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范文合集

时间:2020-05-01 11:0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

第一篇: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线条的魅力》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通过对不同类型线条的观察、比较,体会线条不同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线条线条的韵律、节奏。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组合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

2、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1)“启发引导法”,我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课中采用“课前随意画-画画身边的线-运用各种方法画画有韵味的线-课后用线进行创作”进行启发和引导。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将学生每一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进行创作方法的引导。

(3)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三次课中创作小练习,让学生在自我尝试中对线的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和感悟。总之本节课的全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说学法

线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与工具,在艺术领域中理解它们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节奏的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节课,学生可以借助教师准备的大量实例中形象地认识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条以及绘画中的线条,感受“线”,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

三、说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初步了解线的种类我先请学生舞动丝带,其他同学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再让同学们毛线,能摆出像什么形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线的形态变化,使学生有了着手表现的冲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学习——感受生活中的线条,进一步感受线的美感

我先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线,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的景物,运动中的线。如花地、保险大厦、梯田、长城、波光、爆炸等。

接着请学生重点观察印象最深的图片中的线,提醒学生用上合适的工具来画这些线。然后再次展示学生作品,感受不同的线给人的不同感觉。如表现挂面、梯田的弧线给人柔和的'感觉,表现建筑物的直线给人坚硬、挺拔的感觉。

表现瀑布、绸带的曲线给人带来舞蹈的动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从视觉上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线的魅力,学生在临摹中感受线条的不同形态给人的不同的感觉,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线条的组合方式,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联想描绘(听一听,舞一舞),感受线条的变化

我先用课件播放节奏变化的乐曲,让学生听一听,感受线的变化。请学生用用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方式画线。接着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进行互评、生评、师评。在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在学生的进一步创作中,发现线的组合方式和规律。

第四个环节: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大师的风范

课件出示姜宝林《山水》、吴冠中《梯田》、凡高的《星空》等作品,使学生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第五个环节:分析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

课件出示几幅同龄人的线描作品,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觉得哪一幅画面的黑白灰组合得最有变化?通过画面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线的组合的运用应该是有度的,如何画出画面的黑白灰层次,在对比欣赏中,去进行探究,如线的密、重叠、加粗可以产生黑块面的效果,是难点得以突破。

第六个环节:学生创作,作业展评。

基于以上的学习,要求学生用各种各样线的组合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并注意线的粗细、虚实、曲线的变化及画面的黑白灰对比。在作业设计上,我让学生用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组织成一幅具有一定规律而又具有线条美感的装饰画。学生在痛快自由的线条排列组合中体会了线条变化的魅力。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将若干学生的作业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美好愉悦的视觉感受。紧接着让学生对作业互相进行评价交流,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劳动成果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会绘画技巧。

第七个环节:课外拓展

作品展示完毕,我告诉学生,线条不仅能看到、画出,还能听到,让学生听一段节

奏有舒缓和激烈之分的钢琴曲,再次使学生感受到线条是有生命的,它的魅力是无限的。

四、说板书:

《线条的魅力》

线条形态:学生作品展示区

线条组合:长、短、粗、细、疏、板书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头脑中产生清晰而又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的难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言。线可以分为直线、曲线、折线三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

课本中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神奇的线条:生涩,古朴的线产生稚拙美;斑马身上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产生韵律美和装饰美;钢构的大桥与建筑简括,挺拔,有一种力度美;缀满露珠的蜘蛛网飘逸连绵,纤细雅拙。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线并不陌生,在平时绘画中是常用的表现形式,但对各种线的理解和组织能力并不是很好,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线条的神奇魅力,用发现的眼光去看身边的事物,热爱生活,体会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3、设计理念:

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的造型语言的魅力。通过学习、绘画,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疏、密、粗、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的相关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形态组成的纹理。

难点: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对画面进行合理组织。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讨论探究——乐中体验——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一共分四大板块:一、认识线条;二、线条的变化;三、学生创作;四、作品展示、评价。通过教师一步步引导,循序渐进,一步步深入体会线条魅力。

三、说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一共分四大板块:

(一)认识线条;

(二)线条的变化;

(三)学生创作;

(四)作品展示、评价。

1、导入。出示充满线条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图片中你看到了哪些线条?引出课题“线条的魅力”。

2、讲授新课。

(1)认识线条——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

师:除了刚才图中看到的线条,你还说的出其它的线条吗?

让学生思考,寻找线条。

得出世上的线条有很多种,为了便于认识,我们可以把线条简单地分为直线、曲线和折线三种。

(2)欣赏图片。

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千变万化的线条!感受线条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3)说一说,画一画。

画线条,让学生体验乐趣。从短线变成长线,过度到线的变化。

(4)体验、尝试线的变化

3、欣赏作品

从欣赏中外美术家的作品到欣赏身边学生作品,让学生感受线的魅力。

A:吴冠中:运用简单的线条,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变化表现的紫藤,非常有韵律的一幅画。

B:荷兰有位画家凡高,他善于用线描绘身边的事物,右边这张用曲线表现的树看上去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表现出植物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C:欣赏完了中外大师的作品,我们再看一下身边同学的作品。(欣赏学生作品)

4、教师示范

师:那如何对各种线进行组合才能表现出线条的魅力呢?接下来看一看老师是如何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花瓶的。

5、学生创作。

师:看了老师画之后,是不是自己也很想动手画画呢?接下来我们自己也来尝试下,用有粗细、疏密、长短、曲直变化的线条为下面的图形穿上花衣裳。

(从实践中体验线条的魅力。)

(1)提供学生一些简单花瓶图形,让学生用线来装饰。(可以用色彩笔、黑色水笔来创作)

(2)教师巡视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小结。

(1)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在小组的展板上,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每小组中最优秀的作品,并让一两位学生说说理由,好在哪。教师总结,给每组中最优秀的学生奖励一张教师课前画好的线描作品一张。

(2)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不同线条的各种魅力。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身边的所有事物,都可以发现它们的美。

就像罗丹所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千变万化的线条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事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增添乐趣!)

7、知识拓展

要求学生可在课余多做有关线条的练习,用各种各样不同的线条描绘我们缤纷的世界。

四、小结

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篇3

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的是浙美版第七册第七课《线条的魅力》。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五大板块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个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打开《线条的魅力》这一课,我深深感受到了线条所带来的情韵,所带来的魅力。斑马身上那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给我带来了韵律美和装饰美,缀满露珠的蜘蛛网给人飘逸连绵纤细雅拙的韵味。让不得不惊叹大自然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走进《线条的魅力》世界,我发现这一课是属于造型表现课,它是一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六册第10课我们已学习了《跳舞的点和线》,学生已经认识了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这一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并且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因为在本节课后面又安排了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风儿吹过》、《生长的植物》等课,这几节课主要也是通过线条这一造型语言来表现画面,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们农村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安排为一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而一般重点部分往往就是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能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难点确定为: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大板块: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三次课中创作小练习,让学生在自我尝试中对线的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和感悟。

2、演示法: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了与线条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将学生每一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进行创作方法的引导。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合作学习发、启发法、练习法、评价激励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大板是说说教学准备:

块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我在课前应根据本堂课的教学过程需要制作好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应在课前准备好铅笔、彩色笔。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四大板块:教学程序。我分为7个环节来说明。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大胆地画线,初步了解线的种类

我先发给学生三张纸,请学生用其中一张,大胆地画线。比比谁的画的线又多又有变化,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手中的工具,使学生有了着手表现的冲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接着展示学生作品,总结线的形态变化:线有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

然后出示“十八描”介绍:古代十八描中运用十八种形态不同的线来描绘衣服的褶皱,紧接着揭示课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线的世界。

第二个环节:探究学习——感受生活中的线条,进一步感受线的美感

我先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线,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的景物,运动中的线。如蜘蛛网、挂面、梯田、烟花、贝壳、斑马、绸带、瀑布等。

接着请学生重点观察印象最深的图片中的线,提醒学生用上合适的工具来画这些线。然后再次展示学生作品,感受不同的线给人的不同感觉。如表现挂面、梯田的弧线给人柔和的感觉,表现建筑物的直线给人坚硬、挺拔的感觉。

表现瀑布、绸带的曲线给人带来舞蹈的动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从视觉上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线的魅力,学生在临摹中感受线条的不同形态给人的不同的感觉,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线条的组合方式,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欣赏线描作品,感受线条的变化

我先用课件出示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让学生猜猜它是由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线来进行装饰的,探究线条的不同组合方法,学生在明确不同的方法之后,请学生用用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方式画线。接着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进行互评、生评、师评。在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在学生的进一步创作中,发现线的组合方式和规律。

第四个环节: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大师的风范

课件出示克利的《奔流》、毕加索的《牛》、卡门系列、凡高的《星空》等作品,使学生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第五个环节:分析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

课件出示几幅同龄人的线描作品,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觉得哪一幅画面的黑白灰组合得最有变化?通过画面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线的组合的运用应该是有度的,如何画出画面的黑白灰层次,在对比欣赏中,去进行探究,如线的密、重叠、加粗可以产生黑块面的效果,是难点得以突破。

第六个环节:学生创作,作业展评。

基于以上的学习,要求学生用各种各样线的组合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并注意线的粗细、虚实、曲线的变化及画面的黑白灰对比。在作业设计上,我让学生用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给花瓶或其它形象进行装饰,组织成一幅具有一定规律而又具有线条美感的装饰画。学生在痛快自由的线条排列组合中体会了线条变化的魅力。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将若干学生的作业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美好愉悦的视觉感受。紧接着让学生对作业互相进行评价交流,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劳动成果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会绘画技巧。

第七个环节:课外拓展

作品展示完毕,我告诉学生,线条不仅能看到、画出,还能听到,让学生听一段节奏有舒缓和激烈之分的钢琴曲,再次使学生感受到线条是有生命的,它的魅力是无限的。

最后,我来说说第五大板块:板书及教学评价。

我这课的板书是这样的:这个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使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而又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的难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板书:

《线条的魅力》

线条形态:学生作品展示区

线条组合:长、短、粗、细、疏、【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

2.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

3.《线条的魅力》美术说课稿

4.《会动的线条》美术说课稿

5.《线条的魅力》说课稿

6.小学美术画中的线条说课稿

7.大班美术教案及说课稿:欣赏《线条与音乐》

8.美术线条画课件

9.美术线条教案

第二篇:第七册美术教案

第七册美术教案

1、台灯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铅笔、铅笔、黑色水笔。(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1.欣赏。

(1)欣赏“长信宫灯”,学生根据其造型判断“这是什么?”

(2)教师在简洁的介绍中,让学生了解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人像雕塑艺术品,更是将实用功能与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相结合的照明用具,因此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2.即兴造型。

(1)以自己为模特,设计一个独特的造型,成就别具一格的“人形台灯”。(注意灯的位置摆放)

(2)学生用肢体语言展示创意台灯,教师及时指出:这些台灯已模糊了普通台灯结构,在巧妙的共用中,将美观与实用悄悄的结合。引出课题——创意台灯设计

3.移花接木,创意台灯。

(1)出示一造型优美的高脚酒杯,提问:如何利用它的特点使其变成一只新颖的台灯?(2)课件出示源于生活的更多实物:如雨伞、花瓶、自行车、水果等,小组讨论:如何利用移花接木的方法重构“创意台灯”。

(3)小组汇报有趣的创意,课件及时呈现各种“创意台灯”,让学生的设想变成现实。

4.细节点亮创意台灯。

(1)欣赏大师作品,思考“感动你的细节在哪里?

