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案(共五篇)

时间:2019-05-11 22:2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画》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画》教案》。

第一篇:《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这一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句是怎样讲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弄清诗句和画的联系。3.学会8个生字和两个新的偏旁,士字头,竖心旁。知道有和无,远和近,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背诵和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2.了解诗句是怎样讲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弄清诗句和画的联系。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两个新的偏旁。4.背诵、默写诗句。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8个生字和两个偏旁,士字头和竖心旁。

(二)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三)观察插图,知道图上都画了什么。

(四)使学生熟读诗句。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8个生字和两个新的偏旁。

(二)知道来和去,有和无,远和近是意思相反的词。

(三)熟读诗句。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诗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老师说一则谜语,请你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同学们,学完今天这一课,你就会知道谜底是什么啦。板书课题。

(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书上的插图,看图上都画有什么? 1.先让学生自己认真地观察。

2.再请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说的时候引导学生按顺序说,从远到近,或者从近到远的顺序都可以。

学生回答,图上画有山、水、花、鸟。或者,图上有鸟、花、水、山,那么这首诗又是怎样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老师读,边在诗句中标出8个生字。

(四)自学8个生字。1.读准字音:

刚才同学们在诗句中标出了这8个生字,现在你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它们的字音。

(1)先让学生自己拼读。(2)然后老师用生字卡片检查。2.学习两个新的偏旁:(1)出示拼音,让学生拼读。(2)示出这两个偏旁。

老师出示这两个偏旁,请同学们边认真看,边数着笔画,并注意笔顺。士:一十士,3笔写成,上边横长,下边横短,是解放军战士的士,不要写成“土”。

忄:,3笔写成,第一笔点,往撇的方向点。

3.自学生字。(1)先让学生自己识记,识记时联系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记字形,理解字义。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的。(3)向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的。①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远:熟字“元”加走之旁。近:熟字“斤”加走之旁。还:熟字“不”加走之旁。

把这三个联系起来记,都是走之旁,而另一部分(熟字)是表音的,如“远”“近”是形声字。

联系诗句的意思,“远看”“近听”知道“远”和“近。”都是表示距离的,远和近是意思相反的词,比如我的家离学校比较近,离天安门广场比较远。教室里的桌子第一排离黑板近,后边的离黑板较远。

远和近是比较而言的。

听:熟字“斤”加口字旁。你告诉别人你听见了吗,并要说话,所以口字旁。还可以和“近”比较起来记字形,都是熟字“斤”加了不同的偏旁。

惊:熟字“京”加竖心旁。形声字,左旁表义类右旁表声。惊:是表示心里害怕、吃惊,震惊。所以用竖心旁。鸟一受惊就要飞走了,不惊就是不害怕,不惊慌,所以不飞走。

惊:惊慌,吃惊,受惊,惊慌失措。②结构相同的字能合起来一块记。色:上下结构,上边: 绿色,黄色,脸色,神色。

声:上下结构,上边士字头,下面,和尾巴的“巴”字一笔不同。

下面是尾巴的“巴”字。颜色,比如红色,声音,声音大,声音小,你听见老师说话的声音了吗?

③熟字换一笔。

无:熟字“天”的最后一笔捺换或竖弯钩。无:是没有的意思,所以和有是意思相反的词。结合诗句“无声”就是没有声音。

(4)巩固。抽读卡片,指名读,齐读。

(五)指导朗读诗句。

1.学完生字以后,让学生自己小声读一读诗句,能够读通顺、连贯。2.指导适当停顿,读出诗的韵味。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老师要范读,再让学生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六)指导书写生字。

1.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每笔每部分的占格情况。2.在田格中描生字。3.指导书写。

惊:左边写得窄一点,但是上下要齐。声:上面占格小一些,下面稍大。

听:右边“斤”第一笔是横撇,不要写成竖撇。

(七)作业。1.书写生字。2.熟读诗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二)理解诗句是怎样讲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弄清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进一步观察插图,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

