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今天召开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省市追赶超越暨脱贫攻坚工作点评会、全省脱贫攻坚“两对两补”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冲刺脱贫攻坚年度目标,研究部署推进产业扶贫重点工作。刚才市农业局、工信局、脱贫办分别作了专项安排,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发展产业是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把因地制宜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X月X日,党中央、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全文X.X万字X个版块X项重点,围绕决胜X年脱贫攻坚作出了战略部署;总体目标就是“两确保一高于”,即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作要求就是“六个坚持”,即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
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求,发起脱贫攻坚三年决战,确保如期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各行业各领域共同加力。我们既要拧成一股绳、打好组合拳,更要攻其要害、用足关键一招,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致胜之道,作为加快发展、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这既是中省要求,也是实践经验。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突出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产业扶贫为重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产业大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新型工业快速成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绿色循环发展,不断强化绿色工业对经济、民生的关键支撑作用,全力实施“以工带农、以农促工”,扎实推进“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加快构建绿色、循环生态友好型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全市规上工业年产值达X亿元,年增加值突破X亿元,以农产品加工和资源开发等为重点的六大绿色工业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X.X%。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纺织丝绸、清洁能源、富硒食品增速分别达X.X%、X.X%、X.X%和X.X%。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达到X户,产值过亿元企业突破X户,全市各类工业企业用工人数达到X.X万人,其中吸纳贫困人口就业X人,间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X.X万人。
二是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紧扣茶叶、魔芋、生猪、核桃、生态渔业五大现代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抓住育良种、建基地、抓龙头、创品牌四大关键环节,围绕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不断完善和强化“龙头+基地”“基地+企业”“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发展茶叶种植
X万亩、魔芋种植X万亩、生猪养殖X万头、核桃种植X万亩、生态渔业养殖X万吨,五大主导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同时加快推进蚕桑、中药材、烤烟、食用菌、天然蜂蜜、设施蔬菜等传统产业和木瓜、拐枣、油用牡丹、黄花菜、花草茶等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形成了一批适生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增收效果好的新兴特色农业产业,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产业全覆盖。
三是经营主体增量提质。以实施“千村千园、十百千万”培育工程为抓手,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X个(国家级示范社X个、省级示范社X个),培育家庭农场X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X家),组建村级互助资金协会X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家(国家级龙头企业X个、省级X个);今年X个计划脱贫村已成立经营主体X个,“一园一社”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统筹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依托X多个集中安置社区,积极探索“新社区工厂”助力产业扶贫路子,发展镇村“新社区工厂”X家,其中服饰加工类X家、毛绒玩具类X家、电子产品类X家、农副加工类X家、其他类X家,累计吸纳就业X人,其中贫困户X人。
四是园区成为新增长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主体功能区和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功能定位,坚持把“三区两园”作为保护环境、承接产业、节约资源的重点发展区域,不断完善提升“园区承载集约发展为支撑、规模特色效益农业为基础、绿色循环新型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
X国家高新区引领示范作用明显,恒口试验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瀛湖生态旅游区建设开发提速,“飞地经济”园区以及X高新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全市累计发展各类现代农业园区X个,其中省级园区X个、市级X个,入驻企业X户、建立合作社X家,园区用工达X.X万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X人。X个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X万平方米,入园企业X户,吸纳就业X.X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X人。
五是就业增收渠道拓宽。聚焦全域旅游发展,夯实旅游产业扶贫基础,启动实施X个“十镇十村百户”旅游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已建成X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X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X个省级旅游示范村、X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通过“旅游带增收、景区带乡村、能人带大户”形成有效带动。扎实推动“宽带下乡”和“农村电商”建设,X县区全部创建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区)”,组建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X个,发展镇村电商服务站点X余个,开设农村网店X余家,年均线上交易额达到X.X亿元,以“X扶贫空间”为龙头的“产品销售、就业创业、技志培训”综合平台成为辐射带动高质量脱贫的亮点。
二、牢牢把握产业扶贫的主要任务
产业扶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短期脱贫来看这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从长期减贫来看这更是“脱贫摘帽”后巩固成果、稳定收入、防止返贫的基础工作。我们要坚持提高站位、统揽全局、精准施策,突出“宏观抓产业、中观抓企业、微观抓就业”,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引好用好产业扶贫这一“源头活水”。