(2)课件定格于台灯细节之处,发现一些简单的元素如线、形等都赋予了作品永恒的魅丽,学生思考自己将怎样呈现设计亮点。

5.创作。要求: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利用熟悉事物的巧妙组合进行设计。无论黑白或彩色效果的台灯,请你在某个细节的刻画中表现设计亮点。

6.评价展示。

(1)学生自我展示——介绍怎样体现巧妙的组合。(2)观众有目标的欣赏——我最喜欢的创意细节。

作业练习

1、台灯是可以(移动)的照明电灯。

2、台灯是由(灯罩)、(灯柱)、(灯座)三部分组成。

学生对台灯的作用有所认识,对各种造型十分欣赏。画画尚可以,动手还欠佳,要多多鼓励,动手动脑。

2、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的资料(①有关水的故事。②关于水的知识。③家乡水资源情况调查。④表现水的艺术作品。),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并整理与教材有关的水的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小组作业展板,绘画材料及工具。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1)播放流水声,静静地听。设问: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2)引出课题。

2.观察感受。

(1)水不仅具有流动的美感,还有变化的美感——播放课件: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水的图片(江河之水、湖泊之水、瀑布之水等等),描绘水的画面。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水色的无穷变化,水形状的变化多端,水纹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2)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不同感受。

3.欣赏讨论、启发思维。

(1)我们的艺术大师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了对水的感受,出示齐白石、凡高的作品:欣赏并讨论他们是怎样来表现水的?(比较他们作品中的异同)

(2)也有好多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水——用线、色、剪贴等等。

设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些画面与生活中完全一样吗?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来表现?你最想表现的是怎样的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把你的想法跟同学讲一讲。

4.表现与创新。

布置作业

(1)作业内容:表现你心中的水的形态。

(2)作业要求:①可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一副表现水的作品。②表现手法可不拘一格,不受所欣赏的方法的限制。③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新意识。5.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第二课时

1.导入。

出示一招贴画:

(1)说说这幅画中画了什么?猜猜它想表达什么?

(2)分析是利用什么创作手段来表达意思的,有什么特点?(写实加点夸张,画面简洁明了)

(3)讨论得出:这是在表达水没了,严重到水龙头都裂了,向我们宣传要节约用水,引出——这是一张招贴画。2.欣赏分析。

观察讨论:招贴画还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了解:

(1)主要构成:标题、画面、可有文字辅助说明

(2)创作手段:利用联想、拟人、夸张等手法通过写实的、装饰的、抽象的、漫画的形式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主要特点:构图单纯、主题鲜明。

3.联系生活实际,获取创作素材。

(1)说说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浪费水的现象

(2)小组交流:生活中

污染水的现象(通过收集的材料利用事实和图

缺乏水的结果

片加以说明)

(3)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图片小结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宣传发动大家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4.展开联想,实践创作。

(1)欣赏范作及同龄人的作品,说说他们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学习并启发思维。(2)选取素材,思考如何加工处理。

(3)展开联想,进行创作。(要求构思新颖、有创意)

5.大胆宣传,展示评价。

(1)把学生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在展板上,组成几块展板,引导找出给你最有震撼力的展板或个别画作,选出创意之星,并说说它的宣传效果。(2)由创意之星解说创作感言。

6.引申拓展,感悟升华。

组织一次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

作业练习

1、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2000)多年前,由(李冰)主持修建。

2、招贴花通常分为(社会公益招贴)、(商业招贴)和(艺术招贴)。

学生对水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有了充分认识,知道了水污染对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明确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及责任感。

3、漫画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1.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3.了解生活中的幽默因素,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来明辨是非的能力。●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爱的漫画图片或漫画书,自己了解到的漫画创作故事或漫画家,绘画工具。(教师)课件、漫画资料、图片、《三毛流浪记》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1)播放《三毛流浪记》思考:三毛的形象给你怎样的感觉?

(2)小结:务。“三毛之父”张乐平爷爷的创作经验:漫画来自于生活。

(揭题:《漫画与生活》)对漫画中的人物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夸张,甚至变形,为自己要表现的思想服 2.模仿尝试。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或漫画书,模仿喜爱的漫画形象,感受漫画、激发兴趣。(2)观察、思考:你的漫画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

(小结:漫画的形象夸张、幽默,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受)(3)你能用漫画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感觉吗?

试试。(害怕、开心等;人物的五官、动作等;也可以试画动物。)(4)交流、说说,这样表现突出了形象什么特点?

3.课件欣赏内容特征明显的漫画。

《小猫钓鱼》:漫画表达的意思?幽默之处? 《半分》:作者想表现什么意图? 《画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漫画的方式来表现?(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结:独幅漫画)欣赏《原来如此》

(出示第一、二张):画面描绘的内容?

接下去想想结果会怎样?(试画)(出示第三、四张):有不同结果吗?(小结:四格漫画)

4.尝试创作。(1)讨论创作内容。

在欣赏漫画的时候大家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一些创作的素材吗?

(2)互相交流、启发用漫画来表现生活(3)分层教学:

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漫画,接着创作或改编创作。为缺少想法的同学提供一些材料:

《“理”在其中》

杰克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上疾驶,过往的人群纷纷避让.警察阻止他问:“您为什么骑者这么快?”杰克回答:“对不起,我的刹车坏了,所以我想尽快骑回去修理,以免发生意外!” 《拔牙》

牙医对病人说:“你不要害怕,来来,喝一杯酒镇静镇静。”等病人喝下酒后,过了一会儿,医生问:“你现在觉得如何?”“看谁还敢拔我的牙?”病人红着眼恶狠狠地对医生说。

5.作业展示。6.课外延伸。

介绍我国的漫画大师丰子恺 介绍其他漫画类型

作业练习

1、漫画三毛的著名画家叫(张乐平)。

2、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一些需要(歌颂)或(批评)的事,可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通过学习,初步知道了漫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了漫画的画法,可真正要画一幅画,还是有难度的。

4、戏曲人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小组学习任务图片(将一张完整的水墨戏曲人物图片按小组撕成若干张碎图片),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

(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激趣。

(1)谈话导出小组学习任务。(请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2)小组任务:尝试用水墨表现各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提示: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注意墨色浓淡的变化,同时探索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3)各小组展示作业,表扬能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并注意墨色浓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

通过学了戏曲人生,学生不但知道了戏曲人物有不同的脸谱,表现不同人物,还对其他剧种有浅显的认识。

5、喜气洋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收集与喜庆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掌握剪双喜字。

2.学习暖色知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会剪简单的双喜、带装饰物的双喜。

3.通过收集、了解、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方案一

第 一 课 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方便携带的喜庆用品、彩纸、剪刀、胶水。(教师)《喜洋洋》音乐磁带、红绸带。

1.导入。

(1)下课做准备工作时播放《喜洋洋》的音乐,制造一种欢乐的气氛。

(2)出示几幅图片,说说你觉得哪张图片的内容是在过节,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揭示课题:在一些重大的节日里,人们常通过舞狮、张灯结彩来呈现出——“喜气洋洋“的画面。

2.欣赏评析。(1)想一想。

①还有哪些喜庆的日子,人们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气氛? 展示 中国节庆网:http://www.xiexiebang.com/的相关内容资料

②学生介绍:老师用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图片或录像资料。主要介绍这些饰物的含义和运用。(2)观察刚才的画面,请大家回答老师的问题,人们主要用哪些颜色、哪些物体来营造这种节日的气氛?(学习暖色)

(主要用红色、黄色等颜色营造节日气氛,用的物品比较多,主要有灯笼、气球、烟花等等)主要用哪些颜色来装扮,为什么要用这些颜色呢?同时板书)

现在,我们通过讨论,已经找到了节日气氛是从通过哪些要素产生的。那么,如果要我们画一副表现节日气氛的画,我们应该怎样来画呢?(冷暖色与人心情有关。)

3.活动表现。

(1)请几位同学上来表演:舞狮、扭秧歌、划龙船等。教师播放音乐或画面。

(2)把刚才的表演配上特别的背景画一画。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自己要怎样来表现节日的气氛。

(3)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谐统一。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加以个别指导。

5.作业展示。

学生之间互相填写欣赏语。

第 二 课 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喜洋洋》音乐磁带、婚庆录象、红绸带。

教学过程

1.内容回顾。

(1)回想上节课的内容:喜庆日子一般用了哪些材料来进行装饰:灯、绸、中国结等。

2.设计情景,展开教学。

(1)朋友要结婚,需要很多喜字,请小朋友帮忙设计。

(2)播放剪喜字的录像,看后分析一下录像中的重点、步骤及拓展点。(3)帮忙帮到底,顺便帮朋友设计一个新房。(4)如以教室为新房,你们会怎样装饰?

(5)小组讨论。

(6)汇总小结:屋顶、窗、门、墙等。

(7)出示各种顶、窗、门、墙的装饰画面,让学生心中有物。(8)每个小组选一项进行创作。(9)将学生创作过程加以录像。

3.课后评价。

每组之间互相评一评,说一说,推荐一些好的建议。

学生学了本课后,了解了民间的喜庆场面及气氛。懂得在喜庆时,人们都选择暖色来渲染喜庆气氛。大部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剪大红喜字。

6、龙 的 传 人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龙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小组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塑造一个龙的新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体会龙的精神,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以我们是龙的传人为荣。通过集体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第 一 课 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龙的图片资料、身边动物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图片激趣,引出《龙的传人》。(1)课件展示:北京故宫九龙照壁,激发学生的兴趣。(2)议一议:为什么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

2.龙的由来(文化、历史)

(1)龙的形象已出现了六千余年,它现在的形象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演化。课件:商周——秦汉,秦汉——隋唐,唐宋——明清

请学生说说这三个时期龙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龙的历史:红山文化遗址——玉龙,赵州桥栏板雕刻——双龙,北京故宫太和殿前云龙纹。

学生欣赏并判断分别处于哪个时期?

(3)龙是中国古人对鱼、鳄、蛇、马等动物和云、虹、雷、电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形成的一种象征性神物。

①请学生找找龙的各部位各自分别具有由哪几种动物的特征? ②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

请学生介绍、展示、交流——“丰富感性体验”。

③“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你觉得龙还有其它动物的一些特征吗? ④根据你的思考你能用上其他动物的一些特征来创造一条,你心目中的龙吗? 请学生说一说或相互形容你心中的龙。3.创作实践,审美体验。

(1)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创编你心目中的龙。

(2)自我评价,体验审美情趣,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第 二 课 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龙的传说故事、龙舟赛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龙的传说故事——“激发兴趣”

(1)龙的传说——“龙生九子” 20展示资料、交流: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龙的故事? 请学生说一说。(鲤鱼跳龙门)

(3)“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

2.民俗传统活动——“民族精神”。

(1)澳门回归——舞龙庆祝。

墨西哥、日本华人舞龙迎新春,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2)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用鲜花堆成的巨龙,象征中华民族的腾飞。(3)端午节赛龙舟。

①简介端午节及爱国诗人——屈原。②赛龙舟怎样才能赢得胜利?——集体合作的团队力量。

(4)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赛龙舟图片资料,丰富体验和创作素材。

3.赏析作品——“内化知识”

书中的学生画龙舟赛作业,请学生赏一赏、评一评。

4.创作实践——“外化表现”

根据你的资料和你的想象,创作一幅激烈的龙舟赛的场景。请学生想一想、学一学、画一画。

5.展示评价——“审美提升”

自我评价、同学建议、教师点评,体验审美情趣,感受龙舟赛精神。课后:布置学生做作“纸接龙舟”。

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中华民族象征着龙的强大,又知道龙身的各部分象其他动物的某部。

7、线 条 的 魅 力

一、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彩色笔。

(教师)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点点的旅行”

老师一边口述简单的故事情节,一边手绘线条:从一个点开始变成一条线,小点点走出各种各样的线条„„完成它的旅行。

你能说出小点点走出的这些是什么线吗?

认识各种不同线形:直线,折线,曲线,弧线„„ 跟着小点点去旅行:学生尝试画一画各种各样的线

(二)探究学习

1.发现自然景物中的线,使线条具体化、形象化,感知线条的美感。课件展示自然界景物图片:梯田、铁轨、悉尼歌剧院、蜘蛛网、闪电、斑马、老树、冰凌„„ 悉尼歌剧院、铁轨——直线、弧线——挺拔、坚硬,充满力度 老树、闪电——粗粗细细自然的线条——或遒劲有力、或纤细飘逸 梯田——曲线——柔和、优美,有韵律感 蜘蛛网——曲线——飘逸流畅 你喜欢哪一种线?为什么?