(四)背诵、默写诗句。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讲诗句的意思。

(二)理解诗句是怎样讲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弄清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背诵诗句。

三、教学难点

(一)弄清诗句和画的联系。

(二)指导背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生字并组成词语:(一字至少组三词)远(远方)(很远)(远看)色(颜色)(红色)(色彩)近(很近)(近看)(近处)听(听见)(听话)(听课)无(无有)(无声)(无奇不有)声(声音)(声响)(歌声)还(还在)(还有)(还是)惊(惊慌)(吃惊)(惊讶)2.说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远—(近)无—(有)

(二)读课文,进一步指导学生看图。

1.老师以前讲过,观察一幅图上都有什么,应当怎样观察。(让学生回答)①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体会整幅图所表达的意思。②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③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④由近及远或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2.再看这幅图,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回答了图上画的什么,有的同学是按从远到近的观察顺序回答的,有的同学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回答的。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那么,现在老师让你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课文诗句边对照插图,读一句对照一句,然后老师让你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这幅图上都画了什么?(这样培养学生图文对照,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叙述图意)。

先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对照插图,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回答,学生会答道,图上画有山、水、花、鸟。同学们,那诗句里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

(三)逐句学习理解诗句。1.学习前两句。(1)小声读这两句诗句。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 ①哪儿的什么怎么样?

②找到这两句诗中相对应的词。

(2)指名读这两句诗句,再让学生回答。

①在回答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到“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第一句是写用眼去“看”,第二句是用耳去“听”。

②一方面引导学生看图上的山,水怎么样;另一方面,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山,水应当怎样。

同学们请你认真看图,远处的山,山色如何?(山上绿得是那么鲜,那么艳。)你们联系实际想一想,如果你站得很远,去远望山景时,会看得那么清晰吗?(不会,那会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看图,水流从那么高的山间直流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肯定会哗哗地特别响,那么诗句中却说,走近了听,听不见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说一说。

(3)指导朗读。

“看,有色;听,无声”要读重音。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看远处的山,山色是那么清楚,走近了听水的声音,却一点也听不见。让学生知道,本首诗是谜语,谜底就是这幅画,诗句说的是这幅画中的景色,所以和实际想象的是不一致的。

(5)小结学习方法。

刚才学这两句话时,首先让同学们边读诗句,边对照书中的插图,再想一想诗句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联系实际想想,应当是什么样的景色,而诗句为什么这么说,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我们按这种学习方法,学习后两句诗。

2.学习后两句。用刚才的方法学习这两句诗。(1)先自学,边读这对照图。

(2)小组内学习,说一说对诗句的理解。(3)指名汇报:谈你怎样理解这两句的。

①“春去”的意思是,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在”意思是,花还是开得那么艳,那么美。

②“人来”当人走过来的时候。

“鸟不惊”就是鸟不惊慌,没有飞走,还很安然地站在花枝上。③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春天已经过去了,可是花儿照样盛开着;当人们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儿的时候,鸟儿不害怕,并不飞走。

让学生回答的时候,只要意思对就可以了。④联系实际想一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儿随之就会谢了,当人们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时,鸟儿肯定会受惊而飞走的。)

⑤找到诗句和画的联系,因为诗句是写的这幅画中的景色。图上粉红色的花标志着:春天到了,粉红色的花儿盛开了,鸟儿站在花枝上是那么安闲。

(4)朗读这两句诗。

去,还在,来,不惊几个词要读重音。师范读,指名读。

(四)再次读全文,看插图。1.齐读全诗。2.看插图。

同学们,当这幅画挂在这里,一年四季不论你什么时候看它,它依然是山色那么绿得可爱,面对飞流直下的水花,听不到水声,花儿始终开得那么艳,不论有什么动静可鸟儿安闲自在地站在枝头,永不离去。这就是这幅画的美景,作者用诗句把它描写得那么真切。

