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精神》党课讲稿发言稿

2022-07-04 10:4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载人航天精神》党课讲稿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载人航天精神》党课讲稿发言稿》。

《载人航天精神》党课讲稿发言稿

(5篇)

《载人航天精神》党课讲稿发言稿(1)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心怀伟大梦想,接续迎难前行,让“长征”“神舟”“嫦娥”“天宫”等,一次次进入公众视线,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不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培养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读懂载人航天精神中“特别”二字的丰富内涵,意义十分重大。

1.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孕育出的伟大精神

载人航天事业,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长期关注的一项伟大工程。曾经,航天大国的俱乐部里,没有中国的席位。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我们党以长远眼光和非凡胆略,毅然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就明确把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纳入“863”高技术发展计划。1992年,我们党进一步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并科学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2010年,我们党又适时作出空间站建设的重大决策,提出在2020年前后建成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充分发挥效益的空间站。新时代,我们党更是满怀信心地把“建设航天强国”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8年来,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一路追赶、并跑、超越: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我们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先后把11名航天员14人次送入太空,成功率100%,创造了发射“0失误”和回收“10环打靶”的优异成绩。如今,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第三个把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也是一个已经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的国家。

十年磨一剑,奋斗铸辉煌。中国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把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写入了浩瀚太空,并凝士成性到能吟某牡别比斗。杜到中羊杜到能表汶“四人性到”的宝虫精抽叶宣

2.载人航天精神贵在“特别'

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特别的梦想、特别的精神,不可能有特别的业绩。在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中国航天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是一首史无前例的赞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2016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是由载人航天领域的特别工作环境锤炼而成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自然环境恶劣的驻训场;白手起家、晚他国30多年起步,需要持续数十年的昼夜攻关;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在与外界隔绝的狭小空间,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抗寂寞训练...然而,中国航天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咬紧牙关,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挑战。承担载人航天大地测量任务的单位,他们的足迹甚至遍布“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魔鬼城”罗布泊和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对他们而言,只要任务有需要,就没有抵达不了的地方,“一切为了任务,一切为了胜利”是他们吃苦受累、向死而生的唯一目的。

“特别能战斗”,是由载人航天事业的高风险挑战历练而成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继“两弹一星”后中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可靠性要求最严和风险挑战最大的重点工程。中国航天人无数次以战斗的状态和战斗员的雄姿,创造奇迹。2000年12月,神舟二号发射的前10天,火箭意外被撞。年过六旬的总指挥黄春平、总师刘竹生亲自爬上11层平台,一层一层仔细查看,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嗓子已经讲不出话来,但经过严密诊断后,凭着过硬的本领,他们斩钉截铁地作出了抉择:“按计划1月10日组织发射!”4天之后,一份长达50余页的报告《碰撞后火箭受损结果分析及处理措施》有理有据地给出了“可以正常发射”的结论。于是,火箭又重新耸立在发射塔架旁,并于2001年1月10日把神舟二号飞船如期、成功地送上太空。像这类的“特别”战斗和“特别”战斗员,在中国载人航天的队伍里不胜枚举,王永志、戚发韧、袁家军等,他们每一个人都能讲出无数个生动的战斗故事。

“特别能攻关”,是在抢占载人航天技术制高点奋斗过程中磨砺而成的。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自主创新道路。为了确保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后发优势,我们在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中,一开始就瞄准世界-流,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对众多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广大科技工作者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攻克了飞船研制、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轨道控制、飞船返回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不仅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而且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展示了中国航天人卓越的攻关能力和创新能力。

