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主生活会发言:增强责任意识 提高领导能力
按着党组的通知,就这一主题,再三反思自己和工作。现就本人认知情况和自身存在的毛病和缺点向党组做以汇报,请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批评指正。
责任意识,就是负责精神,既包括对上级、对组织负责,同时也包括对下属负责;既包括对同志们负责,也包括对自己负责,说到底是对工作负责。这种对工作负责精神,是一种叫真精神,是一种盯人盯事的精神。对一个人来说,更是一种对事业高度负责的品行,是一种党性原则性的体现。
要想真正做到对工作负责,应注意解决好几个方面问题:一是要坚持原则。正确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辨证统一的关系,结合我们的执法工作,就是要忠于法律,坚守法律,坚持标准;二是要力戒糊涂,力戒心中无数。古人云:难得糊涂。说的是在荣誉面前、对他人之过面前难得糊涂,是人生的一种修养境界,绝不是说对待工作要糊涂。凡事不求慎解,工作上的好好主义是为官者一大忌;三是要重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一个环节的疏忽,全盘皆输。要从笑事抓起,从平时做起;四是要钻研业务,做内行领导。从严要求自己,这也是真正做到对工作负责的基础。自身业务不精不透,人云亦云,说到严格把关也是一句空话。
反思自己的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说自己主观上对工作不负责任那是不切实际的。但在客观上,自身存在的一些毛病和缺点导致在一些地方未能完全负起责任来那倒是实际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业务知识不精不深不透。客观上是从综合科室走上新的岗位,主观上有浅尝辄止、忙于满足的错误思想在作怪。有时对法律的理解片面单一,很难从整个法理体系中去把握。尤其是对计算机系统知识掌握不全面;二是有时工作方法简单。一些工作的谋划还不尽理想,存在急于求成现象;三是深入一线不够。有时甩手,敬业精神差,有懒惰现象。这些缺点的存在,客观上影响了工作,实质上说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对一名党组成员来说,更是不可原谅的,是必须加以克服和改正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每一单项工作的摆布都要从全局角度出发,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工作不讲份内份外,积极主动的去想工作,去干工作。同时,注重团结,做到补台不拆台,摒弃杂音,减少内耗,干好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对党组的决策做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进一步发扬雷厉风行的作风和百折不挠的锐气,真正成为实干型的表率。三是要进一步的钻研业务,勤学不辍。打牢自身基础,提高自身素质,争做行家里手让同志们信服,让组织放心。四是要进一步发扬敢于负责的精神。对同志们这样,对自己更是这样,力戒敏感性原则性不强,力戒糊涂和老好人思想,把工作抓起来,把担子挑起来,把责任负起来。五是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方法决定效果,责任心决定质量”的观念,坚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真抓实干,切实克服漂浮、随意、应付的不良作风,高质高效地完成好各项任务,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
第二篇:提高理论水平增强领导能力
提高理论水平增强领导能力
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作为领导干部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践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来自思想认识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愈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愈自觉愈坚定。
首先,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次,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 1
列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一科学体系中,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升华,从统筹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党坚持发展的信念一以贯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再次,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它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
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只有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才能把握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根本上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二、要在加强学习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科学发展,重在发展,贵在科学。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求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学习的任务更加繁重,掌握新知识、提高新能力的任务更加繁重。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增长才干,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第一,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但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进
程和成功经验,我们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年来,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也大量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反映出经济工作的不少方面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无论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努力学习宏观经济知识,把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学习微观经济知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自觉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努力学习国际金融和贸易知识,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环境,自觉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
第二,面对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新要求,必须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不断提高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在许多领域因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我们的生产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维护
