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董事长庆祝建厂七十周年会议上讲话
董事长在庆祝建厂七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2020 年 10 月 12 日)
同志们:
金秋时节,举国同庆,在喜迎共和国成立 71 周年的美好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纪念 XX 建厂 70 周年。回顾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传承工业强国的“长子”使命,振奋精神,鼓舞斗志,为建设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而努力奋斗!
XX 老厂长 XXX 同志专门发来贺信,他对 XX 感情深厚,多年来始终心系 XX 发展,对公司当前求生脱困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 XX 转型新生更是寄予厚望。公司科技人员、劳模先进和职工代表的发言,体现了全体 XX 人爱厂如家的情怀、改革创新的热情和攻坚克难的决心,这是 XX70 年发展的牢固根基,更是未来实现涅槃新生的中流砥柱。
一、回首征程,我们上下求索、砥砺奋进,传承 XX 艰苦奋斗的好传统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党中央毅然决定投资七亿五千万斤小米,建设新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XX 边建设,边生产,陆续为新中国提供了第一台大型电动桥式起重机、第一台1200mm 薄板轧机、第一座火箭发射塔架等 156 项重点工程和
重大项目的急需关键设备,为奠定新中国工业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开路先锋”。
六七十年代,XX 在艰难中前行,成功试制了我国第一台 4立方米挖掘机,圆满完成了周恩来总理批示的我国第一台 350吨门式起重机的设计制造任务。二十年间,XX 研制出 80 多项国内急需和填补空白的新产品,其中 6 项荣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和制造实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在老厂长 XX 同志的组织下,XX与德国公司合作,高质量完成宝钢Ф140 连轧管机组的制造任务,以此为开端走出国门,全面推动了主导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九十年代,XX 艰难探索,于 1998 年创立了重机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
进入新世纪,XX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了连续十年的跨越式发展,销售收入迈上百亿台阶。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XX 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布局了轨道交通等一批转型板块,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年上下求索、砥砺奋进。XX 恪守“振兴民族工业、建设制造强国”的历史使命,累计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两千多种、三万多台套装备产品,创造了 460 多项中国和世界第一,树起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民族工业品牌,锻造了一支不畏艰难、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为公司长远发展积淀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年沧桑巨变、硕果累累。一代又一代 XX 人用冲破险阻的胆略、为我先锋的豪情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用智慧和汗水绘就了建设美好 XX 的辉煌画卷,为我们传承历史、再创辉煌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付出的心血、作出的贡献,历史不会忘记,XX 不会忘记,并将永远铭记在一代又一代 XX 人的心里。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XX 的发展变化,XX 的成长辉煌,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厚爱,离不开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兄弟企业和广大用户的真诚帮助。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 2009 年、2017 年两次视察 XX,对我们做出了“再接再厉”的殷殷嘱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 XX 的最大关心和最大支持,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改革发展的信心和斗志。
借此机会,我代表集团公司党委,向所有关心、支持 XX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向所有为 XX 建设发展付出心血的老领导、老同志、全体职工和职工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立足当前,我们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开启 XX 求生脱困的新征程 70 年间,我们拥有过成功和辉煌,也经历过挫折与磨难。特别是近年来,市场环境变化和内部管理问题相互叠加,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今年 3 月 10 日,省委对 XX 领导班子进行了重大调整,XXX 书记做出了“以 XX 求生为重、脱
困为重、新生为重”和“唯有改革,别无他途”的重要指示。新班子制定了“立足当前、三年实现求生脱困,着眼长远、五年实现转型新生”的改革脱困方案,把深化改革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把维护稳定作为深化改革的底线,开启了公司改革的新征程。
公司的经营风险得到逐步化解。通过扩大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盘活现有资源,化解了资金风险;通过财务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各项费用显著降低;通过外协回归、存货清理、结算方式变化,大幅节约成本;成立了物资清欠分公司,制定了激励政策,加大了应收账款清收力度;对重点亏损板块针对性研究制定了扭亏止损措施;强化了合同风险、投资风险、资金风险、生产安全等全方位管控,织密了公司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