“特别能奉献”,是由航天人秉持的精忠报国理想信念铸就而成的。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来看,航天员从选择这份使命那一刻开始,就始终与巨大风险、考验为伴。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员,其中27人在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罹难。2003年2月1日,正值中国航天员大队选拔首飞梯队的关键时刻,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地面过程中突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当时,大家都为中国航天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感到担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航天员大队党支部收到了全部参训的14名备选宇航员递交的请战书,他们表达了一个共同心声:“再大的风险也动摇不了我们征服太空的决心。”一致要求争当首飞第一人。最后,杨利伟脱颖而出,于2003年10月15日英勇出征,在神舟五号飞船上他经历了“惊魂26秒”的生死考验。2008年9月,景海鹏与战友在太空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时,曾经连续出现过两个意外情况。2016年11月11日凌晨零时10分,景海鹏在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险情再次发生。但每一次,他们都能坦然面对、沉着处置。在“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直率地问景海鹏:“你们在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时,有没有想过有可能回不来?”景海鹏回答:“对于我们航天员来说,使命重于生命。即使我们回不来,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正是由于在航天人心中祖国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最大,他们才能始终以报效祖国、成就航天事业为最高荣誉,中国的载人航天之路,才能铸就辉煌、创造奇迹,3.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我们笃定前行

载人航天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实践经验、它的伟大精神,无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激励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笃定前行。

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我们胸怀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之所以取得成功,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圆梦的结果。没有古者中国的“飞天”梦,没有中国共产党作出实施“两弹一星”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的伟大决策,没有几代航天人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的韧劲,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要创造奇迹是不可想象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向全党全国作出了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总动员,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嘹亮号角。蓝图已经绘制,梦想已经起航,我们要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状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将美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我们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根据国情和国力,自主发展航天事业,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需求。当今世界,核心技术、高端科技已经成为“国之利器”,谁能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谁就能赢得长远发展的巨大优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我们党科学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学习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进取精神,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我们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不是靠空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的汗水和泪水换回来的,是靠全国100多个行业、3000多个单位、几十万科技大军风餐露宿、废寝忘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实干兴邦、实干创造业绩,这是载人航天事业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学习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以兴邦为己任,不负时代韶华。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在民族复兴征程中各尽其责、各尽所能,苦干实干,14亿多中国人就定能激荡出无往不至、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航船就一定能行稳致远、破浪前行!

《载人航天精神》党课讲稿发言稿(2)

2003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一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2011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分别把“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送入太空,入轨精度堪称完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再次被放到了聚光灯下。胡锦涛同志号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在学习中,许多同志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载人航天精神有什么普遍意义?在中国航天高端人才中出现的优秀党员、优秀的领导干部说明了什么?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意义是什么?等等。认真思考和研讨这些问题,对于深入持久地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

考察一种精神的时代意义,离不开这种精神出现的时代背景。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正向多极化的方向演进,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流。但是,和平并不是风平浪静的和平,发展也不是互不相干的发展,国与国之间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竞争、较量和角逐将是长期的、激烈的。要使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经济与科技的马拉松比赛中急起直追,跻身前列,一要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二要有大批忠诚地为党为国为民奋斗和奉献的民族脊梁。中国航天人正是这种符合时代需要的我们党的领导骨干的优秀代表。

从国内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处在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新纪元;第二,处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第三,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新阶段。新纪元、新时期、新阶段,三个“新”字,意味着三个转折。“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是实现第一个转折以后出现的先进典型,他们的模范事迹、激励和鼓舞了整整一代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以至广大人民群众,至今仍然是人们学习的光辉榜样。而载人航天精神则是实现第二个、第三个转折以后,形成的又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昭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是在研制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生俱来就具有自主创新的优良基因。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院”)在自行设计、自主研制目标的牵引下,依靠航天人锲而不舍地探索和攻关,瞄准世界航天科技先进技术,不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取得了令国人骄傲、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在遵循“三步棋”预研模式的基础上,一院将其发展为“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新模式更加突出了自主创新在航天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一发展模式主导下,长征运载火箭系列型谱逐步形成。运载火箭实现了从常规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串联加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到地月转移轨道,从发射卫星载荷到发射载人飞船技术跨越发展,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的能力,并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航天高科技产品。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高歌云霄,到神舟载人飞船遨游星河,再到“嫦娥奔月”“天宫神八”交会对接,一院用了40年的时间,解决了若干项火箭技术难题,实现了运载火箭技术的跨越式发展。2010年,一院历史性地完成了自主研制的运载火箭的百次发射,这一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与美国并列位居世界第二,中国航天发射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中国航天正是着力于自主创新,以界他国而自立于世界,以界他时而自立于当代,从这一点来看,载人航天精神又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