国家战略利益,都必须克服技术瓶颈的制约,都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通过加强科技知识学习拓宽视野、增进学识,掌握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前景,科学确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从而更有力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三,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努力学习社会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社会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多元、矛盾复杂、风险加大,社会整合和社会调控的任务非常繁重。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新体制的要求已经十分迫切。要学习社会结构演变规律的知识,了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的突出社会矛盾及其规律,更好地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学习当代社会组织和管理知识,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有益经验,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整合社会资源。要学习社会心理学知识,了解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心态的变化,合理引导社会行为预期。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履行好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第四,面对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必须努力
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行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在我国,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行政法治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着挑战,依法行政这一深刻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变革还任重道远。要学习宪法,树立牢固的宪法意识,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首先要依宪行政。要了解与科学发展有关的主要法律制度,提高依法推动工作、解决矛盾的能力。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切实转变行政管理职能,自觉规范行政行为,依法提高行政效能。
总之,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当前,学习首先要学科学发展观,实践首先是要参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只要我们毫不松懈地坚持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并能成为全党的一种自觉和习惯,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就会有根本保证。
第三篇: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
强化责任意识 提升党员干部执行力
涟源市委党校 谢新
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就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善于抓工作落实的能力。执行力是党员干部工作的生命力,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效能、作风、廉洁,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力,也就是提高一个地方发展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创造力。在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中,政府处在执行的中间环节,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党委的决策部署,抓好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而落实的主体就是我们的党员干部。由此我们要着力在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力上狠下功夫。
一、责任是支撑执行力的“筋骨”
执行力是党员干部综合能力的体现,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需要不断进取和执着的敬业精神;需要事实求是、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需要廉洁自律、高尚的人格魅力。但是统领党员干部各方面素质的是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意识,有责任才有学习的动力,有责任才有担当工作重任的勇气,有责任才有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的理想信念。所以说责任是一种压力,一种动力,更体现出一种勇气。
责任是支撑执行力的“筋骨”,责任意识的强弱,决定了执行力 的强度,也直接影响到上级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落实。综观涟源“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不与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履行自己责任有关。“十二五”我们涟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怎样引领涟源奔向全面小康,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责任重大,牢记“责任”二字,不折不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这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不二选择,也是广大党员干部过硬的执行力体现。
二、责任意识是镌刻在党员干部心中的精神动力
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意识是深深蕴藏在每个国家民族政党和每个人心中并随时随地都能转化为巨大发展能量的精神动力。纵观人类发展的兴衰史,只要有了强大的责任意识的民族,就会为本民族的发展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前景。而没有强大的责任意识的民族,结果几乎都是以覆灭为最终的谢幕。
中国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正因为有了强大的责任意识,才会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拯救了濒临灭亡的中华民族,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因为有了强大的责任意识,才会有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挽狂澜于即倒,拨乱反正,强力推进改革开放,从而奠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厚基础;正因为有了强大的责任意识,才会有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将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21世纪;正因为有了强大的责任意识,才会有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
大旗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胜各种风险的挑战,发展道路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无限的发展前景。
如果全党和全社会都没有强大的责任意识,那么党所提出深入贯彻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那么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就只能是一个虚幻的梦想。