公司现代企业管理架构逐步建立。作为全省首家“六定”改革获批进入实施程序的企业,公司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目前,已完成中层干部的竞聘工作,同步进行了总部职能部门人员调整,对集团公司总体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整优化。公司逐步建立起“管理总部高效化、组织架构扁平化、选人用人市场化、薪酬分配差异化、效率效能最大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运行体系。
公司的管理模式逐步由粗放向集约转变。通过财务集中、营销集中、采购集中、制造集中,加强集团管控,提高管理水
平;完善了信息化顶层设计,率先启动财务信息化平台及轨道交通智能工厂项目;开展了制度流程体系建设工作,制定下发了竞争力对标方案、全面预算管理制度、5S 管理制度等 28 项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用户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对营销进行全面改革,建立起了紧贴市场、快速响应的营销体系,公司订货逆势增长;成立无人操作大型矿用挖掘机、4.XMW 和 5.XMW风电技术开发等 SBU 战略经营单位,形成了灵活高效、协同作战的无边界管理团队。
公司的发展定位逐步清晰。我们聚焦“六新”突破,紧跟山西省 14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政策和市场机遇,积极谋划转型发展。在转型领域,优化提升新能源、海洋装备、高等级齿轮箱、电控系统、核电产品等转型产品档次,不断研究进入装配式钢结构、智慧城市等新的领域,拓展的新市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传统领域,加快向高强化、轻量化、标准化、模块化以及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提升传统产品市场竞争力;在批量业务板块,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公司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品牌优势和“国有体制、民营机制”的制度优势,弥补在建筑安装资质上的短板,拓展大型钢结构、中小起重机、立体车库、电梯等新业务。推动公司向生产经营服务型企业转变,搭建技术创新、资源协同、价值服务三大智慧生态链,构建重机行业新业态。
公司的发展基础逐步稳固。启动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建
设是我们立足发展实际、实现求生脱困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XX 自觉融入山西转型综改大局的重要战略支撑,更是完善六大园区、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重要战略抓手。我们坚持新园区建设与“十四五规划”一体推进,硬实力建设与软实力提升统筹谋划,建立了包括决策管理体系、项目对标体系等权责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开展了多轮次的专题调研,争分夺秒、科学园区建设工作。
公司的发展生态逐步优化。以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市场,在纵向上加强了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作,在横向上加快了产融及产研合作升级步伐。相继与一些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 25 家企业进行了交流互访,与金融机构进行了深度合作;与高等院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交流,逐步拓展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收购、合资、股权合作等,构建起了协同发展“生态圈”。
公司的发展成果与全体职工共享。把 XX 的利益当作最高利益,把职工的前途当作最大前途,坚持把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企业与职工的“命运共同体”。开通董事长邮箱,拓宽了职工诉求渠道;解决薪酬保险公积金拖欠问题,实现了工资、社保和公积金欠发欠缴全清零;调整作息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工间餐补助额度,改进了饭菜质量;实现职工体检全覆盖,提高了体检标准;畅通职工就业渠道,完善了薪酬增长机制;重塑公司文化体系,强化了职工价值认同,提高了职工满意度,极大地增强了全体职工改革创新的热情与攻坚克难的决心。
下半年,公司重新测算和调整了各单位指标,要全力实现全年营业收入和利润目标。对明年,公司提出了“两完成、三提高”的预算目标,目前各单位都在进行编制。两完成,即完成以高端装备产业园区项目为重点的年度建设计划和完成当年生产经营目标;三提高,即提高以质量和成本为重点的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职工生活质量、提高执行力。全体干部职工要提振精气神、提升专注度、提高执行力,以战时状态、战时方法、战时手段,向着 XX 求生脱困新生的战略目标全力冲锋。
三、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再铸 XX 改革发展的新辉煌 站在历史和未来交汇的关键节点上,我们要继承发扬前辈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坚定扛起振兴民族工业的历史使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加快求生脱困新生步伐,以“精细化、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为方向,向着国际一流的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全速冲刺。
加强党的建设,凝聚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 70 年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 XX 的光荣传统,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坚强政治保证。当前我们正面临经济形态、产业体系、竞争格局等加速演变,也正经历公司内部积弊的病
痛和改革发展的压力。我们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深化“党建+”模式,为公司深化改革凝聚最广泛的战斗力量,建设最坚强的战斗堡垒,贯彻落实好集团公司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
