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建筑垃圾处理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认识好,抓好工地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是实现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前提,下面我就关于工地建筑垃圾管理角度谈几点建议:
一是成立区建筑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制定起步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逐步实现有序消纳、合理利用、规范管理。借鉴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经验,加快制定完善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相关标准,推动建筑垃圾治理法治化。
二是强化属地责任,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一要突出建筑工地源头管理,把整治的重点放在建设、施工单位落实管理责任上,放在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和车辆的考核管理上。要安排专人对辖区内所有建设施工工地,盯靠管理,定职责、定岗位、定考核、定奖惩。二要突出运输单位和车辆的管理。需要住建、环卫、城管执法、公安交警、环保等多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对建设施工工地不符合规范,达不到施工标准要求的坚决停工,运输单位和车辆没有通过核准的坚决不允许运输。三要全面推开。全区重点建设工程要带好头,起到表率作用。要抓出1—2处示范工地,以点带面,推进“无废城市”的建设。
三是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分类,强化运输和消纳管理。设置建筑垃圾临时分类堆放点,实行源头分类、分别收集、分流运输、分级利用。完善建筑垃圾运输管理规范,加大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违规惩戒力度,规范建筑垃圾运输通道秩序。规范消纳场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台账资料,严格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粉尘、噪声,防止二次污染。
四是创新监管模式,强化建筑垃圾治理全面管控。建立健全动态、闭合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制度,运用大数据技术,摸清建筑垃圾底数,对建筑垃圾产生、运输、消纳、再生等全过程开展无缝化监管,进一步完善政策宣传、公众举报、实时曝光、意见建议的渠道。
五是注重严管重罚,形成打击垃圾撒漏乱倒的高压态势。要采取技术手段、经济杠杆等多种措施,形成打击非法营运建筑垃圾和撒漏乱倒现象的高压态势。一要督促建设施工单位使用核准的运输单位和车辆,对擅自使用非法营运车辆的坚决采取停工措施,该处罚的要严厉处罚,决不手软。二要严格做好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和车辆的管理考核工作,实行“黑名单”制度,对违规违章计分达到限定标准以上的运输单位要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其建筑垃圾运输资格。三要认真落实执法人员岗位责任制,实施全天候监管,发现撒漏乱倒现象立即查处,并实行联单处罚、倒查追究制度。四要坚决打击强包强运建筑垃圾行为,对不按照市场规则,扰乱市场秩序,强行包揽建筑垃圾运输的业户,实行联带追究和累计追究措施,提高违法成本。
六是提升绿色建筑应用比例。新开工的建筑项目建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强建筑垃圾统筹管理;大力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装修,有序提高绿色建筑比例,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