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 解放思想试题
专题 解放思想试题
一、选择题(13小题,每小题2分,计26分)
1.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需要新的思想文化冲破教会的桎梏,于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该运动发生的前提是 A.宗教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
B.追求金钱成为人们的梦想 C.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D.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没落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社会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C.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 D.为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做了舆论准备 3.有因果关系的一项搭配是
A.文艺复兴――美国南北战争 B.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C.宪章运动――新航路开辟 D.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胜利
4.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中“民主”、“自由”、“平等”观点以法律文献的形式最早呈现在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解放历程。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
D.我国和谐社会理论的构建 6.19世纪60至90年代掀起的“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表现了洋务派 ①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面目②顺应历史潮流的进取思想 ③为救国而探索的爱国主义精神④学习西方先进政治文明的勇气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7.有关戊戌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爱国运动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③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④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主要表现在: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9.下列主张和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民族、民权、民生”④“师夷长技以制夷”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10.符合下列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①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②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有关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表述不准确的是
A.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B.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D.邓小平南方谈话揭开了批判“两个凡是”的序幕 12.新中国建国后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中共八大召开B.文化大革命C.真理标准大讨论D.邓小平南方讲话
1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这面伟大旗帜指引下,中国人民思想大解放,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理论的精髓是: A.发展是硬道理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4.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2分)
“大国之迷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摘自《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大国崛起中发挥的作用。(2分)
(2)列举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4分)并说明它们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
(3)举例说明“思想解放”对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影响。(2分)
15.学以致用,探究问题。(5分)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线索。在延续本身的传统,呈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的同时,推进着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请将下列选项前的字母符号填到相应的表格空白处。
A.法国B.新文化运动C.民主科学D.文艺复兴E.孟德斯鸿 产生国家 意大利
中国 历史事件
启蒙运动
代表人物 但丁
陈独秀
核心思想或口号 人文主义 三权分立
16.问答题。(12分)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播,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2分)最先在哪一国家兴起?(2分)
(2)17—18世纪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2分)在这一运动影响下,18世纪后半期发生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4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化之路。请列举促进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的重大事件。(举出两例即可)(2分)
17.描叙与评价(5分)
(1)下列各句有的是史学家对历史的叙述和描绘,有的是史学家对历史的看法和评价,请将序号填到相应的空格内。(1分)对历史的叙述和描绘: 对历史的看法和评价:
A.但丁通过他的长诗《神曲》在地狱给当时在世的教皇预留下一个位置。
B.达芬奇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相结合,创作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C.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欧洲的进步,也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D.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E.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F.1992年1至2月,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2)思想解放运动是革命的前奏曲,所以它吹响了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改革的动员令,所以它又是社会变革的先声。请列举两件史实来证明这个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C解析:首先确认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文艺复兴运动。2.B3.B4.C 5.C解析:联想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来思考。
6.D解析: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器物”为特点,未涉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7.C解析:从领导阶层和变法内容来分析。8.B解析:“思想”对应“观念”。9.D10.D 11.D解析:批判“两个凡是”对应的是“真理标准大讨论”。12.C 13.B解析:ACD中观点的提出均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
14.(1)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答出两点即可)(3)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例均可。如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从“文革”**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转变过程中实现历史性转变的深刻的、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束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上表述均采意不采点。)15.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填写的顺序是:DAEBC。
16.(1)文艺复兴运动。意大利。(2)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3)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答出两件即可)
17.(1)对历史的叙述和描绘:ADF。对历史的看法和评价:BCE。(2)如: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以至夺取政权,做思想和舆论准备;启蒙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美国《独立宣言》及1787年美国宪法中,突出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观点;启蒙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后果是为法国大革命准备了批判封建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工人阶级追求解放的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高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
第二篇:解放思想、实事求实试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一致。
3、“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实事求是。
4、“在一定意义上,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说法:表明二者的一致性。
5、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辨证统一,在实际工作中的根本要求是:“求实与创新相结合。