践行核心价值观,推动 XX 高质量转型发展 今年以来,公司党委在继承历史、审视当下、展望未来的基础上,重塑了企业文化,提出了“用户至上、效益导向、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对标一流”的核心价值观,这是 XX70 年深厚文化底蕴的结晶,是新一代 XX 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实现“三步走”目标的行动准则和方法遵循。广大干部职工要贯彻落实公司深化改革推动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五个坚持”,力争实现“五个突破”,树立起战略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能力自信“四个自信”,进一步夯实推动 XX 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思想基础。
一是践行用户至上,加快推进经营方式转型。我们要立足资源积累与技术优势,由原来单一的产品供应商向全方位、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这是适应自身业务发展和行业多样性需求的必然选择。以用户为中心,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金融支持、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上给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占领未来行业的制高点。
二是践行效益导向,提高价值创造与盈利能力。楼阳生书
记说,不赚钱就不是合格企业,就不是合格的企业家。在近期调研中,我也多次强调要“以效益为中心”。要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强化技术引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创新成果向经济效益转化;要向生产制造要效益,加强精益制造、准时制生产,大幅提高生产组织效率;要向工艺质量要效益,积极优化改进现有工艺,严格质量标准和过程控制,提升技术经济指标;要向成本控制要效益,加强设计、采购、生产等各环节全方位的成本管控,严控非生产性开支,提高全员降本增效意识。
三是践行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发展环境。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职工创造高品质生活。我们将持续加强人文关怀,进一步完善薪酬增长机制,逐步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新园区也将配套建设住宅、商业、教育等公共设施,解决职工需求。我们将不断健全人才发展机制,加快“精英管理、科技创新、能工巧匠”三支队伍建设,形成人才干事创业的“绿色通道”;实施精益化考核、差异化分配,逐步建立末位淘汰机制,在公司内部打造激情创业的良好生态。
四是践行改革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最强活力。要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公司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行“国有体制、民营机制”的发展模式与管理机制,充分激发发展活力;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工艺、质量改进突破为主要原则,以提升公司竞争力为前提,攻关“卡脖子”技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用好技术专家、学术带头人
等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加大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力度,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是践行对标一流,全面提高竞争力。公司先后开展了“深化改革”大讨论和“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大讨论,组织制定了三年竞争力对标方案,还将组织赴陕鼓集团进行对标学习。要树立对标意识,把对标管理作为基本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做到无对标不汇报、无对标不提措施;要通过对标一流,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360 度全方位协同对标体系和行动计划,找准差距、狠抓落实;要强化“以结果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成败论英雄”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务求对标工作取得实效。
四、以“精细化、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为方向,以新园区建设为依托,建设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企业 “建设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是新一代 XX 人为之奋斗拼搏的理想。我们要紧抓我国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和新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代表和引领中国制造,开启 XX 发展的新篇章,铸就 XX 发展的新辉煌。
我们将以“精细化、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为方向,在产品、质量、经营和供应链、价值链管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精益管理;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海
外研发、制造和服务机构,拓展国际市场;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成为高端产品的提供者、高端服务的示范者、高端技术的开拓者、高端市场的引领者;以 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等技术为切入点,向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构建从设计研发、产品制造到设备租赁、金融服务、运维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资源协同、价值服务三大智慧生态链。