载人航天精神高扬了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旗帜。

在实现第二个、第三个转折以后,我们的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开放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疑是一场新的革命。

从以“电风扇、衣架、烟草机械”为代表的第一批产品投入市场,到现在以“先进能源、特种车及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及应用、卫星应用及电子工程、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五大板块为代表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跨越式发展,一院民用产业走过了30年的历程,经济规模突破百亿。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如果说引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是一院的使命,那么加快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更是一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院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过程中取得的燃烧热能、特种泵阀、自动控制等尖端技术储备基础上,闯入粉煤加压气化的民用领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航天煤气化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对行业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依托专用车生产基地,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形成了重型矿用自卸车、油田专用车、环卫专用车、矿用防爆指挥车等十多个系列几十种产品;依托上市公司平台,以风机设备研发和制造为重点,适度投资开发风场项目为补充,发展航天风电产业。目前正与荷兰EWT公司合作,引进900kW直驱风机,并通过合作及自主组织研发,研制出具有航天自主知识产权并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2MW和1.5MW直驱风机,已实现并网发电,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民品产业是“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三十而立,一院民用产业的目标得以最终确立,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场革命中,一院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站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列,积极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载人航天精神熔铸了一面“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镜子。

一院牢固地树立并始终不渝地实践了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对待耕天之路上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在惊雷乍起的荒漠,在“神舟”冲天的戈壁,至今还隐藏着许许多多不为人所知的人生故事。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就长眠着500多名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在一次重大的火箭发射试验中,在点火按钮按下的关键时刻,火箭突然发生了故障,燃料泄漏,危及产品、设备和人员安全。在这紧急时刻,我院共产党员魏文举同志参加了排故抢险战斗,和其他突击队员一起,钻进火箭的尾舱,拆除发生故障的脉冲压力传感器,险情最终被排除,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但魏文举同志却因在排故抢险过程中吸入过多推进剂散发出的毒气,中毒过深,壮烈牺牲,年仅54岁。其实,在那次排故抢险中,他不是负责监修的组员,完全有理由退掉这工作;他也不是突击队的第一队队员,完全可以等待第一队撤出之后再上去。可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凭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他既没有推辞、后退,也没有等待、观望,更没有分分内、分外,面临着危险和死亡的考验,在为国争光的信心和斗志的鼓舞下,他没有恐惧,没有杂念,而是争先恐后,两次第一个冲上去,最终牺牲在战斗岗位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作了最好的诠释。

载人航天精神奏响了一支“共产主义精神”的曲子。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大会,隆重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时,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高度概括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由此可见,载人航天精神,实质上就是共产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不是“超越时代”呢?不是的。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应该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同时,应该把对于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宣传,同对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区别开来;而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则应该以共产主义作为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处理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到最有远见、最富有牺牲精神,发挥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原则十分精辟。

同样,我们今天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也必须贯彻这个指导原则。正如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的“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这样做,不但不会妨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政策的推行,相反会为之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强大动力,中国航天取得的成绩和模范事迹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过去常说:“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至于是什么样的“特殊材料”,回答往往比较简单。现在分析一下构成载人航天精神世界的“特殊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主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是钱学森、焦裕禄、孔繁森等英雄模范的高大形象,同时也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岳飞、文天祥等古代先贤的壮举豪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中国航天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此做出了富有启示性的贡献,载人航天精神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昭示了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

《载人航天精神》党课讲稿发言稿(3)

1970年4月24号,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正式成为“太空俱乐部”的一员。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一、载人航天精神的提出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根据时任副总理聂荣臻的提议,经毛泽东、周恩来批准,确定国防部五院的建院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这条方针孕育了我国最初的航天精神,核心就是“自力更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完全自主研制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一曲《东方红》唱响世界。在即将发表的《新闻公报》稿上,周恩来加上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字句,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在航天事业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意志和决心。伟大的实践赋予了“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更为深刻的含义。