6、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辨证统一,实质是: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7、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他突出地强调了:解放思想。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确立起来的:思想路线。
9、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辨证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10、“体现时代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11、“把握规律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更加符合实践发展的客观瑰丽。
12、“富于创造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开拓创新。
13、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是的理论创新。
14、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15、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二、多项选择题(注:后面的全是正确答案)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表明()A.他们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B.他们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C.他们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表现在():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B.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C.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3、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做出了两大历史性的贡献(): A.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B.成功地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 A.尊重实践;B.尊重群众。
5、解放思想就是(): A.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B.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6、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的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7、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在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就必须自觉把思想认识从()解放出来: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B.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枯中解放出来。
8、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C.富于创造性。
三、辨析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是对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过程中确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简单重复。(错)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对)
3、理论创新可以是人的主观自生的。(错)
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思想先导。(对)
5、判断各方面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是党的文件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错)
四、简答题
1、简述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求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全过程。邓小平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进行;(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起点,也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l)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批评了王明照搬马克思主义条文的教条主义错误,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邓小平恢复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在粉碎“四人帮”并结束“文化大革命”以后,邓小平支持并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3)江泽民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他在世纪之交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把它看成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从而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五、论述题:(注:以下答案是论点和论据,必须结合自己认识去展开,否则只能得一半分)
1、如何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l)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握规律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符合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富于创造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开拓创新。(2)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3)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息,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2、怎样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辨证统一关系? 三者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在于:解放思想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寻找其内在规律性;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辨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共同统一于社会实践中,归根到底共同统一于与时俱进之中。
第三篇:如何解放思想
如何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一个认识转变的过程,也是破旧立新的过程,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际上,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就是思想创新和开拓新局面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过程。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人一生通过学习来解放思想的过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没有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思路;没有新的思路,就不可能有新的举措;没有新举措,就不可能有新的成效。那么,我们究竟要解放什么思想呢?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在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基础上,联系学校工作实际,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学校工作的政治方向;进一步领会新世纪新阶段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领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不断增强坚持和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据、实践基础和科学内涵,特别是对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作了深刻论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已经成为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所以说“解放什么思想”就是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根本,切实改变、更新和破除那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包括人们的认识能力、工作方法、思想方法、观念意识等等
二、改进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解放思想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改革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努力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有新变化,树立新形象。只有坚持解放思想,转变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思想观念,革除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的体制机制,改变与人民群众要求不合拍的作风,才能使我们的工作符合科学发展。在精神状态上要有新气象。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良好精神状态,来自于对所从事工作的正确态度和真挚感情,体现在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创新的永不满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始终保持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的热情,始终保持对开拓创新、做好工作、推进事业、永立潮头的激情。