我们将以建设山西省(XX)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区为依托,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聚焦“六新”,以智能高端装备为核心,通过产、学、研、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流的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园区,建设成为“无与伦比”的精品工程,打造 XX 速度、XX 样板。园区建成后,产业格局、工艺水平、制造能力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将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为建设“国际一流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新园区项目建设规模大、时间紧、标准高,建设过程中既要立足当前现有资源,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既要统筹规划、全面协调,也要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公司已成立新园区建设的决策机构、各专业组和项目组,进入了需求调研及总体规划设计阶段。各有关部门和子分公司要按照无边界管理理念主动对接沟通,形成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充分利旧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产能新增必要设备,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力求集约高效的完成各专业板块设计,做实“盈、亏”测算,做
好投资收益分析。
对于天津滨海产业园区、轨道交通产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区、煤机产业园区、高端液压产业园区,我们将结合国家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优化提升,以实现优势板块多轮驱动、全面发力,实现 XX 的涅槃重生。
年前,第一代 XX 人克服极端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这片碉堡林立、狐兔出没的荒地上建设起新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今天,我们建设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区,注定是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但也是一条光荣的奋进之路。作为新一代 XX 人,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完成这一 XX 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重点工程,托举起 XX 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回顾历史,我们不懈奋斗,自豪于历史;立足当下,我们躬身谋划,无愧于当下;展望未来,我们蓝图绘就,自信于未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和楼阳生书记对 XX 的指示要求,围绕“建设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战略目标,尽锐出战、奋力拼搏,接续奋斗、坚定前行,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谱写 XX 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为山西在转型发展中率先蹚出一条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值此国庆、中秋、厂庆三节到来之际,衷心祝愿 XX 全体职工、家属阖家团圆、幸福安康!祝愿我们 XX 的明天灿烂辉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第二篇:包钢建厂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值此包钢纪念建厂五十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向包钢的全体职工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五十年来,包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按照“铁稀并举、综合利用”的原则,在白云鄂博特殊的开发利用和稀土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包钢广大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包钢率先生产了我国第一支60公斤/米重轨、第一支75公斤/米重轨,第一支轻型薄壁大型工字钢,第一支国产石油套管,第一支60公斤/米铌稀土轨,第一炉稀土硅铁合金,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科研、生产基地,为我国钢铁和稀土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包钢全体职工团结一致,致力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步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目前,钢铁形成了两大体系,板管轨线,四条精品线的生产格局,企业面貌了生了重大就化。
今年是包钢建厂五十周年,在祝贺的同时,我衷心希望包钢能够以建厂五十周年为契机,在全面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找创新,深化改革,加快以冷轧薄板项目为代表的完善四条生产线的项目建设速度,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节能环保项目的建设,真正走出一条结构合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我国从钢铁工业大国向钢铁工业强国的转变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包钢蒸蒸日上,前程似锦!
第三篇:建厂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威源公司六六一厂50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江西威源民爆器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彭学华
(2016年6月3日)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是2016年6月3日,首先,祝贺威源公司661厂建厂50周年!在此,我代表威源公司领导班子,向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给予公司无私支持、关心和帮助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兄弟单位、社会各界表示真诚的感谢;向曾经为企业发展做出艰苦努力和杰出奉献的离退休老领导、老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也代表公司向奋战在661厂生产经营一线的全体员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刚才,蔡景乐厂长做了庆祝661厂建厂50周年的主旨发言,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所取得成就与荣誉,以及畅想再创辉煌的愿望。我很赞同,也很感动。
