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召开全省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现场会,主要目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下一步思路和重点,进一步破除制约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加快绿色富民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昨天下午,大家现场观摩了安吉的毛竹股份合作模式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产业;刚才,我们又观看了部分市县林业改革典型案例的视频交流。这些典型,都是各地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创造出来的实践总结和成功做法,大家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深刻理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多次亲自主持研究,多次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成果,是新形势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根本遵循,对于我省加快高质量森林XX、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一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定位。
改革是林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基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在发展经济和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在XX工作期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也始终把推进林业改革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积极推进林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林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他亲自推动下,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延长山林承包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依法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都表明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关山区林农脱贫致富,事关森林生态安全,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二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明确要求。
在XX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继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坚持长期稳定不变的方针,全面开展山林延包工作,切实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依法明晰产权,维护林农合法权益。继续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逐步开展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抵押、保险和资产评估工作,激活各类林业生产要素,盘活森林资源资产,改变林业经营模式,提高林业组织化程度,切实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两种管理运行模式的作用,促进林业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系统全面,为我们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实践遵循。长期以来,我省按照总书记在XX工作期间作出的关于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林改,有效破解了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实现了荒山育成“绿山”、农民捧上“金山”、发展有了“靠山”的巨变,是全国林改工作的一张“金名片”,全国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现场会、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相继在XX召开,推广XX林改经验。我们要自觉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紧紧抓住体制机制这个重点,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上发力攻坚、深入实践,在解决社会关注度高和涉及山区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积极作为。三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殷切期望。
2005年8月,时任XX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就了绿水青山,富裕了千万林农,并指出“要以兴林富民为落脚点,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林业产业,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时强调:“要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绿色成为XX发展最动人的色彩。”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XX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探索股权流转、抵押和跨社参股等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新形式。”10月,国家林草局出台《关于支持XX共建林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先行省,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措施》,九条支持政策中专门有一条“鼓励先行先试深化林业综合改革”。这些都充分表明,总书记和中央对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到,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是完全能够做到浑然一体的,我们追求的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我们要坚定信心决心,牢记总书记“重要窗口”建设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的殷殷嘱托,以更大力度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林业富民路子越走越宽,让林农受益越来越多,为XX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林业力量。二、充分肯定近年来全省林业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以“全国深化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为平台,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目标,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尊重地方首创精神,不断激活林业发展活力,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树立了标杆。主要体现在“五个率先”:
一是率先推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