责任胜于一切。责任意识光荣而艰巨。每个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一定要不断地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及社会发展的紧迫感,勇敢地将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扛在肩上,坚毅执着地前进,那么中华民族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三、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有了责任意识,就能集中精力,就能凝聚人心和力量,创造出一流的政绩。增强责任意识,应当表现为党员干部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够推功揽过的品质,表现为一切从事业出发,敢于实事求是,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增强责任意识,前提是要明确责任。责任是一种义务,是一种使命,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敷衍塞责之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不同的工作岗位,岗位赋予责任。有责要有为,有为才有位。要常思量自己工作岗位的来之不易,常掂量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以此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作为主要领导干部,要负起一个地区发展、一个部门履职的责任,要集中精力抓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抓领导班子建设,抓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
增强责任意识,贵在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责任感是工作态度,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追求。党员干部的责任感来自于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负责。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在思想上强化责任意识,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们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党员干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敢于直面困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做到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积极主动,扎扎实实地推动工作。
增强责任意识,归根到底是落实责任。当前,说得多、做得少,抓落实不够的问题,还相当程度地存在着。实际上,一项决策作出后,落实任务就开始了。工作部署了就要下大力气督促检查,一抓到底。抓落实,要抓重点,抓决策的落实,抓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要重点抓,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抓落实上,把主要精力用在抓落实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履责应该、尽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思想,把落实责任纳入重要日程,做到只争朝夕抓落实、提高水平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严格考核抓落实。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抓重点、抓关键、抓突破,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搞好调查研究,探寻思路举措,破解发展难题;要大兴求真务
实之风,苦干实干,开拓创新,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一步一个脚印,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收兵”。
增强责任意识,关键是要充分认识责任和权力的对等性。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只是把责任挂在嘴上,而行动上却无所作为,饱食终日,得过且过,浮于表面,不求实效;有的布臵工作满足于发文件、开会,不检查、不监督、不指导;有的只当官不做事,只用权不尽责,尸位素餐;有的对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怕担风险,不敢果断决策,贻误战机;有的遇到问题绕道走,回避矛盾;有的对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不敢抓不敢管,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放任自流;有的对影响社会治安的苗头性问题,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有的所领导的地区、部门事故案件不断,但酒照喝、舞照跳、桑拿照洗,稳坐钓鱼台。更有甚者,一旦出了问题,上面追究下来,往往拿出种种借口,推脱责任。
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行其权,不负其责,说到底还是没有解决好当官为什么的问题。其要害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不负责任,对人民的利益不负责任,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任,明哲保身,不思进取,无所用心,但求无过,一切为了保官。其危害极大。
权力和责任从来就是对等的。一定的领导职务不仅意味着相应的权力,更主要的是标志着相应的责任。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为官一任,就要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在领导干部中,既要反对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现象,也要反对该用权而不敢、不善用权,使权力旁落的不负责任的现象。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是干部履行职责的保证,不敢、不善为人民而用权,就意味着失职。权力使用的过程,就是为党和人民办事的过程,服务的过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好时期,这样的战略目标雄伟壮丽,这样的任务艰巨光荣。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可谓担子重、责任大。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地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工作。要切实转变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要始终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好领导职责,并以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去团结、带动、影响群众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四、强化责任意识,共谋涟源大发展。
责任从来就不是空洞和抽象的,它总是存在一定的时空中,不同的时代赋予我们不同的使命,不同时代需要我们承担不同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解放,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全面小康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共产党人在履行不同的使命,但不变的是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败不馁,胜不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准确科学地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继续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保证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全国上下围绕中央精神,积极谋划“十二五”。