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当年》教案
《画当年》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重于运用速写形式来表现风景,同时也对前段的透视知识进行回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加深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分析:
1、让学生对前段的透视知识进行回顾、巩固,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习惯。
2、通过对当年的革命遗址、旧址的描绘,让学生更深地感悟艺术绘画以外的情感。
3、学生应该了解速写的表现技法,对写生的景物具有感受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速写的形式、特点和方法,更好的表达对革命历史遗址的感受。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以线造型和运用色彩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学会接受和理解他人的艺术作品,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旧址和当年斗争历程的向往和缅怀之情,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
教材重点:了解掌握速写的绘画形式、特点和技法。
教材难点:如何运用多种绘画形式来表现当年红军路上的革命遗址和旧址,提高学生用线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教授法、示范法、谈话讨论法、提问法、互动法、分组竞赛法。教学准备:
1、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摄影作品、图片资料、范画、铅笔、钢笔、白纸。
2、学生学具准备:铅笔、钢笔、画纸、作业本、课本。
教学设计过程:
一、导入阶段:创设教学情景,导入课题。
1、听革命乐曲,看红军故事。
伴随着一段优美的《江西是个好地方》歌曲进入上课。
教师:同学们好!在生活学习中你们还听过哪些优美的红歌?给你们印象深刻吗? 师:是的,很多,这些优美的歌曲都很好地唱出了当年红军革命斗争的精神和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听红歌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整堂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斗争的向往和崇敬之情,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
教师播放视频:〈井冈山的故事〉,学生观看纪录片,了解井冈山革命历史旧址的魅力,再现当年历史片段。
师:一幅幅感人的图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中,革命前辈们在恶劣的条件下顽强不屈的战斗,正是他们这种不畏艰险、不怕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让他们取得了革命伟大胜利。在井冈山斗争中,黄洋界保卫战最为突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纪录片的欣赏加深学生对革命历史旧址和当年斗争的认识和感受,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教育和绘画的表现,并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革命历史旧址的魅力。)
师出示:黄洋界风景照片,学生了解黄洋界保卫战。师出示: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图片,师讲解其历程。出示风景照片:井冈山黄洋界
学生欣赏美景,抒发情感,教师演示风景照片到风景速写。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绘画,颂扬革命精神!
二、学习阶段:
1、出示课题:画当年-----风景速写
师:刚才同学们所看的这些图片好不好?你们所看到的摄影图片或者革命历史片段的印象如何?这些革命遗迹在你自己心中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它们?(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出示课题)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用速写的形式,用你们手中的画笔把当年画出来!那么同学们知道速写的一些知识吗?什么是风景速写?
2、风景速写:概念
a、风景速写的分类? 铅笔速写、钢笔速写、色彩速写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速写的种类,也知道了使用工具最简单的速写是什么,那么他们两个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b、铅笔速写和钢笔速写的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
(利用多媒体 出示铅笔速写和钢笔速写,让学生在多媒体与现实中,对比出异同点)师:现在,大家了解了一些速写的知识,那我们首先来练习画树。
2、树的画法:出示速写步骤图,(铅笔和钢笔或其他工具)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在讲解和指导的过程中,根据授课班级的不同情况,可以做一些具有针对本班特性的示范画。)欣赏速写作品,教师总结,学生讨论。
师: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用速写的方式来尽情的描绘我们心中的革命遗迹,好不好?
3、风景速写示范:黄洋界。教师示范,出示步骤图:
师强调速写过程中应注意取景、构图、中心与层次关系和透视关系。掌握风景画中远、中、近景三层次关系。(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革命历史旧址的魅力,掌握速写的形式、特点和方法。)
4、风景速写练习:出示红色革命历史旧址照片:瑞金中央苏区大礼堂、中国共产党“一大”会议纪念船、韶山毛主席故居和瑞金沙洲坝红井。(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旧址和当年斗争历程的向往和缅怀之情,)
学生进行铅笔速写或者钢笔速写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作画要领,同时播放革命乐曲引入情境。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弘扬革命精神!加深学生对革命历史旧址和当年斗争历程的了解和感受,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用线造型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乐趣。)
三、总结阶段:
教师针对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总结。
布置课下作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以调动学生主动学好速写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适合学生的作业)
四、课后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以后更好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一幅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3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的词句和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感受、品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弄清作者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中的美景,掌握并能运用课文观察方法练习写作。
教学准备
CAI课件、优美的轻音乐或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画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图)看见这样一幅画,你们想说些什么?
2导入新课。
哟,孩子们都在认真欣赏这幅画呢?你们知道吗?一位小朋友最喜欢这幅油画了,他不但像你们一样欣赏了这幅画,而且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幅画》(板书课题)。看看这幅画,看看这个题目,孩子们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提炼出主要问题。
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赏这幅画吧!
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了什么
1孩子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老师相信你们能自主读懂它!
2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己读通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用铅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的画中景物。
(3)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3师:现在孩子们可以按自学要求,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果你有体会、有感受,请与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同桌,寻求他的帮助。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摇线、悦耳、奇形怪状”等词语。
3说说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主要内容,都写了些什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先汇报,教师点拨。课文的第2~6段写了这幅画的内容,作者在第2、3段中描写了天空——大山——绿树——草地——野花——小木屋等景物,其中侧重描写了绿树;在第4、5、6段中抓住小溪——溪水——两旁的野花——石铺小路——石头等进行描写,其中抓住了小溪动态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联想。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过渡:孩子们,刚才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课文写了画上的天空、大山、绿树、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铺小路和石头。画上的景色美,作者写的文章美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书上描写的这些内容吧!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美读课文第2~6段。
2老师在读的时候,希望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小组探讨:课文这几段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作者由远到近欣赏图画的顺序,并且一边欣赏,一边发挥想象,使画上的内容活起来。写的时候,采用打比方等方法,写得生动而又具体。
五、拓展延伸
请你自选一幅你最喜欢的画或自己画一幅最美的画,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并写一写。看谁选的画最美,看谁写的文章最美!
