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飞船

时间:2019-05-14 04:1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载人航天飞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载人航天飞船》。

第一篇:中国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第二篇: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展

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展

1992年9月21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9·21工程)被正式批准实施,随即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也投入设计与制造。2003年江泽民主席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 “神舟”号飞船题名。

“神舟”号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甚至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的模式,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的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进行发射,发射基地是在中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一般设在内蒙古中西部的草原上。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国内外媒体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迈出了极其重要的步伐,并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接着在2001年1月和2002年3月又相继发射了两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和“神舟”三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成功发射。在经历过四次“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经验积累后,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号飞船的控制与应用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

而在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则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9时整,我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神舟”五号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

随后的十年中,“神舟”号载人飞船也频频传来佳音。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神舟”六号带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再次遨游天宇;2008年9月25日至28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实现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2011年11月,“神舟”八号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任务;2012年6月16日至29日,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伴随“神舟”九号出征宇宙,实现了我国首名女航天员的飞行和首次载人手动交会对接任务;2013年6月11日至26日,“神舟”十号带着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一起交会“天宫”,并展现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精彩。

至今,“神舟”号飞船的每一次飞行任务都非常圆满地完成了,它的出色表现也使它成为了国际上航天飞船中可靠性最高的一种,“神舟”号飞船的发展历程筚路蓝缕、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但它在磨练中不断成长成熟,它也逐渐成为所有航天员与航天人值得信赖的航天飞船。

“神舟”系列飞船,从2003年到2013年的十次载人飞行任务十全十美,也为神舟号飞船的可靠系数和舒适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神舟”系列飞船的技术从无到有,从摸索到掌握,再慢慢到现在的成熟与熟练,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飞船技术的突飞猛进,同时也代表了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上的高端与先进,并对中国人实现太空梦作出了卓越的成就与贡献。

第三篇: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神舟飞船发射记录.

孜孜追梦二十年 载人航天硕果丰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快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综述

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犹如沧海一粟。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20年中 所铸就的辉煌成绩,却让这一瞬格外璀璨夺目。

高科技领域抢占先机

追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史,重新回到任务的起点,就不得不提到“ 863计划”。

1986年 3月 3日, 一份由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合提出的 《关 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 , 被送到了邓小平的手上。邓小平看到 4位科学家的 建议,马上作出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正是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使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后,中央组织了数百位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制定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著名的 “ 863”计划。中央同时决定拨出 100亿元专款,其中 40亿元直接用于发展航天事业。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由此开始起步。

1992年 9月 21日上午,江泽民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此次会 议正式批复了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党中央决定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载 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建设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 实验。

第二步, 在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 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如轨道舱 的交会对接技术, 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 8吨级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 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这是中国载人航天一次举世瞩目的战略部署。中国载人航天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几代 航天人的飞天梦想由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无论是指明方向的“ 863计划” ,还是真正起步 的“ 921工程” ,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轰动,很多人震惊甚至费解。

早在“ 863计划”上马之初,就曾有一位欧洲科学家向邓小平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中 国目前经济并不发达,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钱搞航天? 面对这一问题,邓小平回答得干脆利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只顾眼前,这是 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作出的战略部署。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 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试想,如果上世纪 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成为 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而在高科技领域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 不发展以航天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 就会失掉发展先机,也很难再跟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当年,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在向中央提交的建议中主要提出了几 个观点,其中就包括通过研究提高技术不仅可以集中现有的科研实力出成果,而且可以培养新 一代高技术人才。

经过 20年载人航天工程的实践, 老一辈科学家的真知灼见得到了验证:载人航天工程不仅 带来了航天技术的重大飞跃,而且沉淀了一批足以让世人刮目相看的高技术人才。

航天科技进步世人瞩目

从“ 921”立项开始,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就以火箭般的速度一飞冲天。神舟一号飞船可以说是一次打破常规的试验。它是在一艘初样电性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简 化、改装, “变身” 成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并于 1999年 11月 20日清晨 6点 30分发射升空的。在围绕地球飞行 14圈后,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首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飞船,于 2001年 1月 10日凌晨由长征二号 F 运载 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 108圈,在太空飞行近7天。

神舟二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使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利用飞船有效载荷开展的 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也使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2年 3月 25日 22时 15分,增加了逃逸和应急救生系统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绕地飞行 108圈后,神舟三号成功返回,完成了预定的 全部科学实验和探测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与载人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于 2002年 12月 30日凌晨发射。其载 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并取得圆满 成功,为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 10月中旬,首次载人任务的成功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当杨利伟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天,并在太空中举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全世界都震惊了。中国航天 人只用五艘飞船就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航天时代。