2013年,龙泉市在全国率先试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形成“集体拥有所有权、农户享有承包权、经营主体行使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2019年,省局印发了《关于XX省林地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维护林地流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拓宽了林权抵押贷款、财政奖补等功能,促进了林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截至目前,我省累计流转林地经营权面积750多万亩,发放林地经营权证1767本。二是率先发展林地股份制合作模式。
在全国率先总结提炼了林地股份合作制、林木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家庭林场等三种模式,鼓励林农以“保底+分红”的形式入股,与社会资本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如安吉县横溪坞村发展毛竹股份制合作模式,林农以毛竹资源入股、统一经营,形成按股分红的经济体,目前全村入社农户占全村农户的98%,比农户自己经营高出20%。浦江县发展林地股份制合作模式,林农将林地入股、实行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形成按林地股份分阶段分红的经济体,按50年合同期测算,林农每亩林地可分红5万元以上,比传统流转模式收益高出50倍。三是率先破解林权抵押贷款难等问题。
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各类惠农金融产品,有力解决了“评估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等难题,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已基本覆盖了省内所有林区县,贷款银行已扩展至四大国有银行等16家银行。2019年末,全省贷款余额突破107.52亿元,同比上升2.68%,直接抵质押贷款农户4.93万户。开化县首创森林碳汇等多种质押物联体贷款模式,贷款额度最高可达碳汇评定价值的20倍以上,累计发生林权贷款余额6.8亿,受益农户达920户。淳安整合公益林补偿收益权,按照放大15倍向薄弱村发放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统一用于投资扶贫项目,带动薄弱村集体增收。柯城探索“一村万树”绿色期权,实现了村集体“一村万树”小周期变现增收。四是率先探索商品林政策性支持保险。
我省在公益林全部由财政补贴投保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探索商品林政策性支持保险,不断完善林业保险体系,消除林农后顾之忧,降低林业经营风险。同时,各地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保险,如常山、青田等地推行的油茶气象指数保险、诸暨推出的全国首个香榧高温干旱气象指数保险,为茶农、榧农持续健康经营产业系上了“安全带”;安吉推出毛竹收购价格指数保险,有效地遏制了竹林的大面积退化和抛荒势头。五是率先开展集体林地地役权制度改革。
在开化县、龙泉市率先开展集体林地地役权制度改革试点,时任省委书记车俊向百山祖国家公园管理机构颁发了全国首本集体林地地役权登记证明;丽水市还创新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机制,探索出南方集体林地区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新模式,有效盘活了自然资源资产。“钱江源国家公园集体土地地役权改革的探索实践”成功入选今年在云南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林业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市场主导。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充分肯定。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的要求相比,当前林业生产关系还有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适应林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当前,迫切需要解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4个问题:
一是解决树谁来种、林子谁来经营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增加,不再完全依赖山林经营,外出打工农民增多,大部分山林闲置在山上没人经营,林业生产关系面临着又一次调整。围绕“山谁来经营”,需要我们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使分散经营逐渐向规模经营、合作发展转变。二是解决林业经营主体林地流转经营权的保障问题。
林地经营权流入方最关注流转方式和权益保障。通过发放林地经营权证一定程度保护了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但林地经营权证发放制约过多、流转合同不够规范、林权权能赋予不足等问题依然困扰着经营者。三是解决林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和经营风险问题。
保险险种创新是激励林业经营主体投入林业的重要保障,当前林权抵押还不够持续稳定,核心问题是资产评估和变现难;林业受自然灾害危害的频率比较高,野生动物损害、林下经济灾害等政策性保险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四是解决资本“上山入林”营商环境问题。
当前资本“上山入林”总体观望的多,真正投入的较少,在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方面,瓶颈束缚依然存在,特别是产业发展资金缺口比较大,融资也较为困难,流转林地进行规模经营的比例较低,林业经营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上述这些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解决好这些难题,从当前看,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是深化改革的重点所在,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也是富民增收的潜力所在。
三、准确把握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特征
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林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推动山区共富的重要途径。我们大力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就是要不断扩大林业生产规模,不断放大适度规模经营的效益,多路径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多元化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多模式完善林业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在推进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推进生产经营集约化。现代林业首先要规模化、集约化,要求生产要素相对集聚、管理措施相对高效、要素成本相对较低。当前,集体林地经营普遍是建立在分散、小规模生产的农户基础上,户均经营还不到10亩,不利于技术推广、科学经营、装备提升和设施建设,长此以往,“低、小、散”的情况就得不到根本扭转。当然,林业规模经营并不是越大越好,也要根据经营主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通过实际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面积在200亩左右的家庭式经营主体,其经济效益、生产效率、劳动强度、利润空间、产业风险能够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成本控制和效益输出的最大化。我们推进林业生产经营集约化,要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适宜规模,实现林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最佳效益。