附:板书设计
一幅画
远:天空、大山、绿树、草地、野花、小木屋
近:小溪、野花、石铺小路、石头美
观察有顺序
有想像
画面美、活
第三篇:画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2、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梅花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板书课题。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梅 墙 数 寒 独 遥 暗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 :第五笔是 “竖”
遥: 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几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而后评议。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写一写生字:教师读生字,三个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写完后,大家评议三个同学书写情况,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2、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
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1)让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勇敢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美丽,像雪一样洁白,从“遥知不是雪” 这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 这句看出来。)
2、教师小结:梅花洁白美丽,芳香独特,而且不争春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严寒,竞相开放,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三、欣赏古诗
1、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喜欢哪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2、师生共同欣赏,参加交流活动。
3、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实践尝试
1、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学生在音乐声中做画)
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把梅花图贴在展示板上,大家共同欣赏。)
第四篇:画 教案
画 教案
画
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帮助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和语感、乐感的培养。
二、感受2/4拍子的强弱规律,认识2/4拍子的节奏规律。
教学重点:
最后一句乐句的:“rit符号,听出和唱出渐慢和渐弱的效果。
教学难点:
唱好一字多音的地方,也可随机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来发现新的难点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活动:全班一起背古诗两三首。(同学们,你们刚才朗诵得真好听,那时你们读出来的,可是你们听过唱出来的古诗吗?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下面的音乐,唱出来的古诗。、、、、、刚才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二、欣赏伴奏音乐,学生听后说出感受。(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做适合的动作、、、、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是的,非常优美,宁静、抒情、动听,其实这是我国的一首古曲《春江花夜月》的旋律,它也,配上歌词就更好听了。、、、)
三、欣赏范唱音乐,说说出自哪一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经听出是哪一首诗了。原来古诗除了能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
四、学生谈听到歌词后的感受。(请同学们再听一次音乐,不要打开书,也不要唱,听听唱歌词时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看谁的小耳朵最尖、最灵敏)(同学们,你们有注意到最后一句吗?让我们来重听一次最后那一句音乐、、、、这种唱法叫渐慢渐弱,用拉丁字母“rit”表示,以后我们唱歌遇到这个标记就要怎么唱啊?、、、、、、)
五、认识2/4拍子,感受其强弱规律。(接下来我们再听音乐,请同学们找出这首歌的强弱规律,并拍出来、、、)(同学们的耳朵和小手真棒,都能听出来,也能拍出来了,表扬你们自己。)
六、学唱歌词,解决难点“一字多音“的唱法。(现在我们来学唱这手歌,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学唱。)(你们觉得哪里最难唱,告诉老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
七、运用:将学过的古诗套进本曲旋律来唱。(我们已经会有感情地唱《画》了,大家注意一下,古诗“画”每一句是几个字,那我们可部可以也选一些五个字的古诗套进去唱呢?同学们自己试一下。、、)(有哪位同学准备好了吗?请你来、、、、好听吗?老师也来唱、、、、)
八、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我们学习了用朗读和唱的方法来表现音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可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和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你们见过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吗?让老师来模仿、、、)
九、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请请到的同学自己到台上选乐器,选要快,还要互让,不能抢、、、)(另外叫两位同学来学古人朗读、、、)
十、整合:(全班朗读一次,音乐响起,没表演的同学唱,其他的表演和演奏,让老师们听听是唱的同学唱得好还是演奏的好还是乐器伴奏好。)
十一、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
第五篇:《一幅画》教案
一幅画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的词句和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感受、品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弄清作者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中的美景,掌握并能运用课文观察方法练习写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你们喜欢这幅画吗?(喜欢)一位小朋友最喜欢这幅油画了,他不但欣赏了这幅画,而且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幅画》(板书课题)。看看这幅画,看看这个题目,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质疑)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赏这幅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己读通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读词: 蔚蓝 苍翠 覆盖 中央 木屋 辽阔 飞溅 景色 迷人 勃勃生机 乡土气息 令人陶醉 昂首挺胸 千年不化 无边无际 色彩鲜艳 阵阵花香 清脆悦耳 奇形怪状 令人向往
(3)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用铅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的画中景物。
(4)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交流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等词语。
内容。
学生先汇报,教师点拨。课文的第2~6段写了这幅画的内容,2-4自然段是文中的第二部分,描写远处的景物,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天空—大山—树—草地—野花—小木屋。
5-7自然段是文中的第三部分,描写近处的小溪、小溪旁的野花、笔直的石铺小路、奇形怪状的石头。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过渡:孩子们,刚才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课文写了画上的天空、大山、绿树、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铺小路和石头。画上的景色美,作者写的文章美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书上描写的这些内容吧!
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美读课文第2~6段。
老师在读的时候,希望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说说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主要内容,都写了些什么?整体感知文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摇曳、悦耳、奇形怪状”
小组探讨:课文这几段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作者由远到近欣赏图画的顺序,并且一边欣赏,一边发挥想象,使画上的内容活起来。写的时候,采用打比方等方法,写得生动而又具体。
五、拓展延伸
请你自选一幅你最喜欢的画或自己画一幅最美的画,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并写一写。看谁选的画最美,看谁写的文章最美!
附:板书设计
一幅画
远:天空、大山、绿树、草地、野花、小木屋
近:小溪、野花、石铺小路、石头美
观察有顺序 有想像 画面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