50年弹指一挥间,1966年6月1日661厂在今天这片生机盎然而昔日却荒芜沉睡的荒山上破土动工,在萍乡市高坑镇黄泥墩建成一家年产1200吨的炸药产品生产厂开始,到现在建成的安全系数高、自动化程度高、在线人员少,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一条年产20000吨的乳化炸药生产线。一路走来,661厂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也遭遇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因面临发展困境而进行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阵痛;收获了改革改制以后企业快速发展的成果;当前也正在经受着市场环境变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661厂走过的50年,是极不平凡的50年。
50年来,661厂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到强,几代干部职工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精神,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创造辉煌。可以说,661厂发展的50年就是干部职工们艰苦创业的50年,是风雨兼程的50年,是不断战胜风险发展壮大的50年。
2008年威源公司成立以来,661厂积极融入威源公司这个大家庭,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变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逐步发展成为年产20000吨的现代化的民爆产品生产企业,成为威源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尤其是去年7月1日,工信部安全司组织专家组对公司661厂2014年改造的新乳化炸药生产线进行了安全督导。公司结合督导检查结果,召开安全办公会认真研究整改方案,以此为契机,决定从661厂开始,认真整改,在整改中提升,打造安全生产标准化661厂样板,并制定一系列措施,公司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厂部以实际行动给予回报。661厂紧锣密鼓地利用近三个月的时间,开展整改,采用两手抓,一手抓学习:组织到省外学习,吸收先进经验加以整改;一手抓教育: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通过看视频、讲厂情,对照检查找差距。通过教育,思想通了,工作顺了,行为规范了。在短短的时间内,对厂区道路、绿化带等进行翻新;重新订制生产区和办公区的各类安全警示标志牌、规程标准公示牌以及安全宣传警示牌。将661厂打造成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样板单位和花园式工厂,并得到了行业领导的点赞。同时,公司大力推广661厂模式,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力度,提升标准化水平,把威源公司打造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威源样板”并积极推广精细化管理理念和先进的6s班组管理方法,2
使得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能够深入人心,使质量管理、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得到提升。
历史,往往需要经过岁月的风雨才能看得更清楚。回首往事,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威源公司的创立发展,不仅仅是时代的推动和潮流的顺应,更是威源人理性的思考抉择和奋斗的追求。当我们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我们最终的感悟就是:任何奋斗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此,我向与我们一起风雨同行的同志们道一声,辛苦了!
面对市场经济百舸争流的时代发展潮流,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难得机遇,威源公司必须谋求跨越发展,迎接新的挑战,在实现威源和威源人发展的同时,对国家和社会有所建树有所贡献。
当前,随着民爆器材价格放开、市场壁垒和联合经营模式的瓦解,我们民爆行业的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恶化。这种外部变化使我们威源公司产品种类单
一、产品成本过高、管理效率不足、历史包袱沉重、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劣势更加突出,生存发展压力越发加大。今年以来,公司产销疲软,较去年同期效益严重下滑,省内外市场销售压力陡增,造成我们企业开工不足,职工收入有所减少,这些现象都在告诉我们,企业的难关来了,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在经过民爆企业深度重组整合后,我们在省民爆投资公司主导下与省内民爆企业的强强联合,都将是我们面对困难勇敢宣战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从危机中看到亮点,在困局中看到前景,紧紧抓住这些有利条件给我们带来的大调整、大融合、大提升、大转型的机遇,超前谋划,把握主动,把应对挑战的措施落实到位,以更大的担当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行 3
动推进改革,稳扎稳打、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值此50年厂庆之际,我提出的几点希望是:
一、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发展。要系统总结50年的成功经验并汲取失误教训,把我们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从实践的层面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在今后的发展实践中自觉地发扬光大这些成功经验,理性地汲取教训不走弯路,进一步把握时代发展特点,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依靠改革释放的红利,谋求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努力在企业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形成竞争新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推动企业做强做大。
