了课程研究,由微观到宏观,把压力变成动力,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了自我突破。

三、我们校本课程的依托——“无用之用”

(展示《管锥编》等学术作品)——这是钱钟书先生的学术著作。《管锥编》我们用了两个版本,一是打印稿,二是原版图书。《管锥编》四卷,一百多万字;用典雅的文言文写成,繁体排版,其中夹杂七国外文,钱钟书用文言翻译。

我们从06年开始接触《管锥编》等学术作品,边看边做笔记。我们的笔记分好几类:(图片展示)一是书上涂画圈点,并加摘录;(图片展示)二是制作读书卡片;(图片展示)三是动手打字,把繁体《管锥》变成简体,由扫描版变成WOED版;(图片展示)四是通过博客与钱学研究者交流。因为有这样扎实的基础工作,所以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才能顺利推进。回过头看走过的路,我们以为,教师除了看教材、教参之外,还应多看些似乎与教学无关的“无用”的书,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积累,让自己有更多的知识积淀;“无用”的书不一定“无用”,平时深厚的积累,必然在某一个时机会找到突破的口,从而成就自己。

四、在校本课程中我们在前进——课程意识在加强

在校本课程研究中,我们最大的收获是课程意识加强了。这从我们校本课程的文章里可以看出。

我们课程的文章分三类:(展示《关于“肉食者鄙,不能远谋”》一文图片)一是直接转述钱钟书的观点、材料;这篇文章发表在《教学与考试(语文)》杂志,还被《文学校园》转载。钱钟书著作中直接涉及这个问题,我们把它转述出来;这是注重知识本身,这是我们研究的开始。

(展示《〈论语〉学习,不可忽视孔子的处事方法》一文)二是用钱钟书提供的观点、材料分析课文;这篇文章中的观点、材料以钱钟书著作中的为主,我们结合课文进行组织。这是我们研究能力的逐步提高。

(展示《怎么可以出此纰漏——人教版高中语文标点指瑕》图片)三是把钱钟书质疑的精神、探究的方法引入教学;这篇文章用钱钟书质疑的精神指出语文课本中存在标点问题。这是运用,表现出我们综合研究能力的提高。

这三类文章很能看出我们的成长轨迹——由浅到深,由知识到能力,由能力到运用,最后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

从中可见,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有多么大的助推作用。平时我们的教研,是点上的研究,缺少整体的课程观,我们还是课程的被动使用者;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我们由课程的使用者变成了课程的开发者,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这对我们来说,是本质的飞跃。因而,要说校本课程促进我们成长,首先是我们课程意识的加强,宏观把握能力的提高,并且在教育教学中感觉到了成功的幸福与喜悦,把教师这一单纯的职业变成了人生乐于从事的事业。

五、我们校本课程目标——质疑、探究、辩证、全面与感悟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的课程意识逐步加强,并逐步明白了,课程开发,不仅仅是编教材,还必须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确定课程目标,由此组织课程内容,并有自己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体系,因为这是一个促进学生成长的系统工程。

目前我们还是属于探索起步阶段,但在探索的进程中,课程目标越来越明晰,最终确立为下面三个方面(文字展现):

1、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2、让学生学会辩证、全面的看问题;

3、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感悟文字。

这三个目标的确定,与当代社会生活相关。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的丰富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又迷惑了我们的双眼。

我们先看网上的几则报道。

(“汉字源于韩文”)

——韩国学者称“汉字源于韩文”。因为韩国把端午节夺为己有的事在先,所以看了这则新闻后,我们都咬牙切齿。然而根据后续报导发现,这是某人的杜撰,用以煸动民族情绪。

(“男司机暴打女司机”)

——这个视频在网上热传,顿时网民群情激愤,偏向同情女司机,而行车记录仪公布之后,又一边倒的谴责女司机且称女司机该打。

(“学生为老师打伞”)

——学生为老师打伞该如何评价?