2005年 10月 12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降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人们纷纷猜测神 舟六号飞船还能不能如约发射时,费俊龙和聂海胜踏雪出征,乘坐神舟六号踏上了遨游太空之 旅。

5天 5夜,这一飞首次实现了我国多人多天飞行,出色完成了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 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为中国载人航天一期工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然而, 中国航天人并不满足于圆一个千年飞天梦, 自然也不会在工程一期目标上止步。2008 年 9月 25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奉命出征。27日,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的舱门, 进行了 19分 35秒的出舱活动。这是一次开创中国航天新纪元的漫步, 突破了载人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地面训练等关键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 家。

2011年 11月,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完成首次“太空相拥” ,中国航天突破了载人航天 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时隔不到一年,神舟九号搭载三名航天员 太空赴约,旨在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的可靠性。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向着“三步走”的最终目标——空间站建设快速迈进。人才队伍建设给力发展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刚刚转入实施阶段时,王永志、戚发轫等老一辈载人航天专家都已 经 60岁了。加之特殊历史时期造成的人才“断档” ,可以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全是从“零” 起步的。也正因此,在工程实施伊始,老专家们就提出,一定要确保航天事业后继有人,并在 重大工程的实施带动下着力培养人才。而今, 中国航天早已进入了一个瓜熟蒂落的人才收获期。

神舟七号飞船总体设计和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 33岁,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研制团队的平均 年龄只有 30岁, 神舟八号飞船、神舟九号飞船研制团队和执行两次交会对接任务的飞控试验队 的平均年龄也不过 30多岁„„这样一批年轻而富有创新热情的航天队伍让外国同行艳羡不已, 不仅在于其年龄上和结构上的优势,更在于其经验积累和能力水平上的优势。

在神舟八号发射前一周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发射试验队仅用了 3天 3夜就将问题彻底解决, 没有影响交会对接任务按时、成功完成。

这支年轻的航天队伍不仅具备了一流的学习能力,还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逐渐历练、积累了 一流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工程难题的能力。连美国宇航局前局长米切尔·格里芬都曾由衷地 感慨:中国航天最令人羡慕的不仅是所取得的像载人航天工程这样的巨大成就,还在于所拥有 的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用了 20年培养造就并继续培养着一支新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年轻又富 有朝气,一直身处型号工作一线,增长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并逐渐开始在重要岗位上挑起了 大梁。对中国航天来说,这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有理由坚信, 到 2020年, 这些年轻的航天科学家们, 将在太空中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神舟飞船发射记录

01、神舟一号飞船 7755KG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在一艘初样电性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简化、改装

1999.11.20 06:30:03发射 1999.11.21 03:41返回 在太空飞行 21小时,环绕地球 14圈

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 内的整个工程大系统工作的协调性。

02、神舟二号飞船 7800KG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1.01.10 01:00:03发射 2001.01.16返回 在太空飞行近7天,环绕地球 108圈 因降落伞故障成功返回而着陆失败 03、神舟三号飞船 7800KG 正样无人飞船

2002.03.25 22:15:03发射 2002.04.01返回 在太空飞行 7天,环绕地球 108圈

增加了逃逸和应急救生系统 模拟载人 04、神舟四号飞船 7794KG 正样无人飞船

2002.12.30 00:40:03发射 2003.01.05返回 在太空飞行 6天零 18小时,环绕地球 108圈

与载人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模拟载人,其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 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05、神舟五号飞船 7800KG 首次载人航天 杨利伟

2003.10.15 09:00:03发射 2003.10.16 06:28返回 在太空飞行 21小时 23分,环绕地球 14圈

成为世界上第 3个独立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06、神舟六号飞船 7800KG 第二次载人航天 费俊龙 聂海胜

2005.10.12 09:00:03发射 2005.10.17 04:32返回 在太空飞行 5天 5夜 即 115小时 32分,环绕地球 77圈

首次实现了我国多人多天飞行,完成了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 为中国载人航天一期工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07、神舟七号飞船 7790KG 第三次载人航天 翟志刚(出舱、刘伯明、景海鹏 2008.09.25 21:10:04发射 2008.09.28 17:37返回 在太空飞行 2天 20小时 27分 环绕地 球 45圈

27日 16:43,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的舱门,进行了 19分 35秒的出舱活动。这是一次开创 中国航天新纪元的漫步,突破了载人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地面训练等关键技术,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08、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8506KG 设计寿命 2年 2011.09.29 21:16:03发射