(一)强化关键支撑抓产业。我们一直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统筹全局的位置上来谋划,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把握。脱贫攻坚不能“就脱贫抓脱贫”,产业发展不能“就产业抓产业”,这“两只手”必须十指紧扣、牢牢契合、协同发力,才能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关键支撑作用。
要积极促进产业融合。牢固树立“大产业、大扶贫、大发展”的意识,坚决破除“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观念束缚,顺应现代产业融合发展大趋势,跳出思维定式,积极探索创新,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进一步凝聚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要紧密跟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强化“城乡一体”“城乡统筹”理念,走“亦工亦农亦商”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子,将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生态旅游、商贸流通、信息金融等三产服务业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要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加快土地流转由规模式向内涵式发展、由农业领域向其他领域融合,促进农业经营由小户分散向规模集约转变,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休闲观光、特色手工业和互联网农业等业态发展,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增加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渠道。要务实推进“百企帮百村”活动,把“帮产业、建企业、促就业”作为主要包抓措施,积极引导激励各类企业围绕产业融合“跨界”,把发展资金投向农业,把加工车间放到农村,把用工需求瞄准农民,通过吸纳贫困户稳定就业、有效增收,不断健全完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要积极实施“旅游+”工程,全域谋划、系统布局、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将生态旅游同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深度融合,聚焦“食住行游知愉”六大旅游新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六大旅游新业态开发,全面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多业推一业、一业带多业”,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薄种广收、藏富于民的积淀效应。
要精准聚焦持续发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围绕市场抓产业、围绕产业抓扶贫,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加快发展”的思路,把带动贫困户增收作为产业精准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带动贫困户数量和效果作为衡量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标尺,不断健全和完善“扶贫输血+产业造血”的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农业方面,要坚持聚焦茶叶、魔芋、生猪、核桃、生态渔业五大主导产业,做好存量、做大增量、做优质量,加快构建“大产业带动大扶贫”的特色高效现代农业体系,突出培育千亿规模富硒产业目标,大力发展蚕桑、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加工,深入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夯实农业产业扶贫“主阵地”。工业方面,要突出抓好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纺织丝绸、包装饮用水等绿色工业发展,切实发挥工业拉动农业、反哺农业作用,依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强化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基础配套、人口聚集、辐射带动作用,把培育发展“新社区工厂+家庭车间”作为拉动农村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建好工业产业扶贫“就业站”。三产方面,要围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农村市场活力,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带动,加快推进“五美乡村”建设,把特色乡村旅游作为“以城带乡”助力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巩固深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成果,积极探索“产地直供”“产地直发”电商营销模式,畅通“山货进城”和“网货下乡”双向渠道,打造产业扶贫开发“新引擎”。
(二)致力群众增收抓就业。衡量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群众的“钱袋子”。只有充分的就业,才有稳定的收入。三年内能否脱贫,未来发展可否持续,都与就业密切相关,这也是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斩断穷根”的必要条件。
要提升就业能力。坚持“立志、扶智、强技”入手,以扶志为先导,以扶业为根本,以扶技为抓手,激发“想脱贫”的意愿,催生“要脱贫”的动力,找准“能脱贫”的门路,立下“快脱贫”的志向,点燃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奋斗摆脱贫困的希望和信心。要统筹推进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工作,加强产业技能、创业技能、就业技能培训,巩固推广“培训+企业+就业”技能培训模式,确保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X人稳定就业,确保X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多渠道就业实现增收脱贫。一方面通过能人大户示范带动大众创业,培训锻炼农民掌握一技之长,以就业带动工资性收入增长;一方面通过实行工厂化管理,逐步培养农民群众适应现代化生活的纪律意识、规则意识,夯实“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基础,加快“农村居民”向“产业工人”转变。
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深入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探索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变’+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根据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实际,精准选择有能力、有实力、有担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入股、扶贫资金入股、订单保底销售、入园就业务工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租金、务工薪金、资本股金,真正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支持将财政专项投入形成的资产优先折股
量化给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开展贫困户资产由经营主体统一经营、贫困户享受收益试点,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有效“反哺”贫困群众。