面对如此多而混乱并且真伪难辨的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这让我们想到了质疑精神——这是面对信息首先必有的态度;质疑之后是探究——这是探求真相的必用手段;探究到最后,必须形成辩证全面看问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切,对生活的感悟力,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我们以为,我们的课程目标,是从现实出发,直击生活本身的,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与创造力。这与我们新课改的目标是一致的。

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并小有成绩。(图片展示)我在讲《蜀道难》时,有个学生提出文章前面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说鸟能飞过蜀道,后面却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那鸟儿到底能不能飞过呢?学生提出问题后,我与同学一起探讨,并把探讨过程与结论形成文字,写成《鸟儿能飞过蜀道吗?》一文,这篇文章很顺利的在《语文学习》xxxx年第2期上发表。(图片展示)在学《荆轲刺秦王时》有学生提出为何“易水送别”时要“白衣冠以送之”,“送别”不是同于“送葬”吗?是否与生活不符?我们又一同探究,形成文字,发表在《中华活页文选》上。由此可见,我们的课程目标不仅与新课改目标一致,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培养了学生质疑与探究的能力。

同时,我们以为,感悟生活与感悟文字的能力和质疑探究一样重要。(展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前段时间很流行。其实这句话很平常,然而平常的一句话,为何有如此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这文字背后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呢?“去看看”的愿望是否人人都能达成?“达成”之后回来,心理状态又会怎样呢?对这问题的追问,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字的感悟。某种意义上讲,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文字的感悟,是人幸福感的来源。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沉浸在这种快乐当中。

六、课程,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因而,在整个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践中,我们还深刻的感觉到,课程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感,我们应该构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课程。我们的课程,某种意义上讲,不仅增进了学生的幸福感,也增进了我们教师的幸福感;不仅立足于学生的长远的发展,也让我们教师有了长足的进步。让我们在教与学中,找到了工作的快乐,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

(图片展示)——这是我们师生收到的部分汇款单。稿酬的数目不多,然弥足珍贵。有的学生不去邮局取钱,而是把汇款单收藏起来,留作纪念。好文章既需要优美的文字支撑,也需要丰富的思想支撑;文字是血肉,思想是灵魂。我们的校本课程,在这两方面给学生以营养,让他们文字优美、灵魂高贵。成长中,学生自有快乐和幸福!

(图片展示)——这是《语文月刊》的约稿函,我被聘请为《xxxx年高考专辑》的特约撰稿人;这是我参编的《中国好作文》,我由投稿者变成了收稿审稿者。我们的校本课程注重挖掘作品内涵与意蕴,注重从文字中感悟文学,由文学上升到文化,从而塑造具有完美人格的学生。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当我们的课程意识加强之后,我们站在了课程的制高点上,除质疑、探究、鉴赏、感悟外,写作指导、试卷分析、试题命制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都能举重若轻、迎刃而解。一般的教研是分析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而进行课程研究开发,是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一大片问题,一通百通路路通——这是我们老师的幸福!

(图片展示)——这是《赣州晚报?教育周刊》对我个人进行的专访。能引起媒体的注意,这完全得力于课程开发。专访的标题是:这位老师有点不一样。其实我们与其他老师没什么不一样,只不过我们进行了课程的研究开发,课程意识的加强,课程理念的建立,让我们站在了高处,由此而显得“有点不一样”。

……

一路走来,我们师生都感受到了校本课程开发带来的幸福,感受到了探求的真理的快乐,它让我们由课程的被动使用者变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开发者,并让我们的课程开发向着促进学生生命幸福成长的方向前进,我们坚信,通过优质课程的滋养,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教师发言稿:课程开发,让我们快乐成长

教师发言稿:课程开发,让我们快乐成长

教师发言稿:课程开发,让我们快乐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好的一个学习的机会。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课程开发,让我们快乐成长。

一、我们取得的小成绩——教学中的小浪花

(屏幕展示对话第一辑、第二辑图片)我们大余中学语文组开发的校本课程是“随钱钟书一道与古人对话”。这是我们在课程开发时编写的校本教材。(展示第一辑、第二辑部分目录)这是目录,第一辑对应必修1-4,第二辑对应必修

5、选修;里面的文章与课文一一对应。两辑共计21万字。

(展示发表的作品图片)——这是我们发表的部分文章。随着课程开发的深入,我们在零碎知识的收集整理中不断进行理性思考、总结反思,逐步对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于是形成文字,尝试着向外投稿。(图片展示)这是我们2013年3月投出并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展示两篇文章的图片)——在发表的文章中,我们有两篇文章很荣幸的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展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条件)——这是人大转载的要求。被转载的文章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能被转载,我们感觉到非常高兴,信心倍增,虽然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还有差距。

(展示学生发表的作品)——这是学生发表的部分作品。许多编辑对我们学生的作品特别感兴趣,称“有底蕴,有生活气息,篇篇好文”。

(展示学生被转载的文章)——在发表的作品当中,黄苏的《小骑士成长记》、王颖的《八人寝室第九鼠》还被其它刊物转载。(展示图片)赣州的《未来作家》、广东的《少男少女》、湖南的《中国好作文》等刊物,还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文学社进行了介绍。