2.发现运动中的线,课件展示图片: 汽车行驶形成的灯光线;

欣赏绸带操录像,舞蹈动作的轨迹线; 老师带来了一条绸带,舞动绸带你发现了什么线; 流动的曲线——感觉线条像在跳舞; 谁也来试试让绸带跳舞。3.跟音乐画线:

爵士乐、小夜曲、圆舞曲、拉丁舞曲。

学生尝试画出对不同节奏乐曲的感觉:或平稳、或强劲、或舒缓、或愉快。4.欣赏线描作品,感受绘画作品中线条丰富的变化和表现力。

欣赏大师作品: 克利《奔流》、毕加索的作品《牛》、卡门系列;凡高《星空》;欣赏学生作品,德国、加拿大儿童线描作品。

(三)尝试练习,绘画指导。

1.课件演示:线条构成的装饰花纹。

线的装饰(重复、加密、加粗、组合花纹)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花纹的组合? 2.分析线条的黑白灰层次。

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一幅画面的黑白灰组合的有变化? 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出:

出示四幅作品分析画面的黑白灰处理,有疏密、粗细的变化。

图1画面太空了,不完整。

图2画面中只有灰层次,没有变化。

图3画面中黑层次太多,显得黑气。

图4画面中黑白灰层次疏密有致、生动而富有变化。3.线条练习表现内容——原始陶罐或花瓶。(1)欣赏原始陶罐的装饰美感。

(2)老师给每个组提供陶罐外形,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在相同陶罐上进行不同的线条装饰。(3)小组评议——哪一幅线条组织的最美?哪一幅黑白灰变化较好?

(四)拓展。

线条除了可以运用在绘画中,还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课件展示线条在生活中的应用:石雕,装饰门窗,花瓶、烛台的造型„„

结语: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千变万化的线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事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增添乐趣!

学了课文后,学生领悟了线条到处都有,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存在千百万化的线。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能在周围找到无数的线条。

8、风 儿 吹 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寻找来丰富学生对风的感知,了解风的形成和特征。

2.进一步提高用线条进行表现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风吹时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表达出自己对风的感受。

3.培养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方案一 教学准备

(学生)细水彩笔、油画棒、色卡纸。

(教师)刮风的录音、录象带、下载各种风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播放各种风声的录音:听风。

大风时树叶的沙沙声;西北风的呼号;狂风哗哗作响„„ 这是什么风?(触动学生的记忆)

2.风虽然抓不到,但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到风、用身体感觉到风、用耳朵听到风。

回忆各种风吹到身上的不同感觉(最好能出示相关的画面)。炎炎夏日,轻风吹来格外舒爽;

寒冬腊月,西北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风雨交加、狂风大作时,雨伞都会被掀翻,寸步难行; 乘坐在汽车或摩托车上疾驰,疾风会让人感觉呼吸困难; 如果龙卷风来了,我们会非常紧张、恐惧„„

(二)探究学习。1.认识各种级别的风。

出示气象预报的风力级别:风向,偏北风3——4级。风有大小的级别,你还能说出什么级别的风? 结合“蒲福氏风级”,认识12级风。

2.观看《龙卷风》片段,了解风的小常识:

简单了解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龙卷风、飓风的不同。(1)四人小组讨论:

江浙一带每年7至9月都会有台风,我们是怎样对台风命名的? 结合图片: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国新奥尔良市,造成严重的后果。台风过境的惨状,人们在抗台中自救。

(2)请学生介绍自己搜索、了解到的有关热带风暴、龙卷风、飓风的知识。

(3)虽然台风、龙卷风、飓风有很强的杀伤力,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和威胁,但也可以作为一种能源来利用,造福于人类。请学生简单介绍风车拉磨、风力发电、帆船行驶等。3.欣赏画家作品,画家是怎样表现风的。

(1)比较图片:郑板桥的《竹》与徐悲鸿的《逆风》。这两幅竹都是以国画形式表现的,你从什么地方感觉到徐悲鸿的《逆风》风很大? 比较莫奈的《树》与柯罗的《阵风》

《阵风》中画家是怎样表现大风中的树的?(2)欣赏画家对风的表现。如卢梭的《热带风暴中的老虎》

欣赏学生作品,他们是怎样表现风的。

4.尝试用线来表现风起时水面或柳枝的变化。

微风时——大风时——狂风时的不同的状态

(三)画画风。

1.用我们手中的线条可以画出各种风的感觉,你想试一试吗? 出示一组事物,你觉得哪几项适合表现风?哪些不太合适呢?

2.作业要求:记忆和想象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3.教师巡回指导。4.作业展评。

(1)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

(2)根据老师的导向性提问来评价。

评一评哪些作品有风来的感觉,哪几件作品还需要改进的?

(四)课后拓展。

1.欣赏风蚀地貌。2.说说有风的成语。

风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既看不到,有抓不住,只有感觉得到,通过观察、体验、才能知道风的大小,强弱。并用线描的方法话风。

9、虫虫大聚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昆虫的形状、色彩等。

2.通过对各种昆虫的创意制作,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折、剪、添等方法。●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剪刀、胶水、绘画材料(油画棒、水彩笔)。(教师)昆虫录像及图片、课件、投影仪、示范纸张。教学过程

1.展开讨论:说说自己知道的昆虫有哪些?

2.欣赏交流播:

(1)放录像(昆虫大世界)。

学生谈谈自己觉得最美的昆虫,并说明理由。(主要从形状、颜色来分析)(2)课件图片展示:(天上飞的昆虫、地上爬的昆虫、生活在水里的昆虫)

老师提问:“图片中是些什么昆虫?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身体各个部分比例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这三类昆虫有哪些不同点。)

3.出示范作,激发兴趣。

(1)投影仪展示:出示不同颜色、形状、动态和种类的纸折昆虫。

每出示一个后提问:“这个小昆虫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身体比例关系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进行鼓掌表扬。)

4.分析理解,示范操作。

以教科书第25页为例示范制作小昆虫。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折剪小昆虫的三大要领。(1)要按照折纸的规律来折。

(2)可以在折纸的基础上,用撕、剪、贴等方法进行完善作品。(3)用画笔添加小昆虫的各个部分。

5.学生练习。

(1)开始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折纸练习。(老师发放各色蜡光纸给学生。)(2)老师坐在地上和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并轮流带学生做折纸小昆虫。(折纸过程中穿插音乐)

(3)在折剪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老师发放小树叶和花布头给学生,让学生对折纸进行添加,并让学生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添画。)(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和互助的方式进行自由创作。)

6.评议:(1)老师随堂进行评画,请折得快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投影仪展示作品,讲出自己的想法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大家一起评议。

(2)学生将自己好的作品按种类贴在黄色塑板上进行展示。

(3)老师在三组中抽出最好的作品,描述作品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猜是什么昆虫。7.老师请作者上来讲评自己的作品(特点和制作方法),其他学生也评议。

学生学了虫虫大聚会课文后,进一步认识自然界的各种虫子,并能做一些虫子的简单形体,对昆虫有较清楚的认识。

10、生长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常见植物的生长规律。2.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植物的描绘进行生活中处处有美的情感教育。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方案一

第 一 课 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结构特征, 记号笔,水笔等绘画材料。(教师)各种植物的图片资料,有关植物的文字作品、范画等。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生活中离不开植物,植物能装饰点缀我们的生活,植物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植物能„„ 看到植物两个字,首先就给我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植物有哪些呢?你最喜欢哪种植物呢?为什么?

学生:向日葵(热情的,向上的)梅兰竹菊(四君子)

松树(树中的君子)等等

2.植物的文化。

(1)植物给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这些植物你认识哪些?你觉得他们美在哪里?从它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出示植物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植物,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种植物?(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范例:荷花,每到夏天西湖边都是挨挨挤挤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叶出水很高,象亭亭舞女的裙。”——朱自清散文《菏塘夜色》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植物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享受。

2.植物是地球的最美好的礼物。教师提问:植物除了供我们欣赏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植物是我们地球最好的礼物,挡沙,保护水源,净化空气,美化我们的生活。

果实,带来经济效益。带来荫凉,抗噪音等等。

3.植物也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植物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看我们学校里的古树,见证着学校的变迁!

村口的大榕树,1000多年的历史,几个人才能围抱,是生命树。银杏是活化石。

4.欣赏大师笔下的植物。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古墙老藤》版画、《被美洲豹袭击的马》油画。教师提问:①美术大师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树的?

②大师笔下的树在造型上、色彩上、明暗,肌理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植物的美丽、植物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植物的结构。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请学生来观察。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来说说这些植物的共性和个性

学生可以观察到卷曲的叶片,植物的花托,树枝的节节等等细节的东西!

6.近距离写生。

教师:我们今天用“放大镜”的眼睛来观察植物了,现在我们需要把他用线条记录下来!学生写生,教师指导。

7.点评作业。

在欣赏学生作品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这次画的植物写生,有什么特点?和以往有什么不同?(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课后还可以再观察别的植物,找出每样植物的精彩部分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的知识,欣赏了植物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植物,并向大师学习画了画植物。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水笔,我们要去户外感受大自然中的植物,亲自去感受那鲜活的生命!

第 二 课 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绘画工具,水笔,钢笔,记号笔等。(教师)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的知识,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植物以及写生了植物的局部,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到大自然当中去感受植物的存在!

2.讨论树的结构。

看图片讨论树的大致结构,自然界中树的种类不知其数,但是他们的结构却是万变不离其中,一般由树干、树枝、枝桠组成。

3.到户外观察。

去校园里,围着树木仔细观察。先摸摸树皮,谈谈感受:

学生:

(1)树皮粗粗的,很毛糙的感觉,有纹理。

(2)树干很粗,要好几个人围抱才行。(3)谈谈树干,树枝,枝桠的结构关系。

(4)谈谈写生树的步骤,树干可以从下至上的画,树干、树枝、枝桠的关系是从大到小的!学生边看边思考,可以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来表现?

教师:可以用线描来表现树枝层层叠叠的感觉,树干可以用线描组织花纹来表现。可以用拓印的方法来表现树皮的肌理,体验肌理的质感。

4.教师示范作业。

(1)教师指导学生的写生方法,姿势以及教会学生如何观察。(2)教师示范用宣纸拓印的方法。

(3)教师示范线描的方法,自下而上,由大枝干画到小枝干的方法。教师强调重叠,穿插的画法。

5.学生分散写生,教师指导。

6.作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合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写生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

(2)你们在写生过程中,想到了什么?对树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3)你觉得哪个小组画得最棒?画出了树的生机?

学生通过观察,各自绘画喜爱的植物,作画中学生基本能抓住植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勾勒。

11、材料的妙用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各种材料的收集与欣赏,充分感受材料的质感与美感。了解现代装饰对材料的运用。

2.通过收集不同材料,开展探究尝试,互相交流,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一件或两件工艺作品,培养学生对材料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对材料粘、折、剪、添等处理方法。

第 一 课 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材料、制作工具。

(教师)古今中外一些艺术大师对材料运用的图片、投影仪、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材料。教学过程 1.参观实践。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材料市场,如:建材市场、布料市场、小商品市场等,并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

2.启发谈话,分析材料。

把学生收集起来的材料放置在一起。

教师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有那些废旧材料,再把收集回来的材料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七类:

(1)纸类材料。

纸是最方便、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定形性和可塑性,工艺简单,是工艺制作常见的材料。纸的工艺有:剪纸、折纸、纸雕、纸塑四种。(2)布绳材料。

各种布绳材料都是软性材料,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软雕塑来。①布料工艺。

布的表现手法有:扎系、折叠、包缠、剪切等。②线绳工艺。

各种线绳的表现手段非常多,一般有:编织、系结、缠绕等。

(3)竹木材料。

如果说纸、布是人工的造型材料,那么竹、木、藤、果实则是天然的造型材料。其优点是:加工容易,质量轻,既有硬性又有软性。(4)泥石材料。

它包括泥造型和石头造型。

(5)泡塑材料。

可以利用废弃的炮沫、塑料纸等进行造型。

(6)金属材料。

金属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在立体构成与雕塑的联系中常以铁、铜、铅、铝为主。(7)废旧材料。

废旧材料指现代工业中的各种垃圾,如:包装盒、各种瓶罐、竹、木、布、绳、碎玻璃、塑料边角料及废五金材料、废机器零件等。

3.传授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我们收集回来的材料创作一幅表现《秋天》的拼帖画。(1)名画欣赏。

出示四张表现秋天景色的画家作品。这四张作品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作品1号:中国画。