这种“强国富民”的责任,使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带领人民又好又快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涟源市委市政府适时召开会议,市委王书记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着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抓好民生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科学编制涟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开创涟源“十二五”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既是全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涟源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能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事关涟源的改革发展大局,事关涟源的未来发展方向。机遇并不常有,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我们涟源现在处在大有作为的历史时期,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尽职尽责,以高度的责任感谋求涟源大发展。在关键时期、攻坚时期,我们党员干部要勇于挑拣重担,勇于担当责任。要把准确把握涟源市情作为己任;要把明确涟源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己任;要把立足涟源大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创造新的辉煌作为己任。总之,就是要把我们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贯穿到涟源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做到讲责任、重责任、负责任。
过去的几年,在涟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员干部恪尽职守,涟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实力大为提升,工业强市目标逐步实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切为我们涟源后发赶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在综合实力上与发达地区还有比较远的差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压力异常艰巨。财政收入增长有限,财政支出刚性增加,财政紧张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不牢固,离现代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工业增长速度快,但不够强,工业结构偏重,资源环境压力大;服务业发展滞后;人才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这方方面面使我们涟源未来发展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因此,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要从涟源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讲学习、讲民主、讲觉悟,讲大局,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决反对有令
不从,有禁不止,确保政令畅通。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自觉把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把握、去落实,尽职尽责,力求为全市的建设和发展多做工作和贡献。
回眸“十一五”成绩斐然,展望“十二五”踌躇满志,有责任,就有信念,有信念,方能远行。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携起手来,为涟源的发展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四篇:增强责任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
增强责任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校长培训班结业论文
作者姓名 秦立武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摘要:责任胜于能力。校长肩负着学校持续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重任,自身必须具有纵观全局的责任视野和统揽全局的责任能力。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更好的进行学校管理工作,提升办学的管理水平,通过这些天的培训,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那就是增强责任意识,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关键词:责任意识;管理水平
2013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枣庄市第十六期初中校长培训班,这次培训学习,主要聆听了多位专家、教授、名师、名校长的出色讲座,实地考察了南京市的两所名校。了解了当前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和教育政策,学习了超前的教育管理理念,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我每天坚持认真听专家的报告,及时做学习笔记。这一次的学习使我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升华,为更进一步实践教育教学的管理,扎实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联系作为一名副校长的实际工作,感觉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增强责任意识,努力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责任意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责任是一个人的工作宣言。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工作中的小事而采取敷衍应付或轻视责任。而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树立对事业追求的标杆,用自己的特长和学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以高度的责任感去服从服务于全体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不管你充当的是什么角色,最关键的一点就看你有没有责任感,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只要你认真地、勇敢地担负起责任,你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责任既可以使人坚强,又可以让你发挥自己的潜能。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人的工作成绩,如今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很快,按以往仅仅只会干某一项工作,已经远远不够,要想使自己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教育大环境中,想要成为教育系统的一名优秀的管理工作者,不需要有太高深的知识或具备有太高的能力,首先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去做。只要我的努力是持之以恒的,只要认真地、尽心尽力地去做,我想会在工作中收获到意想不到的乐趣!因此我们要担负起责任,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做好身边的每一件细微之事。
二、统一思想,以人为本,落实责任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根本 在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名校参观中不难发现,每一所学校的教师都有着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在学校的经验介绍中无不体现了对教师责任心的提升,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为学校的发展提升了无穷的动力,今天以人为本无论是一个口号,还是一种理念或一种管理方式,它都是符合人的心理需求的,它是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的情感纽带。人为万物之主,学校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学校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校最主要的利益关系人。通过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坚持管理立校必须是以领导示范、人文关怀、民主管理为基础,努力在工作中让师生感受到发展上的关注,物质上的关怀,心理上的关心,让他们去体会学校领导对他们的重视,让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看到自己的职业优势,激发工作的热情。