二、取得这些成绩的前提——学校领导支持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以为,首先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特别是张芳芳校长整体课程观的正确引领。他唤醒了我们课程开发的意识,激发了我们课程开发的热情,培养了我们课程开发的能力。之前,我们的研究只是几个老师的兴趣;08年高中新课改,学校倡导课程建设,我们的研究马上得到重视,不仅建立了开发小组,张芳芳校长还亲任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图展示),从此我们的校本课程研究开发步入正轨,快速推进。课程开发离不开教材,于是我们又着手课程教材的编写;12年,我们开发出了课程教材(展示初稿图片),然后在实践运用中,又加以总结修订,14年又推出修订本(图片展示)。没有学校的支持,我们的工作不可能开展得如此迅速。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高度重视,让我们从一般知识性、技巧性教研中走出来,走向了课程研究,由微观到宏观,把压力变成动力,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了自我突破。

三、我们校本课程的依托——“无用之用”

(展示《管锥编》等学术作品)——这是钱钟书先生的学术著作。《管锥编》我们用了两个版本,一是打印稿,二是原版图书。《管锥编》四卷,一百多万字;用典雅的文言文写成,繁体排版,其中夹杂七国外文,钱钟书用文言翻译。

我们从06年开始接触《管锥编》等学术作品,边看边做笔记。我们的笔记分好几类:(图片展示)一是书上涂画圈点,并加摘录;(图片展示)二是制作读书卡片;(图片展示)三是动手打字,把繁体《管锥》变成简体,由扫描版变成WOED版;(图片展示)四是通过博客与钱学研究者交流。因为有这样扎实的基础工作,所以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才能顺利推进。回过头看走过的路,我们以为,教师除了看教材、教参之外,还应多看些似乎与教学无关的“无用”的书,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积累,让自己有更多的知识积淀;“无用”的书不一定“无用”,平时深厚的积累,必然在某一个时机会找到突破的口,从而成就自己。

四、在校本课程中我们在前进——课程意识在加强

在校本课程研究中,我们最大的收获是课程意识加强了。这从我们校本课程的文章里可以看出。

我们课程的文章分三类:(展示《关于“肉食者鄙,不能远谋”》一文图片)一是直接转述钱钟书的观点、材料;这篇文章发表在《教学与考试(语文)》杂志,还被《文学校园》转载。钱钟书著作中直接涉及这个问题,我们把它转述出来;这是注重知识本身,这是我们研究的开始。

(展示《〈论语〉学习,不可忽视孔子的处事方法》一文)二是用钱钟书提供的观点、材料分析课文;这篇文章中的观点、材料以钱钟书著作中的为主,我们结合课文进行组织。这是我们研究能力的逐步提高。

(展示《怎么可以出此纰漏——人教版高中语文标点指瑕》图片)三是把钱钟书质疑的精神、探究的方法引入教学;这篇文章用钱钟书质疑的精神指出语文课本中存在标点问题。这是运用,表现出我们综合研究能力的提高。

这三类文章很能看出我们的成长轨迹——由浅到深,由知识到能力,由能力到运用,最后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

从中可见,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有多么大的助推作用。平时我们的教研,是点上的研究,缺少整体的课程观,我们还是课程的被动使用者;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我们由课程的使用者变成了课程的开发者,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这对我们来说,是本质的飞跃。因而,要说校本课程促进我们成长,首先是我们课程意识的加强,宏观把握能力的提高,并且在教育教学中感觉到了成功的幸福与喜悦,把教师这一单纯的职业变成了人生乐于从事的事业。

五、我们校本课程目标——质疑、探究、辩证、全面与感悟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的课程意识逐步加强,并逐步明白了,课程开发,不仅仅是编教材,还必须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确定课程目标,由此组织课程内容,并有自己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体系,因为这是一个促进学生成长的系统工程。

目前我们还是属于探索起步阶段,但在探索的进程中,课程目标越来越明晰,最终确立为下面三个方面(文字展现):

1、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2、让学生学会辩证、全面的看问题;

3、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感悟文字。

这三个目标的确定,与当代社会生活相关。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的丰富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又迷惑了我们的双眼。

我们先看网上的几则报道。

(“汉字源于韩文”)

——韩国学者称“汉字源于韩文”。因为韩国把端午节夺为己有的事在先,所以看了这则新闻后,我们都咬牙切齿。然而根据后续报导发现,这是某人的杜撰,用以煸动民族情绪。

(“男司机暴打女司机”)

——这个视频在网上热传,顿时网民群情激愤,偏向同情女司机,而行车记录仪公布之后,又一边倒的谴责女司机且称女司机该打。

(“学生为老师打伞”)

——学生为老师打伞该如何评价?