1986年底,航天工业部在《关于贯彻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将30年航天事业伟大实践中创造的航天精神总结为:“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尊重科学、严谨务实、献身事业、勇于攀登”,此后根据中央精神,结合航天科技工业的具体特点,对航天精神作了新的概括和提炼。最终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1990年5月,聂荣臻亲笔题写这24个字。

1992年9月21日,我国航天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汇集了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新技术,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和挑战性,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做支撑,还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在攀登这座现代科技高峰的征程中,传统航天精神被继承和发扬,铸就了新的载人航天精神。

1999年11月24日,江泽民参观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舱时说:“我所有的千言万语,都代替不了你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说,航天科技工作者身上表现出来了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是航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航天科技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2003年11月7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005年11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胡锦涛对载人航天精神作进一步阐述,载人航天精神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二、载人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之一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60多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积贫积弱、百废待兴。面对这样的落后局面,毛泽东提出:“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优秀的科学家,新中国向广大科技工作者伸出了橄榄枝。在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下,一大批海外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钱学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上世纪40年代末的钱学森正处于荣誉的鼎盛时期。他37岁就在导师冯卡门的推荐下成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被学界誉为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和创始人。然而在祖国的需要面前,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

那时的美国正处于麦卡锡主义笼罩之下,对于钱学森的回国申请,不但粗暴拒绝,还以莫须有的“间谋罪”将其逮捕。在移民的监狱里,钱学森遭遇了法西斯式的刑讯逼供,他们妄图用武力逼迫他屈服,可是在满腔的爱国热情面前,一切暴力威胁都显得那么无力。在洛杉矶移民局法庭上,美国检察官吉尔讯问其归国原因时,钱学森坚定地说:“我是中华民族子孙,我是钱氏家族的后代,我的根在中国,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只图报答她。”

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这是中国航天人心中高扬的旗帜,报效祖国是他们毕生的理想和信念。航天人热爱祖国体现在为国争光的使命担当,体现在以国家至上的无悔选择。航天人把对祖国无限热爱,化作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化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史就是航天工作者一部可歌可泣、光耀干秋的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奉献史。

三、载人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之二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中国的航天工业起步晚、基础薄,相比美俄而言有着几十年的差距,选择一条适合中国的航天发展道路十分关键。是按照美苏所走过的路从头走起,还是瞄准当时的先进水平跨越赶超?勇敢的中国航天人坚定地选择了超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我们要横空出世,一起步就要赶超到位。

赶超目标锁定为俄罗斯“联盟-TM”号。这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载人航天飞船,性能优越、技术成熟,从最初的两舱到后来的三舱中间经历了30多年的不断改型升级。选定此型飞船作为目标,可以最大程度地借鉴人类文明最新成果,在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下,我们很快制造出了自己的三舱航天飞船,不仅如此,还针对“联盟-TM“号飞船的缺点做了重大技术创新:在轨道舱上增加连接附件,变单一功能轨道舱为多功能轨道舱。通过这项技术,原先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只能废弃的轨道舱现在可以继续留轨利用,其功能相当于一颗大型应用卫星,将来甚至还可以用于组建国际空间站。这项技术创新一次可以节约数以亿元计的发射资金还能大大缩短飞船的发射周期,加快载人航天实验的进程。俄罗斯飞控中心的技术主任巴丘卡耶夫看到这样的技术创新不禁感叹到:“都说中国人聪明,真是名不虚传啊!“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体现了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国防现代化事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前进,航天技术水平的每一点提高,都是航天人克服困难、锲而不舍地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道道科学难题的破解,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无一不是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精神的最好体现。