解放思想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过程
思想认识的逻辑过程是和客观现实发展的历史过程相统一的,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新时期解放思想作为主体精神状态、思想认识发生变革和转换的过程,是我们坚持实践标准,逐渐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过程,是自我反思、自我解放,从破除外层思想障碍到摈弃深层的思想束缚,按其内在逻辑发生“内化”的过程。这一“思想进程”是和新时期全面拨乱反正,全面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相统一的。它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从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谬论的迷雾中解放出来。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酝酿于我们党针对林彪、“四人帮”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肆意颠倒和歪曲及其所造成的严重的思想混乱和理论混乱,在全国开展的声势浩大的肃清林彪、“四人帮”流毒运动。否则思想的天空就无法迎纳真理的光辉,区分不清真与假、善与恶,最终将葬送马克思主义,窒息社会主义。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这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但这个任务的完成并非朝夕之功。
其次是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理论及实践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中解放出来,从“两个凡是”的藩篱中解放出来。随着对林彪、“四人帮”批判的深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理论、“文化大革命”错误实践,以及如何区分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等深层次问题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可是,由于当时“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挠,加之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又有着相当广泛的习惯势力基础,刚刚萌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举步维艰。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由此“飞流直下三千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着力进行全面拨乱反正,花费大量精力,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正确评价毛泽东功过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引导人们从教条主义及个人崇拜的迷惘中解脱出来。
再次是从僵化的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误区中解放出来。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深化于社会主义模式的科学选择与实践创新过程之中。这个时期,思想解放的幅度与力度伴随着全面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大,以十二大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确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为发端,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最终成果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五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牢固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明确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进一步阐明了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地位和作用。新的思想大解放导致改革开放的洪流更加汹涌澎湃。
解放思想的上述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结、循序递进的过程,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中思想飞跃的脉络。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思想飞跃所产生的伟大的邓小平理论,是20年来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的最高成果和集中体现。
解放思想是破立统一的过程
解放思想既不是单纯的破,也不是单纯的立,而是既破又立、破立统一的过程。
——当社会亟需拨乱反正,而人们思想的主导方面还被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所左右的情形下,解放思想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破”。它要求人们必须澄清思想是非、路线是非、理论是非,划清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基本界限,破除主观偏见及习惯势力的枷锁。我们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批判“两个凡是”,否定“文革”等,都充分体现一个“破”字。当然这个阶段也在“立”,如重新确立实践权威,重新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工作重点转移等。
——当社会急剧变革,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思想状态从僵化状态“裂变”出来,呈现异常活跃而又良莠混杂时,邓小平则更多地强调解放思想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既反“左”又反右,有“左”反“左”,有右反右;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对“左”对右,都要做具体分析,不要随意上纲,人人过关。这一阶段解放思想的特点,是“破” “立”结合,全面把握。
——当坚冰已经打破,改革巨舰亟待远航,人们思想基本解放或主导方面已经解放,并且步入正确轨道时,邓小平则是更多地鼓励我们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抓住机遇,迎着风险上;主张对待那些思想还不解放或不甚解放的人们,不搞强迫,不搞运动,不争论,允许看,用事实来说话。这个阶段解放思想的特点无疑是以“立”为主,而且已不啻政治、政策领域的 “立”——解放思想愈益具有认识论的普遍意义和实践创造的张力。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并写进了党章,号召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是更高、更深、更大的“立”。
解放思想的破与立所坚持的原则即实事求是,一切依“三个有利于”和主体实践活动的需要及其思想态势的变化为转移;而实事求是的“破”与“立”,又是以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推陈出新,去伪存真为前提的。二者都是建立在实践标准的同一基础上的。
解放思想是上下互动的过程
解放思想作为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进而促进对客观世界改造的自觉活动,是群众和领袖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此,邓小平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彻落实中的整体性、全局性的高度,反复强调从中央到基层、从领导到群众都要解放思想,并希望各级党委和每个党支部,都来鼓励、支持党员和群众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都来做促进群众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工作。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领袖与群众上下互动的过程。
一方面,解放思想作为主体认识变革与实践创新的体现,其初期内容及方式总是由群众萌发与自发、初创与试验、反映与提出的。20年来解放思想的一个又一个伟大创举一再表明,人民群众始终站在解放思想运动的最前列。群众的思想解放具有几个鲜明的特征:一是现实针对性。群众的解放思想总是针对社会现实生活中某些具体的事件、问题发起的,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朴素自发性。群众的解放思想是群众思想的自我解放,是他们要求改变现状的心声与愿望的自然流露。三是功利目的性。群众的解放思想总是与追求和实现切身利益紧密相联的。
群众的思想解放又总是由领袖支持与推动、引导与领导、总结与升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我们党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体察人民群众解放思想的意愿和要求,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支持;正是我们党正确判断是非曲直,为思想解放运动端正航向;正是我们党善于将群众思想解放的创举与典型经验加以提炼、概括,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使思想解放运动高潮迭起。真理标准大讨论这场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运动的发起、伸展和深化,离不开邓小平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和领导;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反对个人崇拜的同时,顶住否定毛泽东历史地位的逆流,更显示出我们党的成熟与胆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1997年江泽民“5·29”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大报告,更是高屋建瓴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群众的新要求、新创造和新经验进行了提炼概括,提出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思想,推动了全党、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的进程。
新时期解放思想运动就是这样在上下响应中前进着、发展着。毫无疑问,始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自下而上的创造与自上而下的推动相结合,强化领导与群众两个方面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二者相互激活的整体效能,是推动思想解放进程的动力机制及科学抉择。
解放思想是义利统一的过程