面对如此多而混乱并且真伪难辨的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这让我们想到了质疑精神——这是面对信息首先必有的态度;质疑之后是探究——这是探求真相的必用手段;探究到最后,必须形成辩证全面看问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切,对生活的感悟力,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我们以为,我们的课程目标,是从现实出发,直击生活本身的,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与创造力。这与我们新课改的目标是一致的。

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并小有成绩。(图片展示)我在讲《蜀道难》时,有个学生提出文章前面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说鸟能飞过蜀道,后面却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那鸟儿到底能不能飞过呢?学生提出问题后,我与同学一起探讨,并把探讨过程与结论形成文字,写成《鸟儿能飞过蜀道吗?》一文,这篇文章很顺利的在《语文学习》2014年第2期上发表。(图片展示)在学《荆轲刺秦王时》有学生提出为何“易水送别”时要“白衣冠以送之”,“送别”不是同于“送葬”吗?是否与生活不符?我们又一同探究,形成文字,发表在《中华活页文选》上。由此可见,我们的课程目标不仅与新课改目标一致,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培养了学生质疑与探究的能力。

同时,我们以为,感悟生活与感悟文字的能力和质疑探究一样重要。(展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前段时间很流行。其实这句话很平常,然而平常的一句话,为何有如此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这文字背后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呢?“去看看”的愿望是否人人都能达成?“达成”之后回来,心理状态又会怎样呢?对这问题的追问,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字的感悟。某种意义上讲,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文字的感悟,是人幸福感的来源。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沉浸在这种快乐当中。

六、课程,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因而,在整个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践中,我们还深刻的感觉到,课程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感,我们应该构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课程。我们的课程,某种意义上讲,不仅增进了学生的幸福感,也增进了我们教师的幸福感;不仅立足于学生的长远的发展,也让我们教师有了长足的进步。让我们在教与学中,找到了工作的快乐,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

(图片展示)——这是我们师生收到的部分汇款单。稿酬的数目不多,然弥足珍贵。有的学生不去邮局取钱,而是把汇款单收藏起来,留作纪念。好文章既需要优美的文字支撑,也需要丰富的思想支撑;文字是血肉,思想是灵魂。我们的校本课程,在这两方面给学生以营养,让他们文字优美、灵魂高贵。成长中,学生自有快乐和幸福!

(图片展示)——这是《语文月刊》的约稿函,我被聘请为《2016年高考专辑》的特约撰稿人;这是我参编的《中国好作文》,我由投稿者变成了收稿审稿者。我们的校本课程注重挖掘作品内涵与意蕴,注重从文字中感悟文学,由文学上升到文化,从而塑造具有完美人格的学生。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当我们的课程意识加强之后,我们站在了课程的制高点上,除质疑、探究、鉴赏、感悟外,写作指导、试卷分析、试题命制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都能举重若轻、迎刃而解。一般的教研是分析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而进行课程研究开发,是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一大片问题,一通百通路路通——这是我们老师的幸福!

(图片展示)——这是《赣州晚报?教育周刊》对我个人进行的专访。能引起媒体的注意,这完全得力于课程开发。专访的标题是:这位老师有点不一样。其实我们与其他老师没什么不一样,只不过我们进行了课程的研究开发,课程意识的加强,课程理念的建立,让我们站在了高处,由此而显得“有点不一样”。

„„

一路走来,我们师生都感受到了校本课程开发带来的幸福,感受到了探求的真理的快乐,它让我们由课程的被动使用者变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开发者,并让我们的课程开发向着促进学生生命幸福成长的方向前进,我们坚信,通过优质课程的滋养,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课程开发,让我们快乐成长教师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好的一个学习的机会。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课程开发,让我们快乐成长。

一、我们取得的小成绩——教学中的小浪花

(屏幕展示对话第一辑、第二辑图片)我们大余中学语文组开发的校本课程是“随钱钟书一道与古人对话”。这是我们在课程开发时编写的校本教材。(展示第一辑、第二辑部分目录)这是目录,第一辑对应必修1-4,第二辑对应必修