一是发扬领导的表率作用,以人格魅力鼓舞人心。首先,领导干部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教育管理者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率先垂范在管理对象中树立威望,成为学生效仿的标杆。古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校长自己随时吞云吐雾却要求老师、学生不抽烟,自己拖沓懒散却不准老师、学生迟到,那么老师、学生即便口服也难以心服,引发抵制管理的典型,以弘扬正气,引领自律,促进校风学风优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看干部”这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真理,作为学校的校长要带出一去锐意进取、刻苦务实、求真团结的领导理论联系实际,让每个行政班子成员都能在工作上爱岗敬业,业务上务实求精,作风上廉洁自律,那么,要求职工做到的,行政领导务必先做到。例如每天早晨,行政人员中总有一个或几个先于师生在晨光中迎接一天工作的到来,校级领导与值日老师一道搞好值周工作,保证学生优良的学习环境:坚决杜绝工作之中的一切娱乐活动等等。
二是实行“民心”工程,以人本化管理感动人心。首先,学校要走近老师的生活,知其需,知其想,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逐步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如组织开展家校联谊会,由校长作学校工作报告,向家属介绍教职工工作情况、学校发展情况。并且学校事无巨细,处处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教师生日或是生病住院,学校发短信慰问或亲自登门看望,一束鲜花,一声祝福,一个蛋糕„„但都能让职工充分感到学校的温暖,从而更加激发努力建设学校的责任心,教书育人的进取心。其次,要密切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由长期的工作压力、紧张焦虑情绪以及职业特点(如长久伏案书写、长久站立上课、长久高声讲话等)所致,教师已被多种职业病缠绕。据有关人士的调查和统计,教师中咽喉炎发病率已占教师人群的40%,脊椎病、亚健康已到达20%和30%。在教室的诸多疾病中,亚健康已成为教师生命的一号杀手,且随年龄的增大,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更甚者,由于长期的工作竞争、频繁的考核压力,致使教师因心理负担沉重而心理失衡,情绪失调,已有48%的教师心理不健康,12%的教师有严重心理问题。情系职业,忠于职守,但身、心却又处在疲惫、危机状态的“园丁”,面对呼声日以高昂的“教育”,只能说“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如此这般的在遗憾中“献身”了。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以显得非常紧迫。所以,学校在管理中不能一味地以考核成绩论高下而不顾教师的身、心负荷,应及时清扫教师的心理障碍,让教师的身心能在工作之余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以便轻装上阵。在教学中,管理者要善于引导并鼓励教师更多的看到自身长处,从而让教师最大限度的释放紧张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再者通过校园整修、生活条件和环境改善以及定期和不定期的体检、健康讲座来解除教师生活和身体烦忧,使之在愉悦中改变压抑、郁闷等不良精神面貌。基于对教师身心的密切关注,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三是实施民主管理,以主人翁精神调动人心。学校的管理不是“卡、压”,要走科学、规范、民主之路,要营造一种美好、信任、关怀、理解的和谐健康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每个教工愉快工作。学校充分发挥党组织和教代会的民主监督职能,在学校重大问题上,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交由教代会表决,形成决议后,再实施。学校开设“校长信箱”,是广纳良言的最好办法,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所了解,便于及时改进。学校建立校务公开制度,成立学校财经审核小组,能有效的全面监督学校经费的使用,每学期期末对学校账目进行审查,将审查结果 在教职工大会上公布,能使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体现,能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而在学生的管理上,不搞“唯分数论”,实行班级、寝室评比制,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校的民主和谐健康扭转,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真正享受平等教育。同时,班主任要把民主管理带到班级管理中,在班级实行“学生自治”、“轮流班干部”的管理方法,学生们也体验着当班级小主人的快乐与自豪。为了使学校的民主管理得到有效监督,学校要实行家长评议学校、老师评议领导、学生评议老师等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活动,使民主管理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实施。
四是实行人文化管理,以丰富的文化熏陶人。首先,校长要发挥自身的影响力。把办好一所学校,带出一支队伍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并且坚持不懈,始终保持乐观,激发热情,全身心投入;要保持自信、果断、创造性的工作作风,不管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问题,都应该努力保持镇定、清醒,给教师以信心、信念和心理支持;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力求自己做到“站位高瞻性、思路长远性、实施创造性”;要本着可靠、诚信的待人原则。努力做到真情沟通和热情关注。通过真情的沟通,使双方心灵交流、彼此认可,产生心理认同,通过热情的关注,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发展的条件,搭设成长的平台,让教师在对领导的信任与信赖中找到归属,成就自己的人生追求。其次,校长要发挥情感的亲和力。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发地融入到某个适应自己的环境和群体中去的愿望,在这个群体中人格被尊重,劳动得到承认,需要得到满足。为此,校长要做到:对下属平易会心、态度诚恳、发自内心;合理下放权力,充满信任;正确评价;施加恰当的压力,体现关注;勇于承担责任,表明爱护。心态及时调整,问题及时发现,赞赏及时予人,感动及时传递,真诚及时付出,其核心是“真实”和“公正”,让每一位教师都在我们的精心培养之中、热心关注之下。第三,要发挥团队的凝聚力。作为校长,要把构建团队,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实现2+2大于4的管理效能作为管理目标,矢志追求。创设一个氛围,即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完善的氛围。使每一位教职工都成为学校的主人,自觉关注学校发展,并为之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是落实学校管理责任的保证
分层次、分类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具体体现,制度是管理的需要,也是管理的捷径,制度应该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来源于最基层的教师,是规矩,得到教师认可的制度,就是校长手中的公平的尺子,校长能公平、公正、公开的使用好这把尺子,就是一位好校长,就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校长要积极地去思考,要把制度作为校长调动人、激励人的一种机制,校长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考虑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切忌盲目从众,以免校长被不合理的制度牵着鼻子走,无论是对学校发展,还是教师成长都是一大损失,在这次学习中,各位专家所作的报告无论从理论水平还是在实践层面都给我们作了很深刻的阐释。我认为,一个校长的工作能力,科学的制度的执行力度是重要标准之一