3.再读诗句:在诗句中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远—近,无—有,来—去。

(六)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1.读全诗,再想一想,四句诗中每一句分别写画中的什么? ①山,②水,③花,④鸟。

2.你再读诗句,分别看一看山、水、花、鸟各怎么样呢? 山——有色

水——无声

花——还在鸟——不惊

3.请同学们按照诗句中描写山,水,花,鸟的顺序和特点练习快速背诗句。投影出示:山有色,水无声,花还在,鸟不惊

提醒同学们背诵。

先自己试背,后再提示指名背诵。4.再看老师的提示,指名背诵。出示:山、水、花、鸟。让学生背诵。出示:山、水、花、鸟。让学生背诵。5.看插图练习背诵。

老师用教鞭指着画中的山、水、花、鸟,提示同学们背诵。

(七)指导默写。

同学们,在背诵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默写这首诗。1.默写比赛:

每组选四名代表,老师把黑板划分成几块,每组占一块,每组的四个人,接力棒式,每人写一句,带标点符号,看哪组写得又对又快为优胜,老师奖励小红旗,其他同学当裁判。

2.自己在田格本上默写一遍。【板书设计】

第二篇: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远、色”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使学生建立起对古诗的热爱

教 学重、难点:

1、诗的朗读

2、诗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设计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学生观察课本图画

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看到图画上有什么板书“山、水、花、鸟” 山、水、花、鸟

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开火车读

二、读诗。初读借助拼音解决生字。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3.全班齐读

4、开火车读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学生中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6、识字方法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三、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 “撇”,最后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四、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3.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鲜艳之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形式”。)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第三篇:《一幅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3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的词句和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感受、品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弄清作者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中的美景,掌握并能运用课文观察方法练习写作。

教学准备

CAI课件、优美的轻音乐或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画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图)看见这样一幅画,你们想说些什么?

2导入新课。

哟,孩子们都在认真欣赏这幅画呢?你们知道吗?一位小朋友最喜欢这幅油画了,他不但像你们一样欣赏了这幅画,而且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幅画》(板书课题)。看看这幅画,看看这个题目,孩子们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提炼出主要问题。

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赏这幅画吧!

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了什么

1孩子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老师相信你们能自主读懂它!

2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己读通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用铅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的画中景物。

(3)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3师:现在孩子们可以按自学要求,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果你有体会、有感受,请与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同桌,寻求他的帮助。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摇线、悦耳、奇形怪状”等词语。

3说说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主要内容,都写了些什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先汇报,教师点拨。课文的第2~6段写了这幅画的内容,作者在第2、3段中描写了天空——大山——绿树——草地——野花——小木屋等景物,其中侧重描写了绿树;在第4、5、6段中抓住小溪——溪水——两旁的野花——石铺小路——石头等进行描写,其中抓住了小溪动态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联想。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过渡:孩子们,刚才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课文写了画上的天空、大山、绿树、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铺小路和石头。画上的景色美,作者写的文章美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书上描写的这些内容吧!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美读课文第2~6段。

2老师在读的时候,希望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小组探讨:课文这几段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作者由远到近欣赏图画的顺序,并且一边欣赏,一边发挥想象,使画上的内容活起来。写的时候,采用打比方等方法,写得生动而又具体。

五、拓展延伸

请你自选一幅你最喜欢的画或自己画一幅最美的画,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并写一写。看谁选的画最美,看谁写的文章最美!