要强化帮扶指导。结合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类型和技能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帮扶和就业指导,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X名技术人员,使每个产业脱贫户至少掌握X门实用技术。持续开展“百队进百园”科技服务、“千员进千村”技术帮扶活动,采取“点对点、一加一、手把手”实训和指导,持续提升贫困户技能水平。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逐步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借助产业扶贫“技术服务X”平台,开展跟踪服务,真正让技术服务精准连接贫困户,让贫困户真正掌握产业技术,增强发展产业的信心和能力。坚持科技特派员产业扶贫全覆盖制度,建立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关系,支持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协办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贫困人口实现科技致富。
(三)激发市场活力抓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也是产业扶贫最关键的基础平台。培育壮大“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抚育生成“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建立多种经营主体协同发力的产业扶贫机制,是增加就业岗位、拉动精准扶贫最为有效的途径。
要积极培育壮大企业。坚持把各类企业和经营主体作为产业扶贫的基础单元做牢做实,强化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自主、政策帮扶的产业扶贫工作格局。持续深入地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激发调动各类民营企业投身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国家政策性贷款、农业信贷担保、小额信贷基金、互助资金组织等融资政策支持作用,积极筹措产业扶贫发展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设立扶贫产业投资基金参与脱贫攻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基础好、实力强、潜力大,与贫困村贫困户联系紧密、扶贫积极性高的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家庭农场、新社区工厂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要突出抓好园区建设。统筹优化全市各类产业园区层级布局、发展定位和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市域统筹下层级递进、分工明确、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园区体系,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扎实抓好产业园区路电水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建设“新社区工厂”标准化厂房,不断提升各类园区、社区生活配套与公共服务水平。精心实施“千村千园(合作社)产业扶贫工程”“千村千处山林经济示范点工程”“百村百河水利风景示范园工程”,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建成X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X个山林经济扶贫示范点,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长短结合且稳定增收的发展项目。
要创新举措招商引资。用活用好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十五条”政策措施,统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把各类产业园区作为招引企业落地的主要载体。坚持内资与外资、国企与民企、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大项目与小项目四个“一视同仁”,舍得拿出最优质的资源招商引资,特别是对于符合绿色循环发展要求、符合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符合脱贫攻坚利益诉求,就业容量大、带动效应强、增收能力高的项目,更要舍得下大力气“筑巢引凤”“放水养鱼”。紧扣产业扶贫重点领域,围绕特色种养、富硒食品、人工组装、纺织加工、毛绒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加强全产业链招商,做大劳务加工中间环节,带动上游原料生产、下游精深加工,打造一批“短小精悍”的产业链条,形成特色鲜明、较为完备、契合度高的产业集群体系。
三、强化措施打好产业扶贫突围战
产业扶贫是体现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全局发展的一项骨干工程,更是一项涉及面广、体系庞杂、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那么产业扶贫毋庸置疑是这场“战役”中至关重要、决定全局的“突围战”,只有加快发展产业才能突破贫困重围,在攻城拔寨中节节取胜,保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全省一流、全国上游”水平。
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县区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和改进投入方式,保证产业扶贫项目精准带动、脱贫任务精准量化、落实到户精准受益,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积极引进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整合各方力量,通过撬动金融信贷资金精准投入贫困村和贫困户,优先用于特色产业、农业园区、农村电商等发展,确保市场主体和贫困户资金需求,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与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挂钩机制和扶持政策。
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强全市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X位同志担任副组长,X个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推进全市产业扶贫工作。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必须扛牢扛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亲自挂帅出征,全程协调指导,县区、镇办两级也要切实加强对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工作的领导,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要求,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认真对标脱贫攻坚要求统筹抓好各项工作。
要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市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组织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加强调查研究和业务指导,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有效扶持,确保工作任务有效落实。产业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追赶超越季度考核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确保工作按时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