作品2号:油画。

作品3号:中西结合表现的作品。作品4号:综合材料表现的作品。(2)重点分析作品4号(抽象)。

作品表现了秋天的什么情景?用了那些材料? 今天我们也要用我们桌子上这些材料来表现秋天。(3)欣赏教师范作。

分别出示三组画面进行对比来说明画面的构成关系。①材料的丰富性。

②点、线、面的合理布局。③画面情节的组织。(4)引发材料的想象。

分别出示麻袋、棕绳、树叶等材料,让学生来想象在《秋天》中如何利用这几种材料? ——地面、头发、小树„

4.粘贴技法的指导。

材料:①细小的:豆子、木屑、沙子„ ②柔软的:布、纸、棕绳„ ③块状的:铁钉、石头„

粘贴方法:细小的、柔软的可以直接撒铺,在涂上胶水的纸上。块状的可以直接沾上胶水或双面胶粘在画面中。

5.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①运用综合材料创作秋天。

②注意色彩调子的把握(暖色调)。

③最好有一定的情节。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

(1)全班作品展示。

(2)学生参观式评价(可针对创作意识、想象的巧妙、画面的构成、情节的联想等方面)。(3)组内互相交流评价,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第 二 课 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材料、制作工具。

(教师)古今中外一些艺术大师对材料运用的图片、投影仪、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材料。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回忆上节课把材料分为那几类?(纸类材料、布绳材料、竹木材料、泥石材料、泡塑材料、金属材料、废旧材料)

2.观察感受不同材质。

教师准备几种不同质地的材料,用布或者盒子装好,然后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猜猜摸到的是什么材料,让学生用触觉去感受材料的肌理。

3.分析基本材料的运用方法。

瓶、罐、盒类材料具有强烈的立体感,适合于表现体积感较强的物体;线类材料给人以流畅、优美之感,可以用于编结物、挂件的制作;纸类可以视质地的厚薄做物体的表面包装材料;布料更多用于物体外表的包装和装饰。

4.欣赏范图,激发思维。

(1)引导学生欣赏教科书范作第28、第29页,看一看哪一个形状最好看的?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欣赏教材范作并自主思考其他制作方法。

(2)教师出示毕加索作品《牛头》。启发学生观察作品用了什么材料。(自行车的座凳和车把)通过欣赏大师及学生的作品相互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5.启发引导,展开想象。

(1)教师用投影出示已准备好的三件组品,让学生欣赏。(三件作品材料都是相同的,造型不同)

(2)要求每个学生任选三种不同材料,然后自己把这三种材料创意组合,完成后先让其他同学猜猜自己的造型是什么?然后说说自己的创意。

6.学生创作,教师指导。1.要求:(1)运用已有的材料创作一件立体的作品。

(2)注意材料运用的和谐与同一。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

(1)全班作品展示。

(2)学生参观式评价。

(3)组内互相交流评价,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许多材料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物品。并能利用纸条边编织席子,虽编得不怎么好,但使学生初步学会编织,当然还需不断巩固。

12、塔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第 一 课 时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塔的文字资料、图片,有兴趣的学生寻访家乡的塔,了解塔的历史,并对塔进行摄影、写生等。教学过程

(一)探究主题,明确分工。

1.欣赏名塔。展示世界各地的名塔图片。2.引出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问题:

(1)塔的历史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2)中国著名古塔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3)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4)世界各地有哪些著名的塔?

(5)我们的家乡有塔吗?谁去写生、摄影过?

(6)收集有关塔的图片和画作并欣赏。

(7)我们能不能设计有奇特功能的塔或制作立体的塔(各种材料)。„„

3.小组分工。

每小组根据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自由选择以上主题之一,进行探究。(最后一项第二课时执行。)途径:

(1)整理已收集的资料。

(2)课堂上上网、收集有关塔的图书、邮票等资料。(3)对图片进行徒手画等。

(二)自主学习,了解内涵。各小组根据主题,有重点自主学习,老师巡回指导。

(三)各组反馈,展示成果。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讨论、介绍古塔。师生讨论交流:

1.大家想了解考古吗?祖国各地有许许多多的宝塔,谁能说说古代的塔是做什么的呢?(登高望远、为了纪念某个人或某件事、为了保藏经书„„)

教师小结:中国的古塔是随佛教传入我国的,有时为了登高望远,镇潮汛。如六和塔。有时为了纪念某人或某事……

2.这么雄伟的塔,古人用什么材料建造起来的呢?

(最早的时候,可能是用土堆积起来。后来一般用石块砌成,或用木料建造,或用各种材料综合起来„„)

(塔的建造说明劳动人民的智慧)

(答案林林总总,让学生用文字、图片、实物来验证。)

3.塔的外形结构怎样?各部分有什么特点?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

(塔有塔基、塔身和塔尖组成。塔基一般比较大而结实,塔身一般上小下大,塔顶往往尖尖的;塔的整体高而复杂、一层层。根据外观有密檐式、楼阁式等十多种分类。)4.世界各地的塔有哪些?

(上海东方明珠塔、北大的水塔、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华盛顿纪念塔、夜景中的塔„„)现代的塔因为科技的发达、材料的先进,外观越来越美、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广„„更有的成了地域的标志。

5.每一个家乡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塔,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塔——名字、历史、外形特征等。有学生写生(徒手画)或摄影作品更好。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造型知识评价写生(徒手画)和摄影作品。6.展示一些塔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

(四)激发情感,提出要求。

小结: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塔的历史和相关知识,懂得了塔的建造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还了解了家乡的塔,这真是一样宝贝。其实,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宝贝需要我们去发现、了解、保护、继承、发扬。

下一节课,我们可以准备各种美术工具或材料来设计或制作我们心中的塔。

第 二 课 时

(学生)钢笔、泥等造型表现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各种有关塔的资料照片、绘画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外观特征。

1.塔的外观结构分哪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2.塔有哪些用途?

3.你觉得现实中的塔有什么不足?你想象中的塔是怎样的?

(塔高,老人登塔累,有电梯好。塔能发出香味更好。建一座水果塔。建一座抗地震的塔。会发光的塔„„)

(二)自主学习,探讨方法。

1.利用你已有的各种材料,你想怎样表现想象中的塔?学生自由讨论。

2.反馈:

(1)徒手画:可以用各种笔画一画心中的宝塔。注意画出塔的挺拔和功能。

(2)泥塑:可以用粘土来制作。注意塔的各部分比例。如何借助别的材料来固定。细节的表现可以用别的材料。

(3)综合材料制作: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设计怎样的塔?怎么制作?关键是如何把各种材料固定住。

3.展示各种表现形式的塔的范作:徒手画、泥塑、其他材料等,教师讲解,拓宽学生的眼界。4.作业要求:大胆地用你喜欢的表现方法表现你想象中的塔。

(三)设计制作,追求创意。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多样评价。

1.展示作品。

2.说说自己作品的最得意处。3.评评你觉得最有创意的塔。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路。

展示人塔图片。让学生谈谈感想。

小结:身体也可以表现塔,可见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大胆的想象,创意无限。

13、瓶子新生代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体会自然形态的美感。

2.能用泥塑的方法,从“仿生”的角度对瓶子进行创意设计。

3.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联想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泥塑工具、牙签等。(教师)课件、陶土、图片等。教学过程

1.比较。

(1)出示图片:对称型的瓶子,生动而奇特的瓶子。提问:这两种瓶子有什么不一样?

(2)揭示课题。《瓶子新生代》

2.欣赏。

(1)提问:瓶子有什么用?

(2)提问:这些瓶子看上去很特别,它们是从哪里获得灵感的?你能发现吗?

提示:从瓶子的形态特征对照与其相应的自然形态,感受艺术家对作品独到的创意,和对自然素材的处理。

(3)将瓶子与自然物比较,它们又有哪些不同?

3.设计。

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设计制作一只独特的瓶子。

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设计、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4.展示。

(1)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和灵感来源,碰撞思维的火花。(2)展示自己的作品。

(3)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

学生能从瓶子的形态上,感受形美,喜爱瓶子。并能用泥塑造自创的瓶子。盘盘转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螺旋线,体验它们的独特美感。

2.通过盘盘转转学习螺旋线造型,尝试线材的组合创作。3.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动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第一课 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然界的螺旋线,彩纸、固体胶等。(教师)课件、图片等。教学过程

1.观察回忆。

(1)出示一根绳子,提问:谁能改变它现在的模样!(请学生在展示台上操作绳子的多种变化。)提问:在大自然中你还见过这样的螺旋线吗? 出示螺旋形的自然物图片。(2)揭示课题:《盘盘转转》

2.欣赏感受。

(1)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螺旋结构的东西吗?

(2)提供绘画凡高的《星空》、建筑旋转楼梯、纸绳粘贴作品。(3)提问:这样的造型有什么优点和独特的美感?(4)教师示范纸绳的制作和粘贴。(搓、绕、粘)

3.创意制作。

(1)用皱纸搓成纸绳;(第一课时完成)(2)用纸绳盘盘转转;(第二课时完成)(3)创作一幅拼贴画。

4.学生创意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及时评价学生制作的情况。

第 二 课 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搓好的纸绳、固体胶等。(教师)课件、范作。教学过程

1.拼贴作品。

(1)学生两人一组以盘盘转转为主要形式,用彩色纸绳拼贴一幅作品。(2)创作建议:可以根据螺旋形进行夸张、变形、想象和添加。(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要重视个别辅导)

2.展示交流。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说说自己的设计,和制作中的困难和经验。

3.课外探索。

还可以用绳子、铁丝、画笔进一步尝试盘盘转转的变化。

学生学了课文后,认识到在自然界中有螺旋形的线,体验到这种线条的美丽。并能用彩色纸绳贴成画。

15、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概况。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能从形态、动态、装饰等方面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3.通过赏析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艺术,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教师)相关图片或工艺品、课件。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欣赏《神话》片段,你知道影片中,守卫的是什么陵墓吗? 秦始皇陵园是一座古代文化的艺术宝库。高大的陵墓和神秘的寝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 陶俑是什么呢?陵墓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陶俑?

陶俑:俑是用于陵墓中陪葬的明器,以陶、木质最为常见。在奴隶社会时,奴隶主死后,所有的奴隶都得殉葬,非常的残忍。春秋战国时期,丧葬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用“俑”代替活人殉随葬。

2.欣赏秦始皇陵陶俑:(课件图片展示)

(1)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陶俑是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屏幕。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其中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课件:秦始皇陵兵马俑总体分布图。

(2)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号兵马坑。以后相继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整个俑群寓静于动,给人千军竞发的感觉。这些数量众多、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他的恢弘气势、安详的姿态、肃穆的表情向后人诉说秦王朝的强大,表现了秦朝人的聪明才智。让我们一睹它们的风采:

播放《古今大战秦俑情》片断,领略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3)欣赏不同姿态的陶俑。

秦俑的艺术特色: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这些兵马俑大体上都是经过精雕细刻的,从已出土的1000多个陶俑陶马来看,无一雷同。陶工匠施展塑、堆、捏、贴、刻、画等雕塑技法,从体、量、形、神、色、质等方面追求艺术效果,造型逼真,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看上去非常精美,给人明快、深沉、博大、壮观、精美的印象。

仔细观察,不同的武士俑在神态、动态、衣着上有什么异同?