四、载人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之三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科学求实就是要尊重实践,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航天人始终坚持把工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摆在首位,把政治热情与科学态度相结合,把开拓创新与求真务实相结合,严格按照科学规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道程序、每一个部件、每一项操作,以严慎细实的作风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建国初期,国家物资极度匮乏,缺乏承担复杂运算任务的大型计算机,大部分的航天发射的公式计算只能靠专人手工完成。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航天工程师们从未放松过要求,每一项航天数据都必须经过三次验算,确保万无一失。在新时期,载人航天继承和发扬了这一光荣传统,总设计师王永志对大家说:“第一艘飞船的乘员应该是我们这些总设计师。我们什么时候敢坐飞船了,才能让航天员坐。”经过科技人员刻苦攻关,中国载人航天器的可靠性堪称世界第一,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可靠性达到0.97,而安全性更是达到了0.997,远高于其他国家水平。

这种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不但是航天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贡献给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无论哪个领域,无论什么工作,无论何种岗位,都离不开这种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五、载人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之四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航天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协同,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是航天事业的宝贵品质。

以飞船对接器为例,其中就包含了100多个测量传感器,近300个传递力的齿轮,1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这些零部件结构异常复杂,生产线遍布全国,除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外,还有很多的协作配套单位也参与了对接机构的研制和生产。他们有的在贵州,有的在安徽,有的在哈尔滨,最后跨域千山万水,在总装车间汇聚在一起,携手共赴天际。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跨地域、跨行业的配合,困难极大、风险极高,没有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航天精神,根本无法实现。比利时空间信息中心资深研究员泰奥皮拉尔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靠的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这是欧洲和美国所无法企及的。

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凝聚希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航天工程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创造震撼世界的辉煌业绩。

六、载人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之五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淡泊名利,默默奋斗。这是中国航天人60年征程中表现出来的最可贵的品质之一。由于航天工作的特殊性,航天工作者总是工作在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加上严格的保密制度,他们的家人甚至不知他们是否还在人世,他们为航天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外界更是无从得知。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人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压力,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甘当无名英雄。他们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书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敬可佩的时代英雄。

奉献无言,付出无私。在飞船副着陆场训练了8年的搜救队员居然从未见过飞船,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亲手摸摸返回舱。飞船调试技术人员甚至不知道自己调试的元器件最终会用在何处,他们却有时要为调试一个元器件,在北京工厂和酒泉基地间往返几十次。当问到他们是否值得时,他们总是笑着说:“只要飞船上有咱们的东西,就高兴。”一位航天幕后英雄曾这样深情地写道:“我们有幸成了人们的踩路石,不管春露秋霜,无论冬来夏往,石子铺就的小道或大道,任由人们踩踏。因为石子的承受,才有了人走的路,相伴着人生辉煌....当前,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物质诱惑接踵而来,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这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和引导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把这种精神融入到具体工作的点点滴滴,融入到尽忠职守的方方面面。

七、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风雨兼程一甲子,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辉煌的业绩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中国航天事业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我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也离不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对航天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今天的航天人,年轻、朝气、充满活力。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例,院内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型号研制一线人员,青年比例超过70%,45岁以下的型号总设计师或总工程师占46.8%,35岁以下的主任设计师占28.3%。这些年轻的航天工程师们继往开来,继承和发扬着伟大的航天精神,担负着当代航天事业的艰巨使命。他们当中涌现出了如“交会对接团队”“嫦娥团队”“北斗团队”“余梦伦班组”以及新时期扎根三线的“大巴山八百壮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集体。

航天精神在继续我国航天事业奋勇向前的同时,也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厚民生福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以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传承中国航天精神。一系列以航天英雄为题材的图书和影视作品出版发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获得了一致好评,其中电影《钱学森》被评为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天魂》、电影《太空侠》被评为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一批“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和“军工文化示范单位”在各地兴建和命名。

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文化载体对航天精神的广泛传播,唤起了全社会对航天事业的关注;激发起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培育出尊重科学、鼓励探索、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青年一代融入创新的时代洪流,为国家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十二五”乃未来一段时期具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新形热下中国航于人将继绩发场航天精神,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克难攻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让中国梦与航天梦相互激荡,凝聚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

《载人航天精神》党课讲稿发言稿(4)

2003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一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2011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分别把“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送入太空,入轨精度堪称完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再次被放到了聚光灯下。

一、载人航天精神有什么普遍意义?

