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发言材料
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交流发言材料
(2015年8月12日)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国家战略和布局上落棋下子,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向未来、关系全局的大棋局。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国家提出建设丝绸治理经济带,也需要创新驱动。从地图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部分地区,连接亚洲和欧洲两大经济圈,该区域包含50多个国家,人口总计36.3亿,占全球人口总量的51.4%。2013年GDP总计19.7万亿美元,与中国的贸易额为5138.3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4%,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由于丝路沿途各国国情、自然地理条件、发展阶段和科技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大部分国家地处内陆,存在干旱荒漠化等生态脆弱问题较严重,生产力发展落后,经济总量小,区域性贫困 的特点,政府要拿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器量,三顾茅庐、赤脚迎人的热情,当好人才创新创业的“服务员”。
驱动创新,核心在党,关键在人。新常态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推动创新的第一资源。要把人才工作摆到事关事业成败的突出位置来谋划、来推进、来落实,用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这关键一招,做好人才服务这篇大文章,让人才“领舞”创新、“领军”创业,真正使创新驱动成为破解制约发展的“金钥匙”。
第二篇:创新驱动战略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创新驱动战略学习研讨交流材料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规范三类主体的角色定位
《意见》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针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就必须规范三类主体的角色定位。
一是政府。角色定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政府与与行政相对人、即公民的关系是契约关系:公民将一部分、而不是所有权力授予政府。这决定了政府要严格依法行政,职、权都要受到法律制约和规范;要成为“有限政府”而不是“无限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干的事不能缺位,不该干的事不能越位。只有这样,才能按照《意见》提出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而言,就是要切实转变科技管理职能,根据《意见》要求,“主要负责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评估和监管”,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的机制,而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
二是企业。角色定位: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是现代社会商品与劳务的提供者,是市场的竞争主体,也是创新主体。既是“自主经营”,政府就不要有意、无意地干预企业,即使带着良好动机。市场经济本质是法制经济,更应当强调依法维护企业的“自主性”及合法利益,只要守法经营、依法纳税,就不应干预企业。
三是中介机构。角色定位:是指依法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向委托人提供公证性、代理性、信息技术服务性等中介服务的机构。《意见》没提“中介机构”而提“专业机构”,我理解强调的是“中介机构”的“专业性”或“专业资质”,要开展实实在在的专业服务。不能像克强总理说的那样:“带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而不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专业服务,成为被企业诟病的“二政府”。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法则,不能搞“内部指定”、“暗箱操作”。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突出知识产权的支撑作用
《意见》在“坚持遵循规律”部分明确提出:“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这说明发挥知识产权的制度功能,是激励创新的规律所决定的,是不以人们意志所转移的。同时说明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作用带有根本性、支撑性、长效性等特点。这一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如专利制度通过赋予专利权人禁止权、许可权、专利权以及临时保护权等,使其专利权益得到保障,这必然激发专利权人乃至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二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专利制度从法律层面保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核心理念,侵权假冒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震慑,至少要有所顾忌。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还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与纽带。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和市场之间的桥梁。这是因为知识产权通过赋予创新成果的财产权,进一步赋予了创新主体对创新成果的支配权和使用权,以及通过成果转移转化获取收益的权利;同时,知识产权通过依法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来激励人们发明创新;而且知识产权是有效的市场机制,在知识产权规则下面,创新成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能够顺利实现转移转化,产生效益,推动发展。
所以,我们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要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激励力度。
二要提高侵权违法成本。按照《意见》要求,“研究降低侵权行为追究刑事责任门槛,调整损害赔偿标准,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
三要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要大力营造公平竞争、充分市场化的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环境,做到市场需要的服务都有、企业所有的服务需求都能满足、所有的专业机构提供知识产权服务都是符合规范的。
四要营造以“尊重知识
崇尚创新 诚信守法”为核心理念的知识产权文化。
五要健全相关信用制度。将侵权假冒者列入“黑名单”。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具有国际视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局限于本国搞创新、谋发展,而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密切关注国际趋势和发展动向。就知识产权领域而言更应如此。现在有很多专家认为,从长远发展看,专利制度正在被大量新兴制度蚕食和替代。世界不但进入新经济时代,而且已经进入新知识产权时代。他们的依据是:专利的功能是对一些可专利主题“如创意、美学设计、实用新型等的产权初始配置。而现在美国很多制度、软件、契约体系、企业网络以及行业规章等的产权初始配置能力,可能超过专利。如美国众筹平台发布的项目,大部分都属于“可专利”的创意,他们不需要先申请专利,然后再去募集投资。而是一出生,就可以去招募投资,然后创业,因为美国有普通法可制裁抄袭者。这在理论上让任何人可以在创立公司那一刻起就让公司上市,去向任何人募集投资,并向其发放不记名、可交易的股权证明。这就警示我们,必须具有国际视野,面对国际新动向,要加强前瞻性性研究,及时出台应对措施。
第三篇:创新驱动战略学习研讨交流材料
创新驱动战略学习研讨交流材料
4月28日,局组织召开学习研讨会,专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文件,个人心得体会如下:
一、再认识、再提高
这个《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全面、系统、顶层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意见》针对当前创新驱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了很好的回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个人认为《意见》重点突出了“四个方面”。
(一)突出让市场成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主要手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此《意见》提出,要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竞争类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方向、技术路线和要素配置模式由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针对政府性科研经费“扶强不扶弱”、中小微企业立项难等问题,《意见》提出,要坚持结构性减税方向,逐步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
(二)突出政府要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总书记强调,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意见》指出,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增强各类主体创新动力的关键,在于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这里面,政府责无旁贷,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驱动创新的重要力量。政府要通过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加强监管,加快制定公共政策、搭建公共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生态环境。
(三)突出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意见》总体思路的四个原则之一,就是强调“坚持人才为先”。《意见》提出“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四)突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意见》围绕科技创新的若干关键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比如:促进成果转化方面,要求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对科技成果在境内的使用、处置不再审批或备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
二、找问题、找对策
对照《意见》精神,我感到,我市目前的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和实践,符合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符合经济新常态下的新要求。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比如科技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问题、创新委员会的设置和职能问题、科技资金统筹预算问题等等,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统一思想和认识。
三、抓重点、抓落实
我们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认真贯彻《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动科技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抓重点、抓落实,一是抓环境建设,即资本、人才、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等科技创新环境;二是抓产业建设,抓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品备案等工作。即做到四个“更加注重”:
(一)更加注重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一是大力发展各类“众创空间”。加快搭建政府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各类新型科技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更好的创业辅导和服务。抓住“互联网+”和“两化深度融合”等重大机遇,推动创业服务新业态快速发展。大力推广应用“创新券”,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大众创新创业。二是完善落实鼓励创新的政策。加强对科技创新法规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辅导,落实好研发费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成果处置收益等政策举措,真正使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发挥效用。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大力推进科技云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依法行政,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二)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化导向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二是探索科技成果商品化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三是强化金融支持创新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面向科技企业的信贷产品和服务,设立科技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或组织,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科技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三)更加注重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一是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围绕我市急需的各类人才,大力组织实施各类人才计划,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推进国际科技合作,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二是加大对青年人才支持力度。注重将各类创新政策向青年人才倾斜,完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鼓励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实现创新创业。三是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以国家修订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契机,完善技术成果“人本为主”的分配制度,支持科技人员转化职务创新成果,建立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
(四)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的统筹协调。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试点。加强与国家层面改革的接轨,争创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做好科技“十三五”规划。二是推进全面改革和重点突破。在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抓住几个关键环节,比如在加快完善科技计划体系、财政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科技项目的评审制度、科技资源竞争性分配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机制等方面,加以改革突破。三是统筹科技创新和全面创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按照“互联网+”的思路,大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加强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第四篇:用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战略
用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战略
马一德
《 人民日报 》(2014年05月09日07 版)
知识产权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当下形成历史性交汇,为知识产权战略向纵深推进带来了难得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国家创新体系,更需要推动知识产权战略重心从保护向运用转移,让一切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多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近年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事业迎来空前发展,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以超过2万件的专利申请总量排名世界第三;截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商标注册累计申请1053.6万件,注册717.5万件,有效注册609万件,均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创新力指数显著提升,企业创新取得长足进步。但我国还不是知识产权强国。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知识产权强国,主要看知识产权的质量,特别是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情况,即科技成果转化率、产业化率,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以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助益等。知识产权总体运用水平不高,缺乏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创性专利成果,特别是知识产权的运用存在短板,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重心应尽快从保护向运用转移。获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不是最终目的,要让知识产权转化成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转化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运用。知识产权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实现其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激发财富创造,进而推动创新发展。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要做到保护和应用并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明确科技成果归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12年调查显示,有不少高校的很多专利未被实施利用,成为“沉睡”的专利。科技成果权属及收益分配模糊不清,没有真正建立成果转化的市场导向机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应进一步明确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技术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赋予充分的职务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引导激励科研人员面向发展需求与生产实践,研发、转化科技成果;改革科研考评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纳入科研考核指标;大力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转化,通过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运用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产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健全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对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常面临由于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性而导致的信贷融资困难,面临由于资本市场的高准入门槛使直接融资无望而导致的资金困局。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知识产权投融资不啻为一条融资新渠道。从长远来看,知识产权投融资商业化、常态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内联合搭建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评估及流转的管理机制,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各类担保机构开展多种模式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呈现出趋同化与一体化特征,知识产权国际化成为一种明显特征。知识产权国际化,既要考虑现实利益,又要有超前眼光;既要遵循国际公约规定,也要保障本国利益。在这方面,我国目前还存在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领域,知识产权协定倡行的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尚未确立。应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法修改工作,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维权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等行为。
(作者为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第五篇: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心得体会
2015年8月19日
8月13日,县局组织我们参加了财税系统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通过参加这次会议,使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这次开展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交流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新的提高。
一、深刻认识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创新驱动发展是相对于生产要素驱动发展而言的。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本、自然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消耗和整合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弊端逐渐显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国家提出用创新驱动代替生产要素驱动。
二、以创新的思维促进各项工作不断发展
1、强化作风,深入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的思维统领工作,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通过加强和改进
一步。一方面,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主动出击、争先进位,才能以高度自觉的责任感、奋发有为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主题。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机遇意识。能不能抓住机遇,是加快发展的关键。差距会在失去机遇中扩大,优势将在抢抓机遇中形成。只有增强机遇意识,善于在发展变化中捕捉机遇,善于在解放思想中创造机遇,才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以三步并作两步走的效率,赢得争先进位、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5、勇于担当,继续推进“发展型”机关建设。要树立勇于担当意识,提升砥砺奋进能力。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动力。当前林业改革已经到了攻关阶段,来自不同方面压力和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来。当前,林业人都要树立勇于担当意识,在勇于担当过程中体现责任、体现本领,在林业科学发展的改革大潮中敢为人先,相互勉励、互相激励,不断推进奋进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