选择喜欢的陶俑分组讨论:跪射俑、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立射俑。每组学生推选代表发言,小组成员补充。老师小结补充:课件。跪射俑造型的特征:

跪射俑大多数出土于二号坑,这种俑在秦俑坑中显得很独特,因为是跪姿,故其高度在1.20米左右。在跪射俑的塑造上,可谓匠心独具。把跪射俑的形体塑造得非常精美,惟妙惟肖,力求使静态的雕塑给人以动的感觉,其姿态优美,英俊潇洒,神态庄严,目光炯炯有神,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个发髻,髻根用朱红色带束扎。足登方口翘尖齐头履。从一鞋底外露处可以看到,鞋底的针脚因为人着地后摩擦的轻重而疏密不同,其绳结痕迹清晰可见,其写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甲片随着身体的扭转而流动,衣纹伴着体态的变化而曲转。脚上的鞋子随着脚掌的着地而折曲,衣服的纹理也伴随体态的变化而曲折飘浮。种种富有韵律感的线条,烘托着人物的动态,使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上身挺直,臀部紧贴左足跟,从而使身体的体重落在右膝、右足和右足尖上。当射击时,则重心稳,用力省,容易射中目标。跪射俑是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神态威严的将军俑。

将军俑是目前俑坑中级別最高者,在战争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秦俑坑中将军俑非常少。将军俑和军吏俑、一般士兵的最大区别是:将军俑头戴雕冠,军吏俑头戴版冠和云长冠,一般士卒则没有以上两种帽子,只是戴介帜或束发挽髻。将军俑除以上特点外,还身材魁伟、高大,上身戴有领花、肩花。

将军俑穿的铠甲的主要特征是甲片小。制作精致,色彩艳丽。褐黑色的甲朱红色的联甲带;甲衣周围的花边在白色的底上绘着绚丽的几何形图案花纹。前胸及后背、双肩,有几朵彩色花结,华丽色彩,显示了等级的尊贵。

„„

(4)赏析铜车马。

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有关铜车马的知识。

老师补充小结:

铜车马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约20米,约7米多深的地方。车共两乘,经复原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二号铜车马是四马鞍车(即坐乘的车),车马全长 317 厘米,高106.2 厘米,为凸字形,分前、后二室,其间以车相隔,车舆上有穹窿形的椭圆形盖子,车厢分前后两部分,左、右、前三面各有一窗,后有门,门窗可灵活启闭,前室为御手所居,内跽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车舆内外绘有变形夔龙、夔凤纹、流云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二车皆双轮、单辕,由四马驾车,车上各有一名御手, 铜御官俑戴冠佩剑坐于前室,挽具齐全,有的用金、银装饰。车通体彩绘有卷云纹、云气纹和几何纹图案。车、马、俑部件均由铸造成型,再经多种工艺加工和组合,其饰件的金银细作工艺十分精湛。该铜车马结构完整,装饰华丽,是研究秦代舆服制度、单辕车系驾方法和冶金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让人们一睹始皇帝銮驾的非凡风采。根据出土地点和车辆造型分析,这可能是秦始皇后妃所乘之车。专家们认为,这是我国考古世上发现的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制车马,对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机械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级重要的历史价值。3.学生练习。

(1)作业要求:尝试用浮雕的方法临摹一个自己喜欢的武士俑的面部或防止一件喜欢的兵器。

(2)巡视辅导。(3)作业展评。

4.课后拓展。

(1)欣赏缩小的陶俑工艺品。(2)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兵器。(3)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千古之谜。

(4)对陶俑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欣赏各年代的陶俑,收集关于陶俑的邮票。

第三篇:美术第七册教案

第一课 贺卡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工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贺卡的结构形式。

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个性贺卡,并能动手绘制一张。贺卡的设计构思,材料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课前准备:收集各种有个性的贺卡,准备制作贺卡的纸张、废旧材料及剪刀、双面胶等工具。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为朋友、老师、长辈祝贺生日、新年等应该怎样做,送贺卡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果能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贺卡则更有意义。

(二)展示课题:做贺卡

说明: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出课题,可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以致用的愿望。

(三)出示一些贺卡的实物供学生观赏。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形式可分为:贺卡的结构:单页式 折叠式 开门式 立体式 抽动式异型式等,贺卡的内容可分为:贺卡的种类:生日贺卡 新年贺卡 尊师卡 圣诞卡 祝贺卡 友谊卡 电子贺卡 邀请卡等

说明:以实物展示,边欣赏边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以下的课堂作业做好准备,增加学生的创作灵感。师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种贺卡,分析作品的材料运用及表现方法,激起创作的热情。

(四)贺卡的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

1、根据赠卡的目的的选定贺卡的类型。

2、根据内容构思适合的图案内容。

3、裁取纸张,折叠成贺卡形状。

4、用铅笔描绘构思好的图案及文字等。

5、上色,应根据图案内容确定色调。

6、修剪外形或开挖窗口等。

7、填写贺词、赠言。

说明:这些步骤是设计一张贺卡的一般方法,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贺卡的制作过程。

(五)学生作业,巡视指导。

1、学生可自行选定贺卡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所定贺卡,设计图案色彩及外形。

3、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独立完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4、在巡视过程中要重点帮助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作业。

说明:由于是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应该着眼于辅导学生根据方法步骤,设计并制作完成作业。

(六)完成作业,分析讲评,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1、选取3-4张好的作品,请作者从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学生评价,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评比。

2、分小组欣赏,每组选1-3张作业展示在黑板上,介绍挑选原因。(要多分析每张贺卡的优点,加以表扬。还可请小作者讲述一下设计思想。)

3、表扬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二课 诱人的瓜果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启发学生去观察、体会、表现各种瓜果的外形、颜色等。操作目标:能够用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给画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体验艺术的美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突破瓜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像与创作。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画板、自己喜欢的瓜果、自己准备的表现工具。老师:多媒体课件、几幅多种形式的绘画作品。教学过程:

1、导入。a.游戏:你画我猜(一个学生简单地勾画出一个瓜果的线条,其余同学猜出瓜果的名称)b.揭示课题:诱人的瓜果。

2、新授。

a.看颜色、说瓜果。请学生根据各种不同的颜色说说可能是哪些瓜果? b.走近大师的画。引导学生欣赏瑞典当代画家格利斯的绘画作品《静物》。c.欣赏伙伴的作品。通过欣赏课本中或生活中小伙伴表现瓜果的作品,学习表现方法,激发表现激情。作品中的瓜果是如何表现的?(绘画、剪纸、拓印等)d.教师的范画或出示相关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e.让学生思考自己可以怎样去表现各种各样的瓜果,交流讨论。f.作业布置:每个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各式瓜果。g.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3、小结。

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悬挂、粘贴、赠送等)。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选现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4、课后拓展。

a.尝试用课上没有运用过的其他方法来表现瓜果。b.学一首和瓜果有关的英文歌曲。

第三课 瓜果的想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瓜果在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技能目标:能掌握切挖、拼接、镶嵌、组合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作品。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之中,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和积极创作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充分利用瓜果本身的大小、形状、色彩进行充分想象,能巧妙地运用拼接、切挖、组合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大胆想象。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牙签、小刀、双面胶等工具;水彩笔、水粉颜料、汕画棒、材料纸等。教学过程:

(1)导入(看一看)①《瓜果也美丽》

“我本来是个长得圆圆胖胖的大苹果,又香又甜。有一天,我的主人对我说:喂,你想不想变得漂亮一点?我可以帮助你!于是,我高兴地答应了。看,我变了(用两颗黑白纽扣装上眼睛)--又变了(贴上了用橘子皮剪成的翘嘴巴)--继续变(头上插上了一些小碎花)--哈哈!我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②提问:

c.谁来说一说这个苹果是怎样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的? d.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呢?

③继续演示课件,并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把我们带来的各种好吃的瓜果变一变、打扮一下,看看谁把瓜果打扮得最新奇、最有趣、最漂亮(播放课件--《瓜果的想象》)。(2)讨论、探究方法(想一想)。

①教师引导:看了刚才教师播放的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方法?

②学生:有添加五官的、有把水果切割分开的、有在瓜果上挖出口子的、有把挖掉的部分加在另外部分的„„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添加、切割、切挖、摆放、拼接等方法。(3)“谁是最佳设计师”(说一说)

①教师:通过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再看一看你们今天带来的各种瓜果材料,谁已经有新的主意了?

②每组请一位学生讲述自己的创意与方法。

(4)“大家一齐来设计”(运动手、说一说、做一做)。

学生分别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肯定并鼓励新奇的设计及大胆巧妙的组合,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完成制作任务。(5)“请问你最欣赏谁的作品?”(议一议)。

①将学生设计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大家一起欣赏,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② 教师以欣赏的口吻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作品中的新方法,重点介绍有新意的、别具匠心、与众不同的新颖作品。

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像真丰富,把本来平淡无奇的双手巧妙加工,有的变得有趣,有的变得非常可爱,有的又变得非常漂亮。其实,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敢于想像,敢于动手实践,敢于创造,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第四课 冷色与暖色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感觉是由于人在生活实践中的联想产生的,如红、橙、黄等色使人联想到太阳、火光,给人们热烈温暖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蓝、青等色给人以寒冷,沉静的联想,称为冷色。大自然中充满了由冷、暖色调组成的色彩。人们运用这些色彩,装点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等,使它们充满了艺术魅力。本课旨在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感受冷暖色调的装饰美。

(2)操作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冷色和暖色,能用水粉调出冷、较冷和暖、较暖的色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内容

让学生从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等几个方面进行冷色与暖色的欣赏与感知,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审美情趣,运用本堂课知识进行创作。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冷暖色调及其装饰美。教学难点:感受冷色与暖色带给人的情绪影响。

课前准备:色环、图片、水粉等,方盒两只,红、蓝布各一块,图片等。教学过程: 方案1 ——创设情境、观察冷暖色

(1)课件展示从日出到月夜变化,提问:日出时的色彩与月 光下的风景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色彩本身由温度差别吗?为什么你会感觉到冷暖呢?说明色彩的冷暖是人们在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3)揭题:色彩给人感觉是温暖、热烈、明亮的称为暖色;色彩给人感觉是寒冷、沉静的称为为冷色。——认识冷暖色

(1)三原色和三间色中的冷暖色。出示图片:由哪些色彩组成?

(2)认识色环中的冷暖色。

(3)试着分一分油画棒或彩色水笔中的冷暖色。(4)举例说明自然和生活中的冷暖色。——说说冷暖色的相对性

(1)课件展示紫红色的花,变换背景,说明冷暖色是相对的,在相互对比中产生冷暖关系。(2)绿色和橙色、绿色和蓝色比较,相对于橙色,绿色偏冷;相对于蓝色,绿色偏暖。——欣赏生活中用冷暖色装饰的图片,作业练习

用水粉色调出冷、较冷,暖、较暖的色彩,画一幅作品。——知识拓展,抢答:

夏天穿什么色调的衣服看上去舒服些? 冬天家中的窗帘布用什么色调较合适?

夜空中收音机的信号灯该鼓励学生正确用冷暖色美化生活、创造美。——总结;

第五课 冷暖色调的画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冷暖色彩的知识。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的基础上,体会冷暖色带来的感受。创作或临摹冷暖色的风景画,会加深对色彩的了解,也能加深对画面丰富色彩层次变化的感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复习冷暖色的知识,培养色彩美感意识。(2)操作目标:正确运用冷暖色创作或临摹一幅风景画。

(3)情感目标:欣赏冷暖色的画,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冷暖色调的画面,表现不同色调的画面。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导入

复习上节课冷暖色的知识,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冷暖色块,学生抢答。1.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收集一些冷色调的图片,了解冷色调的画的特点。

2.教师布置画室,主要以冷色调的画为主,学生参观画展,引导学生说说这些画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画的,色彩是如何处理的,画面的构图有何特色等等。——新授

(1)引导学生欣赏冷色调为主的风景画。让学生说说冷色调画面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2)欣赏大师的画和学生作品。让学生从画面表现内容、色彩、使用的绘画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

(3)提示学生用冷色画一课树。学生尝试用水粉、油画棒等工具来表现一棵树木。——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临摹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教师巡回辅导 展示讲评作业(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外出写生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第二课时: ——导入

教师播放节日录像,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样的色调来表现这些场面比较合适,导入新课。——新授

展示上一节课冷色调的作业,从内容、色彩等方面描述;欣赏暖色调的风景画,说说表现方式以及带给人的感受;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喜欢的暖色调的画;调出深浅不同的暖色;临摹一幅暖色调的画。

(1)欣赏暖色调为主的范作。

学生说说他们主要是用哪些颜色来表现热闹高兴的气氛的。

(2)启发学生联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暖色调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表现的方法,使用的工具材料等。——布置作业

学生用暖色调来表现画面。教师巡回辅导,引导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绘画工具临摹一幅以暖色调为主的画面。——展示讲评作业

引导学生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大胆评价同学的作品。评价的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第六课 纸版画

教材分析

纸版画不同于其他绘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剪、刻、撕剥、拼贴等方法制成版面,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它取材容易、工具简单、效果独特,具有强烈、明快、单纯、朴素的艺术效果,从而较大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局限。儿童纸版画从表现形式到最终效果,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通过纸版画的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使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有底纸版画和无底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了解纸版画的工具、材料与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劳作观念。

(3)情感目标: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享受,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品质。课时:2课时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掌握和了解儿童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纸版画的表现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学过程: ——欣赏:

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版画作品。——谈话:

分析儿童版画同其他画种的不同,师生讨论关于版画的定义以及版画的特点、版画的表现形式。

拼贴法:最常用,也是纸版画中最基础的一种表现方法。

实物拼贴法:为了使画面更富有变化,可用多种材料来拼贴,如粗纹布、树叶等纹理较粗的材料。拼贴的材料不同,表面肌理就不一样,印出来的作品效果也就不同。刻线法: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用力刻下凹线,拓印后产生阴刻的画面效果。另外还有贴线法、撕揭法、揉纸法、折纸法、剪刻法„„ ——感觉:

出示纸版画需要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卡纸、吹塑纸、瓦楞纸、棉线、纱布等,鼓励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废旧材料。——讨论:

对比版画作品,学生自己总结。好的版画必须做到的几点要求:

①表现的内容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②构图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到不同的要求。] ③“粉印版画”要注意色彩的明暗对比,“油印版画”要注意点、线、面的问题。——创作:

学生动手制作,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构思和创作。制作无底纸版画,拓印时注意底版不能移动,以避免错位。——评论:

让学生就自己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展览:

互相欣赏、评论。

第七课 藏书票

教学思路:

本课以欣赏丰富精美的藏书票为主,学习用吹塑纸板的方法制作藏书票。通过欣赏、讨论、练习、制作、交流等综合手段、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历史、分类、特点、功能以及制作方法等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趣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力。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类型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发展史和功能、特点及作用。

2、学习用吹塑纸版制作一枚藏书票。

3、通过欣赏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力,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讨论了解藏书票的功能,特点及作用。

2、学习制作一张吹塑纸版的藏书票,学会反写字的方法。教学准备:

师:各种类型的藏书票,作业纸、毛笔,水粉颜料。生:吹塑纸版、抹布、原珠笔、拷贝纸。教学过程: 发现藏书票

了解藏书票

认识藏书票

制作藏书票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藏书票,你们也一定想让它成为自己书籍的好朋友吧,那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吧!

师示范讲解介藏书票的制作方法(选用吹塑纸板)。让学生练习制作,出示参考图样。讲评作业。藏书票的版式

藏书票的版式多种多样,这是我用半个土豆做的,用了两种不同的颜色印的(看图),还可以用瓜果、肥皂制作,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边欣赏边介绍。

上色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纸版、吹塑纸版、拓印版,剪纸、石刻、蜡染、电脑、塑胶、砖刻、手绘。读书爱书

这张是油印的(看图),上面这句话很有意义,我们一起读一读:书是我生活的桅杆,扬起我生活的帆。

 总结:小小藏书票引领我们遨游书本的海洋,号召我们爱读书,读好书,珍惜书!所以藏书票才有这样的美誉(生读“纸上宝石、版画珍珠”)。

第八课 奇怪的梦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在叙述梦境、表现梦境的过程中,了解梦是现实生活的继续,是人脑活动的特殊形式。

·通过启发回忆和想象,诱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梦中故事”,挖掘创造潜能,抒发自己的感情。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远离迷信的情感。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和梳理自己的梦境,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幻想和创造。学习难点:

·任何让学生进入“梦”的感觉和体验,并通过美术活动,利用色彩和构图表达自己的感受,作品新颖、生动,富有艺术美感。

·对人物的动态、神态及与其相关的场景做较为精细的描画。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影碟《艾丽丝漫游仙境》。·学生准备:绘画用具。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艾丽丝漫游仙境》片段。教师提问:你喜欢这部动画片吗﹖为什么﹖

2、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艾丽丝,你会怎样面对所遇到的这些情况﹖

3、引入课题:你做过这样的梦吗﹖说说你记忆中最奇怪的梦。

回忆讨论:

听空灵的电子音乐,回忆曾经做过的梦,想象梦中的情景进入梦境的虚 拟世界。·初次体验:

初次体验用画笔自由地表达梦境,表现出梦中的景物和色彩。请画得快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就梦中的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互评。·范作欣赏:

看图片,通过图片欣赏了解别人的梦境,并理解和感悟他人的绘画和构思。·再次练习:

要敢于把奇怪的梦画出来,去惊醒那些老掉牙的梦。据说动物也做梦,它们的梦的内容,你能猜到吗﹖用各种绘画手段表达自己的梦境,形象可以夸张、变形,以增强梦的意趣。·评价小结:

“你对梦的感觉很灵敏,画法大胆别致。”“你的梦真动人!”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拓展:

梦中景物和梦中的感悟对生活有帮助吗﹖古今有那些发明偶得是通过梦境得来启发的﹖

第九课 迷人的游乐场

学习目标: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乐趣。

·描画游乐场中自己最喜爱的部分,表现出游乐场特有的氛围。·增强想象力,提高绘画表现力。重点难点: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画出游乐场中自己最喜爱的部分。·注意游乐场里的细节描画,表现出特有的气氛。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图画范例等。·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启发式谈话

教师和同学展开启发式谈话

内容一:游乐场是大家最喜欢去的地方,提起游乐场,我们眼前马上会出现许多好玩的东西,很多的人。那么,游乐场里究竟有哪些游乐器械呢?同学交流自己玩过的项目 ——滑滑梯,跷跷板、秋千、过山车、疯狂老鼠、碰碰车、海盗船、鬼城、旋转风车„„

内容二:它们的造型是什么样子,有何特点? 内容三:你们知道哪些有名的游乐场呢?

——玄武湖公园、苏州乐园、无锡的鼋头渚、水上乐园、美国的迪斯尼公园„„ ·启发引导

教师将同学的谈话结果集中并做进一步启发引现在的游乐场已不仅仅局限于公园,在商场、超市、快餐店、市民广场、社区花园都建有小型的游乐设施。·欣赏图例

师生共同欣赏教材上的图例:

图例一:大画家画了一个有过山车、滑水道等设施的水上世界,人们在游泳池里快乐地玩耍。有的游泳,有的滑水,真开心。

图例二:小作者把滑滑梯设计成狗熊的样子,小朋友们从熊嘴中进去,从熊脚出口爬出来,真有趣。

·创作与表现:

用彩色水笔直接起稿打轮廓,画上玩的器具,再添画些人物及周边景物,最后涂上鲜艳而协调的颜色。此创作重要的是通过人物表情、动作来表现开心的气氛。完成作业。·评价与反思:

1、学生互相展示作品。

2、学生交流自己在游乐场中玩的感受:开心、快乐、兴奋、流连忘返„„

第十课 下雨啰

学习目标:

·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以及细小的形状,大胆、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

·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难点: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作品、各种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在网上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彩色笔或油画棒。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音乐导入:

教师播放下雨的音乐时提问:这几段音乐表现了什么? 学生回忆下雨时情景,回答问题。

2、再次播放下雨的音乐,引导学生用手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3、学生讨论:

(1)说说可以用哪些细小的形状和线条表现不同的雨?

(2)老师准备一些工具让学生上台,用动作表演人或动物在不同雨中的感受、表现和情绪。

4、情感互动:

分小组表演雨中即景。·创作与表现:

1、欣赏课本中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采用什么方法?

2、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喜欢的表现方法画出生活中的雨。·评价与反思:

1、学彼此交流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 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独到之处。

过程中又是如何体现并突出它的特点的。

2、同学之间互评,最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第十一课近大远小

学习目标: ·通过回忆和现场观察,知道“近大远小”是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视觉现象。·能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较准确的有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体现纵深感。·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准确还原平面表现的水平。重点难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有明显的“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表现“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再现。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如街道、铁路、建筑、树木等,制作“近大远小”教具所用厚卡纸,大师的作品。

·学生准备:外出旅游时的照片、绘画工具等。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观看。(1)观看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以及同学外出旅游时的照片,老师向同学介绍画面上的风景名胜,也请相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绍照片中的风景,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的情境。

(2)观看西洋绘画作品,如“通往弗拉基米尔的路”、达·芬奇的“蒙拉丽莎”、凡·高的“夜的咖啡馆”等作品,体会画面的纵深感。

(3)观看教师制作、演示道具:先取方形纸一张,然后在纸面中间刻三条与方形的边相平行的三条线,最后折叠第四条边并将中间的方形推平,产生透视效果,以此解释“近大远小”的现象。

2、同学分小组展开讨论,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看看究竟是哪些线发生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除了“近大远小”之外,你还发现了那些透视变化。教师根据同学的讨论作简要总结: ·创作与表现:

1、跟画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有纵向感的道路,学生临摹。(2)教师在道路两旁由近到远添画树木,学生临摹。

2、创作练习:

(1)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草稿的基础上自由添加道路两旁的景物,除了注意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以外,还要表现“近清远糊”、“近暖远冷”等效果。

(2)再做适当添加,补充一些路两旁的细节,如价格牌、自行车、行人等,将画面画完整。

·评价与反思:

1、大家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赏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纵深感。

2、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透视现象的疑问,请同学和老师给予解释。

3、教师和同学共同欣赏由国画形式所表现的山水画,比较其与西洋风景画在表现远近景物方法上的区别。

第十二课 厨房

教材分析:

飘出饭香的厨房,我们天天都能感受到,那形状各异的锅碗瓢盆,五颜六色的新鲜蔬果,每位四溢的佳肴在孩子们的眼里熟悉而亲切。培养孩子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及绘画方法去表现生活。初步掌握在画面布局安排时的取舍、构图。使画面的内容丰富,并表现出厨房的生活气息。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家庭、学校和饭店的厨房,是学生对不同风格的厨房,画面布局合理。

2、操作目标: 学会从多角度观察,运用多种绘画手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厨房,画面布局合理。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感知生活、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家庭、学校食堂和饭店的厨房,注意它们的不同风格。难点: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画面的取舍,组织构图、布局的合理性。课前准备:厨房图片、厨房录像、电脑、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你家的厨房是什么样子的?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欣赏

欣赏图片,教师把几种不同风格的厨房的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思考

找出这几幅厨房图片的不同之处。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说说自己家的出访是哪一种风格的? ——观看

观看各种不同风格的厨房,把自己家的厨房和饭店的厨房做比较,说说不同之处。——参观

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食堂或宾馆饭店厨房,实地观察,注意它们的不同风格。

——欣赏

欣赏画家和其他同学的描写厨房的作品。——讨论

* 你喜欢那种风格的厨房?

* 在这些的绘画作品中,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 现在你打算怎样构图?怎样表现? ——创作

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别开生面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取舍。——评价

学生自由表达对作品的看法。

第十三课 我干家务事

教材分析:

通过本科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家庭生活,培养学生从小就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对于校学生来说,教育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再好不过的德育方式。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体会劳动创造幸福的欢乐,产生表现生活美的欲望。

2、操作目标: 初步了解形体结构关系,学会用线写生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个最有趣的做家务的场景画下来。难点:线条的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有关做家务的录像,人物动态的画面,绘画工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你做过家务活吗?在家的时候你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讨论

闭上眼睛思考一下,你在家里都会做哪些家务事,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吗?还记得当时家里的样子吗? ——观看

老师播放一段有关家务的录像,同学们观看,注意人物作不同家务事的样子。——游戏

大家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又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个作家务事的动作,请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家务劳动? ——听歌

听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根据内容表演。——欣赏

欣赏画家和其他同学的描写家务活的作品。——示范

(放录音,跟随录音作画)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 ——讨论

线条流畅,有变化,我们在画时应用线条来表现事物,是我们的作品更有生命力。——作业

用线条写生来表现作家务实的情景,做到结构准确,线条生动、流畅。

——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十四课 吹气投篮

教材分析:

今天儿童的游戏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所接触到的几乎都是现成的玩具。手工玩具可以让学生感受制作的乐趣,“吹气投篮”利用环保的素材制作,使玩具的功能呈现出简单又好玩的面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利用不同素材制作有趣的手工玩具。

2、操作目标: 学会运用身旁日常生活中可再利用的素材进行创作。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贯穿“绿色常识”,做个保护地球的“小卫士”。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制作出形态各异、造型有趣的“吹气投篮”玩具。难点: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联想和创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绘画制作工具、做好的玩具。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课前仔细预习。——讨论

尽可能利用回收物品的做法对地球妈妈有什么有益的地方? ——导入

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收集了哪些材料,引入 绿色环保”的感念。——思考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想一想、说一说,它为什么要这样做。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游戏

可使用范作进行投篮比赛,进一步理解预习的内容。学生在比赛活动中了解怎样利用吸管制作吹管?怎样做小球? ——发展

思考并交流,说说你准备怎样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让学生拥有充分思考、动手、想象、创作的空间。学生中有独特性的想法应及时鼓励,即使无法立即做到,也应该保护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巡视时,多关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示范

一个小小的“吹气投篮”,就是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创设有趣的情境,更符合儿童爱玩的天性。怎样才能使“篮筐”的造型更美更特别呢?预习了书本上的范例后,学生们会有更加跳跃的思维方式:水果、昆虫、花草、动物。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身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及材料都是随手可得的,用点心思及创意,会有截然不同的想法。——讨论

你准备怎么做? ——作业

自己制作玩具。——评价

让学生展示作品,来做一个比赛,在比赛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制定一个简单的比赛规则。

第十五课 字的联想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难点: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让文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

课前准备:各种字的资料、绘画用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1、出示象形字。师:“猜猜这是什么字?你为什么这么猜?”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3、小结:“这些文字就象画一样,和现实中的物象非常的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字。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文字的时候,到了大自然和生活的启示,创造出了象形文字,它不同于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是十分形象逼真地来表达文字意思的。国出土的最早的象形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处名叫殷墟的地方,在哪儿出土了大量的乌龟及兽类的骨头,这些甲骨上面刻着古人遗留的象形文字,也因此,象形字又被称为甲骨文。”

4、师:“如今的文字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

5、出示一组汉字和一组变体字:刀,电,火,豆。“你更喜欢哪一组?为什么?”