附:板书设计

一幅画

远:天空、大山、绿树、草地、野花、小木屋

近:小溪、野花、石铺小路、石头美

观察有顺序

有想像

画面美、活

第四篇:画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2、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梅花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板书课题。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梅 墙 数 寒 独 遥 暗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 :第五笔是 “竖”

遥: 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几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而后评议。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写一写生字:教师读生字,三个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写完后,大家评议三个同学书写情况,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2、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

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1)让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勇敢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美丽,像雪一样洁白,从“遥知不是雪” 这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 这句看出来。)

2、教师小结:梅花洁白美丽,芳香独特,而且不争春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严寒,竞相开放,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三、欣赏古诗

1、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喜欢哪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2、师生共同欣赏,参加交流活动。

3、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实践尝试

1、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学生在音乐声中做画)

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把梅花图贴在展示板上,大家共同欣赏。)

第五篇:画 教案

画 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帮助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和语感、乐感的培养。

二、感受2/4拍子的强弱规律,认识2/4拍子的节奏规律。

教学重点:

最后一句乐句的:“rit符号,听出和唱出渐慢和渐弱的效果。

教学难点:

唱好一字多音的地方,也可随机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来发现新的难点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活动:全班一起背古诗两三首。(同学们,你们刚才朗诵得真好听,那时你们读出来的,可是你们听过唱出来的古诗吗?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下面的音乐,唱出来的古诗。、、、、、刚才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二、欣赏伴奏音乐,学生听后说出感受。(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做适合的动作、、、、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是的,非常优美,宁静、抒情、动听,其实这是我国的一首古曲《春江花夜月》的旋律,它也,配上歌词就更好听了。、、、)

三、欣赏范唱音乐,说说出自哪一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经听出是哪一首诗了。原来古诗除了能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

四、学生谈听到歌词后的感受。(请同学们再听一次音乐,不要打开书,也不要唱,听听唱歌词时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看谁的小耳朵最尖、最灵敏)(同学们,你们有注意到最后一句吗?让我们来重听一次最后那一句音乐、、、、这种唱法叫渐慢渐弱,用拉丁字母“rit”表示,以后我们唱歌遇到这个标记就要怎么唱啊?、、、、、、)

五、认识2/4拍子,感受其强弱规律。(接下来我们再听音乐,请同学们找出这首歌的强弱规律,并拍出来、、、)(同学们的耳朵和小手真棒,都能听出来,也能拍出来了,表扬你们自己。)

六、学唱歌词,解决难点“一字多音“的唱法。(现在我们来学唱这手歌,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学唱。)(你们觉得哪里最难唱,告诉老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

七、运用:将学过的古诗套进本曲旋律来唱。(我们已经会有感情地唱《画》了,大家注意一下,古诗“画”每一句是几个字,那我们可部可以也选一些五个字的古诗套进去唱呢?同学们自己试一下。、、)(有哪位同学准备好了吗?请你来、、、、好听吗?老师也来唱、、、、)

八、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我们学习了用朗读和唱的方法来表现音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可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和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你们见过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吗?让老师来模仿、、、)

九、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请请到的同学自己到台上选乐器,选要快,还要互让,不能抢、、、)(另外叫两位同学来学古人朗读、、、)

十、整合:(全班朗读一次,音乐响起,没表演的同学唱,其他的表演和演奏,让老师们听听是唱的同学唱得好还是演奏的好还是乐器伴奏好。)

十一、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

下载《画》教案(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画》教案(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幅画》教案

    一幅画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画教案(定稿)

    画 周晓燕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

    《一幅画》教案

    《一幅画》教案《一幅画》教案 篇1一、学习目标: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朗读全文,了解课文......

    《画》教案

    《画》 教案 山峰小学:吴任梁 一、 教学目标。 1、 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懂得这首......

    《画》教案

    《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3、 4、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忄”“辶”等偏旁。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

    《画》教案

    《画》 教学目标 1.认识“远、色、近”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生字。 2.知道“远近”,“有无”“去来”是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识......

    画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1、《画》教案 一年四班 兰芸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会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远、色、近、听、无......

    指印画教案(共5篇)

    小身材 大味道 ——奇妙的指印画 方法:讲授+实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观察指纹的形状与大小,初步了解其不同的纹理。 2、技能目标:能利用手指压印出各式各样不同的图形,在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