二、不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确保企业持续稳定运行。如今,661厂在技改后工艺更先进了,自动化程度和效率更高了,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线,因此安全生产管理要求也更高了,责任更加重大。一是要继续抓实抓好三级巡检制度的贯彻落实和专题安全生产办公会制度的落实。二是要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做到新的工艺要有新的起色,突出抓好关键岗位、关键设备、关键人员的安全生产监管,全面推广精细化管理和先进的6S班组管理方法。三是要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推行问责制、闭环管理方法。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量化指标、分解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管理体系。四是要加大对关键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力度,切实加强职工对新工艺、新设备、自动化技术等培训,提高职工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根源上减少设备故障,杜绝设备事故,保持设备正常运行。五是要继续加强班组建设,提高班组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六是要继续深入抓好安全管理教育培 4
训,要结合新工艺新设备的性能,针对性地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三、不断抓好产品质量工作,打造用户满意的产品。技改后我们新的生产线要有新的质量管理手段,要有新的技术监测水平,要加快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企业内部培育更多的技术骨干推动产品质量发展,适应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控制,确保我们的质量水平。走一条通过质量树品牌、通过品牌攻市场的 “康庄大道”。
四、不断抓好内部管理,健全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管理模式。一是加强计划管理。对较大的资金支付,必须先有计划,并经一定批准程序,才能实施操作; 二是加强资金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合理使用资金,保证好正常生产经营;三是强化预算管理,加强源头控制,进一步压缩“三费”支出;四是要强化对原材料和物资采购的招投标管理,按照“质优价廉”的原则进行招投标采购;五是加强成本管理,继续实行公司内部横向对标,行业纵向对标机制,组织编制成本计划,落实成本指标和措施,继续完善三级成本核算工作,以尽可能节省的成本,生产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好的产品,为企业和职工创造更多更大的利润空间。要不断总结和交流成本管理工作经验,组织推动各项降低成本措施的实现。
五、不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企业和谐氛围。在当前企业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解决职工的所思所盼,主动让职工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形势,积极建立“企业-职工”命运共同体,营造企业和职工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六、不断保持企业优良传统,继承发扬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在新时期、新常态下,要继续发扬创业之初661人动手开荒,战严寒、斗酷暑,肩扛手拉,白手起家,土法上马的吃苦精神;发扬不畏挫折,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团结、拼搏、务实、创新”这八个大字,不仅竖立在661厂的厂门口,更加要继续竖立在每个人的心中,要继续激励和鼓舞着大家为实现威源公司“立足民爆主业,做精做强;延伸产业链,发展爆破服务一体化”的战略添砖加瓦,奋斗拼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661厂有过去50年的辉煌和成就,也一定能有今后更大的发展和希望。所谓“人在征途不卸鞍”,希望你们以建厂5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振奋精神,进一步昂扬斗志,进一步精诚团结,为把威源公司建成一流现代化企业而奉献奋斗!
最后,祝威源公司661厂全体干群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相信,我们在省民爆投资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建厂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厂五十周年庆祝大会讲话 公司副总裁李德军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员工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合力泰公司建厂五十周年。在此,受公司董事长文开福委托,我代表合力泰公司的干部员工,向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给予公司无私支持、关心和帮助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兄弟单位、社会各界表示真诚的感谢;向曾经为企业发展做出艰苦努力和杰出奉献的离退休老领导、老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也代表公司党委、董事会,向奋战在生产经营一线的全体员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合力泰公司的前身是1965年建厂的国有企业山东沂源化肥厂(1970年2月更名为山东东风化肥厂),五十年前,第一代创业者风餐露宿,艰苦创业,在没有大型施工机械,水电不通的条件下,靠手拉肩扛在沂河源头、塔山脚下建起了我们这个企业。五十年来,靠着一代又一代企业职工的辛勤耕耘和无私的付出,企业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而不断成长壮大,企业是七十年代国内小氮肥行业的百面红旗之一,是原临沂地区化工工业的奠基企业之一。然而,企业发展的道路总是不会平坦的,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发展落在了同行业先进企业的后面。