6、学生自由发言。

7、小结:“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回古人,将文字进行变化,变成有趣、好玩的变体美术字,一起来学习《字的联想》。”

8、板书课题:《字的联想》。——讲授新课。

(一)方法一:象形。

1、出示“花”字。“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出示范作。“你最喜欢哪一个字?说说理由。”

3、小结:“这些花字有的是局部变化,有的是整体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都和花有联系。象这种根据字的形象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象形。这类变体字相比之下较为多见。”

4、板书:象形。

5、欣赏作品:鸟、菊、油、果、笔、雨伞。

(二)方法二:会意。

1、出示变体字“秋”。“这是什么字?你发现什么变化了吗?说说它好在哪里?”

2、小结:“蟋蟀、莲藕、菊花,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事物,这样变化使得这个秋字更加的秋意盎然。”

3、出示变体字“甜”。“这个甜字又有什么变化呢?好在哪里?”

4、小结:“舌头感到甘味即为甜,把甘的中间一横换成一只苹果,苹果是甜甜的,这样使得甜字更加形象。”

5、总结:“像这样根据文字的意思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会意。”

6、欣赏作品:折、走、断、斜、福。

(三)总结。

1、无论是象形还是会意,在将文字进行联想变形的时候都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一定要符合。”

2、举例:豆:

3、板书:内容与形式符合。——欣赏学生作品。

讨论:你喜欢哪个字?还可以怎样修改? ——学生作业。

1、要求:每人独立完成至少两个变体字。

2、提供文字:大、小、风、雨、雷、电、胖、瘦、高、矮、田、地、天、叶、尺、草、舌„„

3、出示:《超级变变变》擂台,激发学生参与竞争。

4、展示学生作品,简要点评。

第十六课 版面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版面设计作品,进而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版面设计的基本常识、特点和方法,认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运用多样的艺术形式,强烈、鲜明、生动的视觉效果创造性的表现出具有设计个性的版面设计作品。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版面设计的构成方法。

2、操作目标: 学会运用综合材料结合多种表现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版面。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版面。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

课前准备:绘画制作工具、做好的玩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多媒体展示课前拍摄的班级和学校黑板报、墙报和宣传橱窗,配合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了解板报在社会中的作用。——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课前收集的办报,激发学习兴趣。——讨论

让学生说说看完这些作品后有什么感受和见解。——研究

引导学生概括出版面设计包含的内容(利用报头、文字、标题、题饰、尾花、插图等进行布局美化)。版面设计两种常用布局方式(对称式、均衡式)、版面设计的中点(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版式生动活泼、美观大方)。——练习

请学生为班级设计一块有特色的办报小样。分组进行讨论,材料由各小组长自定。分小组合作进行设计,设计中可利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按要求完成。——实践练习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可供选择的几个主题,让学生分组设计或独立完成。——拓展

结合学校及班级活动和节日活动,进行办报设计制作评比,也可结合班级网页的版面进行设计制作。

第十七课 标志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归纳,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标志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征、类型及表现手法。

2、操作目标: 图案设计简洁明快,易于识别,寓意准确,内涵丰富,特征明显,制作精细。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观察,搜寻绘画语言,体验设计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标志,掌握简单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画面的取舍,组织构图、布局的合理性。课前准备:优秀标志设计作品、实物投影仪、绘画工具、制作材料等。教学过程设计: ——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标志?说出它们的名字、形象以及含义。

标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设计,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生活中标志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

是学生了解更多的标志设计及其文化背景。——介绍

简介标志的起源,丰富的生活情景和历史资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新课的同时渗透了民族文化。——欣赏

欣赏国内外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来展示,如:男女性别标志、铁路标志、2008奥运会标志、麦当劳标志、耐克标志)。——讨论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赶骡出这些标志的含义及艺术特征。(表现形式简练、传递信息明确、艺术形象独特美观)。——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标志,结合课本标志归纳出标志的种类,纵向的有:商标标志、公共标志;横向的有:文字标志、图形标志、综合标志、抽象标志,进而归纳出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启发

出示各种标志作品,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和欣赏这些标志,引出“标志是人类社会中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视觉符号”从而导入课题。——比较

结合教材出示一组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识别“抽象和具象”标志。通过对比可知标志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练习

师生共通常是为学校设计一个标志。要求:设计创意新颖,主体表达明确,形象简练、概括、美观、易识别,有一定的寓意。

——评价

作业完成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评析,对在设计手法、创新等方面互评、欣赏讲评的方法评选出优秀设计作评。

第十八课 包的世界

教材分析:

包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袋的品种和样式也越来越多。本可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的包不仅仅是为实用而设计,对其外形、色彩、材质、图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启发学生动脑动手设计绘制一款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力,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意识。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和了解各种式样和材质的包,培养初步的设计意识。

2、操作目标: 鼓励学生运用画画、写写、剪剪、撕撕、贴贴等表现方法设计绘制一款包。

3、情感目标: 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和美化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表现报的造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难点:报的设计新颖有趣。

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包、绘画制作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欣赏

欣赏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包。——观察

简单分析包的造型和材质特点。——总结

可以根据包的外观、用途、用法、材料等多角度了解包的世界。——讨论

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一定要有丰富的创造力,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可以从用途、外观等各方面考虑)。——交流

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包,结合课本标志归纳出包的种类,进而归纳出包设计的基本方法。——启发

出示各种包的设计作品,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和欣赏这些包。——比较

结合教材出示一组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可知包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练习

你最喜欢的包的样子,或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包,写下你的设计构想。——展评

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赠送、交流。

第十九课 能干的脚

教材分析:

本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同时,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学会观察各种动物的脚。

2、操作目标: 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脚的知识。巩固各类绘画知识与技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才能。

3、情感目标: 培养人类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各种脚的特征,并能用绘画和泥塑的方法表现它们。

难点:人的脚较难表现,尤其表现不同的年龄和不同性别的脚,掌握其特征就更有难度了。课前准备:收集到的有关人的脚的功能和资料、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讨论导入

学生小组讨论,人的脚有什么作用,人的脚和其他动物的脚有什么不同,人的脚和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讨论由教师提问,小组抢答。——交流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互相欣赏。——游戏

用脚抓笔写字看写出来的字好不好看。——观察

观察自己或同学的脚,进一步了解脚的外形及骨骼特征。——讲授

* 了解骨骼大体特点,尽量不犯基本外形错误。* 比例相对准确。* 线条大胆、流畅。——作业

画一双脚的速写,可一写生自己的脚,也可一写生别人的脚。——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谈谈人的脚有哪些特征?动物的脚的特征? ——欣赏

欣赏一些动物脚的图片。——作业练习

画一张表现动物脚的图。——评价

展示作业。——拓展

进一步收集各种不同动物脚的图片,欣赏画家笔下动物的脚是怎样表现的?

第二十课 美丽的鞋

教材分析:

写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日常船代用品。鞋,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保护的功能。当其上升为工艺品时,更是体现人类智慧的结晶。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功能的鞋,来从一个侧面了解人类的设计智慧。通过从各种角度去观察鞋、比较鞋、林摹写,了解鞋的基本造型及其装饰特点,为设计制作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2、操作目标: 用自己喜欢的作画方法写生鞋或记忆画鞋,提高表现力和实践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写的造型和功能,能够临摹一只鞋的基本造型。难点:临摹写的造型,画自己见过的造型独特的鞋。

课前准备:收集到的有关鞋的功能和资料、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鞋的图片,你能联系自己的需要说说鞋有什么作用呢?(保护脚、保暖、美观)。鞋是脚的卫士和服装,我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鞋,人的脚是大同小异的,可保护和装饰脚的鞋却是千变万化的,他的变化超出了前人的想象。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体验我国的鞋的文化。——欣赏

分析一双小小的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能让我们找到历史的足迹,时间的步伐、民族的特色。

(多媒体展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功用的鞋的图片)。学生分析,(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鞋的资料)

从这些鞋上你能看出历史的足迹、时代的步伐吗? 从这些鞋上你能猜出穿鞋人的身份吗?

从这些协商你能品位出不同民族的艺术特色吗?(款式、质地、功能)——讨论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鞋的造型以及喜欢的原因。出示自己手迹的卸货鞋己。——观察

观察自己或同学的脚,进一步了解脚的外形及骨骼特征。——讲授

* 了解骨骼大体特点,尽量不犯基本外形错误。* 比例相对准确。* 线条大胆、流畅。——作业

画一双脚的速写,可一写生自己的脚,也可一写生别人的脚。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谈谈人的脚有哪些特征?动物的脚的特征? ——欣赏欣赏一些动物脚的图片。——作业画一张表现动物脚的图。——评价展示作业。——拓展

进一步收集各种不同动物脚的图片,欣赏画家笔下动物的脚是怎样表现的?

第二十一课 我也能做鞋

教材分析:

本课是手工制作课程,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制作和游戏中学习,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制作风格独特的鞋。

2、操作目标: 引导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出来,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结合班级或学校或学校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鞋展活动,体验鞋与环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设计风格不同的鞋,并尝试将自己设计的鞋制作出来。

难点:启发学生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风格独特的鞋(包括对鞋进行创造性设计装饰)。

课前准备:收集到的有关鞋的功能和资料、美术作品、绘画制作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欣赏导入

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的祖先就是穿着鞋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下面我们一块去鞋子博物馆看一看,看看博物馆里的鞋奇在哪里?怪在哪里?在舒缓、悠扬的背景音乐衬托下,课件演示二十多幅鞋的图片。

流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仿佛让学生置身于一幅神话

般的世界。屏幕上每出现一幅鞋的图片,学生们都兴奋不已、惊叹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开始活跃了。——讨论分析

* 鞋大致分为几大部分? * 这些鞋的款式有什么不同? * 这些鞋用了那些材料? * 你怎样制作鞋? ——作业形式

小组合作完成,也可单独制作。为自己的脚设计一种装饰鞋或为动物设计鞋。——展示评价

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一一展示出来,大家齐动手,把教室布置成鞋展会,一名学生座小记者,老师当摄影其余学生当设计师和观众。进行游戏。——小结

第二十二课 鞋的联想

教材分析:

鞋是人们必不可照的生活用品。因为鞋的造型独特,所以人类能够由鞋的设计产生丰富的创意联想,体现人类的高度智慧。本课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美丽的鞋,以及各种奇思妙想的联想作品,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发散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创造潜能,并在生活活动中体验脸型带来的乐趣。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启发连线培养学生创造行为能力。

2、操作目标:自由选择多种材料和绘画媒体,表达自己设计与想法。

3、情感目标: 了解、欣赏鞋的变迁,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大量鞋的图片及鞋的联想作品欣赏、评述,启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而把原本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

难点:引导启发学生如何以鞋为载体,依据鞋的外形、结构,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一系列新颖有趣、独具匠心的新形象。课前准备:鞋形物品、各种鞋的联想作品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说绕口令“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丢了鞋子”。倒入鞋子的话题。

——交流

出示收集的各种鞋形物品、写的联想作品图片资料。——欣赏

欣赏课件中各样新颖漂亮的鞋以及鞋形物品,使学生感受到鞋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进步,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欣赏大量的鞋的联想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相应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讨论

说一说小说、故事、电影里还见哪些神奇的鞋? ——联想训练

* 出示一只实物鞋,变换角度,引导学生从鞋底、鞋面、鞋帮、鞋眼不同部位展开联想或者将鞋破环一部分、变形弯曲又能想到什么?

