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教案(定稿)
画
周晓燕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竖心旁和走之底。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课件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是什么样子的?(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四、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五、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六、朗读全文
七、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八、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a.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b.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3、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a.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b.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等。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快又好。
3、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a.完成课后的“我会说”。b.四人小组练习说反义词,看哪一组说得多。
c.小组派代表汇报。
4、复习巩固。
做“找朋友”的游戏。把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学生根据自己戴的“词“找朋友”的音乐声中,找到自己的反义词朋友,站在一起,并带读。
三、指导书写
1、指导认读“文、六”,说说它们的异同。
2、观察“文、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笔顺写生宇。
“文”的第一笔“点”在上半格的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上半格靠近竖中线处起笔,撇到左下半格,捺比较长。
“六”的第三笔是“短撇”,最后一笔是“长点”。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教学反思:
本课是孩子学习的第一首古诗.因为孩子比较难以理解古诗的意境,所以我们把他当成是一首谜语来学习.孩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加上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孩子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对于古诗的句子理解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花、鸟,从这四个部分来引导孩子理解诗句。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二篇:《画》教案
《画》
教
案
山峰小学:吴任梁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出示课件,看图学习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a、示“远”和“近”两个词,请第一桌和最后一桌的一位小朋友站起来。问: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
b、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如: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等。
2、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3、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三、正确书写生字。
四、板书设计
2017年9月
第三篇:《画》教案
《画》
教学目标
1.认识“远、色、近”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生字。2.知道“远近”,“有无”“去来”是反义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识字,练习朗读。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时间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导入:
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给同学出个谜语? 我也来给大家出几个谜语,学生猜谜语。
引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
2.(出示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板书山、水、花、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二、初读今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播放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中。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或请组员帮忙,多读几遍。然后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每人读给组员听一遍,小组合作读。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先小组讨论,再汇报。(加一加,熟字加偏旁,认识偏旁走之)
4.识字游戏。
四、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小组合作读诗,一人读一句,再互相评价。
2、教师指导:①“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②“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当怎么读呢?
③“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④“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和它打个招吸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4,读着读着,我们发现诗里有几对反义词,你找到了吗?
你还会说哪些反义词,小组合作一起说说练习纸第二题。
5.填词背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闭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五、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人、火、”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
第四篇:画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1、《画》教案
一年四班 兰芸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会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远、色、近、听、无、声、春、还、人、来、惊),了解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远-近有-无 去-来;会正确书写4个生字(人、火、文、六)。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你们是不是还牢牢记在脑海里呢?好,现在请大家看到黑板上来,你们还记得《猜一猜》这首谜语诗吗,大家一起用最美妙的声音背一背吧!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上到下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可是啊,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你们想不想看啊?好,请大家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请学生齐读课题《画》
3、故事激趣
讲述小伙伴——小鸟想要带大家去它的森林乐园玩,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随小鸟的步伐跋山涉水,进行新知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有位小伙伴想带我们一起走进画里,去它的森林乐园玩,你们想不想去啊?(出示小鸟动画)
三、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挑战一:克服困难,通过大瀑布,装满11桶水(进行11个生字的学习指导)
师:走着走着,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块大瀑布,不过没关系,小鸟告诉我们一个小秘诀,只要大家装满11桶水,瀑布就会自动打开一扇门洞,你们想不想挑战下啊?好,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59页,自己先读一下课文,昨天预习的生字多读几遍。(小老师带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从而学习新的生字词。)
(2)、比比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请学生找找生字词中的后鼻音,翘舌音,前鼻音,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区分汉字的读音)
(3)、让学生谈谈记忆汉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猜谜语),教学新偏旁——走之旁、竖心旁
师:(出示谜语)三人在日下郊游——谜底:春
(4)、开火车读去调生字,小组竞赛(获胜的小组加上小树叶)(5)、挑战二:射苹果
师:非常棒,小鸟带着我们打开了门洞,你们想不想看看门洞里面有什么东西啊?好,我们一起用力推开门洞!
进入小鸟的苹果乐园,进行游戏大挑战“射苹果”。
师:拿出你们的小工具(小手)当苹果从果树上掉下来的时候,请你们瞄准小苹果,射中它,看谁射中的苹果最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师:哇!小朋友们真棒,现在它请来了它的小伙伴,唱起了动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鸟的声音。(播放鸟叫声)
小朋友们的声音是不是比小鸟的歌声还悦耳呢?好,现在我们一起用最美妙的声音读读我们今天的课文。(小鸟展示读书要求:坐端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节奏,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师:你们真会读书,老师把笑脸送给你们!
四、指导生字书写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1、复习笔画笔顺“横、竖、撇、捺”
2、学习生字“人、火”(师讲述书写生字时要注意的格位)如:火第一笔点在左上格,第二笔撇在右上格,第三笔撇从竖中线撇下来
3、让学生给生字组词
五、总结: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小鸟的森林乐园,这里有山有水有花有鸟,充满了勃勃生机,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诗歌。
六、作业布置
回家练习书写,人、火,并试着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画
山 水 花 鸟
厦门市集美区李林小学
2013年11月5日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画》教学反思
姓名:兰芸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以故事激趣的教学方式,创设了森林乐园的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比较高,课堂氛围比较浓厚,整体环节比较紧凑。但是,在生字教读上,学生的竞赛热情比较高,开火车读生字词的时候,学生速度比较快,因此有些生字词的拼读比较不到位,前后鼻音没有及时的纠正。读文时间比较短,读诗的节奏较慢。在今后教学中,我将注意把握课文朗读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对课文进行认知学习,生字拼读上,改善学生生词拼读含糊的特点,提高课堂生字学习效率,从而更加保质保量地完成语文教学。
第五篇:《画》教案
《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2、3、4、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忄”“辶”等偏旁。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知道“远”与“近”,“有”与“无”等反义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2、重点是认字和朗读练习。难点是理解诗与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我们今天还要一起学习一首诗,它也是个谜语,相信经过学习,你们也能够猜出这个它的谜底。
二、看图
1、指导学生按由远到近的顺序看图,学生认真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 水 花 鸟)
三、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广播范读古诗。(课件展示古诗)
2、学生试读古诗,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画出的生字,多读几遍。
3、利用课件指导学生认字。
4、游戏“找苹果”,认识生字。
四、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谈话:刚才,生字宝宝这一关已经过了。可是,生字宝宝很淘气,又回到谜语里面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朗读全诗。
(1)找一找意思相反的词。
(2)谁能再说几个自己知道的反义词。
3、细读古诗,解决质疑。
(1)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2)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3)为什么人走近了,鸟没飞走?
五、(1)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书写。(2)教师巡视学生书写,纠正书写错误。(3)背诵古诗练习(同桌互背、指名背诵)。
六、小结。
这首小诗写出了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却很有深意。回去后,请大家找一找别的谜语,说给家长听,让他们也猜一猜。
板书:
画
远——近有——无 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