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化工市场的疲软加上企业自身原因,企业处于濒临倒闭的边缘。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已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2001年5月,企业确立了“治理、整顿、充实、提高”的发展思路,掀起了“转变思想、强化管理、稳定生产、挖潜增效”的热潮,在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企业全面革新劳动用工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干部任用制度,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活力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在2003年4月成功进行了改制,成立了山东联合化工有限公司,确立了“内涵充实提高,外延扩张壮大”的发展方针,于2003年7月对原沂源县化肥厂进行租赁经营,成立了沂源联合化肥有限公司。2006年2月,企业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月20日,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同年,公司在鲁南控股成立了山东联合丰元有限公司,2010年,公司兼并重组新泰宏达化工和泰安双丰化肥有限公司,成立了山东新泰联合化工有限公司,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2010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利税1.6亿元,是企业改革改制之前2001年的12.57倍和110.71倍。
2012年以来,因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持续发展,造成国内化工市场长期低迷动荡,并对出口市场造成重大影响,化工行业产品价格和盈利能力持续大幅下跌,企业面临自2003年改制以来的重大挑战,自2012年开始,企业经营出现亏损。为了扭转企业面临的危机,2014年5月,公司与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成立了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加了触摸屏和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及模组电子业务,实现了产品结构的成功转型,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
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行业市场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克服公司化工板块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遇到的生产经营困难,自去年以来公司进一步加大了挖潜降耗和管理改革力度,公司主要产品的能耗物耗大幅降低,产出效益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KPI绩效考核机制,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企业出现了止亏为盈的良好势头。
回顾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企业经历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四个当年”的创业成功,成为国内最早建立的小氮肥企业之一;创造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远学大庆,近学东风”的辉煌业绩;遭遇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因面临发展困境而进行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阵痛;收获了改革改制以后企业快速发展的成果;当前也正在经受着市场环境变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可以说,公司发展的五十年是历代企业职工艰苦创业的五十年,是风雨兼程的五十年,是不断战胜风险挑战发展壮大的五十年。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合力泰公司从建厂初期的资产只有五百万、员工只有几十名,到今天拥有资产70亿、6000余名员工,分别为创建初的1400倍和220多倍。公司产品从单一的农用氨水,到目前成为生产经营十几种基础化工原料和电子触控显示产品的跨行业上市公司,企业规模、产品种类和生产能力在化工和电子产品行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公司的产品畅销国内并走向世界各地,凭借市场创新的力量,公司化工和电子产品走向了世界的四面八方。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了成熟的经营管理体制,拥有了强大的资源保障能力,所有这些一定能够为公司应对当前化工市场遇到的困难,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五十年的发展成就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我们深知: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我们自身努力的成果,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厚爱,给予了合力泰发展的力量和保障,使公司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曲折而不断进步。是所有供应商和用户的始终伴随和信任、社会各界朋友的持久关注和帮扶,铺就了合力泰公司迈向成功的坦途。对此,我们永远不会忘怀,永远心存感激。