这里的“利”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国家全局利益,以及在此前提下的合法正当的个人利益。解放思想归根结底源于主体的利益需求,其过程也就是主体追求和获得利益的过程,正是利益驱动着主体不断地解放思想。这里的“义”是指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准则和取向。社会主义的“利”决不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利”。解放思想作为主体追求和获得利益的过程,必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集体与个人、长远与眼前的利益关系。
解放思想从根本上讲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认识的进步。这种进步,既取决于认识判断即对真理的追求,又取决于价值判断即对利益的需求。一般来说,人们的思想观念是进步还是落后,是趋于解放,还是趋于保守,终究是由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关系决定的:当主体即得利益受到威胁和损害时,主体就不会愿意接受新措施、新办法,不愿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而宁愿墨守成规,囿于传统;与此相反,当新措施和新办法能够给主体带来物质利益时,主体就会乐于接受,乐于改弦易辙,解放思想。
我们党是彻底的唯物论者,党倡导解放思想的实质和目的,正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义利观,引导人民群众认识自身的利益,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团结起来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共同奋斗。之所以在解放思想进程中毅然决然地坚持实践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正是坚持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即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坚持利与义的统一。正因为解放思想最终目的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 是一致的,是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基础的,所以才成为其自我解放的强大动力。但现实的主体是个体、集体、社会总体所组成的有机系统,其利益问题包括利益组成、利益关系、利益行为在实际生活中是异常繁杂难理的。利全局的不一定利局部,利集体的不一定利个体,利长远的不一定利眼前,利彼群体不一定利此群体。任何一项改革举措,均不可能顾全所有人所有方面始终受益。因此,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和处理利益问题,坚持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辩证统一。在主体解放思想问题上,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利益的杠杆作用,同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只有将利益驱动和 “义”的思想引导作为解放思想的“双翼”而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比如,我们当前正在实行的国有企业富余职工下岗的措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贯彻落实这一重要举措,一部分职工下岗,他们的眼前利益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坚决地贯彻落实这一举措,因为从根本上说,它有利于搞活搞好整个国有企业,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广大职工的长远的根本利益。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实施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利益,把他们的眼前利益影响减少至最低限度。
第四篇:如何解放思想
如何全面解放思想大讨论发言稿
通过开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活动使我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此次活动目的是使我们的认识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迅速,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把各项事业搞上去。解放思想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一场思维风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思路和行动。当前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并轨,其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正当其时,使我意识到在工作中要敢于大胆创新,敢于创新思维,大胆尝试,为城乡居民医疗疗保险做出应有贡献。
一、正确理解解放思想与底线思维
解放思想并不是新提法,我们的几代国家领导人以及广大学者都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此有过精辟的言论和概述。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际上,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就是思想创新和开拓新局面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过程。结合具体的工作而言,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需要 来扎实有效、开拓创新的开展工作,就叫解放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看待问题,既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也要充分认识各种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做好迎接更大困难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要解放什么思想
“解放什么思想”就是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根本,切实改变、更新和破除那些不适应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包括认识能力、工作方法、思想方法、观念意识等等如:不敢创新、眼界狭窄、观念陈旧、无所作为、自满自足。现在提倡解放思想,就是要遵照赵克志书记的要求,做到“八破八立”,即①破除畏难等靠的情绪,树立锐意进取的意识,②破除精力分散的倾向,树立加快发展的意识;③破除资源依赖的定势,树立转型发展的意识;④破除无所作为的状态,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⑤破除大而化之的习惯,树立精准发力的意识;⑥破除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开放创新的意识;⑦破除计划经济的思维,树立市场经济的意识;⑧破除急功近利的心态,树立久久为功的意识。
三、立足本职工作,全面解放思想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努力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有新变化,树立新形象,改变与人民群众要求不合拍的作风。结合本职工作,具体有以下三点看法。
(一)在精神状态上要有新气象。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良好精神状态,来自于对所从事工作的正确态度和真挚感情,体现在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创新的永不满足。我是医保窗口工作人员,要达到每个办事的老百姓百分百满意这个目标,就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转变服务观念,始终保持对业务新知识的学习、掌握新技能、接受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的热情,始终保持对开拓创新、做好工作、推进事业、永立潮头的激情。在工作中,时刻以一种昂扬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状态。
(二)在思维方式上要有新转变。思路决定出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仅需要魄力和热情,也需要不断创新的思维、灵活管用的方法,以及对工作经验、政策法规、实际情况的全面把握。当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很多,比如:如何改善医疗服务监督不到位的现状,医疗管理监督的好坏是能否取信于民、保障基金公平、安全的关键;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现状,分级报销、转诊制度,再加上起付线、可报药品目录、分段补偿和不能报销的检查费用等,实际补偿比并不高,医保补偿水平仍不能满足参保者的补偿需求。在制订相 关工作目标中就要坚持底线思维,既要牢记“凡事从坏处准备”,又要牢记“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使“保底”与“争先”两不误、两促进。
(三)在工作上要有新起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按照“决战四季度,大干90天”要求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我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及工作方法,借助新农合与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这一新起点,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上强化业务水平的学习,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网络更换的准备;必须提早谋化2016年城乡居民个人征缴工作的前期筹备工作,圆满完成2015年工作目标任务。
第五篇:解放思想
坚持思想解放 促进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