一是落实常规检查制度。学校管理有效的条件是各类计划、安排、要求被认真地贯彻执行,也就是能够落实,不能落实就只是一纸空文。促进落实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检查,这是因为检查有督促、反馈及指导的功能,所以它是推动落实的重要手段。学校学期初要有各种计划的检查和讲评,每月要有月进度、月计划检查,期中要有半学期工作的全面检查,期末有计划完成情况和质量成果的检查。
二是扩大评价范围,鼓励教师“自我肯定”。不少学校的教学评价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就是他评,但如果只有他评,教师必然处于被评的地位,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在评价中要把他评和自评结合起来,让教师参加到评价过程中来。自评等于给了教师自我评价的权利和对自己评价的发言权,增加了对评价的信任感;其次自评也补充了他评的不足,使评价更全面、更公正、更容易接受。
三是实行教学质量“六制”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学校教学质量“一把手”责任制,坚定不移地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和质量的核心意识。其次,教学质量分管校长、教导主任直接责任制,实施科学管理和指导,强化执行力和落实力。第三,年级教学质量责任制,责任人为包级干部。第四,学科教学质量责任制,责任人为学科备课组长。第五,班级教学质量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集体责任制。第六,教师个人学科质量责任制。这样,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充分发挥学科组长、班主任作为学校工作“终端”管理者、落实者的作用。
四是是适当运用奖励措施,变差距为动力。奖励是评价后的激励措施,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奖励要根据三项原则进行:首先是明确的目的性。奖励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素质教育质量提高,学校把奖励的项目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次是鲜明的导向性。奖励向薄弱环节倾斜,引导解决教学上落后的部分,使全面工作平衡发展。第三是强烈的激励性。奖励的目的是激励,但不是所有的奖励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如奖励上的平均主义就是白花钱而达不到效果。使奖励产生强烈的激励性的颁发就是敢于重奖、拉开差距,不怕有刺激性,有效刺激才能有效果。
四、提高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教师都成为落实责任的主体
现代的教学管理,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另一方面,每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会受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法,鼓励老师们参与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而且亲身去执行它们。教师们理顺了心态,强化了对各种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执行过程中提出更多的修改建议,进一步贴近学校的实际,提高了制度的可操作性。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发挥学校教代会的作用,让教师充分参与民主管理,以加强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教代会是基层民主的—种好形式,但要发挥教代会的职能却是需要采取切实措施的,否则这种好形式可能也只是一种好形式而已。学校教代会的设立一定不能流于形式,要充分发挥其职能,把教代会看做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阵地。首先要选好代表。要把那些公道正派,敢于说话和善于说话的人选为代表。其次,信息要全面公开,并保证会议时间,要让代表充分了解议题、政策和相关信息,有足够时间讨论,使代表能够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凡关系到学校发展大计、预算及重大开支以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经教代会讨论通过。
二是尊重个性,承认差异。每个人都希望因自己的才华获得别人的尊重,而被人尊重是很幸福的。为此,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师的专业特长开展校本教研,研发校本教材,让教师的才华找到展示的舞台,让教师收获被尊重的快乐。但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校里的老师,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有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他们的道德水准、人格修养、心理素质、教学水平、工作能力乃至个性爱好都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差异经过努力会不断发生变化,差异的程度是相对的,差异本身却是绝对的。承认差异不等于无视差异,尊重个性不等于不要共性,教育管理者应该尊重个性、承认差异,并且努力求同存异,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聚心凝力。尊重个性、承认差异,老师们将会变得更自尊更自信,更能有效的参与学校管理。
三是付出要有回报,让教师收获成功的快乐。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被他人认可的渴望和需求,如果这种需求通过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学校的认可并且能够得到一定的汇报,肯定会提高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学校要在教师评价上要不断改革,制定多元的评价机制,充分体现奖优汰劣、多劳多得,教师业务每上一个阶梯就提高其相应的经济或政治待遇。另一方面,让广大教师在学校发展中获利,学校既是办学人的学校,也是全体教职工的学校,要让教师在学校效益提高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第五篇: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防水平
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防治水平
——在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专题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地质灾害防治是关乎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雒书记、郭县长在全委扩大会议上再次强调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乡(镇)主要领导在表态发言中,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国土资源局全面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如下发言:
一、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
我县在2003年和2008省厅组织的二次地质灾害区划调查中,共查清地质灾害隐患点157(其中崩塌57处,滑坡94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4处,地裂缝1处)处,占全市905处的17.3%,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乡镇的努力工作下,通过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搬迁31处。省定隐患点现还有126处,受威胁群众696户3815人,2368孔(间)窑房,745m乡级以上公路,7所学校,这126处省定灾点纳入群测群防网络,严密监测监控。
2003至2008,我县因地质灾害事故造成37人死亡。2003年发生4起地质灾害事故,死亡23人;2004年发生的3
第1页