5、选修;里面的文章与课文一一对应。两辑共计21万字。

(展示发表的作品图片)——这是我们发表的部分文章。随着课程开发的深入,我们在零碎知识的收集整理中不断进行理性思考、总结反思,逐步对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于是形成文字,尝试着向外投稿。(图片展示)这是我们2013年3月投出并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展示两篇文章的图片)——在发表的文章中,我们有两篇文章很荣幸的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展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条件)——这是人大转载的要求。被转载的文章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能被转载,我们感觉到非常高兴,信心倍增,虽然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还有差距。

(展示学生发表的作品)——这是学生发表的部分作品。许多编辑对我们学生的作品特别感兴趣,称“有底蕴,有生活气息,篇篇好文”。

(展示学生被转载的文章)——在发表的作品当中,黄苏的《小骑士成长记》、王颖的《八人寝室第九鼠》还被其它刊物转载。(展示图片)赣州的《未来作家》、广东的《少男少女》、湖南的《中国好作文》等刊物,还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文学社进行了介绍。

二、取得这些成绩的前提——学校领导支持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以为,首先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特别是张芳芳校长整体课程观的正确引领。他唤醒了我们课程开发的意识,激发了我们课程开发的热情,培养了我们课程开发的能力。之前,我们的研究只是几个老师的兴趣;08年高中新课改,学校倡导课程建设,我们的研究马上得到重视,不仅建立了开发小组,张芳芳校长还亲任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图展示),从此我们的校本课程研究开发步入正轨,快速推进。课程开发离不开教材,于是我们又着手课程教材的编写;12年,我们开发出了课程教材(展示初稿图片),然后在实践运用中,又加以总结修订,14年又推出修订本(图片展示)。没有学校的支持,我们的工作不可能开展得如此迅速。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高度重视,让我们从一般知识性、技巧性教研中走出来,走向了课程研究,由微观到宏观,把压力变成动力,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了自我突破。

三、我们校本课程的依托——“无用之用”

(展示《管锥编》等学术作品)——这是钱钟书先生的学术著作。《管锥编》我们用了两个版本,一是打印稿,二是原版图书。《管锥编》四卷,一百多万字;用典雅的文言文写成,繁体排版,其中夹杂七国外文,钱钟书用文言翻译。

我们从06年开始接触《管锥编》等学术作品,边看边做笔记。我们的笔记分好几类:(图片展示)一是书上涂画圈点,并加摘录;(图片展示)二是制作读书卡片;(图片展示)三是动手打字,把繁体《管锥》变成简体,由扫描版变成woED版;(图片展示)四是通过博客与钱学研究者交流。因为有这样扎实的基础工作,所以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才能顺利推进。回过头看走过的路,我们以为,教师除了看教材、教参之外,还应多看些似乎与教学无关的“无用”的书,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积累,让自己有更多的知识积淀;“无用”的书不一定“无用”,平时深厚的积累,必然在某一个时机会找到突破的口,从而成就自己。

四、在校本课程中我们在前进——课程意识在加强

在校本课程研究中,我们最大的收获是课程意识加强了。这从我们校本课程的文章里可以看出。

我们课程的文章分三类:(展示《关于“肉食者鄙,不能远谋”》一文图片)一是直接转述钱钟书的观点、材料;这篇文章发表在《教学与考试(语文)》杂志,还被《文学校园》转载。钱钟书著作中直接涉及这个问题,我们把它转述出来;这是注重知识本身,这是我们研究的开始。

(展示《〈论语〉学习,不可忽视孔子的处事方法》一文)二是用钱钟书提供的观点、材料分析课文;这篇文章中的观点、材料以钱钟书著作中的为主,我们结合课文进行组织。这是我们研究能力的逐步提高。

(展示《怎么可以出此纰漏——人教版高中语文标点指瑕》图片)三是把钱钟书质疑的精神、探究的方法引入教学;这篇文章用钱钟书质疑的精神指出语文课本中存在标点问题。这是运用,表现出我们综合研究能力的提高。

这三类文章很能看出我们的成长轨迹——由浅到深,由知识到能力,由能力到运用,最后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

从中可见,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有多么大的助推作用。平时我们的教研,是点上的研究,缺少整体的课程观,我们还是课程的被动使用者;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我们由课程的使用者变成了课程的开发者,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这对我们来说,是本质的飞跃。因而,要说校本课程促进我们成长,首先是我们课程意识的加强,宏观把握能力的提高,并且在教育教学中感觉到了成功的幸福与喜悦,把教师这一单纯的职业变成了人生乐于从事的事业。