考察一种精神的时代意义,离不开这种精神出现的时代背景。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正向多极化的方向演进,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流。

从国内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处在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新纪元;第二,处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第三,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新阶段。新纪元、新时期、新阶段,三个“新”字,意味着三个转折。“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是实现第一个转折以后出现的先进典型,他们的模范事迹、激励和鼓舞了整整一代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以至广大人民群众,至今仍然是人们学习的光辉榜样。而载人航天精神则是实现第二个、第三个转折以后,形成的又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二、载人航天精神昭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是在研制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生俱来就具有自主创新的优良基因。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院”)在自行设计、自主研制目标的牵引下,依靠航天人锲而不舍地探索和攻关,瞄准世界航天科技先进技术,不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取得了令国人骄傲、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在遵循“三步棋”预研模式的基础上,一院将其发展为“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新模式,更加突出了自主创新在航天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载人航天精神高扬了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旗帜。

在实现第二个、第三个转折以后,我们的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

四、载人航天精神熔铸了一面“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镜子。

一院牢固地树立并始终不渝地实践了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对待耕天之路上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五、载人航天精神奏响了一支“共产主义精神”的曲子。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大会,隆重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时,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高度概括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由此可见,载人航天精神,实质上就是共产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不是“超越时代”呢?不是的。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应该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同时,应该把对于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宣传,同对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区别开来;而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则应该以共产主义作为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处理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到最有远见、最富有牺牲精神,发挥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

《载人航天精神》党课讲稿发言稿(5)

西北大漠,在孕育了“两弹一星”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个航天人的精神圣地一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洁白的墓台,黑色的墓碑,在冬日的阳光下闪耀着光芒。这座元帅、将军、士兵相依的不朽军阵,深深震撼着人们。每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前,航天员们都会前来瞻仰长眠于此的700多位献身航天伟业的英烈。

中国航天的秘诀,就在“两弹一星”精神里,也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之中。

“载人航天精神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光荣传承,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亲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路艰苦卓绝发展历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说。

1992年,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的时候,几乎-切从零开始。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现代化的航天城拔地而起,高技术集成的指挥控制中心、先进的航天测控网开始启用;苍凉戈壁滩建起了国际一流的发射场;托举“神舟”飞天的运载火箭,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别达到97%和99.7%:“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多人多舱的设计方案....当首次载人飞行的神舟五号飞船返回地面,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的中国航天人用了11年的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航天界几十年的跨越,把只有极少数大国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

载人航天精神在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着内涵,推动着我国航天领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成就。第一次天地往返,杨利伟把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之后,中国载人航天持续不断地踏上一个又一个台阶:第一次出舱行走,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步;第一次手控对接,刘旺打出了漂亮的“太空十环”;第一次太空授课,王亚平为广大青少年播下了科学和梦想的种子;第一次中期驻留,景海鹏和陈冬顺利叩开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员先后11人、14人次飞向太空,巡游68天,绕地飞行1000多圈,行程4600余万公里,创造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提升载人航天核心能力为重要方向,紧紧围绕空间实验室任务目标要求,载人航天工程奋力拼搏,突破和掌握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了重要经验,也推动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现在,我国是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第三个把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也是一个已经迈进空间站时代的国家。

“没有特别的精神,就没有特别的业绩。”周建平说,我们要在后续的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中,进一步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为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下载《载人航天精神》党课讲稿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载人航天精神》党课讲稿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载人航天精神心得体会

    载人航天精神心得体会范文1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一、艰苦奋斗的精神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我国载人航......

    载人航天

    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七号此次飞行中,航天员将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还将开展卫星伴飞、固体润滑材料空间暴露试验和“天链一号”卫星......

    载人航天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

    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我国“921”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研制。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

    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民族奋进

    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民族奋进连日来,一种豪迈向上的民族精神在神州大地升腾激荡,一股爱国主义激情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涌流。成千上万航天人以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无私奉献共同铸就......

    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推进学校德育建设

    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推进学校德育建设 载人航天精神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实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

    中国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曙光 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长二捆”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