起地质灾害事故亡,死亡6人;2005年、2006、2007年连续三年地质灾害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2007年国庆期间连续降雨长达20天之久,连续降雨量达230毫米,占我县平均年正常降雨量的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全县发生地质灾害事故70起,造成窑房倒塌122孔、压死驴3头、羊子52只、猪11头,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2008年发生地质灾害事故2起,致8人死亡。2009年我县全年降水量达到654.8毫米,超出年平均降水量约53.2%。发生地质灾害事故2起,未造成人员伤亡。2003、04、08三年地质灾害造成死亡事故分乡(镇)统计:老君殿2起,死亡8人;马岔乡1起,死亡2人;槐树岔乡1起6人死亡;高坪乡1起,死亡2人;马蹄沟镇1起,死亡5人;水地湾乡1起,死亡12人;苗家坪镇1起,死亡1人;周硷镇1起,死亡1人。
通过分析历次事故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造成。一是客观上我县地处黄土丘陵区,坡陡沟深,黄土土质疏松,粘合度极差,受气候变化和降水影响极易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事故。二是主观人为因素有这么3种类型,住房修建不合理高切坡,(60~700)形成崩塌隐患;住房选址不当,修建在滑坡体上;工程建设施工不当,形成高切坡造成的隐患。
二、增强责任意识,狠抓制度落实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周密安排部署下,我县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逐步加强,各项工作制度逐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和监测监控体系已经形成,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也在进一步增强。
(一)、增强责任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属地化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机制。通过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领导责任、建立由村长、驻村干部、包片片长、乡(镇)长一级抓一级,下级为上级负责的领导体制。地质灾害工作是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人和监测人,身负着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守护任务,责任非常重大,必须从心灵深处认识这份沉重的责任,切实增强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事故隐患,加强现场监测监控,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识灾防灾能力,形成全民防灾减灾氛围。
(二)、狠抓制度落实
1、全面落实行政负责制。通过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领导责任,建立由村长、驻村干部、包片片长、乡(镇)长一级抓一级,下级为上级负责的领导体制,逐级将领导责任和监测责任落实到人。各乡镇务必将2010年省定12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现场监测人,村干部监测人责任人,驻村干部监测责任人,包片片长监测责任人逐点落实,并以文件形成上报矿管办。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将出台,就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全面安排部署。
2、严格执行值班工作制度。汛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期,汛期必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必须保证通讯畅通,保证灾情的迅速传递和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开展。
3、建立隐患排查制度,执行汛期巡查制度。隐患排查和汛期巡查对于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具有重要作用,各乡镇务必要严格执行。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编制《本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于有重大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给周边群众做出预警预报,指出辙离搬迁的路线地点,引导群众躲避险情威胁。
4、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月报制度。灾情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迅速上报。及时开展救援工作。
三、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关键是全社会重视,重要基础是加强基层培训,增强群防意识,坚持综合防治。要紧紧抓住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和要害,冻融期、汛期和连续降雨期,是防治重要时段,对已查明的隐患点,特别是省定126处灾点是重点要害。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范畴,但省定12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已表明的防治监测点,发生问题就是责任事故,地
质灾害事故一旦发生,就有可能是大事故,伤亡情况不可估量,必须切实特别加强监控防治。
(一)、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
通过全民宣传教育,提高对广大人民群众识灾、防灾、减灾能力,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去年县国土资源局对18个乡(镇)的村干部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各乡镇也要重点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居民的宣传教育,传授其防灾减灾知识,讲解防灾重点时段和“两卡”中群众避险场所和转移路线,大力提高群众自我防范能力,使得老百姓知道如何避免险情。
(二)、认真落实“四应有、四应知、四应会”的监测原则
四应有:应有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重点隐患防抢撤方案,应有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监测、巡查、速报制度,应有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监测人名单,应有地质灾害防治简易监测工具;四应知:应知辖区隐患点情况和威胁范围,应知群众避险场所和转移路线,应知灾险情速报程序和内容,应知隐患点监测时间和次数;四应会:应会识别地质灾害发生前兆,应会使用简易监测方法,应会对监测记录的登记,应会指导防灾和应急处臵。县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各乡(镇)主要
领导也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但要把地质灾害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村干部和住村干部 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住村干部,126处分布在110个行政村,如果110个住村干部能按照3个4要有求,那么就能从根本上控制地灾隐患。
(三)、要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严把居民住户新建房屋宅基地审查关,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坚决不予核准、上报,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四)、撤离搬迁、合理避让,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各乡镇根据各灾点实际情况,对威胁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搬迁撤离方案,与相关部门联系,逐步列入移民搬迁项目,彻底规避威胁。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有各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有各乡镇的努力工作,有第一责任人和监测人责任人意识的增强,有各项制度的全面落实,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为我县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一○年三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