通过参加党委组织的“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中学习活动,使我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对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提高。可以说,开展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大讨论是形式,解放思想是手段,破解难题、促进发展才是真正目的。我个人认为,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换来事业的大发展。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坚持职业教育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突出人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既是职业教育的中心,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一)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是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和技能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每个学生都培养锻炼成适合市场要求需要的有用人才。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材,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是国家事业兴旺、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应该看到,职业学校学生很大程度上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不适应者,存在着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好,学习目的不清以及心理上、行为上诸多问题。对这些学生,在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教师要热爱学生,因材施教,学校党政部门要增强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意识,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强为学校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学校要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
(二)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必须以教师为主体。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职教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人才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集聚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要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依靠改革创新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主体地位,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对教师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四点希望,以此做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加快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二、坚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统筹职教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一)坚持质量取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立校之本、办校之基、强校之源。职业院校的质量要求比其他类型学校复杂,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取得双证书。为做好职业院校的质量工作,首先,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所在。其次,科学、规范而严格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再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增加实践环节教学安排,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保证学生提高技能的必要途径。
(二)坚持结构合理,优化发展。职业院校的结构可分为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年龄结构、学制结构等方面。而最关键、最直接的是专业结构。专业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息息相关。一方面,职业教育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其专业结构必然受经济结构的制约,所以专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以专业结构调整要有前瞻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办学实力,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不能大而全,只能少而精。努力打造一些国家级、省级品牌专业,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坚持效益优先,力争效益最大化。职业教育做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讲求教育的根本属性,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又要追求产业属性,发挥其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效益。这里的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职业院校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经济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必然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凸显出来,但仍然改变不了职业教育做为一种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本质特征。职业院校的使命是传播知识文化,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服务社会。因而不能从纯经济学眼光衡量职业教育的效益。要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
(四)坚持规模发展,首先是学校定位问题。“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其中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核心。校园建设包括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和校园氛围,要努力建设品位幽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适于学生生活和成长、成才的现代化校园。当然四项规划必须建立在学校定位的基础上,只有先定好位,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制订好规划。我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关头,校园规划.发展,解决发展定位问题迫在眉睫。定位问题不解决,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就不明朗,就会制约学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目前学校的办学格局呈现多元化,中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技师培养、成人高等教育、技能培训等办学层次并举。时代在发展,市场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思考,明确发展重点。学校现有的东西两个校区,只能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但很难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学校上等级、上层次。学校的定位要集中全校的智慧,充分发扬民主,先在党内形成统一意见,再交全体教职员工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确定学校发展定位。
三、坚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我校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本校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此,学校开展广泛讨论,形成共识,进一步理清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即抓好一个重点:统筹安排安徽粮食经济技师学院和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工作;实现两个转变:学校整体工作由规模效益向规模质量效益转变,进而逐步向质量品牌效益转变;突出两个强化:强化德育教育、强化技能教育;提升三个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招生质量和就业质量;加强四个建设: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就业基地建设和校园建设;打造五个校园:卫生校园、平安校园、培训校园、文化校园和和谐校园。
四、坚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职教发展的机遇
党中央明确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为职业教育必须要牢牢把握这一历史赋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新一轮的发展。综观职业教育今后的形势,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黄金期、生源的高峰期,一批骨干学校处于上升期。做为职教工作者,要有清醒的头脑我们应该乘势而上,机遇是客观的,抓住机遇是主观的,抓住一次机遇,就会实现一次跨越,错过一次机遇,就会失去一个时代。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而且机遇往往是潜在的,只要应对得当,就能在挑战中抓住机遇,使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反之就失去良机,机会不再,落后于时代。
当前职业教育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校领导班子、广大党员干部都必须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一方面,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每个同志主观世界的改造上,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省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联系粮食产业科学发展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思考、解决现实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搞好专业建设,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等等,从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业院校要敢于实践,勇于改革,善于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之,只有切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和要义,并把它运用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中,才能有效地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