二要推进利益联结股份化。林地是林农的命根子,是林农的根本权益所在。过去有些地方的林地流转模式过于简单粗放,林农以极低的价格将林地经营权流转了几十年,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林农利益,许多外出打工的林农宁可抱着“留后路”“兜底”或“再等等看”的想法将林地抛荒,也不愿流转给别人经营,造成了林地资源浪费。近几年,我省不少地方在促进林地经营权流转方面涌现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如刚才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安吉、浦江、庆元等几个股份制合作的典型案例,都采用“林农入股+保低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既畅通了流转机制,又保障了林农的利益,为合作系上“保险绳”,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要健全林地流转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新型主体带动更多林农参与规模经营,让林农获得更多持续、稳定的收益。
三要推进经营管理专业化。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种植和管理,其前端联结了研发、育种等领域,后端延展到加工、营销、服务等环节,中间还包含了经营主体建设和品牌运营等,对林业生产经营者的专业水平、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这方面,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如德国、法国、瑞典、以色列等国家建立了职业化农民培养体系,林业生产管理专业化程度、劳动生产率、林农收入等方面都高于我们。因此,要努力打造林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林业实用人才。
四要推进生产装备机械化。与其他行业相比,林业机械化水平整体偏低,特别在林果产业、木竹初加工等户外林业机械多处于起步阶段,机械化率不足15%,而欧美发达国家林业机械化率总体达90%。林业装备产品不够系统,缺乏高端化、智能化林草机械设备,影响我省林业机械化和规模化进程,导致人工成本较高,林业整体效益偏低。比如,我们林果的采摘和竹材的采运费用,大概占了售价的15%-20%,高昂的采运成本进一步挤压了林产品的利润空间。我们要加快机械强林、机器换人步伐,完善林业机械装备体系,为林业适度经营规模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提升林业劳动生产效率。
五要推进生产服务社会化。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有力支撑。林业社会服务体系越完善,适度规模经营的水平就越高、市场竞争力就越强。我们要立足不同产业、不同主体、不同环节的生产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化服务,从产中向产前、产后等环节延伸,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对林业的支撑作用,不断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我们要着力在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促进林业发展上下功夫,推动形成满足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林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
四、加快构建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格局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以股份合作为主导,以产业联结为纽带,以财税金融为支撑,以高效利用为核心,以主导产业为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着力构建以股份合作为主导的林地流转经营格局。
要鼓励林农以林地、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加快林业经营权流转。一方面,要完善林权流转机制。坚持林地集体所有,稳定林地承包关系,在“三权分置”基础上,尊重林农意愿,加快林地经营权流转。各地要制定建立林权流转激励机制,对自愿流转的农户和合作社给予奖励。要健全统一的林权资源资产交易平台,规范林地流转程序,完善相关制度,引导农户向规范化规模化流转方向发展。要探索自然保护地、公益林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制定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政策,盘活森林资源,多渠道增加森林资产收益权。另一方面,要引导林业股份合作机制。积极创新集体林地股份合作经营模式,鼓励林农以“保底+分红”的形式入股,把闲散的林业经营性资源资产集中起来,与社会资本、国有林场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开发和生产经营,促进集中连片种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重点要以村级为单位组建林地股份合作社,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的统筹协调能力,与社会资本、国有林场等主体结成产业联合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林农收入。(二)着力培育以产业联结为纽带的新型经营主体。
要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各类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林地集中、资本集聚、要素集成,不断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方面,要多元化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专精特新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将林业规模经营主体纳入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支持范围,在先进技术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农机物资补贴等方面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同等扶持。另一方面,要多方位提升林业产业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联合体,鼓励新型主体带动更多普通农户参与规模经营,完善利益分享机制,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积极推广四联机制,发挥好林技推广机构、乡土专家等在产业联合体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支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林机装备租赁等新业态。要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等模式,让经营主体集中精力从事自己做得了、做得好的生产环节,把自己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划算的事交给服务主体去做,鼓励林资企业、林业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各类涉林组织依托技术、装备、市场、信息化等优势,采取“林资+服务”“科技+服务”等方式,积极向林业服务业拓展,开展林资供应、技术集成、林机作业、线上线下对接等综合林业服务,促进技物结合、技服结合,有效提升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性。(三)着力健全以财政金融为支撑的产业投资政策。
要多措并举,创新形式,不断完善金融支撑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为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财政引导,不断提高林业补助标准,适度扩大补贴范围,创新林业补贴方式,强化生产性补贴、服务型补贴、激励型补贴以及补偿型补贴,激发林业规模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惠民体系。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强化林业信贷支持,积极落实林业贴息贷款政策,简化林权抵押贷款程序,降低抵押贷款担保门槛,扩大抵押范畴,延长贷款周期,解决规模经营过程中融资断贷问题。进一步加大森林保险力度,增加林业保险险种,为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安全保障,促进规模经营良性发展。(四)着力提升以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经营模式。