五、我们校本课程目标——质疑、探究、辩证、全面与感悟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的课程意识逐步加强,并逐步明白了,课程开发,不仅仅是编教材,还必须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确定课程目标,由此组织课程内容,并有自己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体系,因为这是一个促进学生成长的系统工程。

目前我们还是属于探索起步阶段,但在探索的进程中,课程目标越来越明晰,最终确立为下面三个方面(文字展现):

1、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2、让学生学会辩证、全面的看问题;

3、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感悟文字。

这三个目标的确定,与当代社会生活相关。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的丰富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又迷惑了我们的双眼。

我们先看网上的几则报道。

(“汉字源于韩文”)

——韩国学者称“汉字源于韩文”。因为韩国把端午节夺为己有的事在先,所以看了这则新闻后,我们都咬牙切齿。然而根据后续报导发现,这是某人的杜撰,用以煸动民族情绪。

(“男司机暴打女司机”)

——这个视频在网上热传,顿时网民群情激愤,偏向同情女司机,而行车记录仪公布之后,又一边倒的谴责女司机且称女司机该打。

(“学生为老师打伞”)

——学生为老师打伞该如何评价?

面对如此多而混乱并且真伪难辨的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这让我们想到了质疑精神——这是面对信息首先必有的态度;质疑之后是探究——这是探求真相的必用手段;探究到最后,必须形成辩证全面看问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切,对生活的感悟力,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我们以为,我们的课程目标,是从现实出发,直击生活本身的,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与创造力。这与我们新课改的目标是一致的。

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并小有成绩。(图片展示)我在讲《蜀道难》时,有个学生提出文章前面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说鸟能飞过蜀道,后面却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那鸟儿到底能不能飞过呢?学生提出问题后,我与同学一起探讨,并把探讨过程与结论形成文字,写成《鸟儿能飞过蜀道吗?》一文,这篇文章很顺利的在《语文学习》2014年第2期上发表。(图片展示)在学《荆轲刺秦王时》有学生提出为何“易水送别”时要“白衣冠以送之”,“送别”不是同于“送葬”吗?是否与生活不符?我们又一同探究,形成文字,发表在《中华活页文选》上。由此可见,我们的课程目标不仅与新课改目标一致,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培养了学生质疑与探究的能力。

同时,我们以为,感悟生活与感悟文字的能力和质疑探究一样重要。(展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前段时间很流行。其实这句话很平常,然而平常的一句话,为何有如此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这文字背后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呢?“去看看”的愿望是否人人都能达成?“达成”之后回来,心理状态又会怎样呢?对这问题的追问,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字的感悟。某种意义上讲,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文字的感悟,是人幸福感的来源。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沉浸在这种快乐当中。

六、课程,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因而,在整个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践中,我们还深刻的感觉到,课程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感,我们应该构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课程。我们的课程,某种意义上讲,不仅增进了学生的幸福感,也增进了我们教师的幸福感;不仅立足于学生的长远的发展,也让我们教师有了长足的进步。让我们在教与学中,找到了工作的快乐,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

(图片展示)——这是我们师生收到的部分汇款单。稿酬的数目不多,然弥足珍贵。有的学生不去邮局取钱,而是把汇款单收藏起来,留作纪念。好文章既需要优美的文字支撑,也需要丰富的思想支撑;文字是血肉,思想是灵魂。我们的校本课程,在这两方面给学生以营养,让他们文字优美、灵魂高贵。成长中,学生自有快乐和幸福!

(图片展示)——这是《语文月刊》的约稿函,我被聘请为《2016年高考专辑》的特约撰稿人;这是我参编的《中国好作文》,我由投稿者变成了收稿审稿者。我们的校本课程注重挖掘作品内涵与意蕴,注重从文字中感悟文学,由文学上升到文化,从而塑造具有完美人格的学生。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当我们的课程意识加强之后,我们站在了课程的制高点上,除质疑、探究、鉴赏、感悟外,写作指导、试卷分析、试题命制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都能举重若轻、迎刃而解。一般的教研是分析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而进行课程研究开发,是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一大片问题,一通百通路路通——这是我们老师的幸福!