五十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如白驹过隙,但是对合力泰公司而言,却是五十年的坎坷奋斗之路!它饱含了创业的艰难,成功的喜悦,逆境时的奋起。五十年,企业在为社会发展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所有这些是我们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还有许多机遇需要我们去把握,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在新的发展形势和市场环境面前,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我们将加快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加快企业发展的战略转型,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五十年的发展是公司一个发展阶段的结束,同时更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历史给予了合力泰公司为国家、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奉献服务的机会,合力泰公司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企业的优良传统,迎难而上,团结进取,扎实工作,向国家向社会向客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坚信,有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帮助,有广大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有客户股东的大力支持,公司一定能够克服当前遇到的困难,实现做大做强企业的宏伟目标,在企业发展史上续写更加宏伟的篇章。
第五篇:钢铁企业建厂一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钢铁企业建厂一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集团公司“三步走”发展规划第二步全线“达产创效”之际,我们第二炼轧厂迎来了一周岁生日。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分享我们二炼轧一年来的丰硕成果,共同庆祝我们第二炼轧厂一周岁生日的到来。
一年来,面对紧张的工期,面对重重的压力,我们精诚团结、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夺取了120吨转炉—炉卷轧机工程建设的最后胜利。
喜悦与汗水相伴,成功同艰辛并存。我们知道,在120吨转炉—炉卷轧机工程建设期间,因受设计、设备制造、材料供应、障碍物拆迁、考古等诸多因素影响,一度造成工期严重滞后,在沉重的压力之下,广大干部职工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日夜奋战在工程建设一线,根据专业分工,从每一个地脚螺栓、每一块垫铁和每一个接线端子入手,认真核对图纸资料,排查现场存在的问题,全方位跟踪施工过程,对每一道工序严格监督、检查、验收,并及时督促整改,确保了施工进度和质量。
特别是投产前夕,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全面铺开,整个施工现场错综复杂,协调工作千头万绪。我们既要处理现场的大量问题,还要积极做好生产上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如此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下,全厂干部职工没有退缩、没有抱怨,通过对口负责、分工管理,做到了面面有人抓、点点有人管,使设备安装调试、生产准备工作多而不乱,稳而有序。在此期间,我们完成了大量的翻译、整理和职工培训工作,编写了“三大规程”、设备安装指导书,制定了安装质量标准、热试方案,做好了投产的一切准备工作。为确保工程按期投产,广大干部职工泡在工地,不分双休日、节假日,心系工地,加班加点,有时连续20多小时不合一眼,超负荷运转。正是这种精诚团结、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精神,才最终保证了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和顺利投产。整个工程从2003年11月10日厂房柱基正式动工,到2005年8月29日炼钢连铸热试一次成功,用了不到两年时间;2005年9月12日,投产仅两周时间,我们就成功调试生产出了3250mm宽板坯;2005年9月30日,成功轧出了第一块钢板;2005年10月20日,李成玉省长亲自按下炉卷轧机按钮,这条集转炉—精炼—连铸—炉卷轧机四位一体的现代化生产线全线贯通投产,标志着安钢“三步走”发展规划的第二步精彩结束;2005年9月6日,150吨转炉—1780mm热连轧工程举行了奠基仪式,以此为标志,安钢“三步走”发展规划的第三步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年来,面对跌宕起伏的钢铁市场,我厂在开局不利的形势下,精心应对、积极组织,逐步成为安钢新的增效亮点。
投产以来,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第二炼轧厂边调试、边生产,先后制订实施了各类详细、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管理、考核制度,逐步理顺了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120吨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达产创效”攻关组的统一部署和鼎力协助下,全厂上下共同努力,生产组织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质量控制能力、机械、电气设备保障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不断加强,这条现代化生产线的优势已经逐步显现。
截至今年5月份,120吨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正式投产不到8个月,已累计产钢64.64万吨、材40.96万吨;相继开发生产了9大系列30多个品种,其中,低碳低硫钢(X52)、AH70高强度板、Z向钢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也相继成功开发,X60管线钢已初步具备生产能力;今年2月份,全厂实现正边际贡献,3月份,炼钢连铸率先达产,并开始盈利,5月份,整条生产线全面实现了“达产创效”,为我厂一周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与此同时,各项技术、成本指标也达到了行业较高水平;目前,吨材利润在700元以上,1-5月份,全厂实现正边际贡献超过2亿元。
在生产组织中,通过以效定产,趋盈避亏,不断优化生产组织,产量稳步攀升,生产纪录不断刷新。目前,冶炼时间达到了36分钟/炉,优于37分钟/炉的设计标准;连铸连拉炉数最高达21炉/次,远远超过8炉/次的设计水平……3月份,铸坯产量达到10.53万吨,炼钢连铸率先实现达产目标;5月份,铸坯产量达到12万吨,轧钢产量突破9.5万吨,当月总销售毛利润达到了6400多万元,提前完成了“达产创效”攻关目标。
在质量管理上,通过建立管理制度,成立工艺监督检查站,充分发挥技术、设备、人才优势,使产品质量稳定可控。目前,铸坯合格率已达到了99.68,钢材合格率达到了99.8,钢板性能合格率在96以上,25mm以下板材探伤合格率达到了100,铸坯退废率不到1……针对少量铸坯表面裂纹、气泡及钢板性能不合等质量问题,通过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为降低成本消耗,我厂全方位制定挖潜指标和考核办法,把指标逐层分解,使各项成本、支出基本处于受控状态。目前,钢铁料消耗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