加快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以林业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提高林地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形成林业现代化经营格局。一要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鼓励利用各类适宜林地发展林业产业,保障林业重大产业投资项目用地。要落实配套林业设施用地政策,允许利用林间空地修建必要的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和标准的移动类设施、生产道路、水电设施、生产资料库房和采集产品仓库,相关用地均可按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设施用地管理,并办理相关手续。二要大力实施科技强林、机械强林。加快建设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重点攻克制约我省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应用技术,加快研发适合山地丘陵地形的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林机装备,提高林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三要深入推进林业数字化改革。聚焦林业改革核心业务,认真梳理重大需求、多跨场景应用、重大改革等三张清单,找出最主要、最关键、最具决定因素的问题,强化顶层设计,谋划建设林权流转、竹产业、森林康养等林业重大应用场景,连通林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构建生态感知、智能研判、科学决策的“林业大脑”,实现“政府-企业-产业-基地”的多层次多跨协同,找到改革突破口,推进增量开发和迭代升级,不断推动林业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与林业现代化发展相匹配。各地要积极向省局申请林业数字化改革试点,紧扣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打造重大应用场景,实现功能、结构和系统优化,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不断提高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水平。(五)着力发展以五大千亿为目标的绿色富民产业。
以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方向,大力发展五大千亿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富民产业体系,增加林农资源性收入、资产性收入、保障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一要实施竹产业振兴计划。加大竹产业政策供给,强化竹产业用地保障,科学布局竹产业加工链条,加快设立安吉国家竹产业研究院,构建笋竹粗加工分解点、初级加工小微园区和精深加工企业相互支撑的竹产业三级加工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竹木产业,积极推进毛竹林分类经营,清理抛荒竹林生态隐患,增加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二要推进“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各地要抓紧将“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任务分解到村、落到地块,深化结对帮扶机制,推进林业“两进两回”,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林下道地药材,加快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千村万元”增收帮扶工程落地见效。三要优化花卉苗木产业。认真落实并积极应对“非农化”“非粮化”工作,避免“一刀切”和急功近利,防止社会矛盾激化,本着保存量、控增量、提质量的原则,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全省花卉苗木的转型升级。四要提升木本油料产业保供能力。积极推进油茶、香榧、山核桃等木本油料的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做好油茶生产保供任务,加快推进油茶抚育和低产低效油茶林的良种化改造,优化提升木本油料精深加工产业。五要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继续培育建设一批森林休闲养生城市、森林康养名镇、森林康养基地、森林氧吧和森林人家,打造国际知名的森林康养目的地。五、全力推进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推进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各项举措,抓实抓好集体林权改革各项工作,推动我省林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林业部门作为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的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职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资金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把林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措施。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分工协作,做好与其他相关改革的衔接,加快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林业工作格局。
二要加大推进力度。各地要结合实际,要制定改革方案,梳理改革清单,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本着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的要求,抓紧明确改革任务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实施区域和具体内容,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要认真总结提炼林改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推广成熟模式和先进典型,切实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对林业改革模式和产业发展配套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林改的浓厚氛围。
三要加强考核激励。今年,省里已经把林改工作纳入高质量森林XX目标责任制考核,年底将对各地政府进行考核,下一步,也将纳入林长制考核范畴。各地要结合林长制的推进实施,积极争取把推进林业改革和适度规模经营工作作为基层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各类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正向激励作用,资金分配向工作积极性高、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倾斜,不断营造改革争先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深化林业改革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全力推动我省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提供更好更多的有益经验,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