(图片展示)——这是《赣州晚报?教育周刊》对我个人进行的专访。能引起媒体的注意,这完全得力于课程开发。专访的标题是:这位老师有点不一样。其实我们与其他老师没什么不一样,只不过我们进行了课程的研究开发,课程意识的加强,课程理念的建立,让我们站在了高处,由此而显得“有点不一样”。

……

一路走来,我们师生都感受到了校本课程开发带来的幸福,感受到了探求的真理的快乐,它让我们由课程的被动使用者变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开发者,并让我们的课程开发向着促进学生生命幸福成长的方向前进,我们坚信,通过优质课程的滋养,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温馨校园,让我们快乐成长

温馨校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一所好的学校是一个花园、乐园、书园;有人说好的学校是全体师生诞生希望、成就梦想的地方,也有人认为好的学校是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基的家园„„从教十多年来,我也一直渴望能有一所符合心中所想的学校,可一直没有找到标准的答案。我就从自己狭隘的想法中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好学校应具有独具匠心的办学特色: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元的,所以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而有特长的,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学校办出特色是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良好途径。在教育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今天,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强劲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优势。所以,我认为一所学校的好坏,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学质量的优劣上,而是应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提高,是否适应今后社会的需求。

二、好学校应拥有学生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教育是爱的化身,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沙漠中的甘泉,爱是大海上的灯塔,爱是黑暗中的光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哲学家弗罗姆认为,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是给予,而不是只求获得;爱的基本要素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在学生的求知过程中,人生的苦恼与学习的压力会不时困扰他们稚嫩的心灵。老师的爱、学校的爱,会使他们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有爱,学生就会感觉到世界充满温暖,世界充满希望;有爱,学生就会以更积极地态度投身社会、回报社会。给学生爱,学生才会爱。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社会,各种社会现象、不良风气影响孩子成长的氛围中,老师与学校的教育往往很难迅速产生积极地效果。更有部分问题学生甚至拒绝接受正面教育。这就要求学校开展各种形式寓教于乐的活动,但最关键的还是用爱心来引导学生。有了爱,教育才可能成功。

三、好学校应有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在衡量一所好学校的标准不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名师、优秀的教师。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教师的工作状态将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所以,做教师的应该多考虑能够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应该建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观。现在许多学校都很重视教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可为什么有些教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有的教师却不见有长进,关键在于动力问题,假如一位教师没有内心的需要、缺乏追求的欲望,那么再多的培训也是无济于事的,那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在教育上是不太可能出现的。不可能要求每个教师都优秀,但如果每个教师都能有冲击优秀、追求优秀的愿望,那么这样的学校是完全是有生命力的。

四、好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健康向上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应该是学校真正的主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学生。而多年来传统的教学只是机械的为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好学校应该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具有良好习惯入手。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主张学生要有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开展一些相应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时时学、处处学、事事学,这样学生在学校里形成的习惯将会使他终身有益的。

总之,我心中的好学校,它应该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学园,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处处充满亲情的家园,放飞理想的田园,师生生命绽放的花园。

第五篇:童心向党让我们快乐成长

题目

童心向党让我们快乐成长

童心向党让我们快乐成长

也许你会很奇怪吧!我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五年级小学生,怎么会给党写这篇文章呢?其实你无须惊讶,也无须猜疑,看了这篇文章你一定会一目了然的。

今天我写的这篇文章,只为了六个字“送给党的祝福”。也表达我对党的那般崇高的敬意,是党给人类生存的依靠,你是我们全人类的英雄啊!党给我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一个美丽壮观的江山,我代表全人类向党敬一个庄重的礼。就是你———党,你使中国人民的希望成为现实,你使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一次次绽放起希望的花朵,放飞起欢乐。阅兵式上人们都欢呼雀跃,爱国之士都在电视机前骄傲自豪的拍着巴掌,一支支仪仗队伍进入天安门广场,看!他们庄严威武的走着,他们是党的骄傲,而党却是举世瞩目的焦点,及至全世界的企盼。

我们的祖国,也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它就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深切爱国主义的民族,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是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化身。党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它以往精神珍宝的继承和发扬,是融入亿万人心血的中华民族历来秉承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世间最亮的是什么?战士们的热血,党的勇敢,近一点说是共产党们的精神之最亮星。

当一位战士遇难,另一个战士会前去帮助,团结友爱,共同前进,当一个兵队去打仗,兵力太小,一个连的兵队会前去解难,为党献出自己的力,这就是精神的钥匙,看!这种精神就是党最明最亮最辉煌的钥匙。

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党的传人,我们要去感谢党,赞颂一下给我们带来微笑和新生活的党。

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党背后的英雄事迹———雷锋。雷锋是一个伟大的党的战士,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为了国力增强,为了中华儿女的扬眉吐气,付出了极大的贡献。

1963年,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全国人民向一位普通的战士学习,普通的战士?这样的战士有什么会值得我们学习呢?