* 做“鞋子变变变”游戏。(课件)将鞋放在天空、水底、沙漠、马路、书桌等,能想到什么?许多只鞋组合在一起又能变化出什么? —— 创作联想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对“鞋的联想”,鼓励奇特联想。——要领提示

具有鞋的特征。可以异想天开。

画面爆满,色彩鲜艳。起个有趣的名字。

——欣赏评述

自我表现,展示为主。

第四篇:第五册美术《线的秘密》说课稿

第五册美术《线的秘密》说课稿

第五册美术《线的秘密》说课稿1

反思与思考

1、创设探究情境,注重教学综合化。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便是更富趣味性,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这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这一优势,创造性运用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玩“翻叉叉”游戏、寻找“线条”朋友、电线弯折感知、听音乐联想、挥舞彩带体验、作品欣赏等实践活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围绕美术学习这一主体,将音乐、舞蹈、科学等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入课堂,形成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渲染学习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上课一开始就处于振奋状态,对线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线条,这些线条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从而调动了学生和“线条”朋友一起去漫游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艺术熏陶。

2、注重情感体验,引发探究意识。

传统的美术教育只注重学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单一掌握,忽视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针对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爱玩等特点,在教学中以游戏为载体,着意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找一找线条朋友”、“体验线条的美感”、在“线条”世界中玩玩学学,带着问题去探究等情景,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主动参与、快乐学习的大空间,使他们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动促思,以趣激思,在活动中不同程度地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课堂上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3、和谐的师生互动,学生成为主人。

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本节课是从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立场出发,运用启发、引导等生动方法,进行师生互动式教学,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力求使教学呈现直观、生动、新奇、有趣等特点,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中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开展一个又一个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了自我学习研究、自主构建发展的过程,创造个性得到培养,人格心灵得到升华。同时,教师始终和学生处于平等、友爱的关系中,以一个合作者、参与者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采取主持人的姿态和方式,与孩子们热情地对话、互动研讨,在知识关键处予以引导,在学生出现迷惑时引导反思,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收获和喜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4、科学的评价激励,赋予成功体验。

我们要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评价观,改变“像不像”、“技能性”等单一化评价标准,形成评价促发展的新观念,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评价激励、反馈、调节等功能,使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教师让每组的学生来展示、介绍创作的作品、做线条表演游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反思,学会正确体验被尊重的愉悦,建立充分的自信,学会接纳他人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使学生在相互评价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素质。

总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美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更大的一片自由空间,让他们掌握飞翔的本领,在五彩缤纷的美术世界里吸取丰富的知识,获得不断发展的力量。

案例点评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符合课改方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1、体现了美术学习的文化性质,具备浓郁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内涵,改变了单纯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倾向,突出了美术文化学习的这根主线,使教学内容丰富、过程美观、兴趣浓厚、效果良好。

2、教学方式上,教师从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立场出发,运用启发、引导等生动方法,进行师生互动式教学,使学生经历自我学习研究、自主构建发展的过程,创造个性得到培养。

3、教师始终和学生处于平等、友爱的关系中,以一个合作者、参与者的形象与孩子们热情地对话、互动研讨,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地迈入艺术欣赏和表现的途径,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艺术享受。

4、注重教学综合化,进行跨学科学习。在教学中破除了美术学科本位的束缚,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美术学习这一主体,将音乐、舞蹈、科学等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入本课堂,进行多感官的感知、体验和领悟,使学生获得全面艺术熏陶。

5、能从发展的愿望出发,给学生积极、正确的评价,并且做到了评价目标多维性,评价方式多样化,学生始终处在评价主体的地位。教师鼓励性的评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课堂呈现积极进取的情境氛围,较好地发挥了评价功效。

第五册美术《线的秘密》说课稿2

教材分析

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来表达感情的要素。由于运动的方向,使用的材料,排列的方式,描绘的速度以及用力的轻重不同,线条会产生许多变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今中外的许多绘画大师为我们创作了大量的线画经典作品。

本节课安排“我们身边的线条”,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线条,这些线条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感受艺术作品中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体验用线作画的趣味性。

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立足于教材,结合三年级的小朋友正处于形象思维非常发达的阶段,他们爱提问,爱动手等特点,破除了美术学科本位的束缚,借助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翻叉叉”游戏、寻找“线条”朋友、动手感知、听音乐联想、挥舞彩带体验、作品欣赏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和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引导孩子们观察、体验、大胆地创作,充分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

㈠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线条是绘画最基本的语言之一,它最直接、最简便地反映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具有美感的线的自然物、人造物,特别是艺术作品,因此本课设计利用游戏、音乐、舞蹈、多媒体可视形象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线条,这些线条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感受艺术作品中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体验用线作画的趣味,让学生在这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同时也促使学生去关注生活里的细节,这也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美术素养之一。

㈡在感知活动中激发兴趣,鼓励创造

1、创设情境,唤起学习的欲望,使孩子们主动地去观察和表达。

2、注重教学综合化,进行跨学科学习,将音乐、舞蹈、科学等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入课堂,进行多感官的感知、体验和领悟,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3、挖掘、感受艺术作品中线条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创作出有独特个性的线条作品

4、通过展示作品和评价、做线条表演游戏,进一步体验、理解线条的无穷魅力,发展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

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线的组织。

教学程序

一切好课行如流水,习旧引新重在激趣,探求新知力求自主、创新,巩固发展启智培能。为此,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我作如下设计。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翻叉叉”的游戏吗?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就藏在这“翻叉叉”的游戏里,你们猜它会是谁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启发学生边玩“翻叉叉”游戏,边在彩绳中寻找线条。)

设计意图:创设愉快的情境,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综合探究

画一画: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能到前面来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吗?

(请两位同学在投影仪上画出几种线条)

师:同学们画的线条真漂亮。你们知道吗?这位新朋友还会变魔术呢,不信?你们看,这样的线条叫什么名字?(分别出示“直线”和“曲线”的课件)

生:答(略)。

师:同学们再看这个线条,它和刚才我们看到的曲线有点像,不过有些地方不一样,谁能找出它们的差别呢?(出示“折线”课件)

生:曲线是圆滑的线条,这种线条有棱有角,不断转折,应该叫“折线”。

师: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如果这些线条碰到一起,会是什么样子?让我们来瞧一瞧。(出示“交叉线”课件)

生:线条碰到一起像渔网,我认为叫“交叉线”。

设计意图:启示性语言,引导学生认知线条,师生对话的方式,在互动中共同构建出线条知识。

找一找

师:线条这个新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其实说是新朋友,也不完全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线条无处不在,线条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周围到处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线条。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线条”好吗?

(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寻找线条,并描述线条特点。)

生汇报:桌子、椅子上有直线;铅笔是直线;衣服上的衣纹是曲线;树上有交叉线;黑板报上的图案有折线……;精致的细线条,如墙面的转折处、桌子的木纹等;粗的线条,如凳子的腿、窗户的边框线等;柔和、起伏的线条,如布纹褶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线条美,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扩展课程资源。

折一折

师:同学们观察探讨得非常认真,能找到这么多的线条,真了不起。你们知道吗?线条其实是很有本事的,它可以变成许多漂亮的东西。下面,请大家把材料袋打开,把里面的魔术线拿到手里,弯一弯,折一折,看能变成什么?大家可以一个人变,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你们要大胆想象,看谁变得跟别人的不一样。

(学生用彩色电线做出各种生动的物象,教师请部分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告诉大家你的线条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做的?

生:这是眼镜;这是蛇……

生:我是用折的方法做的,他用了弯曲的方法做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出各种物象,旨在加深理解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我的说课完毕。

第五篇:初中美术教案14册06线的魅力

《线的魅力》校公开课教案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美术组 马丙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传统中国工笔画的感悟与欣赏,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形态的线会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魅力,养成崇尚文明,传承文明的良好学习态度。并从中获得新知。养成良好的研究性学习习惯。

2.通过学习线造型这种艺术语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指导学生用线的不同形态表达思想和情感,探索艺术的共性。教学重点:了解线的韵律,线造型的基本方法。研究学习中国历代画家对线的精妙的创造,学习他们用丰富多彩的线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形态的线产生的不同感觉和艺术效果。并学会用线的多种表现技法表达思想感情,丰富造型手段。

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吴冠中作品,这幅作品画家用怎样的形式表现美感? 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线条。

生答:丝线、棉线、铁轨、电线杆、头发、春卷、波涛、雨丝甚至快餐面等,三、线有哪些种类,产生不同的感觉。

水平线、垂直线、曲线、倾斜线等。

水平线往往给人以安静、平稳、宽广、萧条的感觉;垂直线条往往给人以崇高、庄严、向上、高大、稳定,刚毅的感觉;曲线往往给人以优美、圆通、优雅、律动的感觉;波浪状线条会给人以轻快流动、节奏平缓的感觉 活动:听声音画线条

师归纳:线存在与自然和生活中,需要我们艺术的发现与提炼。

四、线条的艺术性:中国画的线条尤其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中国的传统绘画,以线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的情感,素有“十八描”之称。“十八描”是指对不同线条的称谓。

1、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画风笔力雄健,线描富有动感和节奏感,有粗细转折之丰富变化,被称为“莼菜条”,褒为“吴带当风”。

2、《五牛图》

简单介绍其创作背景。五牛图用线,厚重而流畅,体现了牛的粗壮、结实的感觉。

3、欣赏《朝元图》,体会线条的艺术美感

《朝元图》元代永乐宫壁画,永乐宫为道教神仙吕洞宾的故居,是元代全真教的中心。永乐宫壁画是元代宗教壁画中水平最高的。其中,《朝元图》为主体部分。朝元:指神仙朝拜道教最高主宰原始天尊。朝元图共计人物形象286个,以8个主神为中心,人物场面浩大。有帝王装束者,有文物百官装束者,皇后嫔妃、贵妇闺秀装束者。每个人的不同性别、年龄、性格、动态、表情及内心世界瞬间的思想变化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帝王的庄严、天将的勇猛、玉女的优雅、真人的仙风道骨等,千姿百态。

学生体会画家如何用线来表现,用词语来描述:连贯、劲健、圆润、流畅。

3、《水浒叶子》与《朝元图》比较

学生找出其中区别,并体会作品的线条的艺术性。

方折、刚硬、颇有速度感,体现了梁山好汉的刚毅的性格和英猛感。小结:不同的线条除了能体现不同的情感,给人代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外,还能表现不同的质感和肌理。4.线描绘画步骤:

分析研究对象,弄清结构构图。铅笔起稿,强调整体,逐步深入 线条变化,虚实刚柔,浓淡粗细

五、学生作业

尝试临摹第六课中的任意一幅作品,体会线条的美感

六、作业展评 生评、师评相结合。

下载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册美术《线条的魅力》说课稿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七册美术教案全集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

    第七册美术教案5篇

    台灯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 3.培养学生体现美......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七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七册(全册) 《色彩的冷暖》 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色彩的冷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美。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教学过......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线的魅力》教案

    第六课《现代魅力》 淮安市南陈集中学 曹亚梅 一、教材分析: 《线的魅力》是苏教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在这一学习领域中,学生通过感受......

    《线认识》说课稿

    《线认识》说课稿 《线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线的认识。2、教材分析:学生在......

    《相交线》说课稿

    《相交线》说课稿 《相交线》说课稿1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面试初中数学的6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相交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

    美术线工作总结

    美术线教学工作总结 在学校的领导下,我们美术线能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教育教学法规;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圆满地超额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老师们能做到......

    点与线魅力教案

    《点与线的魅力》 张新建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点与线,掌握点、线构成的基础知识,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