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主要任务是 :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 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 探测、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技术试验

09、神舟八号飞船 8082KG 无人飞船 首次交会对接

2011.11.01 5:58:10发射 2011.11.17 19:32分返回 在太空飞行 17天

分别于 11.03 01:36和 11.14 20:00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突破并 验证了交会对接技术、组合体运行与分离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中国航天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 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10、神舟九号飞船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景海鹏(中国第一位二次飞天的航天员、刘旺、刘洋(中 国首位女航天员

2012.06.16 18:37:24发射 在太空飞行 13天

创下四个第一次:第一次实施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访问在轨飞行器,我国女航天 员第一次太空飞行,第一次进行 10多天的载人在轨飞行。

实施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全面突破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技术;实现女航天员 空间飞行;实现空间人员和物品转移,全面验证组合体工作模式;进一步考核改进后的神舟飞 船和长二 F 火箭的功能和性能;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和医学试验。

第四篇: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曙光 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

“长二捆”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

“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翟志刚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第五篇: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我国“921”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研制。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10日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舟二号飞船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于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三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中文名: 神舟三号飞船 所属国家: 中国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2年4月1日 返回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 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神舟三号飞船“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中文名: 神舟四号飞船 所属国家: 中国 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中文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 杨利伟 返回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神舟六号任务徽章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中文名: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 费俊龙、聂海胜 在轨时间: 115.5小时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翟志刚出舱作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中文名: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 发射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搭载航天员: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返回时间: 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我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神舟八号飞船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中文名: 神舟八号飞船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时间: 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主要任务: 与天宫一号对接

神舟九号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发射塔架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中文名: 神舟九号飞船 简称: 神九 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2012年6月16日 18时37分24秒 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洋(女)景海鹏 刘旺

神舟十号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主要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发射,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6月26日回归地球。中国第一艘应用型飞船,首次太空授课

神舟十一号(预计)2015年 晚于神舟十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盘点历次神舟飞船(从神一到神十)

神舟一号: 无人飞船 中国第一艘模拟飞船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 无人飞船 中国第一艘正式飞船 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 返回时间: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 中国第一艘搭载模拟人的飞船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着陆时间: 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 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搭载模拟人 中国第一艘正式模拟人飞行飞船 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着陆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航行任务: 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评论反应: 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 中国第一次载人飞行飞船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9时 着陆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航行任务: 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评论反应: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航 天 员: 杨利伟

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 中国第一次多人多天载人飞行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 着陆时间: 2005年10月17日4时07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

航行任务: 攻克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考核和完善工程七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航 天 员: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中国第一次太空行走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着陆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

航行任务: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及技术实验。航 天 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搭载模拟人 中国第一次交会对接,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 发射时间: 2011年11月1日05时58分10秒 着陆时间: 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航行任务: 与天宫一号对接 航 天 员: 无人飞行器

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旺、刘洋 中国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第一次手动交会对接

发射时间: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 着陆时间: 2012年6月29日10时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航行目的: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航 天 员:景海鹏、刘 旺、刘 洋(女)

神舟十号: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中国第一艘应用型飞船,首次太空授课 发射时间: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着陆时间: 2013年6月26日8时7分许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神十”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

航行目的:在神九标志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神十将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发射并完成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等任务后,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将完美收官,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下载中国载人航天飞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载人航天飞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载人航天

    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七号此次飞行中,航天员将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还将开展卫星伴飞、固体润滑材料空间暴露试验和“天链一号”卫星......

    载人航天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神舟飞船发射记录(5篇)

    孜孜追梦二十年 载人航天硕果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快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综述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犹如沧海一粟。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中所铸就的辉煌成绩,......

    神舟十号飞船运抵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

    神舟十号飞船运抵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 2013年03月31日17:28央视 我有话说(173人参与) 【“神十”顺利运抵发射场】今天下午,神舟十号飞船顺利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专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 神舟十号11日17时38分发射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执行任务 6月1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介绍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情况。 新华社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5篇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与国外在正式载人之前发射10多次无人飞船不同,中国航天人......

    中国载人航天历史(共5篇)

    数理学院123092班钟渊20091002767 中国载人航天历史 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攀登现代科技高峰新的标志性工程,是新中国建设成就新的重要象征。 50年代:苏联送给我们两枚导弹,中国领......

    中国载人航天与我教学设计

    《中国载人航天与我》教学设计 江门培英高级中学 扶正波 选题背景:接到比赛课任务前刚刚结束神九飞天,全国人民沉浸在飞船对接的喜悦中,很多同学对此课题也兴趣浓厚,希望老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