这位普通的战士啊!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1960年,雷锋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生活上十分简朴,他穿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他的搪瓷盆和漱口缸已经多处掉瓷了,也不舍得买新的,怎么?听到这里的讲述你是不是很津津有味啊?

雷锋他还有一个节约箱,他每天有时间就捡费铁,把每天捡来的破铜烂铁和废旧螺丝等一些东西放在里边,当遇到需要时,就拿出来。不用的废品就去交工。

雷锋还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一个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傻子’”。

英勇的战士在22岁牺牲了,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生前写的那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雷锋,虽然你牺牲了,但你人的精神还在,灵魂还在,你生前作战的勇敢还在,你为党做的贡献还在,这一直一直激励着我们,向你学习,学习这种爱国爱民的高贵品质。你看,我只举了一个例子,但你想自古至今,有多少人可以做我们的楷模。

面对世界爱国爱民的精神,是党的儿女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只有善于学习的民族才是充满活力,大有希望的好民族。英雄的事迹虽然已消失,但这种精神给我们的启示是永恒的,战场上的炮火是暂时的,但自强不息的党是永远的。不错,党带给我们的美好实在太多太多,可是我们也要知恩图报的传统。

我知道花儿因为感谢雨露赠予她恩泽而开的更好,小树因为感谢风儿与自己长年相伴而长的更壮,所以我们小学生也要感谢——党。

是党的细心呵护,才让我们这些炎黄儿女快乐成长,是

党甘甜的乳汁才让我们成长的更健康。

让我们一起去感谢党吧!这不需要金钱,不需要珠宝,更不是一句花言巧语,只需怀有一颗温暖而真诚的心。

我也明白,如果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如果没有水源,就没有新生;如果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

学会感恩于花草,才会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强,只有感恩于党才会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之心。

让我们学会感谢党吧!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党,去面对英雄人物,去面对世界及世界上每件事,那么我们一定会发现党对我们的爱和贡献到底有多大,比海深,比天高,比地广。甚至比胸膛更宽阔。让我们带着感恩,带头微笑,更是带着一颗心,去面对党带给我们的生活。

为伟大的党敬礼!

下载课程开发,让我们快乐成长教师发言稿(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开发,让我们快乐成长教师发言稿(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长快乐》征文:快乐,让我们一起变小(★)

    《成长快乐》征文:快乐,让我们一起变小 0班:戈春晓 刚步入初中,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许多同学难免有些不舍,甚至感慨“童年一去不复返。”其实并非如此,校园生活乐趣多多。“让我们荡......

    幸福工作,快乐成长(教师代表发言稿)

    幸福工作、快乐成长 ——2014年娄底市初中新课程改革培训班教师代表发言稿 □湘波中学教师 李琼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很高兴,也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这儿展示......

    放风筝新闻稿 让我们在快乐中成长

    让我们在快乐中成长 沙田中学春日放风筝见闻 (通讯员:傅征戎)春日融融,湘乡市白田镇沙田中学园里热闹非凡,孩子们个个充满快乐的笑容,原来这里正在开展“放飞梦想”为主题的第一......

    语文教学随笔《合作,让我们快乐成长》

    语文教学随笔《合作,让我们快乐成长》 六年级语文教学随笔《合作,让我们快乐成长》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四只羊,他们聚集在一起时,可以说是无隙可击。那儿住着一只......

    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发言稿

    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发言稿 滦南县喑牛淀小学王玉媛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冉庄小学校长许国需,今天有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非常荣幸。下面就我校在校本课程......

    校长发言稿:让我们一起成长[推荐五篇]

    校长发言稿:让我们一起成长 校长发言稿:让我们一起成长 20xx年,在做了十年校长后,我到xx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可以从容的审视英国的基础教育,同时,也可以静下心来对过去教育工......

    浅谈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浅谈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课程资源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不仅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也是我们......

    教师我成长我快乐演讲稿

    兴趣、志愿、专业,一直都未曾离开教师二字。源于这份热爱,我无比坚定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了这份事业我将